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為什麼說人類是一部經濟史

為什麼說人類是一部經濟史

發布時間:2022-12-10 10:11:04

1. 經濟史和經濟學、經濟思想史有何區別和聯系

經濟思想史通常指的就是經濟史,經濟史和經濟學、經濟思想史均是經濟學的分支學科。

經濟史(即經濟思想史)和經濟學的特點:

一、兩者的意義不同:

1、經濟史(即經濟思想史)的意義:有助於為經濟分析增添歷史視野,從而加深對現實問題的理解。有助於為經濟分析提供有效數據,從而為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的運用創造條件。

2、經濟學的意義: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

二、兩者的概述不同:

1、經濟史的概述:經濟史是指經濟領域的發展歷史和經濟狀態的變遷史。從廣義上講,經濟史是指人類以往從事經濟活動過程的總稱,是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的客觀事件,從狹義上說,經濟史是指經濟史學家通過文字以及符號等對上述經濟活動活動發展規律的描述解釋。

2、經濟學的概述: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三、兩者的研究對象不同:

1、經濟史的研究對象:是對於過去的經濟和經濟現象的研究。

2、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經濟學的對象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

2. 看書《半小時漫畫經濟史1&2》:人類史就是一部經濟史

看書《半小時漫畫經濟史1&2》:人類史就是一部經濟史

半小時漫畫團隊,著實厲害,也著實成功。

用幽默淺顯的語言,講歷史的脈絡捋得明白,捋得清楚。

經濟的威力。

經濟的周期。

經濟的術語。

對宏觀經濟、微觀經濟,經濟對個人的影響、對國家的影響,都有了脈絡般的了解。

花了近2個小時看完。安安靜靜。有所收獲。很開心。

知道這本書只是基礎梳理,但對我這樣的非經濟學人士,也足夠有用了。

接下來,《薛兆豐經濟學講義》什麼的,也可以看起來了。

3. 對經濟史的認識

「經濟、經濟史、經濟學」這三個概念的區分是學好經濟史的前提、基礎。經濟史是以經驗的歸納法和歷史的分析法來對人類的活動以及歷史的經濟發展進行研究,它的研究對象是歷史的社會生產的發生、發展以及演變的規律。對於它的研究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自身修養,還能激發人們對經濟學研究的興趣。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經濟史和經濟學這兩門學問是相得益彰的,經濟史的學習可以有效的為經濟學的研究提供一種不一樣的視角,經濟史的內容中有著反對脫離事實的抽象,這有助於讓經濟學真正回歸到社會科學這一類來。現在很多經濟分析中犯下的錯誤,說著是因為其他條件的欠缺而導致,但視乎大多數都是因為缺乏歷史的知識、經驗,經濟史的研究可以有效的給經濟學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已經合格的資料。

4. 1.為什麼要研究經濟史

研究世界經濟史就是研究各個國家不同時代的生產和交換關系,不僅對於財經工作者有重大的意義,對於各行業人士也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經濟史學是按照歷史發展的縱向線索研究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或者是專門研究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在歷史上某一時段的狀態,並從中探索經濟的規律性的科學。世界經濟史1500年的歷史為我們展示了全球經濟不同歷史事情的發展狀況,以及從農業到工業社會的巨大變革,對研究人類的生產活動規律以及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研究世界經濟發展史可以深刻認識東西方政治、經濟、軍事與文化等各方面的和諧與沖突,更有利於我們全面了解和認識世界。

中國相對西方發達國家來說具有後發優勢,後發優勢就是積極吸取西方發達國家200多年來的經濟發展經驗,揚長避短,有利地發展國家經濟。如果研究經濟的人士,不去認真研究世界經濟史,就無法了解近現代經濟發展的規律與趨勢,就無法認清產業革命與科技創新對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更無法認識金融創新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所以研究世界經濟史就是深入研究與探討世界經濟發展規律。

