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認為秘魯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秘魯是一個小國家,相對於中國來說那個國家實在是太小了。既然是小國家,人口少,好管理。所以自然面貌還保護的很好,人的競爭不大,人的生活壓力也不大。人民很會生活。所以很多人想去看看,畢竟沒去過比較神秘。
㈡ 秘魯與中國的經濟對比
秘魯2005年主要經濟數字:
國內生產總值(GDP):757.2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482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6.67%
匯率:1美元=3.296新索爾。
通貨膨脹率:1.43%
失業率:9.6%(利馬)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300670億元人民幣(2008年),約摺合美元44600億元。人均GDP為22640元人民幣,摺合美元有3312元左右。
秘魯是傳統農礦業國,屬拉美中等水平。礦產豐富,石油自給有餘。工業以加工和裝配業為主。2005年工業增長率為7%,礦業增長率為7.4%。
藤森執政期間,實行私有化政策,並在物價、稅收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經濟形勢逐步好轉。
托萊多政府實行「恢復經濟政策」,宏觀經濟運行平穩,近5年來年均增長率達5%。2005年,經濟繼續增長,通膨降低,貿易順差加大,資本市場更加健全,投資者對秘前景普遍看好。但經濟發展的成果未能惠及廣大下層民眾,貧富分化等問題未得到根本扭轉。
加西亞總統就職後,表示新政府將基本延續現行經濟發展模式,實行嚴格的財政政策,增加對基礎設施的投入,積極吸引投資,加快經濟發展速度;重視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實施掃盲計劃;對能源和礦業企業加征高額利潤稅;增加就業和改善勞工權利。
我覺得你在國內發展比較好
㈢ 關於秘魯(Peru)的衣食住行的資料最好附上圖片~~~
秘魯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Peru,La República del Perú),「秘魯」在印第安語中是「玉米之倉」的意思。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由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組成,中間為白色,兩側為紅色,白色長方形中間有國徽圖案。白色象徵自由、民主、和平與幸福;紅色象徵人民在獨立戰爭中取得的勝利,也表示人民對烈士的懷念。
國徽: 中心圖案為盾徽。盾面左上方是一隻南美駱馬,為該國國獸,代表國家的動物資源,也是秘魯民族的象徵之一;右上方是一棵金雞納樹,代表該國的植物資源;下半部為一隻象徵豐饒的羊角,代表該國的自然資源和礦藏。盾徽上端為一個綠枝葉環;兩側各有兩面秘魯國旗。
國花: 向日葵
國樹:金雞納樹
國獸:駱馬
獨立日:7月28日(1821年)
國慶日:7月28日(1821年)
國家政要:總統 阿蘭·加西亞(Alan Garcia),2006年6月當選,7月宣誓就職。
安第斯山脈中的馬丘比丘古城遺跡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印加古城之一,1983年被列入
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自然地理:面積為1285216平方公里。位於南美洲西部,北與厄瓜多和哥倫比亞接壤,東同巴西毗連,南與智利交界,東南與玻利維亞毗連,西瀕大西洋。海岸線長2254公里。安第斯山縱貫南北,山地佔全國面積的1/3。全境從西向東分為三個區域:西部沿海區為狹長的乾旱地帶,有斷續分布的平原;中部高原區主要為安第斯山中段,平均海拔約4300米,亞馬孫河發源地;東部為亞馬孫林區。科羅普納峰和薩爾坎大山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瓦斯卡蘭山海拔6768米,為秘魯最高點。主要河流為烏卡亞利河和普圖馬約河。秘魯西部屬熱帶沙漠、草原氣候,乾燥而溫和,年平均氣溫12-32℃;中部氣溫變化大,年平均氣溫1—14℃;東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4—35℃。首都平均氣溫15—25℃。年平均降水量,西部不足50毫米,中部不足250毫米,東部在2000毫米以上。
