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實施什麼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

實施什麼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

發布時間:2022-11-21 07:03:04

A.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以什麼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以經濟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會強調,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遵循以下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黨的領導。

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二〇二〇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

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

(1)實施什麼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擴展閱讀

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拓展發展新空間,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培育壯大若乾重點經濟區,實施網路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

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

全會提出,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B. 實施什麼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

在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對於靠土地、勞動密集型產業等傳統產業規劃發展的思維正在社會各個層次發生變化,新的世界和社會環境呼喚勞動力自身素質的提升。
我國已進入創新驅動轉型的新階段,需要發揮信息和數據的作用來促進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拓展網路經濟空間,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發展分享經濟,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完善電信普遍服務機制,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聯網。推進產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物流鏈創新,支持基於互聯網的各類創新。

C.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新發展理念包括哪些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新發展理念包括: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一般指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

一、創新發展

全會提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

自2013年以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動自主創新、創業的政策,全民參與創新、創業的意願空前高漲。天使投資人徐小平認為,屬於中國的創新、創業「黃金時期」已經來到。「十三五」期間,以互聯網+、通信、高鐵、航天等高端製造業和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將步入從量變到質變、從產業規劃到發揮市場力量推動的嶄新階段。

二、協調發展

全會提出: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王小廣表示,過去發展的不協調造成了區域、城鄉和群體之間的差距,形成了各種社會矛盾。未來要更加註重經濟社會各方面發展的整體推進,尤其是統籌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經濟與文化等各方面的協調發展,從而真正推動中國向軟硬實力兼具的大國邁進。

三、綠色發展

全會提出: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相對薄弱的領域。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生態文明建設有賴於清潔能源生產和消費模式的轉變,分步驟、有計劃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十分必要。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王軍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綠色發展是經濟新常態下的必然選擇,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長遠未來。

四、開放發展

全會提出: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說,新形勢下,中國需要更開放的視野,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和國際限制,刺激生產要素跨空間的流動和配置,形成全方位的主動對外開放格局。「一帶一路」戰略是順應世界經濟發展新趨勢作出的重大決策,藉助對外開放平台,與沿線國家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五、共享發展

全會提出: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公報提出的實施精準扶貧、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等內容,抓住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要害,對能否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至關重要。實現脫貧攻堅等目標,不僅需要切實可行的目標和任務設計,更要在財稅、金融、民生保障等領域打好「組合拳」,激發社會各界「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能動性。

(3)實施什麼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擴展閱讀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制度設計,也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必然要求。必須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力爭到「十三五」末,基本建立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建設。設施網路是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的基礎條件和基本載體。按照城鄉人口發展和分布,合理規劃建設各類公共文化設施,統籌建設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體育健身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配套建設群眾文體活動場地。

引導文化資源向城鄉基層傾斜。公共文化服務的對象主要在城鄉基層,難點和短板在老少邊窮地區。堅持重心下移,著力加強農村和中西部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逐步縮小城鄉文化發展差距。

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適度引入市場機制,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建立基層群眾需求徵集、服務評價反饋等方面機制,推行菜單式服務,開展群眾滿意度測評,使群眾要文化和政府「送」文化更加匹配。

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改革,推動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等組建理事會,完善治理結構,提高服務能力。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提供公共文化服務。

D. 十三五規劃互聯網+,形成什麼產業發展的新形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2016-2020年)規劃綱要,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主要闡明國家戰略意圖,明確經濟社會發展宏偉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是市場主體的行為導向,是政府履行職責的重要依據,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景。

規劃綱要提出,發展現代互聯網產業體系。

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互聯網深度廣泛應用,帶動生產模式和組織方式變革,形成網路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產業發展新形態。

夯實互聯網應用基礎

積極推進雲計算和物聯網發展。鼓勵互聯網骨幹企業開放平台資源,加強行業雲服務平台建設,支持行業信息系統向雲平台遷移。推進物聯網感知設施規劃布局,發展物聯網開環應用。推進信息物理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建立「互聯網+」標准體系,加快互聯網及其融合應用的基礎共性標准和關鍵技術標准研製推廣,增強國際標准制定中的話語權。

