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劉志毅的人物榮譽
劉志毅被評為北京市美育先進工作者,北京家教好校長,區先進教育工作者,被區政府授予「教育特別貢獻獎」和「有突出貢獻的知識分子」。多年來各大媒體對劉校長的辦學成績不斷進行報道,被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譽為「教育產業化的開拓者」,被中國改革報譽為「教育改革中敢吃螃蟹的人」,被人民日報市場報譽為「教改前沿舉旗人」,被北京日報譽為「教育改革馬前卒」和「新型教育經濟學家」,被中國青年報譽為「中國教育改革的先行者」,被中國教育報譽為「締造教育神化的人」,被光明日報譽為「教育改革家」。中國教育資訊報譽為「中國教育產業化之路的先行者」,被《國際日報》譽為「中國基礎教育改革領軍人」等等。他的事跡被幾十種報刊文集及電視台、廣播電台廣為介紹,在全國有廣泛影響。作為教育界優秀人物,劉志毅同志被收錄在:《中國教育專家與教育人才》、《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錄》、《世界名人錄》、《世界人物辭海》、《中國專家大辭典》、《中國專家人才庫》、《世界當代專利發明(設計)人名典》、《中國專利技術及專利發明人才名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鑒1998》。
❷ 范跑炮說明了什麼
范美忠的行為理念是教育機構MI和BI建設的嚴重缺失
中國當代教育的確存在短期內難以解決的問題,教育界雖然口頭上一直強調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應試教育的現實卻讓德育成為空白,讓美育更是沒有空間。范跑跑之出現並非偶然,他是德育,特別是美育危機的必然產物。中國教育領域長期以來忽略美育教育。越高學歷者越不懂得審美和禮儀。教育理念嚴重失缺。
中國社會「二元制」結構短期內不會有根本性變革,教育的格局也難有根本性變化。在這種現實條件下,高等教育和中小學的優質教育長期將均屬「稀缺資源」。如何分配這種稀缺資源,是任何教育體制的「制度設計」都要解決的重要問題;這更是我國教育「制度設計」的一個基本背景。
可以說中國教育領域CI形象導入意識的嚴重不足已在各個教育環節中表現出來!教育形象嚴重扭曲也是不爭的事實。教育商業化傾向過重也是導致中國教育的問題雪上加霜。
一、中國教育產業化不可取
中國有不少的經濟學家之所以開出「教育產業化」這個「葯方」來治療中國的教育,其理論根據主要是所謂「公共產品」理論。但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判斷一種社會產品——不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社會產品——是否是公共產品,是否應該成為公共產品,不能僅僅看這種產品是否由政府組織生產,而要看這種產品本身是否必須由政府組織生產。一般來說,那些在市場交易過程中,由於交易成本太大,人們無法通過交易過程「自然地」組織生產,最好或必須由政府組織生產的物品,就可以稱為公共產品。比如國防,就是一種必須由政府組織生產的公共物品,因為,任何一個社會,不可能由公民通過交易來直接組織軍隊、生產武器、守衛邊疆、保護人民、決定戰爭等。
二、教育院校應注重MI核心理念建構
我們現在的教育更多的凸現為實利教育。從小時候的「長大了要當官」,「要賺大錢」,到大學的找個好工作,在狼煙四起的出國潮中拼個血路,都是以利益導向為驅動。在此背景下,以取得謀生的技術權利代替做人的基本權利。以階級的政治導向教育來取代人文與與道德教育。整個教育體系更注重英語、專業教育的培養,以成才來犧牲成人,以修業來誤導悟道。
一個只注重眼前利益的人是成不了大氣候的,不會立刻就有殺身之禍,但一個注重實利的民族則是極為危險的民族,可能馬上就會被打倒打跨。現在的大學里,人文與道德方面的教育是極為缺乏的,我們一些傳統的經典名著更多的是放在圖書館里閑置的,畢竟這些教育讀多了可能只是使你明理,但你四級不過你卻拿不到畢業證,你出不了國,你找不到好工作。我本人不是反對學英語、反對出國、反對學好實用性學科,只是希望我們教育體系裡多一些人文與道德的知識結構。
三、創建良好教育環境 — 教師自由教,學生自由學
