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蘇州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它的經濟很強嗎
蘇州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蘇州是比較宜居的城市,也是一個比較有魅力的城市,古老與現代完美結合。白牆青瓦與高樓大廈遙相呼應。從古城到園區兩種不一樣的風格,有種不知不覺穿越了的感覺。蘇州的慢節奏生活,是一種感受。就連春秋變化的過程,也像是滲透或是浸潤的結果。如果不細細體會,有時候都不知道春天和秋天是啥時候來的,又是啥時候走的。當靜下心來,你才會發現,蘇州的春秋季節到底有多麼美!可以說,每一眼都是一幅風景畫。在城市建設高度相似的時代,古老與現代結合的蘇州讓人眼前一亮,像時下穿漢服的少女一樣,給人一種小家碧玉的感覺。
Ⅱ 江蘇省經濟最發達的城市是哪一個經濟最落後的又是哪一個
江蘇省,GDP排名,前三是:蘇州、無錫、南京。最後一名是宿遷。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如果感到滿意,請採納,謝謝。
第一名:蘇州市
2017年GDP:17000億
蘇州,古稱吳,簡稱為蘇,又稱姑蘇、平江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古時蘇州這個「東方水城」就是讓人嚮往的地方,如今的蘇州更是富足繁華。蘇州的強大,除了市區,更有崑山、吳江、張家港、常熟、太倉這幾個有錢的孩子。
榮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名人:孫武、陸遜、范仲淹、唐寅、顧炎武
美景:太湖、拙政園、獅子林、滄浪亭、周庄
特產:碧螺春茶葉、長江刀魚、陽澄湖大閘蟹
第十三名:宿遷市
2017年GDP:2600億
宿遷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京滬、寧宿徐高速公路縱貫南北。
宿遷曾被乾隆盛贊為「第一江山春好處」的土地,也是《史記》中所說的「下相」。如今宿遷是中國酒都,洋河、雙溝兩大名酒出產於此。
榮譽:全國首批信用示範創建城市、中國創業之城
歷史名人:項羽、虞姬、宗慶後
美景:項王故里、駱馬湖、乾隆行宮、三台山森林公園
特產:宿曉紅葡萄、水晶山楂糕、黃狗豬頭肉、新袁羊肉
Ⅲ 江蘇GDP「千億軍團」添新勢力,崑山達4700億,這座縣城到底有多強
崑山長期占據全國百強縣,經濟達4700億,總量近5000億元,是許多地級市無法企及的,不愧是“最強縣級市”的稱號。蘇州張家港市的GDP將增長8%左右,“躍至3000億元的水平”。位於鎮江的“眼鏡城”丹陽和泰州的“老大哥”泰興,均將超過南通如東縣。宿遷大縣沭陽的GDP在2020年超過1000億元,2021年將達到1140億元。
Ⅳ 江蘇省內的淮安、宿遷和連雲港,誰的進步空間更大
江蘇省內的淮安、宿遷和連雲港,我認為潛力最大的當然是最落後的宿遷。
眾所周知,江蘇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是蘇南,其次是江蘇中部,最後是蘇北。雖然蘇北經濟發展弱於蘇南。但如果與其他省份的城市相比,蘇北的城市是遙不可及的。即使是經濟總量最低的宿遷,也有近3000億元的資金。首先,宿遷應該是一個發展潛力稍弱的城市,盡管它的經濟總量和連雲港差不多。然而,連雲港在海洋資源方面沒有優勢。連雲港經濟總量雖然處於江蘇省的下游。但在自然資源方面,連雲港的資源在江蘇省名列前茅。特別是在未來的深水區,將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Ⅳ 江蘇淮安經濟怎麼樣
經濟水平還可以,一直在發展。
(5)蘇浦市經濟怎麼樣擴展閱讀:
淮安位於江蘇省中北部,江淮平原東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是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層城市,淮河生態經濟帶首提首推城市 ,坐落於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點,處在中國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線上,擁有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是全國文明城市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低碳試點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為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是江淮流域古文化發源地之一。面積10030平方公里 。
