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經濟首季表現不俗有什麼影響
隨著今年一季度中國GDP數據臨近發布,市場上的分析與議論持續增多:中國經濟首季表現究竟怎樣?未來前景又將如何?
對此,專家指出,從已發布的各項指標及整體經濟形勢來看,一季度中國經濟可謂表現不俗,繼續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了良好開局,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不斷積累增多,經濟增速也有望達到與去年四季度相當的水平。
根據國家發改委數據,1-2月,全社會物流總額同比增長7.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一季度全國鐵路日均裝車完成17.05萬車,同比增長7.9%,環比增長6%。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局長趙辰昕表示,運輸與物流需求快速增長顯示國民經濟增勢強勁,表明經濟運行開局向好。
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數據給力的同時,經濟質量效益也在穩步提升。以用電量為例,一方面新興產業用電保持增長勢頭。1-2月份,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8.5%,增速較去年同期回升10個百分點以上。另一方面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增速有所回落,1-2月份,化工、鋼鐵、建材、有色四大高耗能行業合計用電同比增長8.4%,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3.4個百分點。
從整體產業結構來看,國家統計局服務業司有關負責人介紹,3月份,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高於製造業生產指數1.5個百分點,非製造業業務總量的增長繼續快於製造業生產,我國產業結構繼續優化升級。
作為經濟增長第一驅動力,消費繼續表現強勁。商務部預計,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左右。
「今年以來,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取得了不錯的開局,如經濟效益持續提高、新動能加快成長、實體經濟成本得到有效降低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⑵ 2022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有哪些數據值得關注
2022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值得關注的數據有下列這些。
一、消費品零售總額
2022年中國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70178億元,同比增長了4.8%。許多外國媒體都對這一消息表示驚喜,稱中國今年一季度的經濟增長速度超過了預計。
盡管今年第一季度,中國面臨著更加復雜、更加嚴峻的國際形勢和頻繁的國內疫情等多方面的挑戰,但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復甦發展,經濟運行總體穩定。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的確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挑戰,但是保持一年的平穩增長仍然是一個好的環境,而且中國能夠逐漸降低這種情況對經濟的沖擊。
⑶ 如何看各國經常公布的一些經濟數據
如何看各國經常公布的一些經濟數據:
1)GDP是國內生產總值,指的是全年可供消費的商品和服務價值的綜合,它衡量的是一國經濟的總體生產能力。如果GDP比上一年增加1%,那就相當於是說經濟的年增長率是1%。但以價格形式體現出的商品和服務的價值受通貨膨脹的影響也會上漲。因此,經濟學家喜歡用「實際增長」來測算一國的經濟成長。如果名義上一國的經濟增長率是7%,而通貨膨脹率是5%,那麼,實際的年增長率就是2%。
通常情況下,一國GDP的增長率越高,該國的經濟越有活力,其貨幣也會相應地堅挺。但是,在比較不同國家的經濟增長率時,應該考慮到各自不同的經濟基數。像美國,日本這樣大的經濟體,增長率在3%左右已經可以視為非常不錯了;而像中國這樣一個較小的經濟實體,如果只有3%的增長率,那就無法認定其經濟發展態勢良好了。
2) PPI:生產者物價指數。它說明生產原料價格的情況,可以用來衡量各種不同的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況。各國是通過統計局來向各大生產商搜集各種商品的報價,並通過自己的計算方法計算出百進位形態以便比較。例如:現在美國公布的數據以1967年的指數當作100來計算,這個指標由美國勞工部公布,每月一次。大家看到如果公布的這個指數比預期高,說明有通貨膨脹的可能。有關方面會就此進行研究,考慮是否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這個國家的貨幣因而會升值,會產生利好。如果這個指數比預期的差,那麼該貨幣會下跌。
3) CPI:這是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英文縮寫。這個指數反映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的價格的變化情況。這個指數也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經常參考的指標。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就用它來衡量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到底到了什麼程度,是否以加息或減息來控制美國經濟的方法。這個指標在美國由勞工部每月統計一次後公布,我們應該引起重視。當這個指數上升時,顯示這個地區的通貨膨脹率上升了,說明貨幣的購買力減少了。理論上對該貨幣不好,可能會引起這個貨幣的貶值。目前歐洲央行把控制通貨膨脹擺在首要位置。通貨膨脹卻利好這個貨幣,假如通貨膨脹受到控制,利率同時回落,該貨幣的利率反而會下跌。
