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為什麼會出現環江西經濟圈呀

為什麼會出現環江西經濟圈呀

發布時間:2022-11-22 02:30:51

⑴ 2015的兩會提出了環鄱陽湖經濟圈(還有那兩個經濟區重慶湖北)誰能科普一下

環鄱陽湖經濟圈,即「環鄱湖經濟圈規劃區」,或「鄱陽湖經濟圈」,是江西省經濟發展比較成熟的地區。是鄱陽湖濱湖城市合力打造環鄱陽湖經濟區,是江西著力推進鄱陽湖地區經濟發展的《環鄱陽湖經濟圈規劃》目標,是環鄱陽湖經濟圈規劃的重點產業鏈。

環鄱陽湖經濟圈功能定位為全國中部地區重要的製造業中心、全國重要的生態產業中心、江南著名的優質農產品集散中心和國內外著名的生態旅遊休閑勝地,重點發展工業、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旅遊業、現代物流業和特色生態農業。環鄱陽湖經濟圈,未來五到十年是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江西省發改委公布的《環鄱陽湖地區經濟發展規劃》中,環鄱陽湖經濟圈范圍涉及南昌、九江、上饒、鷹潭、撫州和景德鎮六個設區市,土地面積53000多平方公里,占江西全省總面積30%以上,重點規劃范圍為鄱陽湖地區15個濱湖縣。九江,是環鄱湖經濟圈規劃重點。
你所說的經濟區詳細內容推薦: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9-07/02/content_11639779_2.htm

⑵ 什麼叫環江西現象

環江西現象就是在江西周圍的地區,高鐵、985大學、5G試點、自貿區,甚至名菜都與江西無關,反而環繞江西的各個省份都有。

江西經濟發展相對滯後,既沒有自貿區,也不是國家戰略覆蓋的重點,與周邊省份顯得格格不入,甚至有人調侃江西已經淪為一個「城中村」。

書院文化

江西是古代書院的起源地,唐代德安義門東佳書院和高安桂岩書院是中國設立最早的書院之一。宋代白鹿洞書院名列中國四大書院之首,華林書院延四方講席,鵝湖書院首創學術自由爭辯之風,白鷺洲書院以人才輩出、延續辦學800年而著稱。

在明代1239所書院中,江西地區就有238所,佔五分之一。據清光緒《江西通志·書院》記載,江西書院達526所。有學者根據其他各種史籍、志書、筆記、碑刻統計,認為江西古代書院足有千餘所之多,迄今保存較完整的仍有85所。

⑶ 環江西經濟圈是什麼意思

環江西經濟圈是指江西現在的發展水平不高,尤其是和東部的廣東、浙江、福建等鄰省比起來相形見絀。
近代的江西,特別是清朝末期,由於帝國主義的掠奪,已有一定基礎的紡織、造紙、瓷器等手工業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導致了江西近代工業比較落後,只有煤礦和鎢礦的開采略具規模。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從5年代開始逐步形成門類較齊全、布局較合理的工業體系:南昌成為中國飛機製造基地之一;南昌、臨川、上饒等地興建了汽車製造工業;瑞昌、九江、湖口崛起為重要的船舶工業基地;輕工業以紡織、造紙、製糖等為重要。此外有拖拉機、柴油機、電機、機床、礦山機械製造、精密光學儀器和儀表製造。在眾多產業中,有色金屬冶煉、機械製造、制瓷等居全國前列。
江西的地理區位雖然有優勢,但是經濟發展卻是一個短板。雖然,在南昌製造了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第一批海防導彈、第一輛摩托車、拖拉機,是我國重要的製造中心、新中國航空工業的發源地。南昌雖然是省會,但是其經濟實力在全國排名只能是中等水平,22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5745.51億元,無法形成區域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⑷ 為什麼江西省的政策和其他省的不一樣

