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唐家沱經濟發展怎麼樣

唐家沱經濟發展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11-29 06:08:54

A. 唐家沱屬於哪個區

唐家沱屬於重慶市江北區。
唐家沱位於江北區長江北岸,緊鄰鐵山坪生態公園,銅鑼峽上游入口處。因唐家沱舊城改造和猛增的外來務工人員,從而帶動了唐家沱的人口流動和經濟發展
唐家沱境內地形以紅層丘陵為主,可分為嶺丘、谷丘、台丘(坪)三類。因受川東平行嶺谷區的制約,形成環山、鐵山坪、義學大山三條狹長狀山嶺,自北向南平行延伸,形成東西之間的三道屏障。境內最高點位於義學大山,海拔687米;最低點位於御臨河與長江交匯處,海拔152米。

B. 兩江新區的發展規劃和產業分布

首先,重慶的大發展基調是「一路向北」,特別是兩江新區作為中國第三個掛牌成立的國家級新區,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

重慶兩江新區於2010年6月18日掛牌成立,是中國內陸第一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核心區、中新項目核心區;是重慶作為「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連接點、西部大開發戰略支點的樞紐和中心,正深入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口岸高地和內陸開放高地。新區位於重慶主城區長江以北、嘉陵江以東,包括江北區、北碚區、渝北區3個行政區部分區域(我們常稱為「三北區域」),規劃總面積1200平方公里,可開發面積5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0萬。

根據重慶兩江新區發展規劃,新區劃分出了十大組團。分別為:水土組團、蔡家組團、悅來組團、禮嘉組團、觀音橋組團、人和組團、唐家沱組團、空港組團、魚嘴組團和龍興組團。

北碚-悅來-水土新興產業組團,依託水土雲計算產業園、仙桃數據谷、悅來國博中心、健康產業園,重點發展雲計算大數據、大健康、國際會展、智慧城市、智能製造、人工智慧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渝北-空港組團,重點發展加工貿易、保稅維修、綜合物流、融資租賃、快件集散、著力推動加工貿易向「研發+產業+物流」 鏈延伸,打造保稅+「貿易、物流、金融」等新型貿易業態。

金山-水港組團,依託保稅和貿易多元化試點功能,重點發展保稅展示交易、總部及轉口貿易、綜合物流、專業市場、

,依託照母山科技城、、互聯網產業園等成熟樓宇載體,重點布局總部經濟、總部貿易、跨境電商、商品類交易中心、、科技創新、、文化貿易、、高端商貿商務等產業和業態,建設樓宇型總部經濟集聚區和區域性金融、科技、商務中心。

江北-江北嘴金融組團,依託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運營中心,重點布局金融總部和要素市場,建設長江上游功能性金融中心核心區。

龍盛高端產業組團,依託製造、物流、總部等重大平台和產業新城,重點發展新能源及智能汽車、裝備製造、通用航空等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和科技研發、工業設計、

果園港物流組團,依託「鐵、公、水」多式聯運綜合物流樞紐功能,重點發展口岸物流、多式聯運物流、臨港先進製造業、國際貿易、供應鏈金融;建設港口物流倉儲和加工中心、鐵路貨運到發中心、港鐵貿易中心、


C. 重慶兩江新區好不好

2009年2月5日,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重慶統籌城鄉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3號文件),在國家戰略層面正式在重慶設立「兩江新區」,這是中國首個內陸保稅港區。也是中國的第三個新區,前兩個分別是上海浦東和天津濱海新區。
兩江新區的大致地理位置位於重慶北部新區和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規劃的范圍包括江北區的江北中心區、江溉片區、唐家沱-寸灘片區與魚嘴-復勝片區;渝北區的北部新區、龍溪片區、兩路地區、木耳-古路片區以及龍興-石船片區;北碚區的蔡家片區與水土-復興片區,總面積約947平方公里。其中北部新區將建設成內陸開放型經濟示範區,形成高新技術產業研發、製造及現代服務業聚集區。支持北部新區在土地、財稅、金融、投資、外經外貿、科技創新、管理體制等領域先行先試。繼續發揮北部新區內各類國家級園區的特色和輻射帶動作用,形成一區多園、良性互動、錯位發展的格局。而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功能和有關稅收政策則比照洋山保稅港區的相關規定執行。合理配置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人員和監管設施,確保有效監管。
兩江新區的通過,勢必帶動該區域的投資和消費需求。並改變重慶本地產業空殼的現狀,使之真正成為西部地區的戰略高地,建議增持兩江新區概念股:渝開發

D. 按未來10年的發展 重慶市江北區五里坪和唐家沱 哪一個的發展會更好

絕對唐家沱發展更好!

E. 重慶市江北區唐家沱數,一於什麼鎮

您好:唐家沱位於重慶市江北區長江北岸,緊鄰鐵山坪生態公園,銅鑼峽上游入口處.人口不詳,由於地形原因在位於制葯九廠和原內沱之間形成一個天然回水沱,經常有上游溺水而亡的人流經唐家沱時被回水沖到唐家沱沿岸.在鐵山坪銅鑼峽段有兩座溫泉.大型企業有"東風造船廠"前身是"民生造船廠"解放前夕遭到日本轟炸機轟炸.近年隨著江北區經濟的振興,人口猛增,部分國內知名廠家入駐(海爾 金科 長安等)港城工業園.因緊鄰寸灘保稅港,未來唐家沱定位於物流基地,製造業基地.這里就業機會多,但工資相對沿海地區要低.因唐家沱舊城改造和猛增的外來務工人員,這里租房貴得離譜.一套二室一廳能租到800~1000.治安環境良好.

