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經濟正增長和負增長嗎
正增長:統計學詞彙,指某項數據的增長量為正數,即增加。
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越來越多。
他的反義詞是:負增長,就是越來越少的意思。
區別是這樣的:
增長包含正增長和負增長
正增長只是增長的其中一部分。我們平時口語中說的增長就是正增長,但是從經濟學中統計學的范疇來講增長也有呈負數增長的,也就是減少的意思。比如,一月份銷售額為100萬,之後每個月以10萬的速度「負」增長,那麼2月份就是90萬(100-10),3月份就是80萬(90-10),4月份就是70萬。。。。
再比如,一月份銷售額為100萬,之後每個月以10萬的速度「正」增長,那麼2月份就是110萬(100+10),3月份就是120萬(110+10),4月份就是130萬。。。。
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通常是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上,一個國家人均產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續增加。經濟增長率的高低體現了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經濟總量的增長速度,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實力增長速度的標志。決定經濟增長的直接因素:投資量、勞動量、生產率水平。用現價計算的GDP,可以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規模,用不變價計算的GDP可以用來計算經濟增長的速度。
含義
經濟增長是經濟學家和記者常用的表達方式,意思是一個國家當年國內生產總值對比往年的增長率。更一般地來探討,經濟增長的涵義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一個經濟體系生產內部成員生活所需要商品與勞務潛在生產力之擴大(亦即生產可能曲線向外擴張)。生產力之成長主要決定於一個國家自然資源稟賦、實質資本累數量累積與質量提升、人力資本累積、技術水準提升以及制度環境改善。因此,經濟增長也意涵決定生產力之諸多因素的擴展與改善。
支持經濟增長的人認為它可以增加一個國家的財富並且增加就業機會。經濟正增長一般被認為是整體經濟景氣的表現。如果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為負數,即當年國內生產總值比往年減少就叫做經濟衰退。通常情況下,只有當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個季度持續減少,才被稱為經濟衰退。
⑵ 經濟增速 是什麼 意思
經濟增速不斷加快就是說經濟增長的速度逐漸增加。也就是本年的經濟增長速度高於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
⑶ 請問什麼是經濟增長點
就是能夠對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某一行業或產業.比如汽車產業,能夠創造GDP,帶動就業,增加人民收入,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它就是一個經濟增長點.
⑷ 如何理解經濟增長的概念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是什麼
經濟增長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加。即總產出量的增加。
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有:
1.在時間上以一個經濟周期來衡量經濟增長。即經濟擴張增加的國民收入大於經濟衰退減少的國民收入。
2.衡量經濟增長只關注實際產品數量的增加。國內生產總值不隨物價變動。也就是說計算經濟增長時是以不變的價格來計算的。
3.人均產量的增加。這是一個技術指標,衡量勞動生產力的提高。
⑸ 經濟增速 是什麼 意思
經濟增速就是經濟增長速度,是反映社會經濟現象增長程度的相對指標,它是報告期增長量與基期發展水平之比。
增長速度與發展速度一樣,由於採用的基期不同,分為環比增長速度與定基增長速度。
環比增長速度是逐期增長量與前期發展水平之比,表明社會經濟現象逐期增長的程度。
定基增長速度是累積增長量與最初(基期)發展水平之比,表明社會經濟現象在一定時期內增長的總速度。其計算公式分別為:
環比增長速度=A1/A0-1,A2/A1-1,…,An/A(n-1)-1
定基增長速度=A1/A0-1,A2/A0-1,…,An/A0-1
環比增長速度的連乘積不等於定基增長速度。如果由環比增長速度求定基增長速度,須先將各個環比增長速度換算為環比發展速度後再加以連乘,將所得結果再減1即得定基增長速度。增長速度指標反映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變動的情況與趨勢,應用比較廣泛。
⑹ GDP增長率是什麼意思怎麼計算
一、經濟增長率(RGDP)是末期國民生產總值與基期國民生產總值的比較,以末期現行價格計算末期GNP,得出的增長率是名義經濟增長率,以不變價格(即基期價格)計算末期GNP,得出的增長率是實際經濟增長率。
在量度經濟增長時,一般都採用實際經濟增長率,經濟增長率也稱經濟增長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時期經濟發展水平變化程度的動態指標,也是反映一個國家經濟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標。
二、計算方法
經濟增長率的計算分為兩種:
1、年度經濟增長率:
年度經濟增長率衡量的是兩年之間經濟的變化。計算比較簡單,就是後一年的經濟指標(如GDP或人均GDP)減去前一年的經濟指標再除以前一年的經濟指標,如果我們用百分數來表示的話還要再乘上百分百。
比如我國2003年的GDP是61687.9億元(按1990年價格計算,以下同),而2004年的GDP是 67548.2億元,因此2004年的經濟增長率就是0.095,用百分數來表示就是9.5%。
2、年均經濟增長率
年均經濟增長率衡量的是若干年來經濟的平均變化情況。計算就比較復雜,為了准確起見,我們用數學符號和公式來表述。
