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衡量一個縣城的經濟發展水平要看哪些指標
貼近實際的指標包括人均收入,物價指數、受教育程度、享受的福利水平、人均消費和平均時薪等,一般來說這幾項是越高發展水平越好。
還包括生活必須支出站總收入的比例、第三產業(服務業)支出、奢侈品支出等方面,其中生活必須支出佔得比例越小越好,服務業和奢侈品支出等方面越多越好
『貳』 如何發展縣域經濟
縣是我國最基本的行政單元,具有悠久的歷史。我國有兩千多個縣(市),除一小部分人口居住在大中城市外,96%左右的人口生活在縣域內。縣域經濟的充分發展對提升我國現代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發展縣域經濟可以較好地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促進鄉村經濟向現代化轉型。加快發展縣域經濟是提高我國綜合國力的必由之路。
發展縣域經濟要開拓新思路編輯本段
我國正處在由傳統計劃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發展縣域經濟必須以市場經濟的視角來思考問題。首先必須建立一個產權明晰、權責統一、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產權與經濟管理體系。在縣域范圍內,國有經濟成分比重並不大,比較有利於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縣級所有的企業產權明晰及各種經濟資源要素(資金、勞動、土地)自由流動不會遇到多少阻力,既得利益集團在縣域的勢力一般不強,這正有利於建立產權明晰的企業制度與資源要素自由流動的市場經濟運行體系。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的兩次飛躍即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與鄉鎮、民營企業的發展正是在縣域內完成的。第二,發展縣域經濟要努力加強數目字管理(黃仁宇,1997),縣域經濟系城市經濟與鄉村經濟的結合形態,運轉較為靈活,歷史包袱不重,但在數目字管理方面較為落後。要較快地發展縣域經濟就必須對縣域內的人口資源、自然資源及現有社會資本存量等的數目和結構有一個較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只有這樣才能對將來的經濟發展做到心中有數。有了數目字管理,就可以與其他地區作橫向比較,與自己作縱向比較,找出自己發展優勢與不足,更好地設計未來的發展戰略,以保持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發展縣域經濟要把重心放在發展工業與第三產業上編輯本段
發展縣域經濟必須大力發展非農產業。努力發展加工製造業,特別是農產品加工業及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用產品製造業。努力圍繞居民的衣、食、住、行做文章,不要做那些假大空的事情。大力發展與本地居民相關的服務業。在農業與農村方面,努力改造農業生產的基礎設施,發展與農業相關的服務業,諸如技術推廣、銷售、信息、金融等方面的服務業。把農村建設成為環境優雅、具有活力的生活與生產之所,這是縣域經濟重要的一環。用縣域工業與第三產業帶動農業與農村的發展。充分促進與發揮勞動、資金、自然資源等要素自由流動的活力,逐步形成良性發展的市場經濟體系。
發展縣域經濟要特別注重人力資本的有效培育。重視義務教育,尤其要注重提高農村中小學的教育質量,這是縣域人力資本的最基本的提升手段。同時,要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素質良好的勞動力。加強對轉移農村勞動力的培訓,促進農民向市民轉型。加強下崗職工的就業培訓,促使其人力資本保值與增值。
發展縣域經濟要以改革與制度創新為動力編輯本段
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也就是一個制度創新並加以鞏固的過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與鄉鎮、民營企業發展就是這樣一個過程。現在最為關鍵的改革與制度創新是金融企業改革與縣域金融體制創新。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私有合法財產的有效保護制度也應及時跟進。
