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惠州投資化工經濟條件怎麼樣

惠州投資化工經濟條件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12-08 00:26:17

㈠ 惠州的經濟水平怎麼樣

惠州2017年GDP3830億,位於深圳、廣州、佛山、東莞以後,中山之前,但是差距很小(300多億),惠州支柱產業是電子和石化,TCL、華陽、德賽、中海油等等是龍頭企業。

中山的GDP(廣東第五),只能排在江蘇第11,比目前江蘇11名淮安,也只高400多億。

中山的GDP(廣東第五),只能排在浙江第8,略低於第7名的金華。

通過與浙江和江蘇的對比,可以看到,廣東第五的中山只能排在這兩個省的倒數,原因何在?廣深太強,廣東內部差距太大……

我就說兩個排名吧,一個是省內,一個是國內。
如果在廣東省內把21個城市筒單的分成三個級別的話,(如果詳細劃分的話,可以分成5個)
第1個級別:廣州,深圳,東莞,佛山。
第2個級別:珠海,惠州,中山。
第3個級別:剩下所有的城市
所以惠州的經濟在廣東是中等偏上水平,吊打非珠三角的任何一個城市沒問題。
如果是全國經濟排名的話,惠州排在前80名是絕對是沒問題的。絕對是中等偏上的水平,在某些省份還能排老二。
我說的是一個城市的總體經濟水平,你不能拿惠州最窮的地方跟其他城市的市中心來比較。

可以參考2018年的GDP報表。

在珠三角9個地市中,惠州2018年gdp排第五。看到很多回答都比較專注於gdp情況。其實,一個城市經濟水平如何不能只看gdp這個宏觀指標。

㈡ 化工企業前景怎麼樣未來會有什麼變化

從3個方面說明未來化工企業的大好前景。

第一:塑料等化工品的產量增速。

第二:發展中國家的潛力巨大。2017年高收入國家如歐美等發達國家單位GDP氮肥消費量是亞非發展中國家的十倍以上,而歐美等發達國家單位GDP塑料消費量是亞非發展中國家的二十倍以上。也就是說,隨著經濟發展,非洲、東南亞、中東等國家的需求仍會繼續擴大。

第三:近年興起了化工企業投資潮

亞非發展國家對石化產品的需求潛力最大,其中,中東地區原料資源非常豐富,中國有著龐大的消費市場,英國調查公司IHS Markit的副總裁Mark Eramo強調稱,「中國是東北亞化工產業中唯一的增長市場」。

因此大部分石化產品的需求增長將主要發生在中東和中國。德國巴斯夫、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荷蘭皇家殼牌等石油公司計劃在未來幾十年投資興建新的石化工廠,押注新興經濟體對塑料的需求不斷上升。

2018年7月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宣布,公司擬在廣東省新建一個一體化化學品生產基地,獨資運營,預計2030年完工,總投資額達100億美元,並稱其為巴斯夫最大的投資項目。

埃克森美孚提出了到2025年在化工領域投資200億美元的計劃,希望擺脫對石油產品的依賴,對附加值高的下游石化產品進行垂直整合,提高生產基地的盈利能力,市場的未來離不開中國。到2020年代前半期,僅乙烯類化學產品,中國需求就可能超過約5000萬噸,僅一國就佔到全球整體的3成以上。9月5日投資總額為10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綜合體項目正式落戶廣東惠州。

同樣是在2018年9月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宣布將在福建新建一座石油化工廠。

IEA執行董事Fatih Birol稱,在中東,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等主要產油國也在投資興建大型石化工廠,因為在某些情況下,他們可以通過將原油直接轉化為塑料來賺取更多利潤,而不是汽油和柴油等石油產品。

近年來,石化行業監管力度加大,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年我國化學工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繼續降低。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2021年3月發布的《2020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末,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22973家,較2019年減少362家。



2、化學工業效益逆勢增長

化學工業效益顯著提高。2020年化學工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6.7萬億元,同比增長12.7%,2019年為下降19.8%,在疫情中逆勢增長。



3、化學工業規上企業利潤增加

受大宗商品漲價影響,化學工業規上企業利潤明顯增加,2020年全年累計實現利潤總額4279.2億元,同比增長25.4%,2019年為下降13.9%。



4、重點化學品產量總體上升

2020年除化肥和硫酸產量略有降低外,其餘主要化工產品均有所增長,總體呈現上漲趨勢。其中全國乙烯產量2160萬噸,比2019年增長5.2%;純苯產量1042萬噸,增長8.6%;甲醇產量4984萬噸,增長4.7%;硫酸產量9238.2萬噸,下降1.3%;燒鹼產量3673.9萬噸,增長6.2%;折純化肥總產量5496萬噸,比2019年下降4.1%。



5、化工行業營收利潤率增加

2020年,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51%,同比提高1.51個百分點。化學工業效益實現顯著增長。



綜合來看,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突發,宏觀經濟急劇惡化,行業遭受重挫。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化學工業效益在2020年二季度後回升持續加快,三季度後利潤增長迅速,主要經濟指標大幅向好。

—— 更多行業相關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 《中國石油化工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本人就職於山西省企一大型化工企業,待遇在本地中上吧,《有五險一金,有打飯卡管飯》但是化工廠都在遠郊和山區了,就我們這單位,你不是高學歷或者是有關系話,首先進來就不容易啊,單位人才較多,《一個二百多人車間就7個211的研究生,35 50人211本科生》管理崗位只有十幾個,其餘都是倒班的,競爭壓力山大!

化工企業嗎?只要能安照國家安全放心的標準的做,還是有很好的發展,我們的生活少不了他們。

㈢ 廣東惠州是不是很窮,廣東省最貧窮的市是哪個市

提起廣東惠州是不是很窮,大家都知道,有人問廣東省最貧窮的市是哪個市?,另外,還有人想問廣東惠州的經濟條件怎麼樣?,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惠州博羅經濟窮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廣東省最貧窮的市是哪個市?,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廣東惠州是不是很窮

1、廣東省最貧窮的市是哪個市?

2、廣東惠州的經濟條件怎麼樣?

惠城區居住環境好,消費相比周邊城市要低,工業園區主要有南邊的數碼園,東邊的東江工業區等新仲愷區發展前景不錯,解決了原仲愷高新區的用地不足,是惠州經濟的主力,可以查仲愷高新區相關資料惠陽區服務業比較發達,人口比較密集,與深圳相鄰,但房價相差很大,所以很多深圳人過來買房大亞灣石化帶動作用比較明顯,流動人口增加,但人居環境有所下降博羅發展相對滯後,但是與東莞相鄰……惠東有強大的海岸線巽寮灣,發展旅遊業不錯,有季節性

3、惠州博羅經濟窮嗎??

不窮,博羅著惠州,是惠州一個經濟發展迅速的縣城,很多人在那邊投資建廠!

惠州博羅經濟窮嗎??

4、惠州的經濟怎麼樣?

5、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為什麼那麼窮?

不會窮的;年龍門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1億元。

年,龍門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1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產業增加值30.55億元,同比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69.31億元,同比增長2.7%;第三產業增加值66.55億元,同比增長3.1%。三次產業比重為18.36:41.65:39.99。

年,龍門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9.65萬畝,同比增長0.3%。油料種植面積2.88萬畝,同比增長1.7%;蔬菜(含菜用瓜)種植面積16.98萬畝,同比增長2.1%。全年糧食總產量10.41萬噸,同比增長7.3%;油料產量0.57萬噸,同比增長2.8%;蔬菜(含菜用瓜)產量30.92萬噸,同比增長4.8%。

龍門縣的相關情況:

1、龍門縣地處九連、羅浮兩大山脈之間,九連山系縣境,向東和東南分出分支與羅浮山山脈連接。境內山巒起伏,群山重疊縱橫交錯,構成「群山之地」。惠州有沒有月收入過萬。

2、龍門縣境內主要河流是增江,貫通縣境南北。增江是東江的三大支流之一,在龍門境內俗稱龍門河,在縣城附近的河段稱西林河,發源於新豐七星嶺,流經新豐、龍門、增城。

6、惠州各項經濟指標幾乎全面超越,為什麼還有很多人認為惠州窮,遠不如呢?

