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遼寧出台15項舉措全力推動建築業高質量發展
據遼寧省政府新聞辦29日召開的發布會消息,為有效提升建築業對遼寧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助力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遼寧省政府近日出台了《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建築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據悉,作為建築業發展迅速的工業大省。「十一五」以來,建築業已經成為遼寧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從近年數據來看,建築業增加值佔全省GDP的6.5%以上,建安投資佔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60%,解決了100多萬人就業。
近年以來,遼寧省住建廳圍繞努力推動建築業發展,提高建築業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率的目標,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建築業高質量發展。目前,遼寧建築業逐步企穩回升,2019年建築業總產值重回正增長軌道,完成建築業總產值3554.6億元,同比增長0.7%,在近幾年連續下降的形勢下首次轉正;在省外完成產值1050.7億元,同比增長4.9%,外向度29.6%,「走出去」戰略取得初步成果。
但是,遼寧的建築業仍然存在市場份額不高,企業結構不合理,「專精特」企業少,競爭力不強等問題。特別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人員返遼困難,建築材料運輸不暢,建設項目開工數量比同期大幅減少,行業面臨的沖擊更加顯著,困難更多、挑戰更大、任務更重。
在此背景下,為充分發揮建築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作用,促進建築業高質量發展,遼寧省政府出台了《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建築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據省住建廳建築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處處長王曉偉介紹,《意見》共分為六個部分15條具體內容,主要圍繞優化營商環境,深化建築業「放管服」改革;強化科技支撐,激發建築業動力創新;堅持統籌推進,促進建築業協調發展;促進轉型升級,推進綠色建造方式;實施走出去戰略,推進建築業開放發展和減輕企業負擔,實現建築業共享發展等內容出台相關意見。
《意見》的出台,對建築業企業在爭項目、爭市場、增業績,開拓市場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支撐作用,打破了多年來制約遼寧建築企業發展的資質、資金、市場等方面壁壘。重點支持建築企業與央企和省外優勢企業合作經營,鼓勵建築企業與外埠企業聯合承包,參與「新基建」和民生工程建設,提高建築業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遼寧省住建廳副廳長曹桂喆表示:下一步,遼寧將以貫徹落實《意見》為統領,幫助企業精準有序開復工、推動企業爭項目爭市場走出去、傾力服務大項目大企業,把加快建築業發展作為助力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工作,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
B. 遼寧沿海經濟帶戰略內容是什麼
遼寧沿海經濟帶的開發建設,就是要發揮沿海區域的區位和資源等獨特優勢,通過統籌規劃,重點開發,整合資源,集聚優勢,逐步建成體制機制新、開放程度高、牽動作用大、競爭實力強的沿海經濟地帶。
沿海經濟帶發展的戰略構想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主題,緊緊抓住東北振興和沿海開放的雙重機遇,堅持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發展產業集群,壯大沿海經濟,著力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促進沿海與腹地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把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成為全國新的產業集聚帶和新的經濟增長區域。
(二)基本原則
重點推進,扎實起步。把五個重點發展區域作為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的切入點,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營口沿海產業基地努力實現率先突破。各點集中力量搞好起步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盡快形成集聚效應。