加快多領域互聯網融合發展

組織實施「互聯網+」重大工程,加快推進基於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服務模式、管理模式及供應鏈、物流鏈等各類創新,培育「互聯網+」生態體系,形成網路化協同分工新格局。引導大型互聯網企業向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開放創新資源,鼓勵建立基於互聯網的開放式創新聯盟。促進「互聯網+」新業態創新,鼓勵搭建資源開放共享平台,探索建立國家信息經濟試點示範區,積極發展分享經濟。推動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線上線下結合等新興業態快速發展。放寬融合性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准入限制。

E. 2019年十三五規劃的五大發展理念

學習十三五規劃五大發展理念內容是什麼?10月29日,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

1、關於創新的理念

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2、關於協調的理念

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3、關於綠色的理念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自然岸線格局,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

4、關於開放的理念

必須豐富對外開放內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協同推進戰略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5、關於共享的理念

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針對公眾關注的「普遍二孩」政策,公報首次明確,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

【五大發展理念解讀】

理念一:創新

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下稱《公告》)指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創新確實是中央作出的一個重大的戰略決策部署。是基於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而且我們國家的經濟進入了新常態。新常態最核心的就是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只有靠創新來增強我們經濟的內生動力。」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介紹。

在「創新」發展理念下,《建議》從7個方面進行創新:新動力、新空間、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農業、產業新體系、新體制、宏觀調控方式。

《建議》對「新動力」做了明確表述:消費、投資、出口這三駕馬車的作用,分別是基礎、關鍵、促進作用。消費以「服務消費」而非產品消費為重點,消費方向是智能、綠色、健康、安全。對於出口,首次提出了「實施優進優出戰略」,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主攻為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提高中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穩增長靠什麼?「首先還是要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現在的投資是補短板、調結構。」徐紹史表示,「經濟發展的目標是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穩增長排第一位。」

對於「新空間」,主要指地域、產業、網路、基礎設施、海洋等方面。

在「拓展網路經濟空間」這一小節,《建議》提出了眾多具體計劃。首先,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發展分享經濟」這一網路經濟的典型模式,被明確確立為網路經濟發展的重點,以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同時,「國家大數據戰略」被首次列入規劃文件,主要將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

「實施網路強國戰略」被放在「拓展基礎設施建設空間」這一節中,重點是「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另外,拓展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空間,將主要依靠「加快開放電力、電信、交通、石油、天然氣、市政公用等自然壟斷行業的競爭性業務」。

針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據徐紹史介紹,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概有三方面工作:體制機制改革、政府自身改革;扶持一系列工程、計劃、產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徐紹史介紹,將扶持一系列工程、計劃、產業:一是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二是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三是在有條件的省區系統地推進全面創新的改革試驗,努力在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四是加強國家創新能力的建設,要建設一批產業技術創新的平台;五是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其中,農業、產業體系被單列成章,金融改革未被列為單獨一個方面,而是被放在「體制改革」這一章下,與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國有企業改革等並列。

針對金融改革,《建議》提出的目標是,「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具體措施包括,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著力加強對中小微企業、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金融服務。

對於「新體制」,《建議》提出,「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健全優先使用創新產品、綠色產品的政府采購政策。」

對於宏觀調控的創新,《建議》明確,「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放開電力、石油、天然氣、交通運輸、電信等領域競爭性環節價格。」

理念二:協調

主要從4個方面下手: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並重、經濟建設國防建設融合,注重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

根據《建議》,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牢牢把握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對於區域協同,在「創新」一章的「拓展區域新空間」中有闡述: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為引領,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優化發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形成東北地區、中原地區、長江中游、成渝地區、關中平原等城市群。可以預見,國家級城市群、新區將不斷涌現。

在協調一章,對「區域協調」補充了兩點:首先,明確兩個增長極:京津冀、長江經濟帶。「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交通一體化,擴大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改善長江流域生態環境,高起點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引導產業優化布局和分工協作。」其次,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加大對資源枯竭、產業衰退、生態嚴重退化等困難地區的支持力度。

對於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建議》強調,「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其中,文化的數字化和中國文化走出去被作為重點,「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加快媒體數字化建設,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體。優化媒體結構,規范傳播秩序。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創新對外傳播、文化交流、文化貿易方式,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智庫、中華典籍整理工程,被正式列入規劃《建議》:「繁榮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事業。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建設******新型智庫。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實施中華典籍整理工程。加強和改進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深化各類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理念三:綠色