F. 重慶市江北區唐家沱經濟怎麼樣

那裡經濟不是很發達,消費水平也不高,算是一個小鎮,而且住房也貴,東風船廠就在唐家沱,准確來說得做四十幾分鍾的公交車,在江北觀音橋做812、813、817都可以到,不過812的終點站就是東風船廠

G. 重慶兩江新區有什麼特點具體對老百姓有什麼好處

根據重慶市規劃局兩江新區的初步概念規劃,兩江新區包括江北區的江北中心區、江溉片區、唐家沱一寸灘片區與魚嘴一復勝片區;渝北區的北部新區、龍溪片區、兩路地區、木耳一古路片區以及龍興一石船片區;北暗區的蔡家片區與水土一復興片區,總面積約947平方公里。據了解,兩江新區在功能定位、空間發展戰略、空間布局結構,預安排重大社會公共服務設施、交通基礎設施、市政基礎設施的布局與調整,生態環境保護和空間管制等方面將取得重大突破。兩江新區可整合現在的各區優勢,借鑒上海浦東、天津濱海新區的發展經驗,探索出具有重慶特點的「兩江」管理新模式。通過完善功能布局和產業規劃,創新內陸開放、土地管理、金融體制改革、財政稅收等政策,落實「一圈兩冀」開發戰略、擴大內陸開放戰略、產業優化升級戰略、科教興渝支撐戰略、資源環境保障戰略等五大戰略任務,實現國家對重慶在西部大開發的整體戰略布局中的目標定位。 第三,「兩江新區」建設可促進協調長江、嘉陵江沿岸江濱土地的利用、強化重慶人居城市、森林城市、健康城市的發展。重慶的濱江住宅社區、濱水公園、濱水旅遊設施、高科技產業濱江帶等建設將成為重慶經濟發展的新推動力。 對於重慶的城市濱水區的建設,許多專家認為,要特別注意城市水岸線的公平使用性問題。對殘疾人、老人、婦女、兒童,以及輪椅車、自行車、步行、小汽車、公共交通和計程車等,都應該公平使用濱水地區,確保每個居民遊客都能夠有機會感受到濱水景觀對自己城市生活高品質的提高。避免城市濱江地區的單一土地功能,推動濱江多功能的城市規劃,防止城市濱江路地段被私人霸佔而缺乏城市公共進入的機會,從而影響濱水地區的公共使用功能。 要避免濱江區為了匆匆解決城市交通而屈服於汽車。濱江水岸,作為城市很重要的公共活動目的地,應該是一個城市最令人愉快的城市公共場所,防止具有河畔優美的風景的城市濱水區被高架道路和停車場所佔據和支配,或僅僅是汽車匆匆駛過的地點。 要避免濱水區過度的休閑綠化功能。濱江地區的規劃設計,對濱江路每天使用的不同時間、每年的不同季節,都要有一個栩栩如生的岸線活動規劃設計,使之成為城市不同種類人群和不同種類活動的多樣化場所。要避免被一些孤立聳立的標志性文化或者商業建築所佔據。很多標志性的商業文化建築,缺乏對城市公共功能的考慮,沒有很好地與城市濱水的基本功能相呼應。這些城市標志性建築空間,不鼓勵和支持城市的公共使用功能,就會減弱濱水建築的場所感和歸屬感。要加強城市標志性濱江地段的建設。高水平、高質量的城市濱水區,能夠對一個城市、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的地方經濟建設和人文水平,都有無可佑量的社會經濟貢獻。重慶,作為長江上游經濟龍頭,通過「兩江新區」的高質量規劃建設,完全有能力成為西部發展的排頭兵。一個高質量的城市濱水區,使重慶能夠從整個中西部大發展中脫穎而出也是很有可能的。重慶這個連接我國中西部的戰略樞紐和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通過「中國第三區一一重慶兩江新區」的設立,可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多功能的現代工商業城市,成為未來立足中國內陸、面向五洲四海的中央直轄市。 總之,重慶的港口優勢、區域產業群優勢、濱水環境優勢是「兩江新區」的重要特色,等兩江新區真正發展起來之後,還具有向涪陵、長壽、萬州等方向發展的空間,進而成為產業連綿帶。浦東、濱海是海港,相對集裝箱的吞吐能力更強,重慶雖是內陸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只有幾百萬標箱,但重慶在西部的帶動作用意義更強。同時,濱海新區有2200平方公里,浦東新區為500平方公里,這兩大開發區目前正瞄準世界級的開發區在建設。重慶兩江新區雖然現在不具備這樣的氣勢,但至少從目前看,在西部還沒有哪個省市有類似的新區。因此,兩江新區至少在西南是經濟的領頭羊。

H. 重慶軌道10號線的線路站點轉4號怎麼轉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2

I. 重慶市江北區耕地與基本農田變化分析

王兆林 楊慶媛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重慶,400715)

摘要: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對耕地與基本農田保護造成較為強烈的沖擊。為了提出更為有效的耕地保護措施,本文從數量、質量上分析了 1997~2004年重慶市江北區耕地與基本農田變化概況後,認為經濟發展、人口增長、土地市場秩序的不完善是制約江北區耕地及基本農田保護的因素,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完善耕地保護政策的思路。

關鍵詞:耕地;基本農田保護;制約因素;重慶市;江北區

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對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造成較為強烈的沖擊。隨著重慶市江北區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全區經濟發展對建設用地需求和耕地保護政策目標要求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迫切需要在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中對其結構和用地布局進行重新審視。

