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農業經濟學家有哪些

農業經濟學家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2-12 07:48:07

㈠ 誰是一些主要的農業經濟學家在嗎

農業是指國民經濟中一個重要產業部門,是以土地旦互測就爻腳詫協超茅資源為生產對象的部門。它是通過培育動植物產品從而生產食品及工業原料的產業。農業屬於第一產業。利用土地資源進行種植生產的部門是種植業, 利用土地上水域空間進行水產養殖的是水產業,又叫漁業,利用土地資源培育採伐林木的部門,是林業,利用土地資源 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發展畜牧的是畜牧業。對這些產品進行小規模加工或者製作的是副業。它們都是農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對這些景觀或者所在地域資源進行開發並展示的是觀光農業,又稱休閑農業。這是新時期隨著人們的業余時間富餘而產生的新型農業形式。

廣義農業是指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副業五種產業形式,狹義農業是指種植業。包括生產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和綠肥等農作物的生產活動。

㈡ 2021-08-26 民本在食國本在耕——記著名農業經濟學家許璇

原載於《聯誼報》2021年8月24日

1 群士所師,群農所依

許璇(1876~1934),字叔璣,浙江省瑞安人。我國著名農業經濟學家、農業教育家。1913年7月,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農科,獲農學學士學位。8月,任北京大學校農科大學教授兼農場場長,歷任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代理校長、國立北京農業大學校長、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院長。1924年1月,任浙江省立甲種農校校長,歷任浙江公立農業專門學校校長、國立第三中山大學勞農學院教授兼農業社會系主任、國立浙江大學勞農學院農業社會系主任兼教務主任、國立浙江大學農學院院長。曾任浙江省教育會副會長、浙江省教育聯合會正幹事長、浙江省農務局局長、浙江省農民銀行籌備處主任,兼任浙江省合作人員養成所所長。1924年至1934年期間,十年連任中華農學會會長(理事長)。著有《糧食問題》《農業經濟學》等,是我國農業經濟學科的開創者。

1934年,許璇因突發腦溢血去世於北平大學農學院教授任上。當時的國立北平大學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公祭校葬,蔡元培、沈尹默分別題寫墓碑,馬敘倫撰寫墓誌,馬寅初等400多位各界人士敬贈輓聯緬懷。於右任稱其「農田實學賈思勰,鄉邑先聖葉水心」;錢家治贊其「農事樹先聲,太岳門牆滿桃李」;農學家吳耕民稱其「是農界第一人,才俊至今皆後輩」;農業經濟學家王益滔「今日北農皆後輩」;浙江農業專門學校校長蔡無忌「國之本在農,夙仰先河」;中華農學會贊其「群士所師,群農所依」;國立北平大學贊其「農校幾經營,宏規親纂追安定」;北平農學院贊其「德范久昭垂,悲哉後死失宗師」;商務印書館「中國以農業為本,傳家經訓在菑畲」;實業部中央農業實驗所贊其「黽勉從公,是群士立身表率」。

2 從八股文到東洋文

晚清社會轉型時期,知識群體求新學、倡留學,積極追尋洋務活動、維新思潮的步伐,融入社會潮流。許璇就是這個年代的一位代表人物。許璇的父親是位私塾先生,許璇自幼隨父為課讀,「年十七,入縣學為生員。十九,補廩膳生員」。1901年,許璇那年25歲,已錯過了最佳基礎教育年齡,但還是報考了南洋公學東文學堂。南洋公學由清末著名實業家、教育家盛宣懷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在上海創辦,中國近代最早的新式學校之一,是今上海交通大學的前身。南洋公學初創時期,以培養高端「法政」人才為辦學目標,《南洋公學章程》以「西國政治家、日本法部文部為指歸,略仿法國國政學堂之意」,「學習西方各國的科學技藝為指歸」。重點培養法律、政治、外交、商務等方面人才。