我們先來看看惠州是否在各項經濟指標上面超越了。惠州的面積是的6.5倍,常住人口是的1.5)惠州的面積是的6.5倍,常住人口是的1.5)年,惠州市億元,在21個市中排名第5位;市億元,排名第6位。惠州比**億元,優勢並不明顯。在一般公共預算方面,惠州以億元小幅**於的億元,優勢同樣並不明顯。

但在人均GDP方面,惠州則是明顯落後於的。年人均.65萬元,惠州8.02萬元,前者比後者高約33%,**幅度較大。在代表居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標——銀行存款方面,年只有萬常住人口的年末去東莞還是惠州打工好。

住戶存款余額

億元,比有萬人口的惠州(億)都更高。

住戶存款余額

在年廣東企業強的榜單中,有14家企業入圍,比惠州的10家多4家。在兩市經濟總量相近的情況下,的企業發展比惠州更好。惠州教育水平太差了。

以上就是與廣東省最貧窮的市是哪個市?相關內容,是關於廣東省最貧窮的市是哪個市?的分享。看完廣東惠州是不是很窮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㈣ 惠州未來城市發展怎麼樣

首先說我個人的結論,在外部大環境下,每個城市都會或快或慢的發展與改變。但如果要說惠州單獨在某一段時間會發展得比較迅速,迎頭趕上諸如東莞、佛山則不現實。惠州還是存在許多發展難題與瓶頸的。

地域面積

惠州區域面積極大,1.1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相當於廣州+深圳+東莞之和,在珠三角9市中僅次於發展得最為緩慢的肇慶。由於區域面積大,地形復雜,境內多山地區不在少數。 其境內龍門縣、惠東縣與省內有名的老少邊窮地區接壤,如龍門縣和新豐縣、河源市接壤;惠東縣則同時和海豐縣、紫金縣、陸河縣接壤。這些地區都是省內著名的貧困縣,偏偏惠州兩個面積最大的縣與其接壤,發展之難度可見一般。廣東集全省之力都沒有能照顧好東邊、西邊和山區,遑論以一市之力去發展緊鄰省貧困縣的龍門和惠東邊區。

發又發展不起來,丟又不能丟下,所以說得難聽點,影響發展也就在所難免了。一個地區很難做到均衡發展,深圳在2000平方公里的區域尚有不平衡的地區,遑論要1.1萬平方公里的惠州去照顧好山區了。龍門發展這么多年,不說在省里,在惠州都毫無存在感,除了泡溫泉幾乎沒人想到龍門就是一例。2017年龍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將近2.1萬余元,和惠城區的4.5萬元幾乎相差一倍還有多,可見地域發展的不均衡。

外部支持不足

惠州的房地產經常玩的一個概念就是深圳東 ,深圳上班,惠州安家。同志們闊以安心在惠州臨深地區安家立業。還一個概念就是深圳地鐵惠州延伸線,延伸到惠州哪裡哪裡,然後藉此機會開始發力發展了。

先說第一點:深圳東這個概念被惠州玩爛了,結果深圳卻繞開惠東縣在汕尾劃了塊468平方公里的飛地,變成了 深汕特別合作區 。人家都不帶你一起玩,深圳東這個力是借不到了。

關於地鐵概念,其實深圳規劃與惠陽相連的地鐵14號線甚至都還八字沒一撇。根據國家去年7月發布的 《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到:

人口與發展

人才是創造一切 社會 價值的因素,沒有人什麼事也幹不了,又談何發展?

然而直到2017年底,惠州主城區才120萬人。7年時間,惠城區+惠陽區才增加不到6萬人口,照這個速度,增長到300萬常住人口,不知得到何年何月。所以目前來看,深圳地鐵延伸線到惠州是不可能的,惠州近年自身發展地鐵也是不可能的。

至於說到省里或廣州對惠州的支持,這個也是不太現實的,惠州還有太多的粵東兄弟和山區兄弟待照顧。沒讓你支持一把都算好的了。 惠州的人口為何增長這么慢?一方面是緣於產業落後,一方面是缺少優勢教育與醫療資源,導致城市缺少吸引力。境內以製造、加工企業為主,吸引的常住人口基本以勞動密集型群體為主。城內高校少,人才少。外地生不會考慮來惠工作,一所二本院校又能充實多少人才?

惠州的經濟

就目前而言,惠州的經濟其實真算不上出色,發展得怎麼樣,省里最清楚,要不然也不會將全省最低工資標准劃為4檔,惠州在第3檔了,僅比山區高140元標准。 雖然在2018年沖上了4000億元的GDP總量,排在廣東第5位次,然而實際上和前四差距極大。能夠保持第5不被中山超越都是件好事,至於想要再進一位,最近10多20年應該是看不到的。

結論

目前來說,惠州的經濟只能說發展得尚可,但還遠遠不到時候說好。境內有山有湖,有江有海,有以電子數碼與石化工業為龍頭的產業、行業,有知名濱海 旅遊 區,有山林溫泉度假區。

以我本人在惠多年的經歷來看,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不要一條路修了10年還在修。打通東部沿海交通瓶頸問題,改善濱海 旅遊 體驗,大力吸引遊客,擴充 旅遊 資源,等等都是需要做的。

另外如果沒有特別的政策支持,沒有特別的經濟增長點,惠州在幾年後想要省內保持第5都難。

惠州是未來15年發展速度最快的城市,沒有之一,首先深圳要解決住房問題,惠州是唯一的選擇,未來將全面迎來深圳東進,而深圳東進是未來深圳發展的主旋律,目前看深汕合作區是離深圳很遠,未來深汕高鐵開通,可以把深汕合作區以及惠州,全面整合成一個城市,目前深圳和惠州的交通網路正在快速推進中,未來惠州不一定是深圳都市圈最好的,但是一定是發展幅度最大的。我大膽預測,未來惠州的惠陽區板塊有可能成為深圳都市圈的最核心地方, 歷史 轉來轉去又會重現當年的惠陽繁榮。

直接給結論建議吧,惠州現有的格局不變,發展勢必緩慢!惠州版圖太大,建議拆分為四個城市,臨穗市,臨莞市,臨深市和臨港市,前三個不解釋,最後一個是分一部分土地給香港,讓香港港府搬遷過來,解決香港的土地房屋問題和社矛盾,和發展瓶頸問題!

發展潛力巨大,目前正快速發展中....

一、惠州 歷史 :惠州市也就是原來的惠陽地區,再往前就是惠州府,屬於客家地區,早在宋朝時期蘇軾就被貶惠州做官,今天惠州的城市名片就於蘇軾有這莫大的關系。1094年,他寫了一首《惠州一絕》:「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惠州是有著悠久 歷史 文化底蘊的城市。

惠州出了一大批的 歷史 名人,我們熟悉耳熟能詳的有葉挺、鄧演達、廖仲愷無、陳炯明等等。李鴻忠也曾在惠州做父母官。

二、惠州區位:惠州曾經很大,我們的大深圳、東莞、河源、汕尾都是從惠州分離出去的,就算是這樣,目前惠州的面積也足夠大,足足1.1萬平方公里,有4區3縣(惠城區惠陽區仲愷區大亞灣區博羅縣惠東縣龍門縣)。東江從惠州川流而過。

1、區位優勢明顯。一是交通發達,惠州是粵東門戶,交通發達,京廣鐵路、廈深鐵路、贛深高鐵(在建)、長深高速、廣惠高速、武深高速、涌莞高速穿過,各種商品人流通過惠州中轉。惠州機場也已經開通,通航城市越來越多。二是惠州屬於珠三角城市,也是大灣區城市群之一,緊鄰深圳東莞廣州,這些大城市的外溢非常明顯,深圳東莞房價高,間接把人推向惠州,對惠州的房地產推動作用非常大,現在惠州所賣的房子中,有1/3以上的客戶是深圳客。

2、經濟基礎較好。目前惠州經濟發展平穩,在廣東排在深圳廣州佛山東莞之後,GDP3800億,有大亞灣高新區、仲愷高新區,在石油化工、家電、電子工業方面具有優勢和相當實力。涌現出了TCL、德賽、億偉鋰能、中油PB(惠州)、伯恩光學、雷士照明等知名企業。

3、生態環境好、宜居,土地面積廣闊, 旅遊 資源豐富,具有發展空間。惠州享有「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譽。 惠州還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旅居海外華人華僑、港澳台同胞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稱為客家僑都。在惠州有西湖、羅浮山、巽寮灣、南崑山等知名 旅遊 景點,2019年惠州市入選「2018年WFBA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榜單。惠州入選「2018年WFBA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榜單。

惠州這幾年發展快速,特別是房地產行業,更是一騎絕塵,大量的土地開發,大量的深圳東莞等外地客湧入惠州購置產業。把惠州作為睡城,充分享受著深圳經濟人口外溢的紅利。應該說深圳的高速發展極大的帶動了惠州的發展,大量的深圳公司把惠州作為他們前店後廠的生產基地。

展望未來,惠州將會更上一層樓,目前惠州已經是二線城市,國內前100名的房地產開發商大量到惠州開發,就是看上了惠州的發展潛力巨大。

惠州是一座很有發展潛力的城市。惠州是珠三角地區面積最大的城市,其陸地面積約1.16萬平方公里,約占珠三角地區的1/5。我們都知道,珠三角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寸土寸金,而惠州還有很大拓展空間。目前正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惠州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形成特色鮮明、功能互補、具有競爭力的重要節點城市。



惠州不只是面積大,其地理位置同樣優越,不僅與廣州、深圳兩個一線城市接壤,也與東莞這個新一線城市接壤,惠州的面積幾乎是廣州、深圳、東莞之和,其中深圳、東莞開發強度已經很大了,未來它們的產業外溢,惠州將會近水樓台先得月。

惠州也有自己獨特的產業優勢,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惠州基本構建起以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為支柱的現代產業體系 ,培育有TCL、華陽、僑興、德賽、富紳等一批知名企業。惠州已經發展成為廣東的經濟強市,其2018年的GDP已經達到4103億元,僅次於深圳、廣州、佛山和東莞,位居全省第五。展望未來,惠州的發展潛力還是很大的。