人口:2722萬(2005年)。其中印第安人佔41%,印歐混血種人佔36%,白人佔19%,其他種族佔4%。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一些地區通用克丘亞語、阿伊馬拉語和其他30多種印第安語。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利馬(lima),人口781. 67萬(2005年)。
行政區域:全國劃分為24個省和1個直屬區(卡亞俄區)。各省名稱如下:亞馬孫省、安卡什省、阿普里馬克省、阿雷基帕省、阿亞庫喬省、卡哈馬卡省、庫斯科省、萬卡維利卡省、瓦努科省、伊卡省、胡寧省、拉利伯塔德省、蘭巴耶克省、利馬省、洛雷托省、馬德雷·德迪奧斯省、莫克瓜省、帕斯科省、皮烏拉省、普諾省、聖馬丁省、塔克納省、通貝斯省、烏卡亞利省。
利馬街頭女交警(2004年7月)。
利馬市從1999年開始選用女交警,到現在該市交警幾乎全部改由
女性擔任。
簡史:古代境內居住著印第安人。公元11世紀,印第安人以庫斯科城為首府,在高原地區建立了「印加帝國」。15-16世紀初形成美洲的古代文明之一—印加文明。1533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535年建立利馬城,1544年成立秘魯總督區,成為西班牙在南美殖民統治的中心。1821年7月28日宣布獨立,建立秘魯共和國。1835年玻利維亞和秘魯合並,稱秘魯—玻利維亞邦聯。1839年邦聯瓦解。1854年廢除奴隸制。1879—1883年,秘魯聯合玻利維亞同智利進行爭奪硝石產地的「太平洋戰爭」。秘魯戰敗後,智利奪取了世界最大的硝石產地塔拉帕卡省,並控制了秘魯的塔克納、阿利卡兩省。1929年雙方經過和平談判,秘魯收回塔克納省。1933年與哥倫比亞發生邊界戰爭,秘戰敗。1948年10月奧德利亞發動軍事政變上台。1963年6月人民行動黨貝朗德·特里當選總統。1968年10月3日貝拉斯科陸軍中將發動政變後出任總統。1975年8月29日莫拉萊斯將軍接管政權,1977年宣布「還政於民」。 秘魯費利佩城堡 皇家費利佩城堡——秘魯歷史的見證 秘魯高原古都庫斯科 秘魯將每年3月30日定為「傭人節」
政治:現行憲法於1993年12月31日生效。憲法規定總統可連任一屆,隔屆可再當選;增設第一、二副總統、國會兩院改為一院制;對恐怖分子可處極刑等。2000年11月,秘國會通過憲法修正案,規定總統不得連任。議會稱國會。一院制。國會擁有立法和監督職能。議員由選舉產生,任期五年,可連選連任。
身穿民族服裝的秘魯
姑娘跳起傳統舞蹈
經濟:秘魯為傳統農礦業國,經濟屬拉美中等水平。礦產豐富,石油自給有餘。秘礦業資源豐富,是世界12大礦產國之一。主要有銅、鉛、鋅、銀、鐵和石油等。鉍、釩儲量居世界首位,銅占第三位,銀、鋅占第四位。目前石油探明儲量為4億桶,天然氣71000億立方英尺。森林覆蓋率為58%,面積達7710萬公頃,在南美洲僅次於巴西。水力和海洋資源極為豐富。秘工業以加工和裝配業為主。秘還是世界主要魚粉、魚油生產國。秘魯是印加文化的發祥地,旅遊資源豐富。主要的旅遊景點有利馬大廣場、托雷塔格萊宮、黃金博物館、庫斯科城、馬楚-皮楚遺址等。 貨幣:索爾
利馬唐人街入口處的中國牌樓。利馬唐人街位於秘魯首都利馬市中心繁華地段的帕魯羅街,是該國最大的華人聚居地
新聞出版:全國共有各種報紙及刊物20餘種,其中在利馬發行11種,主要有《商報》、《快報》、《共和國報》、《秘魯人報》和《太陽報》。主要政論期刊有《假面具》周刊、《請聽》和《是》。秘魯新聞社和安第斯新聞社為官方通訊社。全國共有廣播電台1107家,除一家國家電台外,其餘均為私人電台。影響較大的電台有:國家電台、聖羅莎電台、秘魯節目電台、團結電台和聯合電台等。全國共有電視台74家,其中57家為發送台,17家為轉播台。電視七台為國家台,其餘均為商業性電視台。
