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現代經濟包括哪些方面

現代經濟包括哪些方面

發布時間:2022-12-10 09:56:29

❶ 現代化經濟體系包括哪六大體系

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緊扣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布局的內在要求,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基本途徑,也是適應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轉換經濟增長動力和全面均衡發展的迫切需要,意義深遠而重大。
應答時間:2020-11-2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❷ 什麼是現代經濟

現代經濟是量產、交換的經濟

1、經濟發展,是有需求的產品、財富的增長乃至大眾收入都有增長從根本上應當說,經濟發展,是社會財富總量的增長。經濟發展,直接、主要的,應當是與人類的生產能力成正比的。即:人類的能力強,產出多,經濟自然就應當增長。但是,經濟的運行現實並不簡單的全是這樣。經濟增長,粗略說是財富總量增長。細說,還應當是有需求、可應用的產品、財富的增長。不需要的「增長」,不能算「增長」。人們還認為,經濟不衰退,應當表現為「大家都有事干」,失業率低,也即大家都有收入乃至大家收入都增長。這樣的「經濟發展」,就不簡單的只與人類的生產能力有關了。

2、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已經從「自產不足」向「量產」演進人類社會的經濟是怎樣運行發展的?我們不妨回看一下人類社會的發展史:

在人類發展早期,曾處於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的狀態。一個人整日勞作,也不足以果腹。人為了生存而需要的勞動時間,可以說是相當長的。這作為「基本生存所必要的勞動時間」,幾乎佔了人的大部或全部活動時間。

在這樣的狀態下,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自然也是不高的。在這種時代,發展經濟,主要還是要提高人類的生產能力(這也就減少了人的「基本生存所需的必要勞動時間」)。

隨著生產工具的發展,人類生產能力提高,人在生理可以承受的勞動時間內的勞作所產出的漸漸增多。人們用於「基本生存的必要勞動時間」,因此也不斷減少。

人類社會的生產,從「自產不足」向「自產可足」(自給自足)發展,並在逐步實現分工、規模化乃至大規模的自動化生產中,走向了以批量生產為主的「量產」的生產。

發展到當今,人類的生產活動、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已經能夠達到較高水準。與大工業相連的人的一般勞動,已有很大剩餘(也可以說是,人的「基本生存必要勞動時間」已不需要很多)。例如,農業人口只需占總人口很小比重(據說美國只有3%左右)。按人均計算,一個

人生產的糧食、生活用品及其他產品,可以供十個人,一百個人使用。可以說,現代農業和工業乃至各行各業,機械化水平、自動化、電子化、信息化或曰現代化水平已經很高,批量生產已經成為現代經濟的主要生產方式和最突出的特點(這不但是因為人類的生產能力已經能夠「量產」,還因為「量產」也能更好地實現規模效益)。

3、現代「量產」經濟運行和發展,需要「等量價值」的需求和交換

人類已經有能力實行「批量」乃至大批量的生產,這對社會發展帶來了什麼樣的變化和影響?

(1)因為「量產」,人們可以不必再為基本生存需要而耗費大量時間。從理論上說,「量產」甚至可以使人類只用個人能夠承受的勞動時間的一部分乃至一小部分,就可能滿足基本生存的需要。——這可以使人們有更多時間去從事非基本生存需要的工作和活動;或者,也可以使在必要時(如社會保障、救災、維護安全穩定等特殊情況下),社會生活的基本維系,相對比較容易。

(2)實際上,人們仍然用很多的時間(例如滿負荷工作量),去生產、工作、產出。——但這就更需要其他方面有與之相適應的需求,來消費其產品並有相應的價值去兌換其產出的價值。

或許「問題」正出在這里:誰有、怎樣才有相應的能力,來消費和兌換這些生產力水平較高的、對「量產」的個人需求來說已經是多餘的、較多的勞動成果?