1 耕地保護的一般原則及模式

1.1 耕地保護的概念及內涵

1.1.1 耕地保護的概念

耕地保護緣起於城鎮擴張中優質農田的過快損失和土地生產能力的退化及無公害食品生產的環境保護需求,雖早已提出,但並無嚴格的、公認的統一定義。不同時期、不同地區耕地保護的側重點不一。20 世紀60、70年代,黃土高原、西北區蝕區和南方紅黃壤丘陵山區的耕地保護主要針對農田生態環境的改善;20 世紀80、90年代初期,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耕地保護主要針對耕地數量上的過快損失;20 世紀90年代後期,耕地保護逐漸重視質量保護。國外耕地保護不但考慮農田的自然背景特徵,更多是考慮立地條件和機會成本,諸如農田連片性、農業發展相關因子、土地利用有關規定、稅收激勵機制、可擇利用方式、綜合開發計劃和區位等[1]

一般認為,耕地保護是為了滿足國家計劃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維持區域人地關系在一定時間內、一定的社會經濟、科學技術和人民生活水平下協調發展,所必須保有的具有較高的生產能力,適宜的生態環境,優越的立地條件,直接服務於農業生產的農田以及立法、管理、監測等手段的總和。

1.1.2 耕地保護的內涵

從耕地保護的定義可知,耕地保護包括3個方面:①有適當的量,即根據區域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必須維持在農田數量和質量的動態穩定。採取立法、行政、經濟手段,防止農田資源的濫用和破壞,降低耕地資源的消耗,保證利用方向的合理,維護耕地資源及依存的生態環境質量。②科學的利用模式,即對耕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藉助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適度擴大的經營規模,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切實增加農戶收入,實現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協調發展。③監測和管理,即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對現有農田環境、基礎設施、土壤肥力與利用方式進行監測和管理。同時,利用行政、法律和經濟手段,對具體保護工作的實施進行監測和管理[1]

1.2 耕地保護的一般原則及透視

1.2.1 耕地保護的一般原則

(1)供給與供求平衡原則

耕地保護的實質是為了滿足未來人口對食物的需求,這對指導當前保護工作中實施動態平衡和農業結構調整有重要意義。保護耕地並不是一味強調耕地數量不減少,重點是為養活未來人口。然而,未來人口的飲食結構會隨經濟發展、城市化等發生變化,科學技術也不斷進步,因此,耕地保護必須考慮科技進步的貢獻、飲食結構變化及區域食品貿易等因素,耕地保護的目標函數 F[1]

F=f(P,B,C,D)

式中,P是區域內最高峰時期人口總數;B是區域耕地生產潛力函數;C是消費需求函數;D是區域糧食調動函數。

(2)土地可持續管理原則

將技術、政策和旨在同時關心社會經濟效益與環境的活動結合在一起,即同時考慮保持和提高生產力、降低生產風險、保護自然資源的潛力和防止土壤與水質的退化、經濟上可行和社會可以接受幾個方面。在可持續土地管理指導下,一是保障足夠的農田面積,維持農產品的產量穩定和提高;二是加強耕地質量保護和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田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三是重視農田生態環境的保護,維護耕地自然生產力潛力,防止土壤退化;四是查清耕地後備資源,合理規劃,保障耕地生產能力總量的相對穩定。當然,耕地保護的實施方案、利用規劃和保護措施應當體現經濟上可行、社會上可接受。因此,建立以可持續土地管理為基礎的保護模式是實現保護目標的根本保證。

1.2.2 耕地保護原則的透視

(1)從資源不可再生性角度分析耕地的可持續利用 一定意義上耕地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利用方式發生轉變,這種轉變在可預見的時間內是很難逆轉的。為持續利用耕地這一寶貴資源,維持農業生產的穩定,在發生非農化轉變之前,應當尋找足夠的後備資源來補充被佔用耕地損失的土地生產力。

(2)維持穩定的實際現存量(質量、數量兩個方面),以此達到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目標。當一個地區的土地後備資源嚴重不足,其他地區不能夠滿足經濟發展需求的情況下,為了保持耕地的長久存在價值,必須保護現有的實際存量。

(3)保護耕地資源的理論現存量 可持續土地管理的基本目標是既尋求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後代人滿足需求能力的資源利用方式。從理論上,評估和預測後代人(高峰期人口總量)對耕地資源的需求量,並在當代人利用耕地資源的同時,保護這個需求量。因此,耕地保護必須首先預測區域人口狀況和消費需求。

1.3 耕地保護的一般模式[1]

模式的目標是保護耕地,在可持續土地管理原則指導下,根據國家宏觀政策和市場經濟原則,藉助人地關系均衡的有關模型,採用計算機輔助及GIS、RS、ES和DSS等技術途徑,對耕地保護量劃定、監測和管理等有關環節進行科學論證,達到對區域耕地數量、質量、農田環境與利用狀況實時調控和管理,維護農田功能現存量,實現耕地有效保護與持續利用。具體見圖1。