完蛋的城市!好好的一所大學給整黃了

公交站台問題解決好再說。

惠州這座城市有山、有湖、有江、有海基本上屬於一個在地用地貌上全能的一座城市,惠州這個城市在未來的發展空間上還是有進一步的可能。

惠州將會搭上粵港澳大灣的高鐵將會邁入另外一個新的面容面貌,惠州這座城市在眾多人的口中一直不被看好的城市,而惠州的發展軌跡確實也是慢了一些,但是已經在逐步逐步的在發展中。

惠州目前的整體經濟發展情況。

目前惠州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GDP情況,2019年惠州市的整體GDP為4177.41億元人民幣。

不算香港和澳門這兩座城市,僅限國內的9座城市,惠州的整體GDP排行第5位,其實觀看GDP總量其實是挺不錯的。

各城市的GDP高並不代表整體綜合實力就會高,目前從綜合實力去看看惠州僅次於江門和肇慶這兩座城市在粵港澳大灣區當中排行第七。

惠州的整體地理位置。

惠州這座城市自身的發展潛力其實真的並不是非常的足,惠州主要是挨近東莞,深圳廣州三座超級城市。

惠州靠近其他的地方比惠州本身發展還要差的城市,河源市,汕尾,韶關。

靠近廣州: 地圖的板塊去觀看,目前惠州市靠近廣州的從化和增城這兩個區域,這兩個城市的區域在整體的經濟發展上都屬於廣州的郊區,所以根本沒有外溢到惠州這邊來。

增城是靠著這些年來的,大力發展已經逐步逐步的呈現出一個城市的面貌出來,不過增城還有很多地方進行開發,並不會有任何外溢到惠州來,從化更不用減了,是整個廣州發展最差的地方所以不會有外溢。

靠近東莞的: 從地圖板塊上去觀看,靠近東莞的博羅縣,還有仲愷,這兩個區域是比較靠近東莞的,特別是博羅縣下面的幾個小鎮,比較挨近東莞發展比較好的地區,所以這幾個鎮的經濟實力在惠州市也是排得上榜的。

更改這個地區過去東莞的橋頭樟木頭其實還是挺近的,但是這兩個地區在東莞發展現在確實是一般般,而且要過去仲愷那邊主要都是靠高速為主。

靠近深圳: 目前靠近深圳的主要是會員以及大亞灣這兩個區域靠近深圳兒這兩個地方的房子是整個惠州市密度最高的地方。

惠州市如果除去中心區這一塊的話單體發展上而言,目前發展最好的是大亞灣區,無論是三業還是工業都屬於一個不錯的整體發展趨勢主要。

從惠州的城市板塊可以觀看出龍門縣發展最差,主要是山多靠近廣州沒有資源外溢。

而博羅是靠近東莞的,惠陽大亞灣,惠東這邊是靠近城區和深圳的,所以整體的發展還算是過得去。

惠州的可持續發展潛力。

剛剛也提到了,為什麼廣州並不能對惠州產生有外溢的情況,而東莞和深圳就可以產生相對應的外溢。

(1)城市的可用土地。

粵港澳大灣區當中城市的可用土地,深圳和東莞是最少的,目前深圳的土地開發比例已經達到了50%,而東莞的土地開發比例也達到了45%。

土地資源緊缺的城市,最終導致的整體生產成本也會上升,為了解決此情況企業們都會考慮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去進行生產,惠州市已經成為了一個很好的落點位置。

前惠州的世界500強企業已經達到了33家,目前惠州比較出名的項目有石化巨頭,正威集團,順豐總部,比亞迪公司等一系列的大大小小的工程,逐步的也會搬遷到惠州這座城市。

惠州這座城市固然不會成為像深圳這樣的金融中心以及高 科技 領域城市,只會成為深圳東莞這兩座城市這背後的最大工廠,就目前的走向主要都像當年的深圳以及東莞一樣,以大量的製造業先把城市的整體經濟支撐起來,再實施轉型。

(2)人口的解決問題。

惠州的發展確實是不如前面的幾個城市,但是惠州靠著地大物博,而且挨近深圳的優勢,一方面是解決了東莞和深圳的人口不夠居住的問題。

深圳達到了1,350萬人口,東莞擁有800萬人口,這兩座城市的總人口已經達到了2,150萬,這兩座城市由於土地不足也沒辦法建築這么多商品房來解決人口需求情況,惠州成了這兩座城市人口居住的大花園,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惠州的交通決定了惠州的可持續發展潛力。

剛剛也提到了工業以及人口,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都要往惠州這邊進行搬遷,但是也要考慮到一個通行時間的成本以及運輸成本這兩大關系點。

(1)城市與城市之間靠的是鐵路。

從惠州到東莞到深圳只建設了贛深高鐵一條高速鐵路,其他的鐵路也並沒有真正的一步到位。

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重要樞紐帶不在於高鐵,因為高鐵所建設的位置都是需要大面積的郊外來進行定點,所以不適合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經常通行。

惠州早早就有地鐵的規劃線,但是有幾項並不能達到開通地鐵的要求:

惠州市區內常住人口達不到300萬人,惠州總人口是達到了418萬人的無奈之下,市區人口集中力度不行,目前總人口在250萬左右,還差50萬人口,以目前惠州的人口增長速度起碼要10年時間以上。

公共財政預算要達到300億以上,因為建設地鐵是非常耗費資金的,一方面是城市地鐵開通了也需要運營成本維修保養費用沒有這么多的資金支撐下,只會拉垮一個城市。

地區生產總值3,000億以上,目前我們惠州是沒有一個區域能達到3,000億,所以根本沒辦法開通地鐵線路。

想致富先修路,這句話是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下來的一句名言,目前惠州市路都沒有修好,很難有太大的發展空間。

總結:

惠州在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潛力上還是有的,但是沒有鐵路的支撐情況下,發展潛力將會進行大大的打折。

如果硬要說發展潛力而言,未來10年內惠州市發展潛力最大的應該就是處於仲愷高新區,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大企業入駐在這里。

至於大家都說仲愷有一個城軌站點,可以告訴大家的是城軌和高鐵這兩項東西,只會把一個地方的經濟在一度的進行拉垮,沒有地鐵高速才能支撐起經濟。

惠州未來即將進入飛速發展時代。

南鄰南海大亞灣,北擁南崑山,境內山河湖海自然資源豐富,城市依山沿河而建,"半城山色半城河"就是對惠州最好的贊美。

豐字交通系統的逐漸完善,使整個惠州地區交通線路更加暢通無阻;深贛高鐵,深廈高鐵,廣汕高鐵的修通運營,使惠州二線城市地位更加穩定。

本土Tcl、德賽、億緯鋰能、華陽,及伯恩光學、比亞迪、富士康等中外合資企業蓬勃發展,一些新興產業新能源製造業日新月異,使惠州這座城市更加朝氣蓬勃。

"新客家,老客家,來了就是惠州人",惠州是一座包容性非常強的城市,只要外地人來到惠州居家工作生活,就和原地人享有一樣的政策,真真正正成為惠州人,共享經濟發展成果。

在珠三角地區乃至全國,惠州日後都將是一座快速發展的城市。

務虛瞎侃方案:惠州一分為三,龍門並入廣州,博羅、惠城、仲愷並入東莞,惠陽、大亞灣、惠東並入深圳。東莞鳳崗調劑並入深圳。穗莞深整體東進。

㈤ 惠州未來城市發展怎麼樣

首先說我個人的結論,在外部大環境下,每個城市都會或快或慢的發展與改變。但如果要說惠州單獨在某一段時間會發展得比較迅速,迎頭趕上諸如東莞、佛山則不現實。惠州還是存在許多發展難題與瓶頸的。
地域面積
惠州區域面積極大,1.1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相當於廣州+深圳+東莞之和,在珠三角9市中僅次於發展得最為緩慢的肇慶。由於區域面積大,地形復雜,境內多山地區不在少數。 其境內龍門縣、惠東縣與省內有名的老少邊窮地區接壤,如龍門縣和新豐縣、河源市接壤;惠東縣則同時和海豐縣、紫金縣、陸河縣接壤。這些地區都是省內著名的貧困縣,偏偏惠州兩個面積最大的縣與其接壤,發展之難度可見一般。廣東集全省之力都沒有能照顧好東邊、西邊和山區,遑論以一市之力去發展緊鄰省貧困縣的龍門和惠東邊區。

發又發展不起來,丟又不能丟下,所以說得難聽點,影響發展也就在所難免了。一個地區很難做到均衡發展,深圳在2000平方公里的區域尚有不平衡的地區,遑論要1.1萬平方公里的惠州去照顧好山區了。龍門發展這么多年,不說在省里,在惠州都毫無存在感,除了泡溫泉幾乎沒人想到龍門就是一例。2017年龍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將近2.1萬余元,和惠城區的4.5萬元幾乎相差一倍還有多,可見地域發展的不均衡。
外部支持不足
惠州的房地產經常玩的一個概念就是深圳東 ,深圳上班,惠州安家。同志們闊以安心在惠州臨深地區安家立業。還一個概念就是深圳地鐵惠州延伸線,延伸到惠州哪裡哪裡,然後藉此機會開始發力發展了。

先說第一點:深圳東這個概念被惠州玩爛了,結果深圳卻繞開惠東縣在汕尾劃了塊468平方公里的飛地,變成了 深汕特別合作區 。人家都不帶你一起玩,深圳東這個力是借不到了。

關於地鐵概念,其實深圳規劃與惠陽相連的地鐵14號線甚至都還八字沒一撇。根據國家去年7月發布的 《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到:
人口與發展
人才是創造一切 社會 價值的因素,沒有人什麼事也幹不了,又談何發展?

