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全國經濟工作會議什麼時間開2020

全國經濟工作會議什麼時間開2020

發布時間:2022-11-25 06:59:47

㈠ 事關貨幣政策、房地產、全面注冊制,一行兩會劃定明年工作重點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2022年中國經濟工作的主基調已經敲定。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後,「一行兩會」相繼於10日和13日召開會議,傳達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關於貨幣政策

央行表示,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會議同時強調,明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設計,提高貨幣政策的前瞻性針對性。持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潛力,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特別是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圍繞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加大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力度,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

東方金誠分析師馮琳認為,相較貨幣政策,明年財政政策將會在穩增長中擔綱更重要的責任,同時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財政發力需要貨幣政策配合。明年上半年貨幣政策邊際向寬是大方向,有可能延續降准,必要時也會小幅下調政策利率。不過,對明年的貨幣寬松空間不宜有太大期待,除非出現新的刺激因素,導致經濟下行壓力超預期,否則長端利率進一步下行的想像空間確實不大,料難以挑戰2020年上半年低點。

關於支持中小微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近日發布的一份中小微企業調查報告顯示,在2萬多家樣本企業中,有45%的中小微企業認為經營困境主要來源於訂單減少;34%認為現金流短缺是經營的主要困境;20%認為目前經營遇到的困境來源於政策的影響。需求不足、資金壓力大、政策沖擊,是中小微面臨的三大經營困境。

「先後受到疫情、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當前小微企業利潤增速明顯低於大型企業,不同類型企業間盈利不平衡狀況較為突出。因此,亟須貨幣政策的精準發力,進一步加強金融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光大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張旭認為,一方面,當前中小微企業的資金狀況有所惡化,急需外源性資金的補充;但另一方面,由於其資金狀況惡化、信用風險提高,銀行對其供給資金的意願也出現了下降,進一步造成資金供需的失衡。

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中小微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央行表示,將持續改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加強政策協調聯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重點領域的支持,推動國民經濟暢通循環。多措並舉,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支持碳減排重點領域的發展。做好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金融支持工作。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和水平。

銀保監會也表示,指導加大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加大對小微企業、 科技 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強對「專精特新」企業金融支持,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優化民營經濟金融服務,繼續引導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完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支持能源保供穩價。加強對鄉村振興的金融支持,促進共同富裕。

張旭表示,與總量工具相比,結構性工具對流動性總量的影響較小,更容易將流動性控制在合理充裕的狀態並實現流動性的精準滴灌,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因此也更易避免出現固化結構扭曲、推高宏觀杠桿率等問題。

關於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在防風險方面,央行表示,堅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鞏固拓展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成果,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進一步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

在房地產方面,央行強調,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穩妥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加快完善住房租賃金融政策體系,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 健康 發展。

銀保監會表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持續完善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房地產長效機制,加大對長租房市場、保障性住房建設金融支持力度,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 健康 發展。

瑞士再保險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安仁禮表示,中國央行在積極地進行一些調控,以穩定市場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軟著陸。同時,中央政治局工作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傳達了穩增長的強烈預期,預計2022年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貨幣政策將趨於寬松,房地產管控措施或將延續,這將有助於穩定經濟增長勢頭。

在反壟斷方面,央行稱,支持金融 科技 依法規范發展,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以公正監管保障公平競爭,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此外,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方面,銀保監會還強調,強化股東資質審查,嚴格規范大股東行為,加大對違法違規股東懲戒和公開披露力度。堅持「一企一策」「一地一策」處置高風險地方中小金融機構,將風險處置與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配合做好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防範化解。嚴防高風險影子銀行死灰復燃。穩妥處置大型實體企業債務風險。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依法規范和監管互聯網平台金融業務,防止資本在金融領域野蠻生長。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在一份新報告中表示,由於監管機構繼續側重防控金融業系統性風險,中國影子銀行資產將持續縮減。穆迪副總裁、高級信用評級主任李秀軍表示:"2021年前三個季度整體影子銀行資產減少1.58萬億元左右,降至57.6萬億元。這顯著降低了影子銀行資產占名義GDP的比例,從2020年底的58.3%降至51.5%,為2013年以來最低水平。"

