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無錫經濟增速低為什麼

無錫經濟增速低為什麼

發布時間:2022-11-22 03:17:53

① 江蘇4市2021年GDP破萬億

江蘇4市2021年GDP破萬億

江蘇4市2021年GDP破萬億,前幾天江蘇GDP總量已經出爐了,為11.63萬億元,位列全國第二。每個城市的詳細數據也是大家比較關心的一個話題,江蘇4市2021年GDP破萬億。

江蘇4市2021年GDP破萬億1

2022年春節之前,江蘇省13個城市2021年的GDP數據全部出爐,整體成績堪稱輝煌,為喜慶團圓的春節增添了一份喜氣和光彩。根據江蘇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1年江蘇省GDP總量達到116364.2億元,成功突破11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10019.7億元,成功突破1萬億元,兩項核心經濟數據均實現了大突破,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從GDP組成來看,2021年江蘇省第一產業增加值為4722.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為51775.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為59866.4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4.1:44.5:51.4,與2020年相比,一產增加值比重下降了0.3個百分點,二產增加值比重提高了1.2個百分點,三產增加值比重下降了0.9個百分點。

不難發現,第二產業在江蘇省GDP中的比重上升,是2021年江蘇省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事實上也的確是如此,2021年江蘇省的二產增加值同比增長10.1%,是三大產業中最高的,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8%,實體經濟基礎進一步加固,製造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5.8%,佔比為全國最高,繼續在製造業大省的道路上前進。

江蘇省的GDP總量繼續排名全國第二,GDP增速略高於排名第一的廣東省,因此與廣東省的GDP差距有所縮小。另一方面,排名第三的山東省經濟復甦勢頭明顯,GDP增速又略高於江蘇省,因此江蘇省的領先優勢略有縮小,但兩省之間的絕對差距依然非常大。

從GDP增速來看,2021年江蘇省GDP實際增速為8.6%,遠高於全國平均增速(8.1%),是四大經濟強省中最高的;GDP名義增速為13.28%,遠高於全國平均增速(12.57%),在四大經濟強省中僅高於廣東省,低於山東省、浙江省,在全國范圍內排名中上游。

具體到江蘇省13個城市的話,整體可以說是實現了大幅普漲,有12個城市的GDP名義增速超過10%,有4個城市的GDP總量超過了1萬億元,5個城市的GDP總量介於5000—9000億元。

1、蘇州2021年GDP總量達到22718.34億元,繼續是江蘇省唯一GDP超過2萬億元的城市,繼續排名全國第六,GDP名義增長12.63%,略高於同層次城市,與2020年相比,蘇州與重慶的距離略有縮小,相對於成都的領先優勢略擴大,全年實現了高速發展,表現十分穩健。

2、南京2021年GDP總量為16355.33億元,繼續力壓天津排名全國十強,全年表現相對比較一般,GDP名義增速僅有10.38%,僅高於略顯低迷的南通,與蘇州的GDP差距也擴大了不少,看來趕超蘇州註定不會一帆風順,是一個艱巨而長期的任務。

3、無錫2021年GDP總量為14003.24億元,GDP名義增長13.2%,是江蘇省四個萬億城市中GDP增速最高的,與南京的距離正在不斷拉近。值得注意的是,無錫2021年度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同樣為四大萬億城市最高,兩項關鍵經濟指標增速均領跑四大萬億城市,經濟發展速度與質量並重,實現了高速發展。

此外,從全國范圍來看,無錫與寧波的差距略有擴大,2021年寧波的GDP達到了14594.9億元,GDP名義增速高達17.62%,GDP增速略顯變態,目前青島的GDP尚未公布,不過按照2021年前三季度增速推測的話或許與無錫不相上下,兩市之間的差距或許還會略有縮小。

4、南通2021年GDP為11026.94億元,GDP名義增長9.87%,是江蘇省唯一GDP名義增速低於10%的城市,在全國20強城市的競爭中也略有不利,還得等待泉州、濟南、合肥公布數據後才能知道結果,但大概率或許會無緣20強。

5、常州2021年GDP為8807.58億元,徐州GDP為8117.44億元,同時突破8000億元,但常州的GDP增速明顯要比徐州高出不少,如果能夠保持如此狀態,2022年常州必將突破萬億,屆時江蘇省將會擁有5座萬億GDP城市,而徐州的發展則依舊不溫不火,反而在蘇北持續高速增長的背景下略顯低迷。

6、揚州2021年GDP為6696.43億元,鹽城GDP為6617.39億元,泰州GDP為6025.26億元,與2020年相比鹽城、泰州均突破了6000億元,且鹽城已經無限接近揚州,僅比揚州少79億元。

7、鎮江2021年GDP為4763.42億元,淮安GDP為4550.13億元,連雲港GDP為3727.92億元,宿遷GDP為3719.01億元,這裡面連雲港、宿遷的糾纏可以算是每年江蘇省的一個保留節目了,而且已經持續多年了,每一年連雲港都比宿遷多個幾億元或者幾十億元。

但是即便如此,宿遷的崛起之勢已經無法掩蓋和阻擋,2021年宿遷GDP名義增長14%,是江蘇省最高的,而宿遷2021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21.1%、稅比高達86.8%,同樣還是江蘇省最高的,經濟發展速度與質量同時兼顧,均實現了高速增長,為隨時升至第12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江蘇4市2021年GDP破萬億2

前幾天江蘇GDP總量已經出爐了,為11.63萬億元,位列全國第二。江蘇每個城市的詳細數據也是大家比較關心的一個話題,大家都想知道江蘇的十三個城市到底有多強。

排名第一的毫無疑問還是蘇州,蘇州GDP達到了22718億,蘇州不僅總量高,增速也很穩,達到了8.7%,超過江蘇全省增速。蘇州後面的追兵成都去年的增速是8.6%,去年成都沒能突破兩萬億,和蘇州的差距相比較於前一年已經擴大了。

排名第二的還是省會南京,不過南京第三季度受疫情影響增速有所放緩,第四季度表現也有點疲軟。南京全年GDP為16355億,天津已經縮小了與南京的差距,南京與天津的第十之爭仍然是2022年的看點。

排名第三的是工業強市無錫,全年GDP剛好突破14000億。無錫2021年的經濟增量達到了1600億左右,經過升級轉型後的無錫依然強大。緊隨無錫之後是排名第四的南通,南通也是江蘇第四個萬億城市。2021年南通經濟發展比較穩定,GDP突破了11000億,繼續和濟南合肥等省會城市處於同一陣營。

排名第五第六的是常州和徐州,這是江蘇的兩個8000億陣營。常州增速喜人,GDP總量超過了8800億,就算2022年過不了萬億,2023年鐵定超萬億,兩年後常州將成為江蘇的第五個萬億城市。徐州的增速也是高於全省的,GDP總量超過了8100億,但是徐州身後的唐山增速更快,徐州今年全國排名預計要下滑一名。

排名第七、第八、第九的是江蘇的三個6000億級別城市,分別是揚州、鹽城和泰州。揚州在2021年第三季度受疫情影響封城封了有一個多月時間,所以增速全省最低也可以理解。今年本來是鹽城超過揚州的最好時機,奈何鹽城發展也是乏力,增速全省倒數第三。泰州前幾年受環保影響關停淘汰了很多中小企業,所以GDP增量一直不高,去年GDP增速全省第一也是彌補了過去幾年的一些遺憾,希望繼續能保持高速發展的態勢。

排名第十和第十一的是鎮江和淮安,這兩個城市都是4000億級別的。鎮江雖然地處蘇南,但是經濟總量近些年一直不高,在我高中時泰州都比鎮江少,後來看到江蘇好幾座城市先後超過鎮江。淮安這幾年發展勢頭比較猛,去年增速全省第二,僅次於泰州,現在淮安只差鎮江兩百多億,再過兩年淮安GDP總量很可能會超過鎮江。

排名第十二和第十三的是連雲港和宿遷,這兩個城市雖然沒有突破4000億,但是也都在3700以上以上,明年突破4000億不成問題。連雲港和宿遷也比較有意思,每年都相差幾十億,也經常被網友拿來調侃。宿遷雖然被網友稱作「十三妹」,但是放到西部經濟大省四川已經是僅次於成都的第二經濟大市了。

從江蘇十三個地級市的經濟數據可以看出,江蘇超過6000億的城市有9個,一個省有9個城市的GDP超過6000億,這在全國也是獨一份了。有人說江蘇城市少人口多,靠人口取勝。的確,江蘇大部分都是平原,人口確實密集,基本上沒有人口特別少的城市。像揚州、泰州這樣人口只有四百多萬的普通地級市中西部也是一抓一大把,但是中西部卻沒有一個普通地級市GDP是超過6000億的,泰州超過6000億在江蘇也只是排名第九而已。

江蘇也並不是沒有缺點,最明顯的就是蘇南蘇北差距比較明顯,這是每個發達地區都存在的問題,廣東這個問題更明顯。現在江蘇已經開始重視蘇北發展,相信要不了多久廣大蘇北地區全部都會處在全國平均線以上。

江蘇4市2021年GDP破萬億3

2021年江蘇GDP邁上11萬億元新台階,實現116364.2億元,比上年增長8.6%。全省13市表現如何?1月24日,現代快報記者從江蘇省統計局獲悉,13市的「成績單」出爐,蘇州以2.27萬億位居全省第一,南京、無錫、南通也都保持在「萬億俱樂部」。常州、徐州登上8000億元新台階,6000億元檔也出現新成員。值得注意的是,13市經濟增速都超過7.4%,最快的泰州、淮安增速「破10」。

從目前國內已公布2021年經濟數據的`省市來看,去年經濟總量TOP5基本確定,分別為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江蘇2021年經濟總量以116364.2億元位列第二,邁上11萬億元新台階,這背後是「蘇大強」13個市的共同努力。