這是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之間的關系的原則。教師只是學術上的專家而不是管理上的專家,教師本身沒有管理學校的行政權力。管理學校是社區共同體的事情,學校的辦學方向由這個社區的學校董事會決定。但是,教師必須有教學自主權(決定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試方法、評分方法等)。與此相應,學生必須有學習自主權(選擇學校、選擇專業、選擇課程、選擇教師等)。教師教學自主權和學生學習自主權之間的沖突由教師和學生通過雙向選擇來調節。
學校教育是人類文化的代際傳播的重要途徑。通過老師的教學和學生和學習,人類文化中許多普遍性的和規范性的內容從上一代傳播到下一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獨立自主地研究人類文化中的某一個側面,並且,還要培養學生批判性地繼承和創造人類文化的能力。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保證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什麼、怎樣教等方面有著極大的自主權,學生在學什麼,怎樣學方面有極大的自主權。教師教學自主權和學生學習自主權之間的沖突,通過教師選學校、教師選學生、學生選學校、學生選教師的多重選擇過程來調節。
四、教育應融入博愛精神要樹立人文價值觀
中國人缺少博愛精神。什麼是博愛?就是對全社會成員不分等級遠近,一視同仁,友好相待。說到這里,大家都明白,中國人不缺少愛,而是喜歡把人分門別類,並對之採取不同的態度。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曾經形容,中國的社會好像石頭扔在水裡激起的一圈一圈的波紋。家庭是中心,然後鄰里,然後同鄉,等等。有兩家人,就先愛自家人。有不同鄰里的人,就先愛近鄰。有不同鄉的人,就先愛老鄉。有不同學的人,就先愛同學。有不同黨的人,就先愛同黨。所以一群中國人,相互之間總是沒有平等的關系,總是分出高低上下,遠近親疏,然後組成不同的小團伙。團伙與團伙之間斗爭。團伙內部還有本家外家之分,所以團伙內部也是斗爭。這就是中國人喜歡內斗的思想根源。
五、塑造「和樂」文化的核心內涵,打造職業教育新品牌
—— 案例:上海市商旅學校導入CIS形象戰略後的實際效果
毗鄰「上海中華商業第一街」南京路,坐落著一所以商貿、旅遊為主,集航空服務、信息技術、會展、藝術等專業教育為一體的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上海市商貿旅遊學校。學校前身——上海市商業職業技術學校和上海市旅遊服務職業技術學校均為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校,在全國享有盛譽。
2007年奧古特機構的咨詢專家為上海市商業旅遊職業學校導入CIS形象戰略項目課題圓滿成功。戰略中心意圖是創造以培養,塑造,健全師生間和諧快樂為基礎的文化氛圍,進而致力於為師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享受優質教育服務的同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進行博愛精神世界的心理建構。定位:「人和,人樂」的辦學理念。體現學校「和樂」文化的核心內涵,使學校真正成為「學生的快樂園、教師的愛心園」 。
奧古特創意專家在該學校標志的主體造型設計上採用抽象的心形、人形組合意象的樹形,反映了學校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行業屬性。樹的枝葉由抽象的人形動態圍合而成,體現了「人和、人樂」的學校文化。人形的姿態各異,不僅表示校園生活的多姿多彩,還表示職業學校培養學生更強調「因材施教」,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人人有心知,個個有技能」。標志上方的開口,表示學校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倡導開放式辦學,積極參與和諧社會的構建。標志下方的水紋象徵學校的地理位置——橫跨上海浦江兩岸,大鵬造型則象徵學校的實力與前景——大展宏圖,蒸蒸日上。學校現有有四個校區和一個上海市的現代商貿開放實訓中心,分別地處繁華的南京路、外灘、豫園旅遊商城和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將中心商業區的現代商貿氣息與上海新老旅遊地標的濃厚文化底蘊熔於一體,培育出商旅學子大氣謙和、自信從容的氣質素養,遵循著「敬業、崇德、和樂、進取、文明、禮儀」的校訓。