江西確實發展狀況不如人意。
環江西一周的省份經濟都比江西發達。廣東、福建、浙江自不必說,湖南、湖北的經濟總量也遠高於江西,甚至經濟水平與江西差不多的安徽也逐漸拉開身段。因此,針對江西的經濟塌陷有一個說法,叫做環江西經濟帶。
江西除了發展具有本土特色的工業,比如,制葯業、采礦業,更大的方向是承接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福建廣東的沿海地區,已經在向產業鏈上端轉移,因此其會把利潤相對微薄的下游產業轉移到,勞動力充足,價格低廉的省份。比如,著名的富士康,就已經開始從沿海地區逐步往中西部搬遷。僅僅依靠本土的企業很難做強做大,應該充分利用原海產業轉移,以帶動當地產業鏈發展。

⑸ 全中國最受「冷落」的省份,為什麼非江西莫屬

⑹ 為什麼中國政策老是繞開江西

江西確實發展狀況不如人意。環江西一周的省份經濟都比江西發達。廣東、福建、浙江自不必說,湖南、湖北的經濟總量也遠高於江西,甚至經濟水平與江西差不多的安徽也逐漸拉開身段。因此,針對江西的經濟塌陷有一個說法,叫做環江西經濟帶。

江西地理位置其實很好,與廣東、浙江、福建等沿海發達省份相連,與湖南、湖北、安徽等內陸腹地接壤,自古就是江南勝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要地有地,要人有人,要資源有資源,要歷史有歷史,要市場有市場,從來都是中國最富庶的地域之一,那麼,為什麼現在的GDP只有18364.4億元,位居全國十幾二十的位次呢?

應該說,交通位置的不利是江西落後最重要因素。廣東、福建、浙江,緊鄰大海,交通便利自不用說。京廣鐵路串聯湖南湖北,對當地經濟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與京廣鐵路相比,途經江西的京九鐵路,無論從客運、貨運等方面都相對落後,對經濟的帶動作用更小,並且通車的時間晚得多,發揮作用的時間並不太長。

江西除了南昌之外,有兩個地方的地理位置相對優越,但卻沒有發揮出該有的經濟實力。

江西依然,必須戰略放在工業化之上。江西除了發展具有本土特色的工業,比如,制葯業、采礦業,更大的方向是承接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福建廣東的沿海地區,已經在向產業鏈上端轉移,因此其會把利潤相對微薄的下游產業轉移到,勞動力充足,價格低廉的省份。比如,著名的富士康,就已經開始從沿海地區逐步往中西部搬遷。僅僅依靠本土的企業很難做強做大,應該充分利用原海產業轉移,以帶動當地產業鏈發展。

⑺ 為什麼江西可以從」環江西高鐵「蛻變成全國第4個」市市通高鐵「的省份

江西已經是全國第4個市市通高鐵的省份,也是在用交通建設加速奔跑,發展快車道。江西省公路的路網水平已經是全國先進的行列,信江高、贛江這些航道網都已經建成,而且在運行當中。江西的運輸以及服務水平,在群眾看來滿意度是排名較前的。在2022年8月25日發布了新聞發布會,是“關於江西這10年”,江西省的交通運輸廳負責人介紹了很多。

江西省也是在全面的改革,並且持續的創新和創造,行業的治理能力水平也是在提升。交通運輸部門在深化的改革,對於營商的環境也是在優化。而且在綠色環保交通安全很多方面都突破了一些技術,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這樣對於統籌發展,開放融合都是有效果的,而且總體的格局也都基本上形成了,所以江西就可以從環江西高鐵蛻變成市市通高鐵的省份。

⑻ 5g建設為什麼會繞過江西

江西,總是發展不起來。在建設長江流域時,江西也被繞開了更有“環江西經濟圈”的說法。作為位於中東部地區的江西,主體位於長江以南的省份,江西從地圖上看其實是個區域位置不錯的省份,除了不靠海,當今全國最發達的幾個省份它大多能挨著點,幾百年前鄱陽湖上的那場大戰更是奠定了明王朝的基業。而從歷史發展來看,江西有大量的紅軍革命根據地,當年的南昌起義更是奠定了革命勝利的基礎。井岡山還被列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有名的紅色旅遊景點。

