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造航母利弊
我覺得現在還是不造航母為好,一,因為如果造了航母,別國會覺得這是一個威脅,這對中國全面軍力的增長是不利的。二,正如你所說,航母體積大,行動遲緩,在真正的戰爭中極易成為對方的攻擊目標,而一旦航母被擊沉,整個艦隊的靈魂不在了,會大大打擊中國軍人的士氣,這對去的戰爭的最終勝利是非常不利的。三,應從航母的功用方面分析,航母是遠海作戰武器,只有有了強大的基礎艦隊實力護航,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但中國的現實是,中國絕不會長途奔襲敵人這也是實力所迫,真正打起來,中國必定要以防守為主,或大打防守反擊戰,這使得航母便僅僅是敵人的一個攻擊目標而已。四,從二戰的角度來看必須建立航母戰斗群才能左右戰爭進程,一艘航母的單打獨斗是不行的,但中國不具備這樣的實力。五,這回耗費中國大量財富,但收益卻很小,也許你會說著增強了國人的自信心,但實戰中拼的是實用,策略,並且美國似乎也企圖以此拖垮中國,就想靠軍備競賽拖垮蘇聯,中國決不能重蹈覆轍。
從歷史戰爭進程看,馬島戰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時阿方艦隊是以五月二十五日航母,也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為核心,但你會發現,只有航母在整日的躲藏中才發揮了一點作用,而後者則在幾乎未參戰的情況下被英國核潛艇擊沉,阿軍從此士氣大挫,因此中國在基礎艦隊沒有成型時,切不可盲目發展大型水面艦只,我想或許有一天,中國能發展出自己的八八艦隊,那是航母就可以用的得心應手了。
② 航空母艦有經濟收益嗎
航空母艦保衛經濟效益,當然需要多少個航母編隊要與國力相適應,目前看定了4~6個編隊,還是適合的,
③ 養一艘航母有多燒錢
如果一個國家國力孱弱,沒有發展經濟的渠道,軍事發展就會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會停滯不前,不管是人員工資還是武器裝備,都是一筆很大的開銷,當然越先進的,花費也就越大了。我們拿海軍中的航母舉例,養一艘航母得燒多少錢?造價動輒就是上百億,加上後期還要對它進行保養和升級等,還有航母執行任務可並非單兵出行,要讓它能正常運轉,至少都需要搭載上千的員工,光是給這些員工發的工資,一般國家就承擔不起,這還沒算船上的日常開銷,所以經濟一般的國家還真的養不起。把這些花費零零散散的加在一起,你就能理解,航母能夠成為大國標志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太“燒錢”了。
航母配備的這些員工,他們分工明確,各自堅守在自己的崗位,完成負責的項目,而船上的這些員工很好區別,他們的工作服是顏色不一樣的夾克,只需要看夾克顏色,就能知道他們負責項目,比如負責艦載機起飛的,就是身著黃色的,管理武器彈葯的,就是身著紅色,需要完成的任務就是保護好這些武器彈葯,這可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
能夠在航母上工作都是通過嚴格篩選的,有各自擅長的領域,往往能得到一筆不菲的工資,當然福利分紅這些也是不會少的,在執行任務上,如果是實戰,通常都會單獨再給一筆錢,所以說這些人的工資讓小國望而生畏真的不誇張。
我們要知道的是,工資只是最低的保障,航母每一次出海耗時都是上月起步,自然要承包這些員工的衣食住行,在吃的上面,提前需要准備充足的原材料,要營養搭配,菜品多種多樣,最低要求,也是要頓頓葷素皆有。除開這些所需的食材外,航母還得安排一大批廚師,來處理這些食材,這樣工資的開銷就又多了一筆。
所以只有大國才配擁有航母,不然就算你能能造出來,但養不起,那航母也就是一堆廢鐵,奉勸那些想要研製航母的小國,停下手中的動作,先努力把自己的經濟給搞起來才是王道。
④ 美國航母編隊總價值究竟多少
如果按服役30年計算,每艘航母維持費用為120億美元,艦上80架三代艦載機的采購和維護費用為210億美元,導彈驅逐艦、導彈巡洋艦等護航艦艇的費用為70億美元,油、水和食物的費用為60億美元。粗略算下來,一艘「尼米茲」級航母全壽命期間的費用高達460多億美元,若按20%的通貨膨脹率來計算,差不多600多億美元,年均耗資20多億美元。
⑤ 製造航空母艦究竟能帶動哪些經濟效益
造航母又不是買航母,那是國家投資,鋼廠,船廠,雷達廠,武器廠動力廠都是賺錢的,這些廠一般都是國有的,去了工人的工資了原材料,剩下的等於左手送右手,還是在自己人手裡,國家GDP還能漲不少
⑥ 運用經濟生活的有關知識,簡要談談我國發展航母的經濟意義
適度發展航母有利於產業結構升級
作為國民經濟產業鏈產品終端中最具綜合性的超大型產品,航母是多技術、多產業的集成與交融,凝結了一個軍事大國所有的戰略產業能力,其發展必定對國民經濟產業群發展以及產業結構升級產生顯著影響。