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建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生態環境質量」被放在了「各方面制度」之前。

最令環保人士期待的是,環保部門的垂直執法有望正式實施。近兩年,中國陸續出台了「最嚴格環保法」、「最嚴格水治理」等多項措施,但在執行過程中,由於「環保部門權力太小」,無法有效執行法律法規,《建議》明確提出,「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

「發展綠色金融,設立綠色發展基金」被明確寫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一節。據記者了解,這是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等綠色金融研究人員長期研究的成果。

「以後所有的上市企業,或公開綠色發展指標。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已經向《證券法》修法小組提交了《增加強制性要求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披露環境信息的條款》的建議。」馬駿在彭博新能源論壇間隙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針對強化企業環境信息披露,馬駿提出四點建議:首先,他認為要通過立法,強制性要求上市公司和發行債券的企業披露環境信息;其次,交易所要通過具體規定,明確披露的內容和模板,對關鍵信息,尤其是主要污染排放指標,要求定量、定期披露;再次,發揮中介機構對環境信息披露的評價、監督、引導和激勵作用;最後,要繼續強化環境信息披露的監管與執法。

《建議》還提出,用市場價格的手段,推動資源利用率提高,「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製度,創新有償使用、預算管理、投融資機制,培育和發展交易市場」,「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節水管理」,「創新產權模式,引導各方面資金投入植樹造林」。

馬駿很贊同此舉措,「就是要用市場價格的手段,讓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人付出代價,以此促進綠色發展。」

除了市場價格機制,官員的綠色指標考核也正式納入規劃建議,「以市縣級行政區為單元,建立由空間規劃、用途管制、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差異化績效考核等構成的空間治理體系。」

理念四:開放

必須順應中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引資和引技引智並舉,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對「十三五」規劃建議最期待的,不僅有中國人,外資金融機構也在熬夜翻譯、研究、出版「十三五」規劃研究報告。

《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現,******發布《建議》後幾天,就有數家海外金融機構的外國經濟學家,發表了英文版的研究報告,有人稱「這是一份必須必須必須仔細研究的中國文件」。

「開放發展」也是「十三五」規劃建議中五大核心理念之一。《建議》表示,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建議》稱,「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推動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成為可兌換、可自由使用貨幣。轉變外匯管理和使用方式,從正面清單轉變為負面清單。放寬境外投資匯兌限制,放寬企業和個人外匯管理要求,放寬跨國公司資金境外運作限制。加強國際收支監測,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改進並逐步取消境內外投資額度限制。」

中國將推行更深度、更高質量的「走進來與走出去」。

《建議》提出,「實行積極的進口政策,向全球擴大市場開放」,「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促進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擴大銀行、保險、證券、養老等市場准入」。

裝備業、服務貿易將成為出口的主要支持產業。《建議》提出,「推動外貿向優質優價、優進優出轉變,壯大裝備製造等新的出口主導產業。發展服務貿易。」

未來海外或將出現一批中國建設的大宗商品基地,國際金融平台將陸續涌現。《建議》明確提出,「建設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產基地,培育一批跨國企業」,「積極搭建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金融服務平台」,「加強同國際金融機構合作,參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建設,發揮絲路基金作用,吸引國際資金共建開放多元共贏的金融合作平台」。

港澳台也將獲得更多機遇。《建議》提出,「支持香港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參與國家雙向開放、『一帶一路』建設。支持香港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推動融資、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加快前海、南沙、橫琴等粵港澳合作平台建設」,「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打造平潭等對台合作平台」,「深化泛珠三角等區域合作」。

亞太自由貿易區建設、全球的高標准自由貿易區網路、參與極地和宇航規則制定,或將成為「十三五」的重要舉措,「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推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談判,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建設,致力於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標准自由貿易區網路」,「積極參與網路、深海、極地、空天等新領域國際規則制定」,「主動參與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理念五:共享