產業集聚,突出特色。按照產業集群的理念,結合各自的優勢,搞好產業布局,合理確定功能定位和主導產業,強化企業和項目的技術創新,形成技術水平較高、各具特色的臨港產業集群。
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充分發揮政府的規劃和政策導向作用,創造良好的軟硬環境、條塊互通的服務環境。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創新開發模式,加快建設。
優勢互補,良性互動。把臨港工業、沿海經濟與遼寧中部城市群及東北腹地經濟有效銜接,緊密結合。腹地利用沿海向境外、海外發展,沿海利用腹地雄厚配套能力拓展服務功能,促進沿海與腹地經濟一體化發展。
保護環境,協調發展。按照建設生態省的目標,沿海經濟發展要實行嚴格的環境准入制度,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建設現代產業生態園區,加強生態功能區保護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促進經濟與環境、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三)戰略定位
立足遼寧,依託東北,服務全國,面向東北亞。把沿海經濟帶發展成為特色突出、競爭力強、國內一流的臨港產業集聚帶,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建設成為改革創新的先行區、對外開放的先導區、投資興業的首選區、和諧宜居的新城區,形成沿海與腹地互為支撐、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四)發展目標
「十一五」期間,五個重點發展區域的起步區初見成效,沿海經濟帶初步形成,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初具規模。主要指標:沿海經濟帶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以上,佔全省的比重達到50%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比「十五」期末下降15.9%和15%。實現經濟增長快於全省,對外開放先於全省,人均收入高於全省,生態環境優於全省,培育成為東北振興的經濟發展主軸和新的經濟增長帶,推進沿海與腹地一體化發展,努力把遼寧建設成為我國沿海經濟強省。
到2020年,建成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建成國際競爭力強的沿海臨港產業聚集帶,建成全國經濟發達、社會進步、環境美好、開放度高的現代化區域。
更加詳細可以查看:《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
下載地址:http://www.lngh.gov.cn/UploadFiles/2008115103030982.doc
C. 遼寧的經濟狀況 誰能做一個概括的介紹大神們幫幫忙
地處東北亞經濟地帶的遼寧省,是中國最早建立的一個國民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各行各業蓬勃發展的重要省份。改革開放以來,為了使遼寧這個老工業基地重新煥發青春,全省抓住有利時機,有組織、有計劃地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優化,大刀闊斧地實行了傾斜發展政策。各個發展階段,在經過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選擇一定的主導產業重點扶持,使之成為新的國民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加大投資力度,積極培育科技含量高的先導產業,推動國民經濟向技術經濟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基礎產業,為遼寧經濟可持續發展豎起堅固的後盾,在全省有步驟地實行了「兩高一深」(即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業和發展資源。材料的精深加工)的產業優化發展戰略,強化產業競爭力,逐步實現了產業結構向高級化發展。 經過年的改革開放和調整優化,遼寧的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不斷地向積極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結構格局發展,使遼寧經濟再鑄輝煌。突出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三大產業增長率呈出「兩快一慢」的發展趨勢。1997年全省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為3490.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485.4億元,佔13.91%,增長2.38%;第二產業完成1743.9億元,佔49.97%,增長13.41%;第三產業完成1260.8億元,佔36.12%,增長10.03。相比之下,第一產業增長緩慢,第二、第三產業增長較. 2、產業結構的調整變化,帶動勞動力就業結構的調整變化,使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中的大批勞動力向第三產業轉移。