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戰之後美國經濟的總量佔世界的多少
二戰之後美國經濟的總量GDP超過了世界的一半(GDP佔到了世界的56%)
從經濟和工業實力來看,經過戰爭的刺激,美國經濟在二戰中飛速發展,美國的工業產能也達到了巔峰,美國經濟全球第一,GDP佔到了世界的56%,工業產值佔到了世界的40%以上,黃金儲備更是佔到了世界的75%。美國的商品涌到了世界各地,美國的剩餘物資一直用到戰後好幾年。美國的工業產能和經濟總量讓其他國家望塵莫及。以現代工業的基礎鋼鐵和石油為例,美國的鋼鐵產量佔到了世界的63.92%,石油產量佔到了世界的70%以上。美國是當時名副其實的經濟和工業霸主,整個歐洲加起來都不是美國的對手。
B. 美國經濟佔世界經濟總量的多少
1/5多一點.
C. 美國2014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長率能達到多少
美國商務部23日公布的最終修正數據顯示,美國第三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按年率計算增長5%,大幅高於此前估測的3.9%,創2003年第三季度以來最快增速。
今年第一季度,嚴寒天氣導致美國經濟意外萎縮,此後經濟強勁反彈。第二季度GDP按年率計算增長4.6%,三季度進一步升至5%。此外,今年以來非農部門新增就業人數也創下金融危機以來新高,並且11月份失業率已降至5.8%。
鑒於良好的經濟形勢,美聯儲10月底結束了長達6年的量化寬松政策,數位美聯儲官員以及大部分市場人士預計首次加息將會發生在明年年中。美聯儲主席耶倫近日就表示,美聯儲在明年3月前不會加息,加息時點將取決於美國經濟發展狀況。
D. 美國的經濟情況
美國經濟
美國華爾街根據目前的統計顯示,美國人民已經達到世界很高的生活水準。美國經濟制度曾經多次受到責難,可是它的確刺激人們開發土地上的資源,並且鼓勵他們去尋找更新更好的途徑。 少數公司控制了殖民時代帝國的大多數企業。其中多半是家庭公司,由父子共同經營。直到今日,小型企業仍然在美國經濟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美國經濟
工業
在美國工業中,製造業佔了全國生產總額的四分之三,每年為國家爭取了4,800億美元左右的收入。這個數目反映出美國製造業的價值,其中還不包括原料費、補給費、及燃料費等費用。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生產國,其工廠每年所生產的貨品價值,比世界第二大生產國美國華爾街日本多出了將近500億美元。就工業基本金屬鋼鐵來說,美國產量佔世界五分之一;汽車產量佔世界四分之一,肉類產量也佔世界五分之一,並且生產佔世界上三分之一的鋁。在乳酪、衣服、化學品、紙張、紙板、紡織品及其他許多製造品上,美國都居世界上的領導地位。在印刷業與出版業上,美國也是首屈一指的國家。其最大的生產工業首推機械製造,其次是食品製造業。其他佔領導地位的製造工業包括運輸裝備、化學品、電器與電子器材、基本金屬、印刷業、出版業、紙張製造業以及金屬產品製造業等。縱觀美國經濟史,是一個從成功的殖民地經濟於20世紀過渡到世界最大的工業國的歷程。 美國的經濟體系兼有資本主義和混合經濟的特徵。在這個體系內,企業和私營機構做主要的微觀經濟決策,政府在國內經濟生活中的角色較為次要;然而,各級政府的總和卻佔GDP的36%;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社會福利網相對較小,政府對商業的管制也低於其他發達國家。 在全國各地區,經濟活動重心不一。例如:紐約市是金融、出版、廣播和廣告等行業的中心;洛杉磯是電影和電視節目製作中心;舊金山灣區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區是技術開發中心;中西部是美國經濟製造業和重工業中心,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車城,芝加哥是該地區的金融和商業中心;東南部以醫葯研究、旅遊業和建材業為主要產業,並且由於其薪資成本低於其他地區,因此持續的吸引製造業的投資。
美國的服務業
