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整體狀況如何是否良好呢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整體狀況如何?是否良好呢?在互聯網的湧入下,中國也進入了數字經濟發展的時代,新世紀以來雖然互聯網行業經歷了比較低迷的一頓時間,但這並沒有將中國的數字經濟全盤否定,隨著互聯網用戶的高速擴張,我國的數字經濟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並且隨著互聯網科技的不斷提升,大數據在生活中的不斷應用,我國的數字經濟發展整體呈現一個飛速上升的趨勢。
照這個趨勢觀測,在未來的幾十年時間里數字經濟都將是我國經濟提升的主要動力,並且由於我國還具有比較完備的科學技術和基礎設施,能夠保證數字經濟的穩步增長,在一些還不算完備的領域相關技術和產業結構等方面也會不斷進行優化,提高改進。總的來說,數字經濟在我國發展勢頭正猛,已經成為了我國經濟體不可分割的一部門,並且在未來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⑵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存在什麼問題
數字經濟, 作為經濟學概念的數字經濟是人類通過大數據(數字化的知識與信息)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作為一個內涵比較寬泛的概念, 凡是直接或間接利用數據來引導資源發揮作用, 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形態都可以納入其范疇。在技術層面, 包括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5G通信等新興技術。在應用層面,「新零售」、「新製造」等都是其典型代表。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7-0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⑶ 我國發展數字經濟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我國發展數字經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數字經濟在其他產業領域的應用帶來的效率增長和產出增加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引擎。近年來,數字經濟正在加快向其他產業融合滲透,提升經濟發展空間。
數字經濟的概括
數字經濟,作為經濟學概念的數字經濟是人類通過大數據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作為一個內涵比較寬泛的概念,凡是直接或間接利用數據來引導資源發揮作用,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形態都可以納入其范疇。
數字經濟通過不斷升級的網路基礎設施與智能機等信息工具,互聯網—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信息技術,人類處理大數據的數量、質量和速度的能力不斷增強,推動人類經濟形態由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知識經濟—智慧經濟形態轉化,極大地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提高資源優化配置效率,提高產品、企業、產業附加值,推動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
⑷ 我國發展數字經濟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從傳統產業快速地進行數字化轉型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巨大的、長足的機遇,同時也是巨大挑戰。
發展數字經濟需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結合。除了數字化經濟規模,數字經濟更多還是強調一個國家的數字競爭力。中國面向消費的數字化轉型走得比較靠前,但是產業數字化的轉型滯後,而且服務貿易還有很大發展空間,我們需要進一步推動信息技術跟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核心技術仍然受制於人,會制約我們國家數字經濟的發展和安全。此外,中國在數字化的軟環境培育方面(包括勞動力的數字化素質和數字資本存量在資本總存量的佔比)相比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
發展數字經濟需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結合,企業是主體,政府營造發展環境的作用必不可少。「十四五」是我們國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也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期,需要高度重視我們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受制約的因素,加大創新力度,營造發展生態,迎接數字經濟發展前所未有的機會和挑戰。
工業互聯網是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個抓手和必由之路,對中國而言,相對於其他發達國家可能更為重要。但是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講起來容易做起來比較難。工業互聯網要面對不同行業,不同工廠,也涉及到很多技術和數據層面的難點。有了數據以後,還需要結合工廠的實際進行一些數學建模。想讓生產效率來得更快。最終還是得向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努力。工業互聯網需要企業認真地去投入,而且這種投入不僅是金錢,還需要有智力,需要整個工廠的流程再造。
經過這幾年探索,有些企業走得比較好,有些企業總覺得很難進去。現在正好是發展工業互聯網的一個轉折點,因為除了企業自身的發展需要以外,現在國家也意識到它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的需要,所以政府應該更多地發揮對標准、數據、監管等方面的引導作用,對創新生態的支撐作用。
無論如何,我們要往這個方向走,這不僅僅是高質量發展的必要,而且也是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需要,這也是中國在新時期必須要突破、必須要走的路。至於說,現在預見到什麼樣的新業態、新生態,這個可能還為時過早,因為工業跟消費不同,它不一定表現為我們習慣看到的各種各樣的新的業態,但是它會表現在整個企業的組織形式以及企業跟外界的協作模式上,這些方面我相信會有一些新的發展。
⑸ 數字經濟專業有前途嗎其發展空間有多大
數字經濟存有消極功效,終究歸屬於互聯網經濟,並不是中國實體經濟,導致新的壟斷,典型性的電子商務,為何歐美國家並不是那樣留有,她們必須均衡,照料實體店的從業者,因為這個國內各地到處都有,電子商務大夥兒想想看,版面便是那麼大,好似當初的報刊,中國這么大,版面里可以容下多少家,太多了,後邊的沒什麼人看,變為少數人的店家,變為新的壟斷,造成實體店受到影響很大,實際上,務必公平交易,實體店涉及到十分多的人學生就業,大夥兒生意不好做了,商業環境不好了,因此,這一數字經濟存在的缺點便是在這兒了。便是少數人壟斷了銷售市場,
數字經濟好似物聯網技術,也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期待我國可以把握這一機遇,搶佔先機,在數字經濟這一行業大展鴻圖,為經濟發展引入新的魅力!數字經濟產生最大的變化是社會發展組織架構發生變化 這一點大多數人都還沒意識到。機構社會發展的各類因素在數字媒體的直接影響下正在發生更改,像權利的構造就發生了轉變,新聞媒體以往被稱作第四權利,而互聯網媒體的知名度大幅度衰落,互聯網媒體的知名度迅速擴大。例如流通業,電子商務替代傳統式商業運營模式。這些都預兆未來社會構造的重要更改。
⑹ 我國發展數字經濟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數字經濟在其他產業領域的應用帶來的效率增長和產出增加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引擎。近年來,數字經濟正在加快向其他產業融合滲透,提升經濟發展空間。
「四化」框架帶領數字經濟高速發展