1997年,遼寧省各產業從業人數為1967.1萬人,其中第一產業就業人數639.7萬人,佔32.52%;第三產業就業人數716.7萬人,佔36.44%;第三產業就業人數610.7萬人,佔31.04%。 3、勞動力就業結構的調整及投資方向的變化、傾斜,使各個產業在全省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及年均增長速度發生了巨大變化。從比重看,1980年全省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比重為16.4:68.4:15.2,到1997年調整為13.91:49.97:36.12。二產下降了18.43個百分點,三產增加了近21個百分點。從三個產業產值的年平均增長速度來看:1953年至1978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7.6%,其中三個產業的年平均增長速度比例為2.2:9.9:5.3,第二產業增長速度快;1980年至1997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8.7%,三個產業增長比例變為5.3:8:13.4,第三產業增長最快。 4、第三產業推動力上揚,與第二產業共同帶動全省經濟的發展。遼寧第三產業藉助改革開放、產業結構調整的東風,得到強勁、迅猛的發展,使之成為經濟發展的巨大動力。改革開放前的1978年,遼寧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為13.1%,到1997年上升為36.12%。1978年乃至1985年,是第二產業為主(分別佔94.8%和78.8%)帶動全省的經濟增長;到1997年,已改變為第二產業(佔49.97%)和第三產業(佔36.12%)為主共同帶動全省的經濟增長。 5、第二產業的重心,工業產業結構也得到調整。重工業通過改革、改組、改造,資產重組,結構逐步趨向合理。對輕工業,由於實行了「六優先」方針,得到迅速發展。1997年,全省輕工業完成總產值815.2億元,增長4.9%;重工業完成總產值2829.7億元,增長11.9%。在工業產業中,經過調整和優化組合,支柱產業繼續得到發展,成為遼寧經濟增長的優勢。遼寧作為中國的以傳統工業為主的重工業基地,冶金、石化、機械製造、電子為全省的四大支柱產業,大企業多,產值高,投資規模大。1997年,四大支柱產業產值佔了全省工業產值的一半。 6、第一產業結構,也從以往的只重視種植業,向農、林、牧、副、漁各業綜合經營、全面發展的方向轉變。 1997年,全省農、林、牧、副、漁業完成總產值920.5億元,其中農業產值為433.6億元,佔47.11%;林、牧、副、漁業完成產值486.88億元,佔52.89%。而在農業中,種植業產值僅為393.71億元,只佔第一產業總產值的42.77%。林、牧、副、漁所佔比重已經超過了種植業所佔比重,種植業已從過去的主導地位下降為從屬地位。僅全省的牧業產值(333.1億元)就已接近於種植業的產值。從以上幾個方面可以看出遼寧的產業結構開始了戰略性調整,正沿著高級化的產業結構軌跡發展變化,它必將推動遼寧經濟向市場化、高新技術化、國際化、多功能化方向發展,重振工業省的雄風。
D. 沈陽沈老頭包子是沈陽特色小吃么
【沈老頭的包子】據說這是一家凌晨四點就起床開始忙碌的店,他家的包子確實好吃到爆炸。捨不得花20買一個天津狗不理包子的可以在沈老頭的店裡找到真愛。
【老四季的雞架&抻面】沈陽的白醋我是沒吃出什麼特殊的味道,但是這個雞架是真的好吃。沈陽的老司機跟我說老四季的分店和總店味道差不多,據說這就是不加盟的好處,總店分店一個味道。毫不遲疑的說,老四季的雞架可以媲美任何美式炸雞,幾塊錢的抻面、幾塊錢的雞架我還加了個雞蛋,十幾塊錢就能創造一個美滋滋的夜晚,沒誰了老鐵。
【中街冰棍】 ( 。 ) 講道理其實並沒有覺得有多棒,但是也並不難吃。就個人感覺而言的話,和馬迭爾的冰棍還差那麼一丟丟的火候。
【沈陽故宮】本來說的是周一上午去逛一圈的,結果周一上午閉館……算了與我無緣。要是開了我就進去轉轉,沒開就算了不強求。
【東北大學】你能在東北大學裡面可以看到沈陽工業時代的輝煌,現在市區裡面的工廠該拆的都拆了,但是從東北大學的建築裡面能看出來的工業時代的榮耀感。
【夏爾咖啡屋】在東北大學的小北門出去居民樓左拐一層,幺幺在這里隱世。老店長像極了我的一個小學同學,講道理說這裡面有一種大隱隱於世的感覺。吃一發安利,這小店做的甜品是真的好吃。還有幸喝了幺幺的咖啡。
【市府廣場の晚霞】後工業時代の余暉 只有身處在廣場中央看這一場落日才有的感覺。
【沈陽北站】繁華,一種用錢堆砌起來的繁華盛世,但是在這個城市高速發展的背後,卻存在著一種空虛,空虛背後有的卻是一種安逸。
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家門口就有一家沈老頭包子鋪!最喜歡吃芹菜豬肉餡的包子,十塊錢就能吃到撐,粥可以隨便喝,簡直太爽了!很多人疑惑,沈老頭,既然有沈字,是不是咱們沈陽本土的品牌?!
就這個問題我去沈陽老頭的官網查了一下,答案可能要讓很多沈陽人失望了。因為沈老頭包子是冰城哈爾濱的品牌!沈陽只是連鎖店比較多罷了。
1989年,退休後的沈樹岐先生在哈爾濱市道里區正陽河開辦了營業面積僅有9平方米的沈老頭包子,因其味道鮮、質量佳,很快在當地百姓中家喻戶曉。
經過10多年的單店經營,沈老頭包子積累了豐富的經營經驗。2001年,該品牌開始以特許經營的方式開發市場。在立足黑龍江市場後,開始進入吉林、遼寧市場,近年來打入了北京、山東、山西、河北、內蒙古等地市場。目前,企業年產值過億。
所以大家常吃的沈老頭包子,其實並不是沈陽特產。
那麼有哪些包子是沈陽獨有的呢?