CI形象戰略導入後的整體精神面貌得以煥然。在原各個分校各自為陣;教育資源不平衡;傳播信息混亂;辦學思想理念不明確;行為識別不規范;視覺傳遞不統一等得以系統化整合。目前在教育總方針,願景,使命和學校堅持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的戰略推動下。目前已與世界500強企業、國際知名企業、上市公司等200餘家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密切的合作關系,並建有校外實訓基地百餘所,力爭做到學校企業零對接,幫學生邁好職業生涯的第一步。
此後,學校在不僅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同等重視道德情操素質、行為規范的養成和博愛精神的樹立。協同學校打造一支敬業愛生的美育教師隊伍,為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奧古特機構總監與上海商旅學校李校長簽定了長期發展戰略合作夥伴協議書。這之後奧古特專家繼續幫助學校將藝術審美,禮儀教育與技能訓練作為特色加以優化後,使學校不斷培養出的學生逐漸成為氣質高雅,並擁有良好公民意識與愛心永鑄靈魂的現代職業人。這才是中國中等院校長期,持續發展的內在源泉……。
奧古特國際機構在教育領域倡導「建構民族的博愛精神,優化國人終身教育的人文環境,完善人本價值思想體系建設」。這也是該智業機構一貫針對中國的教育單位不斷訴求的核心價值觀與運做特徵。
六、完善靈魂教育讓創新思想開花結果
CI戰略核心基礎在MI的理念也就是辦學的靈魂。靈魂與心靈的完善將啟迪育人和學人的無限的創造力。教育的目標不是別的,他是培養自然人,任何企圖將知識和品德要求強加到學生身上都將破壞培養人的個性品質的基礎。我們的教師認為是為孩子的未來著想,為孩子安排好一切,其實正是這種外在的強制干涉毀掉了人類美麗的花朵——創新。
在中國無論是小學還是大學,學校的管理模式都千篇一律,曾幾何時,在中國有一大批諸如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南開大學、揚州中學、明德一中、東山中學等享譽中外的名牌學校,而今為何在星羅棋布的各級各類學校中卻極少有突出個性特色的學校?從改革開放至今,為何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培育了40多位諾貝爾獎者和近兩百位知識型億萬富翁,而在中國諾貝爾人數仍然為零?據新華網報道,在中國核準的發明專利中,來自國外的申請佔82% ,且技術含量較高;來自國內的專利申請只佔18% ,且技術含量較低。作為培養科研人才的教育機構難道就沒有一點責任嗎?這一切只說明了一個實事,那就是我們的教育已失去了創新的靈魂,而導致這一悲慘命運的罪魁禍首便是「唯考試分數論」。素質教育改革如果只流於形式,只觸其毛皮而不醫其心,不脫胎換骨,恐怕最終也只能以失敗而告終。大學英語四六級改革便是一例,表面上取消過關的概念,但大部分學校人為地劃一分數線,學生們的壓力不是減輕了,而是加重了,為了四六極,他們幾乎花掉了所有的時間,而他們所得的莫不是一種作選擇題的能力,用英語交流與寫作彷彿成了奢談。難道我們還能容忍這樣荒謬的考試存在下去嗎?我們的社會不能容忍一個沒有靈魂的人,又豈能容忍一個沒有靈魂的教育!
中國一流的高校常常培養出咄咄鄙人的三流人才。這已是普遍現象。不願創造,付出。只想一味地索取。向前人索取了知識,便開始索取文憑;便開始索取高額的待遇;便開始索取地位。就是沒有堅定地創造價值的觀念;就是沒有考慮為對方,為團隊,為社會多付出點自己的所學。
而如今又產生出一個雖有思想,但缺乏博愛精神與職業操守的北大高才生范美忠。這難道是偶然的嗎!還有他的北大校友馬楠女士。則處於做人的另外一極上的所謂才女。由此可以痛感到我們的子孫們需要愛心教育,我們的社會中堅們需要博愛教育,我們的前輩們需要終生教育。否則,百年前如此,百年後我們華夏子孫們還仍將前撲後繼,一如既往地重復著抵制日貨!!!
