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黃海對中國國家安全有什麼戰略價值
回答者:ski
縱觀歷史,黃海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甚至曾經改變過中國歷史的進程。中國是人類傳統海洋大國和強國,首開中國數千年輝煌海戰史先河的,就是發生在東周春秋晚期吳國和齊國之間的黃海海戰。公元前485年,吳國和齊國之間在黃海爆發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場海戰,齊國獲勝,直接扼制了吳國對北方地區的擴張和稱霸戰爭。
公元663年在黃海爆發的白江村海戰是中日關系史上的第一次戰爭,其結果是日本慘敗,被迫停止了對朝鮮半島的擴張,此後近1000年裡,未曾向朝鮮半島用兵。日本也由此認識到自身的不足,積極向唐朝學習先進的文化,鞏固了大化改新的成果。而中國則藉此建立和鞏固了東亞的朝貢體系,使之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成為該地區的國際關系模式。
公元1598年在黃海發生的露梁海戰是援朝逐倭戰爭中的決定性戰役。中朝聯軍在明朝水師將領陳璘的指揮下,在黃海的露梁海域打敗日軍最精銳的小西行長所部。朝鮮水師名將李舜臣和明朝水師將領鄧子龍在此役中犧牲。露梁海戰的勝利標志著中國援朝逐倭戰爭的成功。日本向朝鮮擴張的企圖又一次受到嚴重挫折。然而由於此戰消耗軍費及傷亡數字驚人,被稱為明朝後期的「三大征」之一,明帝國因此耗盡了國力並激化了矛盾,導致前有農民起義,後有後金崛起的困境出現,並最終使明朝走向滅亡。
公元1894年的黃海大東溝海戰的勝利終於使日本向亞洲大陸擴張的夢想成真。而中華民族則因此陷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大清帝國由此走向半殖民地的屈辱境地,由此產生的台灣問題一直影響到現在。
有資料顯示,百年來我國從海上被入侵達84次之多,僅從黃海地區入侵的就達26次。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應付黃海及渤海方向的安全威脅,成立了北海艦隊,因其拱衛京畿,裝備精良,被稱為「海上御林軍」。在冷戰期間,北海艦隊一度擁有中國海軍所有的驅逐艦(當時海軍最大的水面戰斗艦只)和核潛艇,是三大艦隊中實力最強勁的一支,也是任務最為艱巨的一支。
冷戰結束後,黃海依然不太平。1994年美國航母「小鷹號」在黃海跟蹤我核潛艇;2010年,黃海地區又發生「天安」艦事件,並由此引發地區局勢緊張,美韓藉此機會企圖在黃海舉行軍事演習,遭到中國的強烈抗議後暫時作罷。中國如此強烈地反對美韓黃海軍演,除了歷史上黃海帶來的屈辱與災難讓中國對其他大國在黃海的軍事行動抱有高度警惕外,還有現實的考慮:
第一,黃海的位置過於敏感,這里不僅毗鄰中國經濟發達的江蘇和山東兩省,同時也是京、津等重要城市的海上門戶。美韓聯軍在此進行軍事演習,可將上述地區都納入航母艦載機的作戰半徑和艦載巡航導彈的射程之內,對中國的國家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第二,如果美韓聯軍在黃海進行軍事演習,可借機熟悉該海域的地質水文情況。將來一旦發生戰爭,美國可以借機在此部署兵力,將中國海軍最為精銳的兵種潛艇部隊封堵在沿海淺灘,使其戰場生存能力和突擊能力大為下降從而被動挨打。同時,美國還可將其「宙斯盾」戰艦部署在該地區,攔截中國的彈道導彈,從而削減中國的核威懾能力。
第三,美韓聯軍在黃海進行軍事演習,也可通過艦載或機載的偵察設備對中國沿海及內陸地區的情況進行抵近偵察。這種行為將會嚴重損害中國的國家安全。
然而,黃海對於中國來說不僅僅意味著軍事安全問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日益加快的今天,環黃海經濟圈已經開始形成。這個包括中國北京、天津、山東、江蘇、河北、遼寧和日本九州島以及韓國全羅南道、全羅北道、忠清南道、京畿道、釜山、大田、仁川的經濟圈人口超過3億,貿易額和GDP都超過東盟自由貿易區,同時黃海已經成為東北亞海上物流中心,全球30大港口有3個在黃海。可以說黃海的安全局勢事關整個東北亞的安全。
② 黃海是屬於我們中國的嗎