同時,為了解決西方科學教學用書匱乏問題,南洋公學早在1898年就奏准附設譯書院,1901年8月,又開辦了譯書院東文學堂,培養日語人才。《東文學堂擬定章程》規定「以使學者習東國語言文字,通各國歷史及政法之學,速成有用之才為宗旨」,學制三年;「第一年課東語、東文,兼授萬國地理、政治、地理歷史,及法學通論」「第二年課西洋近代史、理財學、憲法……」「第三年課外交史、行政法、民法……」。學堂聘請羅振玉、王國維分別為學堂監督、執事,日本學者藤田豐八、田岡嶺雲為正、副教習。1902年底,因「墨水瓶事件」,東文學堂與特班、師范班同時停辦。東文學堂學生雖在校學習僅一年多,但掌握了較好的翻譯能力,也獲得一定西學基礎知識,為他們日後繼續深造打好了堅實的基礎。《上海交通大學史》載「在(東文學堂)同學中有陸軍中將丁錦、上海醫院院長王曾憲、財政部科長沙曾詒、農商部司長黃藝錫。尤以近代地質學鼻祖章鴻釗、文學家吳梅、銀行家周作民、名中醫丁福保、近代農學開山許璇等為著名」。

1903年,南洋公學東文學堂的原監督羅振玉、教習藤田豐八,受兩廣總督岑春煊邀請,聘為廣東教育顧問,許璇也到兩廣學務處襄辦編輯教科書事務。1904年,廣東省官派留學日本,許璇與東文學堂同學陶昌善、盛德鎔、周作民等5人,以廣東官費身份留學日本。因許璇等人有新學基礎,他們進入日本的第三高等學校(相當於我國高中),先讀兩年高中預科,再讀四年普通高中,後考入東京帝國大學,接受四年農學專業教育,在大學里他是班裡唯一的中國人。許璇是晚清時期為數不多的,完整地接受日本規制的中學、大學教育的留日學生,並獲得東京帝國大學畢業證書。許璇也從當年只會「之乎者也」的舉業之士,成為滿口「人口、土地、經濟」的近代農業經濟學家。

3 北京、杭州——雙城記

1913年,許璇從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就職於北京大學校農科大學(今中國農業大學,以下簡稱「北京農大」),到1934年去世,工作時間只有短短21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13至1927年,在這14年期間,基本在北京農大;1927年至1933年7年期間,基本在浙江大學農學院。

1920年10月,許璇擔任北京農大教務主任,標志著許璇從事農業高校管理工作的開始。在軍閥混戰年代,國庫空虛,教育經費常被虧欠,直接影響學校運轉,許璇除正常教學之外,最頻繁的就是向政府要求撥付教育經費。1921年9月,許璇、馬敘倫、王兆榮、譚熙鴻、許繩祖5人代表北京國立八校教職員,拜訪教育部、交通部要求解決教育經費問題。1926年9月,北京國立各大學因經費困難,以致開學遙遙無期,許璇充分利用農大農場物產豐富的優勢,用於補充經費,保證農大按時開學。時局動盪時代,學校正常經費都難以保障,何談教學質量提高,許璇為此付出多少汗水,有多少無奈,只有親歷者才知道。

1927年,國民政府在杭州組建國立第三中山大學(浙江大學的前身),8月,許璇被聘為國立第三中山大學勞農學院農業社會系主任,這個職位屬於勞農學院下屬系主任,看似職位不高,因為1924年許璇曾任浙江省立甲種農業學校校長(國立第三中山大學勞農學院的前身)。其實不然,就職不久,省政府任命許璇為浙江農務局局長,9月,又任浙江省考試任用人員監考考試委員。第二年7月,兼任國立浙江大學勞農學院教務主任。同月,任浙江農民銀行籌備主任。在短短一年時間內,浙江省政府授予許璇如此重任,因為許璇是省政府、浙江大學「引進的高級人才」。

