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動作經濟原理有哪些疑惑

動作經濟原理有哪些疑惑

發布時間:2022-12-11 05:02:26

❶ 日常的生活與生產活動中,哪些事例違反了動作經濟原則應該如何改善謝謝

淘寶購物砍價,砍了半天才便宜五毛,不如直接發帖拿五毛省時省力。應當少上淘寶砍價,多發帖拿五毛。謝謝!

❷ 簡述應用程序分析和動作研究等方案的具體工作步驟

應用程序分析:步驟,1選擇研究對象。2用直接觀察方法記錄全部事實。3分析觀察記錄的事實,找出改善的方案。4通過分析,研究出一套經濟實用的新方法,5貫徹執行新方法。包括五種分析工具1作業程序圖2流程圖3線圖4人—機程序圖5多作業程序圖6操作人程序圖
動作研究:根據動作競技原理,發現其中不合理的多餘的重復的部分加以改進,設計出新的合理的一作業為結構的操作程序。1人體的利用2工作地布置和工作條件的改善3有關工具和設備的設計

❸ 動作分析的動作經濟原則

一、身體使用的原則
1.兩手同時開始動作,同時終止動作
2.兩手除去休息時,不可以同時處於閑置狀態
3.兩胳膊要互相向相向或相反方向同時進行
4.手指及身體的動作盡量在末梢部位進行。末梢部位的順序為手指和手、手指同前手臂、手臂同手指及身體與手臂手指的5種類型,且以上的動作支點按照順序分別為拳頭、手腕、肘、肩、身體。僅僅是手指的動作是最末梢的動作,也是上半身5種動作類型中的最中樞動作。
5.利用支撐作業者動作的物理慣性(重力)。但是、為了控制慣性使用力氣時會將慣性變為最小。
6.比起做直線型Z字型的動作,做平滑的曲線型動作要更好
7.比起受制約或受控制的動作,彈道型的(自由曲線型)動作更快、容易及正確。
8.在反復操作作業中為了能夠自發的平滑的動作,順暢是不可缺的。因此、作業應該盡可能的設計成容易自然且順暢的作業。
9.作業設計還應該避免視線的頻繁移動。要將視線設置在自然范圍內移動。
二、設備及配置的原則
1.治工具及材料要根據作業形成習慣放置在特定的固定的位置
2.為了省去「尋找」,應事先在既定的位置配置好治工具及材料
3.為了使材料能夠在使用位置附近供給,應利用送料器、部品箱、容器等
4.治工具、材料、操作工具盡量放置在離作業者近的位置,或者應該配置在作業者的最大作業范圍內。最大作業范圍是指身體不動,以肩關節為軸,手向左右、上下方向所到達的距離而構成的范圍。
5.治工具同材料應該按照動作順序的最合適位置配置
6.作業終了時,作業者可以不用手來移走已作完的完成品,而是利用移出器械或自然落下方式來完成。
7.給作業者合適的照明。為了採取正確的作業姿勢,要給作業者合適設計及高度的椅子。作業場所的高度同椅子的高度要相互吻合。照明方面今天更加關注的是陰影、灰色、色光、視野等方面。特別是要從作業范圍同作業物之間配色的對比對作業性能及眼睛疲勞所帶來的影響的角度來考慮選擇。
三、機械機器、設計的原則
1.祛除掉用手指來「保持」、「固定」的動作。固定物體要治具、固定器、花瓣式等的固定治具。不要用人來固定。
2.使用多重功能的工具。使用單一功能的工具的話、在替換工具時浪費太多(時間)。集多功能於一身的工具則只需一次的操作即可完成作業。
3.像打字作業等使用手指作業的場合,要考慮各手指的特性來作業。拇指比食指力度弱但持久力強。小指力度弱但適應性好。
4.治工具的手柄同手掌的接觸面要盡量設計得多些。在現實中使用的手柄中很多都很細,而細的手柄不容易傳力故而不穩定。
5.操作桿同手柄等操作工具的大小的配置要以不改變作業姿勢能夠操作為原則。但是操作工具的大小要從生物體力學觀點來考慮,切記不要太小。

❹ 生活中涉及動作經濟原則

動作經濟原理是指實現動作經濟與減輕疲勞的一些法則,用以改善工作方法。動作經濟原理包括三個方面:①人體利用;②工作地布置和工作條件的改善;③工具和設備的設計。

❺ 動作經濟原則22項原則

動作經濟四項基本原則第四項:舒適的工作;

