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徽最發達的10個縣
安徽最發達的10個縣是廣德縣、肥西縣、寧國市、繁昌縣、當塗縣、鳳台縣、蕪湖縣、肥東縣、銅陵縣、天長市。
廣德縣處於全國經濟發展的戰略要沖和國內幾大經濟板塊的對接地帶,經濟、文化和長江三角洲其他地區有著歷史和天然的聯系。安徽文化發展源遠流長,而且這個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廬州文化四個文化圈組成。
廣德縣的礦產資源概況:
廣德縣礦產種類較全,截至2011年,安徽全省已發現的礦種為158種(含亞礦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126種(含普通建築石料礦種),其中能源礦種6種,金屬礦種22種,非金屬礦種96種,水氣礦產2種,探明儲量的67種,煤、鐵、銅、硫、磷、明礬、石灰岩等38種礦產儲量居全國前10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安徽
B. 安徽哪裡的經濟好
安徽經濟比較好的應該首先是合肥和蕪湖
其次就是沿江地帶。
北部西部相對差一些
C. 安徽省經濟發展比較好的縣市有哪些
那肯定是位於合肥三縣了肥東 肥西 長豐,隨後就是跟江蘇接壤的地區天長同時是安徽省內第一個引進雙一流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城市,目前該城市高鐵站 通用機場在建,S8二期地鐵在規劃。
D. 安徽經濟到底怎麼樣
1.從GDP累計增速看:
2010-2019年,安徽GDP累計增速達到202%,在全國排名第四,僅次於貴州、西藏以及雲南三省;但與這三個省份相比,安徽的GDP總量更大,可以說這樣的增速相當不錯了。
作為對比,近些年經濟表現同樣非常亮眼的省市,比如重慶為199%,福建為195%,湖北為189%,四川為175%,湖南為149%,河南為136%,增速與安徽相比均遜色不少。
2.從GDP規模增量來看:
2010年,安徽GDP為12263億,同年遼寧為18278億、北京為13777億,均高於安徽;但到了2019年,安徽GDP達到37114億,已經超過了遼寧的24909億和北京的35371億。
而十年前與安徽GDP體量處於同一水平的內蒙、黑龍江和陝西等省份,到2019年也都被安徽拉開了一定的差距。
3.從省會城市發展速度來看:
從2009年到2019年,合肥GDP累計增長超過347%,在全國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一;而近些年崛起勢頭比較強勁的幾個省會城市,比如成都、武漢、鄭州、福州等,過去十年累計增速都沒有達到300%。
在強省會戰略以及都市圈時代,省會城市的發展情況,某種程度上可以代表所屬省份的發展水平,合肥近些年的快速崛起,也是安徽經濟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整體上看,安徽是我國過去十年發展最快的省份,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我國各省市中,拋開GDP含金量不說,單從規模上看,廣東、江蘇是毫無懸念的Top2,處於第一檔;
而安徽恰好排名全國第十,與湖南、湖北等省份名次接近,處於同一檔次。
無論從GDP規模還是人口體量上看,安徽都算是我國的中等規模省份,往上看與河南、四川在體量上有一定的差距,往下看,又明顯比陝西、江西等省份更大。
傳統習俗上,安徽可以分為皖北、皖中、皖南三大板塊,其中皖北指安徽淮河以北地區,包括宿州、淮北、蚌埠、阜陽、淮南、亳州6市;
皖中指安徽長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區,包括合肥、六安 、滁州、安慶4市。
皖南指安徽長江以南地區,包括黃山、蕪湖、馬鞍山、銅陵、宣城、池州6市。
由於地理位置、經濟基礎的不同,各地市的 社會 經濟發展水平也存在明顯的差異。
1.從各地市GDP來看:
截止2019年,除了省會合肥GDP達到9409億之外,其他地市都沒有超過4000億,其中GDP達到3000億的只有蕪湖。
