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做合格的經濟責任審計主審
一名合格的經濟責任審計主審應做到五個方面:
思想重視,強化宣傳
提高認識,准確定位。經濟責任審計主審必須提高對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性認識,強化使命感,准確定位,採用各種適合的審計方法,正確協調審計與被審計雙方的關系,處理發現的各種問題。
強化宣傳,得到支持。主審通過對經濟責任審計作用、意義等大力宣傳,使被審計領導幹部明確經濟責任審計在維護財經秩序方面的重要職責作用,使被審計機關明確配合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是其必須履行的義務,從而得到對方的理解和支持,保證審計工作能順利開展。
嚴控風險,保證質量
制訂方案,提高效率。經濟責任審計主審為了有效控制審計風險,全面提高審計效率,應善於收集信息,進行細致分析判斷,明確審計重點,有的放矢地制訂審計方案,提出審計總體目標,制定具體措施,確定人員分工,保證審計重點均涵蓋於其中。
結合實際,深入分析。主審要善於利用已有審計成果,結合實際情況,對被審計單位業務工作進行深入分析,既要抓住普遍性問題,又要關注具有地方特色的問題,把審計工作做出特點;還要善於結合被審計單位的業務深入分析,使經濟活動向監督過程延伸,關注審計中的關鍵問題,提高審計效果,以資金運作為主線做好審計工作,將問題深查到底。
依法評價,准確界定。經濟責任審計主審在評價審計對象的經濟責任時,要做到准確守法、客觀公正,在評價時一定要有根據,深入分析各種問題,抓住本質,對於事情不完全清楚的不要擅做評價,在評價時內容要強化對領導幹部決策相關事項的審計,對領導幹部應當承擔的責任做到界定準確。
夯實基礎,釐清思路
強化監督,提高成效。在審計時,主審應該緊緊抓住涉及人民群眾利益的重點、難點,強化對資金、民生工程的監督,發揮審計的免疫功能,加強對領導幹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的審計監督,對經濟責任加大追究,使問責、問效兩相融合,有效提高審計整體成效。
突出主體,圍繞主線。在經濟責任的審計對象上,要重點突出領導幹部經濟責任這個主體,在審計內容上,要對領導幹部的權力運行狀況圍繞主線進行系統審查,可以包括以下主線,比如領導幹部是否廉潔自律,國有資產是否保值增值,被審計部門和單位是否能做到服務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任職期間重大財務收支活動是否正常等。主審應該圍繞以上列示主線,做好審計工作。
鑒證能力,提高價值。在經濟責任審計期間,主審必須做到廉潔自律,對專項資金撥付使用情況、違法違紀事實、責任歸屬進行審計,從而對領導幹部依法行政能力進行審計,努力提升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利用價值;對重大投資項目的成本效益分析、重大經濟事項決策,有效鑒證領導幹部的決策能力。對國有資產的保值、經費收支、制度健全等方面進行審計,對領導幹部的管理能力進行鑒證;對被審計領導下屬部門職責進行審計,鑒證領導幹部的監督能力;結合群眾評議、個人自查,對領導幹部廉政能力進行鑒證。
公正審計,運用結果
客觀公正,審計評價。對被審計領導幹部的廉潔自律、重大經濟決策執行情況嚴格審計,做出評價,與審計內容緊密結合,確保在審計許可權之內的審計結果客觀公正,報告通俗流暢,相關部門能夠真正用得上。
嚴格管理,整改到位。作為主審,對於審計結果要定期檢查,追蹤問效,拒不整改的要進行通報,保證審計整改落實到位。審計完成後,還應對存在的違法違規問題分級管理、分級督查,保證審計結果的充分運用。
嚴格程序,抓住重點
調查全面,准備充分。主審在進行審計之前,要做好審前調查,為審計做好充分准備,如採取審前座談會、個別談話等各種方式,進行全方位了解。在與被審單位的溝通中,通過對各種財務資料的分析,找到疑點和突破口,進行精準判斷,提高審計效率。在審前調查的基礎上,制訂審計方案,做到詳細科學,對審計實施具有指導意義,確保達到審計目標,為撰寫報告提供有力事實依據。
抓住重點,改進方法。在審計實施時,主審必須要抓住重點,正如俗語說「打蛇打七寸」,只有抓住重點才能收到良好成效。對重大問題部署、管理制度建設、財務管理運行、貫徹國家政策、是否遵守廉潔紀律等,要准確把握重點。在審計過程中,主審要善於採取靈活多變的審計方法靈活安排審計項目,對那些群眾有強烈反映的要盡快安排,將審計與審計調查緊密結合,加大問題查核力度,對審計中發現的疑點進行延伸審計,追根溯源,查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在審計工作中,充分發揮計算機輔助審計的作用,進行定量分析,大幅提升審計效率。
認真復核,報告嚴謹。在撰寫審計報告時,主審必須要對審計報告進行細致全面的復核,保證審計結果的真實性、公平性。應做到事實清楚、目標實現、證據充分、法規正確、處罰合理,保證經濟責任審計報告的合理性、真實性,對被審計領導幹部進行客觀評價。主審在撰寫審計報告時,要做到文字客觀理性,詳細描述財務運行情況,客觀反映審計中的問題,且發現問題准確無誤,處理適當。
