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全國限電後,北方即將進入供暖季,煤價是否會因此上漲
全國限電後,北方即將進入了供暖季,煤價會因此上漲,並且現在煤炭的價格已經漲了,對老百姓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好事情。
大家應該了解北方的冬天溫度是十分低的,所以在北方百姓大部分用煤炭取暖,不然根本就不可能抗過寒冷的冬季。而北方供暖一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有的北方家庭供暖是多元化的,但是限電之後,用電供暖顯然沒有以前自由,所以很多百姓都開始用煤炭供暖。那麼煤炭的需求變得很大,而供應就那麼多,所以煤炭也漲價了。
而且我國的相應部門也做出了回應,一定不會讓老百姓的供暖成為難題,也一定會保障民生,給百姓最大的方便。而且國家有關部門也會撥款,讓人民度過冬天的低溫期。所以我國百姓不用太過擔心,這時候要做的就是准備好過冬的物資,就像去年一樣准備就好。保證人民能夠用最實惠的價格度過冬天。
❷ 「熱浪」來襲,氣候變化會影響哪些經濟板塊
國家氣象局的氣象部門丁一匯說,氣候變化將使我國主要作物品種的合理布局產生變化,並影響到種植制度,栽種界線北移西延的風險增加。據估計,到2030年,在我國農業生產量在大體上因全球變暖很有可能會減少5%到10%上下,在其中麥子、稻子和苞米三大作物均以限產為主導。除此之外,全球變暖有益於農牧業病蟲的過冬和繁育,造成更嚴重的農牧業病蟲與野草傷害。
使我們可以看清重中之重,共同攜手有計劃有步驟地付諸行動,就可以把氣候變化的影響及危害程度降至最低。報告指出,國家衛生部、農業廳和能源部門等部門將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比如,最溫暖的氣侯和旱災可能會在本世紀末導致國外財產損失達到530億美金。報告指出,到2099年,能源供應的增加可能會使花費做到870億美金。這種測算根據30項研究和26位專家的采訪。
❸ 全球變暖會對俄羅斯和南非經濟各造成什麼影響有什麼不同
俄羅斯莫斯科州水文氣象局近日宣布,自5月初以來,莫斯科市的氣溫已連續6次打破歷史紀錄。這一消息難免讓莫斯科人神經綳緊——他們至今還回憶得起2005年5月恰吉諾變電站事故導致半個莫斯科市斷水、斷電、交通中斷的情形。而那次事故,正是天氣炎熱令用電負荷增長,最終使老化的變電站癱瘓而引發的。
氣候變暖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問題,正在舉行的八國集團峰會也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中心議題。而氣候變暖對俄羅斯的威脅不容小覷,因為永久凍土帶佔俄羅斯國土面積的60%。如果永久凍土帶開始融化,那兒就將出現房倒屋塌、石油和天然氣管道下沉的情景。
油氣設施有癱瘓之虞
俄聯邦民防、緊急情況與消除自然災害後果部(下稱「俄緊急情況部」)提供的資料顯示,過去10年裡,俄羅斯發生的危險緊急自然情況從每年約150起增長到約350起,數量增長了一倍以上。專家們論證後認為,事故頻發大多可歸因於氣候持續變暖。
俄緊急情況部對俄北部地區的狀況尤其擔憂——在過去30年間,那兒的永久凍土帶的融化深度平均增加了20厘米,並且仍在持續增加。如果任其發展下去,當地的打樁場和管線設施將開始塌陷。
俄羅斯官員的擔心不無道理。俄羅斯石油和
天然氣資源大多位於永久凍土帶,氣候變暖將導致支撐其能源設施的大片土地沉陷。此外,永久凍土帶上還有許多西伯利亞的城市和村鎮,並密布著公路和鐵路干線、輸電線路及通訊干線等,僅遠東的阿穆爾州就有80%的公路和鐵路處於永久凍土帶上。與海平面上升、風暴等自然災害相比,氣候變暖更令俄羅斯人恐懼,因為它將令俄羅斯的礦產和能源設施癱瘓,甚至讓西伯利亞與俄羅斯的歐洲部分隔絕。
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俄羅斯有37%的石油管道已使用了30年以上,只有10%的石油管道使用了10~30年。盡管凍土帶土地目前還沒沉陷,但該公司在維護和維修這些管道上的費用至今已達65億美元之多。而以俄羅斯國際社會生態聯盟專家戈里格利耶夫為首的學者們指出,俄羅斯每年還需要為防止凍土帶沉陷花費數十億美元。
也將受益於氣候變暖?