關東長樂包
關東長樂包,對於很多沈陽人來說並不算陌生。沈陽街頭到處都有賣的。如果說有什麼鮮明特點,那就一個字「大」,兩個字「很大」,三個字「非常大」。
想吃到最正宗的關東長樂包,建議去沈陽市五愛市場西區北側的「關東長樂包」。因為好吃,買的人很多,有時需要排隊。
一開始的時候,關東長樂包創始人寇祖軻是推著車子到市場上賣包子,第一批包子拿到市場上,就受到了老百姓的歡迎,用「一掃而光」形容一點兒也不過分,這也增強了寇祖軻創業的信心。如今,寇祖軻已經在全國開了70餘家連鎖店,而且長樂包還在美國加州開了分店。
沈陽北市的三合盛包子
北市場大名鼎鼎的有三合盛包子鋪是沈陽老字型大小了。豬肉餡的30元一斤,海三鮮40元一斤。
「三合盛包子鋪最初創立於1933年秋。它的得名是源於此包子鋪是由曹印、蘇吉珊、孫長春三人合夥創制。曹印師傅曾在一家專營天津包子的飯店學徒,並練就了一手絕活,後來就借鑒天津包子的精華,形成了獨具一格的三合盛包子風味。最初店小生意不是很好,後來三人反復琢磨,研究出了用喂餡的方法拌餡,加上大海米、香油,味道有了很大改善,包子鋪也開始有了名氣。1956年公私合營時,三合盛又把當時的永樂餃子館等幾家小飯館兼並,擴大了規模。
海潔灌湯包
不要以為灌湯包只有南方有,海潔灌湯包就是咱們沈陽本土的!
沈陽十一緯路上的是海潔灌湯包的老店,中午飯點去吃,進門後發現大廳人還挺多,中老年人居多,菜價中等,不是很貴,兩個人要三屜灌湯包,就能撐得就差扶牆出來。
冬冬食品——肉包
冬冬食品可以說是個沈陽人基本都吃過他家的東西,這可是沈陽的老品牌了。冬冬食品的油炸糕和豆沙包最有名。但是包子也很好吃,如果說冬冬的包子有什麼特點,那就是特別「周正」,作為包子,冬冬食品的包子外形無可挑剔,一看就是好包子。
我家附近就有一家冬冬食品。可以說,如果早上來不及上班了,直接去那裡買兩個肉包子。
以上是我的答案,希望可以幫到你!
不是沈陽地產,是哈爾濱「特產」,我只吃過一回,終身難忘,倆字:難吃!仨字:很難吃!四個字:非常難吃!是我吃過的最不好吃的包子,包子餡沒有鮮味,包子皮口感沒有彈性,油還特別大,一股哈喇味,吃了一個就感到惡心,不知道為什麼開了這么多分店?還有人願意吃,這個口味可能比較適合黑龍江人吧,黑龍江氣溫低,吃了油大風包子人會長膘,能抵禦寒冷!
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說明裡面餡很重要,除了裡面肉多少之外,餡的味道決定了包子是否有名,遠的說老北市場的「三和尚包子」,味道一絕,如今真的是絕了,消失了,現有的店鋪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味了。現在在沈陽城能叫上號的包子遠近聞名的也就剩老沈頭包子了,雖然不能叫一絕,味道香氣四溢,面松軟可口!包子在百姓生活當中離不開,也是百姓生活物價的晴雨表,按常規包子價格穩定,如有變動說明物價又已經大幅提高。最近在新華廣場附近一家羊骨頭館吃飯,發現一新款大包!比拳頭大,裡面肉香無比,餡大喜人,羊湯就大包撐死沒人撈!不過威脅不了老沈頭,一個專賣一個搭賣,兩不幹!不過多一種 美食 倒是食客的福分。祝沈陽包子四季飄香、到處開花!提振遼寧經濟。
哈哈,你這個問題不錯啊,等等我啊。我去沈老頭吃點包子,回來就回答你!