淮安有2200多年建城史。秦時置縣,境內有著名的「青蓮崗文化」遺址。曾是漕運樞紐、鹽運要沖,駐有漕運總督府、江南河道總督府。歷史上與蘇州、杭州、揚州並稱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曾經淮安「因運而興、因運而盛」 ,有「中國運河之都」的美譽。中國大運河淮安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淮安為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是長江三角洲北部地區的區域交通樞紐。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淮安市常住人口為4556230人。2020年淮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25.37億元。
淮安人傑地靈,是一代偉人周恩來總理的故鄉。歷史上誕生過大軍事家韓信、漢賦大家枚乘、巾幗英雄梁紅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老殘游記》作者劉鶚等。
淮安有著名的紅色旅遊景區周恩來故里景區、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等,生態旅遊景區古淮河文化生態景區、里運河文化長廊、清晏園等。
Ⅵ 江蘇省蘇州市常熟經濟如何
1、工業: 工業經濟保持快速增長。2007年,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2560.37億元,比上年增長24.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013.07億元,增長26.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78.6%,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315.58億元,比上年增長84.3%,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15.7%,比上年提高4.9個百分點。工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在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輕、重工業分別實現產值969.53億元、1043.54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5.6%、45.0%;輕重比例由上年的1:0.86轉變為1:1.08。所屬32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30個行業實現不同程度增長,其中10個行業增幅超過30%,尤其是通信設備製造業增幅高達367.6%,總量在32個工業行業大類中位置由上年的第13位躍升至第5位。工業經濟運行效益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962.96億元,比上年增長27.3%,產品銷售率97.6%;實現利稅總額142.09億元,增長18.3%,其中利潤97.71億元,增長17.8%。規模以上企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如下:產品名稱計量單位數 量 比上年±%電億千瓦時178.487.3紗萬噸9.1020.6布萬米1872810.4印染布萬米10477340.0服裝萬件18516-20.2人造板萬立方米58.36-38.2機制紙和紙板萬噸202.0840.3橡膠輪胎外胎萬條1354.5616.1成品鋼材萬噸553.9464.4家用冷櫃萬台158.0941.1復印機械萬台46.31-11.0建築業穩步發展。全市建築企業完成施工產值81.80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全年房屋施工面積1163.1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房屋竣工面積664.98萬平方米,下降4.3%。 2、農業: 農業穩步發展。