然而直到2017年底,惠州主城區才120萬人。7年時間,惠城區+惠陽區才增加不到6萬人口,照這個速度,增長到300萬常住人口,不知得到何年何月。所以目前來看,深圳地鐵延伸線到惠州是不可能的,惠州近年自身發展地鐵也是不可能的。

至於說到省里或廣州對惠州的支持,這個也是不太現實的,惠州還有太多的粵東兄弟和山區兄弟待照顧。沒讓你支持一把都算好的了。 惠州的人口為何增長這么慢?一方面是緣於產業落後,一方面是缺少優勢教育與醫療資源,導致城市缺少吸引力。境內以製造、加工企業為主,吸引的常住人口基本以勞動密集型群體為主。城內高校少,人才少。外地生不會考慮來惠工作,一所二本院校又能充實多少人才?

惠州的經濟
就目前而言,惠州的經濟其實真算不上出色,發展得怎麼樣,省里最清楚,要不然也不會將全省最低工資標准劃為4檔,惠州在第3檔了,僅比山區高140元標准。 雖然在2018年沖上了4000億元的GDP總量,排在廣東第5位次,然而實際上和前四差距極大。能夠保持第5不被中山超越都是件好事,至於想要再進一位,最近10多20年應該是看不到的。
結論
目前來說,惠州的經濟只能說發展得尚可,但還遠遠不到時候說好。境內有山有湖,有江有海,有以電子數碼與石化工業為龍頭的產業、行業,有知名濱海 旅遊 區,有山林溫泉度假區。

以我本人在惠多年的經歷來看,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不要一條路修了10年還在修。打通東部沿海交通瓶頸問題,改善濱海 旅遊 體驗,大力吸引遊客,擴充 旅遊 資源,等等都是需要做的。

另外如果沒有特別的政策支持,沒有特別的經濟增長點,惠州在幾年後想要省內保持第5都難。

發展潛力巨大,目前正快速發展中....

一、惠州 歷史 :惠州市也就是原來的惠陽地區,再往前就是惠州府,屬於客家地區,早在宋朝時期蘇軾就被貶惠州做官,今天惠州的城市名片就於蘇軾有這莫大的關系。1094年,他寫了一首《惠州一絕》:「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惠州是有著悠久 歷史 文化底蘊的城市。

惠州出了一大批的 歷史 名人,我們熟悉耳熟能詳的有葉挺、鄧演達、廖仲愷無、陳炯明等等。李鴻忠也曾在惠州做父母官。

二、惠州區位:惠州曾經很大,我們的大深圳、東莞、河源、汕尾都是從惠州分離出去的,就算是這樣,目前惠州的面積也足夠大,足足1.1萬平方公里,有4區3縣(惠城區惠陽區仲愷區大亞灣區博羅縣惠東縣龍門縣)。東江從惠州川流而過。

1、區位優勢明顯。一是交通發達,惠州是粵東門戶,交通發達,京廣鐵路、廈深鐵路、贛深高鐵(在建)、長深高速、廣惠高速、武深高速、涌莞高速穿過,各種商品人流通過惠州中轉。惠州機場也已經開通,通航城市越來越多。二是惠州屬於珠三角城市,也是大灣區城市群之一,緊鄰深圳東莞廣州,這些大城市的外溢非常明顯,深圳東莞房價高,間接把人推向惠州,對惠州的房地產推動作用非常大,現在惠州所賣的房子中,有1/3以上的客戶是深圳客。

2、經濟基礎較好。目前惠州經濟發展平穩,在廣東排在深圳廣州佛山東莞之後,GDP3800億,有大亞灣高新區、仲愷高新區,在石油化工、家電、電子工業方面具有優勢和相當實力。涌現出了TCL、德賽、億偉鋰能、中油PB(惠州)、伯恩光學、雷士照明等知名企業。

3、生態環境好、宜居,土地面積廣闊, 旅遊 資源豐富,具有發展空間。惠州享有「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譽。 惠州還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旅居海外華人華僑、港澳台同胞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稱為客家僑都。在惠州有西湖、羅浮山、巽寮灣、南崑山等知名 旅遊 景點,2019年惠州市入選「2018年WFBA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榜單。惠州入選「2018年WFBA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榜單。

惠州這幾年發展快速,特別是房地產行業,更是一騎絕塵,大量的土地開發,大量的深圳東莞等外地客湧入惠州購置產業。把惠州作為睡城,充分享受著深圳經濟人口外溢的紅利。應該說深圳的高速發展極大的帶動了惠州的發展,大量的深圳公司把惠州作為他們前店後廠的生產基地。

展望未來,惠州將會更上一層樓,目前惠州已經是二線城市,國內前100名的房地產開發商大量到惠州開發,就是看上了惠州的發展潛力巨大。

惠州是一座很有發展潛力的城市。惠州是珠三角地區面積最大的城市,其陸地面積約1.16萬平方公里,約占珠三角地區的1/5。我們都知道,珠三角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寸土寸金,而惠州還有很大拓展空間。目前正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惠州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形成特色鮮明、功能互補、具有競爭力的重要節點城市。

惠州不只是面積大,其地理位置同樣優越,不僅與廣州、深圳兩個一線城市接壤,也與東莞這個新一線城市接壤,惠州的面積幾乎是廣州、深圳、東莞之和,其中深圳、東莞開發強度已經很大了,未來它們的產業外溢,惠州將會近水樓台先得月。

惠州也有自己獨特的產業優勢,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惠州基本構建起以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為支柱的現代產業體系 ,培育有TCL、華陽、僑興、德賽、富紳等一批知名企業。惠州已經發展成為廣東的經濟強市,其2018年的GDP已經達到4103億元,僅次於深圳、廣州、佛山和東莞,位居全省第五。展望未來,惠州的發展潛力還是很大的。

完蛋的城市!好好的一所大學給整黃了

直接給結論建議吧,惠州現有的格局不變,發展勢必緩慢!惠州版圖太大,建議拆分為四個城市,臨穗市,臨莞市,臨深市和臨港市,前三個不解釋,最後一個是分一部分土地給香港,讓香港港府搬遷過來,解決香港的土地房屋問題和社矛盾,和發展瓶頸問題!

公交站台問題解決好再說。

排在廣東省前五是沒問題的!

惠州的GDP靠工業區拉起來的,毫不客氣的說,惠州沒有產業。

如果一定要有,那就是房地產,以及由此產生的諸如學校、商場等生活配套。

惠州的特點就地多,山多,人口少!

惠州有高鐵和機場但是暫時沒有地鐵

為啥?

因為因為惠州人口數量不夠的原因(城區人口不到300萬),14號線惠州段尚處於規劃階段,開不了工。

雖然從大趨勢上來看,深圳跟惠州之間開地鐵是遲早的事,14號線終點也預留了延伸至惠州的條件,

但具體什麼時候能成,不好說...

(地鐵14號線,虛線部分為惠州段)

如果未來14號線地鐵開通,排除通脹因素以後,可能惠州的房產還有大約70%的上漲空間。

不過呢!

14號線的深圳段已經開始建設,2022年通車,這個是不會有變數的, 這條線深圳段的終點站沙田,到惠陽臨深區域大概七八公里, 與11號線終點站碧頭到東莞長安鎮的距離相當。 14號線深圳段開通,會給惠陽臨深片區的房價帶來一波提升,這個短期內就可以實現, 正如同當年11號線拉高了東莞長安的房價一樣。

但是惠州的很多是外來人口多,多數是以打廠工為主的,惠州的教育,醫療,學校,暫時還跟不上,不過惠州臨近深圳各方面帶來很多的便利,以後會越來越好的!