很多人知道井岡山瑞金等地有名,但是卻不知道它屬於江西,多人都背過的滕王閣序,卻不知道滕王閣其實屬於江西南昌,江西人也經常自嘲沒有存在感,或許江西缺少的不是文化傳承或經濟,而是營銷。江西的這種默默無聞也可能是5g建設繞開它的原因。

⑼ 南昌本沒「環」,為什麼要「強行」成「環」

南昌本沒“環”,為什麼要“強行”成“環”?筆者認為有以下有幾個原因。

第一,南昌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

南昌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地處長江以南,水陸交通發達,形勢險要。南昌是江西省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自古有“襟三江而帶五湖”之稱。

南昌是江西最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之一。十幾條國道在南昌市交匯,多條出城快速通道聯通周邊,使得南昌市的交通四通八達。

南昌城內環路的建成,實現了多區之間無縫連接。地鐵線路,高速公路,高架橋,隧道等立體串聯起來,不僅僅解決了城市的擁堵,也給城市面貌帶來了新鮮高端的變化。

⑽ 江西困在哪裡

江西,位於中國的東南方,是中國紅色革命的搖籃。這個16.69萬平方公里的東部大省,近年來,經濟總量一直在我國中等水平徘徊。省會城市南昌更是在全國城市中缺乏存在感,提起江西人們能想到的除了廬山和井岡山,恐怕就是景德鎮的瓷器了,與其周圍省份形成強大的落差。這樣的成績著實讓人不解,為什麼擁有如此良好的區位優勢的江西,經濟卻發展不起來了?

1、江西經濟差強人意

2020年,江西省GDP為2.67萬億元,在中國31個省市中排名第15位,比2019年上升一位。其省會城市南昌,2020年的GDP為5745.51 億元,在31個省會中排名第16位,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中排名第36位。而縱觀江西的周邊省份,個個都是有錢的主,南邊廣東,GDP11.08萬億元,是江西的4.15倍,北邊湖北4.34萬億元,是江西的1.6倍,安徽3.87萬億元,是江西的1.45倍;東邊浙江6.46萬億元,是江西的2.4倍;福建4.39萬億元,是江西的1.6倍;西邊湖南4.18萬億元,是江西的1.56倍。如果比較省會城市,江西的差距就更加明顯,表現最佳的廣州2.5萬億元,是南昌的5倍,表現最靠後的福州和合肥也有1萬億元,是南昌的兩倍,形成了所謂的環江西經濟圈。

按照國務院關於我國東中西和東北地區的劃分標准,江西屬於中部省份。江西在中東部地區中經濟總量僅高於海南、天津和山西。鑒於海南和天津較小的規模,江西在中東部地區能打得過的就只有山西了。遙想建國初期,江西可是屬於華東地區,1961年,華東經濟協作區成立,包含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東等六省一市,這六省一市的行政區劃代碼,也就是我們身份證的前六位,也均以「3」開頭。還記得2006、2007年春節的時候電視台還曾舉辦過「華東六省一市春節聯歡晚會」,那個時候江西可是名副其實的華東省份,但現如今,江西已經被其他五省一市的兄弟徹底拉開了距離,甚至在中部省份都要墊底了。

具有國家 科技 風向標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資助的時候,也將江西省列為可申請地區基金的行列,與內蒙、寧夏、青海、新疆、西藏、廣西、海南、貴州、雲南、甘肅以及其他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享受同等待遇,這是除了海南之外,唯一獲此「殊榮」中東部省份了,江西幾乎可以被劃入西部省份行列了。由此可見,江西的落後可算得上有目共睹。但是,按理來講不應該啊,江西南接閩越,北鄰鄂皖,西靠湖湘,東達滬杭,良好的區位優勢讓其他省份羨慕不已啊。同時江西自然資源豐富,贛州是全國出名的稀有金屬產地,省內有全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長江八大支流之一的贛江。於此同時,江西也是人才輩出, 歷史 上人文墨客雲集,歐陽修、湯顯祖、王陽明、王安石、無一不是名流之輩。江西如果發展經濟,可以說是握得一手好牌啊,但為何會打成現在這副局面呢,這其中可謂暗藏玄機。