占最大比重,全國四分之三的勞力從事服務業。美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了黃金、石油和鈾,然而許多能源的供應都依賴於外國進口。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農業出口國之一,主要農產品包括了玉米、小麥、糖和煙草,中西部大平原地區驚人的農業產量使其被譽為「世界糧倉」。美國工業產品主要包括了汽車、飛機和電子產品。美國也有發達的旅遊業,排名世界第三。美國也是飛機、鋼鐵、軍火和電子器材的主要輸出國。 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是毗鄰的加拿大(19%),中國(12%)、墨西哥(11%)和日本(8%)緊隨其後,每天大約有價值高達11億美元的產品流經美加的國界。美國經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經濟體。美國經濟高度發達,全球多個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而美國的證券市場被認為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 雖然美國的人均收入名列世界前茅,但財富相對集中,與西歐相比,40%的人口相對更為貧困,而前20%的人則更富裕。自1975年以來,社會流動程度較低,勞動力市場兩極化,經濟增長的成果流向收入較高的20%的家庭,這種差距是因為相對而言更高的經濟自由所產生的。不過,如同基尼系數顯示的,美國的家庭平均收入仍遠高於絕大多數的工業化國家。而且在聯合國發表的《2006年人類發展報告》當中的美國的人類發展指數中,美國最窮的20%的人的人類發展指數也與自稱「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共產主義國家古巴的人類發展指數相同。 自從1980年代隆納·里根的總統任期以來,美國增加了對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運用,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並減少福利制度的規模,拋棄了自經濟大恐慌以來長期實行的、偏向干涉主義的凱恩斯派經濟政策。也因此,美國政府在社會福利方面提供的服務比其他工業化國家都要少,降低國內的稅賦,並更依賴於自由市場和私營的慈善機構上。 美國工業品製造以加州為首。其次為紐約州、俄亥俄州、伊利諾州、賓州以及密執安等製造業中心。 美國第一個工業製造中心是沿著新英格蘭地區河流發展的。來自湍急的河流與瀑布的水力推動工廠的機器。自從煤變成動力的主要來源後,許多的工廠遷移到賓州或其他州的產煤地區。大的工業城市如伯明罕、克利夫蘭與匹茲堡都是因產煤而興盛。等到石油和電力成為重要能源後,有些工業就不再設於產煤區了。只要在人力或原料充足的地方,都可以設立工廠。 運輸功能同樣也能影響工業區設立的位置。芝加哥之所以能成為美國首要的工業中心,部分原因就在於它位於密執安湖的頂端,並且在美國大陸的交叉口。紐約市傑出的運輸功能,優良的港口,使它成為美國第一大城和製造中心。大湖區也使得水牛城、底特律、密爾瓦基成為重要的工業中心。 1800年兩個大發展引起工業上的革命。一是工作母機的發明,二是個別零件的使用。直到20世紀,美國工業一直沒有將這兩個發展與生產線聯想在一塊兒。當想到時,低成本大量生產的新紀元便開始了。亨利·福特是首先從事大量生產的冒險者。大量生產使得美國成為世界上的工業巨國,並且提高美國的生活水準。 自動化對美國工業的重要性正在不斷地增加中。今日,許多工業都採用自動控制的機器。自動化生產可以減少勞動人手的需求量,卻使受過高級訓練的技工與工程師的地位更加重要。自動化生產增加產量,可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例如被機器取代的工人就必須再接受其他職業方面的訓練,否則便會有失業的威脅。 工業界對於發展新產品和發展更優良的技術總是充滿興趣,為了達到這些目的,於是美國公開設立1萬間以上實驗室。這些實驗室聘請將近38萬名科學家與工程師,每年花費在科學研究上的經費亦高達250億美元。工業研究是美國研究計劃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分別由政府、大學、學院,以及私人財團支持。
農業