關於全面注冊制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改革開放政策要激活發展動力,其中提到「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

全面注冊制並非第一次提出,但此次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安排作此表述,意味著這將是2022年資本市場一項重點任務。

目前境內股票市場除滬深主板以外,均已實現股票發行注冊制。2019年6月,科創板開板並試點注冊制;2020年4月,創業板改革,試點注冊制;2021年9月,北京證券交易所宣布設立,實行注冊制。而深市主板與中小板的合並,也為下一步主板注冊制改革打下基礎。

就此,證監會表示,將以全市場注冊制改革為牽引,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堅持從政治上看注冊制改革,堅持注冊制改革「三原則」,科學處理好「六方面關系」,下足「綉花」功夫,扎實細致做好政治、思想、業務和技術等各項准備,確保改革平穩落地。

同時,以注冊制改革為牽引,統籌推進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健全退市機制、多層次市場建設、強化中介機構責任、投資端改革、完善證券執法司法體制機制等重點改革,持續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穩步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完善企業境外上市監管制度。

證監會還強調,要強化資本市場功能發揮,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包括科學合理保持IPO、再融資常態化,積極發揮資本市場並購重組主渠道作用,擴大基礎設施領域公募REITs試點,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債融資,促進各類要素資源優化配置等。

此外,在風險防控方面,證監會提出,穩妥化解債券違約風險,對「偽私募」「偽金交所」等風險深入開展整治。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一方面,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繼續強化資本市場在促進資本、 科技 和產業循環方面的重要功能,保護產權和知識產權。另一方面,加強對資本的規范引導,對特定敏感領域融資並購活動從嚴監管,與相關方面共同建立健全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制度機制、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有效控制其消極作用。

㈡ 2019年十二月十日至十二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指出2020年是什麼什麼

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央政治局會議,已確定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個「搭配」或許預示著,中央會更多著墨於防通脹和調結構,對經濟增速可能會淡化一些。
控制通脹將是經濟工作的重點,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內容,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有更詳細的表述。

㈢ 什麼是中國經濟新常態,經濟新常態的特徵

中國經濟新常態就是經濟結構的對稱態,在經濟結構對稱態基礎上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包括經濟可持續穩增長。經濟新常態是強調結構穩增長的經濟,而不是總量經濟;著眼於經濟結構的對稱態及在對稱態基礎上的可持續發展,而不僅僅是GDP、人均GDP增長與經濟規模最大化。經濟新常態就是用增長促發展,用發展促增長。經濟新常態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長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長,而是把GDP增長放在發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長成為再生型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模式的組成部分。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會議首次闡述了新常態的九大特徵——
會議認為,科學認識當前形勢,准確研判未來走勢,必須歷史地、辯證地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准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
從消費需求看,過去我國消費具有明顯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徵,2014年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必須採取正確的消費政策,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繼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作用。
從投資需求看,經歷了30多年高強度大規模開發建設後,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須善於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從出口和國際收支看,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國際市場空間擴張很快,出口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能,全球總需求不振,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也發生了轉化,同時我國出口競爭優勢依然存在,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必須加緊培育新的比較優勢,使出口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支撐作用。
從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看,過去供給不足是長期困擾我們的一個主要矛盾,2014年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企業兼並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徵。
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優勢,引進技術和管理就能迅速變成生產力,2014年以後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餘勞動力減少,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
從市場競爭特點看,過去主要是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2014以後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統一全國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要求,必須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范的市場環境。
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2014以後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從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看,伴隨著經濟增速下調,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必須標本兼治、對症下葯,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
從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必須全面把握總供求關系新變化,科學進行宏觀調控。
這些趨勢性變化說明,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應答時間:2020-12-23,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㈣ 2020年人大會召開時間和結束時間是什麼

於2020年5月21日在北京召開,2020年5月28日15:00舉行閉幕會。

2020年5月18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決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於2020年5月21日在北京召開。2020年5月20日,大會新聞發言人郭衛民介紹,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於5月27日閉幕。

2020年5月21日晚,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張業遂介紹,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22日上午開幕,28日下午閉幕。2020年5月28日15:00,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會。

(4)全國經濟工作會議什麼時間開2020擴展閱讀:

2020年全國兩會的相關內容:

1、研究了關於推遲召開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相關事項,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總體部署、組織全國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積極投身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2、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

㈤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連續三年提房住不炒,大城市住房問題受關注

據新華社消息,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並部署了明年經濟工作。

對於明年要抓好的重要任務,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用236字定調明年房地產市場: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住房問題關系民生福祉。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並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要高度重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土地供應要向租賃住房建設傾斜,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和企事業單位自有閑置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國有和民營企業都要發揮功能作用。要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整頓租賃市場秩序,規范市場行為,對租金水平進行合理調控。

連續三年明確「房住不炒」

會議指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並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表示,2020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了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政策方向保持不變。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穩定性和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因此預計未來樓市的穩定,尤其是房價的穩定依然是重中之重。對於房地產過熱城市的調控,依然會保持一定的高壓。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連續三年明確「房住不炒」。

大城市住房問題受關注

會議指出,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住房問題關系民生福祉。

貝殼研究院首席分析師許小樂指出,2020年局部城市包括個別大城市住房供需矛盾進一步顯現。如果城市住房供需矛盾大,房價過快上漲會在一定程度上對人口流入形成阻滯作用,不利於城市發展,所以將解決大城市住房問題提升到重要戰略地位上來。

許小樂認為,解決大城市住房問題要注重「因地制宜、多策並舉」。總結2020年下半年以來多地房地產調控政策,政策工具不僅僅是對需求端的限制,也增加了增加住宅用地供應,建設人才房、租賃房等供給端的政策以及促進區域協同發展等政策以平抑房地產市場波動。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後續大城市房地產政策或將有三個重要變化:第一、從短期管控角度看,繼續打擊各類炒房需求,包括此前深圳的代持購房的行為。第二、從房地產長效機制角度看,後續在土地供應等方面會繼續發力,尤其是增加純住宅用地。第三、繼續發展租賃市場,通過租賃市場來解決住房問題,即市場化租賃住房和保障性租賃住房共同發展。

租賃市場賦權將進一步加快

會議指出,要高度重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土地供應要向租賃住房建設傾斜,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和企事業單位自有閑置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國有和民營企業都要發揮功能作用。

許小樂指出,「租購不同權」是影響租賃市場發展的首要障礙,我國現有戶籍制度與社會福利及社會保障掛鉤,由於不同城市的社會福利及保障差異較大,在哪個城市落戶就成為能否充分獲取社會福利的關鍵。目前我國落戶的政策與房屋掛鉤,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是以「房屋所有權」為原則,這也就意味著「租房」獲得社會福利的優先順序較低,「租購歧視」現象存在,會影響城市租賃市場的發展。報告中明確了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會加快租賃市場賦權的細則落地,有利於租賃市場制度的完善,真正將租賃作為一種長期居住選擇。

同時,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將是重點。保障性住房體系分為購置型和租賃型保障房,以前以公租房為主,政策性租賃住房會成為保障性租賃住房的發展重點。

規范長租房市場,「二房東模式」有望得到強監管

會議明確,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要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整頓租賃市場秩序,規范市場行為,對租金水平進行合理調控。

張波認為,對於長租公寓的管理應該是明年的重中之重。這兩年長租公寓出現了一些不健康和不理性的市場行為,市場本身對於租客和實際的房東也形成了極大的經濟方面的壓力,因此,長租公寓的穩定健康運營是非常重要的。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租賃市場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部分城市的二房東租賃模式跑路、爆雷,長租公寓市場需要加大監管力度。對於市場來說,後續依然會大量發展租賃租房,租售並舉是趨勢。後續,政府提供的租賃房源、集體土地建設租賃房源等也將逐漸從土地變成房源,這些都會影響租賃市場的未來預期。

許小樂認為,後續租賃市場的監管將制度化、常態化。一是對於租賃機構的經營監管將進一步加強,特別是對於經營風險的管控,加強事前、事中和事後監管;二是培育與規范並行,包括對於租賃企業的財稅支持以及經營行為規范;同時,加強對於租金水平的指導價格與管理,防止租金水平過快上漲,影響居民的可支付能力。