2、江西的窮與富

首先要注意的一個概念,就是我們一直強調的是江西的經濟總量落後,但我們從來沒有說江西窮,這可是兩個問題。當我們說一個地方窮的時候,一定是指老百姓過得窮,人民的日子苦,如果我們的老百姓手裡很有錢,日子過得很富足,而只是政府的手裡沒有錢,那叫什麼窮呢,充其量只能是民富官窮,江西的問題大概就類似於此。

為什麼說江西的老百姓不窮,我想只要到過江西,尤其是到過江西農村的人應該深有感觸。在沒到江西之前,我對江西的印象也是窮,但直到近距離接觸和了解了江西之後才發現,江西老表的日子過得滋潤啊。但凡去過江西農村地區的人會發現,江西的農村建設的非常好,幾乎家家都是三層小洋樓。江西人的宗族觀念很強,走得不遠的人都有回農村老家蓋房子的傳統,所有在農村建設的新房幾乎都是三層起,如果放在城市都是妥妥的別墅啊,有些條件好一點的家庭建設的房子甚至遠比城市的別墅要豪華,游泳池、KTV、地下酒窖一應俱全。根據當地居民介紹,一個普通建設的三層樓房加上裝修造價起碼在40萬左右,好一點的要接近60萬,如果裝修豪華一些可能要接近100萬。大家知道,農村自建得房子肯定不能貸款30年的,一個普通家庭能拿出40-60萬元存款建設一棟樓房,這絕對讓很多農村人錯愕不已,對比我的老家,甚至超乎想像。

我的老家在江蘇北部,就是人們常說的蘇北。從走出省有人知道我來自江蘇,都會寒暄幾句說江蘇是好地方啊,富裕發達啊。不錯,蘇南確實是富裕發達,但是對於我這個來自來自農村的蘇北人而言,卻很少能感受到發達為何為。即使現在,每回到農村老家,一種不發達的感覺還是會迎面撲來,低矮的磚瓦房,長滿雜草的鄉間小路、房屋後面骯臟的茅房,除了村口新鋪的水泥路,幾乎感受不到和小時候的差異。這么多年,蘇北的城市是越建越好了,但是農村幾乎沒有大的變化。在蘇北,農村人不崇尚於回村裡蓋房子,而是喜歡往城市走,至少走到縣城。老家依然有人生活在村裡,但時至今日,讓他們拿出40-60萬的存款到縣城去買個房子那也是奢望啊,這對很多奮鬥了幾十年的農村家庭而言依然是個很大的數字。

為了進一步驗證我們的直觀感受,我找來了關於江西和江蘇兩個省份的權威統計數據,做個對比。我重點對比的是三組數據,分別是GDP、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GDP反映了地區發展程度,人均GDP反映了地區的經濟水平,而人均可支配收入則實實在在地反映了地區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是人民是否富裕的核心指標。江蘇有13個地級市,分別是蘇南的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京,蘇中的揚州、泰州和南通以及蘇北的徐州、連雲港、宿遷、淮安和鹽城。13個地市號稱13太保,外人常以為富裕而出名。江西雖然面積比江蘇大,但是只有11個地級市,分別是南昌、新余、鷹潭、九江、景德鎮、宜春、萍鄉、吉安、贛州、撫州和上饒。多數地市可能在全國並不算知名。我們首先對比一下兩省的GDP,不對比不知道,一對比發現江蘇真是有錢啊,就連蘇北最墊底的宿遷跑到江西都能排第四,3099億元,僅比九江差一點點。蘇北的老大哥徐州更是不得了,7400億,直接碾壓江西省會南昌的5596億。如果說蘇北經濟強勁可能是因為人口眾多,那我們對比一下人均GDP你會發現,蘇北墊底的宿遷到江西依然可以排到第五,而老大哥徐州也僅次於南昌,排名第二,這還得了,蘇北可以說全方位超越了九江、景德鎮等江西地級市。但是如果我們比較人均可支配收入,那就是另外一個局面了,蘇北老百姓的錢袋子瞬間憋了。以城鎮居民為例,徐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僅有36215,這個成績在江西也只能排名第九,蘇北墊底的宿遷就更不用說了,到了江西依然墊底,只有30614,比江西最靠後的撫州還少了4000元。這樣的蘇北能算是富么,但如果說蘇北很窮,估計你們也不信,那同樣,江西能算是很窮么?雖然統計數據顯示蘇北農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於江西九江、上饒、贛州等地,但是深入到過江西和蘇北農村地區就會發現,江西農村地區居民的住宿條件絕不是蘇北農村可比的,出了三層樓房,老百姓的生活也是可圈可點,外出務工打零工比比皆是。但是在蘇北,老百姓除了種地還是種地,沒有其他收入來源,怎能不窮。因此蘇北的窮是來自老百姓的窮,而江西的窮則表現為政府的窮。富政府不一定有富百姓,窮政府也不一定就出窮百姓。浙江的數據更好的驗證了這一點。2019年,浙江11個地級市,GDP總量超過江蘇徐州的只有杭州和寧波,最落後的衢州、麗水和舟山三市,GDP分別只有1400億元上下,不足徐州的五分之一,但是以上三地城鎮和農村地區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遠遠超過徐州,高達46437元和21931元,可以說是藏富於民的典範。