從數據來看,省內的「萬億俱樂部」成員還是蘇州、南京、無錫、南通。「最強地級市」蘇州,以22718.34億元的經濟總量繼續穩坐全省第一的位次。在蘇州2021年「成績單」當中,還有一個數據格外亮眼,那就是規上工業總產值首次邁上4萬億元新台階,意味著蘇州基本鎖定「工業第一城」。當然,強將手下無弱兵,蘇州下轄的崑山、張家港、常熟常年居全國百強縣前列,三個縣級市的經濟總量加起來就超過萬億。

省會南京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6355.33億元,同比增長7.5%。在過去一年,南京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持續恢復、韌性增強。雖然經濟總量和蘇州還有一定的差距,但與從目前國內各市已公布的經濟數據情況來看,南京基本上鎖定了全國GDP城市第十強的位次,超過經濟總量15695.05億元的天津市。

△截圖來自江蘇省統計局網站

經濟總量的萬億規模成為衡量一座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參考。無錫從2020年的12370.48億元,到2021年邁入1.4萬億,經濟增量全省領跑,增速8.8%。「萬億俱樂部」新成員南通,2021年以11026.94億元的「好成績」繼續保持位次,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9%,兩年平均增長6.8%。「萬億俱樂部」的比拼也很激烈,南通提出要奮力建設「一樞紐五城市」,全力打造「北上海」「新蘇南」。

過去一年,江蘇不少城市經濟總量在都邁上了新台階。常州、徐州均從7000億元的提升到8000億元的檔級。尤其是常州市,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達8807.58億元,增速9.1%。有分析指出,從常州目前的發展勢頭來看,未來1到2年內的時間里,極有希望沖擊「萬億俱樂部」,成為江蘇的第五座「萬億之城」。

在6000億元檔分布著3個城市,分別是揚州、鹽城、泰州。泰州在2021年實現了新跨越,全年GDP6025.26億元,特別增速10.1%,也是江蘇13市中增速最高的。過去一年,泰州的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展現了強勁的發展勢頭。

② 無錫的發展瓶頸在哪裡

現在在無錫找個像樣的工作基本沒戲,我工作15年,身邊不下20個前同事陸陸續續都跑到蘇州,上海,南京,常州工作。臨近的每天來回,100多公里,遠點的一周回一次。這都是為啥?還不是因為工資低機會少!蘇州的好多公司hr都說這邊跳過去的人工資沒發開,加完了30%都沒達到人家平均水平!這就是無錫產業現狀!

無錫的發展瓶頸很多人認為是地少,沒有空間。其實,無錫的發展瓶頸是產業!所以無錫的發展瓶頸已經在突破,為什麼那樣說呢?因為無錫成功地進入轉型發展期。高端產業和高新產業才能才能吸引高端人才,有人高端人才才能提高城市品質。城市的實力不是以大小來衡量的,而是以富裕程度和生活品質來衡量的。一個精緻的城市,同樣也可以是魅力城市。比如新加坡,你能因為說它小而說它是落後嗎?

沒地,沒人,沒位!

無錫的發展瓶頸是礦產資源不齊全,沒有錫。錫,既是工業、農業、國防 科技 等方面的重要原材料,又是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品。一個城市沒有錫,其發展程度會大打折扣!

個人認為有一下幾點

1.大學太少而且人才引進凈流入太少。

2.一直龜縮在市區,現在往太湖發展,江陰和惠山的連帶作用太差,希望S1的建設能加快兩地的連接。

3.錫東新城和蘇州、常熟也可以連成片區。

4.宜興和無錫的地理阻隔。

5.城市國家定位低,沒有太多的政策扶持。

無錫產業結構布局合理,但是缺乏明星企業,打造明星企業,提升無錫在國內外的聲譽,這是迫不及待的事情,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加上本身的經濟基礎,厚積簿發力會很強,

人口少!房價高!如果換種方法!憑無錫的GDP總產值和人均收入比!如果房價降一半!!!什麼樣的人才招不到!!!

就這個政治地位,人口規模,地域面積,還想怎樣?還能怎樣?以後往質量方面多多提升吧,其他就別想了

提起無錫發展的瓶頸,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無錫總面積過小。其實不然,面積同樣很小的深圳,卻發展為中國的特大城市之一,所以面積小並不是一個城市發展的瓶頸。

我認為無錫發展的瓶頸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無錫非省會城市也非國家計劃單列市,相比其他國家重點城市,無錫沒有得到太多的政策傾斜照顧。

2.地理位置尷尬,去上海隔著蘇州,去南京隔著常州鎮江,受大城市輻射溢出的效用降低。

3.無錫近幾年本地人口增長和外來人口流入的速度均在變慢,760萬的現有人口暫不能與動輒千萬的大城市相提並論。

4.藍藻污染事件爆發,無錫不得不遷走幾千家企業,經濟作出了巨大犧牲,直到現在無錫都沒有好的方法徹底解決藍藻污染問題,藍藻泛濫一直拖著無錫經濟發展的後腿,也讓曾經如日中天的無錫經濟踩了急剎車。

5.下轄縣級市宜興與無錫主城區隔太湖而望,是無錫的一塊飛地,兩地之間的交通瓶頸,限制了兩地攜手發展。

6.大學數量過少,年輕人少,高學歷高層次人才也偏少,城市活力不夠。

7.低調,知名度低,對外宣傳不夠,對外省吸引力弱。

8.不文明現象死而復生,雖然無錫今年通過了復試,重新獲得了文明城市的稱號,但事隔不久,小狗隨地大小便、老小區臟亂差等一些不文明現象已重新滋生。

不管怎麼樣,無錫都是中國普通地級市的榜樣,人均GDP更是撂倒中國所有大小非資源性城市,富裕繁華的無錫一直是個好地方。

作為,江蘇地級市中佔地面積不太大的,無錫,來講當今的GDP平均水平已達到全國的很高水平了,再向上發展難度越來越大了,在當前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下,真的,個人觀點,當下,作為無錫領導的父母官,首先應,用長遠的眼光去保持原有的工業企業,及,外資企業可以持續生存的土壤條件,減少政府性的巨大投入,因為現在,無錫,環境大體上已經可以了,相對於其它地方而言,注重本地長信人口的民生索求,不要去追求房地產的暫時土地收入,而去招入無休無止的外來人口,到時一方面會平均掉已有的工業經濟GDp,而且,更會帶來未不可補救的民生問題,教育,醫療,環境,衛生,出行,等等一切的後續費用,政府,准備好了嗎?無錫,的發展應該沒有瓶頸,重在,審勢度勢,無錫,人,從古至今從來沒有那個人為了未來而孤忱難眠的,不是一路走過來了嗎,從,米碼頭,到,雄德生,麵粉廠,面紡廠,開始,無錫,人,包括外地來來,無錫,的人,一旦溶入,無錫,都會去為,無錫,的發展添磚加瓦的,這,是,肯定的,俗話講,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只要安業,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違法,讓所有生命的種子在適合的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未來光明,照耀,森林一片,生存之好地方,成為[祈禱][祈禱][祈禱]

③ 江蘇13市GDP出爐,4市過萬億,經濟增速最快的城市是哪一個

江蘇省2021年,經濟增速最快的城市是泰州市淮安市,增速高達10%。下面我就詳細介紹一下,江蘇省2021年各地GDP數據和增長數值,以及這兩座經濟增速最快城市,到底是靠什麼領先江蘇省。

一、江蘇省2021年GDP數據

眾所周知,江蘇省是中國民營經濟最活躍省份之一,隨著全省2021年GDP數據出爐,江蘇以116364.2億元成績,成為僅次於廣東省之後,中國第二大經濟強省。在全省13個地級市城市當中,蘇州、南京、無錫穩居前全省前三,經濟總量,甚至超越其他省份某些城市,這足以說明,江蘇是一個富裕城市,未來可期。從下面圖片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蘇州經濟總量高達兩萬億,是全省最耀眼明星城市,緊隨其後的南京和無錫,也是不分上下。全省13個城市,在經濟增速方面,泰州和淮安市,無疑是最吸引人的。


以上就是江蘇全省經濟增速最快城市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

④ 無錫為什麼是二線城市離發展成新一線城市還有多久

從實際通勤的角度來說,無錫市區面積並不小,而且建成區密度質量也很高,那是為什麼會給人造成無錫是個小城市的感受呢?我覺得恐怕和以下幾點有關:

一,交通擁堵程度

無錫是出了名的交通順暢的城市,雖然近幾年因為道路建設的遲滯和私家車數量的迅速增長,類似於早晚高峰時機場高架,金城高架等動輒數公里緩行的情況時有發生,但是在同類城市中還是屬於比較暢通的城市,尤其是非高峰時段,基本上是一路暢通。同樣十五公里路程我在杭州可能要開四十分鍾,蘇州三十分鍾,在無錫只要二十分鍾。通勤時間上的節約給人一種城市不大的感覺。

二,人口構成和分布

無錫是典型的工業城市,雖然目前三產佔比已經超過二產,但是就我感官來說二產從業人員應該還是較三產多的,且三產的水平應該也是較中心城市低一些,這意味著商務人士較少,一般上班族在工作時間都在單位待著,在城市中奔波的人口佔比較低,是所謂的候鳥城市。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蘇州市區人口只比無錫多一百萬,也是相似的產業結構,為什麼明顯感覺蘇州人多?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就是蘇州和無錫不同的城市組團結構。蘇州的城市整體框架是類似於十字型(中間是古城區),古城區以外各獨立區域更接近於條狀,導致工業園區和新區的工廠區域和商住區域並不是圓形分割,比如大褲衩向南向北不超過兩公里就進入工廠區域,而東西向則是拉的很長的商住區域。無錫則是典型的圓形城市,從市中心出發向南西東甚至北(雖然北塘真的破)都是一定距離的商住區,較大的工業區被很明顯的分布在市區各個角落,和城市主城區的界限很明顯,以至於一走出高樓密布的商住區就一望無垠,有到了市外的感覺。同時很多外來人口聚集的鄉鎮(比如梅村,碩放,安鎮)都被工業區分割在主城區以外,人口分布的離散程度很高。另外,包括主要景區全部分布在市郊,大市范圍較小輻射有限等也是重要的原因。

三,主城區地形也是影響的一大因素。

「無錫」地處長江南岸,太湖西北岸,是長三角經濟區的中心地帶,確實是中國不多得的一塊福地;更是區域的戰略要地,論區位優勢應該比常州、蘇州高一點;但它的優勢在目前的長三角格局中,並未發揮出來。

無錫的江陰大橋在20年前就建成了,是江蘇省的第二座長江大橋,以此可見其在區域戰略中的重要性;目前江蘇長江上已有十來座大橋(含在建),但無錫依然僅此一橋,可見其戰略之短視,錯失良機已久!

