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疫情對經濟帶來的影響
1、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需求和生產驟降,投資、消費、出口均受明顯沖擊,短期失業上升和物價上漲。防控疫情需要人口避免大規模流動和聚集,隔離防控,因此大幅降低消費需求。工人返城、工廠復工延遲,企業停工減產,製造業、房地產、基建投資短期基本停滯。一旦被WHO認定為疫區,出口可能受較大影響。2003年二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速較一季度大幅快速回落2個百分點。
2、對中觀行業的影響:餐飲、旅遊、電影、交運、教育培訓等行業沖擊最大,醫葯醫療、在線游戲等行業受益。2019年春節檔票房58.59億,2020年春節檔顆粒無收。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2020年同期受損嚴重。2019年春節假期,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2020年同期銳減。1月底交運行業出行人次減少約七成。房地產行業暫停銷售活動。建築業、金融業、農林牧漁等行業受波及。簡單估算,電影票房70億(市場預測)+餐飲零售5000億(假設腰斬)+旅遊市場5000億(完全凍結),短短7天,僅這三個行業直接經濟損失就超過1萬億,佔2019年一季度GDP21.8萬億的4.6%,這還不包括其他行業。
3、對微觀個體的影響:民企、小微企業、彈性薪酬制員工、農民工等受損程度更大。
4、對資本市場的影響:短期利好債市,利空股市(醫葯、在線娛樂除外),但中期仍取決於經濟基本面和趨勢。
5、長期影響:政府治理將更透明,生產生活業態將朝著智能化、線上化發展,風險中醞釀機遇,或將催生新的業態。
Ⅱ 全球經濟惡化到什麼程度了會持續多長時間呢
全球經濟惡化到堪比1998年的金融風暴,經濟下滑也是受疫情的影響,很多資金斷鏈,導致經濟不可收拾,持續時間還要根據疫情來看,國家之間的關系來斷定。
Ⅲ 外國專家:全球經濟正走向衰退,這種糟糕情況會持續多久
這個情況可能會持續一年左右,也可能會持續10年時間。
如果是以樂觀的角度來看待全球經濟發展問題的話,有些專家認為全球經濟的主要問題是供應鏈斷裂的問題。如果能夠有效恢復已經被破壞的供應鏈的話,普通商品的生產成本會進一步降低,大宗商品的價格也會有所下降,這會進一步緩解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問題。與此同時,有些人也會認為全球經濟問題屬於系統性的問題,所以這個問題可能會持續5年甚至10年時間。如果情況確實如此的話,很多國家和地區可能需要做好長期應對經濟問題的准備。
總的來說,沒有任何人可以精準預測全球經濟今後的走向問題,更沒有辦法預測全球經濟衰退的具體時間。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講,我們需要提前做好各種應對措施,同時也需要適當增加自己的儲蓄,通過這種方式來應對今後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
Ⅳ 這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據日本“帝國數據銀行”的調查結果,從去年2月到今年的3月,日本因為疫情影響正在辦理破產手續的企業,已累計超過1100家。
這也是時刻在警醒著我們:
1、危機面前人人平等。
2、不要過度的去相信、迎合那些所謂的超前消費觀。
3、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會崩塌,無論是誰在做事情時會更加勢利。
4、雖然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能結束,所有人都應該認真反省避免以後再陷入類似的災難中。
Ⅳ 疫情三年對於實體經濟有什麼影響
三年的疫情對於線下實體經濟有著巨大的影響,三年疫情導致線下實體經濟個體商戶面臨著入不敷出、甚至倒閉的危險。對於製造業、工農業等大量依賴線下生產的行業,以及餐廳、商場等線下服務業而言,全社會進行居家隔離的行動使這些實體經濟被按下了暫停鍵。
新冠疫情對實體經濟的傷害非常大。傳統服務業幾乎完全停擺,酒店旅遊業整體上都已經處在停業的狀態,而交通餐飲業也是如此,這些行業虧損都很大,都處在被動運行的階段。就好比春節來說,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本來春節是我國的旅遊高峰期,而從疫情情況來看,疫情基本上使得當時春節期間的旅遊行業無法開業。而且,春節期間也是飲食消費的集中期,而疫情使得幾乎所有大型聚餐聚會都無法舉行,進而給餐飲行業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對於工業的影響同樣也很大,例如對於疫情爆發地或者是中、高風險地區來說,許多工廠停工停產,廠內的貨物堆積無法銷售或者買家的訂單無法按照約定完成,導致買家也無法正常運營,廠內資金無法周轉,工人工資無法按時發放。
由於新冠病毒的蔓延,國家或者省市級頒發的防控疫情報告,各大實體經營賣家都需要購買或者安裝防控設施,對於入不敷出的實體經濟更是難上加難。消費者嚴格執行個人疫情防控,居家隔離,外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高風險地區和疫情爆發地更是封城,封區,封村,對於實體經濟來說更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疫情對於實體經濟的各個行業都有著巨大的影響,新冠病毒的到來對於實體經濟的負面影響巨大,一環挨著一環,環環相扣。
