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筆記
經濟三大力
1.生產力的提高
2.短期財務周期
3.長期財務周期
支出總額=支出的貨幣+信用,是經濟的驅動力,支出總額/貨物=價格
央行通過影響利率和發行貨幣控制經濟
信貸:
信貸一旦產生,是貸款人的資產,借款人的負債
信用良好的借款人:償還能力好(收入債務比率高),抵押物
生產率可以提升,但是比較穩定,但是債務波動比較明顯,有長短兩個周期,分別是5-8年和75-100年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QwNjY4Nzg4.html
經濟三大力
1.生產力的提高
2.短期財務周期
3.長期財務周期
支出總額=支出的貨幣+信用,是經濟的驅動力,支出總額/貨物=價格
央行通過影響利率和發行貨幣控制經濟
信貸:
信貸一旦產生,是貸款人的資產,借款人的負債
信用良好的借款人:償還能力好(收入債務比率高),抵押物
生產率可以提升,但是比較穩定,但是債務波動比較明顯,有長短兩個周期,分別是5-8年和75-100年
信貸可以憑空產生,於是信貸增加超過生產能力,等式效果可知價格會上升,導致通貨膨脹。
這時央行會提高利率,這時有貸款能力的借款人減少,已經產生的債務還款壓力增大,於是信貸放緩,支出下降,收入因此下降,經濟開始衰退。衰退到一定程度,降低利率,刺激經濟擴張。
如果信貸容易獲得,經濟擴張,信貸不容易獲得,經濟衰退
但是在長期來看,人們花的錢越來越多(在每次增長和低谷後,債務總額都超過前一個周期),這是人性,造成了長期內,債務增加的速度超過收入,形成長期債務周期。
在繁榮期,貸款人放鬆貸款條件,過度借貸造成經濟泡沫。債務與收入比率=債務負擔,收入只要繼續上升,債務負擔就可以接受,因此資產價值迅猛上升,人們大量借錢投資,因為此時投資很劃算。而且收入和資產價值的上升,能夠長期內保持良好信用。
但是長期內,債務負擔緩慢增加,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償債成本的增加速度超過收入,迫使人們減少支出來償債,收入降低,信用降低,借貸減少,成本進一步增加,周期逆轉,這時達到長期周期的頂峰,債務負擔過重,進入去杠桿化過程。
在去杠桿化過程中,人們削減支出,收入下降,信貸消失,資產價格下跌,銀行發生擠兌。隨著收入下降和償債成本增加,償債人通過出賣資產償還債務。市場充斥待售資產。價格下跌,抵押物價值降低。
在這種情況下,利率已經很低,無法通過降低利率起作用。
去杠桿化過程與衰退過程不同的是,借款人的債務負擔過重,無法通過降低利率來減輕。貸款人停止放貸,借款人停止借貸,整個經濟體都失去了信用。解決辦法:個人政府都減少支出,通過債務違約和重組減少債務,財富再分配,央行多發行貨幣。
減少支出(緊縮),也造成收入減少,收入減少的速度大於債務減少的速度,實際上債務負擔是更重了。另外企業等減少支出會造成工作機會減少,收入也會降低。
如果人們認為銀行無法收回貸款,人們會擔心銀行無法支付其存款,產生擠兌,個人、企業、銀行產生債務違約,這種嚴重的經濟收縮就是蕭條。主要特徵是,本來以為很多資產其實並不存在。很多貸款人不希望債務違約造成自己的資產消失,同意債務重組,削減債務。這會導致債務減少,但是也會導致收入和資產以更快的方式減少,導致通貨緊縮。
中央政府這時稅收減少,失業補助增多,預算赤字出現。
央行多發行貨幣(通貨膨脹),購買政府債券,政府拿貨幣進行經濟刺激計劃;購買金融資產,抬高價格。
核心地採用這四種方式,平衡通縮和通脹,可以實現和諧的去杠桿化。
三條經濟法制:
1.不要讓債務增長速度超過收入,會被債務壓垮
2.不要讓收入的增長速度超過生產力,會失去競爭力
3.盡一切努力提高生產率
信貸可以憑空產生,於是信貸增加超過生產能力,等式效果可知價格會上升,導致通貨膨脹。
這時央行會提高利率,這時有貸款能力的借款人減少,已經產生的債務還款壓力增大,於是信貸放緩,支出下降,收入因此下降,經濟開始衰退。衰退到一定程度,降低利率,刺激經濟擴張。
如果信貸容易獲得,經濟擴張,信貸不容易獲得,經濟衰退
但是在長期來看,人們花的錢越來越多(在每次增長和低谷後,債務總額都超過前一個周期),這是人性,造成了長期內,債務增加的速度超過收入,形成長期債務周期。
在繁榮期,貸款人放鬆貸款條件,過度借貸造成經濟泡沫。債務與收入比率=債務負擔,收入只要繼續上升,債務負擔就可以接受,因此資產價值迅猛上升,人們大量借錢投資,因為此時投資很劃算。而且收入和資產價值的上升,能夠長期內保持良好信用。
