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垃圾終端處理土建占項目總投資多少
通過查詢相關資料顯示,垃圾終端處理土建占項目總投資11.5億元!保定市綠生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2月5日,注冊資本8000萬元,是一家專注於城市建築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置研究、開發、加工一體化的公司。公司投資建設的建築垃圾循環經濟綜合利用項目,佔地203.3畝,總投資11.5億元,是2018年8月28日保定市第三批集中開工的重點項目之一。
Ⅱ 什麼是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cyclic economy)即物質循環流動型經濟,是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
該理論是由20世紀60年代提出,主要應用化工,經濟,社會領域等。
循環經濟的思想萌芽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循環經濟」這一術語在中國出現於90年代中期,學術界在研究過程中已從資源綜合利用的角度、環境保護的角度、技術範式的角度、經濟形態和增長方式的角度、廣義和狹義的角度等不同角度對其作了多種界定。當前,社會上普遍推行的是國家發改委對循環經濟的定義:「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徵,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這一定義不僅指出了循環經濟的核心、原則、特徵,同時也指出了循環經濟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抓住了當前中國資源相對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結,對解決中國資源對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堅持以人為本,要求我們在發展中不能只見物不見人,而是要一切以改善人的生存條件、提高人的物質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質量和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為轉移。我們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從長遠來看,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和實現途徑。它要求遵循生態學規律和經濟規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原則發展經濟,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重構經濟系統,使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之中,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以期建立與生態環境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相協調的生態型社會經濟系統。
循環經濟發端於生態經濟。從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鮑爾丁在1966年發表《一門科學——生態經濟學》,開創性地提出生態經濟的概念和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的理論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在生態經濟系統中,增長型的經濟系統對自然資源需求的無止境性,與穩定型的生態系統對資源供給的局限性之間就必然構成一個貫穿始終的矛盾。圍繞這個矛盾來推動現代文明的進程,就必然要走更加理性的強調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相互適應、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的生態經濟發展道路。生態經濟就是把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使二者互相促進的經濟活動形式。它要求在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的思想指導下,按照物質能量層級利用的原理,把自然、經濟、社會和環境作為一個系統工程統籌考慮,立足於生態,著眼於經濟,強調經濟建設必須重視生態資本的投入效益,認識到生態環境不僅是經濟活動的載體,還是重要的生產要素。要實現經濟發展、資源節約、環境保護、人與自然和諧四者的相互協調和有機統一。
●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環境與發展協調的最高目標是實現從末端治理到源頭控制,從利用廢物到減少廢物的質的飛躍
循環經濟的根本目的是要求在經濟流程中盡可能減少資源投入,並且系統地避免和減少廢物,廢棄物再生利用只是減少廢物最終處理量。循環經濟「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3R」原則的重要性不是並列的,它們排列是有科學順序的。減量化——屬於輸入端,旨在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流程的物質量;再利用——屬於過程,旨在延長產品和服務的時間;再循環——屬於輸出端,旨在把廢棄物再次資源化以減少最終處理量。處理廢物的優先順序是:避免產生——循環利用——最終處置。即首先要在生產源頭——輸入端就充分考慮節省資源、提高單位生產產品對資源的利用率、預防和減少廢物的產生;其次是對於源頭不能削減的污染物和經過消費者使用的包裝廢棄物、舊貨等加以回收利用,使它們回到經濟循環中;只有當避免產生和回收利用都不能實現時,才允許將最終廢棄物進行環境無害化處理。環境與發展協調的最高目標是實現從末端治理到源頭控制,從利用廢物到減少廢物的質的飛躍,要從根本上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耗,從而也就減少環境負載的污染。