建國以來,無錫一直是江蘇省的政治老二、經濟老大,大約在15年前被蘇州超越,便一蹶不振;因其錯誤的規劃、和短視,至今也沒有更正過來;不僅被蘇州超越,還被常州追趕。無錫根本不知自己因何而興、因何而衰?總想壓蘇州一頭,卻又處處向蘇州學、和蘇州比、還總想著要和蘇州靠近。蘇城興衰千年,自然是有道理的。無錫要想重新振興,機會和優勢依然存在的,關鍵是能否認清形勢、明確自身的定位;找准了方向,努力了結果就不會差。

無錫應該做江南的「東北」,而不是太湖邊的另一個「蘇州」;應向長江發展,而不是把太湖當成未來;應發展現代化的重工業、大型工業、機械行業、 汽車 製造業等,而不是和蘇州一樣去爭電子業、半導體;只有錯位發展,才不會惡性競爭;才能各展所長、優勢互補。同時應發揮區位優勢,把無錫打造成長三角的物流中心;無錫境內至少要造3-4座長江大橋,才能發揮你「交通十字路口」的優勢。這些不僅是長三角經濟分布的需要,更是你的所長和優勢。先不管上海、南京讓不讓你這樣做,但首先自己得明白原因,才能去想辦法應對、和自我爭取、突破。

在城市布局上,應該和蘇州拉開距離、錯位發展:無錫向「北」,蘇州向「南」,這樣才有未來。新的工業區應該設在城市西面,靠近「交通十字路口」,並向江陰靠攏;城市整體應該向「北」擴張,依託長江發展、做大自己,以收編江陰、張家港為長期目標而布局。以《無錫高鐵北站》為新的城市中心;以沿江鐵路為契機,再造一座新城;並再建一座《無錫長江大橋》,公鐵兩用,這是形成「十字路口」的重要一環。在無錫、張家港、江陰3點中間:新建一座《無錫國際機場》;並依託長江大力發展臨港工業區,以「現代重工業」為主: 汽車 製造、私人飛機、直升飛機、太湖邊的遊艇業等。按這樣的布局發展,不出10年無錫的經濟又將再次騰飛。

無錫這些年掉隊的原因,是把太湖看的太重,當成了城市的未來;因與蘇州爭奪太湖發展權,而走錯了方向。太湖經濟,是屬於休閑消費經濟;而長江經濟,是工業航運經濟。長江乃是長三角經濟區之根本,也是最大的優勢;只有立足於當下去、謀劃未來才有意義,無錫只有先做大自己、然後再去提升才有意義!

這些年在南邊的投入,也不會白費;現在改弦更張還來得及:以北為主、以南為輔,以南養北。將「碩放機場」改成《太湖私人國際機場》,並將無錫濱湖區打造成「華東富人區」,邀請國內前100名富豪入住,建設自己的私人庄園。因華東地區富人聚集、但空域緊張,很多富人買得起飛機,卻沒法使用,也只有太湖上空這片適合;把「碩放」機場打造成全國第一個私人機場,他們當然願意來啊。在這可以建造私人庄園,有了家、就會買直升機、買私人飛機、遊艇…富豪來了,其它的自然就跟著來了;甚至可能把公司總部都能搬來。

富人區的房價,應該是蘇州的2倍,向上海看齊;無錫市區的房價,目前大約是蘇州房價的8成。以這些區域的財政,來補貼北面新城的發展,新城的房價應控制在老城區的1/2到2/3;以一個價格窪地來吸引人口聚集、留住各類人力發展壯大自己。「高房價」已經成了各大城市的劣勢,新城的「低房價」也成了吸引、留住人口的優勢……

兩個狗斗的城市:無錫和蘇州,城市相近、工業相近,都在爭太湖發展權;應該拉開距離、錯位發展:無錫向「北」,蘇州向「南」。這些年在建機場上的明爭暗鬥,因靠的太近,所以最終有了個「折中」方案:太湖邊的碩放機場。蘇州人很不開心,GDP比無錫高一大截,卻自己沒有機場。

簡單說一下蘇州!蘇州合並「吳江」後,應該整體「向南」發展;應該將吳中區的《蘇州灣》分離出來,建立《太湖區》。《機場》會建在吳江區內!吳中區因面積大,沒有重點、焦點分散,因此發展非常落後。應將吳中區的延太湖邊區域(光福鎮、木瀆鎮、胥口鎮、臨湖鎮、東山鎮、金庭鎮、和橫涇街道),與吳江區的「七都鎮」,合並成立一個新的行政區:《太湖區》;以「蘇州灣」為中心。將吳江的「松陵大道」以北區域、和同里鎮劃入《新吳中區》;因位置劇中,與古城相連、遙相呼應,應該將「新吳中區」建設成新的「主城區」!

「蘇州國際機場」將建在吳江的《汾湖鎮》,貼近上海南部和崑山,可以起到「自用」和替上海「分流」的作用,同時與吳江區的「高鐵樞紐站」形成互動,打造成新的物流集散中心。把太湖區打造成 旅遊 集散地、吃喝玩樂與一體,蘇州整體將以《蘇州灣》打造城市新名片,集遊艇 旅遊 、高端消費, 娛樂 新天堂!

以上海為龍頭,這樣與無錫互動、錯位發展,讓富豪們形成:辦公在上海、住在無錫、吃喝玩樂在蘇州的新格局。對提升「長三角」的國際競爭力都是有益的,而且2個城市都得到了機場、和發展的新機會!

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經濟實力和人口數量的相對下滑。解放後到1990年代之前,無錫號稱「小上海」,其工業實力和經濟實力稱雄江蘇省,在全國也具有一席之地。1990年代,蘇州協中國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之威,再加上以首個設立工業園區的縣級市崑山為代表的蘇州所轄個縣級市的崛起,無錫的江蘇一哥地位被蘇州取代。2010年後又被南京超過。經濟實力排位的退步導致流入無錫的外來人口明顯減少,退居二線城市在情理之中。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人口和地盤都不佔優勢的無錫仍然是全國最強的地級市之一,無錫的收入水平也幾乎是地級市裡最強的,和蘇州不分伯仲。

我住在無錫惠山區農村,我表妹嫁到了張家港德績鎮,都說張家港經濟實力強大,可去吃喜酒時發現,他們的辦酒水檔次和我們比相差至少8一10年。為什麼?蘇州的強市張家港其實工業經濟發展可能很強大,但絕大部分老百姓只是賺點死工資,這些工薪階層其實並不太富餘呢,無錫綜合實力肯定不輸蘇州,城鄉差距很小,老百姓普遍富餘,喜酒最能夠反應當地的整體生活水平!所以不要吹什麼GDP經濟實力多強,這個實力只反應企業大、老闆也多,可絕大部分工人也只賺了點死工資,沒有什麼可吹的,所以奉勸那些蘇州人不要自我感覺良好,因為如果是老闆不管無錫還是蘇州都好佬!要是做個工人全差不多!!!順便勸聲江陰人,陽光、海瀾等集團老總是有錢,可絕大部分普通職工待遇同樣不會高,同樣不要瞎吹!!!

我住在無錫,我是外地人,我來無錫十年了,我的生活不會因為是一線還是二線而改變,無錫有我喜歡的地方,也有我不喜歡的地方,那又怎麼樣,反正我住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對了,最後一句,我是中國人,討厭地圖炮

什麼一線二線的,作為無錫人我驕傲,請別用所謂的一線壓人,一線城市難道什麼都好了,無錫有無錫的好,我看無錫的第一也很多,而且這是其他任何城市都比不了的。無錫自然有上百萬上千萬的人喜歡她。所以說,講話要辯證實在。我認為,在那就把那的事情辦好,多為那兒作貢獻就好,不必無謂的爭你高我低。你如果不是無錫人也與你沒大關系,我哩無錫人會建設好自己的城市的,用不著他人多操閑心的。

我從小在無錫長大,大學畢業後在上海工作。從宜居的角度來說,無錫是遠超上海的無錫一兩萬的房子比上海一二十萬的房子景觀好的多。無錫人也非常有自豪感,改革開放後鄉鎮企業發展的很好,收入比上海只高不低。所以以前無錫人既看不起蘇北人也看不起上海人。其實上海本地人大多都是職員,老闆多是外地來的。這里邊牽涉到外來人口的構成,無錫經濟以工業為主,外來人口多是工人,上海三產發達,外來的很多都是成功人士。客觀來說,無錫本地人比上海本地人日子過得滋潤。

當然,無錫的鄉鎮企業很多是在市場沒有形成充分競爭的時候發展起來的,到現在市場逐漸形成贏者通吃的局面,小企業有壓力使無錫經濟面臨一些轉型困難。

另一方面,無錫很多人才都跑上海來了,其實上海這座城市也是江浙才俊建起來的,其中無錫人也作了很大貢獻,反正在上海人眼裡無錫人和本地人差不多。所以長三角是一體的,沒必要單獨拿無錫說事。我在上海快二十年了,還是希望退休後住無錫,無錫還是宜居。

