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談談在疫情沖擊下的中國經濟如何發展》
中國在當今的疫情沖擊下,各個行業都受到影響。在大環境的逆境中想要重新崛起。就要尋找當今世界的良機。抓住機緣重新崛起。
㈡ 如何看待疫情壓力下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
疫情之下,我們准確把握疫情形勢變化,立足全局、著眼大局,及時作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決策,堅持依法防控、科學防控,推動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產生活。我們加大宏觀政策應對力度,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制定一系列紓困惠企政策,出台多項強化就業優先、促進投資消費、穩定外貿外資、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等措施,促進新業態發展,推動交通運輸、餐飲商超、文化旅遊等各行各業有序恢復,實施支持湖北發展一攬子政策,分批分次復學復課。我們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推進脫貧攻堅,支持扶貧產業恢復生產,優先支持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防止因疫致貧或返貧。我國成為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上都走在世界前列,顯示了中國的強大修復能力和旺盛生機活力!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0-12-2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㈢ 中國在疫情後率先恢復經濟發展,很多行業都已經走上正軌,你怎麼看
我認為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政府考慮事情的層面都是想著怎麼讓百姓富起來,怎麼樣百姓更健康過得更好,所以我們能夠率先從疫情當中走出來恢復經濟。
㈣ 疫情過後,2020年中國經濟到底將會往哪兒走
高開低走吧。目前的經濟看似限於停滯,但是總體來說,不會一直停滯於低谷狀態,各行各業只要度過當下的時期,都會不同程度實現反彈。例如實體業,雖然現在略顯疲態,但是隨著疫情慢慢平穩乃至被制衡,相信會大規模復甦的。不黑不吹,我國的經濟今年不受到太大打擊。共同努力吧。下面請看詳細解釋。
由於一些原因,其他行業分析就此作罷。但大形勢已然分析完畢。正如上文所述,我們的經濟情況會隨著疫情發展而有所變動,但我們已經贏得了未來,具體就是整體呈現低開高走,部分行業持續走高。嗯,沒問題。
㈤ 如何看待疫情壓力下中國經濟的活力
疫情及防控工作的進展對於我國宏觀經濟及資本市場將有何影響?就此,經濟日報記者采訪了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
劉鋒認為,如果能夠通過嚴格措施使疫情拐點在一季度出現,則疫情進展對於全年經濟的影響不必要過度悲觀。應科學客觀冷靜應對內外復雜局面,立足市場化思維激發經濟活力。宏觀政策應當全力施為,果斷降准降息。適度階段性給中小企業減免稅費。資本市場應著重引導機構投資者的理性投資行為,避免非理性的恐慌情緒宣洩。
客觀評估疫情對於宏觀經濟的影響
記者:您認為當前疫情對於經濟活動有多大影響?
劉鋒:疫情對於經濟活動到底有多大影響,首先應該弄清兩個關鍵因素:第一,疫情影響經濟的作用機制;第二,影響會持續多長時間。在此基礎上客觀評估疫情及全國防疫工作對於經濟和市場的影響。
從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機制看,主要是從防疫角度,各地主動(政府作為)或被動(居民部門自發)地限制並大量縮減經濟社會活動,導致人流、物流與資金流的萎縮而帶來需求緊縮。旅遊、餐飲、娛樂、酒店、交通運輸及零售等服務行業的終端需求顯著減少;隨著終端消費需求的減少,經由供應鏈傳導,整個經濟體系的生產、投資與進出口將會受到顯著影響,各類企業將面臨顯著增大的經營壓力;進而居民收入可能因上述形勢減少、失業人口可能因上述原因增加;財政收支與信用擴張受阻;最終經濟運行將因此而進一步放緩。
從疫情影響持續時間看,依據現有的疫病傳播速度和廣度、治療效率與公共衛生應對措施,並參考2003年SARS病毒傳播及消亡的經驗,預計疫情完全得到控制並消亡要到5~7月,也即初夏。換言之,有較大概率是整個事件會持續到第二季度,而一季度經濟運行將受到疫情進展的顯著影響,全年角度預計疫情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沖擊在0.5個百分點左右,估計2020年經濟增速將放緩至5.5%左右。考慮經濟政策對沖效果之後,估計實際經濟增長處於5.5%~6.0%的增速區間。
既不能輕視也無需恐慌
記者:那麼,經濟預期豈不是不容樂觀?