16個地市中,有9個地市GDP低於2000億,佔全省的比例超過一半,其中還有3個市不足一千億。
2.從人均GDP來看:
安徽16個市裡,僅有合肥、蕪湖以及馬鞍山三個市的人均GDP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僅有合肥超過10萬元,另外還有淮南、宿州、六安、亳州、阜陽等五個市的人均GDP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3.從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
2019年,馬鞍山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9783元,排名安徽省內第一,另外合肥和蕪湖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超過了3萬元。
如果以全國平均水平衡量,安徽僅有上述三市達到全國水平,剩餘13個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不足3萬元。
可以看出,安徽省內各地市的 社會 經濟發展水平存在明顯差異,合肥、蕪湖和馬鞍山三市經濟相對更好,而其他各市則需要更加努力,特別是皖北地區,人口眾多,未來提升空間非常大。
安徽屬於中部省份,近些年極力融入長三角,從區位上說,安徽是溝通中西部地區與長三角地區的橋梁。
1.一方面,相比其他中西部省份,安徽近水樓台先得月,可以更好的承接長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從而實現產業升級和經濟的快速發展;
隨著沿江高鐵逐步開工建設,合肥的米字型高鐵將實現最為重要的一步,成為扼守成都、重慶、武漢等中西部城市連接長三角地區的交通節點,而安徽的區位優勢也會逐漸展現。
2.另一方面,相比長三角傳統的江浙滬地區,安徽勞動力豐富而且人力成本更低,並且屬於後發地區,以19年人均GDP為例,長三角三省一市中,上海超過15萬元,江蘇和浙江也都超過了10萬元,而安徽還不到6萬元。
對安徽來說,這是差距,更意味著未來的發展和提升空間,在地區經濟一體化融合過程中,長三角各地區之間的發展水平整體上會逐漸接近一致,安徽的經濟也必然會迎來一波爆發,從而拉近與江浙滬地區的距離。
綜合來看,安徽近些年經濟發展勢頭非常不錯;但由於底子薄,其GDP總量與其他經濟強省還存在一定的距離,在全國排名中安徽也只算是中等偏上;未來隨著融入長三角地區的利好的不斷釋放,安徽的經濟有可能進一步提速,發展前景非常好。
安徽省位於長江中下游,淮河貫穿全省。據考證:一六六七年康熙皇帝將江南省劃為安徽江蘇兩省,安徽境內有八府,他靈機一動取安慶府和徽州府的首字,賜名安徽省名,別名又叫江淮。安徽省面積14,01萬平方千米,人口7059,2萬。全省十六市,分三個區域:淮北,江淮之間,沿江江南。淮北又叫皖北又分皖西如六安市。沿江江南又劃區域叫皖南,如黃山宣城兩市。安慶是安徽省百年省會,一九五二年省會從安慶遷入合肥一直到今。安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境內有黃山,天柱山,九華山,天堂寨著名風景區。各市都有許多 旅遊 景點。安徽沿江有:安慶、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五市,皖南有黃山、宣城兩市;淮北有:阜陽、宿州、亳州、淮北、淮南、蚌埠;江淮之間有:六安、合肥。安徽是農業省,多年來定向發展農業,一九八0年大包干農業生產責任制就是從滁州鳳陽小崗村試點推向全國的。一個農業省和周邊輕工業省經濟發展是有距離的。周邊江蘇省浙江省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因地制宜發展鄉鎮企業,經濟發展走在合國前例,而安徽的GDp在全國屬十一位中等水平,比西部省份要強。目前安徽經濟最好的就是省會合肥,其次是港口城市蕪湖,鋼城馬鞍山,銅都銅陵,皖東明珠滁州市。其它市,如宿州,阜陽,六安,淮北,淮南,安慶,黃山,池州經濟略差。現在安徽省傾力發展合肥,藉助合肥 科技 力量交通命脈,帶動全省第三產業的發展,不久的將來安徽會更好!