其次,世界經濟史較為詳細地記錄了近現代資本主義各個時期的發展情況,可以清晰地審視資本主義發展的五個主要階段國家政經軍的變化。從資本主義萌芽到國家資本主義的五個發展階段中,各個時期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是如何興衰的,對研究國家發展有極其重要的借鑒作用。世界經濟史不僅是研究國家政經軍的重要史料,同時也是研究國家、城市與行業發展的重要路線圖之一,不了解這些,你就看不清社會制度變革與資本主義游戲規則,也看不清當前全球化、城市化、產業化與結構調整等各方面的問題,更無法看清社會兩極化、福利化等深層次的問題。所以研究世界經濟史,是以史為鑒,通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對比,取長補短,可以探索出一條更符合中國的發展之路。

而對於廣大群眾來說,如果能夠研究世界經濟史,會擴大自己的視野,會增廣見聞,能夠非常清晰看到國內的很多產業的發展與金融創新等其實都是對發達國家的復制,所以越早研究世界經濟史,越有利於自己發現掘金之地,會通過資本主義發展規律積極累積個人財富。如果你對世界經濟史有研究,你會較早的對貨幣、商品、貿易、關稅、企業的供產銷、借貸、銀行業、貨幣制度、房地產業、金融市場、匯率、經濟危機等等各方面經濟知識與問題有超前的認識,不僅利於你投資各行業,還會讓你的思維走在行業發展之前。

5. 讀《人類簡史》使我明白了金錢的意義

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現在的科學革命,我們真的了解自己嗎?我們過的更加快樂嗎?我們知道金錢和宗教從何而來,為何產生嗎?人類創建的帝國為何一個個衰亡又興起?為什麼地球上幾乎每一個社會都有男尊女卑的觀念?為何一神教成為最廣為接受的宗教?科學和西方資本主義如何成為現代西方重要的信條?理清影響人類發展的重大脈絡,挖掘人類文化、宗教、法律、國家、信貸等產生的根源。這是一部宏大的人類簡史,更能見微知著、以小寫大,讓人類重新審視自己。

  現在大部分錢不是以硬幣或者鈔票的方式存在。全球金錢總和為六十兆美元,但所有硬幣和鈔票的金額加起來還不到六兆美元。換句話說,所有的錢有超過九成(超過五十兆美元) 都只是顯示在計算機上的數字而已。正因如此,大多數的商業交易其實只是把某台計算機里的電子數據搬到另一台去,而完全沒有任何實體金錢的交易。

  出現了復雜的商業系統之後,金錢的概念更加的不可或缺。在全球經濟化發展的今天,金錢就成了共同的交易媒介,幾乎任何東西之間都能夠完成交換。於是,軍人退伍的時候,就可以拿退伍費去上大學,可以說是用體力來換腦力。理想的金錢類型不只能用來交換物品,還能用來累積財富。想像一下,如果有個富有的農民,住在一個沒有金錢概念的國家,正打算搬到另一個遠方城市。他的財富主要是房子和農地,不過這要怎麼能帶走這些財富呢?就算把地全換成好幾噸的稻米,想要帶走不但笨重而且還要為此付出很大的代價。有了金錢概念,就能解決這些問題。農民可以把土地換成他們國家承認的金錢――貝殼,然後他背這一袋貝殼不管到哪都能方便攜帶。

    不管是貝殼還是美元,它們的價值都只是存在於我們共同的想像之中。光是它們的化學結構、顏色或者是形狀,並不能給我們帶來那些價值。換句話說,金錢並不是物質上的現實,而只是心理上想像。所以,金錢就是要把後者轉變為前者。不過,究竟為什麼這能成功呢?原本有的是一大片肥沃的稻田,為什麼有人能夠將它換成一小把根本沒有用的貝殼?為什麼有人願意辛苦地煎漢堡排或者去照顧別人家的小孩子,只為換來幾張彩色的紙――鈔票?

