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經濟學公共物品的分類。
可將公共物品分為兩大類,即純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純公共物品是具有完全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一般認為,國防、治安都是最典型的純公共物品。純公共物品一般通過納稅間接購買而被動消費,消費時無法分割,只能由政府提供。
准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准公共物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擁擠性,即准公共物品消費時消費者人數增加到一定程度時,會出現擁擠而產生消費者的競爭。准公共物品可以部分間接購買,部分直接購買,消費時可以部分地分割,政府和私人皆可以提供。例如教育、醫療衛生、收費公路等。
Ⅱ 交通安全設施行業屬於國民經濟哪個行業分類
這廣告做到家了!!!
Ⅲ 停車位是公共產品還是私人產品說明理由.
看建在哪裡,公共地方就是公共產品,私人地方就是私人產品(這個只是泛指)
解決問題很多也很廣,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情況。但都需要加大公共交通的建設,完善公共設施(比如公交車、動車、火車、地鐵等),減少私家車數量,有好的公共體系才能減少車位佔有量;車位立體式建設,增加地下停車位很層數,減少地面停車位。
Ⅳ 買車位15萬,租車位每月300,到底哪個更劃算
租車每月三百,一年三千六,十年三萬六,二十年七萬二,四十年十四萬四,買車位就得十五萬,如果你有餘金,可以買!如果資金緊張不建議買,十五萬可以理財,也是有收益的!
1.我想知道題主買的車位有年限規定嗎,是十年後到期還是二十年後到期呢?同時,簽訂的買賣協議里有沒有轉售的限制,比如買下車位用了幾年後題主搬家了,那車位能否自由交易給其他人。 這兩點對於花15萬元買車位還是沒有用300元租車位的決策是至關重要的。 由於題主沒有說清楚,那我只能按照最近身邊的一位同事情況來幫你分析了。
2.我的一位同事正好於最近買了一個車位,花了18萬元,買下以後直接進入了不動產權證,性質和房子一樣可以單獨交易。另外一方面,如果不買小區車位採取租賃的話則每月繳納300元租金,但如果未來有人買下車位的話不保證始終能夠租到。
3.按照我同事購買車位的情況來分析應該說是非常值得的,理由如下:
第一,18萬元除了買了車位的使用權還買下了所有權。什麼意思呢?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假如車位用了5年以後搬家了,可以將車位賣給其他人。如果賣了18萬元,則相當於5年內免費用了車位(不算5年的利息);如果賣了20萬元,則不僅免費用了5年的車位還賺了2萬元;如果賣了15萬元,則相當於虧了3萬元,但使用了5年的車位,也就是花了3萬元停了5年的車。
第二,同事小區車位在十年前差不多是5-6萬元一個。換句話說,當年買了車位的人停了十年車,如果現在搬家了可以以18萬元出售車位賺了十多萬元外帶白停十年。
如果十年前沒有買車位的話則每月支付停車費用,據同事說2016年前每月停車費為200元、後來漲到了300元。差不多十年內前五年每月200元停車費,一共花去5*12*200=12000元;後五年每月300停車費一共花去5*12*300=18000元;總共花了3萬元。
第三,以我同事小區的情況來看,即使現在花18萬元買下車位絕對是劃算的。因為不僅能夠不用再花錢停車了,未來搬走時能夠把車位賣掉。大部分情況下未來車位的價格仍然會上漲。即使跌了一點也不會虧,只要不是從18萬元一下子跌到只有幾萬元的地步。
4.題主還要注意小你們小區的停車情況。如果小區里入住率很高但車位還有很多的話,可以考慮租車位。相反,空餘車位並不多的話說明停車是剛需,而且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買車的家庭會越來越多,空餘不多的車位終將會被買掉。
5.綜上所述,題主不能只簡單計算每月租車位的費用和一次性買斷車位費用之間的差距,而是要考慮買下來以後就是你的財產之一了,你未來是能把車位在賣給其他人的。這就像自有住房和租客之間的區別,自有住房者雖然每個月要還貸並且首付出去一大筆錢,但房子本身的價值在那裡,屬於不動產的一種,未來可以變現。
買車位15萬,租車位每月300元,買車位劃算還是租車位劃算?