從產業關聯上看,發展航母能夠產生很強的後向產業聯系效應(即「逆向產業聯系效應」)。發展航母不僅對船舶工業能力和相關裝備技術水平提出了極高要求,為高附加值船舶和先進海洋工程裝備研製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也對航空、動力、機械、電子、材料乃至燃料工業提出了超乎尋常的要求,能夠推動這些行業的升級和轉型。正因為如此,在當今世界,航母產業已然成為集國家各主要工業部門能力的綜合性產業。通過對包括航母在內的大型高新武器平台的開發,帶動軍事工業的發展,進而輻射和拉動整個國民經濟,是美國等發達國家成熟的國家戰略。早期的英國和法國,中小型航母建造一般可帶動數以千計的企業,而美國的大型航母研製則可帶動數萬家承包商的發展,進而帶動整個工業體系的發展。而且,航母的全壽命使用過程本身還是一個持續拉動經濟發展的過程。航母是不折不扣漂浮在海上的一座城市。一艘航母除了有作戰飛機、導彈、航炮、油庫、指揮所等戰斗設施外,還有從工作到生活的各種保障設施,可謂應有盡有。有人預計,根據不變價格計算,美國每艘航母一生至少要花去1000億美元,往往數倍於一艘航母的建造成本,這無疑會持續刺激社會的生產和消費。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由高速增長向平穩、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轉變發展方式、尋找新的發展動力源是國家面臨的重大現實課題。在這一背景下,適度發展航母產業在提供國家安全效應這一主功能的同時,無疑可以提高我國自主創新水平,加速產業結構升級。據有關研究,在我國 95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和396個行業種類中,船舶工業對其中相當多的行業均有帶動作用。而航母產業由於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程度極高,其建造活動所需要的投入,往往可帶動鋼鐵、化工、能源、船舶、裝備製造、電子信息、儀器儀表、原材料、輕工等產業的發展。
一是船舶產業群效應。
船舶產業是我國重要的戰略產業,發達的造船工業是國家經濟振興、國力強盛的標志之一。據統計,截至2008年底,我國規模以上的船舶工業企業有1242家,其中船舶製造企業600家,船舶配套設備企業368家,全行業直接從業人員近百萬人。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中國船舶工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使本已產能過剩的造船行業面臨著一個被迫優勝劣汰的時機。而且,盡管中國船舶訂單量長期占據世界第一,但可配套設備的國產化程度還很低。在這一背景下,建造航母、打造相應的航母編隊,可以加速我國船舶產業升級進程,促進某些通用的船用配套設備盡快實現國產化,早日結束主要建造「大船殼」的船舶工業歷史,實現由「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的飛躍。從這個意義上說,瓦良格的改裝及其後的航母產業建設,是全面提升船舶產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推力。
二是產業輻射效應。
在瓦良格的改裝中,有很多企業直接參與了科研、生產和試驗任務,還有為數眾多的各類企業包括民用企業承擔了協作配套任務。由此,創造了大量的中間產品需求。可以說,瓦良格的改裝過程,對重武器裝備製造、航空指揮系統、動力系統、中高端防護材料、尖端電子系統等領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無疑會推進中國高端裝備製造業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進一步說,通過航母產業發展,使更多的民用經濟體參與國防科研和生產,促使企業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為滿足國防科研生產條件而不斷加大技術革新的力度,不斷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從而在全社會形成一種「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科技創新發展格局,這的確有助於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新的動力。
三是後續經濟效應。
航母艦隊是一個復雜的軍事巨系統,除了主艦,還需要大量的護衛艦、潛艇、艦載直升機、反潛機、預警機。瓦良格的改裝是中國開啟海軍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一步。由此,我國將會逐步建設屬於自己的航母和與之配套的其他作戰平台及相關的輔助設施,這將源源不斷地提供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動力。
四是創新及其擴散效應。
一個時代、一個社會最先進的科技成果往往首先產生於軍事領域,爾後再由軍事領域向民用領域轉移,推動民用產業的升級換代,這是現代社會實現經濟與軍事良性互動的一個規律。航母改裝和研製尤其如此。瓦良格的改裝和後續研製過程中產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必定會直接作用於民用經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對國民經濟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形成有力而持續的推動。
可以預見,適度發展航母產業,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必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技術提升的支撐點。
⑦ 航母到底是一個吞金獸還是一個印鈔機,給你算著一筆賬