我覺得天天討論什麼一線二線城市很無聊!很沒有意義!就算現在承認某某城市一線又能怎樣?普通百姓生活沒有本質上大的區別!好不好,不是靠什麼不知道誰炒起來的一線二線概念來決定的。沒有為什麼!無錫好,無錫人民知道,無錫不好,無錫人民也知道!
無錫什麼時候成為一線城市?這個提問不太嚴謹。事實上2018年國家第一 財經 城市研究所的報告中,無錫儼然已經躋身國家新一線城市的行列。

但無錫最近幾年在「新一線」的行列中幾進幾出,無疑讓廣大無錫市民感到困惑。事實上,無錫的經濟發展近兩年來確實略顯疲態,2017年GDP增速在省內呈中下游水平。總量上又被省會南京超過,後面的南通更是窮追猛趕。2015年省內區劃調整過後,無錫錯過機遇,市區生產總值甚至被隔壁重組後的常州超過,使得無錫倍感壓力。

為何會出現這種尷尬的局面,我感覺有以下兩點比較重要的原因。

一,經濟中心不明朗

二,區劃設置不科學

首先我們談談第一點 《經濟中心不明朗》 我們知道,一個城市需要快速成長,中心輻射周圍是最有效的發展模式。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擁有經濟絕對優勢的中心發光點,說簡單一點就是由發達的市區帶動相對落後縣域。

我們來看看江蘇其他的城市。

再來看看我們的無錫,2017年無錫全域完成GDP總量10511.80億元,其中市區完成5465.28GDP億元,佔全域比例約52%。另外,下轄江陰市完成GDP3488.27億元,宜興市完成GDP1558.25億元。無錫在只有兩個縣級市的情況下,雖然總量上已經躋身萬億俱樂部,可是這個數字的組成卻非常尷尬,市區佔全域比例並不高,勉強過半,這種市區如此低調的情況在省內也是「獨樹一幟」!(其次是十三妹宿遷)

無錫擁有下轄縣級市數量除去省會南京外,排行江蘇倒數第二,僅有江陰與宜興兩市。其中江陰GDP將近3500億元,與市區相差並不太大,簡直就是一頭怪獸!而宜興的GDP也超過了1500億元!二者相加總量超過5000億,僅僅兩市的總值,占據比例卻高達全域的48%,幾乎與市區相當,而這個比例還在不斷擴大!這就出現了一個小馬拉大車的尷尬局面。因為縣級市過於強大,特別是江陰,完全能夠自給自足,經濟上並不依賴市區,所以市區不能有效地發揮對下轄縣市的虹吸作用。另外,江陰宜興作為代管縣級市,財政收入不直接與無錫掛鉤,而是上交省部,再由省部按比例返還地區,所以縣級市的發達,市區占不到什麼便宜。而以無錫市區現在的體量,也不可能吞並經濟體量如此龐大的江陰成為市轄區,導致市區經濟一直不溫不火,發展緩慢。我預測,隨著江陰的高速發展,今後市區的無力感會越發明顯!

再說另外一個縣級市宜興,我們就要談到第二個原因了—— 《區劃設置不科學》 ,這個也是無錫的硬傷!

出現這種情況,就要講到1983年的那次區劃大調整了。當年,無錫放棄了位置更好的沙洲縣,也就是現在的張家港,而選擇了宜興這塊飛地。當然,也是為了爭奪太湖的使用權。可事實證明,當時的無錫目光不夠長遠,「太湖情緣」太重,卻低估了長江的價值。我們知道,長江的航運價值極高,為長江三角洲中下游地區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於其對外聯系,是承東啟西的紐帶。而當時的無錫似乎「長江情緣」不高,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而飛地宜興,這么多年來,不論是交通上還是文化上都難以融入無錫,相反更願意接受老府常州,因此也是自顧自地發展。而由於地理的因素,無錫也無法吞並宜興成為市轄區。

這樣一來,無錫夠不著南也撩不到北,實際上成為了一個光桿司令。而隔壁同樣作為光桿司令的常州發展情況與無錫卻正好相反。83年分家後常州不但啥好處也沒撈到,還丟了兩塊地,因此只能埋頭發展市區,導致現在中心過於強大,下面卻名不見經傳。我認為,長遠打算,無錫想要繼續高速發展,只有與常州合並,恢復當初的八邑名都,中吳要輔。這樣一來,常錫與蘇州體量相當,下轄縣與縣之間的聯系也可以不受地域影響,更加緊密。市區合並後,強大的左右兩翼帶動中北部飛速發展。生產總值也可以猛增到超過11000億元,捍衛絕對的地區經濟中心地位,從而更好的對周邊縣市起到輻射和虹吸作用!對長江和太湖的使用率也能發揮到極致!蘇錫常都市圈從此更加緊密,百益而無一害!

無奈,這也只是我的一個臆想,畢竟這么重大的區劃調整操作起來實在太難了!但欣慰的是,常錫兩市確實正在加速推進一體化進程,2018年,將重點實施常錫城際高架的規劃,再加上蘇錫常南部高速,南沿江高鐵,常錫宜,常宜高速的建設,希望能有效的緩解無錫現在的壓力!

無錫要成為一線城市,其實也很簡單。

那就是蘇錫常合並成一個新的直轄市,可以取名為常蘇市,或者東吳市(但絕不能叫無常市),市政府的駐地在無錫。

按照16年的資料,不妨來看看新成立的這個數據:

GDP:15475+9210+5773=30459億,超過上海的27466億元,名列第一。

人口:1061+651+459=2171萬人,少於重慶、上海,與北京相仿,名列第三。

土地面積:0.85+0.48+0.44=1.77萬平方公里,與北京、鹽城等城市相仿,也不算「巨無霸」。

果真如此,上海、蘇常(東吳)兩市互相競爭、互相提升,倒也可能激發更多的活力。而蘇錫常人民,也如願以償地進入一線城市的行列,繼續創造新的奇跡和輝煌。

⑤ 無錫的發展瓶頸在哪裡

說的最多的應該是無錫面積小吧

深圳比無錫還要小,尚且可以拿出幾十平方公里土地出來全球招商,靠的就是拆,整合。散在外面的廠房,為什麼不可以集中到園區去呢,無錫市區可以整理出來的土地大把!所以說,無錫面積小,是個偽命題

另外一個提得最多的就是人口

我也就只能呵呵了,說少的,是不是平時只會:家——單位,兩點一線,不出門,不逛街呀?這次錫康碼後台注冊量千萬,跟幾個運營商雲資料庫,還有各部門再測數據比對後,可以很負責任地說,無錫人口一點不少,保守估計800萬左右,這還只是常住人口,服務人口破千萬是板上釘釘的

我個人覺得無錫的發展瓶頸主要是以下這幾點:

1、區劃問題

錫澄之間的內耗

錫宜之間的地理阻隔

2、規劃定位問題

規劃傾向於小而美,覺得無錫做不大

而大環境就是看你總量,不看均量

3、財政屬地原則制

制約了大型基建項目的推進速度,降低了積極性

沒地,沒人,沒位!

現在在無錫找個像樣的工作基本沒戲,我工作15年,身邊不下20個前同事陸陸續續都跑到蘇州,上海,南京,常州工作。臨近的每天來回,100多公里,遠點的一周回一次。這都是為啥?還不是因為工資低機會少!蘇州的好多公司hr都說這邊跳過去的人工資沒發開,加完了30%都沒達到人家平均水平!這就是無錫產業現狀!

個人認為有一下幾點

1.大學太少而且人才引進凈流入太少。

2.一直龜縮在市區,現在往太湖發展,江陰和惠山的連帶作用太差,希望S1的建設能加快兩地的連接。

3.錫東新城和蘇州、常熟也可以連成片區。

4.宜興和無錫的地理阻隔。

5.城市國家定位低,沒有太多的政策扶持。

無錫的發展瓶頸很多人認為是地少,沒有空間。其實,無錫的發展瓶頸是產業!所以無錫的發展瓶頸已經在突破,為什麼那樣說呢?因為無錫成功地進入轉型發展期。高端產業和高新產業才能才能吸引高端人才,有人高端人才才能提高城市品質。城市的實力不是以大小來衡量的,而是以富裕程度和生活品質來衡量的。一個精緻的城市,同樣也可以是魅力城市。比如新加坡,你能因為說它小而說它是落後嗎?

無錫產業結構布局合理,但是缺乏明星企業,打造明星企業,提升無錫在國內外的聲譽,這是迫不及待的事情,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加上本身的經濟基礎,厚積簿發力會很強,

人口少!房價高!如果換種方法!憑無錫的GDP總產值和人均收入比!如果房價降一半!!!什麼樣的人才招不到!!!

無錫市區並給蘇州就行了,格局太小的無錫,這個阻礙長三角一體化的絆腳石城市,只有讓蘇州大哥收了才會老實的發展

無錫是名族工商業的發源地,從這幾年的發展可以看出無錫商業中心在不斷崛起,但是 社會 在不斷發展,加上電商的沖擊,改變樂民眾的購物方式,所以要改變實體經濟現狀,必須要有所突破。所以城市要升級要發展必須要找到符合自己城市的那個點。沒有人什麼都是浮雲

就這個政治地位,人口規模,地域面積,還想怎樣?還能怎樣?以後往質量方面多多提升吧,其他就別想了

⑥ 江蘇無錫GDP上升的潛力有多大

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江蘇人,在上海讀的大學,畢業之後來到無錫,在無錫就業五年。因此不客氣的說,對無錫還是非常具有發言權的!