  人們之所以願意如此,正是因為他們接受了這樣的想像。「信任」正是所有金錢形式的原料。如果有個人富裕的農民賣掉系列的房子和田地換來一袋貝殼,還帶著這袋貝殼前往遠方的省市去生活,那是因為他相信當他抵達那裡的時候,其他人也願意用稻田、房屋和田地和他交換這些貝殼。所以,可以說金錢就是一種相互信任的系統,而且還不是隨隨便便的某種系統:金錢正是有史以來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互信系統。

  在這種信任的背後,有著非常復雜而長期的政治、社會和經濟網路。為什麼我會相信貝殼、金幣和鈔票?因為我的鄰居們都相信,正因為他們都信我也就信了。拿一張一美元的鈔票來看,我們會發現這只是一張色彩豐富的紙,一面有美國財政部長的簽名,另一面則寫著「In God We Trust」(在們信神)。我們願意接受以美元付款,正因為我們相信美國的國際經濟交易權威,相信美國財政部長,也相信神。正因為「信任」這件事如此關鍵,我們就可以知道金融體系會與政治、社會和意識體系如此的緊密相連,為什麼金融危機往往是政治發展引發的,以及為什麼光是股票交易商某個早上的感覺就能影響股市的漲跌。

  去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SDR貨幣籃子,這標志著人民幣又向著國際化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在中國加入SDR貨幣籃子之前,SDR中存在四種貨幣,分別為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中國加入SDR的必要性的意義還是非常重大的,畢竟加入這個籃子,是進入了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一個重要標志,具有里程碑意義。在這個全球市場經濟裡面,可以使全世界更加的「信任」人民幣,提高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家貨幣――人民幣的國際公信力,更加的有利於我國在世界上的經濟發展。

  千百年來,哲學家、思想家和宗教人物都對錢嗤之以鼻,稱錢為萬惡的根源。但就算真是如此,錢同時也是人類最能夠接受的東西。比起語言、法律、文化、宗教和社會習俗,錢的心胸更加開闊,所有人類創造的信念系統中,只有金錢能夠跨越幾乎所有文化鴻溝,不會因為宗教、性別、種族、年齡而有所歧視。也多虧有了金錢制度,才讓互不相識、不清楚對方人品,也能夠互相信任與攜手合作。

  1.萬物可換:錢就像煉金術,人人都需要金錢,所以你可以用它來換取你需要的東西。

  ⒉萬眾相信:有了金錢作為媒介,任何兩個人都夠合作各種計劃。

  金錢的兩大原則,讓人們能夠合作各種貿易和產業。然而,這些看似無害的原則還是有黑暗的一面。如果一切都能換成金錢,而大家相信的金錢,就可能傷害當地傳統、親密關系和人的價值,讓冷酷無情的供需法則取而代之。

  一直以來,人類社會和家庭的維系靠的是「無價之寶」,像是榮譽、忠誠、道德和愛。但這些都不會放在市場上,更不會用金錢來衡量。就算市場開出天價,有些事情就是不該做的。像是父母絕不該販子為奴,虔誠的基督徒絕不該犯下那些滔天大罪,忠誠的騎士絕不該背叛主人,而部落先祖留下得土地也絕不該落入再過人手中。

  然而,金錢一直試圖打破這些限制,就像是水不斷滲入大垻的裂縫。有些父母最後還是把幾個孩子賣給販子,這樣才能養活其他孩子。有些虔誠的基督徒殺人、偷盜、詐欺,再用這些臟錢向教堂購買救贖。想大顯身手的騎士把自己的忠誠賣給出價更高的領主,再用這筆錢來購買自己跟班的忠誠。部落的土地被賣給來自世界另一邊的外國人,好買到進入全球經濟得門票。

  人類的經濟史就像跳著微妙得舞步,我們用金錢來促進與陌生人的合作,但又害怕這會破壞人類的價值和親密的關系。一方面,我們也想打破那些限制金錢和上夜的社會大垻;但另一方面,我們又不斷築起新的大垻,希望保護社會、宗教和環境免受市場力量的奴役。

