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與生活有關的經濟問題有哪些方面

與生活有關的經濟問題有哪些方面

發布時間:2022-11-28 07:35:26

❶ 生活中的宏觀經濟學現象有哪些

那沒有。個人生活,完全是微觀經濟學領域的內容,完全不反映宏觀經濟學的東西。只有千家萬戶匯集起來的內容,就上升到了宏觀經濟學的范疇了。

❷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我們必須要知道的經濟學常識

第一個需要知道的經濟學常識是錢的保值,從現在的時代上來看,同樣是100元,購買力卻是在不斷的下降,也就是說錢會變得越來越不值錢,阻擋這種事情發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理財,讓錢能生出更多錢來。如果錢一直放著不動的話,那麼購買力會下降,等於說一直在虧錢,因此需要理財行為的介入,現在社會也很強調理財的行為,即便是放在銀行中或者是理財產品里也可以,如果有能力的話還可以去投資基金,獲得更高的收益率。

第四個需要知道的經濟學常識是邊際效用,也就是說供求關系,一個人喝一瓶水是足夠的,一個人喝五瓶水是不合理的,意味著市場需要根據需求來提供商品,而不是盲目的製造商品,注重供需的關系。

❸ 現實生活中有哪些真實存在的經濟學問題

現實市場經濟的競爭不什麼同行業技術式的競爭,而是積累式的競爭。比如某個行業利潤率太高,其它行業就會通過積累式競爭漲價對抗,當不能直接漲價對抗時,資本就會壓縮產能,開除一定的工人,出售利潤率較低的一部分資產,同時擁入利潤率較高行業的資產,這樣低利潤率行業,利潤率有所上升,高利潤率行業利潤率有所下降,只有一個行業的利潤率和對工人勞動時間的不等交換比例不低於平均水平時,產能才會繼續恢復和擴大,當然通縮也是一回事,通縮時,由於存在大量失業率,就是看得見的形式相應工資下增加勞動時間,或者相應勞動時間下給更低的工資,而通漲時這被價格波動和兼職掩蓋。

❹ 當前我國經濟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什麼

在現階段的中國政府實際上肩負著經濟轉軌、經濟發展和宏觀調控這三大使命,亦即國人常說的「改革、穩定和發展」三大任務。

在我國收入分配的現存格局中,有的問題是歷史遺留下來的,有的卻是同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增長相伴隨的。在改革開放之初,設計出一個讓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各個地區和所有的人都在經濟增長過程中齊頭並進地走向富裕的方案只能是人為地製造出另一個空想,就像曾經被製造出來的那些空想一樣,而讓一部分地區和個人先富起來的「不平衡增長」戰略卻符合經濟增長過程的必然規律。

同長期實行「不平衡增長」戰略所伴隨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負效應逐漸顯現出來,進而對經濟改革和發展將產生長遠的不良影響。

資源和環境壓力日益加劇,這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面臨的最為突出的矛盾。一方面,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並處於新一輪上升周期,勢必加大對資源的需求和消耗。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低效益的經濟增長方式,必將加劇自然資源的供求矛盾,導致經濟運行成本上升。

我國人均資源緊缺,而資源消耗量卻排在世界前列,礦產資源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日益提高(見附表)。經濟高速增長所付出的環境代價過於高昂,環境質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處於「局部有改善、整體在惡化」的狀態。資源和環境對可持續發展的壓力,本質上是技術含量低和經濟效率差的問題。

我國科技發展不適應經濟增長方式轉換的需要,技術水平低制約著經濟效率的提高和增長潛力的發揮。由於缺乏降低資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和保護環境的產業技術,或是有了這些技術而又缺乏推廣應用的動力,致使我們難以走出粗放型增長的怪圈。

❺ 經濟生活知識點歸納有哪些

經濟生活知識歸納

一、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和生產經營的影響

1、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1)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一般來說,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當這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

(3)相關商品價格變動對需求量的影響:互為替代品價格的變動,與對其自身的需求量成反比,與替代品的需求量成正比;互補商品價格的變動與其自身商品及其互補商品的需求量均成反比。

替代品:兩種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同一需要。

互補品:兩種商品必須組合在一起才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

2、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1)調節生產規模。

(2)提高勞動生產率。

(3)促使企業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二、收入水平、物價水平等因素對消費水平的影響

消費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價總體水平。

1、居民的收入影響

(1)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

①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費量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②收入增長較快的時期,消費增長也較快;反之,反是。

(2)居民消費水平還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未來收入預期樂觀,消費量就會加大;反之,反是。

(3)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聯系:人們的收入差距過大,總體消費水平會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縮小,會使總體消費水平提高。