圖1 耕地保護的一般模式

2 重慶市江北區 1997~2004年耕地和基本農田變化概況

2.1 耕地變化狀況

2.1.1 耕地減少情況

據調查,1996年末,全區實有耕地面積 7673.7hm2,1997~2004年累計減少耕地1533.8hm2。其中,建設用地佔用耕地1306.6hm2,佔耕地減少總量的85.2%;生態退耕減少耕地102.2hm2,佔耕地減少總量的6.67%;農業結構調整減少耕地114.4hm2,佔耕地減少總量的7.46%;災毀減少耕地10.6hm2,佔耕地減少總量的0.07%,可見,建設用地佔用耕地是江北區耕地減少的主要原因,農業結構調整及生態退耕也是耕地減少不容忽視的因素(圖2)。

圖2 重慶市江北區 1997~2004年耕地減少因素分析

從區域布局看,江北區原有資料中顯示,各街道(鎮)耕地減少情況如表1 所示。1997~2004年江北區耕地減少主要集中於建設用地佔用。建設用地佔用耕地主要集中在石馬河、寸灘及唐家沱街道,此3個街道累計建設佔用耕地 978.3hm2,佔耕地佔用的71%;生態退耕減少耕地只分布在郭家沱、魚嘴、復盛及五寶4個街道(鎮),累計減少耕地108hm2,占該項耕地減少的94.4%;災毀減少耕地只分布在寸灘、魚嘴、復盛、五寶4個街道(鎮)。

表1 1997~2004年全區耕地減少的行政區域分布

註:數據來源於1997~2004年江北區耕地調查表(華新街和江北城沒有耕地,因此表中未列出)。

2.1.2 耕地補充情況

1997~2004年江北區累計補充耕地256hm2。其中,整理補充耕地82.9hm2,佔耕地補充總量的32.3%;復墾補充耕地168.1hm2,佔耕地補充總量的65.5%;其他補充耕地5.6hm2,佔耕地補充總量的2.18%。可見,耕地補充主要來源於土地復墾,其次為土地整理,二者佔耕地補充總量的97.82%。

1997~2004年江北區耕地補充主要集中於復墾補充。復墾補充耕地主要集中在魚嘴、復盛、五寶,占該項耕地補充的87.5%;生態退耕建少耕地只分布在郭家沱、魚嘴、復盛及五寶4個街道(鎮);整理補充耕地只分布在復盛鎮;此外,其他方面補充耕地分布在復盛和五寶(表2)。

表2 1997~2004年耕地補充的行政區域分布一覽表

註:數據來源於1997~2004年江北區耕地調查表(表中不包括沒有耕地補充來源的鄉鎮)。

2.1.3 耕地增減變化情況

1997~2004年江北區耕地凈減少1369.8hm2。根據《耕地調查表》中情況,各街道(鎮)耕地變化情況如表3 所示。與《重慶市江北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997~2010年》(以下簡稱《規劃》)指標控制值相對照,至 2010年,石馬河、大石壩、觀音橋、五里店、華新街及江北城不再保有耕地。其他街道(鎮)中,只有五寶鎮的耕地面積還在《規劃》控制指標之內[6]

表3 各街道 (鎮) 耕地變化情況的行政區域分布單位:hm2

註:數據來源於1997~2004年江北區耕地調查表(華新街和江北城不涉及耕地變化,表中未列出)。

2.1.4 耕地質量狀況

根據江北區耕地相關資料,2004年江北區實有高產田4151.2hm2,佔耕地總面積的65.8%;中產田1910.2hm2,佔耕地總面積的30.35%;低產田242.7hm2,佔耕地總面積的3.85%。2004年江北區耕地總體質量相對較高,中高產田在耕地總量中,高達96.15%,低產田僅佔耕地總量的3.85%。

具體各街道(鎮)耕地質量情況見表4。石馬河和大石壩街道耕地都屬高產田;觀音橋和五里店街道耕地中只有高產田和中產田,以中產田為主。由於魚嘴、復盛及五寶鎮屬於全區農業用地區,高、中、低產田大部分都集中分布在這三個鎮。此外,寸灘和郭家沱街道的低產田面積也較大,分別佔全區低產田總面積的12.94%、11.17%。

表4 各街道 (鎮) 耕地質量情況的行政區域分布

註:數據來源於1997~2004年江北區耕地調查表(華新街和江北城不涉及耕地變化,表中未列出)。

2.2 基本農田變化情況

1996年年末,江北區基本農田4980hm2,2004年江北區基本農田實有4883hm2,凈減少98hm2。其中,建設佔用1.8hm2,占基本農田減少量的1.84%,集中在魚嘴鎮。生態退耕90.8hm2,占基本農田減少量的93.6%,主要集中在復盛鎮和五寶鎮。農業結構調整4.4hm2,占基本農田減少量的4.56%,集中在魚嘴鎮。

從地區構成來看,江北區的基本農田集中在郭家沱、魚嘴、復盛、及五寶4個街道(鎮),其中魚嘴、復盛、及五寶三鎮的基本農田占總面積的97.63%。從地類構成來看,江北區基本農田全部為耕地。

3 重慶市江北區耕地及基本農田變化特點與原因分析

3.1 耕地及基本農田變化特點與原因分析

從上述耕地和基本農田變化情況分析可知,江北區耕地和基本農田變化體現出幾個特點。

3.1.1 耕地總量減少幅度較大

1997~2004年實際減少耕地1369.8hm2,與《規劃》相比較,至2010年耕地減少的控制指標為1330.1hm2,截至目前已經超出此指標39.7hm2,如果按照此《規劃》的控制指標,未來5年江北區已經沒有佔用耕地的指標。在耕地減少的項目中,建設佔用耕地1306.6hm2,《規劃》控制指標為 766.7hm2,8年實際建設佔用的耕地比規劃預計的到2010年13年間要求控制指標超出 539.9hm2。生態退耕同期共退耕 102.2hm2,比《規劃》的控制指標633.3hm2 要少531.1hm2