俄聯邦自然資源部部長特魯特涅夫在承認氣候變暖會給俄羅斯帶來負面影響的同時,也曾經表示「氣候變暖暫時對俄羅斯有利」。
俄水文地質專家別德里茨基認為,氣候變暖對俄羅斯經濟的影響主要在2010~2015年開始顯現——屆時,供暖期將隨著氣溫上升而縮短,這無疑會節約大量燃料等資源;每年有利於農作物生長的時間也將延長10~20天。不過,像乾旱、水災、氣旋等極端天氣現象也將頻發,有些地區的糧食將因為乾旱而減產;居民點的沉陷也可能出現,伏爾加河水位將上升10%~20%。因此,正面收益和負面影響是同時出現的,俄羅斯甚至可能得不償失。
另外,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每年至少有15.4萬人死於氣候變化導致的流行病暴發和擴散。而俄羅斯近年來也開始悄然流行瘧疾等以前只有非洲和中亞地區才有的疾病。
❹ 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南方試點清潔能源供暖,什麼是「清潔能源」供暖
一:南方試點供暖建議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南方試點清潔能源供暖,“清潔能源”供暖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潔化能源適宜通過多能互補和冷熱聯供,發展低能耗、清潔低碳的供暖模式。
全國人大代表、華中師范大學教書周洪宇在全國兩會上提出“沿長江重新劃定供暖分界線”“盡快啟動南方供暖問題研究”“加快發展我國南方百城供暖市場”等相關建議,周洪宇教授表示現在北方有集中供暖,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經濟收入增加,南方供暖也是非常必要的,南方城市供暖有利於“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南方可利用當地的可再生資源(如地熱、江水源、太陽能、污水源等)和清潔化能源(天然氣、電、工業余熱、清潔化燃煤等),適宜通過多能互補和冷熱聯供,發展低能耗、清潔低碳的供暖模式。
❺ 南方地區供暖的呼聲越來越高,家用暖氣片銷量增加的主力城市有哪些
每年的冬天,我這個南方人就開始羨慕那些在北方地區工作的人。雖然冬天的關鍵詞是冷,但北方的冬天叫乾冷,而南方的冬天叫濕冷。北方已經是集體供暖的,家庭裝修的時候就全屋暖氣片,而南方主要就是靠空調,電熱扇這些來禦寒,效果遠沒有暖氣片來的好,而且還浪費電。近些年來,南方地區供暖的呼聲越來越高,一些家用暖氣片銷量增加的主力城市主要有武漢、上海、南京等地。
南方地區開始供暖是大勢所趨。相信有一天,南方孩子們在冬天的家裡也可以快樂玩耍。
❻ 煤炭價格上漲,今冬北方地區供暖費也會隨之上漲嗎
今年的煤炭價格漲幅已經超過60%,用一飛沖天來形容煤炭價格的上漲也不為過。那麼,煤炭價格飛漲的原因是什麼?對今年農民取暖會有影響嗎?
今年的煤炭行情,可謂是產銷兩旺,煤炭的市場供給長期處在急產急銷、供不應求的局面。據統計,動力煤的現貨、期貨價格均已突破千元大關,而焦煤期貨合約的漲幅也已經超過60%,那麼,煤炭價格為何會出現強勢上漲呢?
同時,我國煤炭主產區也已經在增加煤炭核定產能,但目前不管是港口還是電廠,庫存都處在歷史低位,而產能的釋放仍需要時間。而且隨著十月份的到來,熱電廠將大面積開閘供暖,煤炭需求將迎來新的增長,所以,煤炭供應仍然存在缺口,煤炭價格也將繼續處在歷史高位運行,即使隨著產能的釋放會出現回調,估計回調的幅度也不會很大。
和天氣逐漸降溫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期煤炭價格的高漲,而對於農民來說,也即將進入用煤旺季,對於取暖做飯剛需的農民朋友,及早備貨或許是正確的選擇。
❼ 內蒙、甘肅等多地取暖用煤價格上漲,這對人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內蒙甘肅等多個地區出現煤炭供暖的價格上漲,因為取暖的煤炭價格上漲了,煤炭的價格部分地區已經同比上升了70%,甚至是100%以上,所以價格上漲導致很多人冬天的取暖費用都會上升。
對於民眾來說取暖的價格上升了固然是增加了生活的負擔,但這個東西是沒得選擇的,就像是大米的價格上漲了一樣大,米如果說原來是兩塊,現在是2塊5了,確實貴了,但你能不吃嗎?這不是給你選得的東西。所以就算是取暖的煤炭價格上漲,國家也會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對於最終的取暖端的這個取暖價格和費用進行一定調控,不會讓它上漲的過於猛烈。
❽ 供熱的經濟性與政策性問題分析
摘要:北方一些城市實行停止福利供暖,由個人直接繳納採暖費的供暖體制改革後,怎樣交供暖費成了百姓議論的熱門話題。
關鍵詞:供熱;經濟性;政策性
Abstract: North some cities implement the stop welfare heating, pays the heating organizational reform which directly after indivial the heating spends, how to hand over heating Fei Cheng the hot topic of discussion which common people discussed.