江西曾經固然也有過21個國家級貧困縣,但是至少老百姓不用為吃飯而發愁,這與我國其他欠發達地區赤貧式的窮截然不同的。當然,盡管如此,江西經濟的落後也是不容置疑的,除了GDP的落後,還包括財政收入的不足,對教育、基礎設施投資、城市建設等等方面的投資欠缺等等。不過時至今日,通過脫貧攻堅戰,江西曾經的21個國家級貧困縣都已經成為 歷史 ,江西也開始慢慢由經濟欠發達省份開始向全面強省轉變,那麼是什麼導致江西經濟一直在地位徘徊。那就是在國家戰略規劃和長期發展中迷失的江西工業。

3、江西如何突圍

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的發展必須要能夠順應時代和全球經濟發展的趨勢,唯有如此才能獲得發展的紅利。對於國內各個省份而言,其經濟的發展就要順應國家的趨勢和戰略。而江西則在國家的戰略發展背景下數次錯失良機。

中國成立以來的70餘年,我國的經濟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1949-1978年以國家戰略為導向的計劃經濟階段;1978-2012以改革開放為主線的國際貿易階段以及2012年至今以高 科技 產業為導向的新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一五時期,蘇聯援建了我國156個工業項目,奠定了此後我國的工業基礎和產業分布。這156個項目大多分布於東北、華北,支撐了東三省30年的輝煌。中部的湖南、河南、山西也有部分項目落戶,但江西除了建設了大吉山、 巋美山 等鎢礦之外,其他重工業企業幾乎沒有,這直接導致了江西的工業基礎先天薄弱,只能吃資源的飯。時至今日,江西省內最大的公司依然是江西銅業集團公司,其年營收幾乎是第二名江鈴 汽車 集團的三倍。

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經濟開始進入快速增長期。作為世界的工廠,我國擁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同時也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鏈,在國際貿易中賺取了充足的原始資金。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國內各省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有的成為了製造業基地;有的在承接產業的轉移;有的提供能源,而有的只能提供廉價勞動力。其中扮演製造業基地的省份無疑成為了最大的贏家,比如廣東,一直高歌猛進,誕生了廣州、深圳、東莞、佛山、中山、珠海等一大批工業強勁的現代城市,長期穩坐國內省份第一把交椅。浙江和江蘇的情況也類似。但是僅有能源輸出的山西和內蒙就好不到哪裡去了,長期依賴能源紅利,弱化了工業基礎,經濟沒有長期增長的動力。同樣,只有勞務輸出的河南、山東、湖北、湖南和江西也不容樂觀,只能依靠外出務工來維持當地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過湖南、湖北、河南等省份在改革開放之前已經建立起了基礎的工業體系,在改革之後的浪潮中不斷崛起,支撐國家戰略的同時也在承接沿海省份的產業轉移,使得這些省份的經濟也獲得了一定的增長。北面武漢有武鋼、武重、武船和東風 汽車 ,西邊長沙有三一重工、中聯重科、株洲南車集團等企業,無不為本省經濟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江西非常遺憾,除了江鈴 汽車 支撐的 汽車 工業,其他幾乎沒有能拿得出手的工業體系。2000年以後,江西曾經一度發展光伏產業,新余曾被稱為世界太陽能之都,但隨著賽維集團這個亞洲規模最大的太陽能多晶矽片生產企業的衰敗,江西光伏深受重創。一步慢,步步慢,江西因為沒有在建國後及時地建立起工業體系,在改革開放的30年紅利期中錯失了諸多發展機遇。

