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全國13省份前三季度GDP出爐山西增速暫領跑,影響GDP的因素有哪些
全國13個省份,前三季度的GDP數據已經出爐,可以發現山西增速暫領跑,影響GDP的主要因素是當地的經濟發展。
最值得大家注意的就是山西在三個季度中經濟運行一直表現非常的良好,主要是現在的能源需求一直在擴大,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地的發展是比較快速的。通過當地的統計局一些數據顯示這里的工業生產速度一直是比較快的,而且有著大規模的工業出現了,增長速度幅度能夠達到9.7%,也是快於全國的能夠高出5.8個百分點,主要是這里是能源大省,有電力煤炭以及天然氣。
Ⅱ 長治靠什麼經濟第二
制項寶
7206粉絲四川
關注
山西省產業轉型升級最成功的城市—長治!
制項寶
2022-07-05 08:52四川品牌企業,上海龍之漁科技有限公司官方帳號
關注
「潞國開新府,壺關寵舊林。」長治,古稱上黨、潞州,取「長治久安」之意而得名。長治東依太行,西傍太岳,是抗日時期八路軍總部所在地。境內有武鄉「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黎城「黃崖洞兵工廠」、壺關「太行山大峽谷」等風景名勝區。
長治202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11.1億元,自2009年起連續十三年位居山西省經濟總量第二名。長治不僅經濟總量邁上了兩千億的新台階,而且產業轉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新興產業「新芽成大樹」!長治的工業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產業:
一是煤炭產業。長治煤炭資源豐富,產量居全省第二位。主要企業有潞安礦業集團、山西襄礦集團、山西通洲煤焦集團、山西沁新能源集團、長治羊頭嶺煤業、長治雄山煤炭、長子盛元煤業、山西七一煤化、山西大平煤業、山西三元煤業、山西霍爾辛赫煤業等。
二是煤化工產業。煤化工產業是長治的支柱產業,包括煤制焦炭、煤制甲醇、煤制油、煤制粗苯等。主要企業有山西潞安化工、山西潞安焦化、山西潞寶集團、山西天脊煤化工、南耀集團晉苑焦化、山西瑞恆化工、襄垣縣恆祥焦化、沁源縣興茂煤化、山西爾安焦化等。
三是鋼鐵產業。長治既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也有豐富的鐵礦資源,為發展鋼鐵產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龍頭企業首鋼長治鋼鐵始建於1947年,是中國共產黨在太行山根據地建設的第一個鋼鐵企業。其它鋼鐵企業還有長治興寶鋼鐵、黎城太行鋼鐵、金燁鋼鐵集團等。
四是電力產業。電力產業也是長治的支柱產業,主要企業有潞安五陽熱電、潞安余吾熱電、潞安容海發電、山西長治發電、山西漳山發電、山西潞光發電、山西趙庄鑫光發電、武鄉西山發電、山西魯晉王曲發電等。
近年來,長治除了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提升之外,還大力培育半導體光電、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葯、裝備製造等戰略新興產業,主要企業有中科潞安紫外光電、山西潞安太陽能、山西日盛達新能源、山西中德集團、長治霍家工業、山西振東制葯、山西康寶生物製品等。
經濟發展離不開項目支撐,隨著一大批工業項目落地建設、投產達效,長治的產業體系越來越全、產業鏈條越來越長、產業體格越來越壯,長治的經濟已經跨入了高質量發展的軌道,長治在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道路上越走越穩!以下是「制項寶」小編整理的幾個在建項目:
霍州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裕煤礦500萬噸/年煤礦及配套選煤廠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長子縣60萬千瓦抽水蓄能項目
晉能控股電力集團有限公司沁源縣9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項目
長治創普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8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
山西藍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產3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項目
山西洋碩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產3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
山西日盛達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2x1000TD光伏玻璃生產線項目
山西潞寶興海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錦綸6工業纖維二期項目