許璇為了把理論付諸於實踐,他擔任浙江省農務局局長、浙江省農民銀行籌備處主任、兼任浙江省合作人員養成所所長。出任杭州西湖博覽會評議部委員、兼陳列品研究委員會農業品部委員、出品審查委員會委員、農業館參事,出任上海市社會局糧食委員會常委委員。同時,許璇對民國新政府充滿了希望和信心,9月,中華農學會年會在杭州召開,許璇在大會致辭中說道,「去年在廣州舉行年會,極受廣州國民政府之優待,今年在杭州又蒙省政府之殷勤接待,按去年在廣州系在□□旗下,今年在秋高氣爽之杭州亦為在□□旗幟飄揚之處,是可知□□旗所到之處,即為獎勵農業、尊重農學之地方。所以吾等很希望國民政府在最近期內統一中國,明年年會即可到北京在□□旗下開會」。

許璇一生主要職位只有兩個,一是北京農大教授、院(校)長,二是浙江大學農學院教授、院長。20年工作中,一直從事一線農學教育工作及農業高校管理工作,三次擔任北京農大校長,兩次擔任浙江大學農學院院長,致力於高等農學教育,成績卓越,桃李滿天下。

4 糧食須自給,糧食要獨立

許璇從1922年開始關注糧食問題,並開展研究,他以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德兩國相互封鎖糧食運輸線為例,在全國農業討論會上提出《設立糧食問題研究會》議案,提出了糧食的安全與獨立問題,「蓋食物之獨立,本為國家生存之一要件,國際戰爭,雖未必時常發生,而其發生之時期,究難預定」,糧食對國民與國家安全極為重要,現今世界總體雖和平,但數十年後國際關系必定會變,因此不可不未雨綢繆,考慮糧食獨立問題。1927年在《關稅自主與農業》中,提出關稅對農業保護問題,特別是要保護糧食安全。許璇指出:「各國對於農業的保護,多利用關稅政策,因為一切的生產事業,所生產的物品價格在生產費以下,必難維持其營業。若進口的農產物,不徵收高的稅率,則外國輸入的農產物,必源源而來。本國的農產物,即受其壓迫,以至價格低落。業農者難以維持,必棄其業而趨都市。」

1931年,又提出了《外國米穀及麵粉進口應征關稅案》,進一步闡明了關稅對糧食安全的重要性。1933年在《洋米征稅與食糧自給》一文,分析了晚清至1931年的糧食進口數量,梳理糧食進口數量與國內糧食生產關系,為了保護農業保護糧食安全,必須對進口糧食進行征稅。「我國自古號稱農國者也,國富之增減,民力之豈嗇,厥惟農業。實握其樞,不扶翼之,已為大愚,更加摧抑,何以自存?」

在保護糧食獨立生產同時,許璇主張加強開墾增加糧食產量,特別是東三省作為糧食主產區,對我國糧食安全起了很大作用。1934年8月,出版了《糧食問題》專著。

5 許璇的農村合作事業

許璇一直十分重視農村合作事業研究,大力倡導建立農村合作制度。1927年至1933年,許璇在任浙江國立第三中山大學農業社會系主任、浙江大學農學院教務主任、院長時,設立農業推廣部,興辦農村小學,創辦浙江省農民銀行,主辦合作指導人員講習所,開創農村合作事業。1928年,許璇兼任浙江省合作指導人員養成所所長,積極將理論研究付諸於實踐。

早在1923年6月撰寫的《設立農業組合案》一文中,許璇高度肯定歐美諸國產業組合之發達,指出「產業組合實為產業振興之唯一原動力」,概括產業組合在經濟上有「可使農民在金融上之便益」「可使農民享有買賣上之特殊利益」「可使農民大增其生產之效用」三大效果,發出「欲振興農業及改良農村社會,非設立各種農業組合恐難收圓滿之結果」的呼籲,建議「由全國農業討論會要求政府速制定產業組合法」。