縣域經濟的發展必須有賴於開辟為中小企業及農戶資金融通的暢通渠道。現有的金融體制很不利於中小企業與農戶的資金融通,從而使他們的生產與經濟發展受到極大的限制。金融是實體經濟的思維,沒有健康、活躍思維的經濟體系是不會長期有效運行的,更不會有多少活力。建立有效、適合中小企業與農戶資本運營的金融體系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最基本條件。
縣域經濟的改革與制度創新有著巨大的空間,只要認真貫徹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有關文件精神,如《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等,縣域經濟的改革與制度創新就會有正確的方向與良好的發展前途。我們只有充分把握中央精神與有關決定的實質,縣域經濟改革與制度創新才會躍上新的台階,從而為縣域經濟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只有不斷改革與制度創新,縣域經濟才會充滿活力,才會有長效發展的動力。
發展縣域經濟要以特色經濟為方向編輯本段
我國大部分縣域都有有自己特色的資源稟賦,這正是發展縣域經濟的優勢。或以一種或幾種農產品生產加工為基礎(如祁東的黃花生產與加工),或以一種或幾種工業製成品(如婁底的小型機械製造業)生產為龍頭,或以旅遊業為龍頭(如資興)發展自己的特色產業,集中優勢力量做大做強。這樣既有了精品,又有了規模優勢。縣域經濟的發展一定要以自己的資源稟賦作後盾,發展自己的特色產業,這樣才不至於出現各地經濟發展結構趨同,形成毫無特色的經濟模式。
有特色的龍頭產品或龍頭企業不是一兩年可以形成的,必須要有一個較長時間的積累,因此應該充分研究自己的縣情,找出有利於自己經濟發展的資源稟賦,認真研究自己經濟發展的歷史與現狀,有一個較長的經濟發展計劃並且連續執行。計劃與發展戰略不應因領導層的更迭而有大的變化,這一點在發展縣域經濟時應該充分注意。
展縣域經濟要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的發展編輯本段
在我國縣域大中型企業較少,國有經濟成分一般不大,這正是發展民營經濟的天地。要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重點。要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一個平等、公平、穩定、有序的環境;同時也要大力支持引導民營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方向發展,使之逐步形成產權清晰、管理科學、持續發展的現代企業。要讓民營經濟有一個較長的發展預期。政府各部門應該多為民營經濟服務,不要有任何門戶之見。民營經濟是縣域經濟的主力,要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的發展。民營經濟興,則縣域經濟興。
縣級政府部門是縣域經濟發展尤其是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服務與引導部門。縣級政府首先是為縣域內各經濟主體的發展提供優質優價的公共服務,為他們的發展提供一個平等、有序競爭與合作的經濟環境。只有政府部門的服務做好了,縣域經濟發展才會更加順暢。政府部門應為各經濟主體的發展制定公平的游戲規則,並約束其遵守,引導他們向現代企業發展。政府應當好裁判,而不是去做運動員。同時,政府對自己行為的約束與規范也是相當重要的。
發展縣域經濟必須改革現行行政管理體制與財稅體制編輯本段
縣域經濟是我國的基礎經濟,但是縣級政府承擔著太多的事責,而行政權力有限,尤其是受到地市級政府的行政與財政約束。現有的財稅體制對縣域經濟發展相當不利。縣級政府可用財力相當有限,而所要作為的事項又多,財政負擔重,這也是農業與農民經濟負擔重、農村經濟乃至縣域經濟發展緩慢、城鄉差距不斷擴大的主要原因,這一點,中西部地區經濟較為落後的縣域表現更為明顯。因此非常有必要改革現行的行政管理體制與財稅分配體系,大力降低地市級的行政約束,較大程度地提高縣級財稅留成的比例。同時,加大中央政府對縣級財政的轉移支付力度,這對西部及中部落後縣市更為必要,這樣我國縣域經濟才會更好更快地發展。
總之,我國向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我國整體的現代化水平,大大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縣域經濟的發展大有潛力,我們應該抓住現有的大好時機,使我國縣域經濟的發展躍上一個新台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叄』 怎麼查詢一個地級市下轄縣城經濟排名
想知道地級市下轄縣城經濟排名,可通過本地統計局官網查詢(以蘋果電腦(MacBook Pro 10.14)為例,打開google瀏覽器(版本92.0.4515.131)搜索進入該地區統計局,登錄查詢即可。)