美國是世界上重要的農業國家之一。美國的農場每年生產價值900億美元的農產品。美國的農夫生產了佔世界50%的玉米,20%的燕麥,以及15%的雞肉、豬肉、棉花、菸草和小麥。 1850年,美國差不多有五分之三的工作人口是以農為生。今日,只有5%(約425萬)的人仍務農。國內絕大多數的家畜及糧食作物與工業作物都靠他們生產,同時也供應出口。 機器與科學耕種方法的大量使用,使得人力的需要更加節省。1820年,一個美國農民耕種出來的糧食只能供給4個人;今天,一個農民所耕種出來的糧食可以養活56個人。美國的農民利用牽引機、播種機、耕耘機、收割機以及其他的機器從事農作,這些設備只需很少的人便能經營一個很大的農場。現代耕種法包括改良肥料、有抗病力植物、作物輪耕與家畜的科學飼養餵食法等。作物生產過剩,尋找市場成為重要的課題。 美國約有90%的農民擁有自己的土地,其他的人則租用別人的土地耕種。美國農場規模相當大,在七十年代中期每個農場的平均面積440畝。而當農場變得愈來愈機械化時,農場土地的面積也就不斷地增加。 三十年代經濟大恐慌期間,美國聯邦政府頒布一連串的法令以保護農民、防止低價、管制過剩穀物以及鼓勵水土保持。這些目標直到今日還是聯邦農業計劃中的重要部分。 美國土地上穀物的耕種面積約達33,600萬畝。穀物種類與耕種方式,則依各地不同的氣候與土壤而有所改變。在落磯山以及新英格蘭,農民們首先栽種穀物以便養家活口。然後,小型的農場也生產一些日常用品與家禽供應鄰近的城市。但是在加州南部,農民們發現那兒的土壤、氣候、平坦的陸地與沿海平原都適宜栽培菸草及棉花,這些作物的栽培形成一片片有系統的耕地與農場。在中西部,拓荒者們發現寬廣、肥沃的土地適合多種穀物與牧草,今日,這塊僅佔美國面積五分之一的土地上,卻包括美國60%穀物耕地。 無論就種植面積或經濟利益來說,玉米都是美國最重要的作物。其他的重要作物,依次分別是小麥、大豆、菸草、棉花、甜菜、花生、甘蔗、橘子、大麥、蘋果、葡萄以及許多其他的作物。 美國四分之一以上的面積都是牧場及草原。西部11州的面積約達10,600萬畝的公有土地分成許多牧草區,私人的牧場主人經內政部許可,可以使用這些牧草區。 乳牛與肉牛是美國農場里最重要的家畜。中西部的農場及西部大丘陵區是飼養肉牛最多的地方;美國的乳牛帶則由美國南部,從新英格蘭向明尼蘇達州伸展。大部分的豬飼養於中西部的玉米帶。在美國,幾乎每一個農夫都養有雞群,以補充家中的肉類與蛋。不過也有一些農夫特別飼養大群的肉用雞或蛋用雞。
礦業
美國每年的礦產總值約可達到600億美元,其中石油產量的價值幾乎佔全部礦產價值的40%。煤是價值僅次於石油的礦產,天然氣則居第3位。美國年產佔世界18%的天然煤與石油,還有佔世界45%的天然氣。 美國工業界對礦產的需要量日漸迫切,對采礦業來說是一連串的挑戰——他們必須去發掘新的礦藏。探勘者一度曾以十字鎬與鏟子找出礦脈。然而今日,采礦公司與鑽探公司聘請受過高級訓練的工程師與地質學家,尋找新的礦脈。這些專家們也嘗試,以新的辦法由那些一度被認為無用的低含量礦石中,提煉出礦物。 石油工業是以科學方法從事探勘最好的例證。從1900年開始,專家們就不斷預言,美國將會很快地在幾年中消耗完國內石油的存量。然而直到今日,新油田還是不斷地被發掘出來。工程師們也發明了一種抽取石油的新方法,因此許多已經被棄置的油田又再度運作。無論如何,今日美國的石油用量使她必須由國外進口大量石油。專家們認為,研究更好的技術與作更多的勘察,是減少石油進口所必須做的。 美國的采礦業對改善礦坑內工作環培所作的貢獻相當大。同時,它也增加礦石的產量。 只有蘇聯與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產量超過美國。德克薩斯州是美國主要的石油生產地,占國內石油產量的40%與世界產量的6%。路易斯安那與加利福尼亞是僅次於德克薩斯州的石油生產地。美國同時也是世界上天然氣產量最大的國家。德克薩斯州所生產的天然氣約占國內總產量的40%,儲量則佔全國的30%。 只有蘇聯的煤產量大於美國。美國境內最大的煤礦脈分布在伊利諾州、蒙大拿州、西佛吉尼亞州及懷俄明州。密西西比河東部8省的煤礦產量約佔全國產量的78%。賓州是美國境內唯一蘊藏有無煙煤的地方。 美國境內五分之四以上的鐵礦均產自大湖區的密執安湖、明尼蘇達州和威斯康星州。這些軟礦石經船運和鐵路送到芝加哥、匹茲堡這些鋼鐵中心。美國所使用的鐵砂有三分之一是進口的。 美國的產銅量居世界第一。主產於亞利桑那州,產量幾乎佔美國總產量的一半。猶他州是美國第二大銅產地,產量約佔美國總產量的七分之一。 鋁是由一種叫做鐵礬土產量的90%。此外,亞拉巴馬州與喬治亞州也有鐵礬土礦。 鋅與鉛常常在同一礦區中。美國是世界上首要的產鋅國。紐約州是美國最大的產鋅州。密蘇里州是最主要的產鉛州。 亞利桑那州、科羅拉多州、蒙大拿州、內華達州、南達科他州與猶他州蘊藏美國絕大部分的金礦。而美國主要的產銀州是亞利桑那州、愛達荷州、蒙大拿州與猶他州。