但是長期內,債務負擔緩慢增加,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償債成本的增加速度超過收入,迫使人們減少支出來償債,收入降低,信用降低,借貸減少,成本進一步增加,周期逆轉,這時達到長期周期的頂峰,債務負擔過重,進入去杠桿化過程。
在去杠桿化過程中,人們削減支出,收入下降,信貸消失,資產價格下跌,銀行發生擠兌。隨著收入下降和償債成本增加,償債人通過出賣資產償還債務。市場充斥待售資產。價格下跌,抵押物價值降低。
在這種情況下,利率已經很低,無法通過降低利率起作用。
去杠桿化過程與衰退過程不同的是,借款人的債務負擔過重,無法通過降低利率來減輕。貸款人停止放貸,借款人停止借貸,整個經濟體都失去了信用。解決辦法:個人政府都減少支出,通過債務違約和重組減少債務,財富再分配,央行多發行貨幣。
減少支出(緊縮),也造成收入減少,收入減少的速度大於債務減少的速度,實際上債務負擔是更重了。另外企業等減少支出會造成工作機會減少,收入也會降低。
如果人們認為銀行無法收回貸款,人們會擔心銀行無法支付其存款,產生擠兌,個人、企業、銀行產生債務違約,這種嚴重的經濟收縮就是蕭條。主要特徵是,本來以為很多資產其實並不存在。很多貸款人不希望債務違約造成自己的資產消失,同意債務重組,削減債務。這會導致債務減少,但是也會導致收入和資產以更快的方式減少,導致通貨緊縮。
中央政府這時稅收減少,失業補助增多,預算赤字出現。
央行多發行貨幣(通貨膨脹),購買政府債券,政府拿貨幣進行經濟刺激計劃;購買金融資產,抬高價格。
核心地採用這四種方式,平衡通縮和通脹,可以實現和諧的去杠桿化。
三條經濟法則:
1.不要讓債務增長速度超過收入,會被債務壓垮
2.不要讓收入的增長速度超過生產力,會失去競爭力
3.盡一切努力提高生產率
② 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
你好,
經濟是大量交易的總和,而每個交易都很簡單。交易包括買方和賣方,買方支付貨幣(或者信貸)給賣方以換取商品、服務或者金融資產。大量的買方和賣方交換同一種商品,這就構成了市場,例如:小麥的市場包含了各種持有不同目的的買方和賣方,他們進行不同的交易方式。各種交易的市場便組成了經濟。因此,現實中難以理解看似復雜的經濟,其實僅僅是大量的簡單的交易組合在一起而已。
對於一個市場(或者對於經濟),如果你知道了支出貨幣以及信貸的總額、所賣商品的數量,你就是知道了理解經濟的所有的事情。比方說,既然任何商品、服務以及金融資產的價格等於所有買方花費的支出(total$)除以賣出的總產量(Q),因此如果要了解或者預測商品的價格,你只需要預測出總支出($)以及總產量(Q)。然而,每一個市場有都大量的買方和賣方,並且這些買方和賣方交易的動機不一致,但是最主要的買賣動機總是很好理解,這樣考慮理解經濟就變得不那麼困難。可以用下面的一個簡單圖表來說明。這種解釋經濟的視角比傳統的解釋方式要更容易理解,傳統的解釋視角是基於商品的供給、需求以及價格彈性。
③ 經濟機器是如何運行的
宏觀經濟運轉的三條經驗法則:
1.不要讓債務的增長速度超過收入的增長速度,否則,債務也把你壓垮。
短期債務周期為5到8年,央行通過利率調節信貸,刺激經濟。長期債務周期則長得多,經濟下行時可能產生經濟蕭條,其根源是新增債務不能創造出至少等量的收入。比如,大量借款用於了消費性支出,或者大量借款用於了落後產能。
利率調整不足以應對經濟蕭條,往往需要多種調節手段的綜合運用,包括貨幣發行(導致通貨膨脹),和減少支出、減少債務、轉移財富等通貨緊縮手段。債務的風險,總體上是可控的,總有這樣那樣的辦法來應對。
2.不要讓收入的增長速度超過生產率的增長速度,否則,失去競爭力。
房價上漲,人工上漲(收入上漲),產業鏈轉移。一方面,工作沒有人干,因為提供的工資低,請不到人;另一方面,人們處於失業狀態,抱怨找不到工作。
剛開始的失業,是假失業,因為產業鏈還在,只要有就業意願,總能就業;等產業鏈轉移後,假失業就變成了真失業,除非社會提供新的就業崗位,而且該崗位產生更高生產率,來支撐更高收入。
3.盡一切努力提高生產率,因為生產率在長時期內起最關鍵的作用。
需要強調的是,提高生產率,應該指全社會生產率,而不是局部生產率。改革開放初期,大量農民從半失業狀態變成了比較充分的就業。無論他們所從事的工作技術含量多低,全社會生產率依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經濟的重要組成——信貸
經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信貸。信貸就是貸款人相信借款人的承諾,並和借款人發生的貨幣借貸行為,不是指的信用貸款。