(3)人類生產能力不斷發展,批量生產的水平不斷增加,還意味著:有人在原來從事的產業、生產形式中的勞動,會不斷地成為「多餘」。——由於不斷擴大的自動化水平和大規模的生產,使產量增加快,能夠很快地超過需求(或超過購買力水平),這就產生了由於生產力發展(「量產」水平提高)而「多餘」的勞動。

那些由於生產力發展(「量產」水平提高)而「多餘」的勞動,就需要轉到其他尚未多餘的或新的產業、新的勞動形式中去。如果繼續「老行當」,堅持做已經「多餘」的行業和「多餘」的勞動者,其產品將由於沒有需求而積壓乃至不能再生產,同時其還會因產品賣不出並不能再從事生產而沒有收入、沒有工作。——如果是這樣,這部分因「多餘生產」而成為「富餘的勞動力」的無收入者,勢必要減少其需求。而減少需求,又會影響社會的總體需求從而影響其他的為「需求」而進行的生產。

(4)同時,由於同處於地球上的人類的發展是不平衡的,一部分國家或地區人們的生產能力強,而其他部分還較弱。這又會造成這兩部分之間的「等價交換」,難於實現。——因為,一方能力較強、創造的價值會相對地多而高,另一方可能相對地低而少。這不但會使生產能力有差距的不同地區和人們之間,出現貧富差距;也會影響雙方的發展。一方面,發達地區的產品,會由於沒有足夠可以兌換其生產價值的需求而積壓乃至減少產量,並因產品賣不出、不能維持、擴大生產而減少收入;另一方面,欠發達地區因為生產能力不強,沒有足夠的資金來獲取(兌換)自己發展需要的產品,而難於擺脫欠發達的狀況。這也將會影響社會的總體需求從而影響其他的為「需求」而進行的生產。

總之,以批量生產、交換來滿足需求並維持乃至擴大再生產,已經成為現代經濟的主要運行方式。

二、構成現代經濟的各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和運行模式探討

那麼,現代「量產」經濟有那些要素呢?

簡要的說,可分為主體要素,價值代換要素,流通要素。

1、主體要素:是經濟運行的主體性要素,是社會的生產、需求和消費主體。

可以分為:供需要素A方和B方。

這A、B方,每一方又都是一個可與另一方交換供求的、有產有需的實體。

它們每一方也可以具體分解為供需兩個方面:A供,A需;B供,B需。(例如:火力發電廠供電,需要煤炭;煤礦供煤,需要電力作為動力;等等。)

2、價值代換要素:資金提供、借貸要素,我們可以稱之為C方。

這是資金提供、借貸方。這或許可說是一個價值的確認、代理和提供方。

這里是簡化了經濟運行實體,僅分為A、B、C三方。在現實中實際上是有眾多個A、B、C三方的。

3、流通要素。這是經濟運行的中介性要素,可以簡略分為:

信息流(供求信息、購入或售出的酌定信息等,這里以代號X標示之);

物流(購入售出物資的運儲配送等,以代號W標示之);

資金流(產出和購入的資金需求和收入,以代號J標示之)。

也就是說,作為每一個A、B方的供求,他們都需要C方提供兌付,以代換實現各自產出的價值,他們之間都應該有三種流通要素(信息流X、資金流J、物流W)連接,以使供需能夠實現流動,經濟系統得以持續運行。

也就是說,現代經濟運行可以簡化為至少有以下8個要素:

⑴A供,⑵A需;⑶B供,⑷B需。⑸C。⑹X;⑺J;⑻W。

在以上要素的參與下,我們對經濟的運行可以做如下的描述:

(1)假設,生產從經濟的主體「A需」和「B需」處開始。(如電廠需煤;煤礦需電)

(2)為了能夠開始生產,首先需要信息:產品有沒有人要?(通過信息了解、預測,確定生產;通過信息交換,簽定供需合同。)

(3)了解和確認了需求,「以銷定產」組織生產,需要用以往生產售出所得的收入(或從C方借貸的「收入」),來支出設備、人工、原材料等生產費用。(這里付出資金購物時產生資金流,獲得產品的「物流」)

(4)接著,進到A供、B供。生產完成售出,收回資金。(這里,售出產品形成「物流」,收入「資金流」。)

(5)再從A需、B需開始,以此往復。

當然,實際的運行比這里的簡化描述要復雜得多。但是,其運行脈絡即此。

這樣,那麼:

在生產能力足夠的前提下,各要素充分參與,流通順暢、供需平衡,經濟就會正常運行;

流通順暢,同時需求和生產還有提高且在提高的基礎上實現新的供需平衡,經濟就會正常運行並發展。

如果其中的某一個環節出了問題,環環相接的經濟運行就會受到影響。

三、現代經濟平穩運行、持續發展的條件和要求

現代經濟是「量產」的經濟,「量產」更加需要「交換」,故而我們或許要說,現代經濟是「量產」和交換的經濟。那麼,要發展現

代經濟,需要怎樣的條件和要求呢?