貿易
美國具有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量,而國內貿易量又比國際貿易量高出許多。將近1,800萬的美國人是以批發業或零售業營生,操縱這些貿易的商人上自批發商、百貨公司,下至地方雜貨店。美國每一個地區都生產該地最需要的產品,銷售剩餘的物資才再運到其他需要的地區去銷售。美國每年的國內貿易額,批發上約達5,800億美元。而零售方面則達6,450億美元之多。 七十年代中期,美國每年由國外輸入價值1,200億美元的貨品,輸出價值1,150億美元的貨品。美國最重要的貿易對象毫無疑問是加拿大。美國將五分之一的輸出品運到加拿大,而加拿大也以五分之一的輸出品回報美國。美國其他的貿易對象依次為日本、西德和英國。美國也與中國、巴西、法國、印度、義大利、墨西哥、委內瑞拉及其他諸國有貿易關系。 美國首要的輸出品包括機械、通訊器材、食品、野生動物、加工品及原料(如棉花、大豆、礦石等)。主要輸入品則為燃料、機械、通訊設備以及加工品。縱觀美國經濟史,是一個從成功的殖民地經濟於20世紀過渡到世界最大的工業國的歷程。 美國的經濟體系兼有資本主義和混合經濟的特徵。在這個體系內,企業和私營機構做主要的微觀經濟決策,政府在國內經濟生活中的角色較為次要;然而,各級政府的總和卻佔GDP的36%;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社會福利網相對較小,政府對商業的管制也低於其他發達國家。 在全國各地區,經濟活動重心不一。例如:紐約市是金融、出版、廣播和廣告等行業的中心;洛杉磯是電影和電視節目製作中心;舊金山灣區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區是技術開發中心;中西部是製造業和重工業中心,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車城,芝加哥是該地區的金融和商業中心;東南部以醫葯研究、旅遊業和建材業為主要產業,並且由於其薪資成本低於其他地區,因此持續的吸引製造業的投資。 美國的服務業占最大比重,全國四分之三的勞力從事服務業。美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了黃金、石油和鈾,然而許多能源的供應都依賴於外國進口。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農業出口國之一,主要農產品包括了玉米、小麥、糖和煙草,中西部大平原地區驚人的農業產量使其被譽為「世界糧倉」。美國工業產品主要包括了汽車、飛機和電子產品。美國也有發達的旅遊業,排名世界第三。美國也是飛機、鋼鐵、軍火和電子器材的主要輸出國。 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是毗鄰的加拿大(19%),中國(12%)、墨西哥(11%)和日本(8%)緊隨其後,每天大約有價值高達11億美元的產品流經美加的國界。美國經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經濟體。美國經濟高度發達,全球多個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而美國的證券市場被認為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 雖然美國的人均收入名列世界前茅,但財富相對集中,與西歐相比,40%的人口相對更為貧困,而前20%的人則更富裕。自1975年以來,社會流動程度較低,勞動力市場兩極化,經濟增長的成果流向收入較高的20%的家庭,這種差距是因為相對而言更高的經濟自由所產生的。不過,如同基尼系數顯示的,美國的家庭平均收入仍遠高於絕大多數的工業化國家。而且在聯合國發表的《2006年人類發展報告》當中的美國的人類發展指數中,美國最窮的20%的人的人類發展指數也與自稱「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共產主義國家古巴的人類發展指數相同。 自從1980年代隆納·里根的總統任期以來,美國增加了對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運用,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並減少福利制度的規模,拋棄了自經濟大恐慌以來長期實行的、偏向干涉主義的凱恩斯派經濟政策。也因此,美國政府在社會福利方面提供的服務比其他工業化國家都要少,降低國內的稅賦,並更依賴於自由市場和私營的慈善機構上。
