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重慶怎麼發達呢
重慶為啥成為直轄市
首先四川的重慶和成都是兩個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政治影響力,以及知名度上,都是比較接近的城市。這在中國這么多個省份里是不多見的。這就決定了,四川省可以脫離其中的哪個大城市,其中留下的都可以毫無爭議的「蜀中王」。而廣東省呢?雖然是個經濟大省,但是政治影響力就其省內的其他城市而言,沒有可以和廣州市相比擬的,甚至相接近的。例如深圳。雖然粵B代表了深圳,可是就其作用而言,更多的考慮到的是他的地域性經濟問題。說句冒然的話,就是深圳直轄的可能性都比廣州強!
新中國成立以來,3個直轄市都在東部,選擇一個中部,或者西部城市做直轄市,是經濟政策,政治作用上必要的。那麼選擇哪個城市呢?鄭州,武漢,重慶,西安,甚至成都。根據上面總結,首先排除西安。然後是鄭州。雖然河南的洛陽歷史悠久世界文明,但是經濟實力不夠強,更重要的是他的城市規模太小,還不足以成為省會城市。然後就是成都,但是我要留在後面再說.現在說說武漢。
武漢其實一直在享受「準直轄市」待遇。那麼多個中央直屬大學,那麼多個中科院下屬的研究所,都設在武漢。去年更是經鐵道部批准,闊別22年的「武漢鐵路局」重回九省通衢武漢,成為全國四大鐵路樞紐之一。但是正是這個「準直轄」,大量吸收周遍資源(行政資源,經濟資源),以至湖北經濟出現嚴重的不均衡,現在我們除了知道湖北有個武漢,湖北還能拿出什麼響當當的城市名字嗎?在中國,除了北京有這能耐(北京的外環都快要把天津圈進了),就數武漢。根據上面分析,不難看出,武漢對湖北的重要甚於廣州對廣東的重要,畢竟人家還有幾個經濟城市。所以重慶更有優勢。
那麼不是成都呢?首先從地域上看,重慶位於長江上流,可以和上海交相輝映,並且在交通上可以節制四川,陝西和貴州,而成都地處四川縱深之地,這樣成都可以更好發揮省會優勢,而重慶更能發揮一個直轄市的作用。成都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更有成都平原,有著天府之國的美譽,發展經濟自然要容易得多。而地處川東的重慶有「山城」的美譽,在軍事上更是依靠層層山巒,成為保護川西的有利屏障。可是在和平年代,卻給重慶的發展帶來了禁錮!為什麼重慶窮?問題就在這里,全都是山,你叫人們怎麼發展(廣西的都安也是這個問題)?作為老工業區,重慶具有一定的工業基礎,由於國企效益不佳閑散著大量的下崗工人並且重慶是中國農村戶口人數最多的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偏底,而將重慶直轄,則由中央直接負責,國家扶貧事業將一大成功,而且可以有力地盤活老工業區的重慶,這樣既扶貧而且發展了又一個生氣勃勃的大城市,(可謂一箭雙雕!)從而照耀中國的西部。
② 重慶的經濟優勢在那
重慶是中國西部最具投資潛力的特大城市,具有七大優勢:
1.地域獨特,政策扶持。
作為西部唯一直轄市,西南工業、商業的重鎮,產業基礎雄厚。國家不斷對重慶的支持,為重慶市提供高起點的政策支撐。重慶地處長江上游經濟帶核心地區,中國東西結合部,是中國政府實行西部大開發的重點開發地區。
交通四通八達
重慶具備區位優勢,地處中國版圖的幾何中心,是承東啟西、南北溝通的結合部,是撬動中國東、中、西三大經濟地帶的戰略支點。
重慶的高速公路四通八達,17條跨省公路連接周邊。作為全國五大鐵路樞紐之一,9條鐵路將重慶聯入中國鐵路網;全國十大機場之一的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已開通130多條國內外航線,2010年將成為旅客吞吐2000萬人次,貨物吞吐30萬噸的西部空港口岸;作為長江上游最大港口,三峽工程完工,通航能力提升,重慶可利用黃金水道直接通江達海
2.基礎設施功能完備。
重慶是中國西部唯一集水、陸、空運輸方式為一體的交通樞紐。重慶是中國西部電網的負荷中心之一,煤炭、天然氣產量大,能源供應的保障程度高。 重慶橫貫中國大陸東西和縱穿南北的幾條鐵路干線、高速公路干線在重慶交匯,3000噸級船隊可由長江溯江至重慶港,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是國家重點發展的干線機場。
3.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綜合配套能力強。
重慶是中國老工業基地之一,正著力壯大汽車摩托車、化工醫葯、建築建材、食品、旅遊五大支柱產業,加快發展以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環保工程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
外貿大幅增長
作為西南最大的貿易口岸,重慶輻射著西南、西北和華中10多個省區,開建寸灘港等大型基礎設施。2007年,重慶進出口總額為70億美元左右,同比增長28%。截至去年底,重慶外貿經營企業超過2400家,比1996年增長了約20倍。
4.科技教育力量雄厚,人才相對富集。
重慶擁有1000多家科研機構,34所高等院校,60多萬科技人員。
5.規劃明確,整體上市。