建議龍門給廣州,博羅給東莞,剩下的和深圳合並,東莞東三鎮或者東六鎮劃給深圳。詳見高鐵樞紐文章《深圳擴大面積是剛性需求》

務虛瞎侃方案:惠州一分為三,龍門並入廣州,博羅、惠城、仲愷並入東莞,惠陽、大亞灣、惠東並入深圳。東莞鳳崗調劑並入深圳。穗莞深整體東進。

惠州應該好好治理一下 旅遊 業 民宿監管 餐飲監管 嚴懲宰客現象 成立 旅遊 警察局 發現有問題的商家 嚴懲不貸 直接用鏟車推平商鋪 沒有亂宰客的現象 遊客量會大大增加

㈥ 惠州的經濟怎麼樣

經濟飛速發展,發展前景較好


那麼惠州近幾年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
1.背靠經濟發展大樹。惠州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集團的成員,北部有雄安新區,南有粵港澳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戰略規劃,未來發展有望超過紐約、舊金山和東京大灣區,成為世界第一。身處前景無限的粵港澳大灣區,自然發展迅速。


2.緊靠經濟發展中心。深圳是中國最具活力和創新力的城市,其經濟實力在廣東排名第一。惠州一直在對接深圳,旨在惠及同一個城市,最大限度地享受深圳的溢出效應。


3.土地資源優勢。發展一個城市,土地資源是最關鍵的因素。惠州總面積11600平方公里,廣州,深圳、東莞的土地面積加起來只比惠州多300平方公里,後續開發潛力巨大,引進什麼大項目都不是問題。


4.房地產成績喜人。與鄰近的深圳、東莞和廣州相比,惠州的房地產價格仍然較低,加上大亞灣作為旅遊休閑城市的定位,越來越多的深圳客戶選擇在惠州置業,這進一步刺激了惠州的經濟發展。


5.交通運輸便利條件。高鐵市的稱號將把惠州推向財富的前沿,2020年左右,江西深圳高鐵、廣汕高鐵、廈門深圳高鐵在惠州開通運營,惠州一城三線九站將成為廣東省高鐵站最多的城市惠州,經濟發展將達到更高水平。


6.旅遊行業蓬勃發展。惠州旅遊業做出了很大貢獻,惠州的自然景觀豐富多彩,有山、水、森林、湖泊、泉,洞穴、瀑布、海岸和島嶼等等各種景觀,旅遊景點主要有惠州西湖、羅浮山、南崑山、大亞灣、巽寮灣等。每到假期,來自周邊城市和全國各地的遊客都會湧向惠州,這自然會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7.國家政策支持。惠州有大亞灣和仲愷兩個國家級開發區,電子石化產業發展迅速。此外,廣東「矽谷」通湖生態智慧區的建立也將帶來強大的發展潛力。

㈦ 想定居惠州,這座城市怎麼樣

以我在惠州多年所了解的實際情況和你說說吧。

惠州的經濟

就經濟發展水平而言,在省內排名第五,看上去排名靠前,從人均收入來看則和前四差距很大。惠州雖然屬於珠三角區域,但因地廣人稀、地形復雜多山,面臨許多發展難題與瓶頸,由此導致區域內發展極為不平衡。從現狀來看,經濟發展較好的片區為市中心惠城區、以及市南部臨深片區。發展緩慢的片區則是山區縣,如境內多山的惠東縣、博羅縣和龍門縣,其中龍門縣還是省定扶貧縣。以廣東省的整體實力尚且不能將粵東、粵西和山區市發展好,更遑論經濟本就一般的惠州去發展山區縣了。

社會 發展現狀

惠州城市規模不大、人口不多,在城市建設、交通發展方面還是處於一般水平。城內無地鐵,原本和深圳地鐵在建的14號線打通,現在也因人口數量不足被叫停。高鐵站遠離市區50公里以上,機場是軍民兩民機場。市政建設更是出了名的慢,一條路修個十年八年是常事。市區面積也不大,半城山色半城湖,很好的詮釋了惠州的城市概況,說明一個湖就佔了半個城。

當地的收入水平

廣東將全省最低工資標准分為四類地區,其中惠州為第三類地區,最低工資標准僅為1550元。如果一個無學歷且無一技之長的人過來這邊工作,工作還是比較容易找著,但收入就有點偏低了。以一天11小時每周單休來計,一月下來也就3500元左右。全市的經濟結構主要以工業製造為主(惠州有兩個國家級經開區),也就意味著絕大部分人集中在工廠上班。而工廠則是出名的待遇低,勞動強度大,從側面也反映出惠州整體的人均收入和旁邊的廣深莞相差懸殊。

惠州究竟怎麼樣?

上面是從幾個大的方面概括了一下惠州的現狀。總體來看,惠州的經濟 社會 發展水平只能說一般。然而生活舒適性還是蠻高的,空氣清新,節奏慢。境內有知名濱海 旅遊 區,有山林溫泉度假區。市中心坐擁5A景區西湖和18公里綠道紅花湖。如果能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濱海 旅遊 服務體驗就更好不過了。有一份不錯的收入,房價相對不高,生活在這里還是非常不錯的。

想定居惠州,這座城市怎麼樣?

我認為惠州對北方人來說,是最適合定居養老的城市之一。

對定居養老的人來說,有幾大需求:

一是空氣要好,總不能天天有霧霾吧。

二是交通要便捷,養老不能總在一個的地方呆著,要經常出門 旅遊 ,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所以不能選交通不便的地方。

三是氣候要好,冬天不要太冷,夏天不要太熱。

而以上三點,惠州都滿足了。

1、

惠州地大物博,有山有海有江有湖有溫泉,有羅浮山,也有南海的海島,總之,光逛惠州,就夠我們看的。

2、

惠州的空氣好的不要不要的,霧霾基本是不存在的,空氣指數經常在全國名列前茅。惠州夏天不算太熱,至少比長三角和海南好多了,冬天雖然有些冷,比不上海南 ,也比長三角好。

3、

惠州的地理不要太好,地處珠三角,臨近深圳、廣州、東莞這個幾個一線和新一線城市,與香港隔海相望,惠州是高鐵大市,有9個高鐵站,稱霸廣東。乘高鐵,北面去長沙,東邊去福州、廈門都很方便。

如果去較遠的地方 旅遊 的話,可以去深圳、廣州坐飛機,惠州本地也有深圳第二機場,還可以去香港乘機去海外。

總之,交通非常方便,出門 旅遊 可選擇的出行方式有很多。

4、惠州客家人居多,這里風俗兼容並蓄,不排外,各個地方的人在這里都能找到歸屬感。拿東北人來說,很多東北人在這里養老定居了,這里東北菜館不少,各種菜系在這里都能見到,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5、惠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員,地理位置優越,人口持續流入,發展前景非常廣闊,最關鍵的是這里房價不算高,目前均價也就一萬出頭,而且可選擇的餘地大,房價從三萬到幾千多有,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能買到中意的房子,

總之,我個人覺得惠州這座城市是非常適合定居養老的。個人見解,勿噴。

2018年,惠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約4150億元,同比增長6.6%左右;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3.38萬元,增長9%。過去一年,惠州工業經濟持續提質增效,市場活力日益增強,基本構建起以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為支柱的「2+2+N」現代產業體系,這成為惠州吸引人才的重要經濟抓手。

去年,贛深高鐵、廣汕汕高鐵加快推進,荃灣煤炭碼頭進港鐵路通車,武深高速惠州段建成。未來,惠州將構建融入大灣區的大交通體系,加快對外大連通,建設半小時通達廣深港特大城市的快速通道,建設惠州北站、惠城南站等高鐵樞紐站場。道路交通體系日臻完善,將吸引更多人才湧入惠州。

惠州乃是惠民之州。流動人口是否願意留下來,與城市的民生環境息息相關。從湖南赴惠州創業的博士尹德艷直言:「惠州的生活便利程度與廣深等地差距較大,將來是否定居下來還很難說。」

《惠州市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惠州將不斷擦亮惠民之州品牌,推動教育均衡優質發展,2019年在全市新增學前教育學位2萬個以上,新增義務教育學位2.4萬個;推進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加強衛生人才引進培養;促進長者樂享善為, 探索 開展老年人「大配餐」試點等。

目前,惠州正努力打造成為珠江東岸新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地區和國內一流城市,這也將為人才發展提供更好的環境,不斷推動高端人才聚集。


惠州歡迎你!

我2013年從江西老家來惠州的,也在這邊定居了,我感覺惠州有山有水非常漂亮,雖然經濟上比不上東莞深圳,但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環境非常不錯,空氣質量在全國前列,非常適合生活,也可以在這和惠州一同發展,加油惠州,我愛惠州!

惠州這座城市適合定居,惠州人不排外,是非常包容的城市,而且人文 歷史 底蘊厚重。惠州的城市建設越來越好,市區大小公園30多個,房屋銷售均價12000元/m2左右,氣候環境宜人,交通非常便利,惠州西湖是5A景區。惠州有機場、港囗、在建高鐵有贛深高鐵和廣汕高鐵,已運營的廈深高鐵和正在規劃的深汕高鐵,惠州共規劃建設四條高速鐵路11座高鐵站,還有城市輕軌(地鐵)等,多條高速公路在市區周邊經過,物價與消費水平適中,空氣質量和生態環境很好。

1、惠州是一座進可攻退可守的城市,區位優勢得天獨厚,生活成本優勢超級惠民,甚至比部分18線縣城的安家成本還低

2、居住惠州,高鐵隨時可在一小時去國際大都市,香港、深圳、廣州玩,粵港澳大灣區的便利都有,可以通過惠州機場,飛到全國42座主要城市,航線還在增加,臨深、臨東莞的區域,又可以要雙城工作的群體,享受高工資,低房價的便利,只是通勤辛苦點

3、5G時代,互聯網行業越來越深入,比如,直播帶貨,自媒體人,自由職業,撰稿人,文藝繪畫工作,遠程教育,凡是可以不用上班打卡的工作,都可以定居惠州,背靠粵港澳大灣區資源,非常低成本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再苟且偷安,為了巨大的租金和房貸壓力,放棄夢想