外交:奉行民主、積極和獨立的外交政策,優先任務是:鞏固民主、人權、民主安全、地區一體化、貿易和投資、關心秘魯旅外僑民、部內改組和新的對外文化政策。秘主張遵循國際法、聯合國憲章和泛美體系的准則,推動國際和平與安全,尊重作為普遍性價值的人權。強調外交為經濟發展服務。重視發展同周邊及其它拉美國家關系,積極參與地區一體化進程。加強同美國、加拿大和歐盟等工業化國家以及亞太國家的關系。主張在反毒、反恐、反腐和掃除貧困等領域加強國際合作
㈣ 秘魯是哪個國家關於秘魯的簡介
1、秘魯共和國,簡稱秘魯(Peru),是南美洲西部的一個國家,北鄰厄瓜多和哥倫比亞,東與巴西和玻利維亞接壤,南接智利,西瀕太平洋。
2、10世紀前後,秘魯為古代印第安人建立的印加帝國所在地。1533年,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被統治了近300年。1821年7月28日獨立。
3、秘魯是一個總統制議會民主共和國,全國劃分為25個地區。秘魯人口3249.55萬(2019年6月),居南美洲第五位。[28]秘魯經濟主要依賴農業、漁業、礦業以及製造業(如紡織品)。
4、秘魯是華人最早到達和聚居數量最多的拉美國家之一,有華人血統的人口約佔300萬。各民族文化傳統的融合在藝術、飲食、文學和音樂等領域創造了多元的表達方式。
㈤ 秘魯是哪個國家
秘魯共和國,簡稱秘魯(Peru),是南美洲西部的一個國家,面積為1285216㎞²。北鄰厄瓜多、哥倫比亞,東界巴西,南接智利,東南與玻利維亞毗連,西瀕太平洋。海岸線長2254千米。全境從西向東分為熱帶沙漠、高原和熱帶雨林氣候。秘魯西部屬熱帶沙漠、草原氣候,乾燥而溫和,年平均氣溫12~32℃;中部氣溫變化大,年平均氣溫1~14℃;東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4~35℃。首都平均氣溫15~25℃。年降水量西部不足50毫米,中部200~1000毫米,東部在2000毫米以上。
秘魯是華人最早到達和聚居數量最多的拉美國家之一,有華人血統的人口約佔300萬。 各民族文化傳統的融合在藝術、飲食、文學和音樂等領域創造了多元的表達方式。
㈥ 秘魯是位於南美洲西側的一個沿海國家,你覺得如何
全世界有這么一個地區,歡迎來到東南太平洋魚場的中心,有著十分豐富多樣的水產資源,是世界上最富庶的魚場之一。它坐落於秘魯沿岸地區水域,漁區寬約370公里,因為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魚種生長與繁育帶來了優越的條件,出產銀鱈魚類、藍鰭金槍魚類、大魷魚和沙丁魚等多種類型的水產品商品。這里就是秘魯魚場。
秘魯經濟活力極強,在拉丁美洲非常知名。所在國的經濟關鍵依靠對生態資源、農業資源和漁業資源的採掘、加工和出入口。除開像厄瓜多、巴西等南美洲旅遊大國。
多年以來,秘魯一直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人和外國人前去,旅遊業發展也是一個很有前途的行業。朝氣蓬勃的經濟發展可在各個領域為應聘者提供各種機遇。
㈦ 秘魯文化有哪些特徵 秘魯人的工作價值觀如何
1.秘魯文化的特徵:
秘魯可稱為南美洲文明的心臟,是一個擁有悠久文化歷史的古老國家,是古代美洲大陸三大印第安文明中心之一。一般來說,秘魯...今天的秘魯文化是古代印加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成為世界多元文化大家庭當中獨具異彩的一員。公元十一世紀,印第安人在安第斯山高原地區建立了疆域遼闊、文化獨具特色的「印加帝國」。一五三一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十九世紀初,秘魯爆發了大規模的獨立戰爭,於一八二一年七月二十八日宣告獨立。一九八零年五月舉行大選,七月人民行動黨候選人貝朗德就任總統,秘恢復文人政府。一九八五年人民黨的加西亞開始執政。一九九零年六月「改革九零運動」候選人藤森當選總統,七月二十八日就職。秘魯曾一度於1835年與玻利維亞合並,1839年聯邦解體。1879年秘魯-玻利維亞聯軍與智利進行了「太平洋戰爭」,戰敗後不得不將最大的硝石礦區塔拉帕卡割讓給智利。今天的秘魯文化是古代印加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成為世界多元文化大家庭。
2.秘魯人的工作價值觀:
(1)在工作中的滿足感是通過實現"成功"這個價值
得到的,從事的工作應該能發揮最大的能力,這個工作應該最擅長的,或者是
曾經接受過專業培訓所要做的。在工作中,會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通過頻繁
