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規模經濟和經驗效益的區別
規模經濟與經驗曲線效應二者區別表現在:
經驗曲線強調的數量(包括時間)累積後管理水平提高(經驗增加)帶來的成本降低;規模經濟強調的是產品數量增加後分攤到單位產品上的固定成本減少帶來的成本下降。 兩者的共同點是:產品的經驗曲線與規模經濟往往交叉地影響產品成本的下降水平。
一、規模經濟: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企業所生產的產品或勞務的絕對量增加時,其單位成本趨於下降。主要有3種類型:
1、規模內部經濟。指一經濟實體在規模變化時由自己內部所引起的收益增加;
2、規模外部經濟。指整個行業(生產部門)規模變化而使個別經濟實體的收益增加。如:行業規模擴大後,可降低整個行業內各公司、企業的生產成本,使之獲得相應收益。 3、規模結構經濟。各種不同規模經濟實體之間的聯系和配比,形成一定的規模結構經濟:企業規模結構、經濟聯合體規模結構、城鄉規模結構等。
二、經驗曲線:是指當某一產品的累積生產量增加時,產品的單位成本趨於下降。
隨著經驗的增加,能夠形成單位成本下降的趨勢主要有三個原因,即勞動效率的提高、工藝的改進和產品的改善。
經驗曲線又稱波士頓經驗學習曲線、改善曲線。指的是越是經常地執行一項任務,每次所需的時間就越少。這個關系最初在1925年在美國懷特-彼得森空軍基地量化,使得航空效率加倍而所需勞動時間下降了10-15%。隨後在其它行業的經驗研究得出了不同值:從百分之幾到百分之三十。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是一個常量值:它不隨行為規模的變化而變化。
一家工廠生產某種產品的數量越多,生產者就能更多地了解了如何生產該產品,從生產中獲得的經驗也就越來越多。那麼,在以後的生產中,工廠可以有目的地並且較為准確地減少該產品的生產成本。每當工廠的累積產量增大一倍時,其生產成本就可以降低一定的百分比(該百分比的具體大小因行業不同而有所差別)。
② 在王者榮耀中什麼叫前期默默吃掉全隊的經濟和經驗
就是搶隊友經濟,搶野,搶人頭,還故意不參團,不救隊友,對戰時打一下就走,故意暴露隊友位置給敵人,碰上只認倒霉
③ 具有一年以上綜合經濟部門工作經驗是什麼意思
至少要有一年綜合經濟部門的工作經驗。工作經驗是指應聘者的所有工作歷史記錄,無論是有償的還是無償的,全職的還是兼職的。具有一年以上綜合經濟部門工作經驗是至少要有一年綜合經濟部門的工作經驗,工作經驗是企業選拔招聘人員的主要參考因素之一。工作經驗包含的信息有:面試者就職日期與離任日期、就職公司的公司全稱、工作地點、職務或職位、具體的工作內容和職責等等。
④ 如何將規模經濟和經驗經濟做到極致
規模經濟是相對小打小鬧或單門獨斗的單一經濟體而言,經濟體投入大、產業門類齊全,有規模效應。比如批發城如廣州中山古鎮全國最大的專業燈具批發城就是規模經濟。經濟效益指的是,投入和產出的比較,也就是收益。比如投100萬,年收益130萬,那麼毛利有30萬。
⑤ 什麼是經驗
所謂經驗,就是照事實原樣而感知的意思
1.任何人只要做一點有用的事,總會有一點報酬,這種報酬是經驗,這是最有價值的東西,也是人家搶不去的東西。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的區別,常在於成功者能由經驗中獲得益處,並以不同的方式再嘗試。
2.目前台灣地區「經驗」一詞還可作為動詞使用,相當於「經歷」。
例如:我經驗過那段歲月。
3.哲學中的經驗有兩種:來源於感官知覺的觀念和來源於反思的、即我們由內省而知道的那些觀念。
4.經驗不是真理,也是不能一味套用的。
魯迅筆下的《經驗》(南腔北調集)
古人所傳授下來的經驗,有些實在是極可寶貴的,因為它曾經費去許多犧牲,而留給後人很大的益處。
偶然翻翻《本草綱目》〔2〕,不禁想起了這一點。這一部書,是很普通的書,但裡面卻含有豐富的寶藏。自然,捕風捉影的記載,也是在所不免的,然而大部分的葯品的功用,卻由歷久的經驗,這才能夠知道到這程度,而尤其驚人的是關於毒葯的敘述。我們一向喜歡恭維古聖人,以為葯物是由一個神農皇帝獨自嘗出來的,他曾經一天遇到過七十二毒,〔3〕但都有解法,沒有毒死。這種傳說,現在不能主宰人心了。人們大抵已經知道一切文物,都是歷來的無名氏所逐漸的造成。建築,烹飪,漁獵,耕種,無不如此;醫葯也如此。這么一想,這事情可就大起來了:大約古人一有病,最初只好這樣嘗一點,那樣嘗一點,吃了毒的就死,吃了不相乾的就無效,有的竟吃到了對證的就好起來,於是知道這是對於某一種病痛的葯。這樣地累積下去,乃有草創的紀錄,後來漸成為龐大的書,如《本草綱目》就是。而且這書中的所記,又不獨是中國的,還有阿剌伯人的經驗,有印度人的經驗,則先前所用的犧牲之大,更可想而知了。
然而也有經過許多人經驗之後,倒給了後人壞影響的,如俗語說「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便是其一。救急扶傷,一不小心,向來就很容易被人所誣陷,而還有一種壞經驗的結果的歌訣,是「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於是人們就只要事不幹己,還是遠遠的站開干凈。我想,人們在社會里,當初是並不這樣彼此漠不相關的,但因豺狼當道,事實上因此出過許多犧牲,後來就自然的都走到這條道路上去了。所以,在中國,尤其是在都市裡,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車摔傷的人,路人圍觀或甚至於高興的人盡有,肯伸手來扶助一下的人卻是極少的。這便是犧牲所換來的壞處。