Ⅵ 新冠疫情在美國爆發會加速美國經濟衰退嗎
疫情持續時間越長,美國經濟衰退發生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美國的衰退對中國的影響短期內負面,長期會有利。
股市是經濟形勢晴雨表,美股近來大跌,本周道瓊斯累計下跌17.3%,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周跌幅,從2月12日的最高點用了1個多月就跌回了特朗普當選總統時的水平,漲到這個點位可是用了38個月的時間。
盡管從特朗普上台以來大行孤立主義、保護主義,但世界經濟已連成一體,誰也離不開誰,美國的優勢在於經濟的基礎、美元金融的特殊地位及高 科技 、能源、高端製造,但其優勢的取得是建立在與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緊密的經濟循環的基礎上。
疫情讓經濟循環不得不暫停或減緩,疫情持續時間越長,遲滯全球的商品、服務和金融資本的循環流動的作用力就越大,作為靠美元從中收割獲利的美國,平時獲利越多,特殊時期吐回的也會越多;另外,就其國內的疫情防控措施來說,已經喪失防控的黃金時間窗口,疫情持續的時間估計會比中國長很多,美國國內的經濟循環就不得不因此更長時間地受到阻斷,恢復經濟運行的難度也會越來越高,這會帶來失業率提升、投資者信心降低及債務水平激增等一系列連鎖問題, 而外部防水的經濟刺激的邊際效應也會逐步減少, 因此,經濟衰退發生的概率就一定會增大。
中美經貿聯系非常緊密,美國一旦經濟出現問題,最直接的就是需求降低、對中國的進口數量減少,在短期內,給我們的外貿出口帶來很多負面影響;但從長期看,一場危機後能加速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的調整,對已經存在的、不合理的秩序和規則進行改變,國與國的地位和主導權也會隨之改變,雖然疫情對中國影響也很大,但變化的大勢不會變,中國的崛起將會因此變得更為明確。
美國的經濟不像我們國內有出口、房地產還有內需消費三大馬車拖動。美國是一個消費型國家,其GDP貢獻主要來源於國民的經濟消費。美國第三產業佔比高達82%以上。而工業僅佔16%左右,而農業就更少了,僅佔1%多一點。並且美國的經濟增長87%來自國內市場,只有13%依賴國際貿易。一句話概括,美國經濟主要是靠內需消費和服務業。新冠病毒在美國爆發最終的結果就是封城封國,而一旦封城封國那對消費和服務業來說就是致命的打擊。封起來暫停消費容易然而再讓民眾大膽消費就非常難了。
而在現在的接骨眼上,美國對於新冠疫情的防控其實是做得非常非常差的,活生生的耽誤了兩個月的防控時機,目前新冠病毒在除東亞以外的地區快速擴散,以歐洲義大利德國法國西班牙為代表的老牌發達國家都已經淪陷陸續封城封國,而防控不力的美國不可能獨善其身。21日與美國防控防控相同的英國已經扛不住了,宣布封國,可以預見的是在不久的將來新冠病毒將在美國大規模爆發。
3月20日美國紐約州,加州,伊利諾伊州三州宣布封城美國民眾包括其總統特朗普對疫情的輕敵和不作為毫無疑問會導致新冠病毒在美國大規模爆發,並且有非常大的可能嚴重程度會遠超歐洲。
而中國從爆發到最後控制住花了近兩個月時間,而歐美人國家大部分人至今還不肯帶口罩
Ⅶ 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如何正確看待疫情對當前經濟的影響
如何正確看待疫情對當前經濟的影響
作者:朱家禾
來源:《商情》2020年第32期【摘要】如何正確看待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關乎著中國經濟發展的正確走向和社會前景。本文主要針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對未來的經濟發展走向進行分析和判斷。【關鍵詞】新冠疫情 ; 經濟影響 ; 一帶一路2019年12月起,新冠疫情的突然出現和後來的集中爆發,對中國乃至世界的經濟均帶來了明顯沖擊。受疫情影響,各行業的經營狀況都不同程度受到影響。一、疫情的產生和對當前經濟的主要影響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後稱「新型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國蔓延。為了避免疫情快速擴散,黨中央、國務院迅速採取強力措施,升級疫情防控級別,除了武漢和湖北進行封城外,全國各地都採取了高級別的防控措施,從交通、人員流動、小區街道治理、公共場所封閉等各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防控,迅速有效地將疫情控制,極大的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對比當前國外疫情的迅速蔓延和失控,我國採取的措施既堅決有力、效果明顯。與此同時,由於防控措施的升級,各企業事業單位的生產活動、商業流通、社會娛樂、餐飲等以線下為主的活動全面大幅度壓縮或者全面停止。這對經濟的影響是非常直接的。具體分析如下:一是傳統的以人流密集型行業受沖擊最為明顯。受防控措施影響,全國的大部分地區的客運交通、旅遊、餐飲、社會娛樂、KTV、商業場所都在疫情發展的不同階段,進行大規模封閉或減少營業規模、壓縮營業時間,這些行業的整體經營額均大幅度下降,相當數量的經營業主出現虧損或者停業。二是生產型企業的開工率不足。受內外需求影響以及人員限制流動等多方面的影響,相當數量的企業無法正常開工或者開工率不足。許多成本高啟的企業無法維持正常的運行,部分企業讓員工放假在家。這導致生產型企業的資金周轉出現困難。三是內外需出現下降。據相關專業人士分析,按新型肺炎疫情對生產要素供給的影響限於一個月,資本要素和勞動力要素供給將分別減少4650.2億元和104.9億元,2020年GDP總量減少5660.3億元,GDP增速較基準模型降低0.61%。當疫情影響為兩個月時,雖然生產要素成比例減少,但GDP總量將減少11633.8億元,GDP增速降低1.25%。而當疫情影響為三個月和四個月時,GDP增速分別為3.79%和3.20%,這說明隨著時間的增加,新型肺炎疫情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會在成比例增長的基礎上會更加惡化。由此可見,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的沖擊還是相當明顯。