沈老頭包子,看起來很像是沈陽的特色小吃哈。好像是沈陽的老頭開的似得。
沈老頭包子味道還是不錯的,我也總去吃。不過,說實話,他家的粥不是很好吃,雖然說隨便吃,但是粥裡面的干貨不多,有點稀。但是,有一天早晨,我看到老兩口,到他家,買了兩個包子,然後每個人喝了兩碗粥,吃了自己帶大兩個燒餅,吃飽了一頓飯。
說實話,不能說這老兩口是來佔便宜的,不過,當時的情景,我看得並不是很得勁。為了生活,有什麼辦法呢?
不過,很遺憾地告訴您,沈老頭不是沈陽的特色小吃,雖然現在沈陽滿大街都是沈老頭包子。
哦,現在好像還賣餛飩了。
沈老頭是哈爾濱的,創始人叫做沈樹岐,是哈爾濱人,他老家是天津的,祖傳做包子的。老先生下崗後,開了包子鋪,沒想到越做越大,現在已經是很出名的包子連鎖店了。如今,沈老頭包子,應該是在全國包子連鎖裡面,比較知名的了吧。
沈陽是有不少沈老頭包子鋪,不過,是人家哈爾濱的連鎖連到了咱沈陽而已。
就好像重慶燒雞公,不少重慶的特產,而是人家創始人叫做楊重慶一樣。
說到包子,沈陽也有不少好的包子,最出名的應該是五愛市場的關東長樂包了吧!還有一些,真的希望沈陽的這些包子也能像沈老頭包子一樣,全國連鎖!
這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助到你!謝謝!
沈老頭飽子鋪離我家不到200米,在這里(沈陽熱鬧路的七中車站旁)。據說在這里己開了4、5年了。但我還是上個月才知有這么一個飽子鋪。吃早點去了幾次,可能每人的口味不同,我個人感覺味道一般般,沒什麼特別的味道。我特意吃了:韭菜雞蛋的、香姑的、青椒的、芹菜的等5、6樣吧,吃兩次就煩了。上周六幾位同事午飯讓我到″瀋河八院"西側的飽子店買飽子,因人多我就到″沈老頭飽子鋪"買了20個,但當大家吃的時候都問我,怎麼飽子沒以前的好吃了呢。我才把實情告訴了大家。倒是沈老頭飽子鋪的稀粥樣式很多,一元錢隨便吃。小菜樣式也較多而已!
在沈陽開著,又是沈氏品牌,給人感覺就是沈陽本地發起的老店。實際上這原發地是哈爾濱,因為味道好,有特色在沈陽就有了連鎖店。說到特色,因為他家的包子從味道,口感都是東北人的最愛,也因此呢在東北各個地方都深受青睞。外地人來到沈陽後想要吃包子首選推薦就是沈老頭包子,而且價格實惠很親民化,花不多錢,既能吃到特色還能吃飽。說到特色,應該是東北特色,而後才是走到哪個地方就是那個地方特色。
不是,是哈爾濱的特色小吃。至少已經有二十年 歷史 了。
不是姓沈就和沈陽有關系啊,小沈陽也不是沈陽人啊,是大城市鐵嶺人。中國姓沈的人口數量挺龐大的啊,可能大部分都不是沈陽人啊!