動作分析最重要的目的就在於減輕工作人員的疲勞感;而且疲勞分為生理疲勞和精神疲勞兩種;上面所提的三個基本動作經濟原則,都比較偏重與強調生理疲勞的減輕與工作時間的縮短;而第四項原則,則比較偏重與精神疲勞的減輕;動作本身的困難性引起的躊躇心理最容易引起工人精神疲勞;如果希望做到舒適的工作,就一定要避免因困難動作而造成的工作人員精神疲勞;舉例說明如下:

1、盡量使用日常生活已經熟悉的動作,流利而且自然;

2、盡量採用曲線圓滑的動作;

3、利用慣性,重力和自然的力量;

4、工作地點應當配合適當的高度,而且決定高度的時候要考量到以下因素:

(1)配合操作周期;

(2)配合操作員工的身體特點;

(3)需要看到的距離;

(4)需要使用力量的程度;

(5)身體的平衡性;

動作的改善,必須要從排除下列工作開始:

1、需要用力氣的工作,需要用手、腳或者全身用力才能完成的工作或者向膝蓋下方伸手以及蹲下拿起物品的動作,因為這些工作會引起肌肉的疲勞;

2、不自然的姿勢,例如蹲在地上做事,或彎著腰工作等,這些不自然的姿勢也會引起肌肉的疲勞;

❻ IE方法在製作SWI的運用

(一)

SWI(Standard Working Instruction)﹐即標准作業指導書﹐有的企業叫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re),它將產品製造程序完整地反映出來﹐並指導作業人員進行操作。SWI的好壞直接影響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在電子製造行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SWI通常描述的有項目欄﹑圖示區﹑標准工時﹑物料信息﹑製造程序﹑組裝程序﹑自我檢查等內容。

如何製作出合理標準的﹑經濟實用的SWI呢?

組裝程序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做﹐而不是那樣做?

SWI怎樣來評價和改善?

工程師們經常會有以上的疑問。

以上的問題﹐最好的解決途徑是運用IE方法製作SWI並對其進行評估。IE是英文Instrial

Engineering的簡稱﹐直譯為工業工程﹐是以人﹑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組成的集成系統為主要研究對象﹐綜合應用工程技術﹑管理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理論與方法等知識﹐對其進行規劃﹑設計﹑管理﹑改進和創新等活動﹐使其達到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效益為目的的一項活動。簡單地說﹐IE是改善效率﹑成本﹑品質的方法和科學。IE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動作﹑工程﹑時間﹑稼動﹑搬運分析和工廠布置等。在SWI製作中常用到動作﹑時間和搬運分析﹐下面分別加以介紹。

在SWI製作中﹐同樣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操作程序怎樣制定合理?要投入哪些治具可以更有效率?

這些只要運用IE方法中的動作分析就會使問題漸漸明朗起來。動作分析中有沙布利克分析﹑動作經濟原理等方法。

首先講一下沙布利克分析方法在製作SWI中的應用。沙布利克分析是IE老前輩Gilbreth研究的﹐後人為了紀念他就把他的句子倒過來Therblig來命名這種分析方法,稱為沙布利克分析。它是指一個完整的作業動作﹐往往由一連串細小的動作組成﹐從表面看﹐好像並沒有什麼浪費存在。實際上﹐如果我們把作業動作進行細致的分解﹐一個一個記錄下來﹐就可以發現其中有很多動作是多餘的或者可以避免的。沒有分析之前﹐你可能認為這些浪費微不足道。可是﹐如果你發現十個動作中有四個是可以避免的﹐你就會明白效率的損失有多大。在我們的SWI中會經常發現有些操作安排並不合理。比如拿取物料及裝配零件﹐零亂的放置及不合理的裝配會給作業者帶來不便。

操作中還有單手作業﹐次序安排不合理等現象。如果細心﹐在現場會發現許多這樣的事例。

一旦採用了沙布利克分析﹐這些事例中多餘動作便可以消除。沙布利克就是把以手部為中心的作業(包括眼睛的動作)﹐細分為18個動作﹐並以不同的記號加以標示。分為第一類動作﹕空手(Transpot