另外統計局也會出版《××統計年鑒》,查詢包含你想知道的縣城經濟排名的年份的期刊即可,線上也有統計年鑒相關查詢入口(操作步驟與登入統計局類似。)
拓展資料:
經濟指標的分類:
在中國,按照經濟指標所反映的經濟現象的不同,有以下分類:
①按照經濟指標反映經濟現象的范圍,分為單項指標和綜合指標。
②按照經濟指標反映計劃目標或實際情況,分為計劃指標和統計指標。
③按照經濟指標的計量單位屬性的不同,分為實物指標和價值指標。
④按照經濟指標反映經濟發展的規模或生產經營效益,分為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數量指標一般用絕對數表示,質量指標一般用相對數或平均數表示。
⑤按照經濟指標職能的不同,分為核算指標和考核指標。
經濟指標是經濟研究、分析、計劃和統計以及各種經濟工作所通用的工具,是金融及經濟的數據的片斷,由政府或私人機構的各種各樣的代理處出版。
大多經濟指標可以分為領先指標和落後指標。
領先指標是經濟要素,它們會在經濟開始時跟隨某一模式或趨勢之前變動,領先指標是用來預測經濟變化。
落後指標是那些經濟要素,它們是在經濟已經跟隨某一特定模式或趨勢後變化。
『肆』 我要了解中國各省市縣(20萬人口以上地區)的具體人口、經濟發展水平,我應該如何獲得這些資料數據
中國有接近700個城市、20萬人口以上的幾乎佔了一大半、這么龐大的數據你怎麼可能拿得了。下面是中國城市目錄、如果你真那麼需要也只能每個去網路去了解了。給你參考一下。
中國大陸(含港澳)目前有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兩個城市),283個地級市和374個縣級市,一共有661個城市。台灣地區有2個院轄市,5個省轄市和31個縣轄市,共計38個城市。
中國城市具體名錄如下: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上述三個城市無縣級市)
重慶市--下轄4個縣級市:合川市 永川市 江津市 南川市
河北省(每行的第一個城市是地級市,--後面的是縣級市,下同)
石家莊市--辛集市 藁城市 晉州市 新樂市 鹿泉市
張家口市
承德市
秦皇島市
唐山市--遵化市 遷安市
廊坊市--霸州市 三河市
保定市--定州市 涿州市 安國市 高碑店市
衡水市--冀州市 深州市
滄州市--泊頭市 任丘市 黃驊市 河間市
邢台市--南宮市 沙河市
邯鄲市--武安市
山西省
太原市--古交市
朔州市
大同市
陽泉市
長治市--潞城市
晉城市--高平市
忻州市--原平市
晉中市--介休市
臨汾市--侯馬市 霍州市
呂梁市--孝義市 汾陽市
運城市--永濟市 河津市
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市
包頭市
烏海市
赤峰市
通遼市--霍林郭勒市
呼倫貝爾市--滿洲里市 扎蘭屯市 牙克石市 根河市 額爾古納市
鄂爾多斯市
烏蘭察布市--豐鎮市
巴彥淖爾市
(興安盟)--烏蘭浩特市 阿爾山市(前面的括弧表示低級非市行政區,下同)
(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 二連浩特市
遼寧省
沈陽市--新民市
朝陽市--北票市 凌源市
阜新市
鐵嶺市--調兵山市 開原市
撫順市
本溪市
遼陽市--燈塔市
鞍山市--海城市
丹東市--鳳城市 東港市
大連市--瓦房店市 普蘭店市 庄河市
營口市--大石橋市 蓋州市
盤錦市
錦州市--凌海市 北寧市
葫蘆島市--興城市
吉林省
長春市--德惠市 九台市 榆樹市
白城市--大安市 洮南市
松原市
吉林市--磐石市 蛟河市 樺甸市 舒蘭市
四平市--雙遼市 公主嶺市
遼源市
通化市--梅河口市 集安市
白山市--臨江市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 圖們市 敦化市 琿春市 龍井市 和龍市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雙城市 尚志市 五常市 阿城市
七台河市
齊齊哈爾市--訥河市
黑河市--北安市 五大連池市
大慶市
鶴崗市
伊春市--鐵力市
佳木斯市--同江市 富錦市
雙鴨山市
雞西市--虎林市 密山市
牡丹江市--穆棱市 綏芬河市 海林市 寧安市
綏化市--安達市 肇東市 海倫市
江蘇省
南京市
徐州市--邳州市 新沂市
連雲港市
宿遷市
淮安市
鹽城市--東台市 大豐市
揚州市--儀征市 江都市 高郵市
泰州市--靖江市 泰興市 姜堰市 興化市
南通市--海門市 啟東市 通州市 如皋市
鎮江市--揚中市 丹陽市 句容市
常州市--金壇市 溧陽市
無錫市--江陰市 宜興市
蘇州市--吳江市 崑山市 太倉市 常熟市張家港市
浙江省
