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經濟周期的四個階段圖片
系統性說經濟周期循環理論(又名商業周期循環論),是熊彼特以「創新理論」為依據提出的著名理論。他認為:創新引起模仿,模仿打破壟斷,刺激了大規模的投資,引起經濟繁榮,當創新擴展到相當多的企業之後,盈利機會趨於消失,經濟開始衰退,期待新的創新行為出現——整個經濟體系將在繁榮、衰退、蕭條和復甦四個階段構成的周期性運動過程中前進。當商業周期循環到谷底的同時,也是某些企業家不得不考慮退出市場或是另一些企業家必須要「創新」以求生存的時候。只要將多餘的競爭者篩除或是有一些成功的「創新」產生,便會使景氣提升、生產效率提高,但是當某一產業又重新是有利可圖的時候,它又會吸引新的競爭者投入,然後又是一次利潤遞減的過程,回到之前的狀態。
⑵ 五大經濟浪潮是什麼
個體經濟、股票、房地產、電子商務、純資本運作
⑶ 什麼是經濟波動
經濟波動是指經濟在長期的運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高峰、低谷現象,具有一定的規律。 可以根據歷史資料計算出每次高峰和低谷出現的時間與頻率
⑷ 經濟周期繁榮階段的例子有哪些
經濟繁榮階段的例子有:普遍認為美國自1991年3月至2000年以來長達10年的高速增長期處於經濟繁榮周期。
經濟繁榮階段表現:在繁榮階段,失業率下降,收入增加使消費支出增加,社會購買力上升,市場興旺,產品供不應求,價格上升;市場預期好轉,企業投資意願增強;生產發展迅速,企業的經營規模不斷擴大,投資數額顯著增加,利潤激增,這時,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和利潤也處於最高水平。
拓展資料:
將經濟周期分為四階段:繁榮、衰退、蕭條、復甦 。
經濟周期的特點是國民總產出、總收入、總就業量的波動,它以大多數經濟部門的擴張與收縮為標志。
經濟衰退(Recession),經濟衰退是指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對經濟危機的一種說法。認為經濟危機只是經濟發展中暫時的「衰退」現象。經濟衰退表現為普遍性的經濟活力下降,和隨之產生的大量工人失業。嚴重的經濟衰退會被定義為經濟蕭條。
經濟衰退指經濟出現停滯或負增長的時期。不同的國家對衰退有不同的定義,但美國以經濟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為衰退的定義被人們廣泛使用。而在宏觀經濟學上通常定義為「在一年中,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連續兩個或兩個以上季度出現下跌」。但是這個定義並未被全世界各國廣泛接受。比如,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就將經濟衰退定義成更為模糊的「大多數經濟領域內的經濟活動連續幾個月出現下滑」。凱恩斯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
經濟衰退的普遍特徵:消費者需求、投資急劇下降;對勞動的需求、產出下降、企業利潤急劇下滑、股票價格和利率一般也會下降。
經濟蕭條指規模廣且持續時間長的衰退, 其明顯特徵是需求嚴重不足,生產相對嚴重過剩,銷售量下降,價格低落,企業盈利水平極低,生產萎縮,出現大量破產倒閉,失業率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