key word: Heating; Efficiency; Policy-type
前言
北方一些城市實行停止福利供暖,由個人直接繳納採暖費的供暖體制改革後,怎樣交供暖費成了百姓議論的熱門話題。
供暖作為一項公共服務性社會公益事業,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需求,近年來,相當一部分熱力用戶嚴重拖欠采緩費,已經成為北方地區冬季供暖的主要問題。隨著城市供熱逐步實行社會化生產和商品化供應,規范供熱和用熱的法規尚未出台。使得城市供暖愈發凸顯出其與時代的錯位。首先調整供暖關系的《北京市住宅鍋爐供暖管理規定》產生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當時城市住房改革尚未全面展開,房屋多以公房為主。根據相關規定,供暖費原則上由單位負擔,除非採暖人沒有單位。當時現如今住房已完全私有化,但供暖方面卻沒有出台新的規范;此外如何在政府的計劃指導下將服務性社會公益的“供熱”作為商品進行生產、流通和消費,如何制定合理的熱價,並按熱計量收費等等問題。另外,由於供暖合同自身具有的特殊性,使得其與《合同法》的相關規定也並不協調。具體說來,當前供暖合同糾紛案件呈現出如下特點:
一、造成拖欠供暖費原因多種
一種是用戶所在單位與供暖方簽訂協議由其交納供暖費用,單位效益欠佳導致供暖費累計拖欠;此外,有些單位職工購買了單位房屋的產權,但是未及時通知供暖單位變更供暖合同,造成用暖職工不知交納,所在單位誤以為職工已經交納,而供暖單位等待用暖單位交納的脫環現象;第三種情況是,一些職工離開原單位,但未及時變更供暖合同,形成了上述脫環現象,造成供暖費多年拖欠。
(二)供暖合同糾紛舉證難,對於供暖質量和標准問題,特別是供暖期間以後,用暖人舉證較為困難;而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誰主張誰舉證”原則,在民事訴訟中,提出主張的一方當事人應當舉證證明自己的主張,否則將承擔舉證不能甚至敗訴的後果。
(三)供暖欠費糾紛大幅上升
以近三年宣武區法院為例,2002年收案167件,2003年收案212件,而2004年收案猛增達1506件。從受理此類案件的絕對數量上來看,每年均以400%的速度增長,是民事案件中增長最為顯著的一類案件。從該類案件占該院民事案件的比重上看,由2001年的0%增長到2004年的近10%。由此可見,供暖糾紛大量出現,已經成為今後的一種必然趨勢。
(四)按照政府對公益事業的要求,供熱企業不能像 其它 商品生產者享有隨意提價或停止銷售的自由。使得改建供熱系統投資的費用承擔問題與 政府供暖價格計劃控製成為難題。特別是建國幾十年來蓋的樓房,在設計供熱系統時根本就沒有考慮節能和計量問題,供熱系統本身存在著不具備熱計量、環保和熱調控能力的固有缺陷。此外,不論新建還是老系統改造,均需要加裝必要的設備,同時對供熱系統的水質也要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投資需要增加,導致供熱成本增加,但按照政府對公益事業的要求,供熱企業又不能像其它商品生產者享有隨意提價或停止銷售的自由;其次是供熱收費機制不健全,處罰不繳費者無相關法律可依。熱既然是商品,它的價值就應通過價格來體現。集中供熱對同一地界內的千家萬戶具有相對的壟斷性,它不能像一般商品在市場上流通和交易。所以“熱”又是一種特殊商品。據此,在制定供熱價格時一方面要全面測算供熱的經濟性 ,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慮供熱的政策性,否則,不僅計量供熱推廣不了,還會釀成社會的不安定。
(五)訴訟主體的特點
從2002年受理的167起案件中來看,原告多為供暖中心和一些物業管理公司。到2004年,原告主體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供暖單位逐漸成為原告起訴的主要形式。而以接受供暖服務對象為原告的案件卻及其少見。
(六)被告主體呈多元化趨勢
從1961年《北京市房地產管理局關於冬季暖氣收費的暫行規定》至今,北京市依然延續著由單位承擔的原則。從而也導致了供暖方只與職工所在單位簽訂供暖協議,這樣,以單位為被告的案件佔到主要地位。尤以國有企事業單位為主。隨著城市住房改革的不斷推進,加之個人支付取暖費的商品房增多等原因,一批勞動者享受的福利供暖待遇正發生變化,以個人為被告的案件也呈逐年上升趨勢。而在這些以個人為被告的案件中,被告多為下崗工人、失業人員等社會低收入人群。
二、案件呈現出以上特點的原因
(一)傳統的供暖協議與《合同法》的不相適應性
我國供暖體制是在計劃經濟時代作為一項福利事業建立起來的,當時供暖費用全部由政府負擔。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供暖體制也發生了一系列變化。根據 1994年出台的《北京市住宅鍋爐供暖管理規定》,政府對供暖開支不再統包統管,而轉向由採暖用戶所在單位負擔,對於沒有工作單位的,由採暖用戶個人負擔。但在《合同法》頒布實施以後,供暖體制很難適應《合同法》發展的要求,逐漸凸現出與法律規范諸不相適應的地方。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1、供暖協議簽訂的不自由性