杭州市--臨安市 富陽市 建德市
湖州市
嘉興市--平湖市 海寧市 桐鄉市
舟山市
寧波市--慈溪市 餘姚市 奉化市
紹興市--諸暨市 上虞市 嵊州市
衢州市--江山市
金華市--蘭溪市 永康市 義烏市 東陽市
台州市--臨海市 溫嶺市
溫州市--瑞安市 樂清市
麗水市--龍泉市
安徽省
合肥市
宿州市
淮北市
亳州市
阜陽市--界首市
蚌埠市
淮南市
滁州市--明光市 天長市
馬鞍山市
蕪湖市
銅陵市
安慶市--桐城市
黃山市
六安市
巢湖市
池州市
宣城市--寧國市
福建省
福州市--福清市 長樂市
南平市--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甌市 建陽市
莆田市
三明市--永安市
泉州市--石獅市 晉江市 南安市
廈門市
漳州市--龍海市
龍岩市--漳平市
寧德市--福安市 福鼎市
江西省
南昌市
九江市--瑞昌市
景德鎮市--樂平市
鷹潭市-貴溪市
新余市
萍鄉市
贛州市--瑞金市 南康市
上饒市--德興市
撫州市
宜春市--豐城市 樟樹市 高安市
吉安市
山東省
濟南市--章丘市
聊城市--臨清市
德州市--樂陵市 禹城市
東營市
淄博市
濰坊市--安丘市 昌邑市 高密市 青州市 諸城市 壽光市
煙台市--棲霞市 海陽市 龍口市 萊陽市 萊州市 蓬萊市 招遠市
威海市--榮成市 乳山市 文登市
青島市--膠州市 即墨市 平度市 膠南市 萊西市
日照市
臨沂市
棗庄市--滕州市
濟寧市--曲阜市 兗州市 鄒城市
泰安市--新泰市 肥城市
萊蕪市
濱州市
菏澤市
河南省--濟源市(省名後面的--的城市為省直轄縣級市,下同)
鄭州市--新鄭市 登封市 新密市 鞏義市 滎陽市
三門峽市--義馬市 靈寶市
洛陽市--偃師市
焦作市--孟州市 沁陽市
新鄉市--衛輝市 輝縣市
鶴壁市
安陽市--林州市
濮陽市
開封市
商丘市--永城市
許昌市--禹州市 長葛市
漯河市
平頂山市--舞鋼市 汝州市
南陽市--鄧州市
信陽市
周口市--項城市
駐馬店市
湖北省--仙桃市 天門市 潛江市
武漢市
十堰市--丹江口市
襄樊市--老河口市 棗陽市 宜城市
荊門市--鍾祥市
孝感市--應城市 安陸市 漢川市
黃岡市--麻城市 武穴市
鄂州市
黃石市--大冶市
咸寧市--赤壁市
荊州市--石首市 洪湖市 松滋市
宜昌市--枝江市 宜都市 當陽市
隨州市--廣水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利川市
湖南省
長沙市--瀏陽市
張家界市
常德市--津市市
益陽市--沅江市
岳陽市--汨羅市 臨湘市
株洲市--醴陵市
湘潭市--湘鄉市 韶山市
衡陽市--常寧市 耒陽市
郴州市--資興市
永州市
邵陽市--武岡市
懷化市--洪江市
婁底市--冷水江市 漣源市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廣東省
廣州市--增城市 從化市
清遠市--英德市 連州市
韶關市--樂昌市 南雄市
河源市
梅州市--興寧市
潮州市
汕頭市
揭陽市--普寧市
汕尾市--陸豐市
惠州市
東莞市
深圳市
珠海市
中山市
江門市--恩平市 台山市 開平市 鶴山市
佛山市
肇慶市--高要市 四會市
雲浮市--羅定市
陽江市--陽春市
茂名市--化州市 信宜市 高州市
湛江市--吳川市 廉江市雷州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桂林市
柳州市
梧州市--岑溪市
貴港市--桂平市
玉林市--北流市
欽州市
北海市
防城港市--東興市
崇左市--憑祥市
百色市
河池市--宜州市
來賓市--合山市
賀州市
海南省--文昌市 瓊海市 萬寧市 五指山市 東方市 儋州市
海口市
三亞市
四川省
成都市--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崍市 崇州市
廣元市
綿陽市--江油市
德陽市--什邡市 廣漢市 綿竹市
南充市--閬中市
廣安市--華鎣市
遂寧市
內江市
樂山市--峨眉山市
自貢市
瀘州市
宜賓市
攀枝花市
巴中市
達州市--萬源市
資陽市--簡陽市
眉山市
雅安市
(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貴州省
貴陽市--清鎮市
六盤水市
遵義市--赤水市 仁懷市
安順市
(畢節地區)--畢節市
(銅仁地區)--銅仁市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 福泉市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
雲南省
昆明市--安寧市
曲靖市--宣威市
玉溪市
保山市
昭通市
麗江市
思茅市
