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魯南經濟圈包括什麼

魯南經濟圈包括什麼

發布時間:2022-12-15 00:03:25

① 淮海經濟圈和魯南經濟圈哪個前景更好濟寧應該如何立足呢

魯南經濟圈是指臨沂、濟寧、棗庄、菏澤組成的山東南部經濟圈。

淮海經濟圈包括蘇北、魯南、皖北、豫西四個區域。魯南四市是全部都包含在淮海經濟圈當中的。淮海經濟圈崛起對魯南會有拉動作用,魯南崛起對淮海經濟圈會有推動作用,因此要說前景,魯南與淮海經濟圈是相輔相成的。

不過從現實角度來說,淮海經濟圈現在其實只剩下名字了,因為這個區域的城市之間都是各自為戰,即便各自省內的城市之間也沒有什麼協同發展或者共振式效應產生。徐州作為淮海經濟圈的中心,一直沒有對周邊起到任何帶動作用,濟寧、臨沂、連雲港、淮安這幾年發展都不錯,但也都是自顧不暇。因此這些圈子往小了說是各個城市的前景要靠自己,往大了說也就是跟周邊城市能否形成協同發展的事實。

濟寧近些年來的進步有目共睹,和臨沂組成了魯南雙子星。從地理位置來說也是不錯的,同時與淮海經濟區GDP最大的兩個城市相鄰,有更多的商機和人才往來交流的機會。

不過濟寧的運氣並不太好,近幾年剛有起色,山東就搞起了強省會戰略,以濟南目前的實力想要抗衡其他強省會,必然要虹吸省內的資源,集中火力向濟南輸送存量資源。這樣必然就會讓省內其他省市的發展受阻。不僅資源可能會被轉移,企業也面臨被挖角的風險。濟南自從搞強省會以來,已經從煙台、濱州、東營、青島、威海、日照等多個城市挖角大型企業的總部,包括濟寧的兗州煤業總部也被挖到濟南去了。

關於強省會模式下的處境,可參考四川、河南、湖北。成都獨大之後,成都GDP從綿陽的3倍變成了7倍,四川民富最強市攀枝花成為了人口流失最大的城市;鄭州成為國中以後,洛陽連續幾十年的人口凈流入變成了負增長;湖北現在更是成為了養老金缺口第三大省……

很多人以為強省會能夠帶動周邊,其實恰恰相反,強省會之下的省份,省會周邊的城市一個賽一個的窮,資源和人才全都流入了省會。

以前濟南並沒有世界500強企業,但為什麼突然冒出來兩個呢?因為山東能源集團吞並了兗礦,總部設在濟南;山鋼吞並了萊蕪鋼鐵、日照鋼鐵,總部設在濟南。所以山東能源和山鋼就成為了兩個世界500強企業,這種吞並模式跟濟南吃掉萊蕪市一樣的路數。

濟寧現在夾在臨沂、徐州、濟南三個方向當中,支柱產業總部又被濟南挖走,將來想要突出重圍,把競爭轉換為地理優勢是難度極大的。如果改變角色將自身塑造為銜接山東和江蘇的橋頭堡,這是尤為關鍵的。江蘇曾經過度偏重蘇南,現在已經改變了方式,對蘇北也重視起來。魯南這幾年的競爭力也比十年前強了很多。因此作為魯南和蘇北銜接區域的重鎮,濟寧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能夠避開濟南重組各種國企搞總部經濟的鋒芒,盡量像東向和南向縱深開展合作,與臨沂搭建起山東版的金華與嘉興。

不管魯南圈還是淮海圈,都要必須堅持自力更生,打鐵還需自身硬,不僅要融入圈子裡,還要立足自我,發展自己,新舊動能轉換,淘汰舊動能,濟寧雖然這兩年放慢了步伐,但是也可以看到她的積極進取,內環高架路貫通,魯南高鐵逐步推進,濟棗高鐵未雨綢繆,棗菏高速聯通湖西湖東,濟微高速正在進行……,十三五已經成為 歷史 ,十四五祝願濟寧越來越好。