根據以上的分析,除了「在生產能力足夠的前提下,各要素充分參與,流通順暢、供需平衡,經濟就會正常運行;流通順暢、需求和生產還有提高且在提高的基礎上實現新的供需平衡,經濟就會正常運行並發展」,這里還有幾個觀點的簡述:

第一,要有全面、充分、可供各方面及時了解、交流的供求信息,包括挖掘潛在的供求信息(特別是欠發達地區,更需要挖掘其潛在的供求和資源信息。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的「交換」,可能在相當程度上要靠發掘潛在供求和資源信息來實現)。

從這個意義上說,現代經濟,的確是「信息社會」的經濟。由於交換的不可缺少,信息對生產的維持、經濟的發展的重要性,也顯得更為突出。可以說,現代大規模的生產必然是「量產」,而量產必然需要交換。而交換更需要信息。正是現代「量產」、交換的經濟,在客觀要求「信息」社會化,社會「信息化」。

第二,要使資金的獲得盡可能比較便捷。通俗的說,就是要在信息流通等條件的支持下,賣得快、收回資金快、借得資金快。能較快的獲得出售產品的回籠資金或借貸資金。

這里,作為投資、實現「以錢生錢」活動的虛擬經濟,在經濟發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對生產、經濟運行的正常維持和發展,產生「預支撐」作用。這對經濟的新的發展,尤其重要。

生產要先有資金,新的發展更要有帶風險的先期投入。此時,如果只靠實體經濟,等賺到錢再開始,則可能永遠開始不了。——因為,新的項目投資是從零開始的,產品還未出,究竟實效如何,雖然也能分析大約前景,畢竟未得實踐檢驗。這個時候,帶有不怕風險性質的投資,對發展特別是新的發展,就極為重要了。

當然,十分必要的是,還要有一定的保障——產品使用的保障、付款的保障;借貸資金的還款付息保障。

而要實現這些,也需要對有關各方,及時輸入足夠的信息(含發掘出有深度的、隱形的信息),並分析信息,確認信息(否則,投資方、借貸方會擔心、猶豫,不敢於決斷)。

第三,生產和消費能力的足夠和不斷提高。

這包括:

①人的能力(人力資源——人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技能水平等)的足夠和不斷提高。

由於科技的發展和人們需求的變化與發展,必然要求人類不斷的以新的「產業」去進行新的「生產」和作業。這樣,才能使人類的生活需求更加豐富、高級,並使原先從事某種生產、因為生產能力發展等原因形成的「富餘出的人力資源」,有新的生產任務、工作任務。而人類只有不斷提高能力,才能適應科技和需求的變化發展。

②客觀世界資源的足夠和對潛在資源的不斷發掘。其中,欠發達地區的潛在的各類資源的發掘,是這些地區發展的關鍵之一。

③消費能力足夠和不斷有所發展。這也需要在有產出的前提下,有積極、合理的消費觀念。使合理的產出能夠及時獲得相當的銷售收入。同時,在消費者有相當收入的前提下積極消費觀念的形成,還要與必要的保障制度結合——使有一定收入者,比較的無後顧之憂,願意、「敢於」、能夠消費。

:(1)經濟現代化是相對有序的和可以預期的。(2)經濟現代化是一個革命的過程。(3)經濟現代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4)經濟現代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5)經濟現代化是一個不平衡的過程。(6)經濟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7)經濟現代化是一個可能停滯、中斷或倒退的過程。(8)經濟現代化是一個全球的過程。(9)經濟現代化是一個國際差距擴大的過程(經濟效率趨異的過程)。(10)經濟現代化是一個經濟結構趨同的過程。(11)經濟現代化是一個進步的過程。(12)經濟現代化是一個充滿風險的過程。(13)經濟現代化不是一個完全自發的過程。(14)經濟現代化是可以定量分析的。

二、歸納經典經濟現代化理論,提出廣義經濟現代化理論

1、歸納經典經濟現代化理論

經典經濟現代化理論,作為經典現代化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是在20世紀50至60年代形成的。1960年美國經濟學家羅斯托的《經濟成長的階段》的問世,可以作為經典經濟現代化理論誕生的一個重要標志。經典經濟現代化理論是關於經濟現代化的一個理論集合,它包括經典經濟現代化的一般理論、分支理論和借用理論等。

