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紅星照耀中國第七章蘇區的工業是什麼其中的支柱是什麼
《紅星照耀中國》第七章蘇區的工業最大最重要的是制鹽和石油工業,其中的支柱是社會主義工業的精神。
《紅星照耀中國》第七章主要內容:去前線的路上本篇記述了斯諾去甘肅邊境和前線時的所見所聞,一開始文章記述了與農民的談話,探訪蘇區工業,以及他對工人生活的一些感受。接下來,斯諾記述了很多關於蘇區工業的內容,包括蘇區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如何發展工業,包括手工業、油井等等。
最後,文章描寫了普通工人豐富多彩的生活,包括籃球賽、免費醫療、社會保險、讀書寫字、唱歌等等,並將其與中國其他地方的工人生活做了對比。最後總結為一句話:他們即使缺乏社會主義工業的物,卻有社會主義工業的精神。
(1)西北蘇區的主要經濟形式是什麼呢擴展閱讀
《紅星照耀中國》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所作的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
在《紅星照耀中國》中,斯諾探求了中國革命發生的背景、發展的原因。他判斷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和具體行動,使窮人和受壓迫者對國家、社會和個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須行動起來的新的信念。
《紅星照耀中國》全書共12篇,主要內容包括:關於紅軍長征的介紹;對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主要領導人的采訪;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政策,紅軍的軍事策略;作者的整個采訪經歷和感受等。
『貳』 紅星照耀中國中西北蘇區的生活條件是怎樣的
這個問題你可以詳細的閱讀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它裡面有詳細的技術,簡單的說就是生活貧窮,物資缺乏
『叄』 西北蘇區在當時得到巨大的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01
『肆』 在蘇區從經濟上來說西北地區有哪些待開發的優勢
西北地區的經濟優勢應該是,第一國家的政策傾斜,第二資源比較豐富,第三是待開發地區和項目比較多,第四是人口少、面積大、潛力廣。
『伍』 《紅星照耀中國》第六章蘇維埃各方面的政策,政治,經濟,文化,貨幣,教育內容分別是什麼
1、政治:
代議制政府結構。鄉、縣、省、中央蘇維埃一級一級推選。鄉蘇維埃下設各個委員會開展各項工作,還有共青團、貧民會、抗日協會、哥老會、農衛隊、游擊隊等各個組織機構均由中央蘇維埃、共產黨、紅軍領導。
2、經濟:
西北蘇區經濟是私人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原始社會主義的奇怪混合,當前主要是合作社運動。
3、貨幣:
蘇區一律流通蘇區紙幣,除邊界可用白幣,之前的銀圓、銀幣、銅幣已回收。南方用「鈔票紙」,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西北粗糙,有的用布印,鈔票上有口號,如「停止內戰」、「聯合抗日」、「中國革命萬歲」等。
4、文化及教育:
教育制度分三部分:學校(蘇維埃辦),軍隊(紅軍辦),社會(共產黨組織辦)。不管哪種,當前主要教育任務是掃除西北的百分之九十五的文盲,為政治而服務,使用漢語拉丁化拼音(28個字母)。
5、農業:
改革對農民有重要意義的措十四項: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貸,取消苛捐雜稅,消滅特權階級。把農村人口劃分為幾個階層。 為了增加產量,利用大片荒地而採取的方法,老蘇區警衛工作幾乎由農民擔任,重新分配土地的方法。
『陸』 西北蘇區的經濟是哪三種的奇怪混合
西北蘇區的經濟是私人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原始社會主義的奇怪混合。
『柒』 贛南蘇區是什麼地方
贛南蘇區范圍是在贛南、閩西、粵北。中央蘇區,位於江西南部、福建西部,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最大的革命根據地,是全國蘇維埃運動的中心區域,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黨、政、軍首腦機關所在地。
1927年11月至1928年3月,在中共贛西、贛南特委的領導下,賴經邦、李文林、古柏等領導贛西南地區武裝起義,開創了東固、橋頭等革命根據地。
1928年3月和6月,郭滴人、鄧子恢、朱積壘、張鼎丞等領導閩西地區武裝起義,創建了永定溪南革命根據地和地方工農武裝。贛南、閩西的這些小塊紅色割據區域,奠定了中央蘇區的基礎。
後世紀念
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位於江西省瑞金市象湖鎮八一路雙清橋巷。由革命舊址和歷史陳列廳兩部分組成。舊址有180多處,在葉坪有臨時中央政府及所屬部委和中央局舊址,在沙洲壩有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毛澤東參加挖掘的水井。
歷史陳列廳建於1979年,展出文物50多件,輔以大量照片等資料,系統地介紹中央革命根據地創建、鞏固、發展等全過程,再現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期間戰斗、工作和生活的風貌 。
『捌』 蘇維埃的政治經濟工業教育文化生活是怎樣的
蘇維埃的政治經濟工業教育文化是豐富多彩,具有深遠意義的。
1.政治上是代議制政府結構。鄉、縣、省、中央蘇維埃一級一級推選。鄉蘇維埃下設各個委員會開展各項工作,還有共青團、貧民會、抗日協會、哥老會、農衛隊、游擊隊等各個組織機構均由中央蘇維埃、共產黨、紅軍領導。
2.經濟上西北蘇區經濟是私人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原始社會主義的奇怪混合,當前主要是合作社運動。計劃經濟體制____ 蘇聯時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收入分配模式與現在不同。在當時,工廠里的工人,其收入可以比工程師甚至廠長更多。而外交官、軍人和航天員這類人群更是收入不菲。公職人員中,外交官待遇不菲。在蘇聯是不存在、也不能存在真的百萬富翁的,金錢也不是什麼「資產階級殘余」,畢竟在社會生活里,工資還是要用貨幣來衡量的。在蘇聯,人們處於一個財政潛力平等的社會,比起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這里貧富差距是不太大的。____蘇區一律流通蘇區紙幣,除邊界可用白幣,之前的銀圓、銀幣、銅幣已回收。南方用「鈔票紙」,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西北粗糙,有的用布印,鈔票上有口號,如「停止內戰」、「聯合抗日」、「中國革命萬歲」等。
3.蘇維埃工業發展的支柱是以農業為主的輕工業和個人小作坊。蘇聯工業化模式是優先發展重工業,是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方針。這一方針的確定,不僅對蘇聯,而且對一些東歐以及亞洲的社會主義國家也產生較深遠的影響。
4.蘇維埃文化教育的總方針:「在於以共產主義的精神來教育廣大的勞苦民眾,在於使文化教育為革命戰爭與階級斗爭服務,在於使教育與勞動聯系起來,在於使廣大中國民眾都成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四個在於」,指引著蘇區文化教育實踐。為使黨員幹部和廣大軍民系統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中共蘇區中央局創辦了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列寧小學等一批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