2、物價的變動會影響人們的購買能力

一般來說,物價上漲,人們的購買力普遍降低,會減少對商品的消費量;物價下跌,則購買力普遍提高,會增加對商品的消費量。

三、消費的類型

1、按產品類型

分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

2、按交易方式不同

分錢貨兩清的消費、貸款消費和租賃消費。

3、按照消費的目的

分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

四、消費結構的變化和恩格爾系數

1、消費結構

指人們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消費結構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經濟的發展、收入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2、恩格爾系數

(1)含義: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

變化原因

①根本原因: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

②直接原因: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

(2)恩格爾系數過大,必然影響其他消費支出,特別是影響發展資料、享受資料的增加,限制消費層次和消費質量的提高。恩格爾系數減小,通常表明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改善。

❻ 生活中的經濟現象10個

經濟學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十分高深莫測,事實上,經濟學並不神秘,就來源於我們的現實生活。現在給大家介紹我們生活中8個有趣的經濟現象。

1、打開冰箱時,為啥冷藏室會亮而冷凍室卻不會亮?——「成本效益原則」

「成本效益原則」是指只有當改後效益大於改進的成本時,才應該改進這個產品。

對於題目的問題,我們可以對比相關成本與效益。不管是在冷凍室還是在冷藏室,安一盞打開門就會自動亮的燈,成本差不多是一樣的。這也就是經濟學家所謂的「固定成本」,在這里指的是,它不隨你開關冰箱門次數的多寡而發生變化。從效益方面來看,冰箱里有一盞燈,你找東西更方便。由於大多數人打開冷藏室的次數比打開冷凍室的次數要多得多,因此顯然,在冷藏室安裝一盞燈的效益更大。所以,既然加裝一盞燈的成本相同,那麼,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在冷藏室安燈就比在冷凍室安燈更劃算。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門上要安裝鎖」,因為當時這種工業門都是有鎖的,我們不會為了便利店而專門做一種不帶鎖的工業門。產品設計不僅要滿足賣方保持低價便於競爭的需求,還要包含最符合消費者心意的功能。簡單來說,成功的產品設計就是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在兩方面實現平衡。

2、為什麼破舊的錢幣總是被先花出去?——「劣幣驅逐良幣」原理

這種現象可類比經濟學一個很著名的原理,「劣幣驅逐良幣」。目前,最通俗的解釋是:當你的錢包里有一張嶄新的百元鈔票和一張破舊的百元鈔票時,你總是傾向於把那張破舊的先花出去。久而久之,流通中的貨幣越來越破舊,新錢卻沒有花出去,仍然呆在錢包里,於是劣幣驅逐了良幣。

「劣幣驅逐良幣」原本是說:古時候,因為鑄造貨幣工藝的差別很大,人們就傾向於將那些足值的「良幣」收藏起來,並試圖將那些成色差的「劣幣」轉讓給他人,這樣市場上就同時流通著劣幣和良幣,且劣幣得不到有效地制止和懲罰,如此循環,良幣就會被驅逐出市場,質量差的貨幣反而在市場上流通了。

在現今社會中,大家可以不必擔心「劣幣驅逐良幣」,人們雖然會排斥殘幣,但是對於新幣的收藏偏好並沒有古代那麼強烈,或者說,即便收藏了新幣,也不能兌換更高價值的東西。並且,鈔票的更新成本並不算高,市場上的殘幣大都被商業銀行收集起來,送交到人民銀行銷毀了。