房地產政策發展:逐步精準,民生福祉放首位

回顧過往幾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房地產市場的表述,可以看到,從2015年的去庫存開始,樓市調控政策變得越來越精準,民生福祉問題被放在政策首要位置。

2015年指出,化解房地產庫存。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

2016年指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

2017年指出,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

2018年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類指導,夯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

2019年指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2020年指出,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住房問題關系民生福祉。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並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要高度重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土地供應要向租賃住房建設傾斜,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和企事業單位自有閑置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國有和民營企業都要發揮功能作用。要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整頓租賃市場秩序,規范市場行為,對租金水平進行合理調控。

㈥ 今年兩會什麼時候召開2022兩會時間2022年開幾天

今年兩會什麼時候召開2022
今年兩會分別在2022年3月4日和2022年3月5日召開,其中全國人大會議在2022年3月5日召開,全國政協會議在3月4日召開。因為在2021年12月24日下午時,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召開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決定,官方最新消息表示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於2022年3月5日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於2022年3月4日在北京召開。
1.今年全國人大會議召開時間2022:2022年3月5日(星期六),結束時間官方目前還未公布,具體以官方發布的通知為准。
2.今年全國政協會議召開時間2022:2022年3月4日(星期五),結束時間官方目前還未公布,具體以官方發布的通知為准。
3.今年兩會召開地點:北京。
4.今年兩會召開會議議程: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審查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審查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審查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提請審議《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於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草案)》的議案等。


兩會時間2022年開幾天
兩會時間2022年開幾天目前官方還未發布相關消息,只知道全國人大會議召開時間是2022年3月5日,全國政協會議召開時間是2022年3月4日,結束時間還未公布,但受近期疫情的影響,今年兩會召開時間可能會跟去年一樣提前,大約開一周的時間就結束了,但具體以官方發布的通知為准。歷年全國兩會召開時間及結束時間如下:
1.歷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時間及結束時間:
(1)2020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時間及結束時間:5月22日-5月28日。
(2)2019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時間及結束時間:3月5日-3月15日。
(3)2018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時間及結束時間:3月5日-3月20日。
(4)2017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時間及結束時間:3月5日-3月15日。
(5)2016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時間及結束時間:3月5日-3月16日。
(6)2015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時間及結束時間:3月5日-3月15日。
2.歷年全國政協會議召開時間及結束時間:
(1)2020年全國政協會議召開時間及結束時間:5月21日-5月27日。
(2)2019年全國政協會議召開時間及結束時間:3月3日-3月13日。
(3)2018年全國政協會議召開時間及結束時間:3月3日-3月15日。
(4)2017年全國政協會議召開時間及結束時間:3月3日-3月13日。
(5)2016年全國政協會議召開時間及結束時間:3月3日-3月13日。
(6)2015年全國政協會議召開時間及結束時間:3月3日-3月13日。

㈦ 中國經濟穩健運行將助力世界經濟復甦,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主要因素是什麼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於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會議謀劃了我國經濟發展規劃,提出了2021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部署了重點任務,指引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國際人士認為,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國付出了艱辛努力,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發展成就。相信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將是穩定的,將對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發揮重要作用。

巴西全球南方研究所所長亞歷山大·菲格雷多說,中國正在加快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激發經濟內生動力,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不僅有利於中國人民,而且對世界經濟穩定復甦具有重要意義。在新的發展格局下,中國對外合作不斷深化,將實現與各國互利共贏。中國經濟的穩定運行將有助於世界經濟的復甦。納賽爾說,中國以實際行動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體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責任。

㈧ 牛年開局,繼續躁動


牛年來了,明天便是牛年開市的第一天。


站在當前時點,你需要回顧年前的行情走勢,再去展望開年的行情走勢。而在這年前年後的行情分析中,用「春季躁動」這個詞去分析,無疑是最貼切的。


「春季躁動」往往會帶來股票的普遍上漲,這又會給人帶來疑問——「牛市來了?」


那麼,本文將回答兩個問題。一個是是什麼導致「春季躁動」的出現,另一個是在這個過程中要如何去把握投資機會。



「春季躁動」作為一種日歷效應,指的是股價變化與特定的日期發生了顯著的相關關系,在特定的日期內出現了規律性或者較大概率的高回報和低回報。


什麼是相關關系?比如我可能會誇贊隔壁家的孩子,長得帥,成績又好。這種就屬於相關關系,但不能當作是因果關系。如果是因果關系的話,前面那句話就會變成,隔壁家的孩子因為長得帥,所以成績好。很顯然,兩者之間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


