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遼中南工業基地京津唐工業基地
(2)豐富的煤、鐵資源;海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科技發達;工業基礎好;協作條件好。
(3)能源、水源緊張;大氣、水、海洋污染嚴重。調整產業結構;南水北調,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治理污染;西電東送,提高能源利用率。
『叄』 中國8大經濟圈是什麼
1.長江三角洲經濟圈
GDP:江蘇+浙江+安徽+上海=17.4萬億人民幣
2.環渤海經濟圈
GDP:北京+天津+河北+山東=14萬億人民幣
3·珠江三角洲經濟圈(粵港澳大灣區)
GDP:廣東+香港+澳門=10.5萬億人民幣
4.中部經濟圈
GDP:湖北+湖南+江西=8.2萬億人民幣
5.海西經濟圈
GDP:福建+台灣=6.6萬億人民幣
6.西南經濟圈
GDP:重慶+四川+雲南=6.5萬億人民幣
7.東北經濟圈
GDP:黑龍家+遼寧+吉林=5.22萬億人民幣
8.西北經濟圈
GDP:陝西+甘肅+寧夏=3萬億人民幣
事實上中國還有兩個經濟圈已經成型:
1.北部灣經濟圈
GDP:廣西+貴州=3萬億人民幣
2.中原經濟圈
GDP:山西+河南=5.3萬億人民幣
八大經濟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日前發表報告指出,中國所沿襲的東、中、西區域劃分方法已經不合時宜。為此,報告提出"十一五"期間內地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大板塊,並可將四個板塊劃分為八大綜合經濟區的具體構想。
其中,毗鄰港澳台的南部沿海綜合經濟區,應建設成三個基地和一個中心。這份由國務院智囊機構發布的《地區協調發展的戰略和政策》報告,對"十一五"期間內地區域劃分提出了一些具體設想。報告還指出,由福建、廣東、海南等三省組成的南部沿海綜合經濟區緊鄰港、澳、台,海外社會資源豐富,對外開放程度高。
『肆』 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概述
山東省政府2011年1月6日晚間通報,國務院已正式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這標志著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國家海洋發展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1年1月4日,國務院以國函〔2011〕1號文件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這是「十二五」開局之年第一個獲批的國家發展戰略,也是我國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 山東省政府表示,《規劃》的批復實施,是我國區域發展從陸域經濟延伸到海洋經濟、積極推進陸海統籌的重大戰略舉措,標志著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工作進入實施階段。依據《規劃》,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戰略定位是: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集聚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區、國家海洋經濟改革開放先行區和全國重要的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
根據《規劃》提出的目標,到2015年,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基本建立,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陸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海洋經濟對外開放格局不斷完善,率先達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到2020年,建成海洋經濟發達、產業結構優化、人與自然和諧的藍色經濟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山東半島是我國最大的半島,是環渤海地區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結合部、黃河流域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東北亞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主體區范圍包括山東全部海域和青島、東營、煙台、濰坊、威海、日照6市及濱州市的無棣、沾化2個沿海縣所屬陸域,海域面積15.95萬平方公里,陸域面積6.4萬平方公里。
山東省政府表示,在新形勢下,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快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有利於拓展國民經濟發展空間,維護國家戰略安全;有利於加速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完善我國沿海整體經濟布局;有利於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有利於提高海洋經濟國際合作水平,深化我國沿海開放戰略,意義十分重大。 山東省政府介紹,國務院指出,建設好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重大舉措,關繫到我國實施海洋發展戰略和完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全局,各有關方面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密切合作,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共同推動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又好又快發展。 國務院要求,《規劃》實施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突出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優化海洋經濟結構,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提高海洋科教支撐能力,創新體制機制,推動海陸聯動發展,推進海洋綜合管理,將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海洋經濟改革發展示範區和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伍』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圈是指什麼地方