從理論上講,「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可包括以下三個層次的內容:
(1)產品的綠色設計中貫穿「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理念。綠色設計包含了各種設計工作領域,凡是建立在對地球生態與人類生存環境高度關懷的認識基礎上,一切有利於社會可持續發展,有利於人類乃至生物生存環境健康發展的設計,都屬於綠色設計的范疇。綠色設計具體包含了產品從創意、構思、原材料與工藝的無污染、無毒害選擇到製造、使用以及廢棄後的回收處理、再生利用等各個環節的設計,也就是包括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的設計。要求設計師在考慮產品基本功能屬性的同時,還要預先考慮防止產品及工藝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2)物質資源在其開發、利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內貫穿「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理念。即在資源開發階段考慮合理開發和資源的多級重復利用;在產品和生產工藝設計階段考慮面向產品的再利用和再循環的設計思想;在生產工藝體系設計中考慮資源的多級利用、生產工藝的集成化標准化設計思想;生產過程、產品運輸及銷售階段考慮過程集成化和廢物的再利用;在流通和消費階段考慮延長產品使用壽命和實現資源的多次利用;在生命周期末端階段考慮資源的重復利用和廢物的再回收、再循環。
(3)生態環境資源的再開發利用和循環利用。即環境中可再生資源的再生產和再利用,空間、環境資源的再修復,再利用和循環利用。
對於再利用和再循環之間的界限,要認識到廢棄物的再利用具有以下局限性:其一是再利用本質上仍然是事後解決問題,而不是一種預防性的措施。廢棄物再利用雖然可以減少廢棄物最終的處理量,但不一定能夠減少經濟過程中的物質流動速度以及物質使用規模。其二是再利用本身還不能保證是一種環境友好的處理活動。因為運用再利用技術處理廢棄物需要耗費礦物能源、水、電及其他許多物質,並將許多新的污染物排放到環境中,造成二次污染。其三是如果再利用資源的含量太低,收集的成本就會很高,再利用就沒有經濟價值。
循環經濟「3R」原則的排序,實際上反映了20世紀下半葉以來人們在環境與發展問題上思想進步的三個歷程:第一階段,認識到以環境破壞為代價追求經濟增長的危害,人們的思想從排放廢棄物提高到要求通過末端治理凈化廢棄物;第二階段,認識到環境污染的實質是資源浪費,因此,要求進一步從凈化廢棄物升華到通過再利用和再循環利用廢棄物;第三階段,認識到利用廢棄物仍然只是一種輔助性手段,環境與發展協調的最高目標應該是實現從利用廢棄物到減少廢棄物的質的飛躍。與此相應,在人類經濟活動中,不同的思想認識導致形成三種不同的資源使用方式,一是線性經濟與末端治理相結合的傳統方式;二是僅僅讓再利用和再循環原則起作用的資源恢復方式;三是包括整個「3R」原則且強調避免廢棄物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方式。
學術界提出了「4R」、「5R」、「6R」原則,如除「3R」外加上「再組織」、「再思考」、「再製造」、「再修復」等等,我們認為這些原則是針對某些不同層次或領域,如管理層面、意識層面或某些行業領域提出的更加具體、具有針對性的原則,具有合理性,但不能取代「3R」原則的基本性和普遍性。
●循環經濟是一系統工程,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但要著眼於經濟
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一脈相承,強調社會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和諧共生,是集經濟、技術和社會於一體的系統工程。循環經濟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也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和環保問題,而是以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為准則,模擬自然生態系統運行方式和規律,使社會生產從數量型的物質增長轉變為質量型的服務增長,推進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它要求人文文化、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結構調整等社會發展的整體協調。
應注意到,實施循環經濟是有成本的經濟。實施循環經濟需要技術、投資、還有運行成本,是建立在資金流動基礎上的。實施循環經濟不僅要注意成本、資金要素,還必須注意連接物質、能量循環利用在時間——空間配置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實施循環經濟是以「3R」為基本原則,在一定條件下將物質、能量、時間、空間、資金等要素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Ⅲ 武漢市陽邏新港建設大約的總投資是多少錢
解讀
未來武漢新港啥模樣?