4) RPI是零售物價指數。在美國,這個數據由美國商務部在每月的全國性商業調查中進行抽樣調查。用現金或信用卡形式支付的零售商品均做為調查對象,包括傢具,電器,超市上銷售的商品和葯品等,不包括服務業的消費。如果經濟發展迅速,個人消費就會增加。供過於求,導致物價上升,這個指數就會上升,將為後來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該國的政府就會收緊貨幣政策。於是利率趨於上升,給這個國家的貨幣帶來利好的支持。
5) UE是指失業率。由國家的勞工部統計,每月公布一次。各國的政府通過對全國的家庭的抽樣調查,來判斷這個月該國月內全部勞動人口的就業情況。如果有工作意願,卻未就業的這個數字,就是失業率。這個指標是很重要的經濟指標。以歐元區為例:當歐元啟動時,歐盟各國的失業率在10%以上,高於美國,於是導致歐元一路下跌。在11月初,日本的失業率由5. 5%下降為5.4%,日元因此一舉突破了121的關口,直至119水位
6)外貿平衡數字:這是衡量國於國之間的商品貿易,構成經濟活動的重要一環。如果一個國家的進口總額大於出口,這就是貿易逆差,反之,就是順差。如果一個國家的貿易經常出現逆差,這個國家的貨幣貶值的概率就會很大。因為貨幣貶值,就會使商品的出口的競爭力上升,反之,則看好該貨幣。
7)通貨膨脹:指的是一國總體價格水平的升高和該國貨幣購買力的相應下降。簡單地說,如果通貨膨脹率為10%,價值100元的商品一年後會漲到110塊,再過一年,121塊,第三年,133。1元。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到通貨膨脹復加後的惡果:價格不僅每年都在上漲,而且是利滾利式地上漲。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運用部分資產從事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而不是把錢簡單地存在銀行的根本原因。
經濟學家將通貨膨脹劃分為兩類:需求拉上型和成本推進型的通貨膨脹。前者主要在一國經濟中消費超過其生產能力時發生。而後者主要是因為名義工資增加或非工資因素,如原材料,能源價格上漲所引發。
對大多數發達國家而言,3%以下的年通貨膨脹率被認為是適宜的,有助於刺激生產投資。而一旦通貨膨脹率過高,一國的中央銀行會傾向於提高利率加以抑制。因此,只要密切關注一國定期公布的通貨膨脹指標--通貨膨脹率、消費者價格指數、調和消費者價格指數(歐元區主要的通脹衡量指標)等--我們大致可以推測出該國的央行是傾向於上調或下調利率,從而推斷出該國貨幣的走勢。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通貨膨脹是由一些突發事件或季節性因素引起的(比如說,歐佩克大幅提高油價,或美國的冬季今年比往年要冷得多導致原油的需求大增以至於抬高總體價格水平),要想通過提高利率來控制通貨膨脹是不太可能的。這時,央行大多會傾向於靜觀事態發展,而不會冒然行事。
8)預算赤字/盈餘:體現了一國政府的收入是少於或多於政府的支出。赤字所形成的缺口通常由政府通過借貸加以彌補。該項指標對於匯率的影響比較復雜:一般情況下,在經濟不景氣甚至是衰退的時候推行赤字財政,有助於提振經濟,從而有可能刺激一國貨幣匯率上升。不過,長期的赤字形成的巨額債務,尤其是對外債務,會使得該國政府和人民不堪重負,最後勢必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從而壓低該國貨幣的匯率。
9)綜合領先指標:這是用來預測經濟活動的指標。以美國為例,美國商務部負責收集資料,其中包括股價,消費品新定單,平均每周的失業救濟金建築,消費者的預期,製造商的未交貨定單的變動,貨幣供應,銷售額,原材料的生產銷售,廠房設備以及平均的工作周。經濟學家可以通過這個指標來判斷這個國家未來的經濟走向。如果領先指標上升,顯示該國的經濟的增長,有利於該國貨幣的升值。如果這個指標下降,則說明該國經濟有衰退跡象,對這個國家的貨幣是不利的。
註:我看過很多資料,好像就是這個詳細一些,這是在璽匯國際上找的,希望能夠幫助到你。這已經夠詳細了。
⑷ 中國一季度經濟增長4.8%,如何看待這一年的經濟工作
我認為這一年的經濟工作將會有所成效,而且面臨的阻礙也會越來越少。更重要的是,經濟工作將能惠及全體民眾,而且也能提升綜合國力和國家地位。無論處於何種境地,我國均需堅持穩中求進的經濟發展方針,並且有序推動經濟發展。
在全球經濟遭受疫情重創的情形下,我國經濟能夠逐漸回暖,並且實現經濟增長的目標,這是極好的成績。通過分析一季度的經濟數據,我們能夠預測未來的經濟工作。雖然上一季度的經濟有所增長,但我們不能懈怠。
最後,我國的經濟工作行之有效,而且方向正確,措施恰當。我國經濟能夠迎難而上,並且取得顯著的成效,也就意味著經濟工作能夠發揮實際作用。恰當的經濟工作的確能夠成為經濟發展的前鋒,而且也是恢復經濟的助推劑。我國能夠突破經濟困境,並且拔得頭籌,的確得益於經濟工作,因為其能為我們提供正確的方向和合理的舉措。
⑸ 2021年一季度各地經濟「成績單」出爐,成績如何
前段時間2021年第一季度各省份的GDP成績單新鮮出爐,根據公布的數據表明,廣東江蘇,山東依舊占據了榜單前三名,且廣東和江蘇分別為全國唯一兩個超過20000億的省份。其他各個省份的經濟增速均處於穩定增長態勢,為二增速低於15%的省份,分別為青海和黑龍江,其餘省份基本增長率均大於等於15%。這說明經過一年艱苦卓絕的抗疫斗爭,我國的經濟逐漸恢復正常秩序,各個省份的經濟恢復也非常迅速,現在的社會經濟已經逐步開始穩定提升。
一、廣東、江蘇、山東分別占據了榜單的前三席位廣東江蘇山東一直以來都是經濟大省,從GDP總量來看,廣東依舊領跑全國,江蘇緊隨其後,山東位列第三,未來要想進一步提升GDP表現,還需繼續發展其優勢領域,領跑全國經濟增長趨勢,為其他省份的經濟增長提供信心和支持。