我們應該有自己的策略,方法,路徑和解決問題的工具,正確認識CI文化戰略導入在教育領域的重要性。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創新思想生根、開花,結果……。
我們可以看看上面的案例,一個普通的中等職業學校是怎樣鑄造其靈魂與核心價值觀。
由此我們不難找到中國教育的出路,完全可以在健康,環保中走向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讓我們共同為中國教育事業做些健康有益的工作吧……。
奧古特品牌營銷機構首席策劃-蒼石先生文章提供,歡迎業內外朋友一起來切磋交流。
奧古特品牌營銷(上海)咨詢機構: www.artbrand.com.cn
奧古特品牌營銷論壇: www.artbrand.com.cn/bbs
電 話: 8621-51699945-24/25/26 58879242
E-Mail: [email protected]
❸ 當今中國十大經濟學家
厲以寧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經濟學界泰斗。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經濟學系,1955年畢業後留校工作、任教至今。現為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國民生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名譽主任。七,八,九屆全國人大常委、七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八,九屆財經委員會副主任;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林毅夫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原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聯合創始人 、名譽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八、九、十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全國政協常委 、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2005年獲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8年2月,被任命為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
張維迎
原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長,同時兼任牛津大學現代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20多年來,他以一個獨立學者的立場,積極參與到中國改革實踐的洪流中。他是國內最早提出並系統論證雙軌制價格改革思路的學者。2000年,他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2002年,他當選為「CCTV2002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6年3月他發表了《理性思考中國改革》的長文,將有關改革的爭論推向了一個高潮。
郎咸平
經濟學家,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畢業於美國賓西法利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獲博士學位。被中國國內媒體稱為「郎監管」,素有「郎旋風」、「最敢說真話的經濟學家」之稱。公司治理和金融專家,主要致力於公司監管、項目融資、直接投資、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破產等方面的研究。
陳志武
1986年去美國留學,放棄了攻讀7年的計算機專業,轉而學習經濟,並於1990年獲美國耶魯大學金融學博士學位,1990-1995年任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助理教授,1995-1997年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助理教授,1997-1999年任俄亥俄州立大學金融學副教授
1999年轉任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現任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於2010年11月18日,被中國交通銀行委任為非執行獨立董事。
吳敬璉
是中國經濟學界的泰斗,當代中國傑出經濟學家、著名市場經濟學者、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務院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歷屆總理的座上賓,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顧問。
李季
中國主流經濟學專家,原天津市教委主任,中國著名經濟師,畢業於清華大學金融專業,碩士研究生, 中國著名投資高級經濟分析師, 中央台著名股評專家, 中央電大市場營銷學教授,是諸多企業家的經濟戰略顧問,長期專注經濟發展戰略及商務合作研究,多次參加全國高層經濟論壇,對未來經濟趨勢的剖析極具影響力,其獨到的見解、精闢的分析讓眾多國內外企業家在多變的環境中找到了路標。
錢穎一
中國經濟學家,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出生於北京,祖籍浙江,1981年清華大學數學專業本科畢業。畢業後留學美國,先後獲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碩士學位、耶魯大學運籌學/管理科學碩士學位、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之後任教於斯坦福大學、馬里蘭大學、伯克利加州大學。2006年10月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❹ 什麼是教育產業化,
1. 教育產業是由教育的屬性決定的。
產業是經濟領域的概念,「指生產同一性質的物質和勞務產品的組織的集合」。國外經濟學家對國民經濟部門作產業劃分,是從「所有能得到報酬的活動都是生產性的」這個觀點出發,而劃分出三次產業的。可見,「產業的特性,首先就是生產,而非其他」。教育之所以是一種產業,首先因為它具有生產性,而且隨著知識經濟的出現,「教育將成為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其次是因為教育組織——各級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又都為社會生產著同一性質的產品,所以社會教育組織的集合,當然是一種產業。這是不依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
2.什麼是教育產業化?