根據沈老頭包子的官方信息顯示,沈老頭是我們沈陽市的東北兄弟哈爾濱市的品牌。創始人姓沈,叫沈樹岐,江湖人稱老沈頭,所以給自己的包子鋪起名為沈老頭。在東北很多城市都有連鎖店,我們沈陽市作為東北地區最重要的城市,當然開的連鎖店就要多一些了,畢竟我們沈陽市這么大。
沈老頭包子倒是一個有接近30年 歷史 的老品牌了。最近幾年都發展到了沈陽,山東,山西,河北等等廣大的中國北方地區。
沈老頭包子我只吃過一次早餐,味道還可以,價格很便宜。基本上15塊錢左右就可以吃飽而且吃的很好很好了。如果飯量小的話,十塊錢就完全足夠吃飽了,畢竟粥是暢飲的。
最近幾年名聲大噪的老字型大小北京的慶豐包子也在我們沈陽開了幾家分店,還在新民建了廠子。
E. 遼寧國企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9月27日,遼東渤海灣內,大型豪華客滾船「中華富強」輪正式投入營運;9月30日,沈山、丹阜等7條高速線路上,維修養護工程結束;雙節假期,山城本溪,本鋼集團熱軋板、冷軋板、焦炭、鐵精礦等主導產品產量全面超額完成計劃……「十三五」收官前夕,大地收獲的季節,國有企業捷報連連。
國企是遼寧經濟的重要骨乾和中堅力量。「十三五」時期,遼寧國資監管系統和廣大國企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堅持新發展理念,持續推動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改革層層深入,運行穩中向好。遼寧國企有效發揮國民經濟「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穩得住」「壓得實」,靠的是持續發展,離不開穩步運行。近年來,國際環境錯綜復雜,世界經濟風雲變幻,面對疊加的矛盾、艱巨的任務,遼寧國企履職盡責,慨然擔當。
戰略性調整國有資本布局與結構,國有資本持續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集中。處僵治困任務按期完成;省屬企業主業全部確定;全省國企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地方國企廠辦大集體改革完成;結合黨政機關與所屬企業脫鉤移交和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全省進行了交通、水資源、能源、礦業開發、環保、糧食、後勤、 健康 醫療、 體育 文化、 旅遊 等產業整合。截至2018年年末,全省經營性國有資產基本實現集中統一監管,整合各類資產9300多億元,組建新企業集團125戶,打造一批新的市場主體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主業分明,「輕裝上陣」,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全省國有經濟資產總額主要集中在工業和現代服務業,「握指成拳」的國企,帶動遼寧主導產業優勢逐漸顯現。
一組數字,詮釋了遼寧國企的實力增強。2019年年底,我省地方國有一級企業資產總額30268.6億元,所有者權益合計13366.8億元,分別較2015年增長34.3%、69.8%。截至2020年9月末,納入省國資委財務統計系統的159戶地方國企資產總額18219.9億元,所有者權益合計達7757.1億元。
一個數據,見證了遼寧國企的效益提升。截至2019年年底,我省地方國有一級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80.5億元,較2015年增長849.5%。
發展,從來不能一蹴而就。對遼寧國企而言,改革,始終與發展相輔相成。「十三五」期間,我省國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涉深水區,啃硬骨頭,攻城拔寨,抓鐵有痕。
——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加強董事會建設,明確治理主體權責邊界,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在我省國企逐步完善。——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國企改革的突破口,遼寧 健康 產業集團等與央企完成戰略性重組整合,實現央地交叉持股;交投集團交通規劃設計院等7戶國有混改試點企業扎實推進,渤海輪渡等5戶試點企業完成員工持股,凌鋼集團等6戶「雙百企業」持續推進綜合改革;9戶省屬能源類企業完成整合,成立遼寧能源控股集團。能源控股集團所屬新能源板塊上市已申報港交所,遼寧成大生物科創板上市已通過上交所上市委員會審核。
——市場化經營機制加快建立,三項制度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企業用工總量和結構不斷優化,管理部門和人員不斷精簡,業績考核與工資薪酬掛鉤聯動機制基本形成,勞動效率顯著提高。部分省屬企業委派外部董事,啟動市場化選聘經理層成員試點,沈陽、遼陽、朝陽、盤錦等市市場化選聘的經理層人員已上崗工作。
——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加速形成。推進國資監管機構職能轉變,取消、下放、授權監管事項29項,向「兩類公司」穩妥開展授權放權;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台組建工作實現突破,首家省屬國有資本運營公司——遼控集團完成組建,運營良好,業務有序開展。