目前,重慶市正在考慮從30多個國有控股集團中選擇8家優質的集團公司實現整體上市。其中包括金融類資產,如西南證券和商業銀行;工商產業類資產,如商社集團、重慶鋼鐵集團、機電控股、儀器儀表集團;基礎設施類如能源集團和水務集團。
6.「四個一批」。
市委、市政府專項提出發展資本市場目標:改造一批———力爭今後每年規范完成40家左右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工作;儲備一批———建立上市公司儲備庫,爭取每年有15家左右達到上市的條件;上市一批———力爭每年有10家左右企業通過IPO或發行企業債券等方式實現直接融資;做強一批———力爭在3年左右時間通過資產重組等多種方式,培育5~10家資產規模超百億元的大型藍籌上市公司。
7.超越深圳模式。
如今,重慶成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將享有特殊政策,它的意義可媲美甚至超過當年的深圳、浦東、渤海新區。
市場潛力巨大。重慶人口眾多,人民生活由溫飽向小康過渡、三峽工程庫區移民和城鎮工礦搬遷、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老工業基地的產業升級都將產生巨大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
重慶八大優勢包括:一是我國處於重化工發展重要階段,重慶的產業優勢與此正相吻合;二是地理優勢和交通優勢明顯,將有8條鐵路和8條高速公路通過重慶輻射全國,這在中國尚屬惟一,重慶還是長江上游航運樞紐;三是勞動力成本具有相對優勢;四是金融匹配能力較好,中國的商業銀行都在重慶設立了分支機構,便於融資;五是擁有大城市配套服務設施;六是在中國東部地區電力、能源、交通、原材料等普遍緊張的情況下,重慶的土地和電力等資源擁有相對優勢,重慶市政府對外來投資工業者承諾,不拉閘限電;七是高校科研機構眾多,科研和人才優勢突出;八是擁有西部開發、庫區開發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系列優惠政策等,還有與深圳、浦東開發區類似的特殊稅收優惠政策,即工業所得稅率為15%,而不是其他眾多地區的33%,適宜工業的強勁發展。
③ 重慶經濟為什麼發展那麼快
1、是直轄市,國家不是重點發展西部經濟嗎,重慶正好是西部的一個中心,又有天時地理條件,重慶當選直轄市。發展西部肯定要先把西部的直轄市搞好。
2、其實這跟重慶是山城有很大的關系。因為是山城,它沒有太多的地理資源可以利用,所以就有很多高樓大廈。因為重慶多山多水,所以重慶的橋很多,從而導致交通發達,交通好了就可以吸引入很多投資者入渝了。
3、直轄出來了,不受成都四川的制約了,經濟寬鬆了。
④ 重慶區域經濟的特點
直轄以來,重慶經濟和城鎮化率均得到飛速發展,GDP年均增長11.4%,城鎮化率年均增長1.73%,兩者均高於全國平均增幅。2007年末重慶常住人口2,816萬人,比上年增加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361.35萬人,增加50.06萬人,城鎮化率48.3%,比上年提高1.6%,但同時重慶具有「大城市與大農村並存、大工業與大農業並存」的格局,具有幅員面積大、城鄉差距大、地區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等特點,這些特點也決定了重慶城鎮化的特點。重慶城鎮化發展特點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城鎮化絕對值偏低,但發展迅速
2007年重慶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11.82億元,比上年增長15.6%,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4,622元,比上年增長15.2%。按同期匯率計算,人均GDP首次突破2,000美元。以世界相近發展水平國家(地區)的城鎮化水平作為參照,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時,城鎮化率一般達到60%以上。2007年重慶城鎮化率僅為48.3%,與其應達到的水平相差十幾個百分點。重慶城鎮化發展水平絕對值偏低,但重慶城鎮化率由直轄初的31%增加到2007年的48.3%,10年時間內增長17.3%,年均增長1.73%,遠高於全國平均增速,也高於世界城鎮化發展的平均增速,重慶城鎮化發展迅速。重慶城鎮化絕對值偏低,但發展迅速,是重慶城鎮化發展的基本特點之一。
二、區域發展不平衡
重慶城鎮化區域發展不平衡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重慶1小時經濟圈、渝東北地區和渝東南地區三大經濟圈之間的發展不平衡;二是重慶三大經濟圈內各區縣之間發展不平衡。