⑹ 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70178億元,同比增長4.8%,如何解讀該數據
從這兩個數據都可以看得出來,中國的經濟增長是非常具有潛力的,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數據值得關注的,那就是中國普通老百姓在一季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超過了1萬塊錢。
一季度的GDP之所以能夠達到270,000億元,並且增長速度可以超過4.8%,完全是因為我們國家的普通老百姓擁有了更強的消費能力。在消費能力增加的情況之下,就能夠讓國家的各個行業獲得發展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是不同的。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其實都是如此的,這其實就是經濟學的本質,美國的普通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在全球是第1位的,也正是因為如此,美國是全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中國普通老百姓的個人消費支出也在不斷的增長,所以中國未來的經濟還會繼續增長的。
國家統計局光布的數據顯示出中國的經濟發展是有潛力的,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每一個勞動者的參與,正是因為廣大勞動者創造價值才能夠讓中國的GDP不斷的增長。
⑺ 所有經濟數據在哪裡看
大豆產量這些農產品數據可以看農業部的數據統計
外貿類的數據可以看看商務部和海關網站公布的數據
GDP什麼的可以到國家統計局看看 歷年數據都有
國家統計局網站有歷年統計年鑒 它還建了個資料庫http://219.235.129.58/welcome.do
可以生成圖表 可以下載數據 很方便的 不過你得會用
還有地方性的數據 你可以到地方統計局查看
金融類的數據可以到央行網站和銀監會 保監會 證監會 各證券交易所可以查看
上面都是官方數據
此外一些行業性的網站也可以看看 也會有數據的
還有一些商業性子的數據平台如萬德(wind)等也不錯的
⑻ 31省市一季度經濟成績單出爐,從中你看出了哪些信息
我國31個省市第一季度的經濟成績單已經出來了,從中我可以看出來很多信息,我們也可以得知中國經濟同比增長4.8%,有專家解釋,出口將會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發力,而且這個經濟的增長速度也在預期之內,並且,第二季度將會使經濟增長的黃金時期。
首先每年的4月到6月是外貿的旺季,我國經濟也會在第二季度跟第三季度增長迅速。中國目前正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在中長期來看,這也是世界經濟的定海神針,能夠長期維護世界經濟的穩定,而且全球的技術資本還有人才會進一步流入中國,進一步帶動中國經濟的增長。中國31個省市,經濟都會實現進一步增長。
三月份以來,我國本土疫情很多,對經濟恢復沖擊很大,但第二季度可能就會好一些,我國的經濟也會頂住壓力,繼續迎難而上。
⑼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2020年一季度我國經濟負增長
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為1992年有季度統計以來的首次負增長。今年一季新冠肺炎疫情作為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危機,對各國經濟社會正常運行帶來重大影響,宏觀經濟數據反映的其實是微觀主體的冷暖和市場環境的變化。
一季度我國經濟負增長不具有歷史可比性。分析一季度經濟形勢,要放在百年不遇疫情沖擊的大背景下綜合衡量。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嚴重抑制正常經濟活動,世界多國經濟已出現停擺半停擺狀態,國際經貿往來幾近停頓。疫情期間的經濟運行,與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下的經濟運行不具可比性。所以,今年一季度經濟下行並非中國經濟發展基本面的正常反映,而是突發嚴重事件帶來的結果。
中國經濟經受住了疫情帶來的空前考驗。本次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對疫情沖擊,我們迅速果斷採取超常規的防控舉措,不僅在較短時間內阻斷了本土疫情傳播,也有力保障了14億人的基本生活,保持了社會秩序安全穩定。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我們難免要付出一定代價,但生命無價,相比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經濟短期承壓這個代價是必須承受的,也是值得付出的。
當前經濟運行正常秩序正在有序恢復。目前各地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正在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進程。從3月份以來的情況看,各項經濟指標正在逐步好轉。生產方面,用電量、貨運量等實物量指標明顯恢復,3月份工業降幅比前2個月大幅收窄12.4個百分點,服務業生產指數降幅收窄3.9個百分點,4月上旬用電量已同比增長1.5%。需求方面,內需正在不斷恢復,一季度投資、消費降幅分別比前2個月收窄8.4個、1.5個百分點。預期方面,3月份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分別回升16.3個、22.7個百分點,雙雙重回榮枯線以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指出,中國經濟出現的復甦趨勢令人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