4、惠州告訴我們,文化最重要,而不是眼前的苟且,當年,蘇東坡帶來的千古文脈,給嶺南惠州,兩湖黃州,海南儋州,帶來了永遠的文化財富,我與使君皆白首,休誇少年盡風流

惠州是一個很不錯的城市,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東大門,緊鄰深圳,有山有水有文化,是個宜居的好地方。 下面我從3個方面,給你介紹下惠州這個城市。

1.惠州區位:交通便捷的深圳後花園

惠州市深圳的後花園,惠州的惠陽和大亞灣緊挨著深圳的坪山區。因此,深圳如果要進行產業外溢,會直接想到惠州。 惠州目前有惠州南站可以直接聯系深圳北站,又有莞惠城際鐵路,可以連接東莞,未來能夠連接廣州。

未來,惠州將坐享1+3+4多維立體交通體系。1機場(平潭機場)3高鐵(廣汕、廈深、深汕)4高速(廣惠、深汕、甬莞、沿海)環繞,暢享灣區便捷生活。

2.惠州房價:不限購的窪地

惠州不想深圳、廣州、佛山、東莞那樣,不限購是他的優勢,無論你是哪裡戶籍,都可以在這里買房。 因此,惠州的房地產市場對外來人還是非常友好的。如果你名下沒有房貸,是可以按照3成首付買房的,可以說也是非常友好的,

通過惠州的二手房首付地圖可以看出,在惠州上車的門檻並不高,最遠的龍門縣只需要不到30萬就能夠買到90平的房子。最貴的大亞灣,首付也才35萬,相比於隔壁深圳動不動就要上百萬的首付款來說,惠州對於想要買房的人,還是一個比較高性價比的選擇。

3.惠州環境:山美水美風景美

惠州在2002年和2009年曾分別以 「城市綠化和生態環境建設」、「兩江四岸人文與生態環境建設」項目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因此稱其為「後花園」真的不為過,羅浮山、南崑山、金山河、西湖等都是著名的景點。

惠州還有超長的海岸線,巽寮灣、雙月灣、大亞灣、小徑灣等眾多海灘,都是你休閑度假的好地方。

惠州是個好地方,歡迎你來惠州定居,大灣區擁抱你,大山大海擁抱你!

定居惠州沒什麼毛病。但工作的話就不建議了。沒什麼發展空間工資普遍不高

惠州是個定居城市不錯的選擇,房價穩定,環境空氣優秀,生活節奏適中,而且屬於大灣區比較有發展潛力的城市之一,交通設施四通八達。無論創業還是養老都適宜!

都說惠州是宜居城市,有山有水,離深圳東莞廣州這些相對發達城市也都不算太遠,生活節奏比較慢,很適合養老。

㈧ 廣東惠州是什麼情況,發展的雜樣大神們幫幫忙

惠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端,南臨南海大亞灣,與深圳、香港毗鄰,是中國大陸除深圳市外距離香港最近的城市。惠州市屬珠三角經濟區,現轄惠城區、惠陽區兩區和博羅縣、惠東縣、龍門縣三縣,設有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陸地面積1.12萬平方公里,占珠三角經濟區面積的1/4。海域面積452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23.6公里,是廣東省的海洋大市之一。常住人口321萬。市花是紅花紫荊,市鳥:畫眉,勒杜鵑。 惠州是廣東省的歷史文化名城,在古代即有「嶺南名郡」、「粵東門戶」之稱,簡稱鵝城。從唐到近代的一千多年間,有480多位中國名人客寓或履臨惠州,其中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曾寓居惠州三年,孫中山、周恩來曾在此進行過革命活動,廖仲愷、鄧演達、葉挺、曾生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皆出自惠州。 惠州與深圳、香港毗鄰。惠州是著名僑鄉,祖籍惠州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超過80萬人。 惠州的自然資源尤其是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全市具有旅遊開發潛力的景點有900多處,屬景點高密度分布區,並具有資源多樣性的特點,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澗、島為一體,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身,其中被列入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及自然保護區有6處,擁有「嶺南第一山」--羅浮山,「北回歸線上的綠洲」--南崑山,「東方夏威夷」--巽寮灣,「薴蘿西子」--惠州西湖,還有全國唯一的海龜自然保護區等。 早在十年前,惠州已進入中國大中城市「投資硬環境40優」、「綜合實力50強」的行列,良好的投資環境為廣大投資者所認同。近兩年來,惠州把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作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戰略舉措,加大了城市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稱號,使惠州的環境優勢更為凸現。目前,惠州已形成由深水港、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相互配套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路。惠州港為國家一級口岸,水路距香港僅47海里,可供建港的深水岸線30多公里,年吞吐量可達1.2億噸,現已建成2座萬噸級通用碼頭和4座3.5萬噸級的原油油氣碼頭,形成年吞吐量1500萬噸的規模。京九鐵路與廣梅汕鐵路在惠州交匯,即將建成通車的惠澳(惠州港)鐵路與京九、廣梅汕鐵路接軌,將形成鐵路連接港口的大陸橋格局。惠鹽、深汕與在建的廣惠、惠河4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境。全市公路通車里程7211公里,公路密度65公里/百平方公里。惠州至深圳黃田機場1個小時車程,至廣州白雲機場只有2.5個小時車程。全市電話普及率73.2部/百人,在境內通過的多條國家一級光纜干線與境內通信網路相連接,構築起發達的現代信息高速公路網路。市區自來水供水能力40萬噸,輸變電能力為全國主變容量超200萬千伏以上的53個城市之一。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惠州市堅持「工業立市」的發展戰略,堅定不移地走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道路。培育出TCL、德賽、華陽等一批大型國有(控股)企業集團以及僑興、富紳等一批民營企業集團。創立了TCL電話機、TCL王牌彩電、TCL手機、富紳襯衫、德賽電池、德賽數碼龍音響、僑興電話、CECT手機等一批工業產品名牌。建立起一批全國性的市場網路。引進了美國通用,日本索尼、松下,韓國三星、LG、荷蘭飛利浦、美國可口可樂和中國聯想等國內外著名廠商、跨國公司在惠州建立生產和研發基地,逐步構建起以國有(控股)企業集團為主導,多種經濟成份一齊上,電子信息製造業為支柱的開放型經濟格局。2002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25.2億元,工業總產值1216.3億元。全市累計實際利用外資超過100億美元,辦起了8000多家外資企業,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7家。目前,惠州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電池和鐳射光頭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電話機、電腦主板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電視機、汽車音響、高級電工產品、照相機生產基地之一,成為中國華南地區發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最具潛力的城市之一。 2002年11月,中國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正式動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43億美元,外方投資者是世界著名的英荷殼牌有限公司,將於2005年正式投產。該項目的上馬建設,帶來了巨大的牽動效應,預計在未來的5-10年內,該項目將給惠州帶來600-100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這個項目的建設,標志著惠州新一輪經濟建設高潮的到來,奠定了惠州百年發展的格局,必將對惠州乃至廣東的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經濟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目前,惠州正加緊規劃及實施三條戰略經濟帶,一是以工業園區為載體,數碼信息企業為內容,打造數碼信息產業帶,壯大數碼信息產業。二是以建設大學園區,吸引國內外名牌大學落戶為契機,帶動以文化產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的文化產業帶,發展文化產業。三是依託惠州港大港口的優勢,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開辟沿海重化工產業帶,發展臨海經濟,以此打造惠州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當前的惠州政通人和,蓄勢待發。市委、市政府正抓住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動工建設的歷史性機遇,迅速掀起新一輪發展潮,全面推進現代石化數碼名城建設,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市委、市政府計劃用10年左右的時間,把惠州建成「四個基地、一個中心」,即數碼信息產業製造基地、石油化工加工基地、對外貿易出口基地、度假觀光旅遊基地和現代物流配送中心。到2010年,全市GDP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達到1700億元,人均GDP超過5600美元。2002年,惠州市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與此同時,全面推進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力爭2003年成為廣東省文明城市,2005年左右成為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單位,在3-5年內把惠州建設成為文明生態城市,並逐步奪取「中國人居獎」、「聯合國人居環境獎」以及「國際花園城市」的榮譽稱號。