魯南經濟圈必須融合淮海經濟圈,因為淮海經濟圈是蘇魯豫皖的融合。如果淮海經濟圈像長江經濟帶那樣強勁,魯南經濟圈四市經濟發展強勁。具體說山東省規劃的魯南經濟圈實際就是魯南經濟帶,協調很困難。淮海經濟圈發展緩慢注意是四個省,協調很困難。

兼顧[贊]

② 山東三大經濟圈,誰將引領未來發展



近年來,山東提出膠東、省會、魯南三大經濟圈概念,讓不少山東市民為之一振。感覺發展來了,那麼我們來講述一下這三大經濟圈。


我們知道目前山東發展策略有所轉變,發展的幾十年的膠東地區由於地理位置偏山東東部,沒有真正起到引領作用,相反,山東西部、北部、南部全部處於一個相對經濟發展較落後的區域。山東這幾年與江蘇差距越來越大,不僅僅兩省發達城市之間有著不小的差距,相對落後的地市也是差距非常大,山東未來的發展,不僅僅需要膠東地區經濟提升,更重要的是提升山東西部、南部、北部地區城市經濟,因此省內經濟發展政策進行了調整,所以我們看到近兩年在集中力量發展省會濟南。

以青島為核心的膠東都市圈經濟實力均衡且強勁,藉助於多年來集全省之力發展的結果,但西進引領全省經濟發展勉為其難


以青島為核心的膠東經濟圈,這個經濟圈是山東最強的一極,青島、煙台、威海、濰坊實力都在全省排名靠前,且經濟實力相對均衡,這是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在全國大力發展沿海城市的政策環境之下,山東也是緊跟時代步伐,傾全省之力集中發展膠東地區的結果,這樣的紅利延續了40年,確實讓山東內陸地區羨慕不已。膠東經濟圈未來仍然是山東發展的排頭兵,是山東經濟非常重要的一極。

對於以青島為核心的膠東經濟圈由於地處山東東部沿海,經濟輻射力達不到山東西部地區,其對於山東西部內陸城市影響力極其有限,只能說是區域性領頭羊。山東要想發展必須增加一極。濟南無論是在地理位置上還是作為省會城市角度來看,都當仁不讓地成為山東經濟發展新的一極。

以濟南為核心的省會經濟圈,處於發展引擎啟動階段,彌補多年發展不足的舊賬


省會經濟圈是以濟南為核心的,由於前些年一直集中發青島地區,因此濟南本身發展相對較弱,根本沒有起到省會城市的應有的帶頭引領作用。只是近幾年才逐漸意識到發展省會的重要性,開始集中力量發展濟南,雖說遲了些,但總算來了。

然而省會經濟圈其他城市則因為濟南前期發展較慢,受到牽連很大,我們看到圍繞濟南的城市在全省排名都是相對落後的,淄博勉強還算說得過去,其他地區就不用說了,大家心裡都很明白。俗話說得好:禿子跟著月亮走,肯定能沾光,沒想到濟南這個月亮沒有照亮自己,卻把周邊地市影響的黯淡無光,這其中原因就是如果一個區域核心城市沒有發展,實際上是虹吸作用,就是把周邊城市的人口、資源、資金被吸過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北京,當年環北京一圈的河北地區全部貧困帶,就是因為北京的虹吸效應。不過當城市發展飽和時,沒有了土地資源,沒有發展空間,像北京的發展到了南到大興,東到通州,在2000年以前,由於北京的大興、通州本身都沒有發展起來,像河北的固安、香河等環北京的河北地區,基本就是貧困帶。不過隨著北京在2000年後,快速發展,很快大興、通州很快就基本開發完成,北京發展外溢模式加速,這時我們看到包括大興、香河在內的廣大河北環北京區很快都發展起來。

同理,濟南也是如此,前期濟南不僅僅自己發展的緩慢,還影響到周邊城市發展較弱。對於周邊城市,說難聽點,也就成了環濟南貧困帶。

我們現在來看省會經濟圈,也只有濟南還勉強撐得起面子,像德州、聊城、濱州、東營、淄博、泰安雖說已經劃入省會經濟圈,但從發展角度來看,並沒有明顯的發展動力,相反仍然很弱,或許未來濟南越來越強,但無論是政策層面還是其他方面,對於已經納入省會經濟圈的其他地市沒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這些地市目前看更多的需要自力更生。