目前的供暖協議簽訂的現狀是,為個人採暖用戶付費的單位並非出於自願與供暖單位簽訂供暖協議,而是迫於市政府的強制性規定。2、 供暖協議履行的制約性,《北京市住宅鍋爐供暖管理規定》中規定,採暖用戶無正當理由拒絕交納供暖費的,房地產管理機關可以責令其限期交納,情節嚴重、拒不交納的,經房地產管理機關批准,供暖單位可以停止供暖。由此可以看出,供暖單位行使權利受著行政規章的制約。即使採暖用戶具有“情節嚴重,拒不交納”法定停止供暖情節的,卻還要受到房地產管理機關的批准。從目前的社會大環境來看,考慮到地方政府的穩定因素,房地產管理機關很難批准供暖單位停止供暖。所以,針對採暖戶拖欠採暖費的情況,供暖單位只能繼續履行合同義務,這顯然與立法本意不相適應。3、供暖協議權利義務的不對等性。供熱在技術上系整體供熱,在採暖方欠費時,供暖方卻不能停止供熱,以保證整體供暖。
二)作為用熱單位一方的行為
1、用熱單位無力支付供暖費引發的糾紛
一些用熱企業經營不景氣,效益不好,本來對職工的基本工資都難以發放,更不用說對職工供暖費的支付了。而傳統的由職工所在單位代繳的機制當面臨單位無力支付時,就顯現出諸多弊端,使得糾紛擴大化。
2、用熱方未及時變更供暖協議引發的糾紛
主要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隨著公有住房制度的改革,部分用熱單位對供暖費用的承擔方式也隨之進行了改革。用熱單位與職工約定,職工承擔一部分供暖費用,或是將供暖費用直接發放給職工個人,由個人直接繳納供暖費,單位不再負擔該項費用。但是用熱單位卻未曾對原供熱協議中供暖費的承擔條款作出相應變更,使得自己仍然是供熱協議的一方相對人,仍應對供暖費承擔付款義務。另一種情況是,在職工調離單位,或者被辭職後,為其支付供暖費用的單位沒有及時與職工就供暖合同中供暖費用的支付方式等條款進行變更或解除,而當供暖單位收取供暖費用時,職工原單位卻難咎其則,以致於雙方對供暖費的承擔產生糾紛。
(三)作為供熱單位一方的行為
1、供暖質量不合格導致的糾紛
如住戶室內溫度不達標,不能達到國家規定的溫度標准、時間標准。但由於採暖戶其沒有及時主張自己的權利或沒有在瑕疵發生時採取有效的手段解決,以致在訴訟中不能舉出任何證據,從而無法獲得法庭認定。
2、用熱單位的法律意識增強
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社會關系被納入到法律調整的范圍中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法制意識也在不斷增強。供暖單位也不例外。另一方面,近幾年由於能源價格持續上漲,給供暖單位的經營也帶來沉重的負擔。雖然物價局核定的供暖費在逐步增長,但採暖戶拒不交納採暖費的情況還是大量存在,使得供暖單位舉步維艱,從而也就使得以訴訟方式討要供暖費的案件大量涌現。
三、當前審理供暖糾紛案件遇到的問題及對策
(一)採暖戶要積極舉證。由於熱具有傳導性,因此在溫度問題上應注意做好取證工作,比如請公證處鑒定溫度、低溫保持的時間,調查問題的原因等。做好證據保全,才能使問題得到合理和有效解決。
(二)關於供暖合同權利義務的對等性問題
供熱在技術上系整體供熱,在採暖方欠費時,供暖方難以行使一般民事合同主體的不安抗辯權,不能停止供熱,以保證整體供暖。由此供暖合同具有與其他民事合同不同的公共服務性、行政強制性、強制履行性的特點。正是由於供暖單位具有以上的特殊性,所以當採暖方拒絕付全部款項時,法院應不予支持。因此,筆者認為,在現有供暖體制和 政策法規 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供暖單位應當採取積極形式與採暖方簽訂供熱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尤其是明確採暖一方應當全額支付供暖費用,避免出現糾紛時無任何法律依據。另外在立法上,應進一步完善有關供用熱力合同的規定,針對其自身的特殊性,對合同中有關權利義務條款的內容作出更為具體、明確、切實可行的法律規定,以便使對供暖糾紛的處理完全納入法制化的軌道上來。
1、供暖合同條款內容的變更
供暖系公益事業,供用熱力合同通常執行政府定價。但在許多供暖協議中,卻沒有出現供暖的價格標准,而是應當按照當時的實際價格執行。但是隨著物價指數、供暖方式的改變,一成不變的價格標准顯然不能支持供暖單位的正常運營。當政府定價上調時,供暖方往往不及時通知採暖方價格變更,由此採暖方拒絕履行上調部分的差價。因此,筆者建議對供暖價格進行調整後,供暖單位應當及時通知採暖方,並積極與採暖方就新價格的約定在原合同中作出相應變更。
2、供暖合同的終止