它是指國家根據教育的生產屬性而推行的一種政策及其結果。這種政策就是「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教育內在規律相適應、不同類型教育相互溝通相互銜接的教育體制」。這種政策正在逐步推行,其結果將逐步顯示出來。可見,教育產業和教育產業化既密切聯系又相互區別:教育產業是由教育本身的屬性所決定,是一種客觀存在;而教育產業化則是在教育生產性的根基上實行的一種政策及其結果,政策完全是由人制定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產物。事實表明、發揮好這個能動性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由於種種原因,我國長期對教育是一種產業缺乏正確認識、而對它實行非產業化政策,使教育長期非產業運行,而成為「教育發展的主要障礙」。
❺ 中國經濟學家排名
TOP.1吳敬璉
2001年在中國股市論戰後上鏡率極高,只要吳教授出現,就會成為焦點。
吳敬璉教授最早提出並倡導市場經濟理論,是"市場取向改革論"的主要代表人物;經濟體制比較研究學科的開創者之一;其不同時期的理論主張和政策建議在實踐上推動了中國改革事業的前進。
在商務人士中頗受好感,點擊率達到70%。給人感覺是一位公正、睿智、博學、為民請命的有良心的經濟學家。
他的主要歡迎人群平均分布在男女老少之中。讓人"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但也有人把近幾年中國股市的不景氣部分歸罪於他。
TOP.2厲以寧
厲教授是2001年與吳教授論戰的排頭兵,由於網上流傳有關其家族暴富內幕的文章使得有關厲教授的爭議和其著述一樣膾炙人口。
厲以寧教授在對中國以及其他許多國家經濟運行的實踐進行比較研究的基礎上,發展了非均衡經濟理論,並運用這一理論解釋了中國的經濟運行。厲以寧從中國經濟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國經濟的構想。所以在海內外享有"厲股份"之稱。
受到商務人士中高端人群的歡迎。
TOP.3林毅夫
由於其身份的特殊性,他的頭銜多得像在紙上畫了一棵大樹。
林毅夫教授治學勤奮,研究領域比較廣泛,形成了十分豐富的學術思想。他強調制度的內生性,早在1980年代後期,他就認為經濟體制改革成功的前提是放棄推行帶有趕超色彩的發展戰略。
TOP.4 茅於軾
帶有浪漫主義思想色彩的經濟學家。 茅於軾先生的"厲害"在於他對微觀經濟學的資源配置問題的透徹研究和精妙闡釋, 他曾 經用一句話來概括整個微觀經濟學和市場經濟體制的核心: 充分競爭下的供求均衡達致資源 配置最優。 他的《擇優分配原理》由於深入淺出,頗得經濟學之妙處,所以成為很多青年學者進入微觀 經濟學領域的介紹信。由於其著述語言引人入勝、觀點精練,茅於軾培養了一大批忠實的" 茅於軾迷"。 由於其寬容平和的性格,關注民生問題,被認為是經濟學家的楷模。
TOP.5 樊綱
樊綱被認為是西方經濟學在中國的出色的理論闡釋者, 他的 《現代三大經濟理論體系的 比較和綜合》奠定其在中國經濟學界的地位。 樊綱在《"不道德"的經濟學》中所提到的:"作為一般意義上的知識分子,甚至也應該 作傳經佈道的工作;但作為經濟學家,談道德卻是』不務正業』。"引起不小的爭論。在最近 的關於經濟學家之間的"戰爭"中,又和非主流經濟學家楊帆一起成為關注的焦點。 樊綱在眾多大經濟學家中可以稱的上"少年英俊", 參加此次評選的女性認為樊綱很像某 位電視台主持人,所以頗受青睞。
TOP.6 張維迎
張維迎教授的企業理論及有關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學術界、 zgzf 有關 部門和企業界有廣泛影響, 被公認為中國經濟學界企業理論的權威, 是國內最早提出並系統 論證雙軌制價格改革思路的學者。 張維迎最近推出了《大學的邏輯》一書,作為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積極推動北大教育的改 革,頗受爭議。
TOP.7 郎咸平
郎咸平在國內的知名度極高,他以保護中小股民為理念因而被媒體尊稱為"郎監管",他 又以仰融的獨立第三方出現而深受矚目。 最近郎咸平提出人民幣應該"再貶值2%以打擊進入 中國市場的游資","企業不應做大做強而應精益求精"等觀點,並炮轟海爾、TCL、科龍等中 國知名企業,再次驚動天下人。 郎咸平的《整合》《運作》《操縱》在圖書市場上銷量也極好。他的學術成果得到世界 、 、 一流商學院的普遍認可。
TOP.8 胡鞍鋼
胡鞍鋼參加了由周立三院士領導的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 並作為其中的主要研 究人員,系統地從事中國國情研究。他是這一新領域的主要開拓者之一。2000年初,胡鞍鋼 被中國科學院和清華大學聯合聘為國情研究中心主任, 該中心旨在建成國內一流的國家決策 思想庫。 他所帶頭的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是 zgzf 四大智囊團之一。