未來仍然希望於濟南變得非常強大,對周邊城市起到發展的輻射作用,讓周邊兄弟城市能夠借上省會城市這個光。

魯南經濟圈則各自為戰,以臨沂、菏澤為代表的落後地區正在迅速崛起


如果說膠東經濟圈和省會經濟圈都有核心的話,那麼魯南經濟圈相對來講屬於群龍無首的狀態,這樣的狀態有利有弊,沒有核心,意味著自己就是核心,發展起來不受任何掣肘,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誰有本事誰發展。於是我們看到,近幾年臨沂迅速在魯南蘇北地區成為一個發展較快的城市,正是其處於經濟欠發達地區,即不受江蘇強市的影響,又不受山東濟南和青島城市的掣肘,這就是臨沂沒有緊鄰濟南青島的好處,依靠的是自己。同樣菏澤也是如此,近年來菏澤有一個相對落後的地區,發展迅速。和臨沂發展如出一轍。但臨沂發展相對要早一些,快一些,菏澤略差一點,這說明城市發展一定要趁早,如果唯唯諾諾,踟躕不前,結果自己就變成了那個夠級里的「大拉」「而拉」。

像菏澤臨沂的發展模式確實值得借鑒,依靠別的城市給予施捨,那樣的發展只能是人家吃肉自己喝湯。

所以無論你在什麼圈,都不如形成自己的圈,只有走自己特色城市道路才是正道,也將是走出 歷史 老俗套路子,這條路雖然艱難,但一定要走,否則將永遠在別人後面。

改革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更重要的是行動,有時看到大家都在張口改革,閉口開放,貌似不提改革就落伍,實際上思想仍然很守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平平穩穩,走的是老路、套路,對於城市發展沒有半點益處,這就是好多城市的一個發展的瓶頸的關鍵因素。

③ 魯南地區包括哪些城市

魯南,即山東省南部地區。狹義上的魯南包括濟寧市、臨沂市、棗庄市,廣義上包括:日照、臨沂、棗庄、濟寧、菏澤5個地級市,面積5.05萬平方公里,佔山東近三分之一。
1、日照
日照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黃海之濱,東臨黃海,西接臨沂市,南與江蘇省連雲港市毗鄰,北與青島市、濰坊市接壤。南北長約82公里,東西寬約90公里,總面積5358.57平方公里。日照是濱海生態、宜居、旅遊、現代化港口城市和臨港產業基地。
2、臨沂
臨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近海臨港,南鄰蘇北。臨沂是山東省地區中心城市、魯南經濟圈中最大的中心城市、魯東南地區中心城市。是具有濱水特色的現代工貿城市、商貿名城和物流之都,是全國重要的物流周轉中心和商貿批發中心。
3、棗庄
棗庄市位於山東省南部,東與臨沂市平邑縣、費縣、蘭陵縣接壤,南與江蘇省徐州市的銅山縣、賈汪區、邳州市為鄰,西瀕微山湖,北與濟寧市的鄒城市毗連。東西最寬56公里,南北最長96公里,總面積4564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2.97%。棗庄是魯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是山東省重要的現代煤化工、能源、建材和機械製造基地,新興科技創新基地。
4、濟寧
濟寧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是著名的「孔孟之鄉、運河之都」,截至2021年,轄任城、兗州、曲阜、鄒城、微山、梁山等11個縣市區,面積1.1萬平方公里。濟寧是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是歷史文化名城、濱水生態旅遊城市。
5、菏澤
菏澤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與江蘇、河南、安徽三省接壤,截至2021年,轄牡丹區、定陶區、曹縣、成武、單縣、巨野、鄆城、鄄城、東明兩區七縣,面積12239平方公里。菏澤是中國牡丹之都和全國著名的牡丹之鄉、書畫之鄉、戲曲之鄉、武術之鄉和民間藝術之鄉。