Empty)﹑抓(Grasp)﹑搬運(Transport Loaded)﹑修正位置(Position)﹑分解(Disassemble)﹑使用(Use)﹑組合(Assemble)﹑放開手裡的東西(Reease)﹑檢查(Inspect)。第二類動作﹕尋找(Search)﹑找到了(Found)﹑選擇(Select)﹑思考(Plan)﹑預定位(Pre-Position)。第三類動作﹕保持(Hold)﹑不可避免的遲緩(Unavoidable)﹑能夠避免的遲緩﹑休息(Rest)。沙布利克分析的重點﹐在於消除第三類動作﹐盡量減少第二類動作﹐有可能的話也要對第一類動作進行簡化。即使動作不可能避免﹐通過改變工作環境或者方法﹐來縮短動作時間時間﹐也可以達到改善的效果。

我曾在在某公司SUB-ASY線用沙布利克方法對安裝螺絲作業進行過分析﹐從現場操作觀察到詳細的動作拆解分析﹐得出存在動作浪費多的結論﹐當導入螺絲盒後﹐僅等待這一動作就減少了10個﹐效果是很顯著的。

(二)

其次講一下動作經濟原理。動作經濟原理為制定SWI的人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只要遵守原理﹐SWI便會趨於完美。

在制定SWI過程中﹐會處理很多動作要素﹕

如何減少動作數量﹐追求動作平衡?

如何縮短動作移動距離﹐使動作保持輕松自然的節奏?

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遵守動作經濟16原則。

動作經濟原則可劃分為關於人體方麵包括﹕

1.雙手並用原則。如雙手同時插件﹐雙手檢查數量等。

2.對稱反向的原則。如將料件擺放手兩側會比放在身體單側方便(同時作業)。

3.排除合並的原則。即減少或消除不需要的動作。

4.降低動作等級的原則。動作等級越低﹐動作越簡單易行。

5.減少動作限制的原則。為作業者創造良好條件﹐如模具導入。

6.避免動作突變的原則。動作的過程中﹐不應有突然改變方向或急劇停止的節奏﹐如果發生這種現象﹐動作效率隨之降低。

7.保持輕松節奏的原則。如順著動作的次序﹐把材料和工具擺放在合適的位置﹐是保持動作節奏的關鍵。

8.利用慣性的原則。如電動起子的安置。

9.手腳並用的原則。

關於工具設備方面﹕

10.利用工具的原則。利用合適的工具﹐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1.工具萬能化的原則。比如瑞土多功能軍刀的設計。

12.易於操縱的原則。要充分思考重量及方向操縱性﹐是否順手。

13.適當位置的原則。物料擺放﹑治具擺放。

14.安全可靠的原則。電氣安裝﹐防靜電安裝等。

15.照明通風的原則。吸氣管﹐日光燈安裝。

16.高度適中的原則。治具放置等。

SWI投入後﹐如發現現場存在耗時過多﹑不平衡﹑工序不良多﹑容易疲勞﹑難於掌握這些現象﹐便可以用上面的原則﹐進行改進。

在SWI中通常會提到標准工時及寬放。這兩個概念便是IE時間分析中的范疇。怎樣制定標准時間以及寬放呢?

所謂標准時間﹐就是指在正常條件下﹐一位受過訓練的熟練工作者﹐以規定的作業方法和用具﹐完成一定的質和量的工作所需要的時間。

標准時間作用極大﹐一定要真正了解含義﹐它所具備的條件一定是﹕

◆在規定的環境條件下

◆按照規定的作業方法

◆使用規定的設備﹑治工具

◆由受過訓練的作業人員

◆在不受外在不良影響的條件下

◆達成一定的品質要求

有些工程師在制定標准工時時﹐往往不能嚴格按照定義來做﹐比如操作者不熟練﹑治具不全﹑外來因素打擾作業者﹐造成標准時間不準﹐無法提供良好的依據。

標准時間的構成與計算方法是﹕

標准時間=觀測時間╳評價系數╳(1+寬放率)

            =實際時間╳(1+寬放率)

其中﹐觀測時間指的是實測得到的時間值的平均﹐而觀測時間由於受到作業者的熟練度﹑工作意願﹑情緒等的影響﹐未能代表真實的情況﹐故此應加以修正﹐乘上一定的評價系數﹐求得實際實際時間作為標准時間的主體﹐而實際時間應考慮一定的寬放﹐作為疲勞﹑等待﹑喝水﹑上廁所等必要項的預備﹐這樣才能得到標准時間。大家知道了標准時間的演算法﹐就要嚴格按程序得出﹐不要太隨意了呀。