一、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租車位劃算
15萬放銀行按4點的利率計算,一年利息收入6000元,平均每個月500元。
500元除去租車位300元,還剩餘200元用於理財,每個月把多出來的200元放進本金15萬裡面利滾利,最終本金越來越多。
15萬放銀行理財,每個月等於賺來了300元的車位租金,還有源源不斷的利息收入補充本金。
二、從生活質量方面來看,買車位劃算
車位可以選擇買在離家最近的地方,買了車位後,那個車位就固定是你的了。
從此,你的車想停多久停多久,開車出去後,那裡永遠有一個空車位等著你。
你不用擔心租不到合適的車位,也不用擔心租的車位離家太遠,買點東西回家得放好東西在樓下再開車去停車,或停好車再手提大包小袋東西走路回家。
買的車位是固定的,租的車位是流動性的。
在生活的質量及用車舒適度上來說,買的車位能享受到更多的便利性與快樂。
三、那麼到底買車位好還是租車位好呢?看個人的實際情況:
1、如果房子的周圍環境很好,這套房子是計劃住到養老的, 建議買車位。
因為在每一個小區里,車位是固定不會再增加的,車位賣一個少一個。
在車位配置不足的情況下,到時有錢想買已經買不到了,想租也不一定租的到,因為車位數只有那麼多,但 汽車 是越來越多的。
2、如果經濟實力好,這15萬不過是閑錢, 建議買車位。
15萬說少不少,說多不多,放在手上如果沒有其他的用途與理財計劃,也許幾場 旅遊 下來,平時吃喝玩樂大方一點也就用完了。
倒不如投資一個車位,用閑錢換回了資產,方便了日常生活,提高了生活質量。
3、如果房子只是暫時過渡,未來有計劃置換房子的情況下, 建議租車位。
把15萬留在手上隨時備用,遇到合適的房源時,在選擇房子戶型、地段時能起到關鍵的作用。
4、如果經濟狀況不理想,手上沒有多餘的閑錢,靠借錢才能買車位的話, 建議租車位。
靠借錢買車位的話,無形中增加了經濟壓力,未來的不可預知性還有很多,不如放慢腳步,先租車位用著先。
關於買車位還是租車位,不能單單從價格與租金方面去考慮,應該從所在城市,所在小區環境、車位配置數、個人的經濟情況等方面綜合考慮,找到適合個人的最佳方式,才能做出最好的選擇。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大家有不同的建議,歡迎留言評論。
從當下來說,當然每月300元租車位劃算了。我們簡單的算一筆經濟賬,15萬按照現在常規的銀行貨幣基金利率3%計算,一年的利息有4500元,同時車位每月還有80元管理費,一年就是960元。也就是說你買車位的話,不但損失15萬的車位錢,每年還要損失利息5460元。那如果你每月300塊租車位的話,每年只需要花費3600元就可以了,比你的利息還少。
還有的人認為我買了車位,車位價格會上漲啊,和房價一樣翻翻的話我不是賺了嗎。但實際上已西安為例,十年來車位價格就沒有變化,為什麼呢,因為車位不是剛需。
所以,我建議租車位還是劃得來。
從金融角度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一次性購買,客戶全款15萬。我們假設客戶15萬購買理財,一個月能帶給他的現金流是多少?現在一般理財年化5%左右。一年下來利息15萬*0.05=7500元,月626。利息足以支付每月的租金。所以從金融的角度來看,這樣操作是不合理的。當然我們購買了車位,這個車位的所有權在自己時,這個感覺自然不一樣。
當然是買車位更劃算了。表面算租車位劃算長久算就不劃算了,(300元X12=3600元(年)15萬需要四十多年才能收回成本),可是你忘了車庫的資源很快就沒有了,租車位的租金也要水漲船高的。如果月租漲到600元/月的時候你還覺得租車位劃算嗎?我是2015年買的車位當時是12萬,現在車位越來越少了到去年底就有人求購車位,目前25萬都沒人出售了。你說租和買車位那個劃算?
我買了一個車位,還是子母雙車位,現在後悔得很
需不需要買車位主要看你所在小區的車位配比,車位配比很高的話,真心不需要買車位,告訴你這樣的小區租車位更劃算!我所在的小區車位配比很高,買車位頭幾年沒在小區住,想租出去,車位是20萬買的,租出去300元,因為車位太多了,計程車位的非常多,能租出去就不錯了
現在想轉手賣掉,自己租車位更劃算,根本無人問津呀!
如果小區車位配比很低,買車位才劃算,車位稀缺,不管是轉賣還是租都是很容易的!
買車位。因為每一個小區地下車位最多,每戶有一個。但是不排除有些家庭買二三個車位的。前20年可能買車位的比較少。因為大家都在還房貸,沒有多餘的錢去買車位。但是20年以後,家家戶戶條件好了肯定要買車,買車就存著車位問題。30年以後,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有車了,誰還會把多餘的車位租給你呀?
和買房子一樣,取決於是位置 入住率 鄰居收入水平可否轉租轉售。。。如果房價持續下降的地方真沒必要買,因為你沒准你也過幾年搬家或者入住率低的小區,車庫基本都是空的。
是買還是租要根據題主的經濟情況和所在小區的實際情況來定。
如果只關注短期經濟情況,租車位每月300元更劃算。一個月300元一年就是3600元,15萬可以租40年。而且15萬你可以拿去買銀行理財產品,按4%的年利率一年利息有6000元,支付完車位費還剩2400元。買車位意味著你失去了15萬本金和每年2400元的額外收入。就算租金會慢慢上漲,15萬本金帶來的利息也能抵消租金,15萬本金你還可以隨時拿出來應急使用。考慮經濟支出那租車位更劃算。
如果所在小區入住率很高,車輛保有量大;或者車位和住房比率過低,隨著時間推移車輛肯定是越來越多,車位也會越來越緊張,到時候可能會出現租不到車位的情況,那個時候再買應該就不止15萬了。
所以,如果經濟允許、車位緊張那就一步到位:買,否則就租。
Ⅳ 買房送車位屬於經濟學上什麼戰略
如果你一輩子就打算讀一本關於經濟學的書,我的推薦是羅斯巴德的《人,經濟與國家》。奧地利學派的經濟學家不同於主流經濟學家,他們的經濟學原點是基於「人的行動是有目的的行為」這一無可辯駁的公理出發的,由此經過邏輯推理得到一系列的結論,而不是建立在如「理性人」等一系列假設之上。因此,要了解真正的經濟學,要從奧派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