經典經濟現代化指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經濟領域發生的一種革命性變化,它包括國民經濟的全面工業化、勞動生產率的持續增長和國際經濟競爭的不斷強化。經典經濟現代化是一個歷史過程,它不是孤立的,而是既受政治和文化的影響,又與經典社會現代化相互作用,同時受科技水平的制約和國際關系的制衡。

經典經濟現代化主要結果是:完成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的轉變,市場經濟觀念的形成和普及,現代科技和能源的大規模應用,經濟活動的工業化和專業化,生產方式的機械化和電氣化,工業比重上升和農業比重下降,經濟效率的持續增長,經濟福利和社會公平的提高等。工業化的完成和勞動生產率達到工業經濟先進水平是完成經典經濟現代化的關鍵標志。

❸ 經濟現代化體現在哪些方面

1.生產力的現代化
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累積性和繼承性特徵,即任何時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都是在繼承歷史上已經累積起來的生產力水平基礎上開始的;而任何一個時代社會生產力已經達到的水平又是下一個時代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基礎。這一特徵表明,社會生產力是不斷上升的,社會生產力的現代化和經濟的現代化也是不斷上升的。

生產力的現代化體現在資本累積水平、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的可持續能力三個方面。

(1)資本累積水平。
社會已經積累起來的生產力是社會藉以發展生產力的現實能力,這種能力沉澱於(或物化於)社會生產力的諸要素中,分別以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形式出現。

物質資本:這里的物質資本指的是社會現存的勞動資料,包括勞動手段和勞動對象。勞動手段包括應用於直接生產過程的機器、設備、廠房等,還包括服務於生產過程的交通、通訊、金融、互聯網等設施,以及航天衛星、宇宙飛船等。勞動對象包括資源形態的原材料、合成加工的原材料,還包括已經開墾的土地。物質資本累積的水平,包括物質資本累積的規模水平和累積的技術水平。物質資本累積的規模水平是指社會擁有的勞動資料總量。累積的物質資本加上累積的非資本形態的物質,如住宅以及其他耐用消費品構成社會總的財富,其中物質資本是社會財富主要的,也是能動的部分。一個社會物質資本規模愈大,意味著這個社會總的生產能力愈大,也意味著這個社會創造財富的能力愈強。

物質資本累積的技術水平,指的是勞動資料的技術發展程度。例如,從石器工具到鐵制工具,從手工工具到機器,從人工控制的機器系統到電子技術控制的機器系統,就是勞動資料技術一個個跳躍發展的階段。馬克思說過,勞動資料的發展程度,不僅是社會生產方式的指示器,而且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測量器。較低技術水平的勞動資料指示的是較低級的生產方式和較低級的生產力水平;較高技術水平的勞動資料指示的是較高級的生產方式和較高級的技術水平。

人力資本:根據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明塞爾、貝克爾等人的人力資本理論,人力資本指的是通過投資於人的教育、職業、健康保健等方面而形成的人的知識、技能、經驗和體魄,亦即人力的綜合素質。人力資本的一個特點是:人方資本存在於個體的生命之中,個體生命一旦結束,屬於個體的人力資本即隨之消失。但情況並不僅僅如此。由於人力資本的投資,一方面反映著家庭和個人在教育、職業培訓、健康保健方面的投資;另一方面反映著社會在教育、職業培訓、健康保健方面的相應供給。所以,以個人形態出現的人力資本的增進,必然反映為社會為生產人力資本的資本的增進。存在於個體的人力資本是不能測度,也是不能加總的,因而社會的人力資本不能通過測度個體人力資本的方法求得。但上述人力資本與生產人力資本的資本的對應關系,為測度人力資本提供了可能,這就是通過將人力資本還原為物質資本的方法,實現對社會人力資本的間接測度,這種生產人力資本的資本是物質資本,具有歷史的累積性和繼承性。

此外,雖然個體人力資本會隨著個體生命的結束而消失,但在個體生命結束之前,個體的人力資本,即知識、技能、經驗等會通過口授、身授、更多的是以文字的形式保存和擴散,並最終為他人,包括下一代人力資本的增長提供可能。因此,即使個體生命結束之後,屬於個體的人力資本不一定完全消失,尤其是以文字記錄下來的人力資本會得到保存和延續。人類知識的增長和體魄的健全正是通過代際的傳遞和積累實現的。人類體魄的健全除了通過代際傳遞和積累的社會機制外,還通過代際傳遞和積累的生理機制,即遺傳機制實現。