航母造價的確不菲。美國尼米茲級大型航母造價為35~50億美元,法國戴高樂級中型航母造價約20億美元。在福特級航母問世之前,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美國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 「里根」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造價約40億美元,每年使用和維修費近4億美元。費用只是航母建造本身的建造和維持費用,還不包括艦載戰斗機的裝備費用。另外眾所周知的是,航母只是一個海上航空平台,缺乏自我保護能力,要想形成威懾力和戰鬥力,還要有大量的輔助艦船與之編隊作戰。如果算上這些輔助艦船的建造和維護支出,實際數字真的令人驚訝。
那麼中國打造一個航母編隊需要多少預算投入呢?據外媒綜合分析稱,中國改造遼寧艦共花費了30億美元,約合220億元人民幣,而正在大連建造的新一艘001A型國產航母造價估算為210至270億元,未來002型航母的價格不會低於300億元,上面這些還僅僅只是航母自身的價格,並不包括艦載機、配套艦艇和其他費用,建在一個由60架各型號艦載機、4艘052D、4艘054A、2艘093A潛艇、1艘001A航母和1艘4萬噸級快速戰斗支援艦構成的特混編隊,其總價格為1100至1200億元人民幣。
其次,航母作戰的效費比是最高的。一艘40架艦載機的航母一天的使用費用大約是700萬元人民幣。如果全部用驅逐艦來代替,要達到同樣的打擊效果需要15-20艘。費用反而比航母編隊更高。
最後,就是航母帶來的國家收益。美國航母在兩伊戰爭後就為波斯灣地區各國航運提供護航。打破了伊朗對霍爾木茲海峽的封鎖。中東石油出口的90%需通過霍爾木茲海峽。每天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的石油價值高達9億多美元。我們很難直接計算出美國航母為本國挽回了多少經濟損失,說美國人通過這次軍事行動賺回了自己航母的成本,毫不誇張。
⑧ 中國建造航空母艦對我國的國民經濟有何影響
從短期看建造航空母艦將耗費我國的巨大財力物力,經濟會稍降,不過不會產生很大的連帶反應,從長期看建造航空母艦將拉動我國的內需,在造船,鋼鐵,飛機,通信等等方面,還有就是有航母後我國的經濟發展有了很好的保障,能更穩定的經濟建設,從而促進了我國經濟更快的發展。
⑨ 航母的作用對中國到底有多大拜託各位大神
航母代表了一個戰爭時代的需求, 航母可以起到戰略威懾作用。對遠離本土近海的作戰艦隊來說,岸基飛機航程不夠,只有靠航母的戰機為艦隊提供空中掩護,大范圍預警,並遠距離攻擊對方.作用是很大的。中國海軍作戰策略從沿海防禦轉為近海防禦。中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涉及領海爭端的問題時有發生,另外雖然美國離中國很遠,但美國這個霸權國家一直沒有放鬆對中國的限制,美國現在依然集結了一些亞洲國家對中國的海軍實施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的封鎖,近海防禦的策略不僅在自己管轄的海域存在著一些盲區。要突破這些封鎖那就必須從現在的近海防禦走向遠洋作戰,那到底怎樣才可以實現遠洋作戰呢?唯一可行的就是我們的海軍需要大型的戰艦,航母是當今海軍家族中最大的軍艦,也是一個國家海軍實力的象徵。有了航母之後,中國的海軍將會從近海防禦正式走向遠洋作戰,一個強大的航母戰斗群可以帶領我們的海軍到達離本土最遠的南沙群島,也可以形成跟美國同盟國抗衡的能力,從而嘗試突破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的封鎖,最終走向大洋。我國擁有遼闊的海洋,我們需要航母來守護我們的領海,中國擁有航母後提高了國家威望,說話更有分量了,解放軍的戰力得到極大地提升,中國的海上生命線得到了保護,將來南海開戰時可以使得東南亞國家毫無還手之力,解決了鞭長莫及的問題,將來可以直接用航空母艦運輸兵力,可以提高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瓦格良」的下水對收復台灣也能起到關鍵作用,對日本來說是更不願看到的,至少能起到阻礙美國「重返亞洲」政策的步伐,美國「重返亞洲」政策說白了就是打壓中國的政策,美國要打壓中國。中國航母,其精神作用甚至會超過載人航天對國人的作用。中國航母,預示中國海軍的強大,給世界一個強硬的信號:中國主權神聖不可侵犯。彰顯中國人的氣魄,給中國遠洋貿易給予堅強的支持。可以凝聚整個民族,激發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給予中國人前所未有的民族自信心,以前的那些崇洋媚外之人,皆是因為缺乏民族自信心。同時,其也會給予無數墮落少年豪情壯志,使其重新找到理想,可以說中國人需要的不只是航母,需要的是民族精神的重新凝聚美好,在21世紀中國會跟快的發展,最終成為世界第一大國,在這個過程中,祈禱~我們需要團結的民族,凝聚的民族,所以我們需要航母,它將成為中國國力的象徵,它能帶領旋轉快樂~中國人遠航!
⑩ 為什麼民用船隻排水量可以達80萬噸,而有些航母只達到11萬噸
民用船和軍艦的作用不一樣,民用船的作用就是裝貨,而軍艦的作用是能戰斗,既然是作戰用途,那麼速度和作戰半徑肯定要考慮。
油輪其實都是空的,自重也就三四萬噸,裝滿貨後有30萬噸,大部分都在水下,而航母的自重比油輪的自重起碼大一倍,但它露出水面的船體相當大,所以排水量比不上大部分埋在水裡的油輪,但體積不比油輪小。
航母的排水量和普通民用商船的排水,那是不可以相提並論的。原因是普通民用的商船或者說是遺傳,他們講究的是體積大排水量大,他住可以運送的貨物更多。航空母艦不一樣,它是一個移動的海上作戰平台。他講究的是各方面的運轉都要及時,她是一個完整的作戰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