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現在大力提倡發展林下經濟,林下經濟包括哪些方面
林下經濟包括林下種植、水產養殖、採集和森林旅遊包括林下和林內產業以及林上產業。林下經濟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後農業生產領域出現的一個新事物,集體林地承包到戶,農民充分利用林地,不採伐致富。砍伐樹木,科學管理林地。是一種生態農業模式,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陰優勢,從事林下種植、養殖等三維復合生產經營,使農林牧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協調發展。
要知道的是森林是最經濟的碳吸收器。它們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並釋放氧氣,形成碳匯。林業碳匯是指通過植樹造林、加強森林經營和森林植被恢復、批準的減排量掛牌出售、通過購買碳減排量控制碳排放的企業或單位等措施,提高森林碳儲存能力。在抵消其工業碳排放的過程中,通俗的解釋是好空氣是為錢而賣的,工業的發展必須相應地購買碳排放權。
⑵ 什麼是林下經濟
隨著森林生態功能的無限擴張,其經濟效益空間逐漸被壓縮。許多林區一直在探索如何轉型,如何在賺取豐厚收入的同時保護生態。的確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和模式,例如我們經常聽到的林下經濟。林下經濟可以選擇適合林地資源利用的種植和養殖形式,不砍伐樹木,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這種全新的林業生產模式生產的農產品不僅迎合了當前人們對生態農產品的追求,而且實現了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因此,這一新的經濟現象被廣大林區所復制,極大地促進了林下經濟的蓬勃發展。
林下特種家禽養殖模式。所謂特種家禽,是指已經成功馴養但尚未被廣泛養殖,且未被國家認定為家禽,或者是需要馴養的野生動物。如今,許多特殊的家禽都是人工飼養的。如何發展林下農業將是一項特別適合農村農民通過耕作致富的實用技術,並且具有成本低、易操作的特點。
⑶ 林地適合種植什麼作物現在林下種植前景如何
比較適合種植的農作物就是桃樹,棗樹,黃豆,綠豆,花生。種植前景是非常不錯的,而且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互相提供養分,能夠維護現場環境。
⑷ 林下經濟2021年政策
法律分析: 在不對現有森林、林木造成破壞的前提下,鼓勵各地優先在商品林、核桃等退耕還林地中發展林下經濟,以充分發揮林地生產潛力,提高林地綜合效益,進一步科學布局林下種植、養殖、採集、休閑等產業的區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四條 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
國家採取有利於節約和循環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第五條 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
⑸ 致富新項目有哪些
致富新項目有:林下經濟項目、彩蓮種植項目、蓮藕泥鰍生態種養、稻蛙蚓共生有機稻米項目、反季節草莓種植項目。
1、林下經濟項目
林下經濟項目是指充分利用林下空地從事種植、養殖業,可以在造林地套種油菜、花生、綠豆等,或者是在中幼林地套種香菇、雙孢菇、草菇、杏鮑菇等,在成材林地套種白芍、半夏、天南星、牧草和養殖四季鵝、肉鴨、土雞、山羊等禽畜。
2、彩蓮種植項目
彩蓮就是蓮花,品種多樣,若是能夠在村莊引進不同的蓮花品種,讓「七彩」的荷花在池塘中盛開,定能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發展休閑農業,吸引遊人的目光。此外,彩蓮能夠用來生食、泡酒、燉菜、泡茶等,進而延長產業鏈,形成系列農產品加工項目。
3、蓮藕泥鰍生態種養
在種植蓮藕的池塘里養殖泥鰍,泥鰍在游動和鑽泥的時候,既能夠松動土壤,泥鰍擺動還能讓水流增加氧氣,排泄物又可以作為有機肥,通過有機肥促進蓮藕的生長,可以通過出售藕和泥鰍來賺錢,兩份收益更有保障。