總之,經驗的所得的結果無論好壞,都要很大的犧牲,雖是小事情,也免不掉要付驚人的代價。例如近來有些看報的人,對於什麼宣言,通電,講演,談話之類,無論它怎樣駢四儷六,崇論宏議,也不去注意了,甚而還至於不但不注意,看了倒不過做做嘻笑的資料。這那裡有「始制文字,乃服衣裳」〔4〕一樣重要呢,然而這一點點結果,卻是犧牲了一大片地面,和許多人的生命財產換來的。生命,那當然是別人的生命,偶是自己,就得不著這經驗了。所以一切經驗,是只有活人才能有的,我的決不上別人譏刺我怕死〔5〕,就去自殺或拚命的當,而必須寫出這一點來,就為此。而且這也是小小的經驗的結果。
⑥ 1.2019年,我國經濟工作取得成績的原因和經驗是什麼
從2019年開始,重要的經濟工作會議就把經濟放在了首位,以發展經濟,促進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為最終目的。會議強調,要完善和強化「六穩」舉措,健全財政、貨幣、就業等政策協同和傳導落實機制,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要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大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多措並舉保持就業形勢穩定。要依靠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要制定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提升國資國企改革綜合成效,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要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提升製造業水平,發展新興產業,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要強化民生導向,推動消費穩定增長,切實增加有效投資,釋放國內市場需求潛力。要確保實現脫貧攻堅目標、鞏固脫貧成果,毫不放鬆抓好農業生產,扎實推進鄉村振興。
要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穩定和擴大利用外資,扎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要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加快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要扎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持續改善人民生活。
(6)經濟和經驗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自1994年起,每年舉行一次,通常在每年的11月至12月結束,一般不超過4天。它的任務是總結一年來的經濟成果,分析和判斷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和形勢,制定下一年的宏觀經濟發展規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判斷當前經濟形勢和制定明年宏觀經濟政策的最權威的風向標。這也是每年召開的最高經濟工作會議。
⑦ 王者榮耀經濟和經驗走勢怎麼看
游戲右上角有一個經濟欄,打開之後能看到所有人的總經濟、裝備、召喚師技能的剩餘冷卻CD,走勢只能在結束之後在助手裡看
⑧ 什麼是經驗經濟.什麼是知識經濟
[1.什麼是知識經濟知識經濟並不是一個嚴格的經濟學概念,它的緣起大約與新經濟增長理論有關。在世界經濟增長主要依賴於知識的生產、擴散和應用的背景下,美國經濟學家羅默和盧卡斯提出了新經濟增長理論。羅默把知識積累看作經濟增長的一個內生的獨立因素,認為知識可以提高投資效益,知識積累是現代經濟增長的源泉。盧卡斯的新經濟增長理論則將技術進步和知識積累重點地投射到人力資本上。他認為,特殊的、專業化的、表現為勞動者技能的人力資本者才是經濟增長的真正源泉。 這些研究,使人們對知識與經濟的關系產生了全新的認識。1996年,世界經合組織發表了題為《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的報告。該報告將知識經濟定義為建立在知識的生產、分配和使用(消費)之上的經濟。其中所述的知識,包括人類迄今為止所創造的一切知識,最重要的部分是科學技術、管理及行為科學知識。從某種角度來講,這份報告是人類面向21世紀的發展宣言——人類的發展將更加倚重自己的知識和智能、知識經濟將取代工業經濟成為時代的主流。
一般認為,「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是一種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經濟形態;工業化、信息化和知識化是現代化發展的三個階段;創新是知識經濟發展的動力,教育、文化和研究開發是知識經濟的先導產業,教育和研究開發是知識經濟時代最主要的部門,知識和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是最為重要的資源。