3.1.2 耕地減少的去向主要是城市建設佔用

1997~2004年江北區耕地減少建設用地佔用耕地 1306.6hm2,佔耕地減少總量的85.2%。

3.1.3 耕地減少的區域主要集中於城鄉結合部

寸灘和唐家沱街道耕地減少量最多,其次是石馬河、魚嘴、復盛及五寶。其中,石馬河、寸灘和唐家沱街道主要是建設佔用耕地,魚嘴和復盛的耕地減少包括建設佔用、生態退耕及農業結構調整三方面,而五寶鎮耕地減少的主要方面是生態退耕及農業結構調整。

3.1.4 優質耕地減少較多

耕地減少集中的區域正好是城鄉結合部耕地質量較高的區域,全區高中產田的比例達96.2%,江北城街道以西的范圍內全為高產田。

3.2 耕地和基本農田變化的原因分析

3.2.1 耕地總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建設佔用

1997~2004年實際減少耕地 1369.8hm2,在耕地減少的項目中,建設佔用耕地1306.6hm2,佔耕地減少總量的95.4%。近年來,江北區經濟發展迅速,相應對建設用地需求加大。造成建設用地需求加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階段因素(城市化階段因素、工業化階段因素)、目標因素(城市發展定位、城市主要職能、全面小康及現代化的要求)及市場與政策因素,由此,建設用地擴張必然導致耕地面積的減少,且在耕地面積減少中占重要地位。

3.2.2 城鄉結合部耕地減少主要是由於城市擴張佔用

近年來,江北區國民經濟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經濟發展對建設用地的需求也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江北區城鄉結合部(石馬河、五里店、寸灘、唐家沱街道)是城市建設快速擴張的重點地區,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擴展到這些街道,國有企業、外資企業、鄉鎮企業、私營企業等各類工業企業的發展,增加了對建設用地的需求,同時也帶動了城市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進一步加劇了建設用地需求,另外農村居民住宅建設也使耕地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種種原因導致了近年來江北區城鄉結合部耕地非農化速度加快。1996年全區耕地面積7673.8hm2,1997~2004年8年間全區耕地共減少1533.8hm2,其中包括建設用地佔用1306.6hm2,佔耕地減少總量的85%,具體到各個街道(鎮) 1997~2004年轄區內耕地減少最多的鄉鎮是唐家沱405.6hm2,其次是寸灘減少388.5hm2,前者建設佔用403.1hm2,占其耕地減少總量的99.4%,後者建設用地佔用388.5hm2,占其耕地減少總量的98.7%。

3.2.3 生態退耕和農業結構調整復盛鎮及五寶鎮耕地減少的主要影響因素

按目前採用的統計口徑,生態退耕主要是指退耕還林、還草、還湖。農業結構調整佔用耕地主要是指耕地改為園地、坑塘或其他農用地[5]。1997~2004年生態退耕102.2hm2,佔耕地減少總量的6.5%;農業結構調整減少耕地114.4hm2,佔耕地減少總量的7.4%;兩者就佔到耕地減少總量的13.9%。耕地減少主要有四方面,即建設佔用、生態退耕、農業結構調整及其他原因。在具體鄉鎮方面,復盛鎮和五寶鎮,建設佔用耕地面積比例很小。而生態退耕和農業結構調整是該區耕地減少的主要原因。五寶鎮1997~2004年耕地減少107.7hm2,其中生態退耕53.5hm2,農業結構調整32.8hm2,兩者就佔到該鎮耕地減少的80.1%。

3.2.4 生態退耕是基本農田數量下降的主體

2004年轄區內基本農田總量為4883hm2,1997~2004年8年間基本農田共減少總計97hm2,其中生態退耕面積90.8hm2,佔7年耕地減少量的93.6%,主要集中在復盛鎮和五寶鎮。由於《規劃》在編制時,將>25°的坡耕地劃入基本農田范圍。在《規劃》實施中發現了問題,通過法定程序將 90.8hm2 坡耕地合法退耕。其次,建設佔用基本農田1.8hm2 屬違法用地,已採取相關處理措施。再次,農業結構調整4.4hm2,主要由耕地轉變為坑塘、養殖水面。

4 重慶市江北區耕地及基本農田保護中面臨的問題與建議

4.1 江北區耕地及基本農田保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上述耕地和基本農田的數量和質量的變化及若干新特點的出現,反映了當前江北區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客觀需求,是江北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土地資源供需矛盾尖銳化的具體體現。

4.1.1 城鄉結合部規劃滯後,集體建設用地利用粗放,耕地數量急劇減少

由於地方政府以前對規劃重視不夠,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不完全銜接,加上地方經濟實力不足、城鄉結合部農村居民點改造滯後及土地利用和土地市場管理較為薄弱等因素的影響,城鄉結合部除已形成規模的大型企業外,家庭作坊式工商企業零散分布,許多企業分布於城市對外交通幹道兩側,且類型多樣,規模各異,土地資源浪費現象突出[2~3]。像石馬河、大石壩、觀音橋、五里店這些街道、鄉鎮1997~2004年耕地減少的原因全部為建設佔用。