在大多數供暖協議中,都是由供暖單位直接與職工所在單位簽訂供暖協議。但實際採暖人由於離崗、企業分流等原因於其所在單位脫離關系,但其單位未能及時通知供暖單位終止供暖合同導致原實際採暖人名下的供暖費拖欠數年。這種情況下,一方面供暖協議尚未終止,另一方面支付採暖費的當事人並非實際採暖人。所以當發生訴訟時雙方都會各執一詞。供暖方認為供暖協議尚未終止,原採暖人所在單位就應當支付供暖費用;採暖人所在單位則認為,供暖對象並非本單位職工,故不應履行付費義務。針對上述情況,在傳統供熱體制尚未改革前,用熱單位應增強相關責任人員的法律意識和工作責任心,在單位人員的工作情況發生變更後,及時修改供暖合同中有關條款,及時與已經離崗的人員解除合同。
(三)供暖費用的承擔主體應如何確定是法院在解決供用熱力合同糾紛中應當首先明確的問題。根據《北京市住宅鍋爐供暖管理規定》的相關規定,供暖費原則上由單位負擔,除非採暖人沒有單位。但在今天住房私有化的形式下,並沒有新的規范調整個人私有房屋的供暖費用承擔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可依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追索供熱費案件的若干意見》之規定,即以合同主體為標准,一採暖個人所在單位或無單位個人本人為補充的確定被告原則。而在審判實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沒有簽訂供暖合同的,雖然根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雙方沒有簽訂合同,但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合同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也成立。但因為長時間政府政策規定由單位代職工繳納供暖費,使得一些供暖單位先告職工個人,這些職工以採暖費應由單位負擔為由提出抗辯,故而被告主體不適格,供暖單位只能先撤訴,然後再告單位。此外,雖然北京市高院在被告主體確定問題上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但由於政府規章同時存在規定的情況下,這就使得供暖方在選擇訴訟主體時有了多重選擇,結果出現錯誤。從最近幾年的案件審理情況來看,撤訴案件佔有相當大的比例。針對以上情況,筆者認為,應逐漸統一相關法律規定,完善有關訴訟主體方面的法律規定,以免對當事人造成誤導,避免不必要的糾紛出現。
(五)其實供熱早就應該像城市公交等事業一樣,由政府行為轉為企業行為。供暖市場化,企業依據市場規律經營,展開競爭,優勝劣汰,讓老百姓選擇自己滿意的供熱企業,讓消費者直接和供熱企業發生交換關系,才能促使供熱企業以提供合理的價格、優質的服務贏得用戶,同時讓百姓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供熱企業,從而讓雙方都感到滿意。
總之,供暖逐漸實行市場化運作,供暖由福利性轉變為商品化、貨幣化之後,像在市場上購買其他商品一樣選擇暖氣,讓老百姓自己說了算,才真正符合市場規律。 不管怎麼說,由於供暖糾紛涉及面廣,影響面大,一旦處理不當,極易引發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所以要想妥善處理該類糾紛,還必須對現有的法律、法規、規章進一步完善,建立一個適應社會發展的供暖模式,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其應有的功效。
❾ 煤炭價格上漲,今冬北方地區供暖費也會隨之上漲嗎
最近一段時間,國內的煤炭價格突然發生了一個質的飛躍,很多地方的煤炭由於物資緊缺的原因導致價格飛漲,而現在,很多電廠煤炭庫存已經低於七天警戒線,對於這部分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沉重的打擊,而有這方面的磚家預測,今年的煤炭價格將會維持一個比較長時間的高位運行,很多人在看到煤炭價格不斷上漲之後,也紛紛猜測,北方的冬天供暖價格是不是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長。
所以說煤炭的價格上漲,但是北方地區的供暖費用不會得到一個太大的上漲,而對於那些中小型的供暖企業,我認為國家應該適當的給予他們一點幫助,讓它們能夠從這次的危機中恢復過來,這樣也會讓經濟更好一些。
❿ 這個冬天哪些行業在變「暖」
在工業生產節奏加快、冷冬預期加強以及製造業訂單轉移等多方面因素的交織下,預計四季度部分行業將會面臨需求提升且訂單增多等局面,從而出現供不應求並引發產品漲價的現象。建議投資者關注近期需求好轉且漲價較為明顯的細分領域。
紡織業:傳統旺季、冷冬以及訂單迴流加速行業景氣度上行。 三季度紡織業產能利用率改善幅度高於整體製造業,銷售額等指標好轉顯示行業景氣度正在修復。10月以來柯橋紡織價格指數出現小幅上移,其中原材料價格指數上行最為明顯。冷冬預期的形成以及國外紡織訂單迴流導致紡織品需求大大增加。國內消費者購買防寒衣物的需求出現增加。國外方面,由於中國擁有較為完善且安全的供應鏈,印度等地區疫情擴散後導致紡織類訂單迴流我國,部分廠商表示毛巾、床單等訂單產量較大甚至訂單已經排期至明年。