二、中國採取積極措施恢復經濟運行效果明顯面對疫情的嚴峻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及時採取有力措施,採取的措施非常明確而具體,主要體現了以下三個方面:堅持防疫與恢復生產兩手抓。一方面內防反彈、外防輸入,嚴防疫情出現反復,另一方面抓經濟活動的恢復。為了確保經濟活動的快速恢復,中央將疫情進行分類處理,全國分為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三種地區,以縣域為單位進行劃分,切實保障經濟迅速恢復。同時,中央採取進一步下調企業增值稅、延長汽車領域優惠政策等手段,扶持相關行業盡可能減少因為疫情而造成的損失,政府還會通過實行增值稅稅收優惠等方式緩解企業短期融資問題。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線上經濟得到迅速發展。疫情的影響,對傳統線下產業來說面臨著巨大的困難,但對於互聯網企業,恰恰是一場千載難逢的機會,以網路購物、餐飲外賣、生鮮配送、遠程辦公、遠程教育等「線上經濟」更加火爆。以淘寶、京東、拼多多為主要代表的線上電子商務企業,營業額同比大幅上升接近50%。在疫情緩解後,線上線下結合的帶貨模式,也使得更多的生產廠家、農業產品得到迅速推廣,線上明星人物加線下明星產品,使相當的企業快速走出了困境。推動醫療健康、快遞物流等產業迅速發展。經過疫情的檢驗,中國的醫療產業、產品迅速發展企業,口罩、呼吸機、防護服等大量的醫療器械、產品成為國外的搶手產品。全球都在中國進行搶購,這使得醫療產業得到了歷史性的發展。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國民經濟運行態勢得到基本穩定,避免了大幅度下降。三、強勁的發展韌性和民族精神,支撐著中國經濟長遠發展向好雖然經濟受到短期的沖擊,但中國具有著強勁的發展韌性,經濟回復水平會迅速恢復。這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分析:
中國的經濟體量具備強大的抗風險能力。中國目前已經是第二大經濟體,GDP佔全球的比例30%,是世界經濟的重要增長極。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有著全產業鏈,除了個別的特殊高端產業,幾乎所有的生產環節都能夠在中國完成。這使得中國既有著獨立於世界的生產能力,又有著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一帶一路」戰略為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是中國審時度勢、著眼長遠,面向世界的一項重大戰略,是中國向世界經濟作出的重要貢獻,也是中國經濟走出去的重要步驟。當前,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同程度受到影響,經濟社會發展也面臨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大力支持「一帶一路」國家的抗疫工作,向「一帶一路」國家提供醫療物資和技術、抗疫經驗支持,在共同抗疫的過程中,進一步凝結了中國與這些國家的情誼,這將為疫情過後「一帶一路」政策的推進打下堅實的基礎,給世界經濟增長帶來穩定的支撐,使中國經濟有了更加長遠的發展基礎。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支形成對中國經濟的有效支撐。中國是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歷史上經歷了太多的苦難,無論遇到多麼困難的局面,中華民族總是能夠從困難中站起來。其中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正是這種民族精神,才能使中華民族在歷經鴉片戰爭、抗日戰爭、地震、洪水、亞洲金融危機等等重重考驗後,仍然在世界舞台上屹立不倒。此次疫情雖然短時期對中國的沖擊較大,但在歷史長河來看,依然只是前進道路上遇到的一次短暫的波折。中國經濟就像一片汪洋大海,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會掀翻大海,無論遇到什麼樣的風浪,中國始終在這,這也是中華民族能夠保持長期繁榮的最根本的基礎,更是中國經濟長久發展的定海神針。總之,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向好的格局將不會改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夠實現。
¥
5
網路文庫VIP限時優惠現在開通,立享6億+VIP內容
立即獲取
如何正確看待疫情對當前經濟的影響
龍源期刊網
如何正確看待疫情對當前經濟的影響
作者:朱家禾
來源:《商情》2020年第32期