6. 人類經濟史就是一部通脹史:貨幣幻覺,為什麼放水

1928年,美國經濟學家歐文·費雪就提出了一個「貨幣幻覺」的概念。即人們通常只關注名義價格,而不是實際價格或價格與他們的收入之比。說到任何商品,我們報出的價格、關心的價格,永遠只是當前標簽下的價格,沒有人會用同比環比的數據去扣減一下再來決定這個價格是貴還是便宜。此外,大多數人只關心自己熟悉的商品(比如有的人關心雞蛋,有的人關心大米,有的人關心手機,有的人關心汽車等等)的價格,並且對這些價格非常熟悉。盡管世界上有無數商品、無數價格,人們卻仍習慣於就自己熟悉的商品價格做出反應。
在貨幣幻覺下,人們會產生一種奇特的認知模式:如果自己的工資增長了,人們不會覺得這是物價上升的結果,而會覺得是自己工作努力獲得認可的結果。所以,漲工資,每個人都很開心。反過來,如果物價持續下跌10年,跌幅達到20%,然後人們的工資也下降20%,對不起,每個人都會非常不高興。他們不會去比較物價的因素,而只關心眼前、當下的貨幣標價。這就是貨幣幻覺。
有一個並不可笑的事實,美國和德國的科學家通過試驗證明了貨幣幻覺是可能產生的。試驗表明,能產生這種幻覺的區域是人的大腦腹內側前額葉皮層。比如,假設某人的工資增長了一倍,但物價也同時增長了一倍。結果,科學家們發現,某人的大腦皮回區域出現了亮點!那意味著人們忽視了通脹的因素,只是簡單地看到自己的工資增長就興奮起來了。
所以,世上的人們其實並不在乎通脹與否,他們只關心眼前的貨幣多與寡。只要是錢多了,大腦就興奮,內心就開心——這便是「貨幣刺激可以促進生產」的生物學基礎。

7. 經濟史和政治經濟學的關系 急急急!

