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要著力做好以下六項工作:一是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結合稅制改革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增強區域發展的協調性。二是完善強農惠農富農財稅政策,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三是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教育事業加快發展,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強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優化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四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強財經對外交流合作。健全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完善預算管理制度,推進稅收制度改革,深化財經對外交流合作。五是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高財政管理績效。完善財政法律制度體系,提高預算管理水平,強化「兩基」建設,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推進財政管理信息化建設,狠抓增收節支,嚴格財政監督。六是加強財政幹部隊伍建設,大力改進工作作風。
⑵ 1.怎樣看待總需求在宏觀經濟中的影響
在凱恩斯主義中,總需求分析是宏觀經濟理論的核心。總需求在宏觀經濟中的影響,可以從三個方面看待:
(一)總需求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而總需求一般將分為四大部分:消費需求,是居民的日常消費;投資需求,是企業在投資和再投資過程中形成的商品和勞務需求;政府支出,是政府部門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出口,代表了國外對本國商品和勞務的需求。也就是說,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均是總需求組成的一部分。
(二)總需求變動會引發不同的產出與物價水平。總需求變動引起的主要改變是產出和就業,會導致不同水平的經濟活躍性。當經濟接近充分就業收入時,總需求上升時愈來愈多的物價上升會取代實質產出的上升。而在需求不足時,會有很大量的閑置資源,物價下跌,進而引起災難性的通貨緊縮,導致經濟衰退。
(三)總需求決定國民收入與就業水平。總需求體現了消費與國民收入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而由於總需求影響著經濟增長或衰退,制約著GDP發展水平。奧肯定律則描述出GDP變化和就業率變化之間存在的一種相當穩定的關系。這一定律認為, GDP每增加1%,就業率大約上升0.5%,同理GDP每下降1%,就業率大約也下降0.5%。
⑶ 如何實現促進經濟增長的宏觀調控目標
答:①經濟增長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持續快速的經濟增長是實現國家長遠戰略目標的首要條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條件。因此,促進經濟增長宏觀調控的最重要的目標。②促進經濟增長是在調節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中實現的。只有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基本平衡,經濟增長才能順利實現。因此。為了促進經濟增長,政府必須強調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的關系,使之達到基本平衡。如果社會總需求明顯超過社會總借給,出現商品普遍不供應求,物價全面上漲,這時就要抑制投資需求、消費需求,並減少出口,同時鼓勵增加供給,增加進口,如果社會總供給明顯超過總需求,出現商品積壓、生產下降、物價下降、失業增加,這時就要刺激投資需求、消費需求的增加,並鼓勵增加出口,同時控制供給增加,減少進口。
⑷ 如何促進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狹義指GDP增長。增長屬於宏觀經濟范疇。經濟增長通常是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上,一個國家人均產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續增加。經濟增長率的高低體現了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經濟總量的增長速度,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實力增長速度的標志。決定經濟增長的直接因素:投資量、勞動量、生產率水平。用現價計算的GDP,可以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規模,用不變價計算的GDP可以用來計算經濟增長的速度。
增長政策也稱作「積極財政政策」。國家可以採取擴張性的利息、稅收、財政和匯率政策來增加經濟增長,但是每一種政策的作用都有其局限性。而且這些政策在本世紀上半期資本主義發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提出這一理論的凱恩斯也被稱為「資本主義的救星」,但是其作用越來越受到質疑。
1、調整利率政策
降低中央銀行利率從而降低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率。這一政策將鼓勵公司貸款,這一部分貸款必將轉化為投資或資金流周轉,即消費。這一政策還可以降低通貨緊縮的危險。經濟學家非常害怕通貨緊縮,因為它將會帶來經濟衰退,並且當利率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後將導致市面上流動性不足的情況。當通貨緊縮到來的時候,人們趨向於減少消費,因為通貨緊縮的特徵是價格降低,那麼控制當前消費就有可能節省開支。但是降低利息又會增加通貨膨脹或流動性過剩的危險。
2、稅收政策
降低個人或公司稅率。這種措施和降息一樣會促進公司投資和個人消費。個人消費的增加又反過通過創造需求來促進公司的發展。但是這樣做的危險是增加財政赤字。但是增加財政赤字不是必然的,因為稅率降低了,但是經濟增長了,征稅的基數擴大了,關於它們之間的關系相見稅收。
3、財政政策
增加國家財政開支。這一措施將會同時創造就業機會、需求、有時會吸引投資。首先政府開支本身就是投資工程項目,這些項目創造了就業和對其他行業的需求,這些從業者又產生了新的需求,以此類推,理論上可以創造數倍於政府投資本身的經濟增長。這一政策相對於利息政策來說還具有如下優勢:加息的時候人們會把多餘的錢用於存款而不用於消費或者投資;而在增加財政開支的時候,我們確信增加的收入會大部分轉變成消費以滿足從業者的基本需求。另外人們處於個人應付經濟危機也必須有足夠的存款,具體數額根據國傢具體的經濟局勢和社會保障情況各不相同。這一政策的缺點是擴大財政赤字,並且由於公共投資的目的必須明確,而且其效率經常受到質疑。
4、匯率政策
降低本國貨幣的匯率(低匯率政策,匯率,對低匯率政策的支持和反對意見,中央銀行如何調節本國貨幣的匯率)。這個政策將會增加出口,因為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變得更加便宜。出口的增加將會使生產商增加投資和創造就業機會從而也增加消費。缺陷在於,本國上在國際上的價格最終是由生產商決定的,如果生產商同時提價,則不能起到相應的作用,並且進口商品的價格會相應變得很高。長期實施低匯率政策會導致通貨膨脹。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2-0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⑸ 國家還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來刺激總需求,拉動經濟增長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除了財政政策還有貨幣政策
就是用公開市場手段或是中央銀行降低利率 刺激 擴大內需 或是改善貸款環境
你說的財政政策包涵太廣了 其實在中國用的最多的還是財政政策 包括提高工資 降低稅收 公共事業 調整居民收入結構
保障居民福利(改變稅收結構 提高最低工資 或是直接對某些居民給予補給)給予減稅或是給予新稅收減免等等
在中國 有時也會用強制政策手段對於市場資金 (包括公募資金和私募資金)流向方向和渠道進行控制 也算對需求有影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