4、稻蛙蚓共生有機稻米項目
稻蛙蚓循環種養的模式是,用牛糞養蚯蚓,蚯蚓排泄物肥田,青蛙吃食稻田裡的蟲子,蚯蚓可以是青蛙的餌料,由此生產出有機稻米。本項目中蛙肉可以銷售,多餘的蚯蚓也可以銷售,有機稻米的價格遠遠高於普通稻米,且市場需求巨大,前景廣闊。
5、反季節草莓種植項目
在大棚里反季節種植草莓,在市場短缺的時候供應產品,以填補市場空白,提高收益。除了草莓,大量其它水果、蔬菜都可以在大棚中反季節種植。農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⑹ 發展林下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一是制定發展規劃。組織開展林下經濟調研和發展林下經濟座談會或研討會,從調查研究入手,摸清林下經濟發展現狀,面臨的形勢和需要解決的政策、機制方面的問題。在充分挖掘現有林地林下經濟發展潛力的同時,將林下經濟與林業工程項目同期規劃,分步實施,協調推進。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出台扶持林下經濟發展的政策意見,強化宏觀調控,實施政策傾斜,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
三是培育龍頭企業。推廣「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產業化發展模式,走產業化經營的路子,鼓勵種植戶、養殖戶搞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盡快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格局。充分發揮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優勢,培育種養大戶,促其上檔次、成規模,催生、扶強一批專業化林下經濟發展龍頭,增強林農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四是強化服務指導。加強對林下經濟發展的指導和服務,為農民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務與技術培訓,幫助解決資金、技術、生產、銷售等問題。積極培育適宜林下種植、養殖的新品種、好品種,不斷提高林產品產量和質量,為社會提供豐富的綠色健康林產品。
五是總結典型經驗。樹立林下經濟發展典型,加強宣傳引導和示範帶動。
⑺ 林下經濟的特點
林下經濟投入少、見效快、易操作、潛力大。發展林下經濟,對縮短林業經濟周期,增加林業附加值,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開辟農民增收渠道,發展循環經濟,鞏固生態建設成果,都具有重要意義。可以這么說,發展林下經濟讓大地增綠、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源。十年樹木是林業生產的基本特徵。相對漫長的林木生產周期,對林業發展以及對林改後農民發家致富是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只有讓林地早點下「金蛋」,才能更好地促進林業生態建設及產業發展,才能更好地以良好的經濟效益鞏固林改成果,在興林中富民,在富民中興林。
⑻ 最佳林下經濟組合種植,林下經濟的主要模式有哪些
1、林糧組合:樹種有楊樹、濕地松、板栗、柑桔類等,林下作物有棉花、薯類、小麥、豆類等。2、林葯組合:樹種有楊樹、杉木、板栗、核桃、油茶、落葉松等,林下葯材有天麻、百合、板藍根、益母草、白術、桔梗等。3、林菌組合:樹種有楊樹、松樹、櫟類等,林下食用菌有香菇、平菇、草菇、木耳等。
一、最佳林下經濟組合種植
1、第1種是林糧組合,樹種主要有楊樹、濕地松、板栗、柑桔類等,林下作物主要有棉花、薯類、小麥、豆類等。第2種是林葯組合,樹種以楊樹、杉木、板栗、核桃、油茶、落葉松等為主,林下葯材以天麻、百合、板藍根、益母草、白術、桔梗等為主。第3種是林菌組合,樹種主要有楊樹、松樹、櫟類等,林下食用菌有香菇、平菇、草菇、木耳等。
2、林下經濟是指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靠,從而發展起來的林下種植業、養殖業、採集業和森林旅遊業,它既包括林下產業,也包括林中產業,還包括林上產業。