安徽正處於蝶變前夕,如無意外,安徽將成為中西部第一個追趕上東部經濟強省腳步的省份!
為什麼如此看好安徽?是由於安徽在中西部省份中的地理區位最為優越。現已納入長三角三省一市的范疇。另外安徽還坐擁長江黃金水道的優勢地位。
事實也是如此,在過去十年的時間,全國各省經濟增長排名中,安徽僅次於西部的貴州、西藏和雲南排名全國第四位,但安徽的經濟總量卻遠比這三省區高,總量越高,增長越難,安徽能有如此的成績,殊為可貴。目前,安徽已排名全國各省的第11位,不出大的意外,2020年必入前十。甚至有更高排名的可能。
安徽緊鄰長三角發達經濟區,區位優勢極佳,安徽東部幾市距離長三角更近,更是在南京市的城市群規劃范圍之中,經濟發展水平超過全省平均。如蕪湖、馬鞍山、滁州,人均水平已幾乎追上長三角一般的地級市。
除了東部靠近江蘇的幾市,省會合肥的發展更是迅猛,距離萬億GDP已只有一步之遙,合肥的創新能力在全國城市中都可排的上號。合肥輻射的皖中皖南區域加上南京輻射的皖東諸市,已經成為安徽率先發展起來的地區。
全國任何一個省都是發展不均衡的,包括最為發達的廣東和江蘇。身為中部省份的安徽更是如此。皖北諸市是目前發展較慢的。但隨著高鐵路網的逐漸完善,皖北諸市也各自發揮優勢,展現出了不俗的後勁。
縱觀中西部諸省,安徽區位優勢最佳,是最可能成為追上東部發達省份的一個。
安徽屬於省會獨大型省份,資源集中度過高,雖有馬鞍山、蕪湖兩市經濟尚可,但其城市規模、人口規模都不大。因此安徽真正的大城市只有省會合肥。
安徽目前是外出務工人口第一大省,這也側面說明了安徽目前的經濟與收入狀況。早期河南是第一,之後四川取而代之,而目前這兩個省份的外出人口都呈迴流態勢,而安徽依然在加速流出。雖然這有臨近長三角的因素,但如果省內城市的發展也多點開花,想必不會有越來越的人背井離鄉。
雖然合肥是一城獨大,但也大出了一定水平。合肥成為長三角副中心之後,影響力和競爭力同步飆升,近十年來累計經濟增位列所有地市之首,如今已成為新一線城市的熱門候選。
不過據2018年人均收入數據統計,合肥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並不是安徽第一,馬鞍山蟬聯安徽各市收入榜榜首。不過除了這兩個城市以外,其他地市在江浙皖區域的排名都明顯滯後,後續還需更加努力。
根據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安徽省生產總值首次突破3萬億,達到30006.8億元,位居全國第13,同比增長8%,高於全國1.2個百分點。論經濟規模,安徽省目前處於全國中等水平。
安徽是我國中部地區經濟發展較快的省份,尤其是省會合肥,可以說是近年來的一匹黑馬,經濟強勢崛起,其2018年GDP已經達到7822億元,再過三四年,將有望躋身「萬億俱樂部」行列。
近年來安徽的工業發展比較好,大量的世界五百強企業落戶以及製造業產業集群落戶,安徽的礦業、 汽車 、電力、鋼鐵、家電、集成電路等產業蓬勃發展,2018年安徽有12家企業上榜中國500強,數量上位居全國第10,比如有淮南礦業、淮北礦業、奇瑞、江淮 汽車 集團、安徽國貿集團、中科電力集團等。
雖然這些年在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下,安徽經濟發展迅速,但目前安徽的經濟發展水平仍然較低。2018年安徽的人均GDP僅4.8萬元,位居全國第19,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6.45萬元。
如今國家在政策扶持和財政轉移上逐漸偏向中西部,中部崛起戰略仍在繼續實施,同時國家也正在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而長三角城市群擴容又把安徽的合肥、滁州、馬鞍山、安慶等8市納入其中,展望未來,安徽依然有望保持經濟較快發展,相信其經濟發展水平也會逐漸趕上全國平均水平。
