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四五以什麼為主題以什麼為主線
法律分析:十四五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
法律依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文
2.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為主題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是十四五時期實現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目標的必然要求。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為主題
十四五一般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等。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也包括: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3.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布局是什麼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布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建議》明確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強調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
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布局。
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
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3)十四五經濟以什麼為總基調擴展閱讀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直是黨和國家的奮斗目標。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過去五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沉著有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
4.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題是什麼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是「十四五」時期實現「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目標的必然要求。做好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工作,有利於解決一系列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問題,推動我國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4)十四五經濟以什麼為總基調擴展閱讀:
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准確認識什麼是高質量發展。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
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這一重要論斷概括了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指出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的與路徑。
5.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什麼為主題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體現了黨的十九大關於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科學判斷,標志著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和運用均達到新高度。
高質量發展的舉措:
1、強化科學的績效評價和政績考核。
考核評價體系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要抓住考核評價這個「指揮棒」,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重要標准,對各地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三大變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高發展綜合質量效益的情況進行綜合績效評價。
要充分考慮各地區差異性,重在縱向對比,避免相互攀比。要充分體現激勵與約束相統一的要求,促進樹立正確政績觀,突出重改革、重實干、重實績導向,對真正敢於幹事創業、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幹部實行激勵和容錯,把考評結果作為幹部使用的重要依據,充分調動各級幹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性,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
2、強化政策支持引導。
要與時俱進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提高精準性,增強決策質量和實效。政策體系需要同指標體系、標准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辦法等協調推進。
要把提高經濟效率,解決發展動力問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發展內外聯動問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社會公平正義問題等作為決策重點,引導各級黨委和政府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激勵市場主體加快科技創新,通過各種政策措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3、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要加強頂層設計,完善目標、標准和政策,為各地區各部門提供工作依據和遵循,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協同性、整體性和有效性。
要注重發揮地方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支持各地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差異化途徑,形成比學趕幫、因地制宜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局面。
要根據各地區條件,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完善國土空間治理,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要做好國家規劃同地方規劃的有效銜接,加強中央與地方的高效協調。
4、強化幹部人才保障。
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幹部人才隊伍。要加強黨對幹部人才隊伍建設的領導,堅持德才兼備,突出政治引領,從講政治的高度認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特殊重要性,使新發展理念真正入耳入腦入心,使高質量發展真正落地落細落實。
要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選拔任用忠誠干凈擔當、專業能力突出的幹部,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作風務實、勝任領導高質量發展的幹部人才隊伍。要在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中鍛煉幹部、識別幹部、培養幹部,根據高質量發展需要優化幹部人才布局,有力保障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得到持續有效貫徹落實。
6. 十四五規劃」編制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黨和國家政策是國企「十四五」規劃的指導思想。
指導方針是總體要求和行動指南,必須貫徹到「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在實際工作中,要注意切實把指導方針落到實處,貫徹好新發展理念。
中國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是廣大幹部群眾篳路藍縷、千辛萬苦幹出來的。把規劃變成現實,要把指導方針真正體現到實際行動中,仍然要靠苦幹實干。各地區、各部門要強化責任擔當,發揚實干精神,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扎實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6)十四五經濟以什麼為總基調擴展閱讀:
藍圖已經繪就,使命催人奮進。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總書記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
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7.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以什麼為根本目的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從外部環境看,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但世界經濟格局正在深刻調整,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沖擊,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種因素影響,2020年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恢復正常增長水平需要時間。從國內發展看,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政府網-李克強:「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方針
8.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以什麼為主線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有五條主線,分別是:
1、「科技創新」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科技創新」是「十四」期間的核心產業政策路線。預計這將體現在兩個方面: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控制」;數字經濟是未來十年產業升級的主要前景。
2、「十四」期間,「國內大周期、國內國際雙周期」建設成為新的主線。以「全面促進消費」為主線。「全面促進消費」主要是指供給創造需求,而不是從需求面出發;
3、「十四」期間,「綠色發展」的概念被高度強調,「能源革命」是產業升級的三大重點之一。「綠色發展」已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手段和應有意義,環境保護政策已制度化。
4、「十四」期間,產業升級的核心目標是加快建設以交通動力、能源革命和數字發展為三大突破口的現代產業體系。有三個方向:製造業升級、高質量供給和數字經濟發展;
5、「十四五」期間,世界主要經濟體佔比繼承了「由東向西崛起」的趨勢,中國對美國的追趕更加明顯。公報更加強調國防、軍隊建設、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軍事開支可能會大規模增加。
(8)十四五經濟以什麼為總基調擴展閱讀: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直是黨和國家的奮斗目標。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過去五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沉著有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
9.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有哪些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有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六個方面。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十四五」時期,我們要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創新,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居於核心地位。
十四五時期的戰略導向:
「十四五」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提升供給體系的韌性和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必須建立擴大內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
加強需求側管理,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破除制約經濟循環的制度障礙,推動生產要素循環流轉和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必須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持續深化要素流動型開放,穩步拓展制度型開放。
依託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必須強化國內大循環的主導作用,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