假設一個經濟變數y的值由初始值y0經過n個時間段(比如年、月、日等)後變為yn,則在每個時間段里y的平均增長率應該是g= n√yn/y0-1。舉例來說,按1990年價格計算,中國1952年人均GDP為,2004年人均GDP為5196.5元,則按照這個公式計算,這52 年人均GDP年均增長率為6.07%。
但是如果年均經濟增長率比較小的話,也可以按照指數的形式來計算,計算公式是g=(In·yn/y0)/n。比如, 以1996年美元來衡量,美國的真實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從1870年的3340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33330美元,則按照這個公式計算,美國這130年的人均年均增長率是1.8%。
(6)經濟增長898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經濟增長與發展
1、零增長與負增長
零增長,有時候會表示為GDP與往年持平。而負增長則表示本年度的GDP低於往年,往往會被形容為「不景氣」或經濟衰退。零增長有時會被認為也是負增長,因為考慮到通貨膨脹以及物價上漲的原因,同樣數量的貨幣的購買力會低於往年。
2、經濟增長≠發展
經濟增長並不一定代表發展。批評家們往往會質疑經濟增長的實際意義,其原因是因為經濟增長的衡量尺度是GDP,而GDP的增長不一定代表了生產力的發展。
舉例來講,A國每生產1噸鋼材需要2噸的煤,而同樣生產1噸鋼材B國只要1噸的煤,那麼從GDP的角度講,假設這就是兩國全部的經濟事件,那麼A國的GDP=1噸鋼材+2噸煤,而B國的GDP=1噸鋼材+1噸煤。所以A國的GDP是大過B國的,但是很顯然A國的生產效率是落後於B國。
另外一個著名的例子,假如美國高速公路上相向而來兩輛汽車錯身而過則對本年度GDP統計上不會有任何的影響;
反而,如果兩輛車發生了車禍,則需要出動警車,消防車,救護車,並且增加了清理路面的工作,保險金的賠償以及未來新車的需求,這在GDP上可能會有上百萬美元的增加。然而這一事件的本質是一個意外,而不是生產力的發展。
⑺ 經濟增速 是什麼 意思
是指經濟增長速度,一般以GDP衡量,所以大多數經濟增速會以GDP增長速度來衡量,以報告期相對增長量占基期比來衡量,當然也有環比,定基,平均之分,建議分別看下三者含義與具體計算公式。
⑻ 經濟增長的含義
含義
經濟增長是經濟學家和記者常用的表達方式,意思是一個國家當年國內生產總值對比往年的增長率。更一般地來探討,經濟增長的涵義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一個經濟體系生產內部成員生活所需要商品與勞務潛在生產力之擴大(亦即生產可能曲線向外擴張)。生產力之成長主要決定於一個國家自然資源稟賦、實質資本累數量累積與質量提升、人力資本累積、技術水準提升以及制度環境改善。因此,經濟增長也意涵決定生產力之諸多因素的擴展與改善。
支持經濟增長的人認為它可以增加一個國家的財富並且增加就業機會。經濟正增長一般被認為是整體經濟景氣的表現。如果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為負數,即當年國內生產總值比往年減少就叫做經濟衰退。通常情況下,只有當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個季度持續減少,才被稱為經濟衰退。
⑼ 什麼是經濟增長 如何理解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economic growth):通常是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上,一個國家人均產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續增加。較早的文獻中也將一個國家的總產出(或總生產能力)作為考查對象。
拓展資料:
1、經濟增長通常是指宏觀經濟增長,即一國在一定時期內產品量和服務量的增加。
2、決定經濟增長的直接因素:
一是投資量。一般情況下,投資量與經濟增長成正比。
二是勞動量。在勞動者同生產資料數量、結構相適應的條件下,勞動者數量與經濟增長成正比。
三是生產率。生產率是指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利用的效率。提高生產率也對經濟增長直接作出貢獻。
_三個因素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大小,在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國家或不同的階段,是有差別的。一般來說,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或階段,生產率提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大。在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或階段,資本投入和勞動投入增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大。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經濟增長方式可歸結為擴大再生產的兩種類型,即內涵擴大再生產和外延擴大再生產。
外延擴大再生產就是主要通過增加生產要素的投入,來實現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經濟的增長。
而內涵擴大再生產,主要通過技術進步和科學管理來提高生產要素的質量和使用效益來實現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生產水平的提高。
現代經濟學從不同的角度將經濟增長的方式分成兩類,即粗放型經濟和集約型經濟。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資金、資源的投入來增加產品的數量,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則是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來增加產品的數量和提高產品的質量,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