無錫,江蘇省地級市,位於長江三角洲平原,北倚長江,南濱太湖,2018年無錫國內生產總值為11438億元,位居全國第十四名(其他統計口徑也有無錫超過長沙位居全國第十三的,長沙近些年的GDP統計,一直很奇怪)。下面我列舉了GDP前三十強的城市,我們可以發現除排名第29的常州,無錫以655萬的人口,倒數第二。一方面說明無錫的富裕程度,以655萬的人口,4627.47平方千米的土地創造著令人艷羨的GDP,與此同時,人口也同樣決定了無錫的天花板,決定了發展的上限。

1.上海32679億元,同比增長6.6%(人口:2418萬)

2.北京30320億元,同比增長6.6%(人口:2171萬)

3.深圳(廣東1)24691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1253萬)

4.廣州(廣東2)23000億元,同比增長6.5%(人口:1450萬)

5.重慶20363億元,同比增長6%(人口:3372萬)

6.天津18809億元,同比增長3.6%(人口:1557萬)

7.蘇州(江蘇1)18597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1068萬)

8.成都(四川1)15342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1605萬)

9.武漢(湖北1)14847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1112萬)

10.杭州(浙江1)13500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949萬)

11.南京(江蘇2)1282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850萬)

12.青島(山東1)12561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929萬)

13.長沙(湖南1)11527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800萬)

14.無錫(江蘇3)11438億元,同比增長7.4%(人口:655萬)

15.寧波(浙江2)10745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801萬)

16.佛山(廣東3)10550億元,同比增長6%(人口:846萬)

17.鄭州(河南1)1020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1012萬)

18.濟南(山東2)8862億元,同比增長7.4%(人口:870萬)

19.泉州(福建1)8467億元,同比增長8.9%(人口:865萬)

20.南通(江蘇4)8427億元,同比增長7.2%(人口:731萬)

21.西安(陝西1)8349億元,同比增長8.2%(人口:1255萬)

22.東莞(廣東4)8300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832萬)

23.煙台(山東3)8006億元,同比增長6.5%(人口:706萬)

24.福州(福建2)7856億元,同比增長8.6%(人口:766萬)

25.大連(遼寧1)7825億元,同比增長7.1%(人口:702萬)

26.合肥(安徽1)7822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803萬)

27.唐山(河北1)7159億元,同比增長7.2%(人口:1024萬)

28.長春(吉林1)7085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749萬)

29.常州(江蘇5)7050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520萬)

30.哈爾濱(黑龍江1)7002億元,同比增長6.5%(人口:1093萬)

無錫的發展,其實我們可以劃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建國之前,無錫在全國6個主要工業城市中,產業工人數占第二位,工業產值僅次於上海、廣州,居第三位,資本總額居第五位。無錫在棉紡織業、交通運輸、麵粉、大米等產業位居全國前列。第二個階段是1978到2007年,由於無錫底子比較好,且走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經濟 社會 飛速發展,為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第三個階段是2007-2016年,這十年起始於太湖藍藻事件,環水污染問題一度讓2000多件工廠關閉或遷移他地,無錫也進入了失去的十年。另外還有無錫本地人口中所說的某某領導不作為所致。最後就是2017年無錫以物聯網、大數據、自動化等行業為首,有明顯復甦!

至於無錫的增長潛力, 我個人不太看好。中國的城市發展,政治因素是占據第一位的,尤其建國以後。身份高貴的有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個直轄市;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五個計劃單列市;廣州、武漢、哈爾濱、沈陽、成都、南京、西安、長春、濟南、杭州、大連、青島、深圳、廈門、寧波副省級城市;另外還有一些非副省級的省會城市例如福州、長沙、鄭州等。無錫作為普通地級市,它所能享受的政策、資源十分有限,競爭力不足。同樣尷尬的還有蘇州、東莞、佛山、泉州、煙台等城市。

另一方面發展潛力的第二個因素是人口,城市競爭,規格到底是人口競爭,人口不僅是勞動資源,更是消費市場,人口決定一個城市的消費活力。現在各城市人口競爭越來越激烈,無錫在人口競爭這一方面漸漸落後,吸引力遠不如武漢、成都、西安、長沙、杭州等城市,甚至不如寧波、合肥。無錫的人口增長(包括自然增長與人口流入),從2007年以前每年十萬人以上,到現在一兩萬人,這是無錫的領導階層需要分外關注的事情。

目前各個省都將提升省會首位度提上日程,未來十年,像武漢、鄭州、南京、合肥、西安等省會城市崛起已經勢不可擋,鄭州、西安、寧波,甚至合肥等城市GDP總量超越無錫幾乎板上釘釘。與此同時還要面臨著上海、南京等超級都市的虹吸效應。因此無錫最好的歸宿就是長三角超級都市圈中小而精、小而強,產業特色,生態宜居、環境優美的中等城市。

無錫如何在新一輪的城市競爭中利於不敗之地,是考驗當前市委領導的重大課題!

看到有人說無錫經濟到了天花板?我就納悶了,在國內,同量級別的無錫是已經沒有對手了,可放眼世界,和發達國家比,還有天大的潛力沒有挖掘呢!怎麼能說到了天花板了呢?如果僅僅靠人口增加來提升經濟,那樣的經濟不要也罷。

無錫經過太湖藍藻事件後(雖然太湖藍藻是太湖全域城市共同造成的,但夏天的風不給力,都跑無錫來了),關停了幾千家企業,經濟一度下降比較明顯,但現在無錫轉型升級已經初步完成,後面的事就是踩油門掛六檔,跑就是了。

無錫的發達,從來不是靠政治地位,靠國家政策傾斜,因為這些都沒有,從來都沒有。靠的就是無錫全體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吃苦耐勞的奮斗精神干出來的,這種城市本身就讓人肅然起敬!

一些省會經常會和無錫來比,我想,100公斤的三流拳擊手,即使你能打贏60公斤冠軍,又有什麼值得光榮的?你依然是三流貨色!而且還不一定打的贏,那就更丟人了。無錫要做的就是,確保60公斤的全國冠軍,並把眼光放在境外,甚至世界,超過香港,超過新加坡!這才是無錫的眼光!

最後祝願無錫越來越好!

無錫的未來應是不錯的,我從事現代服務業,對無錫的製造業比較了解。無錫在15年前有不少員工超過5000的企業,現在2000-3000的用工已經是用人大廠,但是工廠的產值未見變化,說明人均勞動生產率增加比較大。無錫工廠對於精益生產,工廠自動化一直是在國內的前列的。

這幾年無錫引進的企業基本都是高附加值的企業,因為交通的便利,工作在無錫,居住在蘇州的情況也很多。無錫前些年的產業調整讓無錫更加宜居,房價相比周圍也是價格窪地,出行也很方便,高端人才落戶率還是很高的。

對於製造業來說,如何控制房價的漲幅,讓優秀人才能夠引進來,留的住很重要。因為某位領導失落的幾年,無錫交通狀況有所惡化,中環遲遲未形成規劃,須知良好的交通代表著城市的效率。索性這幾年在加緊補欠賬。

無錫對服務貿易一直重視不夠,服務貿易業的無錫對服務貿易一直重視不夠,服務貿易業的GDP一直偏低,有些可惜,和無錫便利的區位優勢不符,整體規劃也不夠。所以沒有出現蘇寧/紅星美凱龍等優勢品牌。

希望無錫能夠切實解決無錫/江陰/宜興的一體化,這對無錫的後勁至關重要。同時應對高鐵和機場的便捷換乘加大建設力度,真正將無錫打造成人流物流的樞紐。

實際從區域發展看,應實現蘇州/無錫/常州的同城化發展,打造三地之間快捷的城區繞城高鐵(類似日本的鐵路出行網),如此可有效緩解高房價帶來的不利因素,實現各項資源,尤其是人力資源的高效低成本配置(住在房價比較合理的區域,在房價較高區域工作)。如果達成此目標,必將對上海倒過來形成虹吸效應,應能一舉超越上海。不過因為條塊分割,可能會比較難。

同時無錫要提高對城市和小區的物業管理能力,這點無錫貌似不是很重視,這點做的不好會降低城市品味,對留住人才不利,是不是高端人才都去製造業了???

總體而言,這幾年無錫在現任領導帶領下,走出了發展的瓶頸。加油,無錫。會越來越好

無錫在全國范圍內,從來沒有靠政治地位,人口總量,地域面積優勢。但是無錫上至全國第五,到全國前15名,經濟發展一直是十分優秀。

這個和無錫這個地方的人文素質和城市精神有關。

無錫名人眾多,多於大部分地級市。無錫有曾經的華夏第一縣—-錫山市。錫山市撤市設區,江陰市又成為百強縣之首。無錫曾經出了聞名全國的蘇南模式——鄉鎮企業模式。無錫曾經出了中國第一村——華西村。無錫曾經出了中國首富施正榮。

雖然由於一些特殊的原因,或由於太湖藍藻,或由於官員因素,無錫前幾年速度慢了。

但是,這幾年華麗轉身,又走在了爭先進位的路上!相信無錫有無限的未來,也相信國家會給她更多的支持。

江蘇無錫,可能很多人都有所了解,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我國最強的普通地級市,連蘇州都要自認「小弟」,同時也是蘇南模式的重要發源地,每年都會有成千上萬的外地人來到這里上班,「廠妹」很多。

然而隨著強省會時代的來臨,外加自身處於轉型階段的原因,無錫GDP總量已經退出全國10強,在2019年以11852.32億元處於全國第13。但是,對於未來的發展,無錫GDP上升的潛力還是有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無錫已經基本完成轉型。

目前的無錫主要以物聯網和高 科技 產業作為重要的經濟支撐,說實話,這是很多城市無法對比的。同時,無錫還在開發錫東新城、太湖新城、惠山新城、濱湖新區等等,另外,無錫在地鐵上也有一定的優勢,明年就會開通第四條地鐵,在未來的地鐵時代,無錫的GDP還會持續增長。

