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湖北經濟學院和山東經濟學院哪個好
你是哪個地方的考生?得看你從哪些方面相比。湖北經濟學院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擁有近百年辦學歷史。有經貿學院、金融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會計學院、藝術與傳播學院、旅遊與酒店管理學院、政法系、經濟信息系、計算機與電子科學系、財政與公共管理系、外語系、體育教學部等6院5系1部共12個教學單位,開辦了26個本科專業、30餘個專科專業,涉及經濟學、管理學、理學、工學、法學、文學、教育學等7大學科門類。 而且學校環境非常不錯。
⑵ 湖北武漢和山東濟南相比,哪個更好
說實話濟南比武漢經濟應該是差不少,但是山東整體比湖北強太多了,濟南GDP位居山東第三。山東經濟發展比較平衡,沒有太突出的城市,但是現在濟南也要舉全省之力發展大省會了。你要說哪裡好,這個很難一言而定,看你工作收入情況,整體來說濟南人文環境更好一些,人品耿直厚道,不像許多地方欺生,水土養人,後代能長的更高一些,離北京上海以及華東經濟發達地區更近,商務或旅遊交流起來更方便。
⑶ 湖北經濟好還是山東好
當然山東經濟好。山東是全國經濟第二大省,2011GDP45429.2億,而湖北為19594.19億列全國第十。
⑷ 湖北和山東這兩個省哪個的經濟發展要快些
確切的講應該是山東更具優勢一些。
從地理位置上講,山東屬於濱海省份,有青島,煙台,和日照等多個港口城市,省內高速公路。這一點湖北沒有。
從行政管理上講,山東有青島,濟南兩個副省級城市,人口上百萬的三個省市,而湖北只有一個武漢。
從企業方面講,山東有海爾,青島啤酒,煙台張裕,濰坊紡織,濟南鋼鐵,壽光蔬菜,勝利油田等多家知名企業,能源,紡織,重工,輕化產業結構較好。
山東與武漢比起來的不足在於,高校科研不夠,
⑸ 中國經濟最發達的10個省份
經濟發達的省份,通常是指那些經濟實力強,社會發展程度高的省/直轄市。那麼就目前而言,稱得上經濟發達、社會發展程度高的省份依次為廣東、江蘇、浙江和福建。
一、廣東
廣東的區域不平衡問題的確非常突出,但能由此認為廣東經濟不發達,廣東經濟比不過江蘇則是以點帶面想當然了。發達並非單純的搞均衡,而是指其經濟實力上到了哪一層次,以及隨著經濟實力的提升,社會發展方方面面達到了什麼水平。
1.廣東的經濟總量是全國唯一超10萬億的省份,如果作為單獨經濟體參考世界排名將位於西班牙之後世界排名第15名。隨著巨量經濟規模所產生的效應規模,廣東在全國經濟版圖中位置尤為重要。
外貿進出口總額佔1/4;
社會零售消費佔1/10;
吸引外資佔1/6;
港口貨物吞吐量超1/4;
機場客運量超1/10;
經濟總量佔全國1/9
…2.廣東的城市化水平全國最高,2019年達到了71.4,江蘇為70.6,浙江為70.0,福建則為66.5。面積最大,地型最復雜,人口最多,還能將城市化率推進到71.4。你能說廣東經濟不發達,社會發展程度不高?
3.財政稅收超1.26萬億元,全國第一。在支出方面:無論是教育、衛生和民生保障均是全國第一。
4.在高新技術、優勢產業和科技研發方面,廣東有6個地級市進入前30強,總共3.9萬余家,全國第一。擁有包括華為、騰訊、大疆、中興,大族激光等一系列頭部科技公司。如此強悍的科技研發實力,沒有發達開放的市場和經濟是無法支撐的。
5.其他包括建成區面積,主城區人口,甚至城市建設面貌,交通等基礎設施建水平,就憑廣深二市打遍全國(除北京上海外)無敵手。大交通方面:白雲機場、寶安機場均是全國客運,貨運前5的國際樞紐機場,試問哪個省能做到?航運方面:廣東以一已之力占據全國1/4的吞吐量,還有哪個省能達到這種水平?沒有客流和產出,哪來的機場和航運吞吐量?這些不正是現代經濟發達的佐證么?