劉鋒: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既不能輕視也無需恐慌。預計2020年的就業與居民收入情況也會面臨顯著壓力,上半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估計高於2019年各月保持所在的5.0%~5.3%區間,對5.5%的控制線構成顯著壓力。但也應看到,上述經濟影響並未使得經濟增速和失業水平顯著滑出合理區間,況且2019年四季度開始,由於各項政策措施得力,我國經濟已經進入階段性反彈,屬於短周期復甦態勢,上遊行業出現一定的被動庫存回補也有利於對沖疫情帶來需求弱化,因此總體上不必對2020年的經濟增長過度悲觀。
對於因防疫需要而推遲的春節後復工對經濟的影響不必過於擔憂。最遲2月10日前後,全國經濟部門生產經營秩序將得到基本恢復。目前,廣東、福建、浙江、江蘇與上海等東南各省市已經要求非必要企業不早於2月9日(正月十六)24時復工。那麼,可以預見之後全國(除湖北之外)的生產經營秩序將基本恢復。根據國家專家組鍾南山院士及曾光教授的估計,正月十五左右現有防疫措施會看到效果,那麼整體上看3月開始全國生產經營將進入相對較好的狀態。
㈥ 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中國經濟為什恢復的那麼快
中國經濟展現領跑之勢的大邏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1.9%,成為疫情打擊之下唯一一個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復甦面臨諸多考驗,中國經濟展現領跑之勢,彰顯了巨大韌性和活力,也將為全球經濟重新走上正軌注入信心和動力。
疫情沖擊下,中國經濟率先重啟,首先得益於快速打贏疫情阻擊戰。面對疫情,中國政府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採取堅定果斷措施防控疫情,取得了抗疫斗爭重大戰略成果,為經濟復甦奠定了堅實基礎。下半年以來,中國在消費、工業生產、出口等領域的指標不斷向好。剛剛過去的黃金周假期,中國亮眼的旅遊和消費數據令世界矚目。事實證明,中國科學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經濟復甦態勢愈加穩固。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認為,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幫助中國經濟相對較快復甦。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經濟增速明年將加快至8.2%。
面對疫情考驗,中國保持強大政策定力,擴大開放的步伐堅定不移。從廣交會到服貿會,再到即將舉行的進博會,從外商投資法和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施行到不斷擴大金融開放,再到設立新的自貿試驗區……中國一次次架起擴大對外合作的橋梁,一次次釋放追求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信號。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為契機,中國將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努力譜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如今,中國正在加緊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復甦的「中國工廠」和中國市場必將助益全球產業和貿易。今年第二季度,遭受疫情重創的全球汽車產業,在中國市場逆勢恢復銷量增長。得益於中國的重要貢獻,全球貿易自6月份起復甦。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主席優素福·貝尼安說,中國經濟快速「回暖」,「將為促進世界經濟復甦作出重大貢獻」。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率先復甦的中國,將始終順應歷史的潮流,堅持互利共贏,堅持以更高水平開放促進更高質量發展,讓中國發展更好惠及世界。
㈦ 如何看待疫情後中國的經濟
疫情影響的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節奏,而不是趨勢。
1、實力大、家底厚,基礎扎得牢。
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外匯儲備規模超過3。1萬億美元,為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生產的齊全性、規模性,金融市場的厚實性,使外生沖擊難以引起經濟趨勢性變化,更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充足「彈葯」。
2、動力足、潛力強,發展空間大。
中國仍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還處於城鎮化過程中。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是「剛需」,不會因疫情而消失。中國擁有14億人口,超4億人的中等收入群體仍在穩步擴容,國內市場潛力巨大。
(7)疫情下如何恢復中國經濟擴展閱讀:
積極應對,努力實現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一是繼續對疫情嚴防嚴控。嚴防嚴控的關鍵是嚴在防控的意識,嚴在自控自律,嚴在日常防護措施,至於說非常時期、非常情況下採取的過分嚴厲措施,應該按照情況的變化,適時作出調整。作為地方來講,不能長時間停擺,必須根據疫情變化,對過去的隔離措施作出適當調整。
二是抓緊復工復產。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按照疫情風險劃分,差異化分區分類推進復工復產。
㈧ 疫情改變不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疫情過後將會有哪些產業迅速恢復經濟
疫情過後中國的經濟也會變得非常的不錯,所以說我們大家都面臨這種情況的時候,盡可能地讓自己找到合適的產業,因為我們在疫情期間大部分的員工都是在家裡遠程辦公,或者說通過網路視頻來開公司的會議,這也是非常不錯的。
疫情根本改變不了中國的經濟發展趨勢,因為中國在未來的過程當中肯定是越做越好,甚至是能夠超越其他國家的,我們要有這個信心,然後能夠為自己的夢想去實現,去努力奮斗吧。
㈨ 疫情之下,中國採取了哪些措施修復經濟活力
近日以來,武漢肺炎疫情持續發酵,從湖北武漢波及全國,讓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都對祖國牽掛。受疫情的影響,我們國家的經濟遭到了下降的趨勢,那麼,疫情之下,中國採取了哪些措施修復經濟活力?