2012年的新發展階段,國家倡導創新驅動發展,要實現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要產業結構全面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於是,全國各省份都在加緊布局半導體、晶元、人工智慧等產業,廣東、浙江、山東等地都提出了機器換人計劃,要加速智能製造的發展。在這一波的高 科技 產業發展中,江西的近鄰福建和安徽搶佔了先機,福建的半導體產業與安徽合肥的量子產業已經走在了全國的前列。那麼江西能否順勢追趕呢?近年來,江西大力倡導發展ARVR產業,XR是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但是該技術領域的應用目前尚未顯現,江西是否能夠在下一輪的技術變革中贏得發展先機,有待市場的考量。

除了產業基礎薄弱,江西的發展還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制約,高鐵就是其一。時至今日,我國高鐵正由四縱四橫走向八縱八橫,但江西的高鐵無論是省內連接和向外連接都落後一步,南北大通道昌贛高鐵2019年才開通,解決了江西省內南北大通道的問題。但是由南昌出發,北上北京南下廣州深圳都還沒有直連的高鐵,向北要借道武漢或合肥,向南則要借道長沙,江西原本緊鄰廣東,但是南昌到廣深的時間比長沙還久,限制了江西與一線城市的連接與溝通。贛深高鐵的開通將有望改變這一局面。

此外,人才也是江西發展的又一困境。江西乃人傑地靈之地,江西老表的口碑是響亮的。但是大多數江西人才都飛走了。南面贛州,距離南昌的距離與距離廣州的距離相當,贛州人到廣州深圳工作的居多;北面九江到武漢、合肥、杭州、南京甚至上海都在3小時車程;西面的萍鄉緊鄰湖南,長期與長沙保持曖昧關系,江西良好的區位優勢反而成為了人才外流的驅動。贛深高鐵的開通很有可能會進一步加速江西人才的外流,促進發達省份對江西人才的虹吸。因此江西要留住人,吸引人才在贛工作,還需要建立良好的引人留人的機制,就像武漢前兩年推出的百萬大學生留漢就業創業一樣,南昌也需要在營商環境優化、人才就業創業等方面給予大力的支持,以吸收更多的人才為江西的發展獻力獻策。

任何國家、地區、組織和個人的發展都不能脫離大環境而獨善其身,否則將是無根之木。我們必須要看到大環境的發展趨勢,在全球的發展背景和國家的發展戰略下謀篇布局,迎難而上,做出貢獻進而從中獲益。江西經濟落後的同時,正是其他省份高速崛起的時期,更是我國經濟的黃金發展期,回顧 歷史 ,展望未來,要想在下一步的發展中贏得先機,江西必須要能夠把握住國家的戰略大勢,並從中進行清晰的自我定位,與時俱進,尤其是要「敢為天下先」勇氣和決心,才能超越 歷史 ,贏得未來。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會出現環江西經濟圈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2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298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17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58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48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84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22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04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08
灰太狼和葉太郎哪個更幸福一點 瀏覽:384
巨力神有哪些故事 瀏覽:211
拼多多16萬步等於多少健康金 瀏覽:823
煤田局所屬有哪些事業單位 瀏覽:133
兩位吃蝙蝠的美女現在怎麼樣 瀏覽:580
報考食葯監事業單位怎麼准備 瀏覽:724
銀川婚姻中介有哪些 瀏覽:317
美女問我怎麼沒睡好該怎麼回復 瀏覽:567
優質戀愛和婚姻需要的前提是什麼 瀏覽:295
什麼詞語代表婚姻美好 瀏覽:49
爺爺的婚姻我該怎麼選擇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