由於在製造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的料件﹐因而在制定SWI時要考慮物流情況﹐可以按照IE方法中Layout這一項來進行制定。在這一篇中就不詳述了。

通過以上可以看到﹐IE方法在SWI的製作過程中無所不在﹐只有真正理解IE方法才能做出優秀的SWI來。希望各位同事﹐讓我們共同努力﹐一起學IE﹐用IE,為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做出貢獻。(由於本人水平有限﹐錯誤難免﹐請各位朋友不吝指正)

❼ 什麼是動作經濟原則

「動作經濟原則」又稱「省工原則」,是使作業(動作的組成)能以最少的「工」的投入,產生最有效率的效果,達成作業目的的原則。「動作經濟原則」是由吉爾布雷斯(Gilbreth)開始提倡的,其後經許多工業工程的專家學者研究整理而成。熟悉掌握「動作經濟原則」對有效安排作業動作,提高作業效率,能起到很大的幫助。

定義

所謂動作經濟原則,即在於人在操作作業時,能以最少的勞力得到最大的工作效果的經濟法則,對這個法則能好好的學習與使用,在工廠內,我們可在許多地方發現許多不合乎此法則的動作,當然工作效率會低,人員易於疲勞。

在動作分析時,經常需用到「動作經濟原則」。「動作經濟原則」是一組指導人們如何節約動作、如何提高動作效率的准則,它的目的是減少工作疲勞與縮短操作時間。「動作經濟原則」可劃分為三大類,共22項。第一類是關於人體的使用,第二類是關於工作場所的布置,第三類是關於工具設備的設計。更綜合地說,它可歸納為四點:(1)同時使用兩手,避免一手操作一手空閑;(2)力求減少動作單位數,避免不必要的動作;(3)盡可能減少動作距離,避免出現全身性活動;(4)追求舒適的工作環境,減少動作難度,避免不合理的工作姿勢或操作方式。

肢體使用原則

1.雙手同時開始並同時結束動作

單手作業會造成另一隻手的空閑及不平衡

2.雙手的動作應對稱反向進行

雙手在某一方賂單向動作的話,會造成身體重心的轉移,而維持這種平衡的勞動將帶來精神以及肌肉的疲勞。雙手反向對稱動作是最省力的作業方式

3.身體的動作應以最低等級的動作來進行

身體的動作幅度越小越好,動作時間越短越好

人體的動作等級以下列次序遞減

腿的動作→腰的動作→肩的動作→肘的動作→手腕的動作→手指的動作

4.動作姿勢穩定

使作業者能夠在身體整體相對穩的情況下更輕松地工作,這樣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5.連續圓滑的曲線動作

動作的速度和方向突然改變的話,會打亂工作節奏,同時會消耗大量體力

6.利用物體的慣性

像使用手捶時我們所感覺的那橛,當盡可能利用手捶的慣性和動量重量時,就會越省力,所以利用物體慣性能節省體力提高效率

7.降低動作注意力

過程中產生迷惑或需要判斷時,動作會有停頓、遲凝

降低動作注意力例子:

⑴放置螺絲刀的固定位以喇叭形為佳;

⑵需要對准及嵌入時,以導向槽及機構裝置減少對準的難度;

⑶測量時用固定規格及定位等手段,使測量工作減少腦力判斷過程;

⑷利用聲光等進行識別,減少注意力;

8.動作應盡可能有節奏,習慣性的節奏有助於提高熟練度

改善作業節奏的方法

⑴作業速度應適當,以一定的節拍規律進行

⑵物品的擺放按工藝順序放置;

⑶縮小手的動作范圍,保持手部適當高度;

