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為主題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是十四五時期實現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目標的必然要求。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為主題
十四五一般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等。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也包括: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②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以什麼為主題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體現了黨的十九大關於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科學判斷,標志著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和運用均達到新高度。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③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為主題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對其重要意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其一,這是實現「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目標的必然要求。
其二,這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要求。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其三,這是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沖擊挑戰的必然要求。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日趨復雜,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
具體實施
推進鄉村振興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
我們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們要正確認識區域經濟發展新形勢,把脈區域經濟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健全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抓緊實施有關政策措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④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決定「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是什麼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
黨的十九大報告「第五部分『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必須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其中「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是新時代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和建設高質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要求。
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的第六部分「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三點進一步強調要建設高標准市場體系,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改革生產許可制度,健全破產制度。
隨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在我國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
未來要抓好六方面重點工作,其中第六項就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並提出要加快建設高標准市場體系。
來源:中國集體經濟 (2021年03期)
⑤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是什麼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它是「十四五」時期實現「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目標的必然要求。做好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工作,有利於解決一系列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問題,推動我國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5)十四五期間經濟發展要以什麼為主擴展閱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即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系統觀念。
這「五個堅持」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實踐經驗的升華,是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對於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具有重要意義。
、要切實遵循「五個堅持」的重要原則,將其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中,抓住機遇、不懈奮斗,努力將全會描繪的宏偉藍圖變為現實。
⑥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題是什麼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是「十四五」時期實現「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目標的必然要求。做好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工作,有利於解決一系列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問題,推動我國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6)十四五期間經濟發展要以什麼為主擴展閱讀:
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准確認識什麼是高質量發展。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
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這一重要論斷概括了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指出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的與路徑。
⑦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有哪些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有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六個方面。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十四五」時期,我們要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創新,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居於核心地位。
十四五時期的戰略導向:
「十四五」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提升供給體系的韌性和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必須建立擴大內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
加強需求側管理,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破除制約經濟循環的制度障礙,推動生產要素循環流轉和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必須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持續深化要素流動型開放,穩步拓展制度型開放。
依託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必須強化國內大循環的主導作用,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共進。
⑧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是什麼
第一、將「科技創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科技創新」是「十四五」期間的核心產業政策主線。預計會落在兩個方面: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數字經濟是未來十年產業升級的主圖景;
第二、「十四五」期間,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成為新主線。以「全面促進消費」為主著力點。「全面促進消費」主要是供給創造需求,而非從需求端入手;
第三、「十四五」期間,對「綠色發展」理念濃墨重彩,「能源革命」是產業升級三大著力點之一。「綠色發展」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手段和應有之義,環保政策走向制度化;
第四、「十四五」期間,產業升級的核心目標是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以交通強國、能源革命、數字化發展作為三大突破點。方向有三個:製造業升級、高質量供給、數字經濟發展;
第五、「十四五」期間,世界主要經濟體份額佔比承繼「東升西漸」態勢,中國對美國趕超態勢更明顯。會議公報體現出更加強調國防、軍隊建設,強調國家安全、社會穩定。軍費相關支出或有大規模增長;
在此基礎上,十四五規劃可能挖掘的五條主線包括:(1)綠色發展理念之下的新能源等;(2)數字經濟,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爆發式增長;(3)醫葯、旅遊等養老、幸福產業;(4)農業產業化、土地改革加速;(5)依託大都市群、大都市圈,更加集聚的區域發展思路下,傳統基建精準補短板。
⑨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什麼為主題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體現了黨的十九大關於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科學判斷,標志著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和運用均達到新高度。
高質量發展的舉措:
1、強化科學的績效評價和政績考核。
考核評價體系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要抓住考核評價這個「指揮棒」,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重要標准,對各地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三大變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高發展綜合質量效益的情況進行綜合績效評價。
要充分考慮各地區差異性,重在縱向對比,避免相互攀比。要充分體現激勵與約束相統一的要求,促進樹立正確政績觀,突出重改革、重實干、重實績導向,對真正敢於幹事創業、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幹部實行激勵和容錯,把考評結果作為幹部使用的重要依據,充分調動各級幹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性,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
2、強化政策支持引導。
要與時俱進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提高精準性,增強決策質量和實效。政策體系需要同指標體系、標准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辦法等協調推進。
要把提高經濟效率,解決發展動力問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發展內外聯動問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社會公平正義問題等作為決策重點,引導各級黨委和政府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激勵市場主體加快科技創新,通過各種政策措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3、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要加強頂層設計,完善目標、標准和政策,為各地區各部門提供工作依據和遵循,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協同性、整體性和有效性。
要注重發揮地方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支持各地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差異化途徑,形成比學趕幫、因地制宜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局面。
要根據各地區條件,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完善國土空間治理,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要做好國家規劃同地方規劃的有效銜接,加強中央與地方的高效協調。
4、強化幹部人才保障。
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幹部人才隊伍。要加強黨對幹部人才隊伍建設的領導,堅持德才兼備,突出政治引領,從講政治的高度認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特殊重要性,使新發展理念真正入耳入腦入心,使高質量發展真正落地落細落實。
要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選拔任用忠誠干凈擔當、專業能力突出的幹部,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作風務實、勝任領導高質量發展的幹部人才隊伍。要在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中鍛煉幹部、識別幹部、培養幹部,根據高質量發展需要優化幹部人才布局,有力保障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得到持續有效貫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