臨滄市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 瑞麗市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個舊市 開遠市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
西藏自治區
拉薩市
(日喀則地區)--日喀則市
陝西省
西安市
延安市
銅川市
渭南市--華陰市 韓城市
咸陽市--興平市
寶雞市
漢中市
榆林市
安康市
商洛市
甘肅省
蘭州市
嘉峪關市
金昌市
白銀市
天水市
武威市
酒泉市--玉門市 敦煌市
張掖市
慶陽市
平涼市
定西市
隴南市
(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
青海省
西寧市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格爾木市
寧夏回族自治區
銀川市--靈武市
石嘴山市
吳忠市--青銅峽市
固原市
中衛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市 阿拉爾市 圖木舒克市 五家渠市
烏魯木齊市
克拉瑪依市
(喀什地區)--喀什市
(阿克蘇地區)--阿克蘇市
(和田地區)--和田市
(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
(哈密地區)--哈密市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
(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 阜康市 米泉市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 奎屯市
(塔城地區)--塔城市 烏蘇市
(阿勒泰地區)--阿勒泰市
說要說明的是:1,上面所說的「地極市」中,有幾個屬於「副省級市」,包括: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南京、杭州、寧波、廈門、濟南、青島、武漢、廣州、深圳、成都、西安。2,另外,還有幾個「計劃單列市」:大連、寧波、廈門、青島、深圳。3,地級市下列的縣級市系由省、自治區直轄,地級市代管。
香港特別行政區
香港市
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門市
台灣省
院轄市:2個:台北市 高雄市
省轄市:5個:基隆市 台中市 台南市 新竹市 嘉義市
縣轄市:31個,包括:
台北縣下轄8市:板橋市 三重市 中和市 永和市 新莊市 新店市 土城市 蘆州市
宜蘭縣下轄1市:宜蘭市
桃園縣下轄4市:中壢市 桃園市 八德市 平鎮市
新竹縣下轄1市:竹北市
苗栗縣下轄1市:苗栗市
台中縣下轄2市:豐原市 大里市
彰化縣下轄2市:彰化市北斗市
南投縣下轄1市:南投市
雲林縣下轄1市:斗六市
嘉義縣下轄2市:朴子市太保市
台南縣下轄1市:新營市
高雄縣下轄2市:鳳山市岡山市
屏東縣下轄1市:屏東市
花蓮縣下設1市:花蓮市
台東縣下轄1市:台東市
澎湖縣下轄1市:馬公市
『伍』 如何對兩個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比較
1,兩縣的總GDP比較。
2,人均GDP比較。
3,工業產值、農業產值、第三產業產值比較。
4,主導經濟產業的不同。
5,路況,包括農村路況,高速公路,交通方面的比較。
6,其他比較,包括社會文化建設方面的比較,譬如一個縣修了很多公園,很多健身設施什麼的。
經濟社會比較有很多方面,看你能得到哪些數據。
以上幾點,基本在政府網站上能查到。
其實看一看兩個縣的政府門戶網站,就會有比較直觀的比較,後面再詳細進行各項數據比較。
『陸』 如何發展縣域經濟
一、在微觀層面上,應立足於縣域實際,放大特色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加快培育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x0dx0a首先,要整合利用縣域內資源優勢,做好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盡管縣域經濟發展具有較大的不對稱性,但在資源利用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優勢。就縣域個體而言,可圍繞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宏觀方針政策,充分「盤點」縣域內的礦產資源、工業資源、農業資源、生態資源以及文化旅遊資源,圍繞高效益綜合開發利用,進行大力度的整合,以工業化為主導,以城鎮化為支撐,以農業現代化為基礎,形成從資源利用到產業發展、從城鎮開發到民生改善等完整的規劃體系,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新型產業基地,努力實現居民增收、財政增長、後勁增強的「三增」目標。