④ 魯南經濟帶的基本介紹

魯南經濟帶包括日照、臨沂、棗庄、濟寧、菏澤5市43個縣(市、區),面積5.05萬平方公里,人口3210.5萬人,分別佔全省的32.1%和34.5%。中心城市為濟寧。2006年,魯南經濟帶生產總值達到4666.4億元,與2000年相比年均增長15.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1900多美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227.6億元,年均增長22%。三次產業比例為14.5:53.9:31.6。
加快魯南經濟帶發展具備良好的基礎條件:
1.地理位置比較優越。該區毗鄰江蘇、河南和安徽,位於新亞歐大陸橋東端,處在泛太平洋經濟圈、中日韓經濟圈與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帶的交匯點,也是華東與華北、山東半島與中原地區以及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淮河流域的結合部。在全省經濟發展中具有承南接北的作用,可以同時接受環渤海經濟圈和長江三角洲的輻射。
2.資源優勢比較突出。一是礦產資源豐富多樣。該區已發現礦產60多種,其中濟寧、菏澤、棗庄3市預測煤炭地質儲量450億噸,佔全省的70%以上,其中已探明保有地質儲量220億噸,煤炭產量佔全省的70%以上;菏澤的石油、天然氣預測儲量分別為16億噸和3000億立方米;水泥用石灰石工業儲量約660億噸,石膏370億噸,花崗石、大理石60億噸,具有建設大型優質建材基地的優越條件。二是水資源充沛。區內擁有南四湖、中運河、沂沭河、獨流入海四大水系,黃河又從菏澤進入山東,河流、湖泊、水庫眾多,水資源總量約166億立方米,佔全省的54%,人均水資源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6%,是我省水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三是勞動力資源充裕。勞動力資源總數超過2100萬人,其中從業人員1845萬人。魯南人民誠信朴實,勤勞懇干,且人力資源成本較低,2006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水平比全省低15%,其中菏澤低38.2%。四是文化及旅遊元素豐富多彩。儒家文化聞名世界,濟寧的孔孟之鄉,水泊梁山、南四湖、京杭運河,,臨沂的文韜武略、蒙山沂水,棗庄的冠世榴園、菏澤牡丹花都、日照濱海風光等,人文旅遊、生態旅遊、紅色旅遊開發潛力巨大。
3.交通等基礎設施比較完善。該區已經形成了海運、鐵路、公路、航空、內河航運縱橫交錯的立體運輸網路。日照港吞吐量2010年即將突破2億噸,是山東省第二大樞紐港,全國第八大港口;菏兗日鐵路與京九、京滬和膠新鐵路在魯南境內相交,形成三縱一橫鐵路主框架;公路四通八達,以5條高速公路和9條國道為骨架,形成了11縱3橫的公路交通網;區域內有臨沂、濟寧兩處機場,臨沂機場已成為國內中型機場中較為繁忙的空港;京杭大運河濟寧以南段航道通過能力達到2500萬噸。
4.產業體系比較健全。經過近30年的改革開放,特別是「十五」期間的大規模建設,魯南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為更好更快發展打下了良好的產業基礎。農業基礎地位穩固,該區域是全省糧食的主產區,佔全省總產量的近40%,有濟寧、菏澤兩個國家級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油料、肉類、淡水產品、蔬菜產量在全省均佔有重要位置,具備發展現代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的良好條件。工業體系比較完善,初步建立了以能源、化工、醫葯、機械、建材、紡織、服裝、食品為支柱、門類比較齊全、配套協作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能源供應充足,發電裝機佔全省三分之一。培植了一批骨幹企業和名牌產品。以商貿物流、文化旅遊、酒店餐飲業、房地產業等為主體的服務業發展迅速。 魯南經濟帶在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十一五」及今後一個時期,加快開發建設面臨許多戰略機遇。