循環、綠色、和諧的工業新城
2025年。船行江上,武漢新港長江沿岸,遠遠可看各種吊裝設備正伸展長臂,將油、煤、鋼、水泥等貨物吊上吊下。
現代化港口背後,是各種先進的製造工廠。原材料從沿海及東南亞地區通過扁平型萬噸巨輪經長江運入,直接進入工廠車間。製成品又直接從碼頭運往東南亞國家出口。
離港區和工廠區不遠處,是按宜居模式設計的生活區,不僅配套設施完備,還有大大小小的生態旅遊區,讓家宛如在畫中。
負責《武漢新港規劃研究報告》的武漢理工大學教授陶德馨,昨日向記者描繪了若干年後,武漢新港將呈現的誘人景象。
這一美好前景的理論表達,是武漢新港將成為一個循環、綠色、和諧的工業新城。它按中國四大交通樞紐中心來規劃,以兩型社會和中部崛起為基本思路,統籌考慮了沿江產業、循環經濟、交通運輸、城市空間布局和綠色物流等各項目標。「與此前的武漢港修編規劃和華中航運中心規劃相比,武漢新港規劃沒有就航運談航運,更具有戰略性和前瞻性。」
武漢新港將成為湖北新型工業化、現代化、兩型社會的綜合試驗區,陶德馨將之稱為「武漢城市圈試驗區的縮影」,在相對集中的長江沿線80公里帶狀區域內,可以比較容易實現武漢城市圈所提倡的「五統一」,打破行政區劃,集中規劃、建設、投入,並較易看到示範效應。
十大專業碼頭打出「組合拳」
盡管結合了交通、流通、現代工業、城鄉建設等眾多主題,武漢新港的核心內容仍是港口。航運專家認為,水運的結點不是流動的水或船,而是有實在依託的地面的港口,如上海有洋山港,天津有濱海新區。
根據武漢理工大學編制的初步規劃,武漢新港的左岸從黃陂區窯頭至黃岡市的蔡胡廖,岸線全長59.72公里;右岸從青山區武鋼運河口至鄂州市長港出口,岸線全長71.31公里。港區規劃用地3225萬平方米,其中包括10大港口作業區,190個生產性泊位。
10大作業區展示了未來武漢新港龐大的「組合實力」。
陽邏一作業區。以鋼鐵和石油化工品運輸為主,規劃泊位8個,總通過能力665萬噸。
陽邏二作業區。以集裝箱和水泥運輸為主,規劃泊位14個,其中現有泊位5個,總通過能力1130萬噸,集裝箱105萬標箱。
陽邏三作業區。該作業區在倒水河以上部分以集裝箱運輸為主,以下部分以糧食及石油化工品運輸為主。規劃泊位24個,其中現有泊位1個,總通過能力930萬噸,集裝箱250萬標箱。
林四房作業區。以煤炭、水泥和非金屬礦石運輸及煤炭物流配送為主,規劃泊位19個,總通過能力3615萬噸。
唐家渡作業區。以煤炭及化肥、農葯、輕工等貨種為主,規劃泊位27個,總通過能力1110萬噸。
武鋼作業區。以金屬礦石、鋼鐵運輸為主,規劃泊位18個,其中現有泊位10個,總通過能力2950萬噸。
北湖作業區。以石油、化工及鋼鐵運輸為主。規劃泊位32個,其中現有泊位2個,總通過能力2575萬噸。
白滸山作業區。以石油、化工及集裝箱運輸為主。規劃泊位25個,其中現有泊位7個,預留集裝箱泊位17個,貨物吞吐能力788萬噸,集裝箱260萬標箱。
葛店作業區。以機械、材料、工業製成品等運輸為主,規劃件雜及多用途泊位25個,總通過能力465萬噸。
三江作業區。規劃以鋼鐵、礦建材料等為主,規劃泊位16個,總通過能力635萬噸。
到2010年,武漢新港將基本建成武鋼江北基地碼頭、南順石油化工碼頭、陽邏集裝箱二期工程、亞東水泥碼頭、國家稻米交易中心;到2015年,基本建成林四房配煤中心碼頭、80萬噸乙烯配套碼頭、白滸山作業區、陽邏三作業區、三江作業區、唐家渡作業區;到2025年,全面完成武漢新港建設。
中部通達世界的水上門戶
長江航運的一個特點,是5000噸船舶往上游只能到達武漢長江大橋。這意味著武漢新港是長江流域通江達海港口的起始點。
目前南京以下航道,3萬至5萬噸船舶可直達,實際上成為海港。武漢至南京航線上,通常只能航行5000噸級船舶。武漢新港建成,就將成為中國中部通達世界的水上門戶,中國內河最大的國際性港口。
專家認為,快速發展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吳家山台商投資區、葛店開發區、陽邏開發區、武鋼、化工新城等,對武漢新港建設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武漢城市圈及湖北全省都成為武漢新港的直接腹地。通過長江、漢江水路、鐵路、公路包括航空,重慶、四川、湖南、陝西、山西、河南等省市,都將成為武漢新港深厚的間接腹地。
陶德馨說,武漢新港做好了交通的硬基盤,將成為中西部地區走向海外的國際港,可匯集中西部腹地水運貨物,開通直達日本、韓國、台灣地區、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航線,並提供便利的口岸通關服務。
背景
「首發陣容」:14個項目先行
7日召開的武漢新港規劃建設籌備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確定了武漢新港建設將從14個項目起步,概算總投資79.98億元。這些項目今明兩年陸續開工,最遲2015年竣工。它們包括:
南順石油化工碼頭。新建2個5000噸級石油化工浮式泊位,建設20萬立方米液體化工儲存基地,設計年通過能力177萬噸。投資5600萬元。
武鋼江北基地碼頭。新建4個5000噸級泊位,設計年通過能力433萬噸。投資5.3億元。
