『壹』 倒牛奶事件的經濟學原理
倒掉牛奶,只是因為此時牛奶的價格太低,而為了維護較高的價格,供應商寧願倒掉牛奶,等待價格回升再重新生產。「倒牛奶」只是為了解決經濟危機。資本家的本質是沒有限度地追求利潤最大化。
倒奶事件的「內幕」其實是:在國內國際多重因素影響下,散戶奶農的生存空間被急劇壓縮,他們沒有話語權,而且所提供產品的質量確實無法匹敵進口奶源,因此不得不接受企業的「挑挑揀揀」甚至是「壓迫」。倒奶事件的背後,是我國乳業發展中的陣痛,而非陰謀。在這個陣痛期,有關政府部門應主動尋找一個最大公約數,在推動我國乳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有效地保護奶農利益。
(1)經濟學如何控制牛奶的價格擴展閱讀:
影響
中北藍海FMCG品牌營銷策劃機構首席項目運營總監王子恆認為,這一輪的殺牛倒奶風波是多方因素綜合發力使然,一邊上游奶源供應量持續增量,另一方面是消費相對疲軟。
大量進口乳製品瘋狂湧入,導致國內原奶生產相對過剩,在國際大包粉奶源的低價刺激下,國內液態復原乳重新抬頭,加上大批進口嬰幼兒奶粉、液態奶的進入,使得國內鮮奶源乳品加工企業的原奶消化量驟減,這樣勢必引起連鎖反應,導致出現低價收購,甚至拒收,奶農無奈只得殺牛倒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