現在的安微經濟總量雖不是很大,但它的工業基礎還是不可小視的,多年來馬鞍山的鐵礦石支撐著安微財政的半壁江山,蕪湖的造船工業也比較發達,新興的 科技 之城合肥更是集 科技 研發為一裁體的希望之城,淮南淮北重工業基地利用現有基礎適當加以投入就可立竿見效,亳州酒業傳承千年,立足自身就可解決就業難題,地方財政也可盆滿缽滿,阜陽可以發揮人力優勢築巢引風,讓本地人才落根興業,安慶池州文化底蘊濃厚,`文化搭台助力經濟騰飛完全可取。實際上經濟墊底的黃山,是安徽的富翁,依靠 旅遊 業讓這里的人民拔除了窮根,彰顯出了無煙工廠的魅力。安微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地域人口大省,有資源有人才,只要全省合理布局,完全可以實現經濟騰飛的夢想。
我們從GDP總量、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個指標看,安徽經濟水平在全國屬於中等。
1、GDP總量2018年安徽GDP為30006.82億元,全國排名第14(數據包括:31省直轄市、港澳台)。GDP最高的是廣東,2018年廣東GDP為97277.77億元。
2、人均GDP2018年安徽人均GDP為47972.53元,全國排名第24(數據包括:31省直轄市、港澳台)),人均GDP最高的是澳門,2018年澳門人均GDP達到55.35萬。
3、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8年安徽人均可支配年收入23984,全國排名第16(不包括港澳台),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上海,上海人均可支配年收入64183元。
附31省、直轄市和自治區人均可支配年收入。
我11月30號寫了省會合肥市為什麼帶不動安徽省,被很多合肥人跑來罵我一頓。12月8號國家發改委出台江浙滬八市對口幫助皖北8市。
其實說的已經很明顯了,皖北這些城市群,靠近淮河流域的,因為淮河的水運能力低,靠自我發展是很困難的,得有外力拉一把,這不拉一把的大哥們都來了,不然長三角城市群搞成沿邊不富裕地帶也不好看。
皖南城市裡面沿長江黃金水道的基本沒問題,像蕪湖市提出沿長江發展 汽車 產業,利用長江水道的巨大運力,比國家提得還更早了十幾年,只不過當年提的時代還沒有新能源車概念。現在國家的整體戰略是大力發展新能源 汽車 產業,要對原來在燃油車時代,全球市場佔有率太低的情況,進行大逆轉。如果新能源車工廠沿著長江邊,新能源車上船沿著長江出海後運到歐洲,美洲,這比沒法利用水運航道的內陸城市條件要好很多。再加上明清時代的徽商,其實就集中在皖南那一帶,那邊普通人也會做生意,雖然現在比不上浙江人會做生意,但比皖北情況要好點。
中間的合肥市不用說了,安徽省內一家獨大,要經濟資源溢出到周邊城市其實是比較困難。現在肥西縣肥東縣都通了地鐵,廬江縣還沒通地鐵,按說合肥對下面的幾個縣要一碗水端平的。未來應該會在濱湖新區伸一條地鐵線去廬江縣,但建設地鐵一公里要6-7億元左右,廬江縣這個地鐵都沒通,也沒有具體說到哪一年通,說明合肥市現在自身財力都不夠用。
中不溜。不高,不低,處於中間。這就是安徽的經濟水平。
我是安徽人,是愛安徽的,也常常在思考安徽的經濟發展問題。我在很長時間內都有一個疑問:安徽為什麼老是中不溜呢?
對於這個疑問,我自己也在尋找答案。
我查中國地圖,安徽不屬於東部,不屬於西部;也算不上南方,更算不上北方。安徽在中部。安徽始終保持中不溜的經濟發展水平,是否與地緣有關系呢?