社會資本:是指除物資本和人力資本外,一切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的社會因素。一切不利於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社會因素,不僅不構成我們這里所說的社會資本,而且是一種負資本。社會資本本身不構成直接的社會生產力,卻是社會生產力發展不可缺少的外部條件。因此,在這里將其視為與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等同的資本。

社會資本包括社會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會的價值觀念、社會的習俗等。

社會政治制度對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作用表現在:政治制度通過其自身構成要素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提供支持或保障。例如,統一的國家、權威的中央領導、統一的市場、需要由政府控制的經濟部門、政治的民主化、有利於遏制權力腐敗的制度、穩定的政治秩序等,是社會生產力持續發展所不可缺少的。

法律制度對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作用表現在:完備的法律制度和嚴格的執法制度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秩序,為財產和財產的增值提供有效的保護。

社會價值觀念對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作用表現在:價值觀念中的勞動致富觀念、創新觀念、誠信觀念、產權不可侵犯觀念等,當它們作為社會普遍的認同時,就會形成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良好氛圍;當它作為個體意識時,就直接構成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微觀動力,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一種人力資本。

❹ 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容包括

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緊扣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布局的內在要求。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基本途徑,也是適應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轉換經濟增長動力和全面均衡發展的迫切需要,意義深遠而重大。

特徵

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求中國的經濟要轉型升級,包括經濟發展的格局將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的發展,主要的特徵是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實現有六個特徵:

第一、更高效益的經濟水平和經濟增速。中國已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作為國際上舉足輕重的大國,中國的經濟增速保持世界前列,人均收入持續增長,進入高收入階段,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全要素生產率大大提高。

第二、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方式。要以科技驅動代替要素驅動,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創新型國家,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經濟增長與排放污染「脫鉤」,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經濟模式。

第三、更平衡的區域和城鄉發展格局。國家戰略規劃、跨地區戰略規劃、區域性戰略規劃銜接有序、配合有效。這就意味著區域協調發展機制更加成熟,生產要素的配置和流動更為有效。

跨地區的轉移和互助機制逐步成型,形成以城市群為主體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具有較高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完善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融合的城鄉發展體制、現代化的農業科學技術,農村居民收入與城市居民收入同步增長,並較快提高。

❺ 我想問一下現代化經濟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政府宏觀調控為主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基礎,大健康產業為核心,通過產業融合實現產業升級經濟可持續高速發展的智慧經濟理論體系與智慧經濟形態。以大健康產業這一新興產業形態作為核心的現代化經濟體系,不但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發展模式轉軌,而且是經濟學範式轉換。
更多關於現代化經濟體系包括哪些內容,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b185a21616092076.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❻ 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包括什麼

一是經濟總量和發展速度。中國現在已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只要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6%-7%,到2050年左右,中國人均GDP、人均GNP或國民收入達到世界現代化國家的平均水平,我國的經濟總量就絕對處於世界第一的位置。

二是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中國的經濟總量超過美國只是時間問題,但是人均水平要超過美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中國可以在衡量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的其他指標方面奮起直追,如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預期壽命等方面,中國的進步都十分迅速。

三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和結構。現代化產業體系,在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經濟的語境下,是指要全面地構建比較穩固的現代農業基礎,比較發達的製造業尤其是高級化的裝備製造業,以及門類齊全、迅速發展的現代服務業。總體要求是技術進步在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得到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得到增強。建立這樣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物質基礎。

四是現代化空間布局結構和協調程度。指國土資源利用效率較高、要素密集程度較大、生態容量適度、城市群落連綿、區域發展差距較小的生產力布局結構。

五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體制機制。並不是西方當代的市場經濟體制才一定是現代市場經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其主要特徵是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市場和政府的「兩只手」都要起作用,這是中國發展的優勢所在。

六是高水平的開放經濟體系。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一定是全方位立體開放的經濟體系,是深度加入全球分工體系、與世界經濟之間有著良性循環關系的經濟,不僅可以輸出商品和要素,而且也可以吸收商品和要素,但絕不是依賴型的輸入型經濟(如技術依賴度比較小);不僅可以引進來,而且可以走出去;不僅可以對東開放,而且可以沿「一帶一路」向西向南開放。