其他鄉鎮如寸灘2004年耕地總面積為304.5hm2,《規劃》要求其2010年耕地保有量為574.1hm2,也就是說寸灘要在現有的基礎上補充耕地269.6hm2,按照《規劃》的控制值,唐家沱要補充274.7hm2。在未來6年內,同樣復盛要補充36.7hm2,也有一些鄉鎮、街道像郭家沱、魚嘴、五寶雖然2004年耕地面積沒有超出2010年耕地保有量控制指標,但未來6年中保持耕地和基本農田保有量穩定,任務艱巨。

4.1.2 土地市場秩序不夠完善,加大了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的難度

(1)現行法規對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的限制,不利於存量集體建設用地的盤活和集約利用。現行法規對集體建設用地進入市場流轉如何規范和管理,目前還沒有明確、具體的規定,集體土地所有權的財產權還沒有完全實現的途徑,土地管理權與土地所有權間界限的模糊性等,都限制了農民集體對其所擁有的土地行使最終的處分權,從而也限制了集體建設用地的流轉,使城鄉結合部的存量集體建設用地得不到充分的盤活,不利於推動城鄉結合部土地的集約利用,因此必然會加劇新增建設用地的供需矛盾,不利於耕地保護目標的實現。

(2)由於土地管理及交易政策的不完善,導致本區政府對土地市場的統一管理和建設用地的優化配置造成困難,從而可能導致耕地和基本農田得不到高度保護[4]

4.1.3 耕地保護有關政策不能完全適應江北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

近年來由於農產品供求形勢已發生變化,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對農用地利用提出新的要求。江北區糧食播種面積逐年減少,全區已經在近8年內通過農業結構調整要調減耕地114.4hm2,具體到各鄉鎮、街道:五寶通過農業結構調整耕地減少32.8hm2、復盛31.5hm2、魚嘴26.9hm2、郭家沱16.8hm2、唐家沱2.5hm2、寸灘3.9hm2。面對土地利用方式變化頻繁的情況,對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改果園、改養殖用地和設施農業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耕地減少的考核、補充耕地的標准等政策不明確,不能完全適應農業結構調整的需要。

4.1.4 一些鄉鎮完成補充耕地任務面臨諸多困難,影響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實現

(1)補充耕地的途徑受到限制 由於生態環境保護、經濟發展需要,幾個耕地後備資源較豐富的鄉鎮,如魚嘴、復盛、五寶等,嚴格控制未利用地開發,已規劃的耕地後備資源不能開發成耕地,加上資金限制,又沒有更多資金搞土地整理,給完成補充耕地任務、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帶來困難。

(2)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有關政策還不十分明確,國家和地方對確保耕地保有量問題還缺乏具體的考核辦法,對耕地總量的統計,包括減少和增加耕地的統計口徑雖有原則性意見,但還沒有出台可操作的規定。

4.2 促進江北區耕地及基本農田保護的建議與對策

當前江北區經濟建設過程中出現的耕地和基本農田方面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發展、生態建設的需要。對於已經暴露出來的問題,各級土地管理部門應從江北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耕地保護和基本農田管理的重要意義,積極主動地為經濟建設服務。

(1)嚴格執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

要加強本區《規劃》的實施管理,切實發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土地利用管理中的「龍頭」作用,切實落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在城鄉結合部土地利用管理中,在做好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銜接工作的基礎上,嚴格按規劃實施土地用途管制,促進規劃的實施[5]

(2)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解決經濟快速發展鄉鎮的規劃指標問題

對本區內規劃指標不足的,應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和法規規定的程序,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調整工作。對因經濟快速發展已經提前完成耕地指標的街道(鎮),應嚴格檢查和考核其規劃實施工作,並對其存量建設用地利用效率進行科學評價;對通過檢查和考核,對存量建設用地進行了合理利用的地區和城市,應允許其在經國土資源部同意的前提下,按照兼顧經濟發展、耕地保護和生態建設的原則,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7]

(3)規範本區城鄉結合部集體土地流轉,提高建設用地集約利用水平,穩定耕地數量對本區內新增建設用地實行統一轉用、統一開發、統一供地。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轉機制,進一步完善土地市場管理,規范市場秩序,提高建設用地集約利用水平。

參考文獻

[1]陳海燕,彭補拙.耕地保護一般原則與模式研究[J].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37 (3):305~307

[2]耕地保護與經濟發展關系調研組.當前經濟建設中的若干新情況與土地利用管理及耕地保護政策調研報告.調研報告,2002,12

[3]湯建東.基本農田保護的困境與對策.南方農村,2005,1

[4]余慶仁.耕地保護的對策思考.浙江社會科學,1998,6

[5]李萌.關於加強耕地保護的思考.農村經濟問題,2004,6

[6]重慶市江北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997~2010年

[7]關於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前期工作中「四查清、四對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05]128 號,2005,9

J. 重慶北區發展已到巔峰,未來向何方

其實重慶北區的發展,還沒有達到樓主所說的巔峰,只是有部分商圈和中心地帶幾近飽和而已。十餘年來,重慶因為主城區的地形因素,很大一部分時間選擇了向北擴張,這就是所謂的 「重慶向北發展 」。重慶向北發展,造就了觀音橋商圈,還一度超過解放碑商圈,以及諸多新興的城市商圈,包括 禮嘉、空港、大竹林、悅來、恆大照母山、汽博中心、蔡家 等等;還有 重慶北站、果園碼頭、國際博覽中心、重慶大劇院、長安工業園 等一大批項目都建在了北區,第三個國家級新區、內陸第一個國家級新區—— 重慶兩江新區 也是在北區,還有渝北獲批國家首批「 臨空經濟示範區 」,這都是因為北區的腹地更廣闊,以及有強大的經濟基礎支撐!但是就近兩年來看,除了向北發展,重慶西部和南部的發展勢頭也很強勁,西部大渡口方面,就地產發展項目來看, 萬達、華宇、中鐵建、金地 等房企強勢入住;而南岸的茶園, 保利、萬科、同景、魯能、奧園、碧桂園、榮盛 等大量地產巨頭和其他行業眾多項目相繼在茶園啟動商業項目,整合眾多力量打造茶園新商業中心;而同屬南邊的巴南區,同樣是重慶的供地大戶,聚集了多家開發商,而巴南政府著力打造的龍洲灣,是重慶南部地區的中心商圈之一,除了早期進駐龍洲灣的 萬達 以外,還相繼進入了 碧桂園、華宇和保利 的知名企業。