山西宸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色素特種炭黑項目
山西立新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萬噸多晶硅項目
熊貓精釀(山西)酒業有限公司沁縣黃小米啤酒生產項目
長治市鑫磁科技有限公司非晶帶材產業鏈研發生產項目
Ⅲ 為什麼山西的經濟發展水平那麼差
提到山西,會想到山西煤老闆,山西老陳醋,還有連綿不絕的山。山西省雖以煤而為全國所知,但是山西的生產總值卻不高,全省的人均GDP低於全國水平。根據2019年的經濟各省排名,山西省以17026.68萬億人民幣的GDP,排名全國第21。
山西的經濟發展水平並不好。今天就來討論一下,山西為什麼經濟發展水平差的原因。
總結,山西省經濟發展水平差主要有三個原因,因為地形而導致的交通不便利,再有長期以煤炭為單一產業結構形成不了多元經濟爆發點,再有山西人思想的落後封閉也是導致經濟發展滯後的一個重要因素。
關於山西省為什麼經濟發展落後,你們的看法是什麼呢?留言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Ⅳ 山西臨汾主要經濟來源
煤礦製造業。
臨汾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一煤獨大問題突出,傳統的煤焦鋼電產業佔到工業經濟總量的90%,工業生產增長加快,新興動能增長強勁。
臨汾市是山西省下轄地級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位於山西省西南部,黃河中游,汾水之濱,東倚太岳,西靠呂梁,中部是遼闊富饒的盆地。
Ⅳ 山西上半年GDP突破萬億增速達5.2%,主要得益於哪些方面
山西上半年GDP突破萬億增速達5.2%,主要得益於首先是疫情控制的平穩,其次是山西的能源輸出持續發展,再者就是依靠了高新科技的發展,另外就是建設了更多的經濟市場投資項目,需要從以下四方面來闡述分析山西上半年GDP突破萬億增速達5.2%,主要得益於哪些方面。
一、疫情控制的平穩
首先是疫情控制的平穩,對於山西而言之所以能夠將疫情控制的足夠平穩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自身有自身的發展計劃,並且可以將對應的防疫措施足夠細化每一級的政府部門才可以更好的防控。
山西應該做到的注意事項:
應該加強對應的發展戰略目標,因為自身的發展受到了一些不利因素的影響,應該長期堅持對應的發展策略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樣子可以幫助山西更好地發展自身的藍圖。
Ⅵ 山西煤炭經濟發展這么多年,為什麼依然落後
山西煤炭雖然起步早,開采量大,
但是太過度依賴煤炭資源。
1.量大質比一定優.
2.煤炭能耗高,重污染,國家不提倡。
3.當地人靠煤吃煤,坐等煤空,沒有多元化發展。
4.受國際市場的影響大。
拓展資料:
山西省煤炭發展現狀:
1、山西,是華夏民族的文明起源地之一,擁有非常悠久的人文歷史。最讓人聯想到的就是煤炭資源豐富,比如:大同等一些產地。山西作為能源大省總在不經意間影響著中國,現如今山西省是人盡皆知的煤炭大省。
山西煤礦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山西煤礦多如牛毛,大大小小的礦井在山體中錯落著,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從1949年的3676處,經過大規模建設,到1997年達到最高峰10971處,伴隨而來的是煤炭資源的浪費,環境的污染,經安全整治、整合重組和去產能等,減至2018年978處。2018年山西省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跨省、農戶)增長速度下降53.5%;至2019年有所增長,增長速度為19.5%。
2、煤炭生產情況
煤炭產量上,山西省煤炭從1949年的267萬噸,發展到2018年的9億噸,佔中國煤炭產量的比率從8.23%增至25.2%,70年中有58年煤炭產量位居中國第一,2019年山西省原煤產量97109萬噸。
3、山西省煤炭出口情況
2014年山西省煤炭出口量達到45萬噸,為近幾年來最高值,之後出口量下降,2018年山西省煤炭出口量只有0.9萬噸;2019年出口量有所增長,出口量為7.1萬噸。
山西省將採取以下措施。
1.繼續按照「定量、穩價、提效」的原則,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市場需求合理控制產能,科學組織生產,科學調控產量,穩定煤炭價格,合理安排銷售計劃,加大煤炭銷量,維護煤炭市場平穩運行,保證煤炭供需平衡。
2.建立煤炭市場風險共擔機制,全省煤炭企業實行同煤種、同區域、同流向、同價格機制,統一協調,加強合作,抱團取暖,堅決防止互相壓價、內部競爭。
3.建立煤炭經濟運行分析例會制度,加強對市場研判和日常運行監測,把握煤炭市場形勢,防止市場出現大起大落。
4.加強貨款回收管理,以防造成死債和形成新的貨款拖欠。
5.保證省內重點行業、重點用戶用煤需求。
6.加強企業管理,降低生產和銷售成本,開源節流,減少企業支出,增加收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Ⅶ 山西為什麼發展落後
山西經濟發展水平差,是有其自身的原因:
1、交通不便利。交通便利是一個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對於經濟發展。山西的地形屬於典型的黃土高原,難以鋪設交通設施,除了晉中平原之外,很少平地。
山西的地形很大程度影響了交通線的建設。根據調查,修設一條山西一公里高速需要1億元,山西的修路成本之高。
2、產業結構單一。想到山西就會想到煤炭,煤老闆。這些意味著山西有著充足的煤炭資源,是福也是禍,山西卻因此栽了跟頭。
新中國成立,山西因其豐富的煤炭資源,被定性為煤炭基地。山西的是以資源開采為單一的產業結構。煤炭、冶金、建材等能源產業支撐著山西經濟的發展,而除這幾項產業之外的其他產業總和也不超過能源產業規模的四分之一。
3、當地人思想落後
山西人的思想嚴重滯後,可能因為山西省之前有著規模巨大的煤炭工業,伴隨著大量的煤炭工廠,這些工廠給山西人提供了穩定的工作。
氣候特徵
山西省地處中緯度地帶的內陸,在氣候類型上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由於太陽輻射、季風環流和地理因素影響,山西氣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氣候差異顯著、冬夏氣溫懸殊、晝夜溫差大的特點。
山西省各地年平均氣溫介於4.2—14.2℃之間,總體分布趨勢為由北向南升高,由盆地向高山降低;全省各地年降水量介於358—621毫米之間,季節分布不均,夏季6—8月降水相對集中,約佔全年降水量的60%,且省內降水分布受地形影響較大。
Ⅷ 長治靠什麼經濟第二
二是煤化工產業。煤化工產業是長治的支柱產業,包括煤制焦炭、煤制甲醇、煤制油、煤制粗苯等。主要企業有山西潞安化工、山西潞安焦化、山西潞寶集團、山西天脊煤化工、南耀集團晉苑焦化、山西瑞恆化工、襄垣縣恆祥焦化、沁源縣興茂煤化、山西爾安焦化等。
三是鋼鐵產業。長治既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也有豐富的鐵礦資源,為發展鋼鐵產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龍頭企業首鋼長治鋼鐵始建於1947年,是中國共產黨在太行山根據地建設的第一個鋼鐵企業。其它鋼鐵企業還有長治興寶鋼鐵、黎城太行鋼鐵、金燁鋼鐵集團等。
四是電力產業。電力產業也是長治的支柱產業,主要企業有潞安五陽熱電、潞安余吾熱電、潞安容海發電、山西長治發電、山西漳山發電、山西潞光發電、山西趙庄鑫光發電、武鄉西山發電、山西魯晉王曲發電等
Ⅸ 制約山西經濟發展因素
經濟、產業結構、地理環境、生態破壞
1.經濟增長存在明顯的問題。山西省投資環境總體較差
2.產業結構不合理,支柱產業單價結果欠佳,居全國下游。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不合理
3.自然地理條件差,交通相對閉塞。山西以能源工業結構偏重、支柱單一導致山西產業結構性效益,山地面積約佔全省的35.7%,丘陵佔44.6%,傳統的產業結構受到了嚴重的挑戰。且山西省屬我國內陸省份,交通設施不足,來往不便,相對閉塞,缺少出海口,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山西的發展,山西水資源嚴重缺乏已成為山西能源結構的顯著特徵,經濟增長嚴重依賴著煤炭產業。
4.資源型經濟粗放型、初級化特徵仍很明顯山西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迅猛發展是有日共睹的,但資源綜合利用程度低,資源破壞驚人。據統計,山西每采1t煤約損耗與煤炭資源共生、伴生的2.2力鋁礬土、硫鐵礦、高嶺土、耐火黏土、鐵釩土等土礦產資源達81。加萬元GDP耗能相當於全國平均數的兩倍以上,其污染以二氧化硫為例,排放量也是全國平均數的兩倍以上,生態破壞相當嚴重。每年新增加塌陷區面積約94km。發展的粗放型特徵仍很明顯,如不能盡快改變,將影響山西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後勁。
5.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嚴重,阻礙山西經濟發展為我國山西作為資源型省份,以能源原材料產業結構為主體,是建二批全立在對煤炭資源大量開采和消耗的基礎上,屬於高耗能經濟。建建設為國以來,山西共生產煤炭近百億噸,其中,外調煤炭70多億t,為高端循國家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能源支撐,同時也推動了當地.服務業經濟的發展。然而,由於大面積開采引發了地表沉陷、滑坡、地裂焦化
Ⅹ 前三季度GDP版圖:山西拿了第一,這座城市是如何逆襲的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上海和太原兩座城市相距9000公里,相距僅僅500公里左右,這也是導致太原 GDP超過上海的重要原因。在2014年的時候,上海與太原 GDP總量是41687.68億,而太原則是4346.89億,相差4386.86億。當然,太原之所以能達到這一水平,離不開太原經濟方面的強大支撐。
太原作為一座資源型城市,其發展離不開煤炭,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煤炭就已經成為了太原經濟的重要支柱。這幾年也正是煤炭的飛速發展時期,經濟規模迅速擴大,太原市經濟也進入了高速增長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