不能說完全是,從我國海岸向外推12海里是我國的領海,外國無我國允許不得進入,從海岸相外推200海里是我國的專屬經濟區,別國可進入但無權開采所屬范圍內的資源,黃海差不多就屬於我國專屬經濟區內,但名義上是我國的,其范圍內的島嶼是我國的。
③ 黑海、地中海、紅海、黃海簡單介紹
黑海(blacksea)
黑海是歐洲東南部和亞洲之間的內陸海,通過西南面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達達尼爾海峽、愛琴海與地中海溝通。黑海東岸的國家是俄羅斯和喬治亞,北岸是烏克蘭,南岸是土耳其,西岸屬於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克里米亞半島從北端伸入黑海,黑海東端的克赤海峽把黑海和亞速海分隔開來。
紅海
紅海是指介於阿拉伯半島和非洲大陸之間的狹長海域。位於亞洲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北部之間,南經曼德海峽通亞丁灣;北端被西奈半島分為兩個海灣,東為亞喀巴灣,西為蘇伊士灣,經蘇伊士運河通地中海。
黃海
黃海西臨山東半島和蘇北平原,東邊是朝鮮半島,北端是遼東半島。黃海面積約為40萬平方公里,最深處在黃海東南部,約為140米。海洋學家按照黃海的自然地理等特徵,習慣將黃海分為北黃海和南黃海。北黃海是指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之間的半封閉海域,海域面積約為8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米,最大水深在白翎島西南側,為86米。長江口至濟州島連線以北的橢圓形半封閉海域,稱南黃海,總面積為30多萬平方公里,南黃海的平均水深為45.3米,最大水深在濟州島北側,為140米。黃海的水溫年變化小於渤海,為15℃~24℃。黃海海水的鹽度也較低,為32‰。
地中海
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
世界上最大的陸間海之一。地中海是指介於亞、非、歐三洲之間的廣闊水域,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陸間海。東西長約4000公里,南北寬約1800公里,面積約250多萬平方公里。以亞平寧半島、西西里島和突尼西亞之間突尼西亞海峽為界,分東、西兩部分。平均深度1,450米,最深處5,092米。鹽度較高,最高達39.5‰。最早猶太人和古希臘人簡稱之為「海」或「大海」。因古代人們僅知此海位於三大洲之間,故稱之為「地中海」。英、法、西、葡、意等語拼寫來自拉丁MareMediterraneum,其中「medi」意為「在……之間」,「terra」意為「陸地」,全名意為「陸地中間之海」。該名稱始見於公元3世紀的古籍。公元7世紀時,西班牙作家伊西爾首次將地中海作為地理名稱。
海域中的南歐三大半島及西西里島、撒丁島、科西嘉島等島嶼,將地中海分成若干個小海區:利古利亞海、第勒尼安海、亞得里亞海、伊奧尼亞海、愛琴海等。
地中海在交通和戰略上均佔有重要地位。它西經直布羅陀海峽可通大西洋,東北經土耳其海峽接黑海,東南經蘇伊士運河出紅海達印度洋,是歐亞非三洲之間的重要航道,也是溝通大西洋、印度洋間的重要通道。沿岸重要海港有直布羅陀(英),馬賽(法),熱那亞、那不勒斯(意),斯普利特、里耶卡(克羅埃西亞),都拉斯(阿爾巴尼亞),阿爾及爾(阿爾及利亞),塞得港(埃及)等。
地中海氣候獨特,夏季乾熱少雨,冬季溫暖濕潤,這種氣候使得周圍河流冬季漲滿雨水夏季乾旱枯竭。德國氣象學家柯本在劃分全球氣候時,把它專門作為一類,叫地中海氣候。
盡管有諸多的河流注入地中海,如尼羅河、羅納河、埃布羅河等,但由於它處在副熱帶,蒸發量太大,遠遠超過了河水和雨水的補給,使地中海的水收入不如支出多,海水的鹹度比大西洋高得多,大西洋的水,由直布羅陀海峽上層流入地中海,地中海的高鹽水,從海峽的下層流如大西洋。大西洋很大,水量充足,凈流入地中海的水是很多的,每秒鍾多達7000立方米。要是沒有大西洋源源不斷地供水,大約在1000年後,地中海就會乾枯,變成一個巨大的咸凹坑。
地中海的氣候
1.氣候特徵的特殊性
地中海氣候的特點是:冬季受西風帶控制,鋒面氣旋活動頻繁,氣候溫和,最冷月均溫在4~10℃之間,降水量豐沛。夏季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氣流下沉,氣候炎熱乾燥,雲量稀少,陽光充足。全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冬半年約佔60%~70%,夏半年只有30%~40%。冬雨夏乾的氣候特徵,在世界各種氣候類型中,可謂獨樹一幟。