(重慶主城區地圖)

所以說,重慶向北發展並未到巔峰,而西部和南部的發展也不容小覷。雖然重慶的自發格局是向北發展, 禮嘉組團、悅來組團、中央公園組團、蔡家組團、空港組團 等的地價對這一點也體現的較為充分。但是城市的發展始終要多向並進,共同發展,而如今的重慶也具備多向發展的條件。就土地供應量來看,去年六月,南部的巴南以10塊的土地擬成交量排名第一,南岸以5塊排名第三,西部的大渡口7塊排名第二,均高於北部地區。所以說,從目前整個重慶的土地存量來看,未來南區和西區可開發的土地還有很多。

(重慶主城區航拍圖·2016)

而樓主認為未來重慶在與成都的競爭或者推進成渝城市群的建設時,重慶會「吃虧」,我覺得樓主完全也不必擔心,去年五月,重慶市勘測院編制完成了 《重慶五大功能區之大都市地圖》 ,其核心區域包括重慶主城九區,附屬區域包括重慶的9個衛星城市(說簡單點,就是老重慶九區十二縣)。其定位和作用就是 重慶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載體,以及國家「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中成渝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說,未來在成渝城市群的建設和與成都的競爭中,重慶因為衛星城市的原因,反而會更加有利!

你看好重慶的未來發展嗎?歡迎評論
我簡單說兩句,

你怎麼會想到用巔峰來形容北區,

你看到的都是房子吧,眼裡只有泥巴,石頭,山,樹,這些推了變成了房子,

2018年智博會在國博中心舉行後,重慶的智能化產業就紮根在北區了,

有仙桃數據谷,專職研究及培養大數據人才的。

能明白智能化的含金量不,

第四次工業革命來了,從此人類進入智能化時代了。

以後得十年才是北區發展的關鍵,你居然說到了巔峰。

覺得無言以對。

比如:

龍湖兩江新宸雲頂小區作為重慶市首個三星級智慧小區,該小區的門禁也是滿滿的高 科技 。住戶可以花樣解鎖,比如「刷刷臉」、手機藍牙開門等多種高 科技 ,如果朋友來訪,訪客通過輸入業主發過來的驗證碼就可以進入小區,再也不用業主親自下樓開門啦。

除此之外,業主離家時,紅外報警系統就會啟動。例如家中發生燃氣泄漏,它會觸發燃氣報警裝置,系統將報警信號同步傳送到物業控制中心,物業人員會立刻上門解決險情。

當車庫一氧化碳濃度超標時,監測系統還可下達指令驅動風機運行,迅速排除車庫廢氣。另外,小區的自動灌溉設備系統還可以根據土壤濕度智能噴水灌溉花草樹木。

要是在小區公共休閑區,業主還可通過無線網路連接小區藍牙音響播放美妙音樂,與三五好友一起欣賞,簡直不要太舒爽!

如果北區發展到足夠了,甚至還不至於巔峰。重慶的發展方向個人觀點是 向東發展 。

以重慶母城渝中區,重慶地理中心解放碑朝天門為始點,重慶一直都是北向優先,由於北部地勢平坦,易於規劃建設,江北機場、兩江新區、軌道交通都重點布局在此。

而南邊有南岸區、西邊有沙坪壩、西南有九龍坡大渡口。而唯有東邊何東南邊尚處於大面積未開發狀態。即: 海爾路—寸灘—鐵山坪—唐家沱一帶的江北區東部;劉家坪輕軌站以北區域。
1.海爾路—寸灘—鐵山坪—唐家沱

江北區東部的龍興、兩江影視城;鐵山坪板塊、郭家沱板塊是靠山濱江的風水寶地,再加上軌道4號線和8號線串聯,極大縮短與兩江新區和南部江南新城的時空。

4號線

劉家坪輕軌站以北區域(茶園北)
目前,該區域所在的江南新城已經形成通江大道、茶園大道、富源大道、江橋路、玉馬路等「七縱十六橫」的城市道路主骨架。通過真武山隧道、慈母山隧道和南山隧道與市中心緊密相連,成為重慶新的1小時經濟圈核心。

8號線(左轉90度看)

一家之言,如有紕漏,歡迎指正討論。希望對你有幫助。

重慶目前發展,北方已經大體的發展的很好了。那麼接下來會是哪裡。

先來看看這兩個事情,2018年1月25日,重慶西站開通,然後沙坪壩站也開通了。現在重慶已經有四個火車站了,其實重慶北站有兩個火車站了那麼實際就有五個火車站了。

大家都知道,一個地方的發展,交通是一個大問題,交通便利了,那麼也會發展起來了。北站大家看到了,南廣場發展的很好,現在北廣場也在繼續發展。隨著他們倆地鐵的開通,那麼現在就更加方便了。菜園壩火車站,這是老火車站了,也叫重慶站,聽說下一步的規劃是要把菜園壩好好修整一下呢,具體時間這些我就不了解了。然後是如今剛開沒多久的沙坪壩站,以前沙坪壩就是有一個火車站的,後來拆了好像,現在又建起來了,聽說三峽廣場的商圈要擴大,這和這個火車站的修建有一定的關系而且沙坪壩以後還是個交通樞紐站呢,集軌道列車,火車站, 汽車 站為一體呢。然後是重慶西站,說實話,目前重慶西站還發展的不咋滴,畢竟重慶西站這邊比較偏了。不過重慶西站的前景還是不錯的,畢竟投資那麼大,而且修的那是一個高大上呢。

那麼下一個地方會是哪裡呢!