3、林下經濟是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後,集體林地承包到戶,農民充分使用林地,實現不砍樹也可以致富,科學經營林地,而在農業生產領域出現的新生事物。林下經濟可以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陰優勢從事林下種植、養殖等立體復合生產經營,從而使農林牧各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的生態農業模式。
二、林下經濟的主要模式有哪些
1、林糧模式
(1)造林樹種:楊樹、濕地松、板栗和柑桔類等。
(2)林下作物:棉花、薯類、小麥、豆類等低稈作物,其中豆類作物的種植效果比較好,它們具有一定耐陰性和固氮性。
(3)組合模式:常見的有楊樹-豆類、楊樹-棉花、板栗-豆類、柑桔類-豆類等。
(4)技術要點:造林密度用材林主要實行寬頻種植,行距為4-8米,經濟林為3-4米;間作期在新造林1-3年,間作物需要距離林木50-80cm。
2、林葯模式
(1)造林樹種:楊樹、杉木、板栗、核桃、油茶、落葉松等。
(2)林下葯材:一定要選擇適宜本地土壤、氣候條件,葯用成分含量高、商品性狀較好,經濟價值較高的葯材品種,常見的有白術、桔梗、天麻、百合、板藍根、益母草等。
(3)組合模式:常見的模式有核桃-桔梗、板栗-桔梗、濕地夏枯草、意楊-益母草(百合)、杉木-天麻等。
(4)技術要點:造林密度用材林主要使用寬頻種植,行距為4-8米,經濟林為3-4米;間作物需要距離林木50-80cm。
3、林菌模式
(1)主要造林樹種:楊樹、松樹、櫟類等。
(2)林下食用菌:香菇、平菇、草菇、木耳等。
(3)組合模式:有林間覆土畦栽食用菌、林間地表地栽食用菌、林間立體栽植食用菌3種模式,可以根據需要靈活選用。
(4)技術要點:種植時要注意,一般在林木定植4-5年郁閉後再進行林下栽培。
4、林菜模式
(1)主要造林樹種:楊樹、濕地松、落葉松等。
(2)林下作物:可以間作青椒、大蒜、茄類等各類蔬菜和瓜類。
(3)常見組合模式:有濕地松-瓜類(大蒜)、落葉松-包菜(大蒜)、楊樹-瓜類(大蒜)等。
(4)技術要點:同林糧間作。
⑼ 什麼是林下經濟
(1)林下經濟的其重要意義。概括起來講,就是指以林地資源為依託,以科技為支撐,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陰空間,選擇適合林下生長的微生物和動植物種類,進行合理種植、養殖,以構建穩定的生態系統,達到林地生物的多樣性,從而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為農民增收致富開辟新路子。其特點主要是:首先,它是一種林業經濟,是充分利用林地資源和林陰空間為依託發展的產業經濟,主要有林下種植和林下養殖兩種基本模式。其次,它是一種循環經濟,在充分保護和利用森林資源的基礎上發展的,有效利用林下自然條件,既可以構建穩定的生態系統,而且可增加林地生物多樣性;第三,它是一種高效經濟,以科技為支撐,具有投資少、產出值高,且見效快、優質、安全、節省勞動力等特點。發展林下經濟是進一步拓寬林業經濟領域、促進農民增收和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目前,發展林下經濟還是一個新課題,全國各地林業部門都在積極探索和研究其發展的有效模式。
⑽ 林下經濟的具體模式是什麼
林下經濟的主要模式有:
一、林下種植。充分利用豐富的林下資源發展種植業,因地制宜開發林果、林草、林花、林菜、林菌、林葯等模式。比如說林花模式。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不僅僅滿足於吃,還在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花卉、園藝、苗木就派上用場了,而且賣價好。台灣花卉產業做得很大,我們已經從政府部門的層面加強了與台灣花卉產業的對接。在林下種植耐陰性的花卉和觀賞植物,發展前景是很廣闊的。
二、林下養殖。充分利用林下空間發展立體養殖,大力發展林禽、林畜、林蜂等模式。
三、森林旅遊和養老度假。充分發揮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生態良好的優勢,合理利用森林景觀、自然環境和林下產品資源,發展旅遊觀光、休閑度假、康復療養和養老養生等產業,大力發展森林旅遊產業。
四、林下產品經營加工,拉長林下經濟產業鏈,發揮集群作用,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