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到2020年只剩下5年多時間,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准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貧困人口的計算是按照年收入不足2300元,是以2010年不變價來計算的,貧困人口共有7017萬人。徐紹史說,「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短板,也是一個最突出的難題,這個任務是非常艱巨的。正在研究怎樣通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具體來說,將分四個層次具體脫貧:一是加大精準扶貧力度。這7000萬人要通過發展生產脫貧一批,這一批人初步匡算有3000萬人。二是易地搬遷脫貧一批,將不具備生產生活條件地區的一些貧困人口,遷移到生產生活條件比較好的地方,這批人大體有1000萬。三是轉移就業一批,通過提高貧困人口的教育程度,通過培訓,為他們找到工作崗位,可以解決1000萬人左右。四是還有將近2000萬人,相當一部分是農村的五保戶,還有失能人群,需要用社會保障的辦法兜底管起這2000萬人。

公共服務最核心有「五件事」,就業、住房、醫療、社保、教育。《建議》對這幾個方面均提出發展方略:在就業方面,「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完善創業扶持政策,鼓勵以創業帶就業,建立面向人人的創業服務平台。完善就業失業統計指標體系」;在教育方面,「提高高校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落實並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學改革。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鼓勵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提供多樣化教育服務」;在社會保障制度方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在醫療方面,「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堅持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堅持中西醫並重,促進中醫葯、民族醫葯發展」。

F.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什麼行動方案,發展分享經濟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互聯網+」行動方案,發展分享經濟,這是創新2.0時代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G. 2019年十三五規劃發展理念解讀

《******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十三五」謀篇布局,其中,「創新」被提及71次,且寫明「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11月3日,新華社發布《******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建議》),全文兩萬余字,八章,除第一章介紹總體形勢、指導思想,第八章強調黨的領導外,其餘各章圍繞5個關鍵理念展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

******************在對「十三五」規劃建議作說明時強調,「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發展理念搞對了,目標任務就好定了,政策舉措也就跟著好定了。」

在解釋「規劃建議」與「規劃綱要」之間的關系時,******說,「建議在內容上重點是確立發展理念,明確發展的方向、思路、重點任務、重大舉措,而一些具體的工作部署則留給綱要去規定,以更好體現和發揮建議的宏觀性、戰略性、指導性。」

在國新辦就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和編制「十三五」規劃等舉行發布會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稱,「五大理念決定了我們後面要走五大路徑。」在此五大路徑下,《建議》「提出了50項左右戰略、工程、計劃、制度、行動,300項左右重要舉措」。

理念一:創新

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下稱《公告》)指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創新確實是中央作出的一個重大的戰略決策部署。是基於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而且我們國家的經濟進入了新常態。新常態最核心的就是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只有靠創新來增強我們經濟的內生動力。」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介紹。

在「創新」發展理念下,《建議》從7個方面進行創新:新動力、新空間、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農業、產業新體系、新體制、宏觀調控方式。

《建議》對「新動力」做了明確表述:消費、投資、出口這三駕馬車的作用,分別是基礎、關鍵、促進作用。消費以「服務消費」而非產品消費為重點,消費方向是智能、綠色、健康、安全。對於出口,首次提出了「實施優進優出戰略」,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主攻為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提高中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穩增長靠什麼?「首先還是要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現在的投資是補短板、調結構。」徐紹史表示,「經濟發展的目標是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穩增長排第一位。」

對於「新空間」,主要指地域、產業、網路、基礎設施、海洋等方面。

在「拓展網路經濟空間」這一小節,《建議》提出了眾多具體計劃。首先,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發展分享經濟」這一網路經濟的典型模式,被明確確立為網路經濟發展的重點,以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同時,「國家大數據戰略」被首次列入規劃文件,主要將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

「實施網路強國戰略」被放在「拓展基礎設施建設空間」這一節中,重點是「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另外,拓展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空間,將主要依靠「加快開放電力、電信、交通、石油、天然氣、市政公用等自然壟斷行業的競爭性業務」。

針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據徐紹史介紹,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概有三方面工作:體制機制改革、政府自身改革;扶持一系列工程、計劃、產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徐紹史介紹,將扶持一系列工程、計劃、產業:一是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二是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三是在有條件的省區系統地推進全面創新的改革試驗,努力在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四是加強國家創新能力的建設,要建設一批產業技術創新的平台;五是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其中,農業、產業體系被單列成章,金融改革未被列為單獨一個方面,而是被放在「體制改革」這一章下,與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國有企業改革等並列。

針對金融改革,《建議》提出的目標是,「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具體措施包括,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著力加強對中小微企業、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金融服務。