但是,中不溜也有中不溜的好處。因為既然能夠保持中不溜,就說明其經濟基礎還是比較雄厚的,因此加快發展,把名次向前推進幾位,安徽是很有底氣的。
中不溜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與經濟發達地區距離最近。那麼,如果與經濟發達地區加強溝通,加強聯系,加強合作,好好地學習學習,安徽趕上經濟發達地區是最有希望的。
安徽gdp常年緊跟北京,一直在13名左右排著,在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里也算中上遊了。但是給人的感覺是窮!實際上安徽並不是想像中那麼窮。我老家臨近大別山區,所以算省內最不發達的地方了,但如今也都是村村水泥路,家家住樓房,新辦工廠遍地都是。那麼為什麼別人覺得安徽窮呢?主要原因我總結如下:1.安徽人出去打工的很多,像我們村年輕人幾乎流失完了。尤其是去上海的非常多,早年給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2.安徽地處華東,在所有華東省份里是最窮的,即使與華中省份比,也就比江西好一點。從這個角度來說,安徽省窮也有點道理。3.安徽近幾年得到了一些政策,發展迅猛,但是在這之前的很多年安徽是沒有任何政策照顧的,任憑發展,就連泄洪也都專挑安徽段,可想而知。所以省內發展並不大好,好在地理位置不差,依靠周邊省份也能發展不錯。但這樣給人留下了窮的印象,其實收入不低的。放眼看看,安徽居然比東北三省都好呢。
E. 安徽發展比較好的城市有哪些
首當其沖的必然是安徽的省會合肥,安徽人對合肥就像四川人對成都一樣是又愛又恨,合肥就像「吸血鬼」吸收了大量的省內資源,吞並了巢湖市,觸角一直伸向肥東肥西,房價也是水漲船高,大量省內周邊的年輕人都湧向了這座城市,工資低房價卻有逐年上漲,使得非合肥本地人在這里苦不堪言,但是不得不說整個安徽的經濟命脈還是在合肥,大量的工作機會也是省內最好的去處;另外就是蕪湖,大多數吐槽合肥的人都會選擇去到蕪湖,大多數會覺得蕪湖是一個非常小資的城市,工作壓力不大,環境優美,靠近長江,水土養人,當地又有省內非常重要的奇瑞汽車、三隻松鼠、方特樂園等等頭部企業,隨著碧桂園的加入蕪湖更是像國際化大都市又邁進了一步,非常適宜年輕人留下發展;至於安徽省內的其他城市,像阜陽曾經是勞務輸出大市,人口眾多卻留不住人,人員素質普遍不高,但隨著商合杭高鐵的貫通,阜陽師范學院升為大學,教育資源也在不斷提升,企業家也樂意來這里發展,未來皖北阜陽,皖中合肥,皖南蕪湖的局面已經顯現,希望能給現在的年輕人一些建議,選擇一個想去的城市,找一份自己想做的事情,花個五年時間做透,還是蠻重要的。
F. 安徽經濟實力最強的縣(市)在哪裡
毫無疑問是安徽省寧國市,安徽省寧國市94年曾進入過全國百強縣,但是近年來,沿海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很快超越了內地,安徽作為東部欠發達的省份,從此也沒有一個縣能進入全國百強。不過,寧國市也提出了「決戰十一五,重返百強縣」的口號。近年來,寧國市社會經濟各項事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正在朝這一目標邁進。寧國市利用自身的區域和地緣優勢,是安徽省融入江浙滬經濟圈最好的一個縣級市,與上海等東部發達城市聯系甚為密切。隨著交通狀態的日益改善,寧國必將成為安徽東南一顆耀眼的明珠。
以下是近十年以來安徽縣域經濟的綜合實力排名:
2000
寧國市
桐城市
懷寧縣