面臨問題
美國經濟現在不會出現有那種臨屆點式的一次性大崩潰,不過溫水煮青蛙式的衰退已經是不爭事實,未來幾年較可能出現情況是國家經濟負成長,或低於3-5%的成長率,就業機會低,人民不滿政府,貧富差距嚴重。。。而且還有醫保、社保(大眾福利)等大山似的難題要解決。
先進國因為少子化,過了2-30年國家會面臨老齡化問題,隨著退休人口增加,政府早前2-30年推出的健康保障、經濟保障政策將不足以應付未來大面積人口老化的巨大需求,國家就不斷借貸來應付今日之需,債務如雪球就越滾越大,不過因美國是個高度完善成熟體系,要出現那種海嘯式摧毀是不大現實的,政府會不斷進行補救來避免經濟崩潰(政治會因為利益牽制關系,最多隻能不斷出現當前應急經濟措施,很難出現推倒式大改革)
副作用就是日本般那樣,經濟成長放緩,即使過了20年後還是死氣沉沉,如在泥潭般淹不死不過也叫你不能喘口氣,錢這里進,那邊出。。。雖說日本是發達先進國,不過因為就業、壓力、社會壓抑等因素,這幾十年來幸福指數都不高,年輕人得過且過態度消極,無活力沖勁等正面態度去面對未來,這種惡性循環至今還在延續著。
E. 美國gdp佔世界比例是多少
2020年美國GDP繼續蟬聯世界第一,達到了20.95萬億美元,佔世界GDP總量的24.7%。
美國gdp佔世界比例在逐漸下降:
1945年:56%
這一年二戰剛結束,整個歐洲一篇廢墟,所有國家都處於百廢俱興的狀態。而美國本土由於沒受到戰爭的傷害,所以欣欣向榮。這一年可以說是美國的巔峰時期,美國的GDP佔到了世界的56%,工業產值佔到了世界的40%以上,黃金儲備更是佔到了世界的75%。而且由於整個戰後的世界體系都是按照美國意願打造,二戰結束後的幾年裡,美國經濟發展速度更是非常快。
1960年:40.21%
和1945年相比,比例確實是在降低,不過事實上並不是這樣。此時的美國國力正在不斷上升,而比例之所以下降是因為歐洲和日本的崛起。這些國家在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經濟徹底崛起了,而且迎來了黃金時期。不過此時的美國也在快速前進,所以對美國的壓力不大。整個60年代,美國的經濟佔世界比例都是40%左右。
1970年:36.46%
相對於十年前,美國的經濟佔世界比例不斷下降,而且在整個70年代下降速度非常快。1972年為34%,1976年為29%。這時候的壓力來源於兩個地方。一個是西方國家的影響,這個國家經濟在70年代80年代的時候達到了頂峰,對美國已經形成了威脅。其次是蘇聯這時開始崛起,美蘇冷戰期間蘇聯處於優勢。所以美國GDP佔世界的比例在下降。
1980年:23.41%
這個時候美國經濟佔世界的比例還在下降,和之前的原因一樣,都是西方國家的影響。不過整個八十年代開始,美國的經濟佔世界比例都比較穩定,一直是25%左右。當然,美國這時候也開始採取了措施,開始限制西方國家的發展。到了九十年代的時候效果開始出來了。
1991年:25.61%
之所以說這一年,因為蘇聯這一年蘇聯解體。美國在這時候經濟開始迅速增長。這些都是出現在柯林頓總統時期。到了1999年的時候,沒夠GDP佔世界的比例增加到了29.66%。這是六十年代後唯一增加的一個十年。這時候日本開始衰落了,經濟低迷持續了三十年的時間。
2000年:30.61%
這都是柯林頓的功勞,不過在這之後美國經濟又開始下滑了。到了2010年的時候,所佔比例為22.6%,這也是美國最低值了。這個時候因為我國的迅速崛起,這次沖擊,比任何一個國家對美國的沖擊都要大。
2019年:24.8%
美國經濟持續了十多年的低迷之後,可以說在不斷恢復。這是因為2008年金融危機對整個世界的影響還沒有徹底結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美國所佔比例才不斷上升。
可以說,從二戰結束後到現在,美國GDP佔世界的比例是有升有降。但總體的趨勢是不斷下降,這可以說明這個國家的實力也在不斷下降。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在慢慢下降。
F. 美國現如今的經濟總量是多少美元
美國,經濟總量132216.85億美元國土面積982.66萬平方公里人口總量3億人均43995美元
G. 美國的經濟到底怎麼了
美國經濟
根據目前的統計顯示, 美國人民已經達到世界很高的生活水準. 美國經濟制度曾經多次受到責難, 可是它的確刺激人們開發土地上的資源, 並且鼓勵他們去尋找更新更好的途徑.