2.氣候成因的典型性
地中海氣候的成因主要是冬季受西風帶控制,鋒面氣旋活動頻繁;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氣流下沉。在世界十多種氣候類型中,全年受氣壓帶、風帶交替控制的氣候類型中,除地中海氣候外,還有熱帶草原氣候(赤道低壓帶與信風帶交替控制)和熱帶沙漠氣候(信風帶與副熱帶高壓帶交替控制)。全年受西風帶控制的氣候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分析可見,對地中海氣候的成因考查,既考查了學生對副熱帶高壓帶(最大影響緯度范圍是南北緯20-40度)和西風帶(最大影響緯度范圍是南北緯30-60度)分布狀況的掌握情況,又考查了氣壓帶、風帶的移動問題。可以說,如果學生能對地中海氣候的成因准確理解,理解其他氣候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
3.氣候分布的廣泛性
地中海氣候的分布規律是位於南北緯30-40度之間的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是唯一的除南極洲以外,世界各大洲都有的氣候類型。地中海氣候的分布地區中,以地中海沿岸最為明顯。其他地區如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亞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區和澳大利亞西南沿海等。其分布區大多經濟比較發達,也是世界熱點地區。
地中海有些什麼特點
在亞、歐、非三大洲之間,有一片廣闊的蔚藍色的水域,宛如一個巨大的水槽,深陷在陸地之中。它東西長約4000千米,南北最寬處約1800千米,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約為1600米,最深處達4594米,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陸間海-一地中海。
地中海除在海中有馬爾他和塞普勒斯兩個島國和其他一些島嶼外,四周被大陸包圍著。在它的周圍,有西班牙、法國、摩納哥、義大利、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希臘、土耳其、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等16個國家。地中海西部,以一道寬14~43千米、長90千米的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通,東北面以達達尼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和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黑海相連。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鑿通航,地中海東南得以經蘇伊士運河與紅海相通,經紅海出印度洋,從此,從西歐到印度洋,通過直布羅陀海峽一地中海一蘇伊士運河一紅海這條捷徑,要比繞非洲南部好望角節省路程1萬千米以上,這使地中海一躍而成為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海路。目前,每天大約有2000多艘各種船隻在地中海航行。西歐輸入的石油約有85%是通過地中海運送的。