農業科技創新、綜合生產能力和安全體系建設全面加強,自主培育的「常優」系列雜交粳稻通過國家審定,推廣面積不斷擴大,增產增收成效顯著,高效農業、品牌農產品比重分別超過50%和38%。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33.10億元,比上年增長5%,其中養殖業產值14.61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4.1%。主要農產品產量如下:產品名稱計量單位數 量比上年±%糧 食噸268283-13.2#水稻噸176650-18.2 小麥噸72880-2.2棉 花噸1724-15.9油 菜 籽噸158181.2水 果噸557718.3茶 葉噸43-35.8生豬出欄萬頭26.1-7.1家禽出欄萬羽245.1-6.7肉 類噸19687-16.2#豬肉噸16443-2.4禽 蛋噸3048-36.9水 產 品噸440650.2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全年完成河道疏浚480條、268.8公里、326.3萬土方;加高加固圩堤35.3公里、27.9萬土方,新建三閘35座、排澇站13座、新建圩堤護岸10.2公里,新(改)建農村橋梁179座。新建節水灌溉農田1515畝,市級節水澆灌示範基地22個,總面積9112畝;新增農村綠化面積1.6萬畝;各類農業休閑、觀光旅遊點已發展到12個。農村三大合作組織達到491家,入社農戶16.6萬戶,年末有40%的入社農戶實現分紅。3、對外貿易:台太興業被認定為省農產品出口基地企業 根據蘇外經貿貿[2008]655號文,台太興業(常熟)食品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於2008年7月14日被省外貿廳認定為江蘇省農產品出口基地企業。台太興業(常熟)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注冊資本800萬美元,主要從事冷凍農產品加工和出口業務。主要產品有荷仁豆、青刀豆、菠菜、青花菜、小松菜、油菜花、蠶豆等數十種,年產量能力8000多噸。2007年,該公司出口額419.83萬美元,產品90%銷往歐美等國,產品10%銷往日本,產品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為主。常熟外經貿局將加強對農產品出口出口基地企業的服務,積極的協調相關部門,為農產品出口基地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同時引導出口基地企業進一步強化安全意識,完善質量可追溯體系,推動出口基地企業擴大出口規模,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4、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完成投資98.29億元,增長30.7%,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62.24億元,增長51.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9.13億元,增長257.56%,教育投資3.57億元,增長79.6%。 5、金融保險業: 財政收入較快增長。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128.08億元,比上年增長25.9%。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0.06億元,增長39.4%。財政支出結構調整。全年一般預算支出53.76億元,比上年增長27.7%。其中農林水事務支出4.41億元,增長25.6%;醫療衛生支出2.08億元,增長59.3%;教育支出8.92億元,增長34.5%。金融機構存貸款快速增長。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910.18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其中居民儲蓄440.49億元,增長4.7%;企業存款279.17億元,增長29.9%。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586.87億元,增長20.7%。證券交易活躍。全年證券經營機構股票交易額1821.34億元,比上年增長531.6%。年末股票市值101.94億元,增長320.7%。保險業務又有拓展。全年保費業務收入14.24億元,比上年增長5.3%。