面對疫情,中國上下一心修復經濟活力,充分證明了中國有強大的動員能力,有信心有能力戰勝疫情。相信在國家幫助之下,我國的經濟會保持平穩發展。
㈩ 2020年疫情下的中國經濟面臨哪些挑戰
就業目標的實現仍面臨一定的壓力
第一,我最擔心的仍然是疫情和應對政策的不確定性。現在很多醫學界專家都認為,第二波疫情暴發的概率並不低。從中國經濟的角度,如果疫情再爆發,我們有沒有比過去更好應對政策,以平衡好疫情沖擊和經濟發展。
第二,就業目標的實現仍面臨一定的挑戰和壓力。(一)新增就業900萬人、調查失業率6%左右這一就業目標,本身並不高,但是完成起來仍然有一定的難度。上半年物價持續回落,1-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上漲4.1%,工業品生產者價格下降1.7%。如果按照當前物價的走勢,今年的名義GDP不會比實際GDP高出太多,預計名義GDP增速在1%到2%之間——這么低的名義GDP創造出的就業機會是很有限的。如果要實行新增900萬的就業崗位的目標,需要名義GDP至少達到2%至3%。(二)即使實現了900萬的就業目標和6%的調查失業率,並不意味勞動力市場的問題就沒有了。過去我們合意的調查失業率均值應該在5%左右,此外,我們的城鎮調查失業率並不能充分反映出真實的失業率,仍有隱形就業壓力的存在。目前城鎮調查失業率對農民工的覆蓋面不完整,這部分人群的就業狀況很難劃定,有的即使就業也可能是不充分的就業。比如,有些農民工在疫情前可能一天工作10個小時,疫情影響之下,現在可能一天只工作2個小時,工資也可能不到疫情前的一半。
劉元春:要警惕企業二次停工的風險
當然,當前的中國經濟仍然面臨很大的下行壓力,和很多的不確定性。首先,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依然是疫情。從世界疫情的蔓延過程來看,疫情帶來的一系列超預期的變化導致全球疫情的拐點一再後延,這也導致世界經濟的底部繼續下探——我們原本預測二季度末,世界經濟就會走到底部,但現在看世界經濟到三季度時仍會進一步下探,中國經濟外部環境會繼續發生更大的變化。目前疫情仍是阻撓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障礙,如果這個問題沒有解決,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就很難恢復到常態。
第二,要警惕企業二次停工的風險。在行政性復工復產之後,能否快速實現有效需求的擴張是當前面臨的一大問題。因為只有有效需求的擴張,內需才能夠得以快速地提升,進而保證復工復產的產能供給不會被中斷,否則就會導致企業的二次停工停產。
第三,常態化的政策工具能否同時實現救助企業的兩個目標?對於微觀主體企業的救助有兩個目標:一個是疫情沖擊之下的救助,使得企業能夠運營下去;一個是幫助企業獲得充分的訂單,從而激發企業生產的活力。要想實現救助企業的這兩個目標,可能一種政策工具是不夠的,需要多種政策協調配合:一是要落實目前出台的一系列的直達的救助政策工具。二是要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要在恢復和提振國內需求為主體的經濟循環上下大功夫。三是要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有效提升民間主體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