❼ 現代經濟學的分類有哪些

現代經濟學的學科分類 1. 理論經濟學 2. 經濟發展史 3. 經濟思想史或稱經濟學說史 4. 數量經濟學 5. 應用經濟學 6. 經濟學在社會科學中的地位 1. 理論經濟學。 理論經濟學論述了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經濟運行和發展的一般規律,為各個經濟學科提供基礎理論。理論經濟學通常稱為一般經濟理論,具有兩個分支學科: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視野,以經濟活動總過程為對象,考察國民收入、物價水平等總量的決定和波動。其中經濟增長理論和經濟波動(經濟周期)理論又是宏觀經濟學的兩個獨立分支。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經濟中單個經濟單位即生產者(資本機構)、消費者(居民)的經濟行為,包括供求價格平衡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在不同市場類型下資本機構成本分析與產量、價格決定理論、生產要素收入決定即分配理論等。2. 經濟發展史。 經濟發展史是研究人類社會各個歷史時期、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發展演變的具體過程及其特殊規律的學科。它為總結歷史經驗和預見未來社會經濟發展趨勢提供依據,也為研究各個歷史時期形成的經濟思想、學說、政策提供歷史背景。經濟史按地域范圍劃分,有國別經濟史(如中國經濟史、英國經濟史等);地區經濟史(如歐洲經濟史、拉丁美洲經濟史等);世界經濟史(以世界為整體,研究世界經濟的形成和發展); 按部門或專業來區分,有農業發展史、工業發展史、銀行發展史等;按歷史分期,有古代經濟史、近代經濟史、現代經濟史之分。關於世界經濟現狀及其發展趨勢的研究,實際上屬於現代經濟史范圍。經濟史如同理論經濟學一樣,要受研究者的階級立場、觀點、方法的影響。3. 經濟思想史或稱經濟學說史。 它研究各個歷史時期出現的經濟觀點、經濟思想、經濟學說及其產生的經濟政治背景、所起的影響、所佔的歷史地位,以及各個人物、各個學派之間的承襲、更替、對立的關系等方面的學科。4. 數量(理)經濟學。 數量經濟學,即經濟數量的分析、計量方法,包括:數理經濟學、經濟數學、經濟統計學、經濟計量學等學科。經濟學家比較注重各種經濟現象之間數量關系的分析。自19世紀70年代起,就有一些經濟學家應用數學推導經濟理論,建立數理經濟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數理經濟學得到進一步發展,廣泛應用現代數學方法建立了各種靜態的、動態的、微觀的宏觀的經濟模型。與之相聯系的一個分支是經濟數學,它側重闡述現代經濟分析中運用的各種數學方法,這實際上屬於應用數學范圍。5. 應用經濟學. 應用經濟學,主要指應用理論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研究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各個專業領域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的規律性。或對非經濟活動領域進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分析而建立的經濟學科。 應用經濟學大體上可分為: 以國民經濟個別部門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如--- 農業經濟學、建築經濟學、運輸經濟學、商業經濟學等等;以涉及國民經濟各個部門而帶有一定綜合性的專業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如---- 計劃經濟學、勞動經濟學、財政學、貨幣學、銀行學等等;以地區性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如----- 城市經濟學、農村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經濟地區規劃、生產力布局)等等;以國際間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如---- 國際經濟學及其分支:國際貿易學、國際金融學、國際投資學等等;以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如----- 企業管理、企業財務、會計學、市場(銷售)學等等;與非經濟學科交叉聯結的邊緣經濟學科,如---- 與人口學相交叉的人口經濟學; 與教育學相交叉的教育經濟學; 與法學相交叉的經濟法學; 與生態學相交叉的生態經濟學或環境經濟學; 與社會學相交叉的社會經濟學; 與自然地理學相交叉的經濟地理學、國土經濟學、資源經濟學等等。這些邊緣經濟學科主要研究這些非經濟領域發展變化的經濟含義、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從中找出它們的規律性。應用經濟學的分支學科,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而不斷擴展、不斷充實的。應用經濟學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經濟實踐,離不開理論經濟學的指導,但它們的發展反過來又豐富了理論經濟學的內容,起著指導實踐的作用。 6. 經濟學在社會科學中的地位 社會科學是研究人類各種社會活動和各種社會關系的理論和歷史的多種學科的總稱。 經濟活動是社會一切活動的物質基礎,經濟關系也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物質基礎。 經濟學要聯系國家制度、法律等上層建築,來研究各種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 政治學、法學等要聯系所要維護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研究各種國家制度、各種法律等。 這種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關系,也同樣適用於經濟學與其他的社會科學學科。 因而,除了哲學之外,經濟學,特別是作為理淪經濟學的政治經濟學,就成為社會科學中的基礎科學,成為人們認識社會、改造社會必先掌握的思想武器