有信貸就會產生債務,貸款人通過債務來掙錢或資產,借款人的負債實際上是在向未來的自己借錢。
借貸的錢包括本金和利息(反過來說投資理財的錢包括本金和收益),利率升高會帶來借貸減少。
④ 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
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時長30分鍾,經濟就像一部簡單的機器那樣運行,但很多人不懂得這點,或是對經濟的運行方式持有不同觀點,於是導致很多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我深感有責任與大家分享我的簡單,但是實用的經濟分析模式,這個模式雖然不符合常規傳統經濟學,但是已經幫助我預測和躲避了全球金融危機,30多年來對我一直很有用。我們開始吧,經濟雖然可能看起來復雜,但是其實是以簡單和機械的方式運行,經濟有幾個簡單的零部件和無數次重復的簡單交易組成,這些交易首先是由人的天性所驅動,因而形成三股主要的經濟動力,一、生產率的提高。
⑤ 三十分鍾說清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
制技術和感測器技術等)。機電一體化產品主要有商品生產用(如機器人、自動生產線和工廠等)、商品流通用(如數控包裝機械及系統、微機控制交通運輸機具和數控工程機械設備等)、商品貯存銷售用(如自動倉庫、自動稱量和銷售及現金處理系統等)、社會服務性(如自動化辦公機械和醫療及環保等自動化設施等)和家庭、科研、農林牧漁、航空航天及國防等用的機電一體化產品。機電一體化使機械工業的技術結構、產品結構、功能和構成、生產方式和管理體系等發生巨大變化。
日本企業界在1970年左右最早提出「機電一體化技術」這一概念,當時他們取
⑥ 經濟機器是如何運行的 紀錄片
現在各國經濟主要靠市場機制調節,偶爾需政府管理,經濟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 經濟學中的經濟機制是指一定社會經濟機體內各構成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系及功能。
它存在於社會再生產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全過程。由於經濟機制是在經濟機體的運行過程中發揮功能的,因此它又稱為經濟運行機制。 機制一詞最早來自希臘文mechane,意指機器、機械、機構。這一工程學概念相繼為其他學科所採用。
大量的買方和賣方交換同一種商品,這就構成了市場,例如:小麥的市場包含了各種持有不同目的的買方和賣方,他們進行不同的交易方式。各種交易的市場便組成了經濟。
紀錄片簡介:
12集大型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在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推出,一套共8冊的同名系列叢書也同步發行。這一部12集電視紀錄片,記錄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美國九個世界級大國相繼崛起的過程。
並總結大國崛起的規律。該電視片在2006年11月13日—24日(CCTV-2)黃金時間21:30首播,每集大約50分鍾。
⑦ 《經濟機器是如何運行的》有感
來源 :橋水基金創始人、暢銷書《原則》作者瑞·達利歐的視頻《經濟機器是如何運行的》(時長30分鍾的動畫)
他通過簡單的動畫和淺顯易懂的語言,為人們揭示了經濟和金融運行的底層邏輯,連比爾·蓋茨都贊嘆不已:「無論是作為投資者還是普通人,這些知識對每個人都有幫助。這三十分鍾的觀看本身就是非常值得的投資。」
主要內容:
1⃣️交易(最基本零件)和信貸(最重要組成部分)
2⃣️經濟的三種驅動力:1 生產率的提高;2 短期債務周期;3 長期債務周期
3⃣️經濟衰退以及去杠桿化
一、交易和信貸
(1)交易是經濟的最基本零件
簡單來說,交易就是買方付出貨幣或信用,從而從賣方那獲得商品、服務或金融資產。例如,我們平時去超市和去美容店就是一次交易,只不過前者是用貨幣換商品,後者則是換服務;此外,有時候我們可能沒有足夠的錢,就和老闆商量能不能先賒賬,這就是用信用來換取商品。
一個市場,由買賣所有商品的所有買方和賣方構成。而 經濟就是由所有市場內的全部交易構成。 個人、企業、銀行和政府都在以上面提到的方式進行交易。而且 政府是最大的買方和賣方:中央政府與中央銀行。