開發新項目、得到新獎勵,會從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2)在工作中的滿足
感是通過實現"獨立"這個價值得到的,那麼應該尋找的是那種靠自己的主動性
去完成的、能讓自己做主的工作。(3)在工作中的滿足感是通過實現"認同"
這個價值得到的,那麼應該尋找那些有好的提升機會、好的聲望,並且有潛在
的成為領導的機會的工作。(4)在工作中的滿足感是通過實現"工作條件"這
個價值得到的,那麼在找工作的時候,應該考慮薪水、工作穩定性,以及良好
的工作條件。另外,找工作的時候還要考慮它是否與你的工作模式相適合。比
如,是喜歡整天忙碌,還是喜歡獨立工作,又或者喜歡每天都可以做很多不同
的事情。(5)工作中的滿足感是通過實現"支持"這個價值得到的,那麼要尋
找的工作應該是那種成為員工的有力後盾的公司,其主管的管理方式會讓員工
覺得很舒服。那種公司應該以其令人滿意的公平的管理體制而著稱。(6)在
工作中的滿足感是通過實現"人際關系"這個價值得到的,那麼應該尋找那種同
事很友好的工作。這種工作能為別人提供服務,不需要你做任何違背自己是非
觀的事情。
3.菲利浦應該怎樣做才能管理好秘魯人
「跨功能」是我的管理理念:把管理理念應用到實踐當中去,這就是卡洛斯·戈恩的成功秘訣。他不像有的人那樣,只把管理原則掛在嘴上,他具有將概念應
用到實際中去的力量。
一個組織的建立,是靠決策者對價值觀念的執著,也就是決策者在決定企業
的性質、特殊目標、經營方式和角色時所做的選擇。通常這些價值觀並沒有形
成文字,也可能不是有意形成的。不論如何,組織中的領導者,必須善於推動
、保護這些價值,若是只注意守成,那是會失敗的。總之,組織的生存,其實
就是價值觀的維系,以及大家對價值觀的認同。實際上,企業文化是以價值觀
為核心的,價值觀是把所有員工聯繫到一起的精神紐帶;價值觀是企業生存、
發展的內在動力;價值觀是企業行為規范制度的基礎。
如何培育企業價值觀培育企業價值觀是一件極其艱苦的事情,一般應按照
下列步驟努力:領導者樹立起堅強的價值觀,身體力行地去宣揚;通過簡短演
講,教會員工如何思索企業價值觀;引發員工們描述人為價值觀的內涵;同員
工一起找出外顯的價值觀;引導、歸納出企業價值觀。(1)價值觀是企業所
有員工共同持有的,而不是一兩個人所有的。(2)企業價值觀是支配員工精
神的主要的價值觀。(3)企業價值觀是長期積淀的產物,而不是突然產生的
。(4)企業價值觀是有意識培育的結果,而不是自發產生的。
㈧ 秘魯文化有哪些特徵 秘魯人的工作價值觀如何
他們的娛樂圈裡就沒正常人,不是gay就是芙蓉姐姐。
當地人還是比較勤勞的,窮人多也能吃苦。就是教育水平不高,大部分人幾乎沒有什麼競爭意識。
對事比較無所謂,時間觀念很淡。
秘魯人也不容易找工作,年輕人中也有很多宅男宅女,但人與人之間的壓力不大,也沒什麼進取心。
中餐館爆多,也有些當地的餐館。
有很多技術學院,培訓語言,培訓廚師,接線員。。。
就說這么多了。最後用當地一個大學心理學老師的話講就是秘魯人還很'滑頭',就是對自己有利的事做,沒油水的是不幹。
㈨ 秘魯的經濟
秘魯是傳統農礦業國,經濟水平居拉美中游。秘魯經濟快速增長。2011年經濟增長6.92%。2012年,秘經濟增長6.29%。
秘魯的經濟政策在近數十年大幅擺動。1968-1975年胡安·貝拉斯科·阿爾瓦拉多政府推行激進的經濟改革政策,其中包括土地改革、徵收外資公司、實行經濟干預以及擴大國營企業規模。這些政策的目的是實現收入再分配以及擺脫對發達國家的過份依賴,但最終收效甚微。雖然如此,但大部分改革政策持續推行到1990年代,直至阿爾韋托·藤森政府終止物價管制、貿易保護主義以及對外資直接投資的限制,私有化大部分國營企業。自1993年起,秘魯經濟穩定增長,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曾一度陷入衰退
從2001年托萊多政府執政開始實行「恢復經濟政策」至今,宏觀經濟運行平穩,2004年GDP增速高達7.8%,2006年、2007年創紀錄地攀至8.9%和9.8%。面對全球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秘魯在2008和2009年仍保持6.5%和3.4%的增長,增速位居新興市場前列。2010和2011年,秘魯經濟增速迅速反彈至9.2%和5.5%。但經濟發展的成果未能惠及廣大下層民眾,貧富分化等問題未得到根本扭轉。