當今,「劣幣驅動良幣」的現象已經被廣泛引申到各個領域,人們用這一法則來泛指價值不高的東西會把價值較高的東西擠出流通領域,這個「劣勝優

❼ 生活中常見的經濟現象

生活中充滿了有趣的經濟學現象,比如,牛奶裝在方盒子里可樂卻裝在圓盒子里。幾乎所有軟性飲料瓶子,不管是玻璃瓶還是鋁罐子,都是圓柱形的。可牛奶盒子卻似乎都是方的。方形容器能比圓柱形容器更經濟地利用貨架空間。那麼,為什麼軟性飲料生產商堅持使用圓柱形容器呢。
軟性飲料大多是直接就著容器喝的,所以,由於圓柱形容器更稱手,抵消了它所帶來的額外存儲成本。而牛奶卻不是這樣,人們大多不會直接就著盒子喝牛奶。
如果牛奶容器是圓柱形,我們就需要更大的冰箱。可就算大多數人直接就著盒子喝牛奶,成本效益原則亦顯示,它們不大可能裝在圓柱形容器里販賣。不錯,方形容器(不管容器里裝什麼東西)的確能節約貨架空間,但牛奶一例中節約的空間,顯然比軟性飲料一例中來得更劃算。超市裡大多數軟性飲料都是放在開放式貨架上的,這種架子便宜,平常也不存在運營成本。但牛奶則需專門裝在冰櫃里,冰櫃很貴,運營成本也高。所以,冰櫃里的存儲空間相當寶貴,從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裝牛奶的收益。
為什麼全新的二手車要比新車便宜得多。只要是新車,不管你是一次都沒開過還是已經開了一個月,只要一落地通常就會有高達20%的折價,這就是所謂的新車「落地八折」。新車第一年貶值最快,在車齡3年左右時最保值,因此3-5年的
准新車價格比新車便宜還劃算。就算成色再新也是二手車,只要是二手的、舊的,國人腦子里根深蒂固的「處女情結」就會作祟,但殘忍的事實卻是試車手早就奪走了車子的「第一次」。面對准新車享受的落地八折優惠,很多精明的車主普遍表示願意放棄同款新車選擇准新車。
購買二手車省下10%的購置稅。購買二手車不僅手續簡單,且沒有繳納車輛購置稅這回事,但買新車卻要繳納10%的車輛購置稅,而當新車轉手時提車時所交的購置稅就白扔了。也就是說,新車只要你一買來,就會立馬貶值10%,而買二手車因為根本不用交購置稅,自然也就省下了這10%的費用。
二手車因車輛瑕疵而折價幾乎全新的二手車往往是在車主剛買來幾個月甚至是短短幾周就轉手賣掉,轉手的原因多為喜新厭舊,即便還沒有度過磨合期,也很有可能存在事故、剮蹭等各種不確定的風險因素。買主要承擔這些瑕疵和不確定的風險因素,自然准新車的價格就比新車便宜很多。
二手車加裝件可免費享受新車提車時許多原本需要車主額外掏錢消費的配置 ,比如加裝件或改裝的音響、導航以及全車貼膜等,選購二手車時就可以免費享受到,車主大可不必自掏腰包。換句話說,如果你選擇買一輛幾乎全新的二手車,只需花買一輛二手車的錢就可免費享受新車的加裝配置。准新車續保前享受保險為免費准新車盡管價格比新車便宜很多,但只要仍然在質保范圍內,就可以享受和新車一樣的原廠質保待遇。如果車主運氣好,恰巧買的准新車車險尚未到期,還可在保險到期前免費享受一小段時間的保險 ,省下買車險這筆不小的開支呢
為什麼餐廳都為飲料提供免費續杯。利潤可以這樣計算,假設一杯飲料的利潤為價格的80%,那麼在顧客續杯第二杯時,利潤則變為60%,第三杯為40%,直至第五杯利潤為零,從第六杯開始虧損。在現實中大部分顧客的續杯量控制在三杯以下。
那麼這損失的40%利潤究竟會帶來什麼,如果一家餐廳提供免費續杯,顧客就會認為自己的消費成本降低而更加頻繁光顧,而續杯客戶很少是獨自一人,而這個顧客帶來的潛力客戶也會增加,餐飲服務行業中,隨著顧客人數的增加,為顧客提供服務的平均成本就會下降,那麼如果這損失的40%的利潤帶來了額外的顧客,那麼餐廳的利潤就會相對增加。而因為免費續杯使店裡顧客的停留時間增加,對未選擇就餐地點的潛力客戶來看,因為從眾消費心理的作用,選擇的概率也會增加。
當然餐廳為了平衡收支,在續杯外其他餐飲項目的利潤就必須抵消這部分損失,所以提供續杯的餐廳,它的主要收入來源不會是飲料,其他的餐飲項目承擔了續杯的成本,那麼餐廳的整體利潤就會增長。

❽ 最近就在我們身邊的經濟問題有哪些啊

1.消費能力下降:人民幣貶值,物價抬升,收入降低,購買意願削弱等
2.企業成本抬升:勞動力成本(在新勞動法實施後)增加,稅收居高(現在雖然在搞減免).產品銷量降低.
3.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
4.進城務工人員的就業及就業和生活保障
5.住房問題
6.農村人均收入
7.油價 交通費用
8.進一步的改革