按照基礎條件較好、道路交通便捷、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強、經濟聯系密切、發展水平接近的原則,將距內環高速公路1小時車程范圍內符合條件的區縣,納入1小時經濟圈。1小時經濟圈有23個區縣,面積2.87萬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34.8%,2006年末常住人口1,673.6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59.6%,城鎮化率達到59.7%,遠高於全市平均水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充分考慮經濟流向、發展水平、主要交通干線走向以及地理區位等因素,以重慶三峽庫區為主體,將11個區縣納入渝東北地區范圍,面積3.4萬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41.3%,2006年常住人口850.9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30.3%,城鎮化率僅為29.5%,遠低於全市平均水平。渝東南地區有6個區縣,幅員面積1.98萬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24.0%,2006年常住人口283.5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的10.1%,城鎮化率僅為21.5%,僅為全市平均水平的46%。
城鎮化發展區域差異的另一個表現是重慶所轄的各區縣之間的城鎮化差異。1小時經濟圈內各區縣城鎮化率差距明顯:有6個區城鎮化率達到100%,而同位於圈內的大足縣城鎮化率僅30.9%,剛步入城鎮化加速發展期,兩者相差3倍多。1小時經濟圈內城鎮化率高於60%的區縣有11個,其餘12區縣的平均水平僅41.3%,尚未達到重慶平均水平。渝東北地區除了萬州城鎮化率為47.5%,略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外,其餘區縣城鎮化率均低於30%,最高僅為28.6%。渝東南地區的六區縣均處於城鎮化發展的前期,僅黔江區和武隆縣城鎮化率超過25%,其他四區縣城鎮化率僅為20%左右,最低的酉陽縣才17.2%。
重慶城鎮化三大經濟圈之間、三大經濟圈內各區縣城鎮化發展不平衡是重慶城鎮化發展的另一個基本特點。
三、重慶城鎮化發展出現斷層
重慶2006年城鎮化率為46.7%,達到城鎮化平均水平的區縣16個,占重慶總區縣數的40%。超過平均水平的區縣中,有6個是完全城鎮化,城鎮化率達到100%。另外,雙橋區雖然總人口僅4.66萬人,但其城鎮化率達到89.5%,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此外,61%~68%之間有4個,47%~51%之間有5個,而區間51%~61%和61%~89%之間沒有。低於全市平均水平的24個區縣中,40%以上的僅有2個,區間30%~35%有5個,其餘17個區縣城鎮化率均低於30%,處於城鎮化發展的初期階段。
從以上分析可得出重慶城鎮化的另一個基本特點,即各區縣城鎮化梯度發展的斷層現象明顯。
四、重慶城鎮化水平雖然在西部有較強的優勢,但和其他直轄市相比差距不小
將重慶城鎮化水平和西部其他十一個省區,即內蒙、寧夏、陝西、甘肅、青海、新疆、西藏、四川、貴州、雲南和廣西比較可知:重慶城鎮化水平在西部地區排第二,僅次於內蒙古自治區,重慶在西部優勢地位明顯。但和其他三個直轄市相比,重慶差距還不小。從直轄這個層面上講,重慶的城鎮化率偏低。北京城鎮化率是其1.8倍,上海城鎮化率幾乎是其2倍,天津城鎮化率也是其1.6倍。北京、上海、天津城鎮化發展均超過70%,已經步入城鎮化發展的後期。重慶處於加速發展期的中期,未來發展形勢看好。
五、人口基數大,城鎮化發展任務艱巨
重慶2007年常住人口為2,816萬人,位列四個直轄市之首,遠多於其他三個直轄市,分別是北京總人口的1.8倍、天津總人口的2.6倍、上海總人口的1.5倍。在總人口不變的情況下,重慶城鎮化率提高一個百分點需轉移28.2萬鄉村人口,而北京、上海、天津僅為15.8萬人、18.2萬人、10.8萬人。
重慶人口基數大,城鎮化處於加速發展中期,發展任務艱巨是其另一個特點,要提高到一個較高水平還需著眼於長遠發展。作者:重慶大學 來源:《合作經濟與科技》
⑤ 誰知道重慶的經濟發展方向
重慶的地位國家四個直轄市之一,聯合國地圖上僅有的中國四個主要城市之一。發展方向西部的經濟中心。長江上游的交通樞紐,金融中心。西三角經濟圈中的重要一方。統籌城鄉改革配套實驗區。國家很多優惠政策,資金支持力度大。經濟危機大背景下經濟增長保持兩位數增長。
⑥ 四川重慶經濟發展靠什麼
四川靠農業 四川電視廣告一般打伺料什麼的 重慶靠商業 電視一般都是什麼醫院 商品
⑦ 重慶經濟在國內怎麼樣
在國內排名一直是第七位,第8位的杭州跟重慶相差3000億的經濟總量呢!重慶是中西部最大的城市(以前是成都和武漢),中國五大中心城市之一,中西部金融中心,中西部政治中心,被列為中國首批打造的國際化大都市之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中國城鄉結合試驗區,中國第三個開發新區,重慶稅收是亞洲三大最低稅收之一城市(新加坡,香港,重慶),中央給予重慶的使命是帶動中西部發展,所以受到了國家很多優惠政策,現在重慶的經濟正在上升,近5年來的增長平均速度位居中國第一。
⑧ 重慶的經濟怎麼樣呢
重慶,一個發展中的城市,它雖沒有北京上海那麼富裕,但它是有足夠潛力的,所以,重慶我的家鄉,我永遠相信他會變得更好!