亞東水泥碼頭。新建2個5000噸級散貨泊位,設計年通過能力294萬噸。投資1.04億元。
陽邏集裝箱二期工程。新建4個5000噸級集裝箱泊位,建成後年吞吐能力達到75萬標箱。投資10.8億元。
WIT多用途碼頭。新建1個多用途泊位(兼顧集裝箱與重件),設計集裝箱年通過能力10萬標箱,貨物年通過能力20萬噸。投資1億元。
陽邏三作業區碼頭工程。規劃建設15個集裝箱泊位,年設計通過能力250萬標箱。投資37.5億元。
中石油油碼頭。新建4個5000噸級油品泊位。投資3.6億元。
全國稻米交易中心配套碼頭。新建2個5000噸級散貨泊位,設計年通過能力109萬噸。投資1.8億元。
林四房配煤中心碼頭。新建4個3000噸級兼顧5000噸級煤炭泊位(其中3個出口泊位、1個進口泊位),年通過能力1000萬噸。投資7.48億元。
80萬噸乙烯配套碼頭。新建6個2000噸級兼顧5000噸級件雜泊位、3個2000噸級兼顧5000噸級液體化工泊位、1個2000噸級固體危險品泊位、1個3000噸級散貨泊位,設計年通過能力650萬噸。投資6.5億元。
左嶺化學品碼頭二期工程。新建1個危化品泊位。投資1.9億元。
黃岡禹傑物流綜合碼頭。新建3個1000噸級散貨泊位,1個5000噸級件雜泊位。投資1.5億元。
湖北三和管樁綜合碼頭。新建2個800噸級泊位。投資2000萬元。
鄂州鴻泰鋼鐵綜合碼頭。
新建2個3000噸級礦石、鋼鐵綜合碼頭泊位,設計年吞吐量180萬噸。投資8000萬元。
亮點
武漢黃岡鄂州三地攜手發展
為了推進武漢新港項目,省政府有關部門、武漢市、黃岡市和鄂州市,形成了省市推進、三地聯手的合作態勢。
這體現在7月7日召開的武漢新港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省和武漢市、黃岡市、鄂州市,共同成立了新港領導小組辦公室,以負責武漢新港規劃發展的具體事務。辦公室設在武漢市,武漢市常務副市長袁善臘任辦公室主任,經費由武漢市承擔。
對於武漢新港的規劃,武漢市常務副市長袁善臘、黃岡市副市長龍福清、鄂州市副市長劉立勇都表示,將組織專人專班,在規劃、土地、外貿、工業、港口等部門深度對接。黃岡、鄂州市還表示,將調整本地的工業規劃,以對接武漢新港的工業規劃。
根據對本地長江岸線資源的了解,黃岡、鄂州兩市市長還提出,希望能將武漢新港的規劃范圍有所擴大,以更好地利用長江資源,發展區域經濟。
據了解,目前三市的國土管理部門正利用本輪土地修編,了解武漢新港規劃范圍內的土地狀況,以提出土地利用規劃的修編建議。同時實現三地土地規劃,與長江流域綜合規劃、防洪規劃、航道發展規劃、環境保護規劃、城鎮發展規劃的重點對接。
影響
江城經濟重心或將東移
長期被視為心頭大患的「水」,今年成了湖北振興經濟、促進中部崛起的新載體。
以「億噸大港,千萬標箱」為目標,湖北將在今年8月制訂出跨越武漢、鄂州、黃岡三地的全新規劃,打造中國內河航運最大碼頭武漢新港。
這個「巨無霸」式的新港佔地3225萬平方米,10個港口作業區擁有190個泊位,到2025年,貨物吞吐量將達1.63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350萬標箱,未來將超過1000萬標箱。港區同時規劃布局「四大產業集群,二條沿江產業帶,四大綜合物流中心」的產業園區,和「一軸兩心四城」的區域城鎮體系,以港口帶動產業和城市發展。
有專家分析,這片長80公里的帶狀區域,將帶動湖北及長江流域經濟發展,形成中部崛起的一個高地。
作為歷史悠久的碼頭城市,武漢依水而生,九省通衢因水得名;百姓也畏水而居,防洪抗汛是每年夏季的重中之重。近年來,相比鐵路、公路和航空的發展,相當於16條京廣鐵路的長江航道並未得到足夠重視和良好利用。如今,能源緊缺、油價飆升,黃金水道低能耗、低佔地、低成本、大運量的交通優勢凸顯。
5月7日,省委書記羅清泉提出,建設武漢新港,將其作為實施中部崛起和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試驗任務的重要突破口。
有別於普通港口的是,規劃中的武漢新港,不僅是集聚生產要素、服務中部崛起的重要平台,也是促進中部國際貿易發展的內河國際港,是促進臨港經濟和城市組群發展的先導區,它還是集納了高速公路、航空、鐵路和水運於一體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
而未來,武漢新港將形成以港口為點,長江為線,帶動中部地區「面」上一批產業集群發展的經濟成長新模式。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楊松稱其為「芝加哥+亞特蘭大」的模樣。
在武漢新港的初步規劃中,長江沿線將建設綜合保稅區、經濟開發區、物流加工區等產業園區,大力發展臨港經濟,形成物流、鋼鐵、化工、能源、造船、新型建材、光電通信和現代製造業等產業集群。
到2025年,貨物吞吐量達到1636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350萬標箱,未來將超過1000萬標箱。這相當於每天有至少5000輛大卡車運送6米長標准集裝箱從武漢新港出發。
專家認為,這將帶動武漢經濟重心的東移。