少數公司控制了殖民時代帝國的大多數企業. 其中多半是家庭公司, 由父子共同經營. 直到今日,小型企業仍然在美國經濟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年來, 有些公司已經發展成大企業.
工業
在美國工業中, 製造業佔了全國生產總額的四分之三, 每年為國家爭取了4,500億美元左右的收入. 這個數目反映出美國製造業的價值, 其中還不包括原料費、補給費、及燃料費等費用.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生產國, 其工廠每年所生產的貨品價值, 比世界第二大生產國蘇聯多出了將近500億美元.就工業基本金屬鋼鐵來說, 美國產量佔世界五分之一;汽車產量佔世界四分之一, 肉類產量也佔世界五分之一, 並且生產佔世界上三分之一的鋁. 在乳 酪、衣服、化學品、紙張、紙板、紡織品及其他許多製造品上, 美國都居世界上的領導地位. 在印刷業與出版業上, 美國也是首屈一指的國家. 其最大的生產工業首推機械製造, 其次是食品製造業. 其他佔領導地位的製造工業包括運輸裝備、化學品、電器與電子器材、基本金屬、印刷業、出版業、紙張製造業以及金屬產品製造業等.
美國工業品製造以加州為首. 其次為紐約州、俄亥 俄州、伊利諾州、賓州以及密執安等製造業中心.
美國第一個工業製造中心是沿著新英格蘭地區河流發展的. 來自湍急的河流與瀑布的水力推動工廠的機器. 自從煤變成動力的主要來源後, 許多的工廠遷移到賓州或其他州的產煤地區. 大的工業城市如伯明罕、克利夫蘭與匹茲堡都是因產煤而興盛. 等到石油和電力成為重要能源後, 有些工業就不再設於產煤區了. 只要在人力或原料充足的地方, 都可以設立工廠.
運輸功能同樣也能影響工業區設立的位置. 芝加哥之所以能成為美國首要的工業中心, 部分原因就在於它位於密執安湖的頂端, 並且在美國大陸的交叉口. 紐約市傑出的運輸功能, 優良的港口, 使它成為美國第一大城和製造中心. 大湖區也使得水牛城、底特律、密爾瓦基成為重要的工業中心.
1800年兩個大發展引起工業上的革命. 一是工作母機的發明, 二是個別零件的使用. 直到20世紀, 美國工業 一直沒有將這兩個發展與生產線聯想在一塊兒. 當想到時, 低成本大量生產的新紀元便開始了. 亨利· 福特是首先從事大量生產的冒險者. 大量生產使得美國成為世界上的工業巨國, 並且提高美國的生活水準.
自動化對美國工業的重要性正在不斷地增加中. 今日, 許多工業都採用自動控制的機器. 自動化生產可以減少勞動人手的需求量, 卻使受過高級訓練的技工與工程師的地位更加重要. 自動化生產增加產量, 可也出現了不少問題. 例如被機器取代的工人就必須再接受其他職業方面的訓練, 否則便會有失業的威脅.
工業界對於發展新產品和發展更優良的技術總是充滿興趣, 為了達到這些目的, 於是美國公開設立1萬間以上實驗室. 這些實驗室聘請將近38萬名科學家與工程師, 每年花費在科學研究上的經費亦高達250億美元. 工業研究是美國研究計劃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分別由政府、大學、學院, 以及私人財團支持.
農業
美國是世界上重要的農業國家之一. 美國的農場每年生產價值900億美元的農產品. 美國的農夫生產了佔世界50%的玉米, 20%的燕麥, 以及15%的雞肉、 豬肉、棉花、煙草和小麥.
1850年, 美國差不多有五分之三的工作人口是以農為生. 今日, 只有5%(約425萬)的人仍務農. 國內絕大多數的家畜及糧食作物與工業作物都靠他們生產, 同時也供應出口.
機器與科學耕種方法的大量使用, 使得人力的需要更加節省. 1820年, 一個美國農民耕種出來的糧食只能供給4個人; 今天, 一個農民所耕種出來的糧食可以養活56個人. 美國的農民利用牽引機、播種機、耕耘機、 收割機以及其他的機器從事農作, 這些設備只需很少的人便能經營一個很大的農場. 現代耕種法包括改良肥料、有抗病力植物、作物輪耕與家畜的科學飼養餵食法等. 作物生產過剩, 尋找市場成為重要的課題.
美國約有90%的農民擁有自己的土地, 其他的人則租用別人的土地耕種. 美國農場規模相當大, 在七十年代中期每個農場的平均面積440畝. 而當農場變得愈來愈機械化時, 農場土地的面積也就不斷地增加.