知識經濟的興起將對投資模式、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教育的職能與形式產生深刻的影響。在投資模式方面,信息、教育、通訊等知識密集型高科技產業的巨大產出和展現出的驟然增長的就業前景,將導致對無形資產的大規模投資。在產業結構方面,一方面,電子貿易、網路經濟、在線經濟等新型產業將大規模興起;另一方面,農業等傳統產業將越來越知識化;再者,產業結構的變化和調整將以知識的學習積累和創新為前提,在變化的速度和跨度上將顯現出跳躍式發展的特徵。在增長方式方面,知識可以低成本地不斷復制並實現報酬遞增,使經濟增長方式可能走出依賴資源的模式。這不僅使長期經濟增長成為可能,還使經濟活動都伴隨著學習,教育溶於經濟活動的所有環節;同時,知識更新的加快使終生學習成為必要,受教育和學習成為人一生中最重要知識經濟的時代 [編輯本段]2.知識經濟的定義及內涵(1)「知識經濟」(The Knowledge Economy)通俗地說就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這里的以知識為基礎,是相對於現行的「以物質為基礎的經濟」而言的。現行的工業經濟和農業業經濟,雖然也離不開知識,但總的說來,經濟的增長取決於能源、原材料和勞動力,即以物質為基礎。
(2)知識經濟是人類知識,特別是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及知識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增加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產物。
如何來衡量這個「一定程度」?
當人類雖然有知識,但知識還相當貧乏,貧乏到需要80%的勞動力從事農業——解決人類的吃、穿問題——的時候,這個時代我們稱之為農業經濟時代;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當人類把80%的勞動力轉向工業——解決人類的用、住、行等問題,也就是只需要20%的勞動力就可以解決人類的吃飯問題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說人類進入了工業經濟時代;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當人類又把80%的勞動力轉向以知識為中心的服務產業,也就是只需要20%的勞動力就足可以生產出人類所需要的工業和農業等物質產品的時候,人類便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
可見,知識經濟不僅僅是一個新興的產業,而且是一個經濟時代的標志。同時我們也看到,知識經濟是工業經濟高度發達時代的產物。
(3)知識經濟又是新的信息革命導致知識共亨以高效率產生新知識時代的產物。
正如種植和養殖技術革命推動人類進入農業經濟時代,蒸汽機和電氣技術革命推動人類進入工業經濟時代,信息技術革命推動人類進入知識經濟時代。
新的信息革命——數字化、網路化、信息化——為人類信息共享,高效率地產生新的知識,或者說提高知識生產率,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條件,並最終推動人類社會進入知識經濟時代。
知識經濟與信息經濟有著密切的聯系,也有一定的區別。知識經濟的基礎是信息技術。知識經濟的關鍵是知識生產率,即創新能力。只有信息共享,並與人的認知能力——智能相結合,才能高效率地產生新的知識。所以,知識經濟的概念,更突出人的大腦,人的智能。反過來,人的智能,只有在信息共享的條件下,才能有效地產生新的知識。所以,信息革命——數字化、網路化、信息化——為信息共享,高效率地產生新的知識,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這就是說,信息革命,信息化,與知識經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甚至直到目前,在國際上,知識經濟、信息經濟、智能經濟,往往還同時使用。
(4)在知識經濟時代,不是不要「物質」,而是獲得「物質」的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變得更容易、更方便、更便宜、更好。發展知識經濟,更不是輕視或削弱工業和農業經濟。知識經濟一方面是一個繼工業、農業之後的新興的主產業,而另一方面,反過來又深刻地影響著傳統的工業和農業,促進工業和農業進一步現代化、知識化。
(5)知識經濟的「知識」,是一個已經拓展的概念。它包括:
1)知識是什麼的知識(Know-what),是指關於事實方面的知識。
2)知識為什麼的知識(Know-why),是指原理和規律方面的知識。
3)知識怎麼做的知識(Know-how),是指操作的能力,包括技術、技能、技巧和訣竅,等等。