而我們這篇文章里講到的「春季躁動」,指的是國內股票市場在當前12月初到第二年3月底這段時間出現的大概率的階段性上漲行情。


簡單來說,就是股市會漲,記得買股票。



一個是看持續時間,一個是看參與難度。


在持續時間上,要超過20個交易日。這相當於1個月的時間,說明行情具有比較好的連續性。


在參與難度上,最簡單的就是看漲跌幅,漲幅越大,越容易把握。所以,在行情上漲過程中,股票指數的漲幅要超過10%。這是因為如果漲幅太小,當你發現時,行情可能已經結束,你去買,就變成接盤俠在高位站崗。



從2009年以來,有12個春天,但與普遍認為「春季躁動可能會遲到,但不會缺席」的觀點不同。在2010年、2014年和2017年是沒有出現明顯的「春季躁動」的,而在2007年和2009年,甚至出現過兩段「春季躁動」。

再來看看今年的情況,2021年的「春季躁動」早在2020年12月11日就開始了。那麼就當前來看,行情什麼時候結束,以及現在還能不能上車,如何在行情結束前下車,才是投資人最為關心的問題。



這三個維度分別是:條件滿足、回撤有限和情緒未到。


條件滿足,也就是要滿足前面提到的持續時間和參與難度。


回撤有限,也就是在行情上漲的過程中,不會出現從階段性高點下跌超過10%的情況。要知道,如果股票指數下跌10%,股票指數的成份股可以不止下跌10%那麼少。


情緒未到,也就是股票指數的換手率還沒達到 歷史 高點。換手率越高,說明市場情緒越亢奮,這時候,你越需要冷靜看待,做好撒腿就跑的准備。



在條件滿足上, 持續時間超過43天,除了中證500、科創50外,上證50、滬深300、創業板指都已出現了超過16%的漲幅。


在回撤有限上,以滬深300指數為例,1月26日開始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但是連續下跌的幅度並沒有超過10%。

在情緒未到上,上證50、滬深300、創業板指的換手率分別為0.60%、0.99%、3.39%,對應2009年以來的長期換手率百分位為80.08%、79.23%、22.43%。其中,創業板指的換手率百分位更是遠遠沒有達到行情快要結束前的「極端情況」。



其實,「春季躁動」更像是一種統計學概念,容易描述過去頭頭是道,身在其中支支吾吾。那麼,在當前疫情反復、經濟逐漸復甦的大背景下,我們的底層分析邏輯,依然是看估值預期、政策預期和盈利景氣。


為什麼這么說,從「春季躁動」的底層邏輯去分析就知道了。


首先來看估值預期。也就是看未來有沒有更多的錢來買你手上的股票。


在正常情況下,一季度是金融機構信貸投放力度的全年高峰,也就是說,這會兒,錢最多了。


然後來看政策預期。也就是看接下來有沒有重磅消息會產生新趨勢、新方向、新力度、新范圍上的變化,還是延續當前政策環境。


與此同時,在重大會議召開時間的窗口期,市場在多數情況下會傾向於更加樂觀。常見的,每年10-11 月召開中共中央全會、12 月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次年1-2月地方召開「兩會」、國家多部委召開年度工作會議,3 月召開全國「兩會」,相比而言,5-10 月份是政策淡季,對股市的刺激就較少。


最後再看盈利景氣。也就看公司在未來還能不能賺更多的錢。


往年的「春季躁動」,多發生在2月之後,部分原因可能是創業板在1月31日之前強制披露年報預告的規定,促使部分投資者選擇規避「業績雷」。但新的披露規則不再要求所有創業板公司披露年報預告,2~3月相對而言,就變成了業績空窗期。


對於業績空窗期,可以是春夢,也可以是噩夢,關鍵在於大家想做什麼夢。



在估值預期上看,也就需要盯著央行的政策變化。


2020年10 月底,易綱行長重提貨幣供應總閘門、11 月以來金融監管趨嚴等因素,引發了市場對貨幣政策過度收緊的擔憂(實際上貨幣政策 5 月之後已經開始收緊) ;同時,信用周期階段性頂點確立,也帶來了結構性殺估值的恐慌。


