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經濟批量計算公式
Q*=√(2DS/C)。
由於存貨單價不變(不存在數量折扣),購置成本無關,不允許存在缺貨,缺貨成本無關。這樣相關成本只有變動性訂貨成本和變動性儲存成本。
由於變動訂貨成本與訂貨量是反方向變化,變動儲存成本與訂貨量是正方向變化的,因此令二者相等,即可得出經濟訂貨量的基本公式。
(1)怎麼確定經濟批量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在一定時期存貨總需求量一定的情況下,每次訂貨量越大,訂貨次數越少,訂貨成本總額越低,即一定時期的訂貨成本總額與每次訂貨量成反比。
2、在一定時期存貨總需求量一定的情況下,每次訂貨量越大,存貨平均庫存量越大,儲存成本總額越高,即一定時期的儲存成本總額與每次訂貨量成正比。
3、依據經濟訂貨批量公式,經濟訂貨量與每次訂貨成本正相關,與每期單位儲存變動成本負相關。
4、根據存貨陸續供應和使用模型下存貨的經濟訂貨批量的計算公式可知,影響存貨經濟訂貨批量的因素有五個,即:存貨全年總的需求量、一次訂貨變動成本、單位存貨年變動性儲存成本、每日耗用量和每日送貨量。訂貨提前期、送貨期和保險儲備量均對經濟訂貨批量沒有影響。
Ⅱ 材料的經濟采購批量是如何確定的
經濟采購批量計算公式如下:
Q---經濟采購批量
D---定時期內采購總量
C1----每次采購費用
C2----單位商品儲存費用
Q=[Sqrt(2*C1*D)/C2]
所以就是800=Sqrt(2*(400-320)*D)/1]可以推出采購總量D=4000噸
Ⅲ 材料的經濟采購批量是如何確定的
經濟采購批量計算公式如下:
Q---經濟采購批量
D---定時期內采購總量
C1----每次采購成本
C2----單位商品儲存費用
Q=Sqrt[(2*C1*D)/C2]
經濟采購批量是指使采購費用與儲存費用之和最小的批量。在采購過程中,既不能不考慮采購費用的節約,也不能不考慮儲存費用的節約,應當力求使二者之和最小。
(3)怎麼確定經濟批量擴展閱讀:
限制條件
經濟采購批量運用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要求,主要包括:
(1)商品的采購需要量應當均衡穩定,計劃期(如一年)的采購總量是一定的,並且是已知的;
(2)貨源充足,庫存量不允許發生短缺;
(3)商品單價和運費率固定,不受采購批量大小的影響;
(4)每次的采購費用和每單位商品的儲存費用均為常數;
(5)倉儲和資金條件等不受限制。許多日用工業品適於用經濟批量法采購。因為大多數日用工業品屬於常年生產、銷售均勻的周轉性商品。
Ⅳ 經濟批量是指什麼呢
經濟批量是指一定時期儲存成本和訂貨成本最低的采購批量,儲存成本的高低與采購量的多少成正比,訂貨成本的高低與采購量的多少成反比。
采購批量增大,存貨就增多,會使儲存成本上升,但由於訂貨次數減少,又會使訂貨成本降低; 反之,采購批量減少,可使儲存成本降低,但又會使訂貨成本上升。
確定經濟批量的目的,就是要尋找是這兩種成本之和最小的訂購批量。
經濟批量的五種定義:
1、經濟批量是指在技術既定的條件下的最佳產出,它否定或者是說沒有考慮交易的稀缺性,強調了單純的生產成本,忽略了單位組織費用和單位交易費用。
2、這兩種費用之和(即企業總費用)在產品同一批量時最低這時的批量稱為經濟批量。合理確定經濟批量的意義就在於以最低的費用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3、這種最經濟的訂貨數量稱為經濟批量。通常在年耗用量一定的情況下備件的訂購費用主要與訂貨數量成反比即訂購批量越大采購次數就越少訂購費用也越少。
4、管理存貨目標就是以最優的成本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所需的存貨,通過合理的進貨批量和進貨時間,使存貨的總成本最低,這個使企業存貨的總成本最低的每次定貨量,就稱為經濟批量。