化纖:上游需求回暖疊加行業格局優化,多個產品價格上調。 受益於紡織品需求快速提升,紡織產業鏈上游化纖板塊多個品種(如錦綸、滌綸、粘膠纖維等)價格迎來上調。
天然氣:供暖提前疊加大氣治理,能源需求反彈。 北方氣溫下降疊加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九月末以來燃氣價格顯著回升,月初至今東北地區LNG出廠價格指數的上行幅度接近20%。若拉尼娜現象進一步加劇,我國大部分地區溫度相比往年同期將會進一步降低,疊加煤改氣政策的推進,四季度直至明年一季度燃氣需求量將會進一步擴大且未來增長確定性較強。
種植業:農產品(糧食、蔬菜)漲價預期更加強烈。 根據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發布的消息,目前拉尼娜在熱帶太平洋上持續加強;太平洋中東部地區可能會迎來乾旱,影響大豆和玉米的生產;而在太平洋西部區域,可能會帶來強降雨甚至是洪澇災害,影響農作物生長和資源開采,即我國南方發生強降雨和洪澇的概率大大增加而北方則是出現乾旱。美國農業部10月展望報告表示2020/21年度大豆產量將會減少至42.68億蒲式耳。九月以來大豆、玉米等農產品價格進入加速上行階段。如若北方出現乾旱而南方發生洪澇災害等,種植業將會受到較大的負面影響,農產品價格漲價預期將會更加強烈。
造紙業:旺季來臨,提價不止。 繼8月中旬以來廠商陸續宣布對於白卡紙進行提價,10月以來多家紙企繼續發布漲價函,白卡紙出廠價格中樞上移。白卡紙價格上漲的階段往往集中在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末前後,同時供給端的相對剛性對價格上行創造了有利條件,目前行業集中度提升更加有利於價格中樞上移;三季度造紙企業盈利已經出現明顯修復,在持續提價的作用下,四季度繼續改善動力較強。
輪胎:原材料漲價疊加車市場回暖促使其漲價。 海內外多家輪胎公司表示因原材料價格上漲造成經營成本壓力增加,由此上調了部分輪胎售價。原材料價格止跌並開啟上漲是本次輪胎售價上調的主要原因,三季度以來天然橡膠價格快速上行。乘用車市場回暖也是輪胎售價上調的驅動因素之一。
風險提示:疫情反復,經濟數據低於預期,業績超預期下滑
目錄
01 冷冬預期疊加經濟修復,部分領域將面臨需求提升
按照 歷史 規律,在「金九銀十」背景下,三季度和四季度往往是我國的傳統生產旺季,下半年產值往往高於上半年,且工業生產的產能利用率通常在四季度達到全年高點。而疫情對於全球經濟活動帶來較大的干擾,同時極端氣候出現的可能性提升也將會對生產活動帶來沖擊。 與往年冬季相比,今年可能會存在一些不同之處:
首先,今年四季度生產活動節奏可能會進一步加快。 由於我國疫情控制相對較好,目前多項經濟指標顯示國內經濟處於快速恢復中,基建和地產投資已經出現明顯改善,伴隨著三季度企業盈利加速上行,預計四季度製造業投資也將會迎來較快修復。整體來看,四季度宏觀經濟依然處於改善中,工業企業也處於向上修復階段,尤其是順周期板塊的生產活動進一步加快;目前部分行業如 汽車 、機械設備、電氣設備等板塊已經開始釋放利潤,預計四季度這一趨勢將會得到加強。
其次,今年冬季可能會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影響之一是冬季氣溫偏低。 進入十月後,我國多個地區出現明顯降溫,部分北方地區提前進入冬季。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指出,赤道中東太平洋8月進入拉尼娜狀態,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統計顯示,1954年以來,拉尼娜事件影響年份里,我國冬季偏冷的比例超過80%;2008年初我國發生了50年一遇的雨雪冰凍遭害,為春運、電力、能源、供水、農業等帶來了及其嚴重的影響和損失。
最後,海外疫情蔓延而國內部分產業擁有完整的生產產業鏈,倒逼部分製造業(如紡織、醫療器械、半導體等)訂單迴流。 由於海外新冠疫情控制效果有限,每日新增確診人數依然處於較高區間內,因此國外部分工廠處於停工狀態。出於對供應鏈安全性和完整性的考慮,部分零售商可能將訂單從國外轉移至中國。
以醫療防護用品行業為例,疫情爆發初期,從上游設備生產商(機械設備)到中游原材料供應商(如能源類公司)再到生產代工企業(口罩、防護服)以及醫葯生產商,疫情以來產業鏈各個環節均處於積極生產狀態,且接收到較多的外貿訂單。 印度作為第二大紡織品生產消費國而近期累計確診人數仍在攀升中,多家紡織企業表示因疫情原因為無法按時交貨,而中國擁有較為完善的產業鏈且供應鏈安全性較強, 預計四季度越來越多的紡織品訂單將會投向中國,這將會對於國內的紡織製造產業鏈帶來正向驅動。
在四季度工業生產節奏加快、冷冬預期加強以及製造業訂單轉移等多方面因素的交織下,預計部分行業將會面臨需求提升且訂單增多等局面,從而出現供不應求並引發產品漲價的現象。下文中將會對近期需求好轉且漲價較為明顯的品種進行總結和分析。
02 哪些行業正在變「暖」?