地中海是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樞紐,是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往來的捷徑,因而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上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長期以來,地中海就成為列強爭奪的場所。18世紀初,英國曾把地中海當作自己的"內湖"。19世紀初拿破崙橫行歐洲時,就曾想奪取英國對地中海的控制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地中海成為交戰雙方海軍積極活動的地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意海軍同英國的海軍在地中海進行過激烈的爭奪。時至今日,西方大國正在地中海進行著日趨激烈的爭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迄今,美國第六艦隊一直以地中海為根據地,西方一些大國的海軍艦只也經常在這里游弋,加劇著緊張氣氛。從艦艇數量看,今日的地 中海,已成為一些西方軍事大國軍艦湊集密度最大的海域。為了保護國家的主權與安全,沿岸國家紛紛提出"地中海是地中海沿岸國家的地中海",要求軍事大國的艦隊和軍事基地全部撤出地中海。
④ 青島、大連、煙台、威海的經濟怎麼樣
城市好是什麼概念,或者說從哪個層面上來說。本人祖籍青島,後期長在煙台,在大連上的大學,可以嘗試著說說。
經濟。無疑青煙威目前的經濟條件都是OK的,青島因為人口比煙威更多,所以總量更高,但人均這三地差不了多少(人均GDP還是青島最高)。此外,煙台的工業產值和稅收一直是山東第一。
城市規模及基礎設施。無疑青島大連最好,煙台次之,威海比煙台也差很遠,就更不用說青島大連了。青島大連從城市規模,商業服務業金融業發展程度上來看,比煙威強不少,在二者當中,大連起步早,但青島發展快。現在來看,二者不相伯仲,或者說青島更好。煙台作為一個城區人口200萬的城市,目前無法跟青島大連這兩個副省級城市比,但在國內地級市裡,排前四前五是沒問題的,生活便利,設施齊全,在一二線有的,煙台也幾乎都OK。值得一提的是,煙台有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兩家全國性股份制保險公司的總部,也強過很多副省級城市(比如青島),威海當年從煙台當中分出去,所以直到現在還在煙台的陰影之下,大多數企業或機構都在煙台設立分支機構,同時負責威海部分,你在煙台街頭經常看到什麼「膠東總代理」、「煙威辦事處」什麼的。
說到市容市貌,青島大連都是很棒的,大連高樓更多,城市公共管理管理上相對更好,煙台盡管有著山東第一高樓,但城市遠無法與青島大連比,管理上與青島差不多,且比青島略臟,不及大連威海。威海城市整潔干凈,很漂亮,但輸在規模。
發展潛力。山東的雙核是濟南青島,前天還是昨天召開的黨代會,正是強調了這一點,所以發展潛力顯然是青島第一,而煙台作為山東經濟的三駕馬車,是山東工業第一市,區域基金管理中心,未來雖然無法與青島同日而語,但依然有著廣闊的潛力。大連,作為東北最沒有東北氣質(大連人大多來自膠東煙威地區,與煙威地區說著同樣的膠東方言,可謂是煙台的兄弟城市)的城市,但在經濟上不可避免的受到東北經濟的影響,東北經濟短期內看不到復甦跡象,那大連未來的潛力,也就打了一個問號。威海經濟不會遇到大連的問題,但受城市規模,以及在煙台的陰影下,或許環境更是威海的招牌。
氣候環境。威海第一,這個無可爭辯。空氣海岸線綠化等等,煙台在空氣質量上與威海差不多(每月山東省環保部門的周報),煙威在空氣質量上遠強於青島,而且煙台是中國環境競爭力第二,中國避暑第二+海濱避暑城市第一,全球避暑第12。這是因為煙台威海是中國罕見的北邊靠海,夏天乾燥不潮濕,而且看大海是蔚藍的,這點比南部靠海的青島強太多。青島夏天溫度雖然與煙威差不多(更是很多時候在氣溫上低於煙威),但因南部靠海,桑拿天嚴重,有點悶熱。
海濱岸線。煙威最好。煙台-威海一線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海濱名勝區,沙灘和岸線條件遠比青島強多了,青島市區海濱砂紙粗糙,人為痕跡過重,坦白的說,膠東人並不認可青島的海濱岸線。
餐飲海鮮。這四地都處於北方海域,所以海鮮品質沒的說,吃過冷水海鮮,你就知道南方海鮮有多難吃了,在說到餐飲上,四地其實差不多,煙台第一,煙台是中國四大菜系之首的魯菜的發源地之一(另一處是濟南歷城),有著中國唯一的縣級烹飪協會,煙台海腸更是一絕,威海次之,從威海走出去的新派魯菜的凈雅等,也是威海的代表,青島大連同樣受到煙山福山菜的影響,都差不多。
⑤ 環黃海經濟圈中,中國與日韓的經濟互補性很強 從地理角度講述各自經濟發展的優勢條件
中國:環黃海地區良港眾多,人口密集,背靠內陸巨大市場,科技工業發達。
日本:環黃海地區海運便利,科技工業發達,有利於產業轉移;