武漢經濟目前呈現西南強,東北弱的狀況,一個重要原因是西南地區的交通狀況明顯優於東北地區。在陽邏大橋通車前,從武漢市區通達新洲區及區內的陽邏開發區,都是件困難的事,雖然陽邏與青山隔江而望。
現在情況發展了根本性變化。陽邏大橋建成後,武漢新港規劃的南北兩岸連成一體,並成為由武漢三環線、武漢繞城高速、106國道、武鄂高速公路、唐家渡長江大橋、滬蓉高速公路等構成的「四縱五橫十聯線」公路疏港系統的一部分。鐵路方面,京九、武九及其間的鐵路連接線,形成「工」字形鐵路路網。未來還將規劃建設陽邏電廠鐵路專用線復線、武九鐵路至白滸山作業區、北湖作業區鐵路專用線等港區鐵路專用線項目。
這些交通設施以現代化港口為核心,推動武鋼鋼材深加工及裝備製造產業、80萬噸乙烯項目帶動的石化工業及下游產業、紡織服裝產業、新型建材產業等發展,形成以重化工為主的武漢經濟新重心。政府方面還希望以港口建設,帶動新城區建設,實現港城互動,促進陽邏新城和武漢化工新城加快發展,形成葛化港口工貿新城、唐家渡港口物流新城等城市組群。
Ⅳ 國家對循環經濟的獎勵政策
法律分析: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僅靠行政強制手段是不夠的,應進一步強化激勵政策,必須依法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激勵各行各業、各類主體走循環經濟發展的道路。這其中應該包括建立循環經濟發展的專項資金,對循環經濟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給予財政支持,對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活動給予稅收優惠,對有關循環經濟項目實行投資傾斜,並實行有利於循環經濟發展的價格、收費等政策措施。
法律依據:《循環經濟促進法》 第四十四條 國家對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產業活動給予稅收優惠,並運用稅收等措施鼓勵進口先進的節能、節水、節材等技術、設備和產品,限制在生產過程中耗能高、污染重的產品的出口。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制定。
第四十四條第二款 企業使用或者生產列入國家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等鼓勵名錄的技術、工藝、設備和產品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稅收優惠。
Ⅳ 循環經濟平台交六千終身領錢是不是騙人的
一看就是騙人的!區區六千元能有多少收益?還終身領錢!領多少啊?每天有沒有一元呢?請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如果要投資,年息五分是比較正常的,收益越高風險越大。試想如果你投入的錢人家拿去投資,做什麼生意能支付你的利息收益?如果你想不明白,就不要投了。
Ⅵ 什麼是「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徵,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
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一脈相承,強調社會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和諧共生,是集經濟、技術和社會於一體的系統工程。循環經濟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也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和環保問題。
而是以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為准則,模擬自然生態系統運行方式和規律,使社會生產從數量型的物質增長轉變為質量型的服務增長,推進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它要求人文文化、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結構調整等社會發展的整體協調。
(6)循環經濟投資多少錢擴展閱讀
循環經濟意義:
1、發展循環經濟是緩解資源約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國資源稟賦較差,雖然總量較大,但人均佔有量少。國內資源供給不足,重要資源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一些主要礦產資源的開采難度越來越大,開采成本增加,供給形勢相當嚴峻。為了減輕經濟增長對資源供給的壓力,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
2、發展循環經濟是從根本上減輕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