❾ 生活中有什麼經濟學現象可以用經濟學原理解釋

生活中,很多現象都可以用經濟學原理解釋。以經濟學十大原理為例:
原理一是人們面臨取捨問題。如買水果時的機會選擇,現在有三種水果提供給我們,一種是蘋果,一種是西瓜,還有一種是香蕉,而且只能一次買一樣水果。那麼如果我買了蘋果那也就意味著我就要放棄選擇買西瓜和香蕉的機會。同樣的如果我選擇買西瓜就要放棄買蘋果和香蕉的機會,如果買香蕉就要放棄買西瓜和蘋果的機會;田忌賽馬也是取捨權衡爭取利益最大化的著名例行。
原理二,用所放棄的東西的價值來衡量機會成本。就像上大學的選擇上就包含了很大的機會成本。如果我們不上大學就會得到一份工資乘以十二乘以三就是我們三年所放棄的其中一項機會成本,另外我們上大學還要繳納一定數額的學費這個學費再乘以三就是我們所付出的實實在在的成本。
原理三,運用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的比較做出抉擇。生活中的許多決策涉及到對現有行動計劃進行微小的增量調整。經濟學家把這些調整稱為邊際變動。在許多情況下,人們可以通過考慮邊際量來作出最優決策。例如飛機票的價格原本是200元,但是由於各種因素本次航班的票沒有全部售完,現在機長提出將票以100元的價格售出。這樣有可行性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如果將票以100元的價格售出它的邊際成本就可能是乘客在飛機上喝的飲料或吃的飯,這些肯定小於100的。但是如果你不將票售出,你就要白白損失好些票的價格。所以權衡之下得出邊際效益要大於邊際成本,理性的銷售人員都會將票低價處理掉,而不是白白損失它們的價值。
原理四,消費者偏好和對未來預計影響消費選擇。由於人們通過比較成本與收益作出決策,所以,當成本或收益變動時,人們的行為也會改變。這就是說,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例如當蘋果價格提高時,對於消費者來說就會多吃梨少吃蘋果,因為吃蘋果的成本高了。對於果園園主就會增加種植和採收人員,以提高產量,因為蘋果的價格提高可以增加收益。此外,計程車價格低時,人們可能選擇乘坐計程車,但漲價後人們會選擇價格更低的公交。
................

❿ 生活中的經濟學現象有哪些

生活經濟學現象一: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句話出自《資治通鑒》,大意是說:我們的生活習慣從節儉變成奢侈很容易,但是從奢侈變成節儉卻很難。

這句話流傳至今,也成為了教育大家遵守勤儉持家優良傳統的箴言,同時這句話也反映了人們的一個消費特點,就是當人們養成一種消費習慣之後就很難改變和逆轉,當人們收入提高能夠增加消費投入的時候便會很容易變得奢侈,但是當人們收入減少需要降低消費標準的時候卻很難適應。從經濟學角度考慮,這種消費習慣,被稱之為「棘輪效應」。

「棘輪效應」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杜森貝利提出的,他的主要觀點是「人的消費習慣養成之後具有不可逆轉性,易於向上調整,而難以向下調整,在短時期內表現最為明顯,消費的習慣效應較大,養成奢侈的消費習慣後,很難隨著收入水平的降低而立即做出適合的消費習慣調整」。例如,當有的人住慣了豪華奢侈的大房子後,再讓其搬到小房子里蝸居,他就會很難適應;有人過慣了大魚大肉的生活,若是再讓他回到那種粗茶淡飯的日子,他就很難接受。

「棘輪效應」也是一種人性的表現,人生而有欲,適當的慾望有利於促進人奮發向上,但是凡事要有度,過度奢侈就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是不可取的

生活經濟學現象二:

很多女孩覺得不能委屈自己,把自己的「機會成本」定的過高,總覺得能找一個要比自己各方面都優秀的。自己3分要找5分的,5分要找7分的,可是,優秀的人往往是少數的。自己不想努力但又想找個高質量男孩,找不到,又不想將就自己與差不多或條件更差的人在一起,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那隻有單著呢!很多男孩單身更多是由於自身條件不太好,也不願委屈自己,認為自己不斷努力會提高自己的「機會成本」,找到一個更讓自己滿意的。這樣,單身男女就慢慢多了。

而經濟學中也有一個「機會成本」原理。是指在面臨多方案擇一決策時,被舍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簡單來說,在我們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放棄另一種東西時,「機會成本」就指在作出選擇後其中那個最大的損失。

閱讀全文

與與生活有關的經濟問題有哪些方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父母愛情姑姑鎖門是多少集 瀏覽:9
什麼叫事業改為企業 瀏覽:107
什麼是實體經濟推廣 瀏覽:389
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怎麼發展 瀏覽:309
如何看事業編制改革 瀏覽:982
怎麼考各地的事業編制 瀏覽:896
初中健康測評在哪裡做 瀏覽:315
67年婚姻怎麼樣 瀏覽:820
講了兩個問題人為什麼不幸福 瀏覽:774
健康玫瑰是什麼 瀏覽:501
健康碼是如何知道去過哪裡 瀏覽:16
為世界人民謀幸福的使命怎麼理解 瀏覽:336
錦州經濟總量是多少 瀏覽:595
俄羅斯美女很多怎麼回事啊 瀏覽:971
紅色故事微視頻如何製作 瀏覽:780
利川和石柱縣哪個經濟強 瀏覽:577
幸福指數偏低是什麼意思 瀏覽:188
當幸福來敲門人為什麼能活下來 瀏覽:418
鳥籠婚姻te怎麼打 瀏覽:504
中國第一公認美女校花叫什麼名字 瀏覽: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