4)知識是誰的知識(Know-who),是指對社會關系的認識,以便可能接觸有關專家並有效地利用他們的知識,也就是關於管理的知識和能力。 [編輯本段]3.知識經濟與應用文人類社會已悄然走進了知識經濟時代。所謂知識經濟是指建立在知識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它是相對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而言的新的經濟形態。知識經濟是把知識作為最重要的資源,把人創造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看做是最重要的經濟發展因素,其主要特點是信息化、網路化、智能化。專家們指出:21世紀將是「知識化了的全球社會」。充滿這個社會的將是各種數字元號與信息流,而接通這個社會各個部分的則是既四通八達又快捷方便的信息網路。全球發展的大趨勢是「知識經濟一體化」,這種一體化將是在「知識經濟化」與「經濟知識化」雙向轉化中不斷發展的,而這種雙向轉化離不開應用文。因為應用文的本質特徵主要是管理功能、中介功能、告知功能、協調功能、導向功能、知照功能、憑證功能、規范功能、聯系功能、交流功能等。如果削弱或取消這些功能,這種經濟知識化與知識經濟化的雙向轉化是很難以或根本無法完成的,國家、政黨、企事業內部上下左右的協調、溝通、管理有可能受阻,國家與國家、政黨與政黨、地區與地區、組織與組織的交往就難以規范和暢達。(節選自《應用寫作》學術月刊2002年第1期《世界的有序發展離不開應用寫作》) [編輯本段]4.知識經濟的標志和特徵(1)資源利用智力化
從資源配置來劃分,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可以分為勞力資源經濟、自然資源經濟、智力資源經濟。
知識經濟是以人才和知識等智力資源為資源配置第一要素的經濟,節約並更合理地利用已開發的現有自然資源,通過 智力資源去開發富有的、尚待利用的自然資源。
(2)資產投入無形化
知識經濟是以知識、信息等智力成果為基礎構成的無形資產投入為主的經濟,無形資產成為發展經濟的主要資本,企 業資產中無形資產所佔的比例超過50% 。無形資產的核心是知識產權。
(3)知識利用產業化
知識形成產業化經濟,即所謂技術創造了新經濟 。
知識密集型的軟產品,即利用知識、信息、智力開發的知識產品所載有的知識財富,將大大超過傳統的技術創造的物質財富,成為創造社會物質財富的主要形式。
(4)高科技產業支柱化
高科技產業成為經濟的支柱產業,但並不意味著傳統產業徹底消失。
(5)經濟發展可持續化
知識經濟重視經濟發展的環境效益和生態效益,因此採取的是可持續化的、從長遠觀點有利於人類的發展戰略。
(6)世界經濟全球化
高新技術的發展,縮小了空間、時間的距離,為世界經濟全球化創造物質條件。
全球經濟的概念不僅指有形商品、資本的流通,更重要的是知識、信息的流通。
以知識產權轉讓、許可為主要形式的無形商品貿易大大發展。
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轉化為人才、知識、信息的競爭,集中表現為知識產權的競爭。全球化的經濟與知 權產權保護密切聯為一體。
(7)企業發展虛擬化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發展主要是靠關鍵技術、品牌和銷售渠道,通過許可 、轉讓方式 ,把生產委託給關聯企業或合作企業,充分利用已有的廠房、設備 職工來實現的。
(8)人均收入差距擴大化
這是指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發達地區與落後地區之間而言,是知識經濟帶來的負面效應之一。 這也是在知識經濟 時代,必須掌握第一流知識和信息,佔領經濟制高點的重要性、緊迫性所在之處。
[編輯本段]5.知識經濟的時代意義人們在強調知識經濟這一概念時,主要是區別於物質、資本在生產中起主導作用的物質經濟和資本經濟而言的。與依靠物資和資本等這樣一些生產要素投入的經濟增長相區別,現代經濟的增長則越來越依賴於其中的知識含量的增長。知識在現代社會價值的創造中其功效已遠遠高於人、財、物這些傳統的生產要素,成為所有創造價值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因此知識經濟的提法可以說正是針對知識在現代社會價值創造中的基礎性作用而言的。但不能由此就認為知識經濟僅僅是區別於所謂的物質經濟或資本經濟。
其一,人類經濟時代的劃分有自然經濟、工業經濟,但沒有物質經濟或資本經濟的提法。
其二,一個經濟時代的劃分重要的不是生產什麼而是用什麼生產,這里包含一個重大的區別,即一定社會的主導生產工具及由此形成的產業,這顯然不是物質經濟或資本經濟所能反映的。而知識經濟不但從知識在生產中的核心作用表明自身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主導經濟增長的知識性產業已經形成。對此美國經濟學家羅默提出,要求在計算經濟增長時,必須把知識列入生產要素函數中。因此OECD定義知識經濟即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正是揭示了知識對現代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並准確地反映了知識經濟的現實。所以,我們從經濟時代的角度來認識知識經濟,才能切實地反映社會財富創造形式的歷史性變化和人類社會已進入一種嶄新的生產方式這一偉大現實。知識經濟是繼自然經濟、工業經濟在人類財富創造形式上的嶄新時代。我們稱之為知識經濟的,就必須使這種稱謂有相應的經濟學理論基礎。這需要一個切入點,這個切入點顯然不是目前報刊上所反映出的一些旨在映證知識經濟的提法,而應是論證知識經濟何以可能的理論基礎,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編輯本段]6.結論與其他補充知識和技術創新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知識經濟正在給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注入更大的活力和帶來更好的際遇。大力發展知識經濟有利於優化經濟結構、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協調發展、提高人口素質、徹底消除貧困等,有利於在新的世紀里建設國家創新體系,通過營造良好的環境,推進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提高全社會創新意識和國家創新能力,從而實現中國跨世紀發展之路。