【摘要】如何正確看待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關乎著中國經濟發展的正確走向和社會前景。本文主要針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對未來的經濟發展走向進行分析和判斷。
【關鍵詞】新冠疫情 ; 經濟影響 ; 一帶一路
2019年12月起,新冠疫情的突然出現和後來的集中爆發,對中國乃至世界的經濟均帶來了明顯沖擊。受疫情影響,各行業的經營狀況都不同程度受到影響。
第 1 頁
一、疫情的產生和對當前經濟的主要影響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後稱「新型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國蔓延。為了避免疫情快速擴散,黨中央、國務院迅速採取強力措施,升級疫情防控級別,除了武漢和湖北進行封城外,全國各地都採取了高級別的防控措施,從交通、人員流動、小區街道治理、公共場所封閉等各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防控,迅速有效地將疫情控制,極大的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
對比當前國外疫情的迅速蔓延和失控,我國採取的措施既堅決有力、效果明顯。與此同時,由於防控措施的升級,各企業事業單位的生產活動、商業流通、社會娛樂、餐飲等以線下為主的活動全面大幅度壓縮或者全面停止。這對經濟的影響是非常直接的
Ⅷ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疫情暴發導致中國經濟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在疫情影響下,一季度中國經濟將遭受重創,經濟下行是大概率事件。
但是保持中國經濟穩步發展的基本要素沒有改變,經濟發展的韌性、彈力和空間依然存在,不會因為突發疫情而發生改變。全年經濟受到影響的程度,取決於疫情控制的時間點。
總的來說,疫情在越短時間內控制住,我們的主動性越大。爭取一季度止損,二、三、四季度回歸正常軌道的主動性就越大。
中國的疫情控制:
中國疫情已經接近尾聲,歐洲、美國還沒達到峰值,比中國嚴重。
但此次疫情總體看是太嚴重了,所以他的影響一定會溢出疫情本身,政治、經濟、各類交流都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而這些影響中國會比歐洲、美國嚴重得多。
現在歐美包括其他一些國家正在對中國就疫情有關問題進行起訴,這些起訴本身都將失敗,但影響將是很嚴重的,中國的國家信譽和經貿將有巨大的損失。疫情可能會很快過去,而這些不好的影響將會長久存在,給中國帶來持續的壞結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疫情
Ⅸ 疫情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有多大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實體經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為了控制疫情,國家採取了停工停產、居家隔離等一些政策,很多人面臨失業,給我國的實體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負面沖擊。
實體經濟,指一個國家生產的商品價值總量,是一個國家經濟的立身之本,是人通過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創造的經濟。包括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築業、文化產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新冠肺炎疫情對實體經濟產生的影響:
1.我國第一季度的GDP同比下降6.8%(國家統計局),開創自改革開放以來最低的增幅。
2.調查結果顯示,受疫情影響,超過5成的企業2020年營收下降20%以上。就現金維持時間而言,34.0%的企業最多維持1個月,33.1%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17.91%的企業可以維持3個月。就是說,85.01%的企業最多維持3個月,只有9.96%的企業能維持半年以上。
3.2020年爆發疫情之初,傳統服務業幾乎完全停擺,酒店旅遊業整體上都已經處在停業的狀態,而交通餐飲業也是如此,這些行業虧損都很大,都處在被動運行的階段。
4.由於疫情,不能出省甚至出市,有很多有疫情的地區採取就地隔離,對旅遊業的經濟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5.在當時的疫情之下,我國的製造業也面臨巨大的困難。疫情先是降低國民的消費熱度,比如疫情造成國內服裝需求量減少,於是服裝行業陷入困境。零售品銷售額巨幅下降,輕工業受影響。從需求端來看,紡織服裝,電子商品、傢具、家電需求量下降,從供給端來看,廠房勞動密集型高,所在地處於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大省,這是製造業要面臨的問題。
6.雖然在短期內,餐飲業會面臨破產、倒閉等問題。但長期來看,餐飲、旅遊、文娛這些服務業所受的長期影響不是特別大,畢竟,即便現有的企業虧損倒閉,也動搖不了服務業的根本,因為一旦疫情過去,這些行業的需求還是會重新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