對於「新體制」,《建議》提出,「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健全優先使用創新產品、綠色產品的政府采購政策。」

對於宏觀調控的創新,《建議》明確,「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放開電力、石油、天然氣、交通運輸、電信等領域競爭性環節價格。」

理念二:協調

主要從4個方面下手: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並重、經濟建設國防建設融合,注重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

根據《建議》,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牢牢把握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對於區域協同,在「創新」一章的「拓展區域新空間」中有闡述: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為引領,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優化發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形成東北地區、中原地區、長江中游、成渝地區、關中平原等城市群。可以預見,國家級城市群、新區將不斷涌現。

在協調一章,對「區域協調」補充了兩點:首先,明確兩個增長極:京津冀、長江經濟帶。「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交通一體化,擴大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改善長江流域生態環境,高起點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引導產業優化布局和分工協作。」其次,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加大對資源枯竭、產業衰退、生態嚴重退化等困難地區的支持力度。

對於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建議》強調,「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其中,文化的數字化和中國文化走出去被作為重點,「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加快媒體數字化建設,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體。優化媒體結構,規范傳播秩序。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創新對外傳播、文化交流、文化貿易方式,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智庫、中華典籍整理工程,被正式列入規劃《建議》:「繁榮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事業。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建設******新型智庫。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實施中華典籍整理工程。加強和改進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深化各類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H. 五大理念之間的相互關系

五大理念之間的相互關系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我們黨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對我們黨關於發展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遵循。要深刻認識五大發展理念的重大意義,使之真正成為引領發展實踐、開創美好未來的一面旗幟。那麼五大理念之間有何聯系呢?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五大理念”是一個有機整體,相互結合,共同發揮作用。創新是發展的基點,協調是發展的節奏,綠色是發展的底色,開放是發展的格局,共享是發展的目標。

第一,堅持創新發展理念,開創發展新局面。 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讓創新貫穿各方面,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人人都是創業、創新主體,天天都有創業、創新機會,各行各業都需要創新。創新是發展的基點,要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實施網路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構建有利於創新發展的新體制,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製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創新要有正確的方向和方法,必須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創新是時代的主旋律和最強音,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創新,既是整個時代社會實踐的高度概括,也是人們精神狀態的深刻反映,是時代精神和靈魂的體現。學習是培養創新精神、開發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需要學習創新理論,准確理解創新概念,了解國家創新體系的內容、結構和功能,訓練創新思維,確立創新精神,掌握創新方法,用恰當的理論指導創新實踐,培養創新能力,才能推進創新發展。

第二,堅持協調發展理念,實現全方位協調。 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使各領域、各部門、各地區相互配合,協調發展。正確認識改革、發展、規劃的關系。改革要與發展相匹配,加強總體設計、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注意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耦合性,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增強國家硬實力與提升國家軟實力相結合,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必須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協調發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堅持發展和安全兼顧,實現全方位的協調發展。

第三,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保障可持續發展。 綠色發展就是可持續發展、充滿活力和後勁的發展,是著眼於長期的、有利於代際公平的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發展和保護相統一的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自然價值和自然資本的理念,空間均衡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加強生態環境治理,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自然岸線格局,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

第四,堅持開放發展理念,融入全球化進程。 在全球化時代,必須加強開放的力度、推進開放的深度、擴大開放的廣度。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必須豐富對外開放內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協同推進戰略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加強公共外交,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深化內地和港澳、大陸和台灣地區合作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朝著平等公正、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開放、交流、合作緊密相聯,將為我們拓展更廣闊的空間。

第五,堅持共享發展理念,促進整全性發展。 共享發展就是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促進整體、全面發展。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從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就業創業,縮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主體,加強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協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項權益,激發各族人民建設祖國的主人翁意識,最終實現國家、社會與人的全面發展。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完整地把握這五大理念,並貫徹落實到具體實踐之中,將使我國進入發展的新境界。

;

I. 實施什麼行動計劃,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

「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發展分享經濟,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已經寫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在日常生活中,經濟發展、社會治理、文化發展等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正在與互聯網發生著無限「+」的化學反應,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正在創造出無數新的奇跡。互聯網的創新,不斷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信息利民已經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兒。

閱讀全文

與實施什麼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32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54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57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24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28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87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05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14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31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73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0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3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299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18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59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49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85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22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05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