(2)信貸是經濟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可能我們對信貸有所認識,畢竟08的信貸危機對全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但是信貸的具體是個什麼東西,我們可能並不是很清楚。
但我們要注意到,交易是經濟的最基本零件,因此信貸和市場交易沒有多大區別。 信貸中的貸款人和借款人對應著市場交易中的買方和賣方。 貸款人通過自身的信用或者自己的某種抵押物從貸款人手裡獲得貸款,雙方共同制定的約定就是信貸。
信貸一旦產生,既是借款人的債務又是貸款人的資產。同時,當借款人償還了借款後,信貸消失並完成一次交易。
二、經濟的三種驅動力
1 生產率的提高
一般來說,如果我們想要獲得一些東西,就得付出一些東西。因此,如果我們想要獲得更多的東西,我們自身就得提供更多的東西,也就是說我們得不斷提高我們生產東西的效率。這一點也適合於經濟的發展,長期來看,經濟的發展取決於生產率的提高。
2 短期債務周期
經濟由交易構成, 一個人的支出就是另一個人的收入 。而由於 人類總想獲得更多的天性,很多人總是借錢來消費 ,所以,相對應的一些人的收入就會提高。同時,借款人在支出的同時,也會從其他人那獲得收入,其償還能力也增強,貸款人也就更願意將錢借給他,然後又開啟了下一個正向循環。
根據 價格=總體支出/商品總量 ,而信貸產生的正向循環提高總體支出的時候,生產率則因為技術限制等不會有顯著的提升,也就是說價格會大大上漲,通貨膨脹就產生了。
然而,央行不希望通貨膨脹過高,就會去提高貸款的利率,因此借錢的人就會變少。然後,由於一個人的支出就是另一個人的收入,借款消費的人變少了代表一部分人的收入變少了,這會導致他們的償還能力下降,貸款人更不願意借錢出來,最終成為一個惡性循環。
信貸增加,經濟進行正向循環,不斷擴張,最終造成通貨膨脹;信貸減少,經濟進行惡性循環,不斷衰退,最終造成通貨緊縮。盛極則衰,衰極也會重新開始繁榮, 這種經濟的短期的上下波動一般持續5-8年 。但是這種上下波動並不是圍繞原點進行的,每一個周期的波動之後,經濟增長部分以及債務部分都會高於前一個周期。達利歐認為這是由於人想要花更多錢和不想還錢的天性導致的。
因此,經過多次短期債務周期後,人們的債務水平會遠大於他們的收入水平(想花錢,卻不想還錢),最終形成長期債務周期。
3 長期債務周期
經過多次短期債務周期後,經濟增長了,人們手頭的錢變多了,看上去整個市場欣欣向榮,貸款人也就更願意借錢出去。但人們沒注意到,他們資產變多的同時,他們購買資產帶來的債務也在增多。因此,他們沉浸在自己很有錢的假象中,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消費水平,導致債務水平嚴重高於收入水平。同時,一個市場有無數這樣的人,他們推動整個經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也使債務達到相應的高峰。這個時候, 市場就會出現泡沫,最終因為某些事情的爆發而被戳破,經濟不斷衰退 。
這就是長期債務周期, 一般會持續75-100年 。例如08年的美國與歐洲、89年的日本以及29年的美國。
三、經濟衰退和去杠桿化
泡沫破裂後,市場由盛轉衰,經濟以不可扭轉之勢直線下降。人們的資產大幅多縮水,不得不減少支出,一個人的支出是另一個人的收入,也就是說人們的收入也會減少。收入減少,借款人的償還能力以及信用就會減弱,貸款人就不願意在往外借錢。而借款人為了償還債務,不得不出賣自己的資產,但由於這時急於出售自己資產的人太多了,市場上供應太大,人們的資產就變得更不值錢了。
個人如此,企業與銀行也是如此。由於經濟衰退,貸款人害怕銀行拿不出錢來,就紛紛去銀行把錢取出來,最終造成擠兌。
債務遠大於收入,已經不能通過調節利率來改善的時候就被稱作杠桿化。這個時候, 國家就會出面來「救火」,減少債務水平,這叫作去杠桿化。
一般來說,主要要 四種去杠桿化的方法 :
①削減支出
一個人削減支出就意味著另一個人的收入相應地變少。因此這會加劇債務的累積,導致情況更加惡劣,個人沒有收入維持生活,企業沒有錢來養這么多的人,只能裁員。周而復始,整個市場的債務水平進一步上升。
②債務違約與重組
市場行情如此,借款人沒有能力償還貸款,貸款人不想自己的錢一分都拿不回來,就只能做出妥協,只收取借款人的一部分錢。
③財務再分配
民眾的收入急劇減少,政府的稅收相應變少,也就沒有足夠的錢來減少債務水平。這個時候,政府會採取加大對富人征稅的力度,將這些錢再通過社會救濟或提供崗位的方式送給窮人。