通過不懈的努力,即使欠發達的縣市也能夠闖出一片新的天地。x0dx0a其次,要深化合作,聚集項目,依靠項目帶動產業優化升級。發展縣域經濟必須突破過去單純圍繞本地需求謀發展的局限,積極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的分工協作;要始終堅持以特色資源聚集項目、以良好環境吸引項目,全方位接軌域外經濟社會發展,最大限度地招大引強,形成資金、技術、企業和人才向縣域流動的凹地效應。要著力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園區工業、現代農業、旅遊產業,進一步膨脹縣域主導產業規模,培育知名品牌,拉長產業鏈條,加速產業集聚,增強縣域自我發展能力,在區域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x0dx0a最後,要堅持全民創業,興起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熱潮。民營經濟是縣域經濟的最大特色。在縣域經濟實力普遍較弱、政府投資相對乏力的形勢下,必須進一步激發各類民間主體創新創業的熱情,讓民營經濟成為壯大縣域經濟的主戰場,成為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力量。要進一步放寬准入門檻,堅持縣鄉村齊頭並進、一、二、三產業全面放開,為民營經濟徹底松綁、放行,讓更多的群眾加入到民營經濟行列中來。同時,要從解決民營經濟「融資難」入手,在建設完善金融擔保、技術服務、創業培訓三個體繫上下工夫,使更多的民營企業膨脹崛起,形成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企業航母」優勢。針對當前影響全球的金融危機,更應該採取積極措施,制定合理的扶持計劃,引導民營經濟變挑戰為機遇,積極調整經營戰略,加快推進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勇於把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不斷增強在復雜考驗中生存發展的綜合實力。 x0dx0a二、在宏觀層面上,應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加快打造強縣引領、中縣角逐、弱縣超越,縣域經濟互動發展、良性競爭的格局 x0dx0a三、在發展機制上,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協調這一基本要求,為縣域經濟發展創造寬松和諧的環境 x0dx0a(一)以生產發展為首要任務,全面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大力發展以設施農業、裝備農業、高新農業為主要特徵的現代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產出率和規模效益。縣域之間和縣域內要注重對市場需求和農業發展方向的把握,積極推進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養,引進推廣應用先進農業技術和適用技術,發展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力爭形成一批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產業帶、產業區。同時,按照產業化發展方向,積極扶持發展龍頭企業和專業化合作經濟組織,依靠近農工業的蓬勃發展,為工業化發展和農民的轉移就業、增加收入開辟更大的空間,為工業反哺農業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礎。x0dx0a(二)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為目標,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一般認為,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可拉動GDP增長1.5個百分點。加快縣域城鎮化進程,首要的是搞好城鄉一體化的規劃,打破城鄉界限和區域限制,統籌城鄉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使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覆蓋縣域內每一寸土地,科學地引導城鎮化建設。