5、庫存問題是尋求最佳的訂貨(或生產)批量(稱為經濟批量),使庫存總費用最小。國內通用教科書中所指的庫存總費用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訂貨費或生產准備費,二是庫存費,即貨物存放倉庫的保管費。
Ⅳ 如何確定最佳經濟訂貨批量
基本公式是:經濟訂貨批量=Squat(2*年訂貨量*平均一次訂貨准備所發生成本/每件存貨的年儲存成本)註:Squat()函數表示開平方根。
舉例:
假設每次零件的訂貨量為Q,零件年度需求量為D,每次訂購成本為S,零件的持有成本為H,則零件訂購成本=(D/Q)*S,庫存持有成本=(Q/2)*H,當零件訂購成本=庫存持有成本時,訂貨量Q就是庫存成本最低的經濟訂貨量EOQ,即(D/EOQ)*S=(EOQ/2)*H,則
(5)怎麼確定經濟批量擴展閱讀
雖然EOQ公式比較簡單明了,但是在實際應用時,還必須考慮其它一些因素。最常見的就是那些與各種費用調整有關的問題,這是為了利用特殊的購買形式和單位化(unitization)特徵而必須做出的調整。與EOQ延伸有關的三種調整分別是:運量費率、數量折扣、以及其它調整。
1、運量費率
一般說來,一次訂貨的份量越重,從任何產地到目的地的每磅運輸成本就越低,因此,大批量裝運的運費費率折扣在卡車運輸和鐵路運輸中很普遍,可以在絕大多數的運輸費率結構中找到。
於是,在其它各點都相同的條件下,一個企業自然希望以最經濟的運輸批量來進行購買,該數量也許大於用EOQ方法確定的購買數量。
2、數量折扣
數量折扣可以用基本的EOQ公式直接處理,它按照與給定的數量有關的價格計算總成本,以確定相應的EOQ值。如果任何數量上的折扣足以彌補增加的維持成本減去降低的訂貨成本,那麼,數量折扣就提供了一種可行方案。
但是,應該注意到的是,數量折扣和運量費率各自對較大的購買數量產生影響,總成本最低的購買並不是總在數量上大於用EOQ方法計算出來的訂貨數量。
3、其它EOQ調整
從製造角度來看,批量生產規模是指最經濟的數量。多產品購買所描述的情況是指當同時購買一種以上產品時,必須要考慮數量折扣和運輸折扣對產品的組合所產生的影響。
Ⅵ 怎樣理解經濟批量
經濟批量指在技術既定的條件下的最佳產出,它否定或者是說沒有考慮交易的稀缺性,強調了單純的生產成本,忽略了單位組織費用和單位交易費用。
一、轉移批量可以不等於生產批量,轉移批量越小,生產時間越少。單件流的生產總時間最少(不考慮換模時間)。工序總用時=總數×瓶頸用時+批量×非瓶頸用時。高德拉特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寫到:「我們從福特和大野耐一身上學到的是,不要接受所謂的固定批量。因為經濟批量實際上不經濟,相反我們應該盡力追求單件流,我們已經深深認識到當我們正在加工一個批量的一件產品時(混合或烘乾過程除外),其它的部件都在等待。
二、」我們追求的目標是:改善生產的流動性(等同於前置時間),即追求總工序時間最短。一個生產流程有A、B和C三道工序,速度分別為10分鍾/件、11分鍾/件和10分鍾/件。如果轉移批量是10件,批次是1批,那麼生產完10件產品需要310分鍾。如果轉移批量是1件,批次是10批,那麼總工序用時是130分鍾。
三、當批量為1件,批次為2批時,工序1耗時2分鍾,工序2耗時3分鍾,工序3耗時1分鍾,工序4耗時4分鍾,第一批耗時10分鍾。當工序1生產耗時2分鍾完成本道工序工作後,可以接著完成第二批的工序1的工作,耗費2分鍾後,工序2正在生產第一批的產品,還需要1分鍾才能完成,所以第二批需要等待1分鍾。接著第6分鍾時,工序2開始生產第二批的產品,花費3分鍾,此時工序3已經完成第一批的生產,所以不需要等待,第二批可以直接進行工序3的加工。當工序3加工完第二批時,工序4正在加工第一批產品,還需要1分鍾才能完成,所以第二批需要等待1分鍾才能進入工序4的生產。生產完2批產品共耗時14分鍾,其中等待2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