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祁陽縣是永州市最貧困的縣嗎
祁陽是永州經濟最發達的縣之一了,也是最早通高鐵的縣,絕對算不上貧困。
『貳』 永州市哪個縣經濟最發達
永州九縣兩區,冷水灘自然是最繁華,永州市區的中心。除開冷水灘、零陵兩區,祁陽縣應該是經濟排在第一。
『叄』 祁陽經濟靠什麼
祁陽堅持改革闖關、開放探路、創新賦能,聚焦園區主戰場,依靠企業主力軍,創新推進「百企入園」,掀起產業建設熱潮,增創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肆』 2022年湖南省祁陽市經濟超過500億元嗎
沒有。據2022年湖南省祁陽市GDP報告顯示,截止到2022年11月2日,祁陽市經濟生產總值為372億,並沒有500億。湖南省指湖南,簡稱「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伍』 祁陽縣的經濟
2013年,祁陽縣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05.71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91 %。其中稻穀播種面積82.2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20.69千公頃,比上年增長 10.82 %;棉花種植面積 0.47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 23.68 千公頃,比上年增長4.96%。全年糧食總產量63.21萬噸,被農業部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年肉類總產量9.39萬噸,增長2.75%,其中,豬肉7.35萬噸,增長 3.4%。生豬出欄 102.97萬頭;存欄64.72萬頭,減少3.5 %。水產品產量5.53萬噸,增長5%。
2013年末,祁陽縣農業機械總動力83.87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1%。其中:農用排灌動力機械52.97千瓦;聯合收割機達681台,增長4.1%。實際機耕面積達72千公頃;機械收獲面積20千公頃。 2013年,祁陽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72億元,比上年增長14.1%。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8.01億元,增長14.3%;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5.71億元,增長13.8%。按行業分,批發業完成3.5億元,增長21.1%;零售業完成32.06億元,增長14.7%;住宿業實現3.14億元,增長8.8%。餐飲業實現5.03億元,增長10.3%。
『陸』 邵東跟祁陽經濟對比
邵東的經濟比較好。根據查詢相關的公開信息,從經濟實力看,不論是GDP總量,還是財政收入以及金融機構存款,邵東要比祁陽強不少。例如2021年財政總收入,邵東市31.42億元,祁陽市26.77億元,但祁陽增速要快,未來差距會越來越小。
『柒』 肖家村鎮的經濟狀況
鎮境是祁陽縣的糧食和林木產品、柑桔的重點產區。也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示範鎮。大江衛生紙廠產品暢銷國內外,鎮年國內生產總值20375萬元,年財政收入283.78萬元。
『捌』 祁陽經濟在湖南怎麼樣
永州市祁陽縣經濟祁陽農業方面,商品糧、瘦肉型生豬成為全國基地縣,水果是全省基地縣,油茶產量居全省第二,溝函模式化稻田養魚成為聯合國糧農組織推廣項目。工業上祁陽工業小區內八大主要產品批量大,品質好,形成了輕化、冶金、機電、食品、建材五大支柱產業。鄉鎮企業區域化發展,祁黎工業小區被命名為「全國鄉鎮企業示範區」,「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範區」和「湖南省星火技術密集區」。 祁陽縣2005年上半年,全縣鎮域生產總值達到22.6億元,佔全縣生產總值的69%;鎮財政收入5330萬元,佔全縣地方財政收入的48%。鎮域經濟已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 祁陽縣農村優質稻和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糧經比例由去年的57:43調整為52.5:47.5,農產品優質率達42%,提高3.4個百分點。