1、紡織業:傳統旺季+冷冬+訂單迴流加速景氣度上行
三季度紡織業產能利用率改善幅度高於整體製造業,銷售額等指標好轉顯示行業景氣度正在修復。 與Q2相比,紡織行業Q3產能利用率提升3.5個百分點至76.2%,成為產能利用率環比改善較為明顯的行業之一。8月服裝鞋帽紡織品類零售額已經轉為正增長(4.2%), 四季度冬季的到來以及「雙11」促銷活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紡織品的需求。 從紡織行業景氣指數來看,10月以來柯橋紡織價格指數出現小幅上移,其中原材料價格指數上行最為明顯。
冷冬預期和國外訂單迴流將會加速紡織行業景氣度上行。 除了前文中提到的傳統旺季等季節性因素對於紡織板塊需求的提振以外,冷冬預期的形成以及國外紡織訂單迴流導致紡織品需求大大增加。 國內需求方面,由於極端天氣的逐步形成增強了冷冬預期, 消費者購買防寒衣物的需求出現增加;同時紡織品銷售較為適合「直播帶貨」等方式進行,疊加「雙11」等購物節等紡織品銷售額將會出現明顯提升。 國外需求方面,在中國疫情控制較好且具備紡織全產業鏈生產能力的情況下,印度等地區疫情擴散後導致紡織類訂單迴流我國 ,部分廠商表示毛巾、床單等訂單產量較大甚至訂單已經排期至明年。
由於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上第二大紡織品生產和消費國且紡服業也是其支柱產業之一,根據Ministry of Textiles此前的預測,2023年印度紡織品市場規模將達到2260億美元,2009年至2023年年復合增長率達到8.7%。而印度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而跨國公司將會在全球范圍內調整訂單生產以及國際采購商也會根據生產能力來選擇供應商,因此大量的紡織業訂單將會流入供應鏈完整且安全的國家。
2、化纖:上游回暖+行業格局優化,產品價格上調
受益於紡織品需求快速提升,紡織產業鏈上游化纖板塊多個品種價格迎來上調。
錦綸: 本周錦綸絲DTY華東市場主流價提升了500元/噸、錦綸絲POY華東市場主流價格提升了25元/噸、錦綸絲FDY華東市場主流價格提升了100元/噸。一方面,錦綸的上游生產材料價格上行明顯,原油價格10月份以來漲幅超過5%,國內己內醯胺現貨價格進入十月份國內從9100元/噸多次上調至9500元/噸。
滌綸: 目前全國FDY150D滌綸長絲的市場價相比9月底增長了4.01%,滌綸短纖的市場價增長了10.90%。而在下游紡織業需求增長的拉動下,滌綸長絲和滌綸短纖的高庫存迅速被消化,滌綸短纖的庫存甚至已經降到負區間,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態。後續來看,原材料價格的高位支撐,和下游需求拉動疊加目前庫存低位,滌綸產業鏈仍將維持高景氣度。
粘膠纖維: 近期粘膠短纖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行,目前1.5D/38mm粘膠短纖市場價10450元/噸,雙節之後增長了16.43%,相比8月份增長了25.90%。由於前幾年擴產過多,粘膠短纖產業鏈自2017年開始進入下行周期,2019年下半年行業進入嚴重虧損階段。而本輪供需雙向的支撐帶來行情的拐點從8月份出現。
一方面,下游需求的提升,帶動產業鏈價格上行。 由於海外疫情仍然嚴峻,我國紡織產業鏈產能恢復較塊,印度訂單向我國轉移,疊加金九銀十的旺季,紡織服裝需求強勁。粘膠纖維是重要的棉紡織材料,下游需求的火爆帶來粘膠纖維價格的上漲。根據隆眾資訊,粘膠短纖行業開工率逐漸提升,目前約77.56%。 另一方面,今年以來棉花價格持續攀升,使得紡織生產成本較高,而粘膠纖維是較好的棉花替代產品,隨著棉花的不斷提價,粘膠纖維的價格也得到進一步的支撐。
後續來看,由於前一兩年的持續虧損,很多中小企業已經逐步退出粘膠纖維的生產,而且經過2018年和2019年的擴產高峰,行業基本已經沒有新增產能,在下游紡織服裝高需求的推動下,粘膠纖維的供需格局有望得到改善,價格方面具有較強的保障性。
3、天然氣:供暖提前疊加大氣治理,能源需求反彈
北方氣溫下降疊加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九月末以來燃氣價格顯著回升。 目前中國LNG出廠價格全國指數上行至2950元/噸,本月以來的反彈幅度達到10.2%,相比9月初已經上行了14.9%。四季度以來全國多地迎來降溫,北方部分地區提前開始供暖,月初至今東北地區LNG出廠價格指數的上行幅度接近20%。9月28日,國家生態環境部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 強調推薦清潔取暖散煤替代工程並加快推薦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 2020年採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應的前提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基本完成平原地區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基本建成無散煤區。在以上因素的推動下,近期國內天然氣價格出現快速上行。
若拉尼娜現象進一步加劇,我國大部分地區溫度相比往年同期將會進一步降低,疊加煤改氣政策的推進, 四季度直至明年一季度燃氣需求量將會進一步擴大且未來增長確定性較強,可關注燃氣需求反彈帶來的機會。 由於海外天然氣價格偏低且我國天然氣進口依賴度相對較高,部分能夠接收LNG的公司將會具有較強的成本優勢。
4、種植業:農產品漲價預期更加強烈