歙
縣
全椒縣
天長市
無為縣
肥東縣
和縣
明光市
2001
寧國市
繁昌縣
歙
縣
桐城市
懷寧縣
天長市
無為縣
當塗縣
黟
縣
廣德縣
2002
寧國市
桐城市
鳳台縣
繁昌縣
無為縣
懷寧縣
天長市
廣德縣
肥東縣
蕪湖縣
2003
寧國市
當塗縣
繁昌縣
蕪湖縣
肥西縣
鳳台縣
天長市
無為縣
肥東縣
桐城市
2004
寧國市
繁昌縣
肥西縣
當塗縣
蕪湖縣
鳳台縣
肥東縣
廣德縣
天長市
無為縣
2005
當塗縣
寧國市
無為縣
鳳台縣
蕪湖縣
廣德縣
肥西縣
肥東縣
天長市
南陵縣
2006
寧國市
鳳台縣
肥西縣
繁昌縣
當塗縣
天長市
蕪湖縣
無為縣
肥東縣
廣德縣
2007
寧國市
繁昌縣
鳳台縣
肥西縣
當塗縣
蕪湖縣
肥東縣
無為縣
天長市
廣德縣
2008
寧國市
繁昌縣
當塗縣
鳳台縣
肥西縣
蕪湖縣
肥東縣
銅陵縣
天長市
廣德縣
2009
還沒出爐
G. 安徽最富的三個市
第一名合肥安徽省省會,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加上科教實力較強,科大、工大、安大三所重點高校的大力支持,合並巢湖後,城市發展格局進一步拉大,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第二名蕪湖,皖江地區主要城市,安徽沿江發展的重要陣地,皖南區域中心城市。蕪湖有長江航運的天然優勢,經濟發展迅速。還有奇瑞、海螺為代表的大企業的崛起,近年來與長三角合作加強,綜合實力已然穩居安徽第二
第三名馬鞍山,新興的鋼鐵工業城市,重工業發達,人均收入在安徽名列前茅。積極利用鄰近長三角的區域優勢,縣域經濟和中小企業也逐步發展起來,加上城市建設基礎較好和沿江的航運條件,名列三強也是實至名歸
H. 安徽北部(皖北)六市即阜陽、蚌埠、淮北、淮南、亳州、宿州哪個城市發展的好或者更有潛力
蚌埠目前經濟發展得最好,因為是安徽老四市之一,基礎比較好,同時也是皖北交通樞紐,所以未來發展也不會差。阜陽近年來發展很快,同時規劃上是皖西北的高鐵樞紐,發展潛力很大,但是工業基礎比較薄弱,下面的縣有點窮。亳州、宿州主城區都比較弱,但是下面的縣比阜陽的稍微好一點。淮南淮北都是煤城,以前比較有錢但是現在經濟停滯了,亟待轉型。看了好多回答,感覺大多數都在宣傳自己的家鄉,但是真正答到點子上的人卻不多。皖北本身是欠發達地區,雖然各市發展還是存在差距,但是總的來說難兄難弟,大家需要團結一點。
I. 安徽除了合肥,哪個城市經濟實力更強
安徽省,中國中部省區,歸屬於華東區,而出名於「安慶市府」與「嚴州府」之首字。總面積14.01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各地的1.45%,人口數量6254.8數萬人,地區湖水星羅密布,是非常典型的山水江南、魚米鄉。蕪湖市,1558.37本省第二大城市,提及蕪湖市 ,你會想到的一定是方特,方特四個園,每一個園都是有自身的獨特,確實很贊!蕪湖市自然地理條件優越,
例如馬蕪銅地域,人口數量700多萬元,總面積13000,GDP是5149億(2016),平均GDP貼近7萬余元,城市化率貼近百分70。。總產量在江蘇省能排在常州市的水準,平均能排在徐州市前邊。。安徽省在皖南地區又會發生一個發展趨勢極。。並且立即能夠降低安徽人口數量的向江浙滬地區的外流,產生跟南京市斗爭的局勢,能直接降低安徽省各個方面網路資源加快向南京市外流的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