藍色經濟區,是指依託海洋資源,以勞動地域分工為基礎形成的、以海洋產業為主要支撐的地理區域,它是涵蓋了自然生態、社會經濟、科技文化諸多因素的復合功能區。基本特徵是:依託海洋,海陸統籌,高端產業聚集,生態文明,科技先導。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是全國海洋科技產業發展的先導區,生態文明建設和社會和諧進步的示範區,海陸一體開發和城鄉一體發展的先行區。
山東藍色經濟城鎮體系規劃范圍南起日照市,北至濱州市,包括青島、煙台、威海、濰坊、日照、東營和濱州七市以及臨沂市莒南、淄博市高青、德州市樂陵、慶雲四縣市的全部行政范圍。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城鎮的發展目標被明確為:面向日韓開拓國際市場,拓展廣大西部內陸腹地。其中,青島將被培育成國家級中心城市,成為山東省和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城市;煙台、威海、日照、濰坊、東營和濱州等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將被強化,成為藍色經濟區發展的重要戰略節點;在地域空間上將形成青島—濰坊—日照、煙台—威海、東營—濱州三個城鎮組群。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形成以三個城鎮組群為主體形態,大中小城鎮相結合,空間布局合理,城鎮職能協調的沿海城鎮帶。
http://oceanforum.qing.gov.cn/Read.asp?id=97
『陸』 中國五大經濟圈吸金力,哪個實力最強
珠三角經濟圈是中國五大經濟圈中實力最強的。香港、廣州和深圳是珠三角的三個核心城市。香港是世界第三和中國第一個商業、貿易和經濟大都市(紐約、倫敦、香港、迪拜,新加坡、東京)
中國的五大經濟圈是珠三角、長三角(上海、南京、杭州)、渤海灣(山東半島、京津唐、遼寧中南部)、鑽石經濟圈和中心三角。
珠江三角:以香港、廣州、澳門、深圳、珠海、東莞為中心的經濟區
長三角:以上海、南京、杭州、寧波、蘇州、無錫、南通為中心的經濟區
環渤海:以北京、天津、青島、煙台、沈陽、大連為中心的經濟區
鑽石經濟圈:以長安、成都、重慶、昆明(陝西、四川、雲南)為中心的鑽石經濟圈。
『柒』 膠東經濟圈包括哪幾個城市
膠東經濟圈包括青島、煙台、威海、濰坊、日照5市。膠東經濟圈的定位是全國重要的航運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世界先進水平的海洋科教核心區和現代海洋產業集聚區。
膠東經濟圈是山東最具發展活力、開放程度最高的地區,GDP佔全省的42.2%,占沿黃9省區的13%,是山東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對外開放的「領頭雁」。對標長三角、珠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2020年年初,山東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
地處山東對外開放最前沿的膠東經濟圈,是海上絲綢之路與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交匯的關鍵區域,也是沿黃(黃河)省份和上合組織國家主要的出海口。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上合示範區、山東半島國家創新示範區、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等多個國家戰略在這里疊加實施,使得膠東經濟圈成為山東省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對外開放的領頭雁。
『捌』 環渤海經濟圈狹義上指中國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京津冀為主的環渤海經濟帶,同時可輻射到山西、遼寧、山東
(1)煙台《天津條約》;營口《天津條約》;天津《北京條約》。 (2)目的:加強海防,維護統治。結局:中日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原因:清朝封建專制統治的腐敗。 (3)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實現吞並中國、獨霸亞洲、稱雄世界毀定方針的必然結果;是日本為擺脫經濟危機困境蓄意製造的事變。影響:中華民族全面抗戰開始。 |
『玖』 中國區域經濟布局的四大板塊
東部率先、西部開發、中部崛起和東北振興。
1、遼寧中南地區。重點發展鋼鐵工業和門類齊全的重型機電設備製造業等。
2、京津唐地區。加強機械電子工業和高技術產業的發展。
3、山東半島。重點開發石油和海洋資源,加快石油化工和海洋產業的發展。
4、長江三角洲地區。加快機械電子工業、石油化工、汽車三角洲地區。加快機械電子工業、石油化工、汽車等支柱產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
5、閩南三角洲地區。以發展勞動資金密集型產業為主。6、珠江三角洲地區。在目前接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
7 、海南、北部灣沿海地區。具有對外開放的區位優勢和一定的資源優勢。
8 、紅水河電力和有色金屬基地。本區域可建成全國的有色金屬工業基地。
9 、哈爾濱—長春地區。本區主要抓好石化、汽車、機電工業的發展和技術水平的提高。
1 0 、以山西為中心的能源基地。重點開發煤、鋁等資源,也是東部耗能產業的良好接納地。