1.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為魯南更好地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帶來良好的機遇。隨著發達國家產業轉移步伐不斷加快,我國沿海發達地區也出現了發展空間不足,土地、水、電、礦產資源緊張,生態環境壓力增大,商務成本持續增高等問題,一些勞動密集型和資源消耗型產業呈現加速轉移的勢頭。這有利於魯南經濟帶憑借廣闊的市場、豐富的勞動力和成本較低的優勢,在更大規模和更高層次上承接先進技術、資本和產業轉移。
2.國家宏觀政策調整為魯南加快發展帶來環境機遇。國家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加大統籌城鄉和統籌區域發展的力度,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地位,鼓勵和支持能源、服務業、基礎設施和科教文衛事業,扶持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這些方面是魯南具有獨特優勢和為魯南開發建設提供了良好機遇。
3.「一體兩翼」和海洋經濟發展戰略的實施為魯南加快發展帶來重大機遇。為推動全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省委、省政府提出並實施「一體兩翼」和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將魯南經濟帶作為重點開發區域,進一步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魯南經濟帶正處於工業化加速發展階段,該地區相對於發達地區環境承載能力較強,各種能源資源比較充足,開發潛力和發展後勁巨大。通過學習借鑒國際國內的先進發展模式和成功經驗,發揮後發優勢,可以降低發展的環境成本,迅速趕超先進地區,實現跨越發展。 加快魯南經濟帶開發建設具備了良好的條件,但發展中還存在許多矛盾和問題,面臨的挑戰和制約因素也較多。
1.經濟總量偏小,競爭力不強。魯南地區人口、面積約分別佔全省三分之一,但生產總值僅佔全省的五分之一,地方財政收入不到全省的六分之一。人均GDP僅為全省平均水平的62%,比山東半島城市群、省會城市經濟圈平均水平分別低19800元和9817元。在全省30個經濟強縣中該地區僅有4個,但在30個經濟欠發達縣中卻佔18個。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嚴重不足,科技投入少,創新能力不強。2006年,魯南5市規模以上工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僅佔全省的11%,其中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佔全省的9%,新產品開發經費不足全省的7%。
2.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趨同問題比較突出。產業結構層次低,第一產業所佔比重依然偏高,產業化、標准化、市場化程度有待提高。工業企業規模偏小,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不夠多,技術含量較低,仍以資源粗加工為主,資源優勢遠未轉化為商品優勢和經濟優勢。服務業發展滯後,仍以傳統服務業為主,現代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產業發展趨同現象明顯。各市支柱產業主要集中在建材、機械、化工、紡織等傳統產業和領域,同業競爭較為激烈,低技術、低附加值產品雷同問題突出。
3.工業化、城市化水平不高,經濟外向度偏低。2006年,魯南5市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僅為40.5%,比全省低11.8個百分點;城市規模普遍偏小,帶動能力不強,人口城鎮化率僅為37.5%,低於全省平均水平8.6個百分點。外貿依存度不高,進出口規模小、商品結構檔次偏低。2006年進出口總值96.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9.6億美元,分別僅佔全省的10.1%和9.6%。
4.周邊區域競爭壓力大。隨著蘇、豫、皖3省出台扶持政策,邊界經濟發展迅猛,魯南地區發展面臨強大競爭壓力。因此,加快魯南經濟帶發展,提高其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對於我省在區域經濟發展和競爭中鞏固戰略腹地、拓展發展空間具有重大意義。