TOP.9 蕭灼基
蕭灼基教授在國內學術界第一次從理論上提出和論證了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企業所有 權與使用權(經營權)分離的問題。提出了重新認識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問題。提出生產資料 所有制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完善社會主義社會的所 有制結構;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結構;完善全民所有制的經營方式。 蕭灼基多年研究《資本論》 ,近年著重運用《資本論》理論研究社會主義經濟問題。
TOP.10 張五常
張五常作為新制度經濟學和現代產權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 他的理論主張在學術界引起 廣泛爭議。其對國內股份轉讓、外匯轉讓、政府管制等發表了自己的獨特看法。張五常在廣 州談中國應對 WTO 挑戰時, 認為中國農業人口未來應降到25%……幾乎他的每次公開言論 都會引起一片嘩然--當然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有張五常教授對自己誇張的評價贏得了很多眼 球的作用。 他的經濟學"實用論"亦受到大眾的廣泛關注。有的人評價他是天才,有的人說他嘩眾取 寵。
誰是中國最厲害的經濟學家?
根據美國聯邦儲備系統(FED)聖路易斯分行所屬的IDEAS經濟研究機構近日公布的今年五月排名,全球3萬2千餘名經濟學家中,排名前5%的1621位世界頂級經濟學家中華裔經濟學家有18人。
在這18名經濟學家中,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經濟與管理研究院學術委員會聯合主任鄒恆甫、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尚進、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白聚山、俄亥俄州大學教授李龍飛、美國加州大學聖路易斯分校兼香港城市大學教授張賢旺排在前五,其中鄒恆甫教授名列第146位,這也是首次有華裔經濟學家進入世界排名前150。
這份排名統計了在RePEc (Research Papers in Economics經濟學研究論叢) 上注冊的經濟學家所發表的學術論文、著作及期刊數量及其學術著作等被引用、下載及瀏覽的次數,依據31種不同的標准(例如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獨立作者或是幾人合著、論文被引用的次數、被下載次數、被引用論文的年代遞歸影響因素等)來評判所有經濟學者,分別制定了31個不同排名;而將以上標准加以綜合考量,去掉最大與最小值,取其調和平均值便獲得了世界頂級經濟學家的綜合排名。
調查截止時間為2012年5月。僅在美國經濟學研究論叢(REPEC)注冊的經濟學者和在REPEC上所列出的論文才會被予以考慮。需要注意的是,該排名雖然影響力日趨擴大,但其主要基於論文數量及其引用數的排行方法有所偏頗,對學術研究中同行評議、學術聲望等其他因素重視不足,也沒有給予非英文作品公平的衡量標准,在學術界內部僅被作為參考指標。美國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高級經濟學家王健在微博上評價道:「這個排名看看就行了。太認真就被行內人笑話了。」
在這18位華裔經濟學家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經濟學家研究領域涉及宏觀經濟學,5位經濟學家的研究領域為計量經濟學,4位涉及貨幣政策,3位涉及農業經濟學,可見宏觀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成為華裔經濟學家研究領域的兩大主流,同時也可注意到,所有華裔經濟學家均是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16位於美國,1位於加拿大,1位於澳大利亞),他們中的大多數均在美國高校或經濟機構任職,但近年來出現陸續受聘於中國高校、回中國授課的趨勢。
值得思考的是,即使是這樣一份並不全面的榜單,在全球前100位經濟學家中也未見華裔身影,華裔中排名第一的鄒恆甫博士僅名列全球第146位,華裔經濟學家離世界頂尖水平究竟還有多少差距?