但是,說實話還是難逃城市排名下降的趨勢,說來說去無錫畢竟只是一個普通地級市,又如何和一些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想比,而且未來還是強省會時代。無錫,難免會被長沙、鄭州趕超。

無錫地處江蘇南部長江三角洲平原,北依長江,南濱太湖,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地理位置優越,土壤肥沃,自古就是魚米之鄉,富庶之地,在近代無錫甚至成為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企業的搖籃。

改革開放以來,以無錫、蘇州、常州為代表的蘇南地區,突破舊思想舊觀念,通過發展鄉鎮企業,走出一條先工業化,再市場化的發展路徑,創造了獨具特色的「蘇南模式」,無錫的GDP一度超過南京位居全省第二。但經濟發展好的同時,無錫也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在2007的時候還爆發太湖藍藻危機,因此這十幾年來,無錫大力整治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調整產業結構,經濟發展相對緩慢,GDP被省會南京趕超。2018年無錫GDP為11438.62億元,南京GDP則已經達到12820.4億元,兩城的差距越來越大。

但可喜的是,無錫的經濟質量越來越高,新產業動能足,新業態勢頭好,高 科技 產業、互聯網產業發展迅速。無錫經濟也觸底反彈,近年來經濟增速回到7%左右,是江蘇經濟發展較快的城市之一。

未來無錫GDP上升空間仍然大,但想要保持經濟高速增長基本不可能,因為無錫的發展水平已經很高了,其2018年人均GDP高達17.4萬元,是江蘇人均GDP最高的城市,而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也超過5萬元,位居全國前列。隨著經濟體量越來越大,發展水平越來越高,未來無錫經濟增速將難以保持高速增長,而是會不斷放緩,這是客觀經濟規律,但無錫的經濟質量也將越來越高。

無錫地盤太小,蘇州有五個縣級市。蘇州劃一點地盤給無錫。然後再來比。否則沒法比的。

今年無錫三個項目總量1500億,馬上開業,牛逼嗎,包括四百億的萬達茂

世界上比無錫城市小 人口比無錫少但gdp 比無錫多的城市多了去了 同時這世界上比無錫城市大的多 人口比無錫多的多的城市但gdp 比無錫少的多的城市同樣也有很多 我記得有個偉人曾說過 科技 是第一生產率 只要無錫把握好 科技 發展是第一要素 這個城市未來我相信沒有天花板

物聯網從概念到應用,無錫走過九年,現在的無錫已手握開啟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鑰匙,即將再次引領我國工業潮流!

⑦ 「最委屈」的城市無錫,明明GDP破萬億,卻被踢出了「新一線」

因為無錫屬於那種中規中矩的城市,面對新一線的地級市蘇州,在經濟總量上吃了虧,面對一些新晉省會城市,在政治地位還是差了一點點,所以無錫進不了新一線,當然這個排名其實也說明不了一切。



首先,地級市是很難進入新一線的,蘇州是因為gdp太強大了,雖然地位和無錫一樣,但是蘇州總量更高,加上發展潛力也不小,而青島,杭州,南京都是行政級別要高於無錫的,自然也要排在無錫的前面,無錫可謂是政治地位輸給了省會,經濟實力輸給了蘇州,所以這次沒有入榜,不過這也代表不了什麼,老百姓日子過得好才最重要的。

⑧ 如何評價無錫這座城市

2011年求學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高中的老師曾說過,要麼選個好學校、要麼選個好城市去求學!就這樣來到了無錫。

我不想用那些冰冷的數字來講述這座城市,我想用我的親身感受來告訴你這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一座風景如畫的城市,學校在緊靠長廣溪濕地公園,裡面栽滿了桂花樹,微風吹拂,桂香醉人。眺望蠡湖,湖中人影可是那范蠡西施?奇山怪石之林,定是賢者之所!真的是很美,就整個江蘇省來說自然風光無錫敢說第一,恐怕沒有敢說第二的。城市的綠化更是像生活在綠林中,時刻呼吸著新鮮空氣。

一座文明的城市,有好的自然風光不一定能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因為這還和一座城市的文明有關,在這里小攤小販都井然有序,崇安寺他們統一攤面固定攤位,南禪寺他們一字排開,除了這兩地方,其他地方你就很難見到了,特別是景區,景區門口有的只是遊客,黃牛、小販真的....!只想提醒你一句,到景區前請自備好乾糧,真的是沒有小販在那賣!

一座交通便利的城市,剛來時到這城市市中心,到處都是圍擋、施工!真的很難和交通便利聯系在一起,恐怕也沒辦法和繁華聯系在一塊兒,可就是這座城市給了你意想不到的便捷!全國建地鐵的很多,但兩條線同時一起建的就沒多少了!兩條地鐵十字交叉,直通東南西北,高鐵站、火車站、 汽車 站、公交車大站連通在一起,全位於市中心,公交小站又分布在城市各邊邊緣地帶,無論在哪裡,無論去哪,換乖一次基本都到!這就是便捷的交通!

一座快節奏的城市,無錫的生活節奏很快,馬路上都是行色匆匆的路人,無論趕不趕時間都走的那麼快,快,快,快,那麼快!慢點不行嗎?真不行,剛來你一定不習慣,但你很快會喜歡上這種快節奏生活,也會更喜歡快節奏的自己

一座容的下你的城市,蘋果江蘇第一家直營店沒有選在行政中心的南京,沒有選在經濟總量第一的蘇州,而是選在了它一一無錫!只要努力工作,工資和蘇州不相上下,而房價卻比蘇州低的多!這里有發達的物聯網產業,也有低端的製造業,你肯努力就一定有收獲!

無錫真的是一座你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他的魅力無處不在,說也說不完!

無錫民營經濟實力雄厚。大家提到蘇州,首先想到的是強悍的外資,無錫屬於兩者都有。外資集中在新區。民營企業更加發達。2013 年 3 月 1 日截止,全市 40 家上市公司。地級市絕對前列,這個沒有疑問吧。

其次是公共設施的建設:比如公共交通建設地鐵;比如公共文化建設免費開放的博物館圖書館;比如公共 娛樂 設施的建設具有江南特色的惠山古鎮,南長街等等。

第三是經濟實力決定的購買力成為各種高級酒店餐飲地產看中無錫市場的重要原因,也給無錫人帶來了消費觀念和生活質量的新一輪的提升。很簡單的來看的話,國際的一二線品牌的數量雖然比不上北京上海,但是在國內的所有地級市來看,也能是前五的水平了。

第四就是機遇和成本了,無錫的生活成本和長三角的其他城市來比較的話也許不是最低的,但是是性價比最高的,花同樣多的錢生活在南京或者蘇州或者杭州,生活質量我敢說一定是不如在無錫的。至於機遇嘛,世界500強在無錫有超過130家,對於現在各地都大力支持的創業,無錫也有很多優惠政策,尤其對於女性和應屆畢業生,小到比如住房補貼這類的也有詳細的政策。當然和北上廣深的機會數量沒法比,但是競爭也沒有北上廣深那麼激烈吧。想掙大錢的大俠們,可能無錫的機會少了點,實話實說。

第五呢可能是關心的就是無錫人了,這我可能就不好說了,好壞自個兒心裡都有一個標准。但我能說的是無錫人至少不小氣,至少不排外,但無錫人也很愛自己的家鄉和自己的家鄉人,所以可能想找無錫妹子的同學得有在無錫紮根奮斗的打算才行了吧。

無錫是一座 歷史 文化名城、著名的 旅遊 城市,也是一座經濟發達、交通便宜、工業繁華的現代他城市。

無錫位於江蘇的南部,地處太湖之濱,東接蘇州,西連常州,古老的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 歷史 古跡很多,風景優美秀麗,無錫自古就是中國著名的魚米之鄉,故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被譽為「太湖明珠",著名詩人郭沫若贊一一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渚!!!

無錫有黿頭渚、靈山大佛、梅園、蠡園、東林書院、惠山古鎮、盪口古鎮、無錫中視影視城……是中國優秀 旅遊 城市!

黿頭渚:位於太湖邊上,是國家級5A級風景名勝區,是個大型景區、風景秀麗,是三面環水,由寶界山、鹿頂山、南犢山及三山島太湖仙島等眾多景點組成,成為旅客來無錫 旅遊 的必打卡之地。

靈山大佛:位於太湖邊的小靈山上,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銅佛祖神像,規模宏大壯觀,大佛開光時有眾多大師舉辦了盛大儀式,讓人們前來祈福參拜,是無錫的標志之一。

梅園:位於無錫西郊的東山和滸山南坡,園內梅樹有5500多棵,結合梅園之特點,以梅飾山、倚山植梅,別具特色,是著名的賞梅勝地。

盪口古鎮:位於無錫市錫山區鵝湖鎮,是 歷史 文化和當地自然環境的最佳結合,以「唐伯虎點秋香」、「國學大師錢穆」、「數學雙星一一華蘅芳兄弟」等名人典故為基礎,並重現了「小橋流水人家、檐下舟船往來」的江南水鄉風貌。

無錫的著名風味小吃很多:無錫排骨、小籠包子、三鮮餛飩、方糕、蘿卜絲燒餅、掛粉湯圓、桂花糖粥、油麵筋、粱溪脆鱔、江陰河豚……

無錫一一太湖明珠!!