改革解決了許多我省國企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進展不斷,越是嚴峻的環境下,我省國企越主動用好改革這關鍵一招,應對變局,開拓新局,做強做優做大。
回望「十三五」,發展毋庸置疑,展望「十四五」,上升仍有空間。
產業基礎、重點領域、產業鏈高端環節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等亟待加強,核心關鍵技術尚有「卡脖子」問題,戰略性重組和專業整合必須提速,國有資本區域布局與結構趨同問題仍待改變,國企股權結構需進一步合理配置,破解制約國有資本整體統籌優化能力的體制建設問題,迫在眉睫。
挑戰,激發鬥志;變革,促進發展。把握著力點,「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路上,遼寧國企正高昂「龍頭」,夯實全省經濟發展的基礎,奮力向前。
F. 遼寧省民營經濟「破萬億」鼓勵全民創業
遼寧省民營經濟「破萬億」鼓勵全民創業
今年我省將培育更多的民營企業“小老闆”。
昨日,在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會議上,省工商局局長李鐵民表示,全省工商系統將大力支持遼寧民營經濟騰飛計劃,堅持“非禁即入”原則,鼓勵全民創業。
發展:去年民營經濟破萬億
2010年,遼寧省民營經濟預計實現增加值10900億元,同比增長22.6%,佔全省GDP的比重將超過60%,利潤總額、上繳稅金和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也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十二五”期間,遼寧將實施“民營經濟騰飛計劃”,主要目標是未來五年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3萬億元;上繳稅金達到40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5萬戶,民營經濟佔全省經濟的比重每年都要提高兩個百分點,到2015年佔比要達到70%以上。
省工商局局長李鐵民強調,今年全省工商系統將大力支持民營經濟騰飛計劃,擴大民營企業增量,鼓勵全民創業,堅持“非禁即入”原則,培育更多的“小老闆”,引導其進入新興產業。
工商部門將積極引導個體工商大戶發展為私營企業,支持組建民營企業集團和民企上市,通過不斷壯大民營經濟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建言:遼寧人應學浙商
在遼寧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方天堃看來,“十一五”期間,遼寧民營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不過綜合實力與南方一些省份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
方天堃表示,民營經濟是城市化的推動力,也是就業的主渠道,此次遼寧省工商局提出的鼓勵全民創業,擴大民營企業增量的舉措傳遞的信號比較積極,能夠看到行政部門對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視。
他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浙江是中國民營經濟最有活力的地方,浙商不僅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浙商文化”,通過理念的確立、行為的規范和具體行動,激勵民營經濟實現一次次大飛躍。
近日,浙江省工商局提出,加強省外浙商戰略合作,繼續引導浙商市場從零星單個向組織性、結構性對外發展轉變,形成集群和網路優勢。
方天堃認為,浙江人的自我創業和吃苦耐勞精神是浙江民營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動力,此外,浙商之所以能在全國抱團出擊,是因為他們有“浙商文化”的理念認同,在這方面遼寧人應該虛心向浙商學習,以此激發自己的創業熱情。
去年遼寧每天誕生750名個體“小老闆”
晨報訊(記者 趙威)去年,我省新增個體工商戶27.4萬戶,私營企業6.5萬戶,平均每天新增個體老闆750名,非公經濟已成為全省就業的主渠道。
這是昨日記者從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會議上獲悉的。去年,全省各級工商機關對損害遼寧投資環境和百姓切身利益的違法行為進行了嚴厲查處,去年共查辦案件5.3萬件,案值20.6億元,受理消費訴求20.6萬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300餘萬元。
;G. 遼寧省GDP為什麼會這么低,一年比一年低。如何才能改變遼寧省的經濟抓狂