⑤ 山東三大經濟圈是什麼

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

「三圈」的提出,是山東省委省政府對山東區域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基礎稟賦、長項短板和未來趨勢任務的更深刻的研判;是山東省從單純承接國家戰略,向從自身實際出發,將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山東區域發展實際需求相結合。

形成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自主性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轉變;是中央頂層設計與山東自身創新的有機融合,標志著山東通過與多項涉魯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有機結合,成功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區域一體化發展道路。

「三大經濟圈」的空間布局和功能定位時說,省會經濟圈包括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東營七市,定位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全國動能轉換區域傳導引領區、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新高地。

膠東經濟圈包括青島、煙台、威海、濰坊、日照五市,定位是全國重要的航運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世界先進水平的海洋科教核心區和現代海洋產業集聚區;魯南經濟圈包括臨沂、棗庄、濟寧、菏澤四市,定位是鄉村振興先行區、轉型發展新高地、淮河流域經濟隆起帶。

關兆泉說,三大經濟圈重點圍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環境共保聯治、產業創新協同共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對外開放攜手共贏、要素資源高效配置、社會事業共建共享等,確定了年度重點任務。

⑥ 山東13城市進入中國城市百強,這些城市有哪些

2015年以來,每年華頓經濟研究院都會根據在GDP總量前110位的地級市中,按照由GDP、儲蓄和財政組成硬經濟指標和由環境、科教、文化和衛生組成軟經濟指標綜合得分進行排序,其中硬經濟指標權重0.618,軟經濟指標權重0.382,根據得分多少選取前100名,成為當年的中國百強城市。在2020年,百強城市GDP總量佔全國的70.68%,百強城市是經濟要素主要的聚集地。而且在環境、科教、文化和衛生等方面的優勢也很大。

青島作為新一線城市,發展力強勁,它所在的膠東經濟圈包括青島、煙台、威海、濰坊、日照5市,處於半島位置,定位於航運貿易、金融以及海洋生態文明方面。

魯南經濟圈包括臨沂、棗庄、濟寧、菏澤四市,定位是鄉村振興、轉型發展。

⑦ 山東將建一群兩心三圈,發揮中心城市引領作用,打造全國增長極

山東是我國北方第一大省,用時也是我國僅次於廣東、江蘇的第三大經濟省份;但是,它既沒有形成類似於珠三角那樣的城市群,也沒有像江蘇、浙江這樣的全國影響力。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山東大而不強的尷尬局面呢?其中原因就是山東青島、濟南兩大經濟強市長期內耗,導致全省區域經濟協調能力不足,各個城市的經濟實力無法凝聚,如同一盤散沙,影響它的經濟發展和區域影響力的提升!所以,為了扭轉這一不利局面,將山東打造黃河流域以及全國重要經濟增長極,於是制訂了「一群兩心三圈」的十四五發展戰略規劃。

在我國京津冀城市群和長三角城市群兩大城市群之間,有一個重量級的國家級城市群,這個群由一整個省組成,它就是山東半島城市群;而山東半島城市群的范圍,就是山東省的16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組成。山東半島城市群雖然位於我國兩大經濟增長極之間,但是它的區域影響力卻遠不如長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不是它的經濟實力不強,而是它的實力沒有真正發揮出來。就好比一個人,空有一身內力,卻沒有好的功法,導致實力無法充分發揮,這就是目前的山東!

山東半島城市群位於我國黃河流域的下游地區,如果拿長江經濟帶來比,山東半島城市群就好比是長三角城市群;而且山東半島城市群同樣也是黃河流域實力最強的城市群。因此,山東半島城市群將成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龍頭,成為輻射引領黃河流域經濟發展的引擎。因此,山東規劃增強全省 科技 創新能力,加快城市群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將山東半島城市群打造成黃河流域以及全國重要經濟增長極!

山東共有16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曾經一段時間內,青島、煙台和濟南的經濟實力一直都是位居山東前三;近幾年,隨著山東省強省會戰略的效果逐漸顯現出來,濟南終於超越了煙台,成為山東僅次於青島的第二大經濟城市。而隨著濟南的經濟增強,濟南和青島的競爭也逐漸加劇!

青島是山東第一大經濟城市,我國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對外貿易城市,在全國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濟南是山東省省會城市,山東政治、文化中心城市,我國北方重要的老工業城市。因此青島和濟南可以說是各有擅長,誰也不服誰,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是競爭大於合作,這從兩個城市同時申請國家中心城市就可以看出來,全國也僅有山東出現了這種情況。而兩市內斗的後果就是導致整個山東省群龍無首,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嚴重不足。

而在山東省最新的發展規劃中,終於理清了青島和濟南兩個城市的關系。未來,山東將同時創建青島和濟南兩大中心城市,其中濟南將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而青島則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濟南偏重於區域間的協調功能,青島著重發揮經濟強市的輻射引領作用。同時,完善濟青聯動發展機制,加強兩大中心城市之間交流與合作,共同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引擎,為山東成為全國重要經濟增長極打下堅實基礎。

山東要發展,除了重點發展兩大中心城市以外,更重要的是增強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出兩大中心城市的輻射引領作用來。而為了促進山東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發揮出中心城市的輻射引領作用,山東將健全跨市、跨區域合作機制,建設三大經濟圈,通過經濟圈的分工協調功能和中心城市的輻射引領作用,促進全省經濟高質量快速發展!