養殖業在農業中所佔的比例進一步增大。上半年,各建制鎮共出欄生豬54.68萬頭,發展牛、羊、兔等草食動物10.81萬頭(只),出欄家禽427.1萬羽,水產品起水量1.496萬噸,養殖業占農業總產值的「半壁江山」。工業結構進一步改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的優勢逐步顯現,以生產微電機產品為主的科力公司快速成長,上半年實現產值1.1億元,成為全縣首家半年產值過億元的企業。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明顯增強。茅竹、七里橋的釣魚基地、休閑農業成為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各鎮區的餐飲、通信、運輸、家電維修服務等行業發展勢頭強勁。 全縣20個中心鎮,都有自己的獨家功夫、單打冠軍。盛產煙花爆竹的羊角塘鎮,上半年新增爆竹企業7個,比去年同期增長40%,帶動了梅溪鎮新增爆竹企業5個,潘市鎮新增4個,形成了煙花爆竹走廊。大村甸鎮將分散經營的26家玻璃企業集中到工業園,形成規模效應、集約效應,進一步提升了主打產品的競爭力。七里橋鎮做大做強竹木加工企業,以旺源竹棒廠、龍口源衛生竹筷廠、吊樓灣楠竹加工廠三大企業為龍頭,帶動大大小小的竹木加工廠107個,逐步打造成竹木加工城。茅竹鎮利用毗鄰縣城、322國道過境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餐飲業,形成休閑、餐飲、旅遊一條龍式產業群。農業資源豐富的大忠橋、觀音灘、七里橋、文明鋪、肖家、下馬渡等鎮堅持以發展工業的思路謀劃鎮域農業,上半年,分別建成了優質稻、油茶、楠竹、瘦肉型生豬、烤煙、蔬菜等六個萬畝農業生產基地。 全縣民營企業成長迅速,經濟發展後勁增強。規模民營企業機電、食品加工、紡織、煙花爆竹等行業生產增幅都在38%以上,33戶重點骨幹企業完成產值73861萬元,增長49%,佔全縣7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的80%,其中金浩植物油、天龍米業、銀利來米業、科力電機、鑫利冶煉、五洲葯包、鉅榮鞋業、神怡米業等8戶骨幹企業完成的產值佔全縣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的48%。規模民營企業對財政增收的貢獻增大。1—6月份,74家規模民營企業共上交稅金1950萬元,占鎮級財政收入的55%,比去年同比增13.6%。 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環境得到改善。各鎮把營造最佳發展環境作為發展鎮域經濟的頭等大事來抓,全力為投資創業營造良好環境。全縣新建、改建水泥路18公里,油路10.3公里,鄉砂石路42公里,目前祁下公路陶大段、祁羊路梅溪段、沙灘河至橫江橋公路正在水泥硬化,大坪鋪至龍江橋水庫公路也正在進行標准砂石改造;通訊建設完成投資1550萬元,新建移動、聯通基站6個,新增手機用戶8500戶,固定電話用戶3200戶;小城鎮建設完成投資1.1億元,各建制鎮「六個一」工程共動工項目7個,竣工3個
『玖』 永州祁陽文明鋪鎮有多少村
位於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7公里。東北與文富市鎮、祁東縣磚塘鄉相鄰,東南接黎家坪鎮,西南、西北與冷水灘區毗鄰,北與龔家坪鎮接壤。鎮政府駐向陽路居委會,轄寶塔、聯益、七一、羊古堖、蒲草塘、茶棚嶺、段家亭、凈龍庵、碧芝塘、同德堂、大泉灣、巒山、成功、汪福橋、石佛、扒船塘、牛角塘、新塘角、蔣家坪、八甲灣、三角灣、磨石塘、張家嶺、玉柏嶺、豪沖、高碼頭、谷塘灣、泥井灣、白溪、絲塘沖、青雲、長灘橋、鵝婆凼、大福橋、松林灣、雙星、菱角塘、烏塘、溝河、三官塘、橋梓塘、岩塘沖、狹江、李子沖、鐵橋坳、龍江橋、林場47個村和人民路、躍進路、向陽路3個居委會。文明鋪鎮是祁陽縣西北重鎮。古時地處衡州府至寶慶府支線驛道第三鋪,據說早年一文姓人家在此文明經營伙鋪食雜,遠近口碑甚好,故名。清設永隆巡檢司。解放初,劃為祁陽縣第六區。1950年析為祁陽縣第十一區,同時置鎮,下轄11鄉。1952年4月析置祁東縣後,仍為祁陽第十一區,轄21鄉1鎮。1958年人民公社化,析置文明鋪、新華兩個公社,1959年調整為文明鋪人民公社。1961年恢復區建制。1984年改公社為鄉,文明鋪公社並入文明鋪鎮。1986年撤松林灣鄉並入高碼頭鄉,文明鋪區轄5鄉1鎮。1995年撤區並鄉建鎮,將文明鎮、高碼頭鄉、狹江鄉合並建立文明鋪鎮。 全鎮總面積112.2平方公里,耕地3102公頃,15136戶,53552人。