對於遼寧2016年一季度經濟負增長,我們需要有一個客觀的認識! 首先,我們看一下遼寧經濟處於一個什麼水平? 根據遼寧統計數據,2015年遼寧城市化率67.35%,人均GDP為65521元,比上年增長3.1%,按年均匯率折算為10520美元。按現在流行的說法,遼寧處於中高收入水平,離世界銀行高收入國家門檻(約13000美元)只有一步之遙。2016年一季度經濟負增長的情況看,遼寧似乎陷進了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 那麼遼寧經濟負增長是什麼原因呢? 2015年的數據,也可以看出苗頭,15年遼寧GDP增長3.0%,其中第一產業增長3.8%;第二產業下降0.2%;第三產業增加值12976.8億元,增長7.1%。由於第二產業下降幅度不大,全年仍保持增長。 但是到了16年第一季度,第二產業下降幅度過大,總體抵消增長,而造成總GDP下降。這或許就是所謂經濟結構轉型調整的陣痛。 那我們看看遼寧是怎麼陣痛的? 遼寧三次產業佔GDP比重,2014年比重為8.0∶50.2∶41.8,2015年比重為8.3∶46.6∶45.1。可以看出第二產業比重下降,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但是第三產業比重仍低於全國50%的平均水平。 健康的產業調整是一二產業緩慢增長,增速低於第三產業,最終一二產比例不斷下降,三產比重不斷增加。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走的基本是這條路,三產比重最後高達七八十。這也是發達國家今天環境為什麼好的原因?想想倫敦當年被可是被稱為霧都,其實應該是霧霾之都! 現在的問題是,遼寧經濟結構轉型陣痛時間有多長,第二產業會降到什麼程度,什麼時候能夠到底?從發改委今天漲油價來看,樂觀估計,今年能夠到底。但是如果全球經濟繼續疲軟,那就很不好估計時間了。 而且,遼寧面臨一個更嚴峻的問題,就是人口負增長及人口老齡化的問題。1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0.42‰,60歲以上人口佔20.59%。這才是真正會對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長期來看遼寧經濟發展面臨巨大的挑戰。 那麼遼寧經濟負增長對中國經濟有影響嗎? 遼寧經濟全國排名可以說明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遼寧省是2014年經濟第七大省,2015年滑落至第十位。要知道1978年,遼寧省的經濟總量為229.2億元,位列全國第三。 遼寧的經濟結構在調整,整個中國的經濟結構也在調整,這個調整不只包括產業結構的調整,更包括區域經濟結構的調整。遼寧經濟總量排名的不斷下滑正是區域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 可以說,未來的5年對中國來說是關鍵的5年,如果能夠順利保持平穩增長,那麼大約10年後,中國能夠順利跨過中等收入國家陷阱!雖然社會上流行GDP無用論,但是GDP雖有不足的地方,但是卻能直觀反映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 4月29日更新 中國跨過中等收入國家門檻,到時候大家最直觀的感受將是汽車的普及!10年後,中國的汽車年銷量將接近4000萬輛,汽車保有量約4億量,基本平均每個家庭有一輛汽車!目前中國的汽車銷量是2400多萬量,大於美國和日本銷量總和,但是汽車保有量只有1億多輛,只是美國汽車保有量的一半(PS:美國真的是一個開掛的國家,平均每個人快有一輛汽車了,大家的理由是在美國離了汽車什麼也幹不了,再說個題外話,美國駕駛員的讓行確實很好,輔路讓主路,車讓行人!中國的路怒族那麼多的情況下,真不知道以後路上是個什麼情況,估計需要二三十年的時間或許更長才能在中國形成良好的駕駛氛圍!
H. 政府在疫情經濟形式下應該採用怎樣的措施來提振經濟促進就要
政府在疫情經濟形式下提振經濟的措施:
1、增加對農業生產主體補貼:政府通過增加對農業生產主體補貼減輕農戶生產負擔,並引導農民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比如政府對全年稻麥復種、一季旱糧種植和「三園」地間作套種同一旱糧作物50畝以上的規模生產主體的直接補貼按實際種植面積由每畝100元提高至120元。
2、創新採取「田保姆」制度:受疫情影響,務農人員流動受阻、僱工招工困難,農業部門及時組織農村合作社組建「田保姆」隊伍為外地農戶提供田間管理和採收服務;專業合作社和農技站專家還在線上為農民提供耕種指導,通過「託管式」「保姆式」和「菜單式」服務,確保春耕春種工作有序進行。
3、減租降費,緩解企業壓力:政府出台16條惠企政策緩解企業壓力。比如政府對承租國有資產運營和集體建設運營的中小微企業提高免繳3個月房租優惠,並鼓勵其他業主和房東為租戶減免租金。企業用氣用水用電價格臨時下調,緩解了企業的生存壓力。
4、大力支持產銷:對接民間愛心助農行動能在短期內緩解農業企業的經營壓力,但輻射范圍比較有限,農業部門要繼續大力支持產銷對接,提前對即將上市的農產品種類、產量進行統計,做好點對點牽線搭橋工作,及時對外發布農產品供給信息,加速農產品外銷。
5、加快恢復旅遊業發展:受國外疫情爆發影響,境外游旅客數量仍將持續減少,而國內旅遊業逐5、漸復甦,消費需求逐漸釋放。有90%的被調查者在2020年首先考慮國內游,其中選擇城市周邊游、國內中短程游和國內長線游分別佔比24%、43%、23%,表明國內中短程游將成為接下來的旅遊消費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