⑨ 重慶經濟怎麼樣
工業
1933
年重慶有近代工廠和手工工場415家;截止至1936年,四川同類工廠僅583家,重慶佔四川省廠家總數的71%,資本數、工人數均佔全四川省2/3以
上,在四川,乃至西南,重慶仍是工業最集中,最發達的城市;商業在重慶的主導地位,重慶城內有商業行業27個,店鋪字型大小3058家,而同期各類工廠僅
400餘家,重慶仍然是西南最大的商貿中心城市。[5] [30]
抗戰初期,1938年的宜昌大撤退,將大量工業企業內遷至重慶。在短時間內,重慶工業企業數猛增到300多家。一時間,在重慶約3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僅兵工廠就有17家,聚集了9萬多兵工員工,接續著中國工業的命脈,也撐起了國家和民族救亡圖存的工業脊樑。
據統計顯示,從1938年相繼復工至1945年抗戰勝利止,重慶兵工廠共生產各種槍彈8.54億發,步槍29.34萬支,輕機關槍1.17萬挺,馬克沁重機槍1.8萬挺,各種火炮1.5萬門,各種炮彈598萬顆,甲雷43萬個,手榴彈956萬顆,各式擲彈筒6.79萬具,擲榴彈15.4萬顆,炸葯包376萬個。
抗戰時期,全國械彈2/3是『重慶造』,重慶成為以軍火工業為主的重工業城市。[35]
2013年,工業增加值5249.65億元,比2012年增長13.1%,占重慶市地區生產總值的41.5%。規模
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257.8,同比提高23.0個百分點;實現利稅總額1683.42億元,同比增長40.2%;實現利潤878.43億元,
同比增長42.5%;全員勞動生產率234155元/人年,同比增長11.6%。[28]
農業
2013
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02.68億元,比2012年增長4.7%。其中,種植業678.67億元,增長4.3%;畜牧業246.96億元,增長
3.5%;林業35.07億元,增長8.0%;漁業41.98億元,增長17.0%。2013年糧食播種面積3380.9萬畝,與2012年基本持平。糧
食綜合單產339.6公斤/畝,增長1.1%。油料播種面積425.26萬畝,增長4.6%。蔬菜播種面積1022.56萬畝,增長4.5%。2013年
糧食總產量1148.13萬噸,比2012年增長0.8%。其中,夏糧產量153.61萬噸,減少0.4%;秋糧產量994.52萬噸,增長1.0%。油
料總產量53.14萬噸,增長6.0%。蔬菜總產量1600.64萬噸,增長6.0%。肉類總產量207.85萬噸,增長3.3%。[28]
截
止至1937年,除中央、中國、中國農民銀行重慶分行外,重慶市共有銀行13家(錢庄23家)。1937年8月,原在重慶設有支行的中央銀行、中國銀行、
中國農民銀行三行成立了聯合辦事處。1938年1月10日,交通銀行重慶支行正式開業。中央信託局遷入中央銀行辦公,郵政儲金匯業局於1938年初遷
渝,4月在重慶設了重慶分局。改組後的「四聯總處」設在重慶;11月,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四行的總行或總管理處內遷到渝,中央信
托局、郵政儲金匯業局都設在重慶。
1943年底,重慶金融業總資本達到64725.8萬元 ,是1937年1600萬元的40.45倍。[36] [30]
2013年,重慶市共有地方法人金融機構40家,非地方法人金融機構44家。境內上市公司37家,保險法人機構3家,營業性保險分公司4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