當前我國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環境污染狀況日益嚴重。水環境每況愈下,大氣環境不容樂觀,固體廢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低、農村環境問題嚴重。大力發展循環經
濟,推行清潔生產,可將經濟社會活動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和生態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
3、發展循環經濟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國資源利用效率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然較低,突出表現在:資源產出率低、資源利用效率低、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資源回收和循環利用率低。
實踐證明,較低的資源利用水平,已經成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的重要障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強國際競爭力,已經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4、發展循環經濟是以人為本、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
傳統的高消耗的增長方式,向自然過度索取,導致生態退化、自然災害增多、環境污染嚴重,給人類的健康帶來了極大的損害。
要加快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工業化道路。
Ⅶ 循環經濟在中國的實際運用
科學治理打造環保企業太鋼循環經濟"循"出環境友好
昔日的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濃煙滾滾,灰霧蒙蒙,資源消耗巨大,浪費十分嚴重。幾年以前,一家國外的不銹鋼企業欲在中國尋找一家合資企業,國家有關部門向他們推薦山西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他們派人對太鋼作了考察後得出結論:"太鋼污染嚴重,環境較差,不適宜合作。"面對此種情況,太鋼領導班子認真總結、分析了自身存在的各種問題,在政府的倡導下,決定全面推行循環經濟發展。他們確立了新的理念:"資源有限、創造無限","廢氣物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技術創新是資源高效利用的鑰匙","鋼鐵企業是清潔資源和資源再製造與轉換的中心"等等,制定了創造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和方針,構建物質循環新流程,先後投資12億元,實施了30多個環保項目。
過去,太鋼一年最多耗水達1.5萬噸,常常因缺水而導致停產。為此,太鋼先後投資興建了3個廢水處理系統,日處理能力達到14萬噸,減少了新水消耗。工業污水膜系統從2004年初投入運行後,到2005年10月底,共生產鹽水785萬噸,噸水成本僅為2.5元,產生直接經濟效益2355萬元。循環用水,使太鋼從廢水中"循"出4000多萬元。
太鋼是山西的煤、焦、電等的消耗大戶,為此,太鋼在實施循環經濟中不斷改進工藝和技術,實施集約化生產。太鋼4#高爐在2000年擴容大修時,增設熱風爐燒爐裝置,用煤氣、助燃空氣雙預熱技術,將煤氣和助燃空氣由常溫提高到250℃~300℃,風溫由過去的1000℃提高到1100℃,降低焦煤比約17千克/噸。2001年7月,該公司投入使用發電新項目,到2005年初回收電3110萬度,創造經濟效益635萬元。與此同時,太鋼還引進了許多新設備。他們從法國引進了2台20輥吉米爾軋機,對不銹鋼生產線實施全線優化生產;目前正在新建的年產150萬噸不銹鋼工程,將形成年產300萬噸不銹鋼的生產能力,並淘汰了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後設備。目前太鋼已經在生產中形成煤氣回收--余能利用--淘汰落後設備、工藝--引進先進設備、創新工藝--優化不銹鋼生產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良性循環。
他們還注意過程式控制制、管理挖潛,從節約和再生中提高物資利用率。太鋼有個尖山鐵礦,選礦標准過去一直在20%以上,低於此標準的都被當作垃圾仍掉。後來他們經過分析,確定該礦礦藏中的磁鐵品位為15%~20%的約有1595萬噸,如果選礦標准下降5個百分點,可延長鐵礦開采壽命3.86年,每年可多開采79.77萬噸鐵。經過技術人員的研究,尖山礦找到了節約資源的門路,實現了選礦標准下降5個百分點。從2004年9月底到2005年9月底,該公司累計回收低品位礦石906萬噸,多生產鐵精礦粉205.95萬噸,增加經濟效益4億多元。