要充分發揮主城區的核心拉動和鄉鎮的主體作用,形成主城區—中心鎮—農村新社區—新村莊梯次分明的規劃體系,加強鄉鎮駐地開發建設,加快建設一批優勢明顯、獨具特色的示範鄉鎮,形成輻射拉動作用,引導農民逐步向城鎮集中。要堅持高效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按照「城鄉互動,以點帶面,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積極探索村並城、村並鎮、村並區、村並企、小村並大村等發展模式,科學規劃建設農村居住、供排水、通訊、交通、防災、供電等基礎設施,為農村設施城鎮化、生活服務社區化、生活方式市民化創造良好條件。x0dx0a(三)以實現城鄉和諧發展為根本,全方位提高民生保障水平。隨著這幾年黨對「三農」工作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群眾收入逐年增加、生活逐步改善、精神文化活動日益豐富的良好局面,但城鄉之間享受公共服務的差距依然很大。因此,各級政府在加快經濟發展、城鎮建設的同時,要切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文化、衛生事業,進一步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扎實推進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逐步縮小城鄉差別,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與城市居民同台共舞,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共同加快現代化進程x0dx0a採納哦
『柒』 何為縣域經濟
自從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發展和壯大縣域經濟的戰略任務之後,對於"縣域經濟"概念的理解和說法很多,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很多專家學者看來,縣域經濟就是特色經濟。實際上,經濟活動的特色化,既是縣域生產要素差異性所自然形成的本質特徵,也是縣域經濟得以超越常規發展的必然要求。雖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法對於學術研究來講十分必要,但這種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混亂,卻往往容易讓那些在縣域前沿從事具體操作的基層幹部陷入"雲里霧里"而迷失方向,影響甚至傷害縣域經濟的健康發展。筆者根據自己在縣域擔任黨政主職和領導經濟工作多年的經驗,談談個人的一些體會與感想,以供同志們參考。
『捌』 如何了解一個地區的經濟狀況
你問題中提到的經濟狀況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個人覺得要衡量一個地區的經濟狀況,有三個概念很重要。第一、各項經濟指標,例如:工業增加值、人均收入、工業增加值、一二三產業比重、政府預算收入等。第二、橫向比較的一個標准。你將你所說的這個地區又同那個地方相比較。舉個例子,假設我在荊州,如果我將荊州的各項經濟指標同蘇州比,那麼毫無疑問各項經濟指標是不如蘇州的,但是現在並不能說蘇州的經濟狀況就一定比荊州好。因為這還涉及到第三個概念——各項指標的發展。同樣舉個例子,現在我們將蘇州同天津相比較,單就各項經濟指標而言天津不如蘇州,但天津的各項經濟指標上升非常迅速,例如GDP、PDI等。那麼你就不能說天津的經濟狀況不如蘇州。最後綜上所述,如果你想要了解一個地區的經濟狀況,就應該通盤的去考慮以上三個要素。通過這三個要素的衡量,來得到自己滿意的結果。
『玖』 怎樣分析一個縣城的消費能力
從衣,食、住,行,四方面了解一個縣城的消費能力,衣,就是進大型商場,了解高,中,低檔服裝價位進行對比。食,就是進超市,看群體消費,購物數量,價格對比。住,就是本縣房價多少一平方米,對比。行,就是看大街上,什麼檔次的車多。窮人與富人的比例,是8/2定律,運用定律做比較,就知道消費能力了。
『拾』 如何快速而較為准確了解一個縣域經濟的實力
了解該縣主要經濟指標:GDP,財政收入、規模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入等,但這些都是官方數據,要實際了解,最好到實地進行考察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