三十年代經濟大恐慌期間, 美國聯邦政府頒布一連串的法令以保護農民、防止低價、管制過剩穀物以及鼓勵水土保持. 這些目標直到今日還是聯邦農業計劃中的重要部分.
美國土地上穀物的耕種面積約達33,600萬畝. 穀物種類與耕種方式, 則依各地不同的氣候與土壤而有所改 變. 在落磯山以及新英格蘭, 農民們首先栽種穀物以便養家活口. 然後, 小型的農場也生產一些日常用品與家禽供應鄰近的城市. 但是在加州南部, 農民們發現那兒的土壤、氣候、平坦的陸地與沿海平原都適宜栽培煙草及棉花, 這些作物的栽培形成一片片有系統的耕地與農場. 在中西部, 拓荒者們發現寬廣、肥沃的土地適合多種穀物與牧草, 今日, 這塊僅佔美國面積五分之一的土地上, 卻包括美國60%穀物耕地.
無論就種植面積或經濟利益來說, 玉米都是美國最重要的作物. 其他的重要作物, 依次分別是小麥、大豆、煙草、棉花、甜菜、花生、甘蔗、橘子、大麥、蘋果、葡萄以及許多其他的作物.
美國四分之一以上的面積都是牧場及草原. 西部11州的面積約達10,600萬畝的公有土地分成許多牧草區, 私 人的牧場主人經內政部許可, 可以使用這些牧草區.
乳牛與肉牛是美國農場里最重要的家畜. 中西部的農場及西部大丘陵區是飼養肉牛最多的地方;美國的乳牛帶則由美國南部, 從新英格蘭向明尼蘇達州伸展. 大部分的豬飼養於中西部的玉米帶. 在美國, 幾乎每一個農夫都養有雞群, 以補充家中的肉類與蛋. 不過也有一些農夫特別飼養大群的肉用雞或蛋用雞.
礦業
美國每年的礦產總值約可達到600億美元, 其中石油產量的價值幾乎佔全部礦產價值的40%. 煤是價值僅次於石油的礦產, 天然氣則居第3位. 美國年產佔世界18%的天然煤與石油, 還有佔世界45%的天然氣.
美國工業界對礦產的需要量日漸迫切, 對采礦業來說是一連串的挑戰——他們必須去發掘新的礦藏. 探勘者一度曾以十字鎬與鏟子找出礦脈. 然而今日, 采 礦公司與鑽探公司聘請受過高級訓練的工程師與地質學家, 尋找新的礦脈. 這些專家們也嘗試, 以新的辦法由那些一度被認為無用的低含量礦石中, 提煉出礦物.
石油工業是以科學方法從事探勘最好的例證. 從1900年開始, 專家們就不斷預言, 美國將會很快地在幾年中 消耗完國內石油的存量. 然而直到今日, 新油田還是不斷地被發掘出來. 工程師們也發明了一種抽取石油的新方法, 因此許多已經被棄置的油田又再度運作. 無論如何, 今日美國的石油用量使她必須由國外進口大量石油. 專家們認為, 研究更好的技術與作更多的勘察, 是減少石油進口所必須做的.
美國的采礦業對改善礦坑內工作環培所作的貢獻相當大. 同時, 它也增加礦石的產量.
只有蘇聯與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產量超過美國. 德克薩斯州是美國主要的石油生產地, 占國內石油產量的40%與 世界產量的6%. 路易斯安那與加利福尼亞是僅次於德克薩斯州的石油生產地. 美國同時也是世界上天然氣產量最大的國家. 德克薩斯州所生產的天然氣約占國內總產量的40%, 儲量則佔全國的30%.
只有蘇聯的煤產量大於美國. 美國境內最大的煤礦脈分布在伊利諾州、蒙大拿州、西佛吉尼亞州及懷俄明州.密西西比河東部8省的煤礦產量約佔全國產量的78%. 賓州是美國境內唯一蘊藏有無煙煤的地方.
美國境內五分之四以上的鐵礦均產自大湖區的密執安湖、明尼蘇達州和威斯康星州. 這些軟礦石經船運和鐵路送到芝加哥、匹茲堡這些鋼鐵中心. 美國所使用的鐵砂有三分之一是進口的.
美國的產銅量居世界第一. 主產於亞利桑那州, 產量幾乎佔美國總產量的一半. 猶他州是美國第二大銅產地, 產量約佔美國總產量的七分之一.