⑵ 如何強化經濟責任意識
頂層設計要抓好,層層負責壓得牢,出現問題找根源,人人出力火焰高
⑶ 如何做好黨政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
開展對黨政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是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促進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大力推進依法行政的重要措施,也是深入學習和貫徹中辦、國辦《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及其《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實施細則》,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總結經驗,更好地發揮經濟責任審計的作用。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不斷推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快速發展。 思考與對策 (一)吃透政策及法規。我們要以今年出台的《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實施細則》為指南,研究工作,狠抓落實,全力搞好經濟責任審計工作。 一是貫徹落實中省市縣各項政策。要把中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關於經濟發展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作為開展審計工作的主要方向,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深入學習《黨章》、十八大精神、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中央八項規定等。通過學習,准確掌握當前發展形勢,了解黨中央和省市縣的工作重點和任務,切實提高思想認識,與中省市縣的要求部署保持高度一致,為推動審計工作發展奠定扎實基礎。 二是貫徹各級審計工作會議精神。審計幹部要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全國審計工作會議、全國經濟責任審計電視電話會議和全市審計工作會議精神,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新形勢新要求貫徹落實到具體的審計工作當中,努力推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深化發展。要結合「三學三比」活動、「五種學習方式」,認真學習,領會實質,通過學習進一步明確經濟責任的工作要求,嚴格審計程序,抓住審計重點內容,切實提升經濟責任審計的工作質量。 三是認真學習審計法規。要深入學習審計業務知識,反復認真地學習《審計法》、《審計法實施條例》、《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實施細則》以及《審計人員工作手冊》等,夯實理論基礎,增強業務技能,切實提高審計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 (二)嚴格審計程序。要搞好經濟責任審計,必須嚴格審計程序,突出抓好審計准備、審計實施和審計報告三個環節,才能不斷提高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質量。 一是審前准備階段。審前准備階段必須做到審計調查全面,審計方案務實。搞好審前調查可以防止由於審前調查不夠而使審計實施中審計重點、審計疑點確定不準的情況。通過召開審前座談會、個別談話等方式,從多方面進行調查了解,要多與被審單位溝通,要求被審單位提供各種數據,可以根據被審單位上報的各種財務、資產資料進行數字分析,尋找疑點和重點,也可以結合以往審計情況做出初步判斷,審前調查越是全面、詳細、准確,越是有利於提高審計實施的效率和效果。要在審計調查基礎上制定好審計方案,審計方案要務實,要緊密結合審計項目的具體實際制定,盡可能詳細科學、可操作性強,能夠真正指導審計實施,確保順利、圓滿達到預期的審計目標。 前期准備工作要求充分認識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內容和重點,需要對責任審計者進行客觀評價,每一次取證、每一條證據等具體審查的內容都應該為撰寫報告提供可靠的事實依據。 二是審計實施階段。(1)突出重點。經濟責任審計必須抓重點,不能事無巨細、面面俱到,突出重點才能提高成效。