保險業務支出5.2億元,比上年下降4.8%,其中財產險2.47億元,比上年增長14.0%。6、經濟指標:全市經濟保持穩定較快增長。2007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71.8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20億元,增長0.2%;第二產業增加值574.13億元,增長17.1%;第三產業增加值379.50億元,增長20.5%。人均GDP達91846元。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取得新進展,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為1.9∶59.1∶39.0
Ⅶ 蘇州這個城市怎麼樣
實話實說
從蘇州市有關部門獲悉,蘇州私營經濟發展獲得歷史性突破,截至6月底,蘇州私營經濟累計注冊資本1150億元,是溫州的2.4倍、寧波的1.9倍。這表明,蘇州的私營企業不僅數量大,而且企業規模後來居上。現在,蘇州私營企業的從業人員為126萬人,寧波為90萬人,溫州為41萬人,這表明蘇州私企在提供就業崗位方面,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這個千城一面的時代,煙雨朦朧中的蘇州,靜靜地描畫著江南城市的綽約風姿。
「江南」在中國人心目中就是天堂,天堂就在蘇杭。蘇州氣候溫潤、不冷不熱,田廣糧足、四季常熟,無旱無澇、戶戶小康。巷子里曬曬太陽,品一杯碧螺春,聽一段評彈,蠻適意呱!這么愜意還去爭什麼,闖什麼,哪也沒咱蘇州好!因此蘇州人缺一股狠勁,不想做出格的事情,歷史上才子將相不少,卻沒有帝王。蘇州人這種溫和的個性塑造了城市的氣質:溫潤平和、小巧精緻,給人安靜和舒適感。
蘇州是座水城。蘇州地處我國降雨量最為充沛地區,春夏之際陰雨連綿不絕,這在農業時代就是最大的生產力。同時,太湖平原地勢低平,降雨積為湖泊,全市水域占總面積的42.5%,太湖、陽澄湖、澱山湖、金雞湖、傀儡湖等湖泊星羅棋布,古城內河道縱橫,一直到90年代,蘇州城鄉之間主要交通方式仍以舟船為主,「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市鎮、民居臨河而建,真正的是東方威尼斯。
除了黃梅天淅淅瀝瀝的小雨,這個城市的興衰與太湖和京杭大運河密切相關。唐代的大運河是古代唯一溝通南北的「高鐵」,是整個王朝的命脈,從隋煬帝到康熙乾隆下江南,都是奔著疏浚運河、監督錢糧來的。大運河給蘇州帶來了無窮的財富和人才,在民國之前,蘇州都是整個江南的經濟中心,政治中心在建康和臨安。隨著鐵路和海運的興起,大運河的作用減弱,兼得海運和鐵路之力的上海取代了蘇州。
蘇州是座有歷史的城市。烏鵲橋、丁香巷、桃花塢、采香涇,一個個好聽的名字讀起來都覺得自己文藝范兒了。蘇州崇文:從東晉衣冠南渡到宋室南遷,北方文人幾乎都遷到了江南。清代蘇州出了26名狀元,佔全國1/5,蘇州籍兩院院士120名,佔全國1/10左右,是名副其實的「「院士之鄉」。蘇州人飽讀詩書、溫文爾雅、琴棋書畫,風流倜儻。蘇州尚武:春秋時吳王闔閭在此建都,齊國人孫武、楚國人伍子胥帶領蠻族進入中原翻江倒海,這就好比越南人飲馬長江。專諸刺王僚鐵骨錚錚,五人反奸宦義薄雲天。
蘇州經濟繁榮卻很低調。經濟上曾被叫「蘇老五」好多年,GDP僅次於北上廣深,近年才被津、渝超越。蘇州無山水之險要、行政級別低,從來不是國家規劃的中心城市,國家幾乎沒有在蘇州布局鋼鐵、化工、車船、軍工等重要工業,也缺乏教育、科研、醫療資源,但蘇州人沒有抱怨,而是選擇做一個安靜的美男子,從鄉鎮企業做起,從上海招來周末院士,蘇南模式名滿天下。再放下身段,做上海的工廠,世界五百強幾乎都在蘇州。蘇州工業園區的建立更是蘇州發展的一個里程碑。蘇州企業從給外企做配套開始一步步學,沙鋼、金螳螂、阿特斯、恆力、同程網、波司登、亨通、蝸牛這些巨頭就慢慢有了。
很多人說蘇州經濟是血汗工廠、廠妹經濟、中等陷阱,但是我想通過幾個數據改變您的觀念:蘇州上市公司數量98家,全國第五;蘇州新三板掛牌112家,全國第三;蘇州發明專利擁有量全國第五,PCT專利申請量全國第四;蘇州千萬富翁數量19000人,身邊每344人就有一個千萬富翁;園區大專以上人才占就業人口比重38.5%……如果政治體制不改變, 就綜合實力而言,蘇州大概永遠不會超過上海、南京、杭州三強,但她永遠屬於中國最富裕的地區,老百姓的日子可能更富足。2014年蘇州人均GDP僅次於深圳,別說什麼世界工廠拼出來的,你行你也拼。
Ⅷ 江蘇的蘇南和蘇北差距真的有30年嗎都有哪些差距