但這有可能造成富人的極度不滿,嚴重的時候可能會造成社會動盪。例如1930年代,這種情況導致希特勒掌權、歐洲戰爭。
④發行貨幣
上文提到,政府需要足夠的錢來減少債務水平。這時,中央銀行與政府就會進行合作,央行加大發行貨幣,用這些錢購買政府的債券,政府用這些錢來減少民眾的債務水平。但是這個方法也有風險,例如發現過多的貨幣之後,會造成通貨膨脹。
因此,需要結合使用這4個方法來達到和諧的去杠桿化。
⑧ 歷史上機器大工業是怎樣產生的
經過產業革命,資本主義由工場手工業過渡到機器大工業。資本家在生產中廣泛採用機器的結果,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單位商品的勞動耗費大大減少,因而商品價值大大較低。資本主義正是憑借著機器生產的這種優越條件,徹底戰勝了封建經濟和小商品經濟,而使自己變成了占統治地位的生產方式。
然而,資本主義並不是無條件地使用機器的。假如僅僅為了減少勞動耗費和降低商品價值,那麼,只要生產機器所耗費的勞動少於使用機器所代替的勞動,在生產中使用機器就是有利的。但是,由於雇傭工人的一部分勞動即剩餘勞動是不給報酬的,勞動力的價值比工人勞動所創造的價值要小得多,因此,上述條件對資本家來說便遠遠不夠了。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只有當機器的價值低於機器所代替的勞動力的價值時,資本家才會使用機器;否則,他寧肯多僱工人,而不使用機器。這就是資本主義使用機器的界限。
機器的資本主義使用,給工人階級帶來了一系列嚴重的後果。由於機器簡化了操作過程,使得體質較弱的勞動力參加生產成為可能,因此隨著機器的廣泛採用,便有大批的婦女、兒童到工廠來做工。從前,工人為了活命不得不出賣自己;而現在,卻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妻子和兒女了。所以,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所引起的一個最重要的變化,乃是工人階級地位的明顯下降。
資本主義使用機器,不僅使大批工人遭到排擠,被打入失業隊伍,而且使廣大中小生產者因抵擋不住廉價商品的競爭而陷於破產。這樣,便造成了越來越龐大的失業工人隊伍,而資本家則利用失業人口的存在,迫使在業工人降低工資和延長勞動時間,以加強對他們的剝削。
資本主義使用機器,還必然會大大加強工人的勞動強度。工人完全成了機器的附屬品,他必須跟著機器的運轉而動作,只要資本家加快機器的運轉速度或增加工人看管機器的台數,就會大大提高工人勞動的緊張程度。由於勞動的過度緊張,工傷事故大量增加,使大批工人變成殘廢、或者未老先衰、過早死亡。
隨著機器的廣泛採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對立也更加尖銳了。腦力勞動幾乎完全由少數與工人相對立的工程技術人員來進行,而壓在工人肩上的則是沉重而單調的體力勞動。
本來,大機器工業的出現,是人類征服自然的一個巨大勝利,但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機器卻大大加強了資本對僱傭勞動的統治。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寫道:「機器就它本身考察會縮短勞動時間,但它按資本主義方式使用時會延長勞動日;因為機器本身會使勞動變得輕易,但它按資本主義方式使用時會加強勞動;因為機器本身是人類對於自然力的勝利,但它按資本主義方式使用時會使人類為自然力所征服;因為機器本身會增加生產者的財富,但它按資本主義方式使用時會使生產者變為需要救濟的貧民」。
⑨ 三十分鍾說清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讀後感
Ray Dalio 經典短篇 "經濟是如何運行的"。經濟的運行如同機器的運行,而且本質上來說,經濟是相對比較簡單的機器,但是很 多人並不理解——或者說他們對於經濟如何運行無法達成一致意見——而這些引致了 非常多沒有必要的經濟上的痛苦。經濟就是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這個過程,資本土地勞動三要素,合理配置資源,公平分配社會產品!經濟危機牛奶倒進河溝,人們失去工作,但是沒有錢去購買,就是財富分配和生產資源配置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