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長江經濟帶包括哪些省市和城市
長江經濟帶(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個省市,面積約205.2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21.4%,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
應答時間:2020-10-2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㈡ 四大經濟帶 情況
沿海經濟帶
由遼、京、津、冀、魯、蘇、滬、浙、閩、粵、瓊、桂等12個省、市、自治區組成的沿海經濟帶,得益於優越的區位條件和宏觀經濟政策的支持,最早實施了對外開放,改革與發展走在了全國的前面。80年代,我國相繼興辦了5個經濟特區、14個沿海開放城市,使沿海地區迅速成為承接世界產業、資金、技術、貿易轉移的最佳區域。「七五」計劃將全國劃分為東中西3大經濟地帶,大力實施梯度推移戰略,使沿海地區獲得了大量優惠政策,國家資金、外資以及內地人才的支撐,得以快速發展。而今,以18000多公里的黃金海岸線為軸心的沿海經濟帶已成為中國經濟中最具有活力、與世界經濟融合度最高的經濟增長帶,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牽引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4個充滿活力的經濟圈:以廣州、深圳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經濟圈,以福州、廈門為中心的閩南三角地帶經濟圈,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和以大連、天津、青島為中心的環渤海灣經濟圈。
長江經濟帶
由滬、蘇、浙、皖、贛、鄂、湘、渝、川等長江沿岸7省2市組成的長江經濟帶,以黨的十四大提出的「以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盡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這一重大戰略決策為契機,在浦東開發和長江三峽工程這兩個當今中國最大的跨世紀工程的帶動下,在重慶直轄市的促動下,正在迅速崛起。以武漢為中心的長江中游經濟圈和以重慶為中心的長江上游經濟圈已初具規模,成為外商投資的熱點地區。著名經濟學家馬洪認為,「未來最有希望的增長區,就世界范圍來說是亞太地區,就亞太地區來說是東亞地區,就東亞地區來說是中國,就中國來說是長江經濟區」。
陸橋經濟帶
進入90年代,我國的對外開放不斷向全方位、高層次、縱深化方向發展的態勢日趨明顯。繼黨的十四大作出長江開發開放的戰略決策之後,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建議》在規劃我國經濟區域時,又進一步明確提出建設「以亞歐大陸橋和京九等鐵路大幹線為紐帶的經濟帶」的戰略構想。這是黨中央順應時代潮流和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作出的戰略調整。以新亞歐大陸橋為紐帶的陸橋經濟帶是地跨中國北方東中西部並可實行東西海陸雙向開放的大經濟帶,它自東向西橫貫或輻射魯、蘇、皖、豫、晉、陝、甘、寧、青、新等10個省區,它的興起,預示著古老的絲綢之路將重放異彩,更預示著偉大的黃河文明將再度復興。
京九經濟帶
以京九鐵路為紐帶的京九經濟帶自北向南縱貫京、津、冀、魯、豫、皖、鄂、贛、粵等9個省市,向北可由渤海灣直接進入東北亞,向南可通過香港直接進入東南亞,是一個開放條件十分優越的經濟帶。就目前的發展水平而言,陸橋經濟帶和京九經濟帶還難以與沿海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相媲美,但它們的巨大潛力卻昭示出它們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沿海經濟帶、長江經濟帶、陸橋經濟帶及京九經濟帶的形成和發展,使我國區域經濟結構演進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至此,一個由上述4大經濟帶架構的縱橫捭闔的「開」字型開發開放的新格局已赫然在目。這是一個完全新的經濟空間結構網路,標志著我國區域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㈢ 長江流域與長江經濟帶就範圍而言有何異同
長江流域,是指長江幹流和支流流經的廣大區域,共涉及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幹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支流展延至貴州、甘肅、陝西、河南、浙江、廣西、廣東、福建等8個省(自治區)。長江流域土地面積約180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18.8%。
㈣ 長江經濟帶11省市包括哪些
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幹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於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00餘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長江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1/5。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過大運河匯入長江。
(4)長江經濟帶為什麼沒有福建擴展閱讀
發展:
長江流經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省市,組成長江經濟帶。該經濟帶是長江流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全國高密度的經濟走廊之一。
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具有獨特優勢和巨大發展潛力。改革開放以來,長江經濟帶已發展成為我國綜合實力最強、戰略支撐作用最大的區域之一。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有利於挖掘中上游廣闊腹地蘊含的巨大內需潛力,促進經濟增長空間從沿海向沿江內陸拓展,形成上中下游優勢互補、協作互動格局,縮小東中西部發展差距。有利於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場壁壘,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㈤ 長江經濟帶11省市包括哪些
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區市。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的各拉丹冬峰西南,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幹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崇明島以東流入東海,全長6300多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長江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1/5。淮河大部分通過大運河流入長江。
擴展數據
發展:
長江流經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個省市,形成長江經濟帶。經濟帶是長江流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中國高密度的經濟走廊之一。
橫跨中國三大區域的長江經濟帶,優勢獨特,發展潛力巨大。改革開放以來,長江經濟帶已發展成為我國綜合實力最強、戰略支撐力最大的區域之一。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有利於挖掘上中游廣大腹地蘊藏的巨大內需潛力,推動經濟增長空間由沿海向沿江內陸拓展,形成上中游優勢互補、合作互動的格局,縮小東中西部發展差距。有利於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場壁壘,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㈥ 福建屬於長江中下游地區嗎
不屬於。長江中下游地區主要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
其中,長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國三大平原之一,原位於長江三峽以東沿岸帶狀平原,在湖北宜昌以東的長江中下游沿岸.系由兩湖平原(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總稱)、鄱陽湖平原、蘇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和長江三角洲(江蘇、浙江、上海間)平原組成,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
長江中下游平原水陸交通好,經濟發達,有上海、南京、武漢等大城市和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揚州、泰州、南通、蕪湖、南昌、長沙等中等城市.
㈦ 長江經濟帶覆蓋多少個省市 長江覆蓋多少個省市呢
1、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個省市,面積約205.2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21.4%,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
2、長江是世界第三、我國第一大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側,幹流全長6300餘km,自西而東流經青海、四川、西藏、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注入東海。支流展延至貴州、甘肅、陝西、河南、浙江、廣西、廣東、福建等8個省(自治區)。流域面積約180萬km2,約占我國國土面積的18.8%。
㈧ 長江經濟帶覆蓋多少個省市
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個省市,面積約205.2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21.4%。
長江經濟帶橫跨中國東中西三大區域,是中央重點實施的三大戰略之一,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沿海沿江沿邊全面推進的對內對外開放帶,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
《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確立了長江經濟帶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發展新格局:一軸是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託,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的核心作用,推動經濟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發展;兩翼分別指滬瑞和滬蓉南北兩大運輸通道,這是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基礎:三極指的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打造長江經濟帶的三大增長極:多點是指發揮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級城市的支撐作用。
㈨ 長江經濟帶11省市包括哪些
長江經濟帶11省市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等沿江11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人口和GDP總量均佔中國40%以上。一條腹地遼闊的長江經濟帶由此形成。依託這條「黃金水道」,長江經濟帶由東向西、由沿海向內地,從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起始,直抵長江上游的成渝經濟區。
中國大地「金腰帶」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承載著中國人特殊的文化記憶與情感。作為我國第一大河,長江幹流全長6300多公里,是貫穿東、中、西部的水路交通大通道,在流域綜合運輸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沿江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