目前,太鋼噸鋼耗水從23噸下降到7.3噸,僅此一項一年節約成本1000多萬元。噸鋼的綜合能耗從1194千克標煤/噸降低到871千克標煤/噸,下降了37%。去年1月至11月,太鋼的鋼產量同比增長13.23%,其中不銹鋼增長40.23%;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7.11%,利潤同比增長24.55%。循環經濟不僅給了太鋼人一個優美的生活環境,而且讓太鋼人的腰包也越來越鼓。今天的太鋼,綠樹成林、流水潺潺,藍天白雲與新瑞祥和的人們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Ⅷ 想做廢品回收行業,前景怎麼樣需要投入多少
廢銅回收行業相關公司:江西銅業(600362)、銅陵有色(000630)、雲南銅業(000878)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廢銅供應量、中國廢銅進口批文核定進口量、中國再生銅產量等
廢銅回收是銅產業鏈的衍生環節
銅是一種可回收再利用的有色金屬,因此從銅產業鏈的終端消費往下也衍生出了廢銅回收企業,廢銅拆解廠與廢銅加工企業,他們通過回收再利用使得廢銅又重新回到的銅產業鏈的中游和初端消費裡面。廢銅主要應用在冶煉和精煉中,其生產的銅產品再應用到銅線工廠等,但也可以將廢銅直接應用在銅線工廠、鑄造廠和黃銅工廠等。在銅加工廠商生產的銅最終產品將應用在建築、電力電子、工業器械、交通、消費品等行業,在銅產品的使用過程中又將產生廢銅,廢銅經過回收又將再一次循環使用。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再生資源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Ⅸ 新聞經常說的「循環經濟」是指什麼來源是哪裡
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重構經濟系統,使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的過程中,建立起一種新形態的經濟。
循環經濟在本質上一種生態經濟,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知道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具有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特點。所有物質能源可在不斷循環中得到持久利用,將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影響降到最低。
循環經濟需要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三大原則,缺一不可。減量化是從預防階段就開始減少廢棄物,而不是在廢棄物產生之後再採取措施;再利用是過程性技巧,盡可能多次使用物品,避免過早造成垃圾,資源化是將廢物利用,將廢棄物再次轉換成資源進行利用,能夠減少廢棄物。
(9)循環經濟投資多少錢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必須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循環經濟觀,這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前提在整個發展循環經濟的過程中必須改變觀念,樹立資源不斷循環利用的理念,要著眼於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各個方面作為密切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加以考慮。
2、正確看待整個生態鏈中的物種和資源所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不能隨意破壞資源,無節制的利用和浪費資源,要將自然作為賴以生存的基礎,維持其良性循環,否則必然會威脅到自身的生存和發展。
3、要合理利用科學技術,一方面要考慮對自然的開發能力,另一方面要考慮對生態系統的修復能力,成為有益於環境的技術。
Ⅹ 神信循環經濟示範產業園一期I程在那裡
該項目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神木縣錦界工業園區內。
該項目位於榆林神木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規劃佔地面積4150畝,項目由山東信發集團投資建設,總投資621億元。
一期項目計劃2021年完成投資56億元,2023年10月建成,建成後可實現稅收40億元,帶動就業3500餘人,畝均產值447、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