1926年12月,作為北京農業大學校長的許璇在華洋義賑救災總會的合作社講習會作演說,「歡迎合作制度的發達,合作制度在歐美諸國及日本,俱行之已久,成績卓著。中國土地甚廣,農民甚多,而合作制度尚未發達,無怪乎農民生計困難,農業萎靡不振也。華洋義賑救災總會既創辦信用合作社,貸與資本,此真是改良農業之最好辦法」。1929年,許璇在西湖博覽會上作演講,從經濟、政治、文化、道德四個方面,對農業合作制度的效用予以高度肯定,他指出,「中國以農民為最大多數,農民經濟問題不能解決,國民經濟問題亦不能解決」。合作制度是解決農民經濟問題方法之一,他將農業組合分為信用組合、販賣組合、購買組合、生產組合。

在《合作事業之失敗與成功》一文中,許璇指出,「合作事業,必須民眾徹底了解合作之真正意義,並有辦理合作社業務之能力,方有發達之可言。近兩年來,江浙兩省雖極力提倡合作,而已成立之合作社,不過略具雛形,其去成功之域,為日尚遠,毋庸諱言」。許璇勸告人們,辦合作社不要操之過急、急於求成,要保持耐心與定力,尤其是做好入社把關,謹慎選擇入社社員。

1929年12月發表的《信用合作社與農業倉庫》一文中,許璇還大膽借鑒德國、日本的做法,提出探索類似現在「倉儲金融」的「農業倉庫」方案,由合作社收集各社員的農產物,存入農業倉庫,倉庫給予證券,合作社持此證券向銀行借款。在許璇看來,農業生產經營所需的資金問題是一大瓶頸。破解農村疲弊之現狀,農業金融政策尤為重要。許璇曾向國民政府提出議案,各省皆設農民銀行,各縣廣設農業合作社,立於農民與農民銀行之間,司借貸之事,為農民謀資金之融通。

許璇秉承「凡講求農業經濟者,宜外察世界經濟之潮流,內審本國經濟之狀況,研求關於農業經濟學之原理及法則,以資實地應用」的研究宗旨,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當今解決「三農」問題,實施鄉村振興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㈢ 我國殿堂級的經濟學家都有誰主要經濟觀點是什麼

殿堂級是指那些在某領域具有巨大貢獻以及深遠影響力的人物或作品。其產生的作用和貢獻可以被視作是該領域發展過程中一個時代的里程碑,在其領域或其時代具有不可取代的崇高地位。在經濟學領域,公認的殿堂級人物有亞當斯密、馬歇爾、凱恩斯、薩繆爾森、弗里德曼。

其理論的要義是透過某些因素的變動,不管是分租、定租或地主自耕等,其土地利用的效率都是一樣。如果產權弱化,或是政府過度干預資源配置時,將導致資源配置的無效率。如果能夠定土地產權,明晰產權制度,允許土地自由轉讓,這是使生產要素與土地發揮最大效率的不二法門。

所以,個人認為,在我國經濟學家中,大概只有這兩位可以稱得上是殿堂級的經濟學家了吧。

㈣ 中國現在知名的經濟學家有哪些

1、焦瑾璞:經濟學博士、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部務委員會副主席(正廳局級)、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負責人、學術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2、隆國強:博士,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中國對外經濟政策(外貿、外資、外匯)、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國際經濟合作、中國宏觀經濟、中國產業政策、中國汽車工業、中國糧食經濟等。
3、王一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教授,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理事、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和區域經濟。

㈤ 知名農業經濟學家-周立

職務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後

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和歐洲問題研究中心經濟學博士。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2011-2015年)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審專家組成員(2011-2015年)

《銀行家》農村金融欄目主編(2005年至今)

中國銀行家研究中心研究員(2005年至今)

西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學院特邀研究員(2012年至今);美國農業與貿易政策研究所(IATP)訪問學者(2007年8-9月)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訪問學者(2006年9月-2007年9月)

人大復印資料《農業經濟導刊》常務副主編(2005-2006年)