1 1 、長江幹流中上游沿岸地區。本區水陸交通方便,水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發展水電、鋼鐵、有色金屬、磷和鹽化工業。
1 2 、陝西關中地區。重點考慮機械電子工業的發展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同時是接納東部地區紡織工業向西轉移的理想地區。
1 3 、以蘭州為中心的黃河幹流沿岸地區。該區為開發新疆石油資源提供鑽采設備,在接納東部地區有色冶金、石油化工、化肥向西轉移等方面有重要地位。
1 4 、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天山北坡地區。是東部地區石油加工、輕紡工業向西轉移的重要接收基地。
1 5 、攀西—六盤水冶金、能源、化工基地。主要發展能源、鋼鐵工業、有色金屬、化肥工業。
1 6 、烏江電力和黔中鋁、磷基地。主要開發水電,發展磷肥、煉鋁工業。 依託產業、人力資源、市場轉移升級,內地將形成新的3個極化核心經濟帶,即:
1. 長江中下游經濟帶:以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區、昌九地區為依託的長江中上游經濟帶;
2. 黃河中游經濟帶:以中原地區、關中地區以及國家能源基地為依託的黃河中游經濟帶。
3環渤海經濟圈:以山東半島、遼中南地區為兩翼,提升和拓展環渤海經濟圈;
4.東海經濟圈:以兩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國務院關於長三角地區進一步改革發展意見的實施和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為契機,加速形成東海經濟圈;
5.南海經濟圈:以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以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經濟圈。 針對國內經濟圈劃分比較盲目隨意,綜合權衡區域經濟發展背景、現狀和發展趨勢,在「十二五」規劃中,中國區域發展的新格局,以城市群為基礎應和核心,形成八大經濟圈。 即:
1. 大長三角經濟圈;以長三角城市群為核心的大長三角經濟圈。包括現在的長三角城市群和江淮城市群。
2. 泛渤海經濟圈;以京津冀、山東半島為核心的泛渤海經濟圈。過去提出的環渤海經濟圈包括遼寧,但根據經濟聯系,遼寧省和吉林省、黑龍江省以及內蒙東部聯系更密切,和山東半島和京津冀的聯系並不密切,因此泛渤海經濟圈未包括遼寧。山西省雖劃分在中部,但是它和河南、湖北、湖南的聯系不如和京津冀更密切。內蒙古中部和京津冀、山東半島聯系很密切,所以泛渤海把山西和內蒙古中部劃進來。為了跟環渤海經濟圈相區別,所以提出泛渤海經濟圈。
3. 大珠三角經濟圈;以珠三角為核心的大珠三角經濟圈。2003年時提出叫泛珠三角經濟圈,現在提出「9+2」模式,所以改變為大珠三角經濟圈。
4. 東北經濟圈;以遼中南為核心的東北經濟圈。
5. 海峽經濟圈;以海峽西岸城市群和台北為核心的海峽經濟圈。我們要和平統一,所以我們在規劃上首先要統一起來,此外海峽西岸,以福建為主體的海峽西岸和台灣的經濟聯系非常密切。所以我們把台灣海峽西岸共同構成海峽經濟圈。
6. 中部經濟圈;以長江中游、中原城、湘中城市群為核心的中部經濟圈。中部經濟圈不包括安徽,即江淮城市群。
7. 西南經濟圈;以川渝城市群為核心的西南經濟圈。
8. 西北經濟圈。以關中為核心的西北經濟圈。 城市群有三個特徵:第一是有若干個大都市為核心,第二是交通非常的便捷,第三是經濟聯系比較密切。
根據2007年的數,這十大城市群土地面積佔全國的土地面積11%,居住的人口超過了1/3。創造的GDP超過了2/3。這說明我國城市群在國家經濟當中的地位非常高。
現在城市群GDP佔全國的三分之二,但是人口僅佔了全國的三分之一,這說明我們的人口和GDP是不相適應的。如果城市群人口能夠成佔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二,那麼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就比較容易實現。
東部六個城市群
1.珠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包括9個城市,實際上有11個城市,另外兩個是香港和澳門。珠三角城市群以香港、廣州和深圳為中心。2.海峽西岸城市群
海峽西岸城市群以福州市為中心。
3.長三角城市群
長三角城市群以上海、南京和杭州為中心,共有16個城市。、
4.山東半島城市群
山東半島城市群有10個城市。包括濟南、青島、淄博、東營、煙台、濰坊、威海、日照、濱州八城市。
5.京津冀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是「10+2」模式,以北京天津為中心。、
6.遼中南城市群
遼中南城市群有10個城市。
中部兩個城市群
7.長江中游城市群
長江中游城市群也有12個城市。
8.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有9個城市,以鄭州為中心,
西部兩個城市群
9.川渝城市群
川渝城市群共有15個城市,以成都市和重慶市為中心。
10.關中—天水城市群
關中城市群以西安,天水為中心
其他城市群
「十二五」 正在發展中的其他6大城市群
1. 以長株潭為中心的湘中城市群
長株潭比較特殊,未列入十大城市群是因為:區域人口和城市數量以及經濟的總量未進入前列,其次是因為這三個城市表面上看是三個行政區,實際上距離很近,而且相互之間已經不是獨立的城市個體,是多個組團的一個城市,其未來將形成以長株潭為中心,包括更多的城市在內的湘中城市群。
2. 以合肥為中心的江淮城市群
3. 以長春和吉林為中心的城市群(即吉長都市圈)
4. 以哈大齊為中心的黑龍江東南部的城市群
5. 以南寧為中心的北部灣城市群
6. 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天山北部城市群
『拾』 環渤海經濟圈包括哪些城市
秦皇島,秦皇帶對比上述兩座城市。雖然經濟並沒有它們發達,但秦皇島卻是最適宜居住的一個城市。屬於那種面積小,人口少,但是環境優美的海濱小城市。且近幾年它的經濟也在迅速增長,未來的發展肯定也不會差。甚至也有超越上述兩座城市的可能。通過比對上述三座城市,可以看出中國的經濟確實再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發展著,而你最看好哪座城市的發展呢?你覺得哪座城市的發展潛力會更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