這18位進入全球Top5%的華裔經濟學家為:
1、鄒恆甫 全球排名第146位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財政和宏觀經濟學。
現任教於中國中央財經大學。分別於1986年和1989年在哈佛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現任世界銀行研究部資深研究員和國內高校教授等職。1998年他獲得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獎。
2、魏尚進 全球排名第152位
主要研究方向:國際金融、國際貿易、政府治理和改革、中國經濟以及宏觀經濟學。
現任職於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香港金融研究中心, 同時任教於中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1992年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博士學位。
3、白聚山 全球排名第342位
主要研究方向:計量經濟學。
美國波士頓大學終身教授,現任教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1992年獲得加州伯克利分校經濟學博士學位。
4、李龍飛 全球排名第357位
主要研究方向:微觀計量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
現任教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1976年和1977年分別獲得紐約羅徹思特大學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5、張賢旺 全球排名第466位
主要研究方向:匯率動態學。
現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經濟系、香港城市大學經濟系,任山東大學講座教授。1990年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博士學位。
6、蕭政 全球排名第472位
主要研究方向:計量經濟學。
現任教於美國南加州大學。
7、查濤 全球排名第552位
主要研究方向:宏觀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
現任美國美聯儲亞特蘭大分行高級研究員、美國艾默里大學經濟系教授。1993年獲得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8、史壽永 全球排名第553位
主要研究方向:宏觀經濟理論、國際經濟理論、貨幣理論與政策。
目前任教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大學。他的主要貢獻是建立了一套能夠修正原有貨幣理論不足的新的貨幣基礎理論
9、王平(音) 全球排名第745位
主要研究方向:理論經濟學、貨幣和宏觀經濟學,健康和空間經濟學。
現任教於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經濟系。1987年獲得羅切斯特大學經濟學博士。
10、黃有光 全球排名第922位
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經濟問題,福利經濟學與公共政策。
現任教於澳大利亞Monash大學經濟系。 1971年獲悉尼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80年被選為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提創綜合微觀、宏觀與全面均衡的綜觀分析,與楊小凱合作發展以現代數理方法分析古典的分工、專業化與經濟組織的新興古典經濟學。於2007年獲得澳大利亞經濟學會最高榮譽 - 傑出學者(Distinguished Fellow)。
11、張俊森 全球排名第1007位
主要研究方向:應用計量經濟學。
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1990年在加拿大邁馬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
12、郎咸平 全球排名第1050位
主要研究方向:公司監管、項目融資、直接投資、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破產等方面。
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財務學講座教授、北京華夏管理學院特聘教授。1986年獲賓夕法尼亞(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大學沃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財務學博士學位,曾經執教於多家知名的商學院,其中包括沃頓商學院、密歇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大學、芝加哥大學等。
❻ 什麼是教育產業化
1 教育產業化是哪位領導人提出的?
何宗海提出的
2 產生背景?
它是指國家根據教育的生產屬性而推行的一種政策及其結果。這種政策就是「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教育內在規律相適應、不同類型教育相互溝通相互銜接的教育體制」。這種政策正在逐步推行,其結果將逐步顯示出來。可見,教育產業和教育產業化既密切聯系又相互區別:教育產業是由教育本身的屬性所決定,是一種客觀存在;而教育產業化則是在教育生產性的根基上實行的一種政策及其結果,政策完全是由人制定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產物。事實表明、發揮好這個能動性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由於種種原因,我國長期對教育是一種產業缺乏正確認識、而對它實行非產業化政策,使教育長期非產業運行,而成為「教育發展的主要障礙」。
3 危害?