鋁是由一種叫做鐵礬土產量的90%. 此外, 阿拉巴馬州與喬治亞州也有鐵礬土礦.
鋅與鉛常常在同一礦區中. 美國是世界上首要的產鋅國. 紐約州是美國最大的產鋅州. 密蘇里州是最主要的產鉛州.
亞利桑那州、科羅拉多州、蒙大拿州、內華達州、南達科他州與猶他州蘊藏美國絕大部分的金礦. 而美國主要的產銀州是亞利桑那州、愛達荷州、蒙大拿州與猶他州.
貿易
美國具有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量, 而國內貿易量又比國際貿易量高出許多. 將近1,800萬的美國人是以批發業或零售業營生, 操縱這些貿易的商人上自批發商、百貨公司, 下至地方雜貨店. 美國每一個地區都生產該地最需要的產品, 銷售剩餘的物資才再運到其他需要的地區去銷售. 美國每年的國內貿易額, 批發上約達5,800億美元. 而零售方面則達6,450億美元之多. 七十年代中期, 美國每年由國外輸入價值1,200億美元的貨品, 輸出價值1,150億美元的貨品. 美國最重要的貿易對象毫無疑問是加拿大. 美國將五分之一的輸出品運到加拿大, 而加拿大也以五分之一的輸出品回報美國. 美國其他的貿易對象依次為日本、西德和英國. 美國也與中國、巴西、法國、印度、義大利、墨西哥、委內瑞拉及其他諸國有貿易關系. 美國首要的輸出品包括機械、通訊器材、食品、野生動物、加工品及原料(如棉花、大豆、礦石等). 主要輸入品則為燃料、機械、通訊設備以及加工品
H. 未來十年美國經濟年均增速為多少
據跨黨派的國會預算局預測,未來十年美國經濟年均增速僅為1.9%。
報告提出,白宮將提高軍費開支,為美墨邊境修築隔離牆提供資金,不削減社保和針對退休人員的醫保開支等。為抵消這些開支增加項,白宮將廢除奧巴馬醫改並改革醫療補助計劃,削減補充營養協助計劃即食品券項目,大幅削減聯邦雇員退休福利、削減殘疾人幫扶項目等。
I. 美國經濟現狀如何為什麼
作為世界第一大國,美國經濟走勢影響世界格局。當前,美國仍處於「艱苦抗疫」階段,美聯儲和財政部出台了天量刺激政策,用於穩固金融市場和經濟形勢。結合中國經驗看,疫情防控期間,美國經濟陷入「滯漲」已成定局,疫情之後呢?美國還能像2008年金融危機那樣,藉助「零利率+量化寬松」的政策快速復甦嗎?
估計很難。疫情之後,美國大概率無力走出增長停滯的泥潭。
「承平日久、其弊必生」,這期間,美國社會也積累了很多問題,從一端滑向另一端。在《繁榮與衰退》一書中,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將其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是階層固化、分化加劇。社會階層的固化,高中時期就開始了。近三十年來,白人高中輟學率從21%升至42%,黑人高中輟學率從76%升至96%。2010年,美國80%的高校畢業生來自社會前25%的富裕家庭。階層固化的背後,是貧富差距的分化,而貧富差距的分化,與20世紀80年代的減稅密切相關,在很多經濟學家看來,那次減稅具有明顯的累退性質,讓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二是過度管制、效率降低。美國社會中,超過30%的工作需要許可證;行政監管密集,修建一條高速公路需要10年時間滿足各項規章要求;法律制度繁雜,商業離開律師寸步難行,很多法案成為「律師完全就業法案」。訴訟無處不在,到處都是「一碰即碎」的人和事,創新求變充滿風險。
三是選民政治、短期主義抬頭。選民政治下,顧眼前不顧長遠,各種政策短期主義抬頭。政客越來越習慣用公共資金「購買」選票,2005年,各類專項撥款數量已達到1.6萬項,而1996年還僅為3000項。各項支出存在棘輪效應,上升容易下降難,公共財政不堪重負。
四是企業巨無霸,難以逾越的高山。財富100強公司營收佔比逐年提高,成立5年以內的新公司數量佔比顯著下降。越來越多的創業者不再夢想成為下一個比爾·蓋茨,只是夢想著把公司賣給科技巨頭。
J. 2020年美國的經濟總量約是多少
去年美國GDP14.657萬億美元 。 美國全國商業經濟學協會5月16日公布的一項針對41名經濟學家所進行的調查顯示,今年美國經濟只能以2.8%的速度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