知識經濟的興起,使知識上升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地位。知識成了最重要的資源,"智能資本"成了最重要的資本,在知識基礎上形成的科技實力成了最重要的競爭力。國家的富強、民族的興旺、企業的發達和個人的發展,無不依賴於對知識的掌握和創造性的開拓與應用,而知識的生產、學習、創新,則成為人類最重要的活動,知識已成了時代發展的主流,尤其是以高科技信息為主體的知識經濟體系,迅速擴展令世人矚目。
其他補充
知識經濟,亦稱智能經濟,是指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基礎上的經濟。它是和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相對應的一個概念。
是指區別於以往以傳統工業為產業支柱、以稀缺自然資源為主要依託的新型經濟。它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第一產業,以智力資源的佔有、配置,以科學技術為首要依託的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經濟。
知識經濟理論形成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1983年,美國加州大學教授保羅·羅默提出了「新經濟增長理論」,認為知識是一個重要的生產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資的收益。「新經濟增長理論」的提出,標志著知識經濟在理論上的初步形成。但是,知識經濟作為一種經濟產業形態的確立是近年來的事,其主要標志是美國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為代表的軟體知識產業的興起。蓋茨的主要產品是軟盤及軟盤中包含的知識,正是這些知識的廣泛應用打開了計算機應用的大門,微軟公司的產值已超過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產值的總和。近年來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就是5000家軟體公司,它們對世界經濟的貢獻不亞於名列前茅的500家世界大公司。所有這些表明,在現代社會生產中,知識已成為生產要素中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以此為標志的知識經濟將成為21世紀的主導型經濟形態。
知識經濟的特點表現在:知識經濟是促進人與自然協調、持續發展的經濟,其指導思想是科學、合理、綜合、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同時開發尚未利用的資源來取代已經耗盡的稀缺自然資源;知識經濟是以無形資產投入為主的經濟,知識、智力、無形資產的投入起決定作用;知識經濟是世界經濟一體化條件下的經濟,世界大市場是知識經濟持續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知識經濟是以知識決策為導向的經濟,科學決策的宏觀調控作用在知識經濟中有日漸增強的趨勢。
目前,知識經濟作為一種嶄新的經濟形態正在悄然興起。在知識經濟的模式中,知識、科技先導型企業成為經濟活動中最具活力的經濟組織形式,代表了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
經驗經濟?沒聽過 也沒查到
⑨ 金融經濟工作經驗啥意思
就是有在金融行業工作的經驗吧,證券,基金,咨詢等等
⑩ 知識和經驗有什麼不同
知識和經驗的區別:指代不同、出處不同、側重點不同
一、指代不同
1、知識:指有關學術文化。
2、經驗:指對於感性經驗所進行的概括和總結。
二、出處不同
1、知識:毛澤東 《整頓黨的作風》:「自從有階級的社會存在以來,世界上的知識只有兩門,一門叫做生產斗爭知識,一門叫做階級斗爭知識。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就是這兩門知識的結晶,哲學則是關於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2、經驗:《紅樓夢》第四二回:「雖然住了兩三天,日子卻不多,把古往今來沒見過的,沒吃過的,沒聽見的,都經驗過了。」
三、側重點不同
1、知識:指人類認識自然和社會的成果或結晶,包括經驗知識和理論知識。
2、經驗:指直接接觸客觀事物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