發展數字經濟,構建以數據價值化為基礎、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為核心、數字化治理為保障的「四化」協同發展生態,既是重大的理論命題,更是重大的實踐課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辯證統一的內在邏輯。
四者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影響,本質上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關系。處理好四者間的關系,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本質要求。
中國數字經濟早期發展得益於人口紅利的先天優勢,網民規模的高速增長為互聯網行業的崛起提供了天然的優質土壤。2012年以後,網民增速趨於平緩,移動端時代到來,促使中國數字經濟進入成熟發展期。
總體而言,中國數字經濟的主要商業模式經歷了一段較長時間的演變,從信息傳播到電子商務,從網路服務到智能決策,新模式和新企業不斷涌現,商業模式重心向用戶端傾斜,技術成為行業核心的驅動力,但爭奪流量和積累用戶規模仍然是商業模式成功的關鍵要素。
數字經濟規模持續上漲 對GDP貢獻明顯
根據中國信通院於2020年7月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近年來,數字經濟成為我國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由2005年的2.6萬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35.8萬億元。與此同時,數字經濟在GDP重所佔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
數字經濟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也在不斷增長。2014-2019年期間,數字經濟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均在50%以上,其中2019年數字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7.7%,數字經濟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均高於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產業數字化是核心
根據中國信通院於2020年7月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我國從2005年的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二分天下,到2019年主要以產業數字化為主。2019年數字產業化規模為7.1萬億元,2019年我國產業數字化規模約為28.8萬億元。
數字產業化以軟體為核 產業數字化在服務業爆發
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我國數字產業化的結構從2012年的以電子信息製造業為主,到2019年以軟體產業為主。2019年我國軟體產業占數字產業化的比重上升至55%左右,電信業占數字產業化的比重則下降至28%左右。
2019年我國產業數字化中服務業、工業、農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為37.8%、19.5%和8.2%。數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數字政府建設加速推進政府治理從低效到高效、從被動到主動、從粗放到精準、從程序化反饋到快速靈活反應轉變,新型智慧城市已經進入以人為本、成效導向、統籌集約、協同創新的新發展階段。
數字經濟的經濟帶效應明顯
2020年12月28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中國區域與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0年)》,報告根據區域的數字創新要素、數字基礎設施、核心數字產業、數字融合應用、數字經濟需求和數字政策環境等六大方面進行評估。從省份的角度來看,2019年數字經濟競爭力排名前五分別是廣東、北京、上海、江蘇和浙江。
從城市的角度來看,2019年數字經濟競爭力指數排名前十五位的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南京、杭州、天津、成都、重慶、寧波、武漢、福州、西安、廈門、青島。
從地域分布來看,數字經濟競爭力較高的城市仍主要集中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有11個東部城市,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前三位,有1個中部地區城市武漢,有成都、重慶、西安3個西部城市從省市分布來看,廣東省、浙江省、福建省均有兩個城市上榜。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具有突出的區域聚集特徵,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區域核心。這一方面是由於三地經濟基礎優勢顯著,可以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發展提供充分的人才、資金等資源保障;另一方面三地扎實的產業基礎,也為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整體來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仍未打破「胡煥庸線」。根據賽迪智庫於2020年9月發布的《2020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白皮書》,相較2019年,2020年共有8個省份的數字經濟指數排名有所上升,其中陝西、廣西、雲南、甘肅、內蒙古、新疆6省(區)均位於我國西部地區,西部地區正擁抱數字經濟發展紅利,努力在新的賽道實現突破。
數字技術具有跨越地理特徵的優勢,未來,隨著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普及,數字經濟將會進一步突破地理條件限制,逐漸改變我國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和資源配置方式,為縮小東西部差距注入新動能。
十四五近百萬億規模
根據2020年11月初發布《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十四五」規劃強調了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數字經濟無疑成為投資者未來五年甚至十五年挖掘的富礦。2020-2026年,中國數字經濟年均增速將保持在15%左右。到2026年,數字經濟規模有望突破95萬億元。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數字經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⑺ 世界主要國家都在推數字經濟,我國數字經濟有哪些不足和短板
我國數字經濟的短板就是發展較晚,起步慢,因此被其他國家拉下了好多,不足就是發展經驗不足,由於建國較晚,許多科技沒有經驗,只能慢慢摸索,因此被許多強國超越!
⑻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在安全領域存在哪些短板今後應如何更好保障數字安全
首先是數字安全的法律基礎不夠堅實。數據運營者作為數據活動的處理者,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承擔數據安全責任。隨著數字技術對社會經濟的服務更廣泛、更深入,其安全問題的後果將更加嚴重。面對日益增加的網路風險,單兵已無力應對。確保數字安全,需要打破相互對立的局面,實現協同聯防。數字安全不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涉及業務、管理、流程、團隊等多方面的系統工程。
多利益相關者模式的挑戰。數字經濟引發的沖突很容易出現分歧並成為政治問題。在商業擴張和經濟發展方面,這是一種常見的行為,但在國際政治博弈中,卻很容易被描述為數字空間新殖民主義。全球數字服務格局快速發展演變,數字市場規則制定權和話語權競爭日趨激烈,網路空間立法競爭空前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