㈨ 惠州經濟怎麼樣

早在十年前,惠州已進入中國大中城市「投資硬環境40優」、「綜合實力50強」的行列,良好的投資環境為廣大投資者所認同。近兩年來,惠州把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作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戰略舉措,加大了城市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稱號,使惠州的環境優勢更為凸現。目前,惠州已形成由深水港、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相互配套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路。惠州港為國家一級口岸,水路距香港僅47海里,可供建港的深水岸線30多公里,年吞吐量可達1.2億噸,現已建成2座萬噸級通用碼頭和4座3.5萬噸級的原油油氣碼頭,形成年吞吐量1500萬噸的規模。京九鐵路與廣梅汕鐵路在惠州交匯,即將建成通車的惠澳(惠州港)鐵路與京九、廣梅汕鐵路接軌,將形成鐵路連接港口的大陸橋格局。惠鹽、深汕與在建的廣惠、惠河4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境。全市公路通車里程7211公里,公路密度65公里/百平方公里。惠州至深圳黃田機場1個小時車程,至廣州白雲機場只有2.5個小時車程。全市電話普及率73.2部/百人,在境內通過的多條國家一級光纜干線與境內通信網路相連接,構築起發達的現代信息高速公路網路。市區自來水供水能力40萬噸,輸變電能力為全國主變容量超200萬千伏以上的53個城市之一。
改革開放30年來,惠州市堅持「工業立市」的發展戰略,堅定不移地走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道路。培育出TCL、德賽、華陽等一批大型國有(控股)企業集團以及僑興、富紳等一批民營企業集團。創立了TCL電話機、TCL王牌彩電、TCL手機、富紳襯衫、德賽電池、德賽數碼龍音響、僑興電話、CECT手機等一批工業產品名牌。建立起一批全國性的市場網路。引進了美國通用,日本索尼、松下,韓國三星、LG、荷蘭飛利浦、美國可口可樂和中國聯想等國內外著名廠商、跨國公司在惠州建立生產和研發基地,逐步構建起以國有(控股)企業集團為主導,多種經濟成份一齊上,電子信息製造業為支柱的開放型經濟格局。2002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25.2億元,工業總產值1216.3億元。全市累計實際利用外資超過100億美元,辦起了8000多家外資企業,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7家。目前,惠州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電池和鐳射光頭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電話機、電腦主板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電視機、汽車音響、高級電工產品、照相機生產基地之一,成為中國華南地區發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最具潛力的城市之一。
2002年11月,中國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正式動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43億美元,外方投資者是世界著名的英荷殼牌有限公司,將於2005年正式投產。該項目的上馬建設,帶來了巨大的牽動效應,預計在未來的5-10年內,該項目將給惠州帶來600-100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這個項目的建設,標志著惠州新一輪經濟建設高潮的到來,奠定了惠州百年發展的格局,必將對惠州乃至廣東的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經濟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目前,惠州正加緊規劃及實施三條戰略經濟帶,一是以工業園區為載體,數碼信息企業為內容,打造數碼信息產業帶,壯大數碼信息產業。二是以建設大學園區,吸引國內外名牌大學落戶為契機,帶動以文化產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的文化產業帶,發展文化產業。三是依託惠州港大港口的優勢,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開辟沿海重化工產業帶,發展臨海經濟,以此打造惠州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當前的惠州政通人和,蓄勢待發。市委、市政府正抓住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動工建設的歷史性機遇,迅速掀起新一輪發展潮,全面推進現代石化數碼名城建設,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市委、市政府計劃用10年左右的時間,把惠州建成「四個基地、一個中心」,即數碼信息產業製造基地、石油化工加工基地、對外貿易出口基地、度假觀光旅遊基地和現代物流配送中心。到2010年,全市GDP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達到1700億元,人均GDP超過5600美元。2002年,惠州市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與此同時,全面推進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力爭2003年成為廣東省文明城市,2005年左右成為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單位,在3-5年內把惠州建設成為文明生態城市,並逐步奪取「中國人居獎」、「聯合國人居環境獎」以及「國際花園城市」的榮譽稱號。

㈩ 為什麼惠州近鄰廣州,東莞,深圳,地理位置這么好,GDP卻這么低呢

感謝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前幾天剛回答了一篇關於惠州的問題,說句實話惠州的地理位置是真的好,緊鄰東莞、深圳。本身以為惠州也是一座僅次於東莞的城市,誰知道看了GDP數據後大跌眼鏡,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目前惠州的GDP及產業情況

根據2017年的數據,惠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初步核算為3830.58億元,增長7.6%,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4.5:54.8:40.7,惠州人均GDP為80205元。可以說惠州距離鄰近的東莞市(2017年GDP為7582.12億)要有很大的差距。
那麼原因有哪些呢?幾點愚見:

第一、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在哪裡都有,很不幸惠州就屬於廣東省這個區域。 圖上是截止2017年惠州市的GDP和人均排名可以看出在廣東這樣的經濟強省中,惠州的表現中規中矩,可以看出從東莞之後廣東中間沒有出現6000億、5000億甚至4000億的城市,不得不說明一個問題:廣東的經濟發展也是不均衡的,雖然說廣東經濟算是發達的。

第二、從產業上來看,惠州目前是以第二產業為主,支柱產業過少是根本。 而惠州的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為主,具體集中在電子行業、 汽車 行業和石化行業。可以說惠州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這幾個行業,支柱產業過少是惠州面臨的直接問他。要知道東莞市的主要工業產業與惠州基本重合,惠州沒有相對優勢。

第三、相對優勢不明顯。 上面已經說了惠州的支柱產業較少,但是很多都與東莞重合,東莞如今已經是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基地之一,製造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0%以上,形成以電子信息、電氣機械、紡織服裝、傢具、玩具、造紙及紙製品業、食品飲料、化工等八大產業為支柱的現代化工業體系,所以在工業比拼上惠州差距不小。

第四、失去了發展先機導致虹吸效應不足 。按理說東莞與惠州地理條件差不多,但是差別就是在東莞抓住了改革開放的第一波東風,引進了大量的製造業和加工業,等惠州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晚了。截止到2017年底,東莞已經成為一個常住人口達到834.25萬的特大城市,而惠州只有區區500萬人口,人口紅利可以說惠州已經喪失殆盡。

惠州最深刻的體會是白白浪費自己的優勢!臨近去深圳的幾條路都是烏煙瘴氣臟亂差,又堵車。別的不說,弄條好路,深圳那邊過來買房的一大把,可惜啊,可惜。惠州自己不爭氣,領導又沒眼光,靠著深圳那一塊臟亂差。惠州總以為自己能行,不用靠深圳東莞輻射。以為自己能行,其實自己搞的工業園沒有多少企業入住。舉個例子,靠近東莞的五個鎮,石灣,園洲,龍溪,潼湖,瀝林。石灣緊抱石龍大腿,橋都修過來三條了,園洲緊靠石排石龍也把開發重心放在東江邊,瀝林城區是過了謝崗馬上是,這三個鎮發展重心放在東莞輻射上,發展都還算不錯,特別是石灣,使命抱著石龍大腿,發展變化最大,龍溪發展重心北邊,靠著博羅縣城發展,發展中心地帶離東莞邊十幾公里,沒啥人也沒啥廠子,連房地產都幾乎沒有。潼湖就更慘了,那麼平的地那麼好的地段就是不修路。重心靠著惠州城區和陳江去發展。靠著深圳坪山那條路,多臟多亂,紅綠燈那個多,那個車堵得,怎麼能吸引深圳人呢?自己重點發展的仲愷高新區,說實話廠子真沒幾個,如果把這種重點扶持的工業區放在深圳或者東莞邊上,結果肯定不一樣。在中國,以政府駐地為中心區向外擴展的思維太嚴重了。惠州應該把東莞深圳周邊的道路基礎設施弄得像樣點,不愁沒有發展,特別是現在深圳東莞大量企業外遷的情況下。可是目前來說惠州沒有這個打算。

說到底改革開放後這批先發展起來的城市都是依靠人口紅利,其中包括廣州和深圳。東莞的GDP的確是惠州的兩倍,但人口也是惠州的兩倍。

惠州曾經作為深圳和東莞的老大,地理位置可以說得天獨厚,完全具備發展成大城市的條件,為什麼現在卻比不過周圍的東莞深圳呢?

這里就必須提到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後提出的先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也可以解讀成先讓一小部分人先富起來,東莞和深圳也是受益於這個政策的福利。 惠州地理位置太大,如果改革開放初期選擇發展惠州,而不把東莞和深圳劃出去,那麼多半會出現貪多嚼不爛的情況,就是哪裡都發展不好。

把東莞和深圳獨立出來,城市面積小,人口更容易集中,城市化建設更加容易,也更容易形成規模化的現代化城市,深圳和東莞就像新區試驗基地,成功了可以帶動周邊整體經濟。

惠州作為深圳和東莞的老大哥。雖然前些年地理位置大是短板,但現在來看卻是優點。這幾年也能看到惠州政府的進步,再加上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我相信惠州的未來會一片光明。
自住投資惠州東莞中山可以私信我。

雖然惠州鄰近深圳,東莞,廣州,有著大亞灣,大亞灣核電站,馬鞭洲的碼頭,而且又還離香港這么近,怎麼看起來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地理優勢,發展的勢頭應該會好過東莞,經濟各種飛漲,但是惠州其實還是礙於地形問題,難以和廣州有很深的聯系,而且想和東莞一起發展的話,惠州自身又沒有先天的優勢,難以發展高新電子產業,重要的是人口沒有東莞那麼多,所以本身的勞動力資源就非常的稀缺了。

剩下的就只有深圳這個大城市了,其實深圳確實對惠州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遷移了一部分產業下來,不過因為惠州的特點就是環境比較好,所以房產會開發的比較厲害,用來吸引深圳的投資者,本來房產行業就不太穩定,所以GDP波動也比較大。

再加上現在經濟的發展各地區都處於轉型中,發展速度有所放緩的節奏,深圳對於惠州的扶持和惠及是需要一個非常長的時間的,畢竟惠州走的路線似乎不是生產類型的。也就只要等深圳和惠州兩邊真正的對接上的時候,惠州的經濟發展就會更加的快速和穩定,畢竟惠州還有這很好的環境,人口也不多,適合養老的。