經濟史的內涵:
經濟史的內涵可以從經濟史以及經濟史學的概念,經濟史的特點等方面描述
1,經濟史:從廣義上講,經濟史是指人類以往從事經濟活動過程的總稱,是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的客觀事件,從狹義上說,經濟史是指經濟史學家通過文字以及符號等對上述經濟活動活動發展規律的描述解釋。
2,經濟史學:陳振漢認為「經濟史學是以經濟史為研究對象的學問,是人們對經濟史所做研究的研究」 侯家駒認為「經濟史學是研究人類為滿足其慾望所做奮斗的故事」
3,經濟史具有以下特徵:
首先,經濟史描述再現人類社會的經濟歷史
其次,在以上基礎上分析解釋經濟活動的規律
第三,經濟史研究方法的特徵:以經驗歸納法與歷史分析法研究人類活動和歷史經濟發展
經濟史學、經濟學以及歷史學的關系
由於經濟史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生產關系的發生、發展、演變的規律,因此,它與一般的經濟學和一般的歷史學有所不同。
1,經濟史學和經濟學的關系:
流行的說法是,經濟學是一種工具。
凱恩斯說:經濟學與其說是一種學說,不如說是一種方法,一種思維工具,一種構想技術。
瓊?羅伯遜說:經濟學不過是提供了一個解決問題的工具箱。
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與社會經濟的變化密切相關。現代的經濟學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從學術層面講,經濟學家為世俗世界確立了人與人、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他們的經濟理論可能變為政策,為國家採用,從而對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毫
作為一個學科來說,經濟學的出現是與資本主義的發展相伴隨的,並且發展成為解釋市場、企業與單個經濟行動運作的分析工具。經濟學最初與政治學密切聯系,所以Smith(斯密斯)和 Marx(馬克思)所從事的經濟學都是政治經濟學。但是,從19世紀後期起,經濟學的主題變得越來越狹隘,到最近30年中,更是日益變成一些用正規教學與語言表述的專題。到今天,正統經濟學的公認原則受到復雜的現實經濟生活的沖擊。對於同一個問題,學緣背景不同的經濟學家會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時代甚至年份也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史充當了糾正經濟學弊病的主要手段。不是我這樣說。許多學者對此作出了自己的探索。
不妨舉例說明。
熊彼特:經濟學的內容,實質上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獨特的過程。由於理論的不可靠性,我個人認為,歷史的研究在經濟分析史方面不僅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法。
吳承明:經濟史是經濟學的源,而不是經濟學的流。經濟學理論是從歷史的和當時的社會經濟實踐中抽象出來的,但是不能從這種抽象中還原出歷史的和當時的實踐。所以,經濟學是研究經濟史的方法,而歷史又是研究經濟學的最後的方法。他又說:政治經濟學是研究經濟史的思想指導,經濟史又是總結生產和交換的歷史,是研究政治經濟學的基礎。
卡爾?馬克思:「這些抽象本身離開了現實的歷史就沒有任何價值。它們只能對整理歷史資料提供某些方便。」
諾貝爾獎獲得者R?M?索洛在其名著《經濟史與經濟學》中,專門批評經濟學和歷史學兩個學科的現狀:「經濟學沒有從經濟史那裡學到什麼,經濟史從經濟學那裡得到的和被經濟學損害的一樣多」。
當代經濟學脫離歷史和實際,埋頭製造模型,而當代經濟史也象經濟學那樣,「同樣講整合,同樣講回歸,同樣用時間變數代替思考」,而不是從社會制度、文化習俗和心態上給經濟學提供更廣闊的視野。經濟史學家可以利用經濟學家提供的工具,但不要回敬經濟學家「同樣的一碗粥」。
由此觀之,經濟史是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研究的,它是研究社會經濟活動的基礎,也是我們關注當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工具。
概括地說:
首先,經濟學方法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經濟學為經濟史研究提供了主要的理論框架
其次,從經濟學的一般原理出發,我們可以對經濟史上的一些問題作出更為合理的判斷。
2,經濟史和歷史學的關系
聯系:熊彼特明白地說經濟史"只是通史的一部分,只是為了說明而把它從其餘的部分分離出來"
區別:一是重點不同。經濟學的許多分支都是以現實經濟為研究對象,並且偏重於理論抽象。歷史學的許多學科都是以人類社會為研究對象,偏重於理論綜合。經濟史則只是研究歷史經濟,並且偏重於歷史經濟發展過程本身的論述。
二是作用不同。經濟學主要解決現實經濟問題;歷史學主要解決人類社會發展問題;經濟史學只限於歷史經濟某一地區或某一領域。作為一門交叉學科,經濟史學既可以在大學經濟系開設,如國民經濟史、金融史、財政史等,又可以在大學歷史系開設,甚至還可以在某些理工科大學設立。

8. 人類經濟史就是一部通脹史:貨幣幻覺,為什麼放水未必

個人其實都是喜歡通脹的,而通縮則等同於痛苦!理由很簡單:因為通脹可以讓人更開心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說人類是一部經濟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事業單位年薪制怎麼發工資退休了還有嗎1 瀏覽:289
愛情公寓是怎麼建成的 瀏覽:137
婚姻不是跳板什麼意思 瀏覽:947
婚姻不易且結且珍惜是什麼歌 瀏覽:497
抖音里有哪些美女寫真號 瀏覽:258
漂亮女人就該拼事業怎麼回懟 瀏覽:990
玩石頭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495
美女在上海是干什麼的 瀏覽:736
幸福小區保潔怎麼選 瀏覽:760
玄興國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哪裡 瀏覽:248
成都婚姻服務公司哪裡好 瀏覽:845
事業編哪些單位冷門 瀏覽:592
中年夫妻怎麼相處最幸福 瀏覽:900
有酒無糟是個什麼故事 瀏覽:627
普通事業人員是什麼意思 瀏覽:67
株洲經濟形勢如何 瀏覽:445
未婚的婚姻是什麼意思 瀏覽:354
農村愛情11有哪些人 瀏覽:724
幸福是一本怎麼樣的書比喻句 瀏覽:51
經過浙江去上海健康碼怎麼填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