鎮境屬於四明山脈,西高東低,西部有小部分屬於山區,東部大部分是丘陵地段。農業收入是全鎮的主要經濟收入,是全縣產糧大鎮和優質稻種植基地,也是生薑、香芋、黃豆、生豬、鮮魚主產區。鄉鎮企業和商貿經濟發展較快。鎮年國內生產總值58959萬元,年財政收入350.9萬元。 境內有湖南省天龍米業有限公司、祁陽變壓器廠、祁陽縣第八建築工程公司、東陽水泥廠、華昌冶煉廠、文明鎮造紙廠、文明鎮鞭炮廠等。設有中學3所、小學16所、醫療機構4個。 距湘桂鐵路祁陽站12公里、322國道12公里,黎石公路、冷邵公路穿鎮而過,村級公路四通八達。通訊事業發展迅速,已建立電信、移動、聯通3個基站,網路覆蓋全鎮區域,50個村(居)委會通了程式控制電話。
『拾』 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有哪些特色
祁陽特產:文明米粉。魚鮓,湖南祁陽的特色美食。祁陽魚鮓與一般獨特魚餚不一樣,因為祁陽魚鮓必須生吃,在吃法上有些獨特。祁陽縣位於湖南省南部、湘江中游,總面積2538平方公里,人口94、7萬。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的故鄉,是國務院批準的湘南改革開放過渡試驗區。境內自然條件優越,資源得天獨厚,開發潛力巨大。 歷史悠久,資源豐富。祁陽從三國時期開始置縣,至今已有1730多年歷史。全縣已探明的礦藏有煤、鐵、錳、銻、鋅、大理石、石灰石、耐火泥、重晶石等於20多種,其中煙煤儲量度1.03億噸,是湖南省重點產煤縣;現有用材林6.4萬公頃,林木蓄積量200多萬立方米,有「湘南亞森」之稱;水能蘊藏量達到21萬千瓦。 祁陽名勝眾多,風景宜人。位於縣城南郊湘江南畔的全國第二大碑林——浯溪,以其豐富的文化古跡和秀麗的自然風光蜚聲海內外。碑林保存了自唐代以來歷代名人詩詞書畫摩崖石刻505方,其中,唐代詩人元結撰文,書法家顏真卿大字正書的《大唐中興頌》石刻,因文奇、字奇、石奇而稱「三絕」,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陶鑄同志銅像及其革命事跡陳列館建於浯溪,為語溪更添一景。文昌塔、紫蘿峽、江村石林、萬卷書岩、梅花洞、坦里岩等勝跡迷人。 交通便捷,設施完備。祁陽處於衡陽、桂林之間,是內地的前沿,沿海的內地。湘桂鐵路、322國道、三南公路貫穿全境,湘江從縣境中心穿過。祁陽火車站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縣級站,站房建設標准位居全國各三級站前列,年貨物吞吐量達成150萬噸。湘江終年通航,可直抵長沙、武漢、上海。縣內鎮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程式控制電話容量達3萬多門。境內有大小發電站84外。年發電量2億千瓦時,輸變電線路1700公里,110千伏電站3個,全縣形成了水火電並舉,大小電網相聯的供電體系,是全第二批農村初級電氣化建設先進縣。縣城建成區面積達16.8平方米,綠化覆蓋面積達394.8公頃,人世間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0.2平方米,先後榮獲「全國住房解危解困先進縣」、「省級衛生縣城」、「省級綠化達標縣城」等稱號,縣城人民路被評為「省級文明街道」。 經濟發達,社會進步。農業建成優質稻、水果、生豬、漁業、蔬菜、油菜六大基地、六大主導產業,是全國糧食大縣、商品糧生產基地縣、瘦肉型生豬基地縣、水果生產重點、畜牧生產百強縣、模式化稻田養魚示範縣。工業形成了建材、機電、冶金、輕化、食品五大支柱產業。是湖南省鄉鎮企業十強縣。祁黎鄉鎮工業小區是「全國鄉鎮企業示範區」、「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範區」和「湖南省星火技術密集區」,目前,區內擁有上規模工業企業128個,其中年生產能力億元以上的企業4個,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7個,1000—5000萬元的企業12個,中外合資、「三來一補」、東西合作企業共有37個。1999年全縣鄉鎮企業達33000多家,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73.6億元。全縣社會事業迅速發展,是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普法」先進縣、全省「雙文明」建設先進縣、初級衛生保健合格縣、計劃生育一類縣。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