而2021年1月末的「資金緊張」情況,也似乎正在拉響「警鍾」。


但是基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的表態出發,在當前時點下,對於貨幣預期仍然不用過度悲觀。但是對貨幣政策逐步轉向為「中性」要有所准備。


而在盈利景氣上看,隨著人們對新冠病毒的認識不斷深入、疫苗的逐步接種,疫情只能影響經濟復甦的節奏,但已經不是影響經濟的關鍵變數。那麼,經濟好,企業盈利也會好。但是,企業盈利分化也會加劇。這就導致了個股的價格走勢也會分化。


所以,春節之後,「春季躁動」會持續。 那麼在投資上,繼續持有優秀的主動管理型基金、以及部分被動管理型基金是初學投資者的最好選擇。而在個股上,擦亮眼睛也不一定能夠選到牛股,那還不如直接持有好基金。 直到某些因素出現,再進行合適的止盈操作,「落袋為安」。

㈨ 2020年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什麼時候召開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8日召開會議,研究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重大問題,審議《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工作條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會議決定,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於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

(9)全國經濟工作會議什麼時間開2020擴展閱讀:

會議指出,推動「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

必須構建新發展格局,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必須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強化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有利於調動全社會積極性的改革開放重大舉措。必須堅持系統觀念,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注重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挑戰。要健全規劃制定和落實機制,確保黨中央關於「十四五」發展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㈩ 2021國家實行什麼經濟

2021國家實行宏觀經濟。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今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傳遞出中國經濟發展清晰而鮮明的信號。

1、深化規律認識,確保新開局

今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嚴峻復雜形勢、艱巨繁重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我國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2、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

會議鮮明提出了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的五大規律性認識:黨中央權威是危難時刻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的根本依靠;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確抉擇的根本前提;制度優勢是形成共克時艱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科學決策和創造性應對是化危為機的根本方法。

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明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復甦不穩定不平衡,疫情沖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做好明年經濟工作,必須深刻把握這五點規律性認識,辦好自己的事,堅定發展信心。

在宏觀政策取向上,相比以往,這次會議在保持連續性、穩定性的基礎上,又新增加了一個「可持續性」。「可持續性,這體現出中央不只是關注短期經濟波動和逆周期調節,而是要完善宏觀調控的跨周期設計和調節,把短期調控和長期發展結合起來,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長期均衡。」



(10)全國經濟工作會議什麼時間開2020擴展閱讀:

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創新科技攻關模式,加強包括國家隊、領軍企業和中小企業在內的協同聯合創新。構建新發展格局,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基礎。會議指出,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專家分析既要著眼於盡快解決「卡脖子」問題。

又要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發揮優勢產業引領作用,產生以點帶面的積極效應。構建新發展格局,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重要支撐。會議明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強調要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

閱讀全文

與全國經濟工作會議什麼時間開2020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故事很精彩下一句怎麼回復 瀏覽:159
美女說沒錢還車貸怎麼回 瀏覽:180
哪些電視能包含愛情 瀏覽:814
妹子去哪裡玩好幸福 瀏覽:798
事業單位老幹部局怎麼樣 瀏覽:980
屬牛的3月生日和屬豬的婚姻如何 瀏覽:268
不要等老了才明白幸福是什麼 瀏覽:212
小美女你還好嗎現在在哪裡 瀏覽:470
怎麼才能開創自己的事業 瀏覽:348
愛情這么難的東西為什麼要放棄 瀏覽:608
屬猴女和屬牛婚姻怎麼樣 瀏覽:651
屬龍的和什麼婚姻相配 瀏覽:487
19中國經濟增速多少 瀏覽:12
愛情什麼價dj版完整版 瀏覽:392
香港美女演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60
互聯網事業群什麼意思 瀏覽:820
美女大紙的紙經怎麼寫 瀏覽:542
黔西幸福村怎麼去 瀏覽:383
什麼是愛情中的分寸 瀏覽:287
騰訊視頻怎麼聊天才算愛情 瀏覽: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