根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10月17日發布消息,目前拉尼娜在熱帶太平洋上持續加強,到了今年11月至明年1月期間,可能會逐漸加強為中性強度,並且有75%-80%的可能貫穿北半球。 太平洋中東部地區可能會迎來乾旱,影響大豆和玉米的生產;而在太平洋西部區域,可能會帶來強降雨甚至是洪澇災害,影響農作物生長和資源開采,即我國南方發生強降雨和洪澇的概率大大增加而北方則是出現乾旱。
在2010年末至2011年拉尼娜現象逐漸走強時, 大豆等農產品期貨結算價波動率明顯上升且價格整體呈現上升趨勢,2011年我國和美國大豆產量均出現明顯下降。 根據美國農業部10月展望報告,2020/21年度大豆產量將會減少至42.68億蒲式耳,大豆期末庫存也將下降至2.9億蒲式耳;同時將其對於2020/21年度平均農產品價格預期大幅上調至9.8美元/蒲式耳;目前對於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產量的預測值仍維持不變。
二季度以來大豆、玉米等農產品價格開始企穩回升,九月以來進入加速上行階段。 由於目前冷冬預期加強,如若北方出現乾旱而南方發生洪澇災害等,種植業將會受到較大的負面影響,農產品(糧食、蔬菜等)價格漲價預期也將會更加強烈。
5、造紙業:旺季來臨,提價不止
8月中旬以來晨鳴集團、APP金光紙業、博匯、萬國太陽等陸續宣布對於白卡紙進行提價,10月以來多家紙企繼續發布漲價函 ,如萬國紙業(華南)白卡紙出廠價已經由7月末的5350元/噸上升至目前的6350元/噸;白卡紙出廠價格中樞上移。
三季度以來數家紙企陸續發布了文化紙提價函,如晨鳴集團在10月15日的漲價通知中的說明:受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影響,為確保給客戶提供持續、穩定的高品質產品及服務,決定於11月1日起,銅版紙系列產品價格上調300元/噸。博匯紙業、山東華泰、太陽紙業、APP等多家企業均對文化紙或白卡紙進行提價調整。
白卡紙價格上漲的階段往往集中在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末前後,開學季和雙節驅動白卡紙需求出現增多,同時供給端的相對剛性對價格上行創造了有利條件,目前行業集中度提升更加有利於價格中樞上移; 三季度造紙企業盈利已經出現明顯修復,在持續提價的作用下,四季度繼續改善動力較強。7月文化用紙市場價格企穩回升,進入9月之後加速上行,如目前華夏太陽(華南)的雙膠紙和銅版紙相比6月分別上行700元/噸和500元/噸;岳陽紙業發布業績預告,表示造紙板塊利潤穩步提升,前三季度凈利潤為2.55億元到2.75億元,累計同比增速為122%到139%。進入四季度之後,紙企繼續發布漲價函,文化紙和白卡紙漲價不止,預計造紙板塊盈利繼續改善動力較強。除此之外,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將會是黨政類書籍出版印刷的集中時期,文化用紙需求將會得到較強的支撐。
6、輪胎:原材料漲價+車市回暖促使其漲價
海內外多家輪胎公司表示因原材料價格上漲造成經營成本壓力增加,由此上調了部分輪胎售價。 日本輪胎製造商優科豪馬近日宣布,自12月1日起,美國市場部分商用卡車和客車輪胎的價格提高6%;普利司通美洲輪胎業務部計劃於11月1日將在美國銷售的所有凡士通品牌的子午線卡車和客車輪胎的價格平均提高5%以上,部分價格則提高8%以上。在此之前,全球輪胎巨頭之一正新橡膠宣布,因為輪胎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成本增加,自8、9月份起陸續對豪華轎車輪胎、高性能運動休旅輪胎以及機車輪胎和自行車輪胎的售價上調3~5%之間。隨後建大輪胎表示將會跟進輪胎調漲,供不應求是產品漲價的原因之一。和達(山東)橡膠於8月8日發布了價格調整通知,由於近期天然橡膠、炭黑、鋼絲等輪胎原材料價格上漲,公司運營面臨現實壓力,決定自9月1日開始採取逐步調價的方式,對部分產品價格上調1~3%。建新輪胎也針對某一型號輪胎進行價格上調。
部分A股輪胎公司也發出漲價函, 如10月1日,賽輪輪胎發布漲價通知,由於輪胎製造所需的相關原材料不斷漲價,成本上升的壓力越來越多;自10月1日起,對賽輪集團各乘用車輪胎品牌的價格和促銷政策進行調整,對應尺寸分別上調3%-7%。在此之前,8月24日三角輪胎宣布對商用車輪胎個產品價格進行一定程度上調,具體價格調整時間和幅度另行通知,同時表示天然橡膠、鋼簾線及談給等原材料價格正在不斷上升。通用股份也於21號發布調節通知,自8月29日起16寸以下漲3%,16寸及以上漲2%。
原材料價格止跌並開啟上漲是本次輪胎售價上調的主要原因,三季度以來天然橡膠、炭黑、鋼材價格走出低谷。乘用車市場回暖也是輪胎售價上調的驅動因素之一 ,由於上半年疫情干擾國內整車廠復工生產,下半年整車廠將會加速生產節奏從而完成年初時設定的全年產銷目標,因此下半年國內乘用車市場產量將比上半年出現明顯增多,那麼輪胎需求量及訂單也會具有較強的保障。
03 結論與建議
在工業生產節奏加快、冷冬預期加強以及製造業訂單轉移等多方面因素的交織下,預計四季度部分行業將會面臨需求提升且訂單增多等局面,從而出現供不應求並引發產品漲價的現象。 建議投資者關注近期需求好轉且漲價較為明顯的品種。
與往年冬季相比,今年可能會存在一些不同之處 :首先,今年四季度生產活動節奏可能會進一步加快。由於我國疫情控制相對較好,目前多項經濟指標顯示國內經濟處於快速恢復中,基建和地產投資已經出現明顯改善,伴隨著三季度企業盈利加速上行,預計四季度製造業投資也將會迎來較快修復。其次,今年冬季可能會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影響之一是冬季氣溫偏低。進入十月後,我國多個地區出現明顯降溫,部分北方地區提前進入冬季。最後,海外疫情蔓延而國內部分產業擁有完整的生產產業鏈,倒逼部分製造業(如紡織、醫療器械等)訂單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