在經濟責任審計時應重點審查領導幹部五方面履職情況:一是重大問題的決策部署;二是內部管理和制度建設情況;三是財務運行和管理情況;四是貫徹執行國家政策情況;五是個人遵守廉政紀律情況,針對不同審計對象抓不同審計重點。除了高度重視共性問題外,同時還應重視不同審計對象的個性問題。例如對部門領導審計時,要重點揭示領導幹部任職期間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和合法性,所在單位資產變化情況,專項資金的使用效果等情況。而對所屬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的審計,重點應核實單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重大投資的效益性。(2)改進審計方法。實施審計過程中應採取靈活多樣的審計組織方法和技術方法。一是要靈活安排審計項目。要分別輕重緩急,對擬提拔、擬調任的優先安排審計,對群眾反映強烈要及時安排集中力量抓緊審,對於擬退居二線的、已經退休或准備退休的、不涉及升遷調動的可根據審計力量、審計時間適時進行審計;二是要注重工作結合。要將經濟責任審計與財務收支審計、審計調查等緊密結合,加強審計調查力度,以獲取准確充分的證據,從而將問題核實准確,調查清楚。三是要加大延伸審計力度。審計中發現的許多問題的疑點和線索,要想有所突破和徹底落實就必須進行延伸審計,對相關的經濟活動,關聯年度的賬務、數據等資料進行追根溯源,認真核實,深入查究,以查清問題的來龍去脈,正確定性領導幹部應承擔的經濟責任。(3)充分利用計算機審計。計算機審計在當前審計工作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可以大幅度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利用計算機輔助審計可將被審計單位的有關情況通過計算機進行定量分析,達到提高經濟責任審計效率的目的。 三是審計報告階段。(1)精心抓好審計報告的復核工作。復核使審計結果更真實、公正、有效。審計組應當將審計工作底稿、被審計單位對審計報告的書面意見、審計報告等進行復核。按照審計組、分管領導、法制股「三級復核」的原則,核查審計實施方案確定的審計目標是否實現;事實是否清楚;審計證據是否充分;適用法律、法規、規章是否正確;評價、定性、處理、處罰和移送處理是否恰當等。在復核的基礎上,最後通過局務會議研究確定最終形成正式審計報告,確保經濟責任審計報告的真實、科學和合理,對被審計領導幹部作出客觀的評價。(2)審計報告要嚴肅謹慎、簡繁得當。審計報告是審計成果的最終體現,也是對領導幹部任職期間的評判依據,因此必須要客觀表述、文字得當。一是評價不宜過多,否則要增加審計風險,只對所審計的事項發表審計評價意見。對審計過程中未涉及、審計證據不充分、評價依據或者標准不明確以及超越審計職責范圍的事項,不發表審計評價意見。二是財務運行和內部管理情況應詳細表述,經過審計核實的財務運行狀況、內控管理情況、發現的問題一定要准確無誤。三是要用數字、指標說話。要客觀地反映審計中查出的問題,准確地進行定性,並作出審計處理處罰。 加強審計結果的運用 經濟責任審計能否發揮應有的作用,關鍵在於審計結果的正確處理和利用,否則,審計將流於形式。要建立一套嚴格的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管理機制,有了正確的結果,但不重視結果的運用,經濟責任審計結果也難以產生理想的效果。因此,必須嚴格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運用和落實。將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整改運用情況進行通報或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公示,主動接受幹部群眾的監督,進一步確保經濟責任審計結果能夠充分運用。 嚴肅財經紀律,做到依法行政,科學理財 要加大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力度,提升各部門、各單位領導幹部的財經紀律觀念,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建立完善財務內控制度,嚴格財經秩序。在審計工作中充分發揮廉政監督員的職責,對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的工作行為和作風紀律情況進行全程跟蹤監督;在厲行節約中倡導「六個一」(節約一度電,節約一滴水,節約一張紙,節約一滴油,節約一分錢,節約一粒糧)的辦法,杜絕鋪張浪費現象的發生;在黨風廉政中要求每名幹部必須做到「十個不」,即縣城審計不吃飯,鄉鎮審計不喝酒,不拿被審單位禮品,不住超標辦公室,不新建樓堂館所,不用公款旅遊,不坐超標車輛,不違規宴請,不鋪張浪費,不以權謀私,以此樹立審計幹部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