❽ 現代化經濟體系由哪幾個部分構成

現代化經濟體系構成:

1、政府宏觀調控為主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基礎,大健康產業為核心,通過產業融合實現產業升級經濟可持續高速發展的智慧經濟理論體系與智慧經濟形態。

2、以大健康產業這一新興產業形態作為核心的現代化經濟體系。不單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發展模式轉軌,而且是經濟學範式轉換。

3、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方式。以科技驅動代替要素驅動,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創新型國家,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經濟增長與排放污染「脫鉤」,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經濟模式。王輝耀表示,

這就意味著中國將進入全面創新時代、綠色發展時代,將成為包括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路強國、交通強國、數字國家、智慧社會等在內的創新型國家。

(8)現代經濟包括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作用:

①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於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②有利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和影響力,放大國有資本的功能,增強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

③有利於各種所有制資本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④有利於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事務的干預,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現代化經濟體系

❾ 中國當代經濟包括什麼

1、從經濟體制上看
中國已經根本改變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種體制不同於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體制。
在主要以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上,更多地發揮市場、價格、競爭作用的同時,也特別注重合理地發揮政府宏觀調控和戰略指導的作用,沒有完全放棄必要的國家管理經濟的作用。
2、從經濟結構上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結構根據國情和國際環境,在不斷的調整中趨向合理化。在輕工業快速發展、農業得到加強之後,重工業太重、輕工業太輕、農業落後的畸形產業結構已經改變,重點發展的是裝備製造業、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
(9)現代經濟包括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經濟類型通常劃分為:
(1)集權型模式。指生產、交換、分配、消費、財政、物資、價格、勞動力等均由國家統一計劃管理,地方和經濟組織許可權很小,忽視市場調節作用的一種管理方式;
(2)分權型模式。對經濟活動的管理,中央集權較少(指令性計劃范圍小),側重於經濟組織的經營自主權,強調市場調節作用的一種管理方式;
(3)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模式。指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地方和經濟組織能較充分地行使其自主權力。實行計劃調節與市場調節的統一,計劃與市場的作用范圍覆蓋全社會的經濟活動;宏觀經濟調控與微觀搞活相結合,以宏觀調控為主。

❿ 什麼是現代化經濟

現代經濟是量產、交換的經濟

1、經濟發展,是有需求的產品、財富的增長乃至大眾收入都有增長從根本上應當說,經濟發展,是社會財富總量的增長。經濟發展,直接、主要的,應當是與人類的生產能力成正比的。即:人類的能力強,產出多,經濟自然就應當增長。但是,經濟的運行現實並不簡單的全是這樣。經濟增長,粗略說是財富總量增長。細說,還應當是有需求、可應用的產品、財富的增長。不需要的「增長」,不能算「增長」。人們還認為,經濟不衰退,應當表現為「大家都有事干」,失業率低,也即大家都有收入乃至大家收入都增長。這樣的「經濟發展」,就不簡單的只與人類的生產能力有關了。

閱讀全文

與現代經濟包括哪些方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事業單位年薪制怎麼發工資退休了還有嗎1 瀏覽:289
愛情公寓是怎麼建成的 瀏覽:137
婚姻不是跳板什麼意思 瀏覽:947
婚姻不易且結且珍惜是什麼歌 瀏覽:497
抖音里有哪些美女寫真號 瀏覽:258
漂亮女人就該拼事業怎麼回懟 瀏覽:990
玩石頭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495
美女在上海是干什麼的 瀏覽:736
幸福小區保潔怎麼選 瀏覽:760
玄興國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哪裡 瀏覽:248
成都婚姻服務公司哪裡好 瀏覽:845
事業編哪些單位冷門 瀏覽:592
中年夫妻怎麼相處最幸福 瀏覽:900
有酒無糟是個什麼故事 瀏覽:627
普通事業人員是什麼意思 瀏覽:67
株洲經濟形勢如何 瀏覽:445
未婚的婚姻是什麼意思 瀏覽:354
農村愛情11有哪些人 瀏覽:724
幸福是一本怎麼樣的書比喻句 瀏覽:51
經過浙江去上海健康碼怎麼填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