省會經濟圈,山東省規劃建設的三大經濟圈之一,以山東省省會城市濟南為中心城市,聯動周邊的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和東營等6個地級城市,將依託濟南的科創文教實力、醫療資源以及交通優勢,發揮出中心城市的輻射引領作用,促進省會經濟圈的一體化發展。而在具體實施上,將支持淄博建設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支持泰安建設國家 旅遊 休閑城市,支持德州成為面向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門戶城市。

山東省規劃建設的第二個圈是膠東經濟圈。膠東經濟圈以青島為中心,同時還包括周邊的濰坊、煙台、威海和日照等地級城市。膠東經濟圈將以海洋經濟、智能製造業、金融服務業為支柱產業,充分發揮青島龍頭城市的輻射引領作用,促進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而在經濟圈內部還將建設兩大組團,即推進青濰日同城化發展和推動煙威同城化發展。同時,支持煙台建設現代化國際濱海強市,支持威海建設中日韓地方合作重要支點,支持濰坊建設國際動力名城和國際製造業高地。

山東將要建設的第三個圈就是位於山東南部的魯南經濟圈。魯南經濟圈位於山東南部,和河北、安徽、江蘇等三省交界,由臨沂、棗庄、濟寧和菏澤等4個城市組成,它既是革命老區,同時又屬於淮海經濟區,地理位置獨特。魯南經濟圈和山東其他兩個經濟圈不同,並沒有明確具體的中心城市,根據山東的規劃,將依託區位優勢、文旅資源優勢和特色產業優勢,加強四市區域協調和聯動,促進經濟圈協調發展。在城市定位上,支持臨沂建設國際綜合物流樞紐,支持濟寧建設國際 旅遊 名城和國家製造業強市,支持菏澤建設魯蘇皖豫交界處區域中心城市。

⑧ 山東開始「布局」,3大經濟圈確定


一提到 山西省 ,很多人腦海里第一個蹦出來的詞恐怕是「煤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山西都和煤礦分不開關系。雖然山西和 陝西 只是在讀音上稍有差別,但 前者只能讓人聯想到土老闆,後者卻讓人聯想到千年古城

而山西和它的「兄弟」山東一比,那就更悲催了。雖然二者長期以來在大眾眼中都是 旅遊 資源落後的地方,但 山東這兩年憑借著崛起的青島、濟南、煙台、日照等城市,已經成為了許多人心中 旅遊 的首選地 。而在經濟發展上,山東省這兩年也是動作不斷。

不同的省份,對自身的發展也有著不同的規劃。有的省份群策群力,想要先打造出來一個規模宏大的城市,再讓這座城市的經濟輻射向周邊的其他城市,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講的 「先富帶動後富」

有的省份「散裝」成風,各個城市各自為政,我發展我的、你發展你的,我不沾你的光你別拖我的後腿,倒也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發展路線。

而山東則不同於以上兩種之間的任何一種,它開始布局了,提出了 「一群兩心三圈」 的區域發展戰略規劃。其邏輯就是要形成一種區域一體化的局面,推動不同地區的城市之間互相協作, 一體化發展 。畢竟在現在這個講究 城市群和都市圈 的時代,這樣的發展戰略無疑是符合發展潮流的。

至於這「三圈」,已經亮相了,這自然是 山東省內分化的三大經濟圈 ,其中 兩大經濟圈分別是以濟南為核心,包含7座城市的省會經濟圈; 以及 以青島為核心 ,包含5座城市的膠東經濟圈; 第三大經濟圈則被稱作「魯南經濟圈」 ,包含了濟寧、臨沂、棗庄以及菏澤四座城市, 沒有中心城市

山東劃分的城市數量在我國各省之間算是比較多的,一共 包含了16座城市 ,其中GDP最高的,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城市,自然就是 青島 了。