無錫這個城市,不錯,中型城市,宜居,2016年被中科院評為內地宜居城市排名第一。經濟發達,2017年GDP增速7.4%,2018年第一季度增速達7.6%位列南京增速8.0%之後排江蘇第二。人均GDP第一季度已超過蘇州重奪江蘇第一。自然環境優美。北依長江,南靠太湖,是靠太湖最近的一個城市。是一個山水城市,自然 旅遊 資源發達,圍繞太湖的景區眾多。被稱為太湖上的一顆明珠。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地理位置極佳,位於蘇錫常經濟圈中部,滬寧線中部,滬寧杭長三角的中部。

不錯哦,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無錫挺宜居的,有著江南水鄉的秀美溫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無錫的錫惠公園,對外地人而言,它是很難得的風景名勝,乾隆皇帝也曾在此留下足跡墨寶,天下第二泉,寄暢園等景區更是享譽海內外!

無錫總體來說還是挺好的,原因如下:

一:目前無錫大力搞環境建設,所以走到哪都有感覺很好,綠化率比較高,給人感覺很舒暢,交通也蠻方便的。二:房價等雖然對我來說還是高的,但相比蘇州和上海還是低的。三:無錫人不是很排外的,只要你是真誠的,到哪都會收到幫助。唯一的不好無錫的消費水平比較高,工資收入又不是很高的,隨意賺的錢不夠用啊,不過好像在哪裡賺錢都不夠花的!

無錫近期出現一些負面新聞,希望大家能理解。我是生活在無錫的北方人,盡管不是我的家鄉但我和熱愛家鄉一樣熱愛這里,無錫的正能量很多,望大家不要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無錫要正視問題切實解決問題,無錫的明天會更好!請大家不要藉此黑無錫,無錫人要挺起胸膛,去迎接明天吧。

我不是無錫人,但有親人在無錫生活。

我近年來一年去無錫兩次。

走遍大半個中國,認為無錫環境美好,秩序良好,市民文明熱情。

無錫真的是個好地方。我1970/1975當兵就駐榮巷原27軍部營房。對面是惠山。東面就是梅園和太湖。黿頭渚的風景是天下有名的。那時候無錫火車站是全省最大的。現在無錫的城市也是在全國有名氣的。而且以我的感覺她的城市布局相比蘇州更加合理。因為蘇州我也駐過半年。城市的擴展無錫更加優勢。

共性的地方多,中國人漢人,人情世故差不多的。 也有特殊性,和江北黃河流域比,江南氣候炎熱雨量充沛適合一年二季穀物,泥土肥沃各種雜糧蔬菜只要肯干就會有收獲。這養成了江南人民 歷史 上一直勤勞克苦耐勞的民風和普遍性格。浙江在江蘇南面,天文氣候差不多,但是淅江多山區,生存更不易,所以浙江人的吃苦耐勞精神比蘇南人更厲害。說了別生氣,就事論事,東北氣候寒冷,一年中有半年時間不能幹農活,閑著在炕上大姑娘抽旱煙,這就 歷史 上養成了比較不勤勞的風俗習慣。江南物質富庶,文化就發達,普遍重視教育,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中藉貫江蘇浙江的最多。改革開放之前民國時期,以上海為代表的江南就現代工業發達。 商業也就跟著繁榮。 而商業容易使人斤斤計較,商業本身就是斤斤計較算賬的。這個上海人最典型,無錫人也類似。但是不坑蒙拐騙,是屬於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這樣的斤斤計較。 江南氣候水土宜人,經濟發達,人傑地靈。 江南人圴gdp已經二萬美元之上,如果全中國都是江南的經濟水平,已經接近發達國家了。 以長角三角洲為龍頭,中國人民團結一致共同發展進步!

無錫這座城市想必很多人都有去過,畢竟是如煙如夢的江南之地,有著很美的文化古跡。無錫是一個如詩如畫的地方,無錫也是 旅遊 勝地有著美好的風景和 美食 的地方。無錫是江南的一座古城,儀水而局。無錫有著奢華的經濟來源,有著小河流水人家的風景建築,無錫的夜景也是非常美麗。在無錫有一副水墨般的太湖,還有水弄堂之稱的古運河,無錫不愧是 旅遊 勝地,不管是白天還黑夜到處都是一片繁華,特別是復古的街道,周邊都是各種小吃,夜晚時景色更加美麗,有著五彩霓虹的燈光,熱鬧的街景,形形色色的人群,總之是一個非常熱鬧繁華的城市。

⑨ 急求 一個關於無錫經濟社會發展在的問題及相應對策

無錫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2006-10-12 15:22:48

(2006年2月18日無錫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批准)
序 言
「十一五」時期,即2006年至2010年,是無錫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時期,是無錫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跨入實現基本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是無錫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提升戰略期,也是無錫經濟社會發展的調適整合關鍵期。
《無錫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是根據《中共無錫市委關於制定無錫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的,主要闡明「十一五」期間無錫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發展重點和政策措施,是無錫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全市人民共同奮斗的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也是編制和實施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類專項規劃、區縣規劃、年度計劃以及制定相關政策的重要依據。

第一章 發展基礎和發展目標
第一節 「十五」回顧
「十五」以來,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率先發展統攬全局,以轉變增長方式為著力點,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統籌協調為基本原則,以富民為根本立足點,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主動適應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搶抓發展機遇,破解發展難題,增創發展優勢,堅定不移地推進「兩個率先」先導區和示範區建設進程,全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綜合實力再上新台階。2005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805億元,在2000年的基礎上翻番有餘,實現了爭先進位,「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4.4%;2005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按常住人口和現行匯率計算)達到6314美元。2005年財政總收入達到421.8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5%,比「九五」期末提高5.7個百分點,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181.6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4286億元,年均增長30.7%。城市影響力擴大,入圍中國內地城市綜合競爭力十強和十大活力城市、品牌經濟城市、最佳商業城市。
產業提升再顯新成效。堅持走集約發展之路,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把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放上先導位置,實施製造業和服務業「雙輪驅動」戰略,打造國際先進製造業基地和區域性服務業高地。「十五」期末,二三次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98.3%。積極發展生態農業、休閑農業和設施農業等新興產業,通過培育重點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程度逐步提高。工業向集群化和高端化發展,以電子信息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2005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3.4%,比「九五」期末提升13.4個百分點。服務業發展層次不斷提升,商貿物流業、旅遊業、信息服務業、創意產業、房地產業發展迅猛,國家級無錫工業設計園、無錫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啟動建設。「十五」期間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6%。
改革開放再獲新突破。著眼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大力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協議注冊外資、到位注冊外資和進出口總額三項指標躋身全國大中城市前列,開放型經濟實現歷史性跨越。「十五」期間,累計分別完成協議注冊外資和到位注冊外資252.6億美元和99.0億美元,比「九五」分別增長近4倍和2.1倍;五年引進超億美元項目48個,海力士-意法半導體項目為全省最大外資項目。2005年,全市進出口總額達到291.91億美元,首次躋身全國十強,其中出口總額達到155.46億美元,「十五」期間年均增幅分別為37.3%和35.8%。境外投資步伐不斷加快,2005年新批境外投資項目51個,民營企業成為「走出去」的生力軍。2005年我市與德國勒沃庫森市和義大利維琴察市正式結為友好城市。體制機制活力得到進一步釋放,國有企業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基本建立,完成了一般競爭性領域654家市屬國有(集體)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完成了312家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全面推行財政預算制度改革,343家行政事業單位全部編制部門預算。社會事業領域「管辦分離」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市醫院、學校、文化藝術、體育場館與訓練等4個管理中心正式運行,全市71家行業協會完成「政會脫鉤」。資本經營取得新進展,尚德太陽能實現海外上市,上市公司數從「九五」末的13家增加到32家。民營經濟發展水平明顯提高,22家企業躋身全國民營企業500強,「十五」期末,民營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1.2%。
城鄉建設再創新面貌。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市域城鎮體系,構築「一體兩翼、七區一體」的發展格局。實施「工業北移、城市南進」戰略,適時調整了行政區劃,有序推進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市區建成區面積由2000年的101.5平方公里擴大到2005年的193平方公里。積極推進蠡湖新城、惠山新城、錫東新城等重點地區的開發建設,建成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環境工程項目,城市功能進一步提升。積極推進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八項重點工作,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十五」期間,488個自然村並入城鎮和農村新型社區,農村公路建設完成480公里,農村自來水普及受益率超過95%。到「十五」期末,城市化水平達到67%,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0%,環境質量綜合指數達到80.4,獲得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稱號。
人民生活再上新水平。大力推進富民工程,人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達到小康目標要求。到「十五」期末,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6005元和8004元,年均分別增長13.2%和8.8%,是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最快的五年;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比重達到14.4%,恩格爾系數降到37.5%。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2005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失業三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分別達到98%、97.4%、97.9%,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達到98.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7%左右。
社會事業再有新進步。各項社會事業穩步發展,社會發展指數連續保持全省首位。科技創新工作成效明顯,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初步形成。2005年全市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例達1.5%,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08家,專利申請量達到5621件。財政用於社會事業投入持續增長,相繼建成市圖書館、體育中心等一批公共設施項目。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2005年適齡人口接受高等教育比重達到48%。深入挖掘和保護歷史文化遺產,鴻山遺址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無錫成為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全面強化公共衛生功能,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禽流感防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安全生產工作得到有效加強,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全力推進「活力無錫、富裕無錫、綠色無錫、文明無錫、法治無錫和平安無錫」建設,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都取得顯著成效。審計、外事、僑務、對台、接待、人事、人武、雙擁、民族宗教、氣象、防震減災等工作取得新成績,史志、檔案、新聞出版、廣電、民政、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事業有了新的發展。
「十五」時期,是無錫發展史上又一個綜合實力提升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全市總體上建成了全面小康社會,基本實現了「第一個率先」的目標。這五年,無錫經濟和社會生活發生的變化是極為顯著的,有些是根本性的轉變,有些是階段性的提升。這些歷史性的變化,為無錫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同時,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不快,產業結構不夠合理,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創新體系和創新機制還不完善;資源和環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更為明顯;城鄉之間、經濟社會之間發展還不夠協調;體制機制還不能較好地適應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的要求。這些問題和矛盾,需要在今後一段時期的發展中重點加以解決。