韓國:環黃海地區良港眾多,造船業發達,位於中@日航線之間,方便於貨物中轉。
⑥ 黃海北道的經濟
黃海北道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河網發達,絕大部分地面為海拔500米以下起伏緩和的低地,多沖積平原。年平均氣溫9-10℃,同全國年平均氣溫相近;年平均降水量900-1000毫米之間,為全國年平均降水量較多的地區之一。
⑦ 青島黃海學院到底怎麼樣
青島黃海學院是非常不錯的。
青島黃海學院是具有學士學位授予資格的民辦普通本科高校。教學環境優美、師資力量雄厚,是一所非常不錯的大學。
青島黃海學院有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國際商務、商務英語、日語、物流管理、酒店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等專業。
⑧ 黃海與東海的比較
一、面積
黃海面積為40萬平方公里。
東海面積為77萬平方公里。
二、水深
黃海平均水深90米, 海底比較平坦,大部分水深60米以上。最大水深為濟州島西北側附近(245米)。
東海平均水深349米,最深處為台灣東北(2322米)。
三、地理位置
黃海是太平洋西部最大的一個邊緣海, 是一個近似南北向的半封閉海域。它在西北以遼東半島南端老鐵山角與山東半島北岸蓬萊角連線為界,與渤海相接;南以中國長江口北岸啟東嘴與濟州島西南角連線為界,與東海相連。
四、注入主要河流
黃海的主要河流有淮河,鴨綠江、大同江、漢江等。
東海的注入河流中,長度超過百公里的河流有40多條,主要有長江、錢塘江、閩江及濁水溪等。
⑨ 山東威海市經濟怎麼樣
威海經濟
近年來,威海市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高速發展,整體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是全國綜合經濟實力50強城市之一。2001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27.1億元。
工業
威海擁有可供合作的良好工業基礎。現已基本形成了以機械、電子、化工、建材、輕工、紡織等行業為支柱,塑料、絲綢、醫葯、食品、工藝美術等行業為骨乾的門類齊全的生產體系。主要定型產品2000多種,有700多種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威海是中國地毯、釣魚竿、小型木工機械的最大產地,是中國輪胎的第二大產地,也是中國農用運輸車、汽車、連桿、濃縮果汁的主要生產基地。子午線輪胎、高速傳真機、電子電話機、電腦軟磁碟、終端顯示器、高能蓄電池、高效節能燈及海洋生物製品等已成為威海市新興的主導產業和產品。
農業
威海市是山東省糧食基地和花生、水果、水產品重點產區。2001年糧食總產量94萬噸,花生總產量24萬噸,以蘋果為主的果品總產量53萬噸,水產品產量237萬噸,水產品產量居中國地級市之首。
對外經貿
威海市是中國最早的對外通商口岸之一,已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建立了長期穩固的經貿關系,2001年,全市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達23.9億美元,其中出口16.1億美元,商品涉及到15大類的500多個品種。
服務業:
威海依靠獨特的地理優勢,整潔的環境,中國第一個被聯合國評為最適宜人口居住城市,威海的養老服務業僵屍一個大市場,威海養老之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率先步入養老行業,領導威海養老服務業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病危威海的經濟發展帶來了紅利!
威海市歷年進出口總額單位:千萬美元
外商在威投資發展迅速。截止2001年底,全市累計合同利用外資額37.4億美元,實際使用額21.3億美元,前來投資的客商主要來自韓國、香港、日本、美國、台灣、歐盟等49個國家和地區,一批世界知名的跨國公司已來威投資。外商投資企業累計已達到273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