蘇南是指江蘇的南部地區,包括南京、無錫、常州、蘇州、鎮江五市,蘇北是指江蘇的北部地區,包括徐州、鹽城、連雲港,宿遷、淮安五市。2018年蘇南五市的GDP總額為53960.27億元,蘇北5市2018年GDP總額為21365.98億元,蘇南5市整體的經濟確實比蘇北5市強,但是說蘇南領先蘇北經濟30年,這就不可能,蘇南的模式運行也不到30年,而且江蘇已經意識到要發展蘇北,因為只有蘇北經濟的發展,才能帶動江蘇整體經濟實力的提升,才有可能趕超廣東省,不然只能是千年老二。蘇北高鐵的以後陸續開通和沿江高鐵的陸續開通,蘇北和蘇中將迎來發展的好時機,高鐵的開通使得蘇北和蘇南、上海的聯系更加緊密。另外蘇南能夠快速發展,其實核心因素是蘇南模式的成功,是政府推動的原因,政府推動不可能一直持續,現在江蘇已經意識到提高南京首位度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蘇南和蘇北雖然經濟是有差距的,京滬高鐵當初完全可以走蘇北,如果當初京滬高鐵走了蘇北,蘇北現在的經濟情況應該比現在好得多。蘇北和蘇南有差距是有歷史原因的,但是差距不可能有30年,而且江蘇已經重視蘇北的發展,蘇北高鐵的陸續開通和江蘇沿江高鐵的開通,蘇北和長三角核心城市的連接將變動更順暢,蘇北的用工成本遠遠低於蘇南地區,長三角核心城市中低端製造業會向蘇北地區轉移。
Ⅸ 江蘇經濟發展良好,它的城市排名順序是怎樣的
了,僅僅第四位。這可能與徐州市地處蘇北有關,雖然人口城市規模較大但不能與江南相比,而且以長江為界,江南人瞧不起江北人(蘇北人),更是瞧,工業總產值在全國一直占據前列。改革開放之初,以無錫農村鄉鎮企業為代表的「蘇南模式」引領全國。現在所說的GDP在當
安全意識的淡薄
淮城際升級為350時速高鐵今年開工。全部建成後,淮安落後的鐵路成了高鐵樞紐。這也有利於加快南京都市圈一體化進程,有利於淮安
於江蘇省中北部,江淮平原東部,北接連雲港市,東毗鹽城市,西鄰宿遷市。屬於「三不靠」地帶,不靠江、不靠海、不靠近上海這樣的中心城市,一群難兄難弟在綁在一起落難。
再說,我們國家改革開放是從沿海,到沿江,再到內陸。淮安就是屬於典
Ⅹ 為什麼蘇州比南京有錢,gdp比南京高,但全國城市排名南京是第六,蘇州才第20是因為南京是省會,蘇
本來想自己回答,不過看到一個人回的更好,復制過來分享一下。另外,你給的排名不是按經濟排的
,是綜合的多個方面給出的排名。
蘇州超過南京是在改革開放以後,在此之前南京一直是江蘇省經濟發展最好的城市,後來被超過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蘇州更靠近沿海地區,而我國的沿海地區是最早開放的,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發展迅速,所以蘇州佔得了先機
第二,南京的企業很多都是國企,以國有經濟佔主導,由於壟斷的原因而缺乏競爭和活力,而蘇州則是鄉鎮企業眾多,私營經濟發展迅速,這就是所謂的蘇南模式,使得經濟發展更有活力
第三,蘇州靠近上海,上海是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輻射能力超強,蘇州由於受到上海的輻射引進大量外資企業,比如蘇州工業園區就是最好的代表,蘇州的企業非常多,製造業非常發達,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上海的輻射
第四,蘇州當地人的思想也比較開放,經濟發展政策比較開放,而南京人相對來說思想較為保守,對南京的招商引資和企業在南京本地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大概就是以上幾個原因導致蘇州在改革開放後超過了南京,但是進入21世紀以後,南京的發展非常迅速,正在縮小與蘇州的差距,蘇州之所以很強,也是由於它下屬的崑山,常熟,張家港,太倉等縣級市實力強,這些縣級市都是全國百強縣,如果要是單論市區的話,南京市區其實是比蘇州發達的,只不過南京下面的縣經濟實力較弱導致整體不如蘇州,人均GDP什麼的都要低於蘇州,但是隨著南京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南京的未來將會更值得期待!
南京原來很牛的,現在確實有點尷尬,還好經過幾年努力爬回一級區域中心城市地位了。就學校而言,亞洲第一大學是在日本,在這之前是南京的國立中央大學,後來被拆分19所學院,你搜一下哪19所就知道有多牛了。
只是按照經濟數據比的話,2017年2月的數據排名是這個。
7.蘇州(江蘇1)15400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1060萬)
11.南京(江蘇2)1045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824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