表1:無錫市「十五」計劃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序號 指標名稱 單位 「十五」計劃 「十五」完成情況
1 地區生產總值增幅 % 年均10%以上 年均14.4%
2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常住人口) 美元 5000 6314
3 財政收入(口徑調整) 億元 年均增長12% —
4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 億元 2000 4286
5 服務業從業人員比重 % 34 33.1
6 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增幅 % 年均增長10% 年均增長27%
7 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 % 35 33.4
8 R&D經費支出佔GDP比例 % 1.50 1.5
9 到位注冊外資(口徑調整) 億美元 累計75 99.0
10 進出口總額 億美元 100 291.91
11 出口總額 億美元 70 155.46
12 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 % 45%以上 40.9%
13 城市化水平 % 60%以上 67%
14 家庭電腦普及率 % 30 47.6
15 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 平方米 (指標內容調整) 30.3
16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 % 75 70
17 城市綠化覆蓋率 % 40 40
18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 年均增長10% 年均增長13.2%
19 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 % 年均增長6% 年均增長8.8%
20 人口自然增長率 ‰ 2 0.67
21 城鎮登記失業率 % 5%以內 3.27 %
22 恩格爾系數 % 40%以內 37.5%
23 高中階段入學率 % 95 96.86
24 適齡人口接受高等教育比重 % 45 48

第二節 面臨形勢
「十一五」時期,我們面臨的將是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的發展環境。從國際看,經濟全球化將向縱深推進,國際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加快,新一輪的技術革命正在醞釀,使無錫在更深層次和更廣領域上加快經濟國際化步伐;從國內看,經濟社會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加速推進,上海加快國際性中心城市建設,舉辦2010年世界博覽會,浦東新區實施綜合配套改革試點,這些為無錫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宏觀環境;從我市看,將通過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體制機制的轉型、消費結構的升級、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為我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同時也必須看到,我們在前進道路上還面臨不少嚴峻挑戰和突出問題。隨著我國加入WTO過渡期結束和世界經濟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我們將在全面加入國際分工、參與國際競爭方面面臨新局面;國內先進城市競相加快發展,我們將在創新發展模式、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方面面臨新形勢;在經濟又快又好、可持續發展方面將面臨資源和環境約束的新挑戰;在社會和諧發展方面將面臨統籌各種因素、兼顧各方利益的新要求。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牢牢抓住難得的戰略機遇期,把握好工業化與城市化、國際化、市場化互動關系,正確有效應對各種挑戰,抓緊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努力實現「六個走在全省前列」,建成全省「兩個率先」先導區和示範區。
專欄1:「六個走在全省前列」的含義
市委十屆九次全會提出要努力實現省委、省政府對無錫提出的「六個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即在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在優化經濟結構、發展民營經濟、股份經濟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在加快應用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城市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在節約利用能源、集約利用土地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在保護環境、建設生態城市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在加強「五個統籌」、建設和諧社會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第三節 指導思想
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切實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屆九次全會精神,在更高起點上實施科教興市、經濟國際化、城市化、可持續發展四大戰略,堅持富民強市、能快則快、又快又好發展,把創新發展模式、建設創新型城市作為主抓手,把富民優先、科教優先、環保優先、節約優先和市場導向、創新導向、規劃導向、法治導向作為主要方針,突出轉變增長方式、構建和諧社會、提高執政能力三大任務,大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體制機制活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確保到2010年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確保經濟社會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加快建設國際先進製造技術中心和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創意設計中心、職業教育中心、旅遊度假中心,努力打造最適宜投資創業的工商名城、最適宜創新創造的設計名城、最適宜生活居住的山水名城、最適宜旅遊度假的休閑名城和最富有人文特質的文化名城。
第四節 總體要求
「十一五」期間,要高起點、高標准地全面建設「五個中心」、全力打造「五個名城」,確保取得實質性突破和階段性成效。
構建「五個中心」:國際先進製造技術中心。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建成一批企業技術中心和研發機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若干領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和專利產品,增強高新技術的集散能力,推進國際先進製造技術中心的形成。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利用地處長三角幾何中心的地理優勢,加強與區域內其他城市的交通和信息聯系,構造集聚和輻射功能強、程度高、范圍廣的區域性商貿與物流中心。區域性創意設計中心。優化整合設計、動漫和影視等優勢資源,加強與國內外先進城市的合作與交流,努力建成以設計產業為主導、以軟體產業和動漫產業為依託的具有獨特優勢和競爭力的長三角地區創意設計中心。區域性職業教育中心。優化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大力提升職業學校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發展水平,積極拓展職業學校教育與培訓的特色和能力,建立面向全社會開放的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基地,努力建成區域性的職業教育中心。區域性旅遊度假中心。利用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加快發展度假休閑產業,爭創中國最佳旅遊城市,實現由華東旅遊目的地到國內外著名旅遊度假勝地的跨越。
打造「五個名城」:最適宜投資創業的工商名城。依託雄厚的工商業基礎,繼承無錫工商文化精髓,延續和發展工商產業,營造投資創業的良好氛圍,打造最適宜投資創業的工商名城。最適宜創新創造的設計名城。弘揚創新創造精神,強化自主創新能力的培育,大力發展工業設計、動漫等創意產業,創新發展民間藝術,建設最適宜創新創造的設計名城。最適宜生活居住的山水名城。充分發揮瀕臨太湖的獨特優勢,以靚山、親水、揚名、築城為重點,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生態環境,提升人居生活品質,建成最適宜生活居住的山水名城。最適宜旅遊度假的休閑名城。充分利用山水、人文等資源,加快旅遊休閑區建設,實現傳統觀光旅遊向現代休閑度假旅遊轉變,努力建成最適宜旅遊度假的休閑名城。最富有人文特質的文化名城。繼承和弘揚無錫的歷史文化,凸顯吳文化和古運河文化特色,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培育文化底蘊和文化氛圍,建成最富有人文特質的文化名城。
第五節 發展目標
「十一五」期間,無錫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圍繞建成全省「兩個率先」先導區、示範區的要求,實現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六個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標,繼續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態勢,鞏固提升無錫的綜合競爭力,在省內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努力建成經濟繁榮、生活富裕、科教發達、環境優美、法制健全、社會文明的和諧宜人新無錫。
增長方式不斷轉變,經濟水平明顯提升。到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在2005年基礎上實現翻番,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0000美元(按常住人口和現行匯率測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全社會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例達到2.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十一五」期間,到位注冊外資和進出口總額年均分別增長15%。
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基本實現城鄉現代化。強化區域功能開發建設,健全現代化的基礎設施體系,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服務和資源配置功能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城鄉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到2010年,城市化水平達到75%;城鎮人均擁有道路面積達到21平方米,城市公共交通分擔率達到24%;80%左右村(鎮)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示範村(鎮)。
資源得到持續利用,生態環境顯著改善。人口總規模得到適度控制,人口結構和空間分布不斷優化,資源得到循環利用、集約利用和合理利用,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力爭建成國家生態城市群。至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670萬人左右;耕地保有量保持在215萬畝;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0%;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4%,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5%,環境質量綜合指數達到90。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堅持以人為本、富民優先,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到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3%和10%。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到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和職業學校在校生規模比2005年翻一番;每萬人擁有人才數1900人,大專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8%;三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分別達到99%和100%;恩格爾系數降到35%以內,每萬人擁有執業(助理)醫生數達到22人;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5歲。
三個文明協調發展,初步構建和諧社會。進一步推進「活力無錫、富裕無錫、綠色無錫、文明無錫、法治無錫和平安無錫」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全面加強,經濟社會管理全面走上法制化軌道,構建和諧社會走在全國前列,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到2010年,每萬人刑事案件發案率控制在萬分之75以內;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率達到90%以上;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20%。

⑩ 蘇州無錫經濟不如上海,為何人均卻比上海更加富裕

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國內的城市,這幾年國內的城市都一直在穩步的向前發展著,雖然很多城市發展的比較慢,但只要是在向前發展著就是好的。今天小編要大家介紹的是江蘇的一個城市,江蘇一直以來都是經濟強省,省內的城市發展得都比較快,而且是唯一所有地級市都躋身百強的省份 。

還有網友表示:個人還是比較看好蘇州和南京的,整體上來說這兩座城市可能要好一點!無錫雖然人均GDP高,可是在其他方面與蘇州和南京還是有些差距的。

對此你表示怎麼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閱讀全文

與無錫經濟增速低為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兩位吃蝙蝠的美女現在怎麼樣 瀏覽:577
報考食葯監事業單位怎麼准備 瀏覽:721
銀川婚姻中介有哪些 瀏覽:314
美女問我怎麼沒睡好該怎麼回復 瀏覽:564
優質戀愛和婚姻需要的前提是什麼 瀏覽:292
什麼詞語代表婚姻美好 瀏覽:46
爺爺的婚姻我該怎麼選擇 瀏覽:145
菲律賓找美女多少錢一次 瀏覽:126
如何面對婚姻中出現的新鮮感 瀏覽:943
我的故事很精彩下一句怎麼回復 瀏覽:159
美女說沒錢還車貸怎麼回 瀏覽:180
哪些電視能包含愛情 瀏覽:814
妹子去哪裡玩好幸福 瀏覽:798
事業單位老幹部局怎麼樣 瀏覽:980
屬牛的3月生日和屬豬的婚姻如何 瀏覽:268
不要等老了才明白幸福是什麼 瀏覽:212
小美女你還好嗎現在在哪裡 瀏覽:471
怎麼才能開創自己的事業 瀏覽:348
愛情這么難的東西為什麼要放棄 瀏覽:610
屬猴女和屬牛婚姻怎麼樣 瀏覽: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