承然,廣東還有許多不足,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非常之嚴重,但這並不影響廣東的經濟發展處於全國最高水平的層次。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每年廣東吸引的人口流入同樣是全國第一。
所以在我個人看來,單純的居民收入並不能成為某個省份經濟發達與否的唯一標准。經濟發達應該是一個綜合實力的評估。浙江和江蘇的民生做得比廣東好,居民富裕,但反映在整體發展水平方面,卻和廣東還是有不少差距的。
二、江蘇
江蘇是全國發展最為均衡的省份,相信無人不同意。全省13個地級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城市,就連最末的宿遷放在它省也是中上水平。以經濟的角度來看待,江蘇自然是第二,和廣東並稱國內雙巨頭。常住人口超8000萬,GDP總量超9萬億無,更是我國人均GDP第一的省份。從直接反映其經濟實力的財稅來看,去年上繳國家5157億元,僅次於廣東、上海和北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蘇自然環境優越,人文薈萃,物產豐富,歷史上就屬於富庶之地。
在產業布局方面,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高達1.4萬余家,全國前30強經開區江蘇占據7家。是中國除廣東外,經濟最具開放性和外向型的省份。嚴格來說,蘇南地區比大珠三角九市發展得更好。
三、浙江
要說哪個省的民富程度最高,非浙江莫屬。浙江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水平,影響力,文化輸出,科技水平與科教文衛方面,全國第三強是實至名歸的。其它包括財政收入與支出僅次於廣東和江蘇(不含上海、北京),其中其於民生類的支出更是占財政支出的76.1%高佔比,說明浙江的民生保障做得非常厲害。
浙江民營經濟活躍,電商業、小商品交易發達。全省各類商品市場3783個,全年交易額為2.3萬億元。其中,十億級市場274個,百億級市場39個,千億級市場2個,全國無出其中。
去年進出口總額高達30832億元,僅次於廣東、江蘇和上海,全國排名第四。全省進出口總額佔全國1/10之多,屬於外貿強省。其中寧波港更是全球吞吐量(貨重)第一大港,裝箱量全球第三大港。
社會零售方面又是第四,僅次於廣東、江蘇和山東。2019年完成2.7萬億元的社會消費零售總額,人均消費4.6萬元。以人均來計在國內僅次於上海和北京,高於廣東、福建和江蘇。
四、福建
相比前面幾個,福建還是差點火候的,但也遠不中西部省份可比。福建經濟規模偏小,一方面是人口數量偏少,一方面是產業規模偏小。雖然也是以民營經濟為主,但遠沒有浙江的規模和效應。反映在財政收支方面更是全國10多名以後。在社會整體發展水平與基礎設施建設與投入方面,除了廈門外,幾乎看不到發達的影子。無論是進出口貿易、內銷,產業產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福建確實離粵、蘇、浙確實還是有不少差距。
在我看來,也就以上這幾個省份可以稱得上經濟發達,社會發展程度較高。其它包括山東、河南和四川,雖然經濟規模排名前列,不過只能是大而不強,更多的是靠人口堆砌而成。
⑹ 山東德州和湖北荊州哪個好
山東德州。
2、山東德州是中國百強城市。而湖北荊州還未躋身百強城市行列。
⑺ 湖北武漢和山東濟南相比,哪個更好
說實話濟南比武漢經濟應該是差不少,但是山東整體比湖北強太多了,濟南GDP位居山東第三。山東經濟發展比較平衡,沒有太突出的城市,但是現在濟南也要舉全省之力發展大省會了。你要說哪裡好,這個很難一言而定,看你工作收入情況,整體來說濟南人文環境更好一些,人品耿直厚道,不像許多地方欺生,水土養人,後代能長的更高一些,離北京上海以及華東經濟發達地區更近,商務或旅遊交流起來更方便。
⑻ 山東省經濟 與湖北省經濟比較哪個強
山東了
⑼ 湖北經濟學院和山東經濟學院哪個好
看你是要什麼樣的專業
湖北經濟學院的金融 會計 財政這幾個專業是很強的
要是你想要經濟管理類的專業的話 建議來湖經
再次湖經位於武漢其區位優勢明顯優於山東
就大學綜合水平而言
普遍認為是湖經強些
武漢有幾所一本院校的經濟類都敢不上湖經的
湖經近年來名氣越來越大
有相當一部分夠一本線的學生都來湖經就讀的
⑽ 山東省好,還是湖北省好
經濟方面,山東省的實力明顯高出湖北很多,要想富先修路,山東省的高速公路通車里程位列全國前三名,而湖北省的高速公路通車里程擠不進前十。我07年底去過一次山東濟南,給人的印象是在濟南從城裡到鄉村,路都是那麼的好,平坦筆直的水泥路,不像武漢鬧市區也有泥巴凼子,而且長年無人管。山東省有沿海省份的地域優勢,而湖北地處內陸,雖有九省通衢的美名卻找不到一個很好的出海口,湖北省內的陽邏港叫得很響但到上海的貨櫃班輪卻時斷時續吃不飽。省內最大的武漢天河機場號稱中國四大航空港之一但是國際航班屈指可數。湖北的經濟發展缺乏後勁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武漢城市圈獲批後一直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並沒有很多與老百姓日常生活相關的利民政策出台,很多政策出台得很虛偽,給人以新瓶子裝舊酒並沒有根本變革的印象。和武漢城市圈一同獲批的湖南長株潭已經在一體化上邁出了實質的步伐,長株潭今年十月前將會三市本地電話網合一,取消三市間通話的長途和漫遊費,最終實現三市經濟文化社會的融合,這才是真正對老百姓有切實好處的政策,反觀湖北,仍然抱定既得利益不放鬆,搞了一個圈內漫遊一個價,卻要收取每個月十幾塊二十幾塊的功能費,這是利民還是變相的增收啊?改革決定發展速度,如果湖北的某些人還抱定既得利益和小集團的利益不放的話,別說趕山東,湖南都有可能超過湖北,這不是危言聳聽,因為缺乏大刀闊斧改革的決心和魄力,他們很擅長炒作,很多事情沒有做就事先到處宣揚,唯恐市民不知,給人以「鬧眼子」的感覺。湖北人很精明,江湖氣很重,但是又缺乏北方人的豪氣和魄力,所以湖北當地很多事情都是醒得很早,但行動卻很遲緩。我身為一個湖北人只能用一句恨鐵不成鋼來形容。就說這么多吧,湖北跟山東都沒得比,512地震後全國各省定點支援災區,各省是按其經濟實力和受災程度來配對子來援助的。山東省對口幫扶的是受災最重的北川縣,而湖北省援助的是處於震區邊緣受災很輕的漢源縣,從這就可以看出湖北和山東的差距有多大。而湖北的很多人卻都似井底之蛙,只看到了大武漢,殊不知武漢僅僅只有一個大,就像一個虛胖子,並沒有過硬的經濟實力,武漢的GDP在全國各大城市的排名一再向後而不是向前,國內很多並不是省會也不是副省級城市的GDP都超過了武漢,必須要引起重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