2020年,青島的GDP達到了12400.56億元 2021年上半年,達到了6539.21億元 ,按照這個發展趨勢,下半年的GDP產量也不容小覷,超越去年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而山東省內GDP常年墊底的則是 棗庄 2020年的GDP只有1733億元;2021年上半年的GDP成績則是926.11億元 。其實,如果和去年相比,棗庄的成績還是有了不小的進步的,只是和山東省其他城市一比較就顯得有些拉胯了,它也是 山東省境內唯一一個2021年上半年GDP沒有突破1000億的城市

而且青島的GDP雖然在省內算得上一騎絕塵,但是這個成績拿到外面和所有城市對比,還是有點不夠看,只是個中上游水平,講到那些「有潛力和北上廣深較量一二」的城市,青島向來榜上無名。

也正因此,雖然山東的GDP在全國范圍內是僅次於廣東和江蘇的存在,但還是 經常被人說是「大而不強」 。因為山東的城市群和外省的城市群相比還是非常孱弱——各方面都是。

其中除了產業結構的原因以外,還有一個大因素就是省內各個城市之間的內部協作能力不強, 地區之間自立山頭,各自為政的事情時有發生

有人可能要說,那人家江蘇也是「散裝」的,人家就發展得很好。然而江蘇的經驗山東並不能全盤照搬,各個地區的情況不同,政策也千變萬化,讓山東直接照著江蘇「抄作業」是行不通的。

正因如此,在這個都市圈時代,山東主要考慮的依然是讓這16座城市分工合作,進而能夠更好地協調合作,實現一體化發展。也許 山東首先要做的就是停止城市之間的內斗 ,比如青島和濟南就在為了國家的中心城市推舉資格而激烈競爭著。

競爭本身是好事,但是過頭了就會變成內斗,內斗時間長了又會產生內耗,長此以往對城市發展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如果想實現一體化發展,首先就要有思維上的轉變。

各城市的相關部門不能像老百姓一樣,整天只惦記著自己眼前的一畝三分地,需要打開自己的眼界和格局。引導各經濟圈內各個城市的融合化、一體化發展,這才是設立經濟圈的根本目的。

從山東省劃分的三大經濟圈就能看出, 相關部門是有意避開了同質化競爭的 ,比如競爭關系最明顯的 濟南和青島就被劃分去了兩個不同的經濟圈 ,就是為了防止這種事的發生。

並且按照不同城市的 歷史 發展、地理特色、發展現狀等不同的特色,劃分出經濟圈發展的不同特色,規劃不同的發展重心,力求做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

目前, 山東省的三大經濟圈也在這樣的規劃之下,穩健地發展著 ,未來的發展方向也十分明確,相信如果真的能夠按照這樣的規劃進行下去,山東省的經濟發展,必然能邁上一個全新的台階。

山東開始「布局」,3大經濟圈確定

大動作!山東3大經濟圈亮相,推行一體化發展

閱讀全文

與魯南經濟圈包括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些是衛生健康的事 瀏覽:226
美女忘帶鑰匙是什麼電視劇 瀏覽:943
愛情運怎麼算 瀏覽:399
2008年還有哪些故事 瀏覽:382
美女韓語版怎麼說 瀏覽:525
什麼是上升式婚姻 瀏覽:166
不主動的人怎麼可能有故事 瀏覽:747
如何自救婚姻的星座女 瀏覽:518
質量問題是社會經濟的什麼 瀏覽:930
廈門人的幸福是什麼 瀏覽:593
婚姻生育證在哪裡辦理 瀏覽:160
事業單位言語一般多少分 瀏覽:23
福建寧德和湖北襄陽哪個經濟強 瀏覽:460
有聲故事會怎麼製作 瀏覽:95
找美女qm是什麼意思 瀏覽:608
如何掃健康碼圖片 瀏覽:780
螞蟻深林愛情樹需要多少能量 瀏覽:744
幸福航空0元機票什麼意思 瀏覽:966
中巴經濟發展前景如何 瀏覽:917
微信里健康碼填錯了怎麼重新申請 瀏覽: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