惠州、東莞對於深圳香港的區位優勢相差不大,東莞算十分,惠州也能九分,惠州相對東莞的優勢是有海岸線資源,東莞的優勢是既靠近深圳還靠近廣州(增城),但為何惠州近年與東莞的差距在拉大呢?個人看法是惠州當年失誤在引進大亞灣石化項目上,這個項目在當年來看舉足輕重,但位於黃金海岸線的上風水上,明顯是以犧牲周邊甚至整個惠州環境資源價值為代價的,以至於該項目的下風向幾十平方公里成為不宜居也不宜業的區域,白白糟蹋了惠州之於東莞的稟賦優勢,揚長成了抑長,可以假設,如果沒有石化廠,承接港深產業及人口轉移要比目前尤其未來好許多。惠州市在發展定位與戰略方向上都存在極大失誤,比如,早就應該將城區向深圳和海岸線靠攏,目前,臨深區域依靠房地產提升不了太高土地價值,因為沒有中高端產業輔助,臨海的大亞灣又遭到石化項目的影響抑制了本可以特別值錢的土地價值。惠州當前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重視臨深區域城市規劃及與深圳的交通在內公共配套銜接,引進無污染產業項目,從而提高土地價值。惠州市主城區以東、以北廣大地區環境保護為主。

首先這個問題我認為要分成 惠州對於廣州深圳 和 惠州對於東莞 兩個問題來看。

第一個問題惠州對於廣州深圳 GDP較低,就不用了說了,一個省會,一個特區,從任何角度都沒有對比價值,不需要討論。

關鍵就是和東莞的對比,東莞的GDP差不多是惠州的近兩倍,為什麼會和東莞也有這么大差距呢!

首先是區位原因,惠州區位相對東莞沒有任何優勢,雖然東莞和惠州的區位都是非常好的,但東莞的地理位置很明顯是要稍微優於惠州的,這也就造成了廣深交通交流時必過東莞,間接帶動了東莞的交通發展,大家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於是東莞自然就獲得了較多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因此也帶動了東莞的發展!

第二個原因是政策和機遇的原因,八九十年代時,東莞從惠陽地區分拆出來成為地級市後,經濟政策非常開放,吸引了大量港台工廠,進而港台工廠帶動了東莞本地工業發展,東莞形成了家家戶戶開工廠的模式,帶動了整個東莞的進步。而同時期的惠州雖然建設了一個仲愷高新技術開發區和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但是工業引進方面設置門檻太高,導致一大批工業被排除在外,政策上沒有東莞開放主動,因此也錯過了港台投資上的進駐高潮期!

第三個原因和運氣有一定的關系,惠州早期城區主要是在惠城西湖附近和惠陽淡水區域,都是發展服務業的,在大力拓展大亞灣新城時,原本花了很多年大力氣引進了一個當時全國最大的 汽車 外資項目,後因政策原因被國家領導否決了,造成了大規模的投資資金逃離,直到21世紀初才恢復過來。這個歸根結底有一定的運氣原因。

最後說下惠州的經濟發展,惠州GDP雖然相對東莞不高,只有3800多億(2017年),但是惠州的經濟質量相對於全國很多GDP比自己高的城市要好很多的,比如唐山市,GDP差不多是惠州兩倍,然而財政收入卻比惠州還低,再比如揚州,淄博,台州,南寧洛陽,襄陽,包頭,鎮江,臨沂等城市,GDP都高過惠州,財政收入卻低於惠州,財政收入相對於GDP是更真實的!

不是惠州太低,是廣州深圳東莞太高了。

一是客觀因素。發展區位是分圈層的,核心圈層和外圍圈層之間的區位差別是本質性的。不幸的是,廣州深圳是核心圈層,東莞也是准核心圈層,而惠州是外圍圈層。對於外圍圈層,經濟輻射沒有到你這里,你再使勁也沒用。二是主觀因素。惠州的地理位置好,惠州自己看到了,別人也發現了。於是惠州曾有一陣子特別火,是在九十年代上半葉,出現了房地產開發熱。這段世間是中國出現的第一次房地產泡沫,當時有三個地方最典型:海南、北海和惠州。房地產泡沫破裂後,惠州經濟曾經一蹶不振。就是在這一時期,出現了東莞現象,東莞依靠民營經濟,快速發展起來,而惠州還在舔房地產泡沫留下的傷口。

最近10年,是惠州快速發展的時期。惠州的後發優勢得到很好的體現。石油化工和電子信息是惠州的兩大支柱產業。從產業結構看,惠州還是處在珠三角的外圍地帶,還沒有融入核心圈層。核心圈層的融入,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需要有一些特殊的舉措。但一些特殊舉措是與現存的產業布局相矛盾的。特殊舉措就是推進與深圳的一體化,向海發展,盡快成為一個濱海城市。但惠州的濱海地區已經成為一個石化工業區,已經很難再成為一個大城市區了。要把工業區變成城市區,一是城市中心要轉移,二是工業區要遷移,這都是惠州目前辦不到的事情。惠州發展區位最好的地方變成了石化工業基地,這既是 歷史 的選擇,也是 歷史 的遺憾。發展石化工業,是不得不的選擇,是塊肉骨頭,有肉,也有骨頭。它橫亘哪裡,既產生可觀效益,又阻礙惠州更大的發展。

城市的發展不能用短期的眼光來看,上海,香港等國際一流城市快速發展期一般均有百年左右。當然深圳是個例外,有其內在的原因。一個中等規模的城市,一般也需要50年以上的快速發展期。惠州從地理位置,自然資源,人文環境三個基本要素分析,地理位置來看,在陸權時代,屬於嶺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海權時代,這個中心前移至香港,深圳。所以惠州在海權時代,已落入二線位置,但在以高鐵為代表的陸權復興時期,惠州的地位得以部分恢復,惠州的地理位置是深圳,香港陸路東及東北出口的唯一通道,也是廣州東行的唯一通道,而且近鄰這三大國際一線都市,這一特殊位置決定惠州有條成為強二線國際城市。目前以高鐵,城軌,高速公路為新時期主要陸路交通為代表,惠州的交通優勢將在2022年後發揮巨大優勢作用,這是東莞所不能比的。另外,惠州的新機場及深水港也是大城市必具資源,這是東莞不具備的。自然資源方面,山海江湖,森林,溫泉,瀑布,這些優質資源惠州遠勝東莞,也強過國內大部分城市,這些資源是惠州將來成為國際名城得天獨厚的,這些資源對於小城市來講,難以發揮其價值,但對於大城市來講,意義非常巨大。這些資源及1萬平方公里的優質土地,是惠州成為大城市,名優城市的資本。人文 歷史 方面,惠州自古既為嶺南名郡,這種優勢將在城市發展延續過程中發揮無形作用。綜上三方面分析,惠州作為一個城市的內涵遠遠勝出東莞,雖然經濟地位短期落後,但從90年代開始以50年至100年來看,惠州將遠勝東莞。東莞相較於惠州的優勢是連接廣州與深圳,香港,三大國際一線城市及處於粵港奧大灣區更核心位置,純經濟意義上,這方面勝過惠州。未來單從經濟分析,東莞與惠州可能難分伯仲,但其他方面,惠州遠勝東莞。

惠州和東莞同樣挨著廣深,但是GDP卻差這么多,這是為什麼了?

1.東莞地理位置比惠州好,東莞處於廣深中間,廣九鐵路和京港高速都經過東莞,當年香港的資本就這樣沿著鐵路和公路由深圳轉移到東莞,惠州與廣深實際上是三角之勢,惠州與深圳之間是京九鐵路,建成很晚,而且也是先經過東莞,惠州與廣州還沒有直接鐵路相連,與廣深的緊密程度比東莞差多了,所以並未有承接太多產業轉移(相對東莞)。

2.惠州的石化區影響,惠州大亞灣石化區導致過去房價長期低迷(最近幾年才漲起來),大家對石化區都比較敏感,不想靠的太近。

3.惠州博羅、龍門等地多山,大規模搞建設發展成本高,而東莞相對地形就好多了。

閱讀全文

與惠州投資化工經濟條件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消除婚姻史 瀏覽:139
美女都用什麼色iphone12pro 瀏覽:595
和美女怎麼聊天找話題免費 瀏覽:523
江口縣事業單位考什麼 瀏覽:505
這個愛情怎麼這么復雜最火文案 瀏覽:174
94雞和鼠96相配婚姻如何 瀏覽:443
婚姻好不好看什麼時候看 瀏覽:618
湘妃竹的故事是什麼時代的傳說 瀏覽:937
大林木命自身婚姻什麼狀況 瀏覽:698
美女舞蹈家叫什麼 瀏覽:530
美女房子在廣州什麼地方 瀏覽:232
婚姻中出軌該怎麼做 瀏覽:958
中國現經濟處於什麼階段 瀏覽:380
做教師需要考事業編制是什麼 瀏覽:70
跟你走進幸福里哪裡可以聽 瀏覽:784
以前的事實婚姻是同居多少年 瀏覽:803
重慶美女去哪裡旅遊 瀏覽:978
中級會計職稱經濟法看多久 瀏覽:168
父母包辦婚姻怎麼舉報 瀏覽:380
事業工勤工種哪個好 瀏覽: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