作業配置原則

1.材料、工裝的3定

3定是指5s整頓中的物品擺放的基本事項,包括定點、定容、定量三原則

2.材料、工裝預置在小臂的工作范圍內

這樣人可以以比較低級的動作即小臂、手及手指拿取物品及工具完成工作

3.簡化材料、工裝取放

對產品及材料按下工序的取拿原則進行放置,另外對一些細小的、不便取放的零件,如小薄墊征、針型物等以小容器及彈性毯墊等方法使之容易取拿

4.物品的移動以水平移動最佳

物品的移動應盡量避免垂直向上的移動,這種較高等級的動作使人易間生疲勞及工時的增加

另外較重的物品,用水平滾軸的方式進行水平移動

5.利用物品自重進行工序間傳遞和移動

物品的取放,廢腳料的收集等作業都可以利用物品重力,在斜導槽、導軌平面及圓筒等輔助下進行傳遞與移動

6.作業高度適度以便於操作

7.滿足作業要求的照明

工作場所之光線應適度,通風應良好,溫度應適度

工裝夾具設計原則

1.用夾具固定產品及工具

動作經濟原則

以固定用台鉗及夾持具等來固定產品及工具,以解放人手從而進行雙手作業

2.使用專用工具

生產線中所用工裝應最適合該產品及人工操作的專用工具以提高生產效率

3.合並二種工裝為一種

減少工具的更換麻煩,以減少轉拉的工時消耗,提高工作效率。生活中我們常見的紅、藍兩用毛及帶有橡皮的鉛筆

4.提高工具設計便利性減少疲勞

⑴工具手柄方便抓握

⑵作業工具與人體動作相協調

⑶工裝夾具的操作應以ie的方法進行評估

5.機械操作動作作相對安定並且操作流程化

⑴操作位置應相近集中

⑵讓機械盡量減少或脫離人的監控和輔助

⑶開關位置與下工序兼顧

⑷工件自動脫落

⑸能夠自檢的自動化

⑹安全第一

⑺小型化

⑻容易進行作業准備

基本原則

編輯

動作的改善基本上可以以四項基本原則作為基本思路:

(1)減少動作數量

進行動作要素分析,減少不必要的動作是動作改善最重要且最有效果的方法。

(2)追求動作平衡

動作平衡能使作業人員的疲勞度降低,動作速度提高。比如雙手動作能比單手大大提高效率,但必須注意雙手動作的協調程度。

(3)縮短動作移動距離

無論進行什麼操作,「空手」、「搬運」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會佔用相當一部分動作時間。「空手」和「搬運」其實就是「空手移動」和「負荷移動」,而影響移動時間的最大因素就是移動距離,因此,縮短移動距離也就成為動作改善的基本手段之一了。

(4)使動作保持輕松自然的節奏

前面三項原則是通過減少、結合動作進行的改善。而進一步的改善就是使動作變得輕松、簡單。也就是使移動路線順暢,使用易把握的工具、改善操作環境以便能以更舒適的姿勢進行工作。

經濟學原理是什麼

《經濟學原理》的主要內容是介紹了經濟學十大原理,這十大原理又可以從三大角度進行區分,也就是說它們回答了三個大問題。
第一個大問題是人們怎樣作出決策。對於這個問題,作者提出了四個原理。
原理一:人們面臨交替關系。也就是說人們為了獲得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必須放棄另一件東西;那麼所謂的決策,就是在這兩件東西中進行選擇最後有所取捨。
原理二:一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因為人們之間都面臨著交替關系,所以,在作決策時人們就要對可供選擇的方案的成本和收益進行比較,問題是一項行動的成本往往並不是很容易就可計算出來的。
原理三:理性考慮邊際量。作者認為生活中有很多決策都與對現有行動計劃進行小的增量調整有關,這些調整就是所謂的「邊際變動」。
原理四: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人們作出決策是在對成本與收益的比較之後進行的,當成本和收益變化時,人們的決策及行為也就會發生變動。所以,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的。這種激勵既可以是人為的,也可能是自然變化的結果。
第二個大問題是人們如何相互交易,這個問題可用以下三個原理加以解釋。
原理五:交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在貿易中往往存在著競爭,貿易和體育競賽不同,不一定是一方勝利而另一方必然失敗,它可以達到「雙贏」的效果。競爭的結果是使貿易雙方都得到好處。
原理六: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在如何分析資源這一問題上,一向有兩種方法,一是中央計劃,二是市場機制,前者實行的是計劃經濟,後者實行的是市場經濟。
原理七: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作者指出,市場經濟雖有很多優點,但也存在明顯的不足,主要有市場失靈等,所謂市場失靈,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外部性。外部性有好有壞,污染就是一個不良的表現。
第三個大問題就是整體經濟如何運行,這個問題可用以下三個原理加以解釋。
原理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動的能力。世界各國貧富不均,生活水平差距較大,原因在於生產率的差別。
原理九:當政府發行了好多貨幣時,物價上升。這是一個貨幣理論,指的是通貨膨脹這一現象,所謂通貨膨脹是指經濟中物價總水平的上升。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在於貨幣量的增加,在大多數嚴重或者持續的通貨膨脹情況下都是由於這個原因。
原理十: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通貨膨脹雖然有害於經濟的發展,但政府卻很難徹底地去消滅它,原因在於降低它時會引起失業人口的增加,這就是一個二難問題,這一問題可以在菲利普斯曲線上反映出來。
以上十大原理是該書的中心命題,而書中其餘部分則是圍繞這些原理來論述的,或者說是這十大原理的具體闡述。