加西亞總統就職後,表示新政府將基本延續現行經濟發展模式,實行嚴格的財政政策,增加對基礎設施的投入,積極吸引投資,加快經濟發展速度;重視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實施掃盲計劃;對能源和礦業企業加征高額利潤稅;增加就業和改善勞工權利。
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秘經濟僅實現微幅增長。2010年,秘經濟重返快速增長軌道,全年經濟增長8.78%,增幅在拉美國家中位居前列。烏馬拉總統表示將加大國家對經濟的調控力度,尊重同其他國家簽署的貿易協定,歡迎外國投資者赴秘投資,在保障民眾權益的前提下進行資源開發。初步統計,2011年經濟增長7%。 2011年主要經濟數字:
國內生產總值(GDP):175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200美元
貨幣名稱:新索爾(Nuevo Sol)。
匯率:1美元=2.62新索爾(2012年7月)。
失業率:8%
外匯儲備:570億美元 截至2013年2月,秘魯外匯儲備達673.48億美元。
(資料來源:秘魯中央儲備銀行) 2007~2013年度,歐盟向秘提供1.32億歐元援助,主要用於提高政府執政能力和發展社會事業。
2011年,秘時任外長何塞·加西亞與聯合國駐秘協調員阿里亞斯簽署2012-2016年度聯合國發展援助框架補充協議,涉及經濟發展、民主執政、社會保護、氣候變化與環保及文化遺產等五個合作領域。德國宣布將向秘提供500萬歐元援助以支持秘保護雨林及生物多樣性,並計劃於2010至2012年度向秘提供總值2億歐元援助,用於秘開展環保、權利下放和循環飲用水等領域項目。加拿大宣布在未來4年內向秘提供總額為489萬美元的援助以解決秘國內因采礦引發的社會沖突。
2012年8月,美洲開發銀行與秘經濟財政部簽署協議,向秘提供1.4億美元的援助,用於支持秘衛生、教育和環境保護。
㈩ 秘魯的人文特點是怎樣的
秘魯人崇拜太陽神,每年冬至日要舉行祭祀活動,尤以庫斯科的祭典規模最大,人們在頭戴假發和面具的男主祭人主持下,一連三天,膜拜初升的太陽,並和著民間樂曲跳太陽舞,以示對太陽神的祈禱。
秘魯人對約會的時間,總習慣遲到半小時左右。他們認為這是自己的禮節風度。秘魯女子除在官方場合穿禮服外,平時習慣身披個大披肩,寬大通風,穿起來別有風姿。這個披肩白天當衣服,晚上又用它當被子。
秘魯人對紫色倍加贊賞。在每年十月份舉行的宗教活動中,人們廣泛使用紫色,認為紫色預示著幸運的到來。他們偏愛向日葵。因為它是秘魯的象徵,人們喻其為國花,還稱其為「印加魔花」、「太陽花」。他們非常喜歡貓頭鷹。認為這是一種益鳥,會給人類造福。並認為它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徵。
(10)秘魯的經濟文化有什麼特點擴展閱讀:
秘魯全境從西向東分為熱帶沙漠、高原和熱帶雨林氣候。秘魯西部屬熱帶沙漠、草原氣候,乾燥而溫和,年平均氣溫12~32℃;中部氣溫變化大,年平均氣溫1~14℃;東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4~35℃。首都平均氣溫15~25℃。年降水量西部不足50毫米,中部200~1000毫米,東部在2000毫米以上。
秘魯水力資源豐富,但分布不均衡。東部地區亞馬遜河水系諸多河流多數發源於安第斯山脈東麓,落差較大且水量豐沛,蘊含豐富水力資源,但該地區地廣人稀,開發程度較低。東部有很多河流發源於安第斯山脈西坡,流向太平洋,為沿海地區工農業發展提供了水源,因落差大、水流急,比較適宜進行梯級小水電開發。
秘魯是印加文明的發祥地,秘魯文化主要來源於印第安和西班牙傳統,但也被非洲、亞洲和歐洲族群影響。秘魯早期的藝術可追溯至前印加文明的陶器、紡織品、首飾和雕塑。印加人維持了這些工藝的製作,並在建築等領域取得較大的成就,其中包括馬丘比丘古城的興建。巴洛克藝術是殖民時期的主要藝術,但在一定程度受到當地傳統的影響。
宗教事物是藝術作品的主要描繪對象,當時大量興建的教堂和庫斯科畫派就是當中的代表。獨立後秘魯藝術的發展停滯,直至20世紀初期印第安主義運動的興起。自從1950年代,秘魯藝術傾向折衷,且受到外國和當地潮流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