中國的領導人肩負發展經濟的重要責任,因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嘛,即使不是片面的也不敢出來修改的,把經濟的增長誤為就是gdp的增長,98年的時候,國內經濟一片蕭條,有經濟學家提出建議,發展內需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最好方式,不僅如此,還極力打擊中國的外貿出口,又有銀行的證據說中國居民有那麼多的存款未動,要想辦法把這些錢給弄出來,就拋出了個教育產業化來逃避國家對教育的義務,為追求jdp來手淫的人提供了一些條件,中國的教育收費突增,如果單靠種地的收入一年根本就不到一萬塊錢,而那些普通的工人一年也就1萬多的工資,怎麼來交這么多的學費,一個是靠往年的積蓄,一個是借錢,舉全家之力來供應一個沒有多少用處的大學生是普遍的現象。
教育產業化是在一些經濟學家的建議下搞的,武力整治亂世,墨水顛覆太平。經濟學本身就是為資本主義來牟利的,為了鞏固弱肉強吃的自然法則服務的,絕對不是為大多數人來服務的,因為自然的法則才是弱肉強食,國家社會是為了對抗這個法則而建立的。
它的後果不言自明,這是小兒科的問題,為什麼越是高處的人思維能力越是低下,這個問題是很有意思的,可以聯想到皇帝的新裝,說實話要冒生命的危險。小孩子以為是國家的指導政策的錯誤,濫用經濟學家來治理國家,靠內需來發展經濟就好象一個人讓它消耗自己的脂肪來提高工作效率,這樣下去,只能是內耗而亡,教育的高收費讓窮人的孩子讀不了書,連那個沒有多少實際意義但是還有些社會意義的文憑都拿不到,進不了上層社會,沒有權力,金錢或是知識,永遠淪為社會的最底層,用一輩子辛辛苦苦的勞動來支撐少數人享樂的生活,這個政策利於少數有錢人,有權人,不利於平民。
這個政策的影響是讓中國人繼續的沒有教育,這是外國人和統治者都願意看到的,繼續的缺少素質,繼續得為動亂做准備,繼續的在積累著民怨,繼續在背離我們民族復興的美夢。
我覺得這樣挺好,不知道你怎麼認為的
❼ 教育經濟學家有哪些
1、肖昊。湖北雲夢人,研究生學歷,武漢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經濟學家。
2、黃育雲,男,1937年出生。教育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教育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全國優秀教師(1989年),中國心理網特聘職業教育顧問。我國著名教育經濟學家和職業教育家。
3、吳敬璉,男,1930年出生,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兼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寶鋼經濟學教席教授;國際經濟學會(International Economic Association,IEA)執委會成員、國際管理學會(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IAM)會員;《改革》、《比較》、《洪範評論》雜志主編;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
4、厲以寧,教授、博士生導師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經濟學系,1955年畢業後留校工作、任教至今。現為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博士生導師。七,八,九屆全國人大常委、七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八,九屆財經委員會副主任;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5、樊綱,男,漢族,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現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會副會長,中國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
6、張維迎,男,陝西人。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前任院長、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長,同時兼任牛津大學現代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
……還有很多
❽ 中國教育改革
自從那位神仙提出教育產業化以後,我們的教育就從來沒好過,就是有錢人的教育,即使國家提高的免費教育,實際上也是變相收費的。著名經濟學家楊帆在中紀委演講反腐敗,在談到醫療、教育腐敗是這樣講的:
衛生醫療,是針對病人和老人的,就更不象話了。 所以說腐敗超越底線,教育腐敗是欺負小孩兒,醫療腐敗等於欺負病人和老人。你要腐敗可以欺負我們這些大人(笑),不要欺負弱勢群體,怎麼能欺負到病人頭上呢。醫療界這么多年弄不清要不要產業化、商業化,只有在SARS的時候才知道醫生很好,發現很多活雷鋒,醫生也能當雷鋒。有危機的時候叫白衣天使,沒危機的時候醫療界腐敗得不像話。哪有手術也要送紅包的,現在變成公開化了,只要你一住院就有人告訴你,說你要哪個大夫做手術,要給他送紅包,小費公開給,這個一萬,這個二萬,那個三千,你只能要那個一萬的,你不敢要那個三千的。送一萬給你好好開刀,送三千就不給你好好開刀,讓你疼,沒治徹底讓你再開一次刀,你要
心領神會,開刀的時候就給。然後說沒強迫你,這是自由選擇。這個自由選擇特別壞,什麼叫自由選擇啊!他明碼標價,你敢不選嗎?說沒有敲索你啊,是你自己願意給的啊!醫療系統小費泛濫。教育醫療系統都腐敗成這個樣子了,太不像話了。這兩個領域要有信仰的,外國有宗教徒從事教育和醫療,虔誠的宗教徒才能幹這個,不然你欺負病人和小孩,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