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望採納。

❾ 精益生產的動作分析及原則是什麼有哪些價值體現呢

精益生產的動作分析原則是動作經濟原則,也就是這個操作動作能帶來多少經濟效益,觀測者以目視直接對現場作業進行觀側分析改善,現場發現動作問題並改善。優點是對現場瓶頸工序實施改善,提高作業效率:缺點是時間測定及細微動作的觀測困難,我們廠對生產動作分析都是通過軟體來完成的,比較高效的軟體就是vioovi的ECRS工時分析軟體,它能根據生產線的操作視頻,得出哪些動作是重復的,哪些動作是可以通過改變步驟來提升效率的,然後對整個生產的工序步驟重新排列降低工作時間,來提升工作效率。

❿ 動作經濟原則本質是什麼

動作經濟原則共二十二項並並歸納為下列三大類:
1.關於人體之運用:
(1)雙手應同時開始並同時完成其動作。
(2)除規定時間外,雙手不應同時空閑。
(3)雙臂之動作應對稱,方向並同時作業。
(4)手之動作應用最低等級而能得到滿意結果者為妥。
(5)物體之動作量應盡可能利用之,但如需肌力制止時,則應將其減至最小度。
(6)連續的曲線運動,教含有方向突變的直線運動為佳。
(7)彈道式之運動,教受限制之運動輕快確定.
(8)動作應盡可能使用輕松自然之節奏,因節奏能使動作流利及自動自發。

2.關於操作場所布置:
(9)工具物料應放於固定處。
(10)工具物料及裝置應布置於工作者之前面近處。
(11)零件物料之供給,應利用其重量隨至工作者手邊。
(12)[墮送]方法應盡可能利用之。
(13)工具物料應依照最佳之工作順序排列。
(14)應有適當之照明設備,使視覺滿意舒適。
(15)工作台及椅之高度,應使工作者坐立適宜。
(16)工作椅式樣及高度,應可使工作者保持良好的姿勢。

3.關於工具設備:
(17)盡量解除手之工作,而以夾具或足踏工具代替之。
(18)可能時,應將兩種工具合並為之。
(19)工具物料應盡可能預放在工作位置。
(20)手指分別工作時,其各個負荷按照其本能,予以分配。
(21)手柄之設計,應盡可能使與手之接觸面積增大。
(22)機器上槓桿,十字槓及手輪之位置,應能使工作者極少變動其姿勢,且能利用機械之最大能力。

閱讀全文

與動作經濟原理有哪些疑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阿里巴巴為什麼組建經濟學家 瀏覽:727
海航和南航經濟艙哪個舒適 瀏覽:980
你現在幸福嗎什麼意思 瀏覽:285
健康館的職位有哪些 瀏覽:978
事業遇到瓶頸怎麼破 瀏覽:271
通化事業單位每年什麼時候考試 瀏覽:840
美女特殊早餐吃什麼 瀏覽:244
林良爺爺的700字故事講的什麼事 瀏覽:973
美女穿裙子是什麼意思 瀏覽:161
經濟糾紛律師費要多少 瀏覽:299
幸福灣還建房二期什麼時候建好 瀏覽:5
什麼叫健康之禾 瀏覽:64
事業單位接續工齡有什麼影響 瀏覽:411
童話故事手抄報的板塊怎麼畫 瀏覽:692
什麼字的故事最有名 瀏覽:660
戲曲民間故事有哪些 瀏覽:330
環渤海經濟區規劃包括哪些城市 瀏覽:658
怎麼做才是愛情 瀏覽:457
愛情中極端是什麼 瀏覽:248
婚姻裡面的事情有哪些 瀏覽: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