研究領域

中國國情分析、中國農村現代化、中國金融發展與農村金融、金融工程與衍生工具。

主要著作

《極化的發展》、《中國農村金融:市場體系與實踐調查》、《中國各地區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1978-2000》、《世界經濟與中國2000-2001年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會長獎論文集》《金融工程與風險管理》、《投資銀行與金融工程》、《金融衍生工具:發展與監管》、《「一家兩制」:食品安全威脅下的社會自我保護》、《三牧」問題的制度邏輯——中國草場管理產權制度變遷研究評述》《從「誰來養活中國?」到「怎樣養活中國?」——糧食屬性、AB模式與發展主義時代的食物主權》《農村金融體系的市場邏輯與中國經驗》、《資源資本化推動下的中國貨幣化進程(1978-2008)》、《世界糧食危機與糧食國際戰略》等。

參與項目

食品安全威脅下的一家兩制與社會自我保護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普惠導向的農村金融創新體系研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博導項目;

基於制度視角的北方乾旱半乾旱區草地資源的可持續管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金融排斥、金融排異與創建普惠金融體系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農村普惠金融體系的建設研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博導項目(前期985創新基地支持);

中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07.6-2009.9)北京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理論與實踐。

㈥ 世界傑出的農業經濟學家唐·帕爾柏格怎樣介紹袁隆平

世界傑出的農業經濟學家唐·帕爾柏格寫了一部名著,叫《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書中寫到「袁隆平為中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他增產的糧食實質上降低了中國人口增長率。他在農業科學的成就擊敗了飢餓的威脅,他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豐衣足食的世界。」

㈦ 當代著名經濟學家

宏觀經濟方面:蒙代爾,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被稱為「歐元之父」,主要研究國際金融,開放條件下的宏觀經濟。
保羅·克魯格曼,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主要研究國際貿易,國際金融等,《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
羅伯特·盧卡斯,199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性預期學派的創始人。
本·伯南克,美聯儲主席,曾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在大蕭條理論,貨幣政策方面有所建樹。
樊綱,現在國內比較知名的經濟學家。
斯蒂格利茨,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信息經濟學方面很有作為,曾在世界銀行和IMF任職。
曼昆,學經濟學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個人。
傑弗里·薩克斯,休克療法之父和臨床經濟學創始人,對發展中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比較了解。
埃德蒙·菲爾普斯,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曾修正了宏觀經濟中的「菲利普斯曲線」,加深了人們對失業和通貨膨脹的了解。
農業經濟學方面:北大林毅夫,現任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他的老師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西奧多·舒爾茨·現代農業經濟學創始人,著有《改造傳統農業》,可惜已經逝世了。
張五常,在農業制度方面比較突出。
張培剛,發展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哈佛大學博士著有《農業與工業化》,獲得過大衛·威爾士獎。

閱讀全文

與農業經濟學家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阿里巴巴為什麼組建經濟學家 瀏覽:727
海航和南航經濟艙哪個舒適 瀏覽:980
你現在幸福嗎什麼意思 瀏覽:285
健康館的職位有哪些 瀏覽:978
事業遇到瓶頸怎麼破 瀏覽:271
通化事業單位每年什麼時候考試 瀏覽:840
美女特殊早餐吃什麼 瀏覽:244
林良爺爺的700字故事講的什麼事 瀏覽:973
美女穿裙子是什麼意思 瀏覽:161
經濟糾紛律師費要多少 瀏覽:299
幸福灣還建房二期什麼時候建好 瀏覽:5
什麼叫健康之禾 瀏覽:64
事業單位接續工齡有什麼影響 瀏覽:411
童話故事手抄報的板塊怎麼畫 瀏覽:692
什麼字的故事最有名 瀏覽:660
戲曲民間故事有哪些 瀏覽:330
環渤海經濟區規劃包括哪些城市 瀏覽:658
怎麼做才是愛情 瀏覽:457
愛情中極端是什麼 瀏覽:248
婚姻裡面的事情有哪些 瀏覽: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