重慶東站,在茶園。已經開始動工預計2021年使用。這里會不會是重慶下一個要打造的地方呢,拭目以待吧!

建立衛星城區的構想是正確的,相互之間用城際快鐵與高速公路以及黃金水道相輔構成!這比平原城市一環二環三環N多環科學得多,特別節假日交通堵塞問題也分流了!各區域各商圈相互競爭、百花齊放,隨著城市版圖進一步擴展,連接地帶可根據地形地貌打造公園綠化休閑文化產業,類似於華為在東莞松山湖新址的模式!加油,重慶!

未來應該是謀求所有區縣一體化發展,協調發展,把三峽工程攔截下來的上千億方洪水,通過巫山大寧河連通丹江口水庫送到華北平原,取代東線和中線,補充漢江中下游缺水,降低調水成本價,並把本區域內的耕地面積旱澇保收!完成大城市帶動大農村,把轄區內辦成華西村類似的 社會 主義新農村,讓三峽庫區成為新 一顆耀眼的明珠!

首先糾正一下題主的錯誤,重慶北區的發展遠遠未達巔峰。就現階段而言,重慶的北區的發展相對來說,要更為超前,但和沿海城市比,單位土地的產值,基礎設施配套等,還很落後。

重慶北區近期開發的水土,龍興等,最多隻能說把路修好了,還有很多土地待開發,實地去走一下就知道了。

前段時間,西部(重慶)科學城,主要區域就是西部槽谷,北至北碚的歇馬,南至江津的西彭。

在西部(重慶)科學城提出來之前,重慶西部槽谷的發展是各自為政,單點發展,比如大學城,西永,雙福,西彭等,在統一規劃建設後,會形成合力,勢必會成為重慶未來發展的新引擎。

但是在此,說明一點,並不是說重慶舉全市之力發展西部(重慶)科學城,北區就不管不顧了,而是將之前大部分精力放在北區的情況,分一部分到西邊。

個人認為重慶北區的發展還沒有到巔峰期,雖然目前整個重慶的房價當屬北區最高,但是整觀歷年來,重慶的發展一直一路向北,都是有目共睹的。照母山,中央公園可能是重慶以及外地人關注最多的兩個北區板塊,當然這兩個板塊的房價也可以說是大部分人的「高攀不起」。要說北區發展是否到巔峰,我覺得還沒到,因為北區不僅有許多開發商在拿地,而且很多在建的大型商圈商業都還沒有完工,現在的房價都已經很高了,如果等到全部完工開業,我肯定現在的房價肯定買不到了!所以我覺得北區的房價還未到巔峰

可以回答你這個問題。

1、重慶北區現在主要開發兩江新區,有1200平方公里,至少還需要10年才開發完。

2、重慶高新區有兩千多平方公里,現在開始開發,至少要20年的時間,開發完成。

3、還有巴南區開發鹿角、界石、南彭區域,至少需要15年,才能開發完成。

4、南岸區開發茶園新區,至少還要10年時間,才能開發完成。

5、九龍坡區開發陶家、西彭、銅罐驛區域,還要15年的時間,才能開發完成。

6、大渡口區開發釣魚嘴、陳家壩、伏牛溪、跳蹬區域,也需要10年時間,才能開發完成。

7、還有江津、璧山兩個區,也需要15年左右時間,才能開發完成。

北區到巔峰還早,這會正在大力發展呢,中央公園會變成重慶另一個中心,現在據我所知,14號線5號線9號線10號線都在這里有交點,還不算3號線,所以拭目以待吧

閱讀全文

與唐家沱經濟發展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火山講故事怎麼賺錢 瀏覽:258
父母愛情姑姑鎖門是多少集 瀏覽:9
什麼叫事業改為企業 瀏覽:107
什麼是實體經濟推廣 瀏覽:389
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怎麼發展 瀏覽:309
如何看事業編制改革 瀏覽:982
怎麼考各地的事業編制 瀏覽:896
初中健康測評在哪裡做 瀏覽:315
67年婚姻怎麼樣 瀏覽:820
講了兩個問題人為什麼不幸福 瀏覽:774
健康玫瑰是什麼 瀏覽:501
健康碼是如何知道去過哪裡 瀏覽:16
為世界人民謀幸福的使命怎麼理解 瀏覽:337
錦州經濟總量是多少 瀏覽:595
俄羅斯美女很多怎麼回事啊 瀏覽:972
紅色故事微視頻如何製作 瀏覽:780
利川和石柱縣哪個經濟強 瀏覽:578
幸福指數偏低是什麼意思 瀏覽:188
當幸福來敲門人為什麼能活下來 瀏覽:420
鳥籠婚姻te怎麼打 瀏覽: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