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均年收入多少算貧困
通常把年人均純收入低於865元的家庭歸為貧困家庭。
資料擴展:
人均年收入3750,保證每天每人有十多塊錢的生活費。前提是在五項都有保障的情況下。非卡戶在3750到5000之間,如果五項中存在沒有被保障到的,不能視為脫貧戶。如果是建檔立卡戶,就算年人均收入10萬,只要有一項沒保障就不能脫貧。五項有保障的情況下,收入低於3750,不管卡戶還是非卡,都不能脫貧。五項裡面計較突出的是教育和住房問題,卡戶是不允許有適齡兒童輟學的,必須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就算他家收入有幾十萬,他孩子再怎麼不想讀書,只要他智力沒問題,他如果不讀書就屬於貧困戶。
某些地方甚至出台政策嚇小孩,只要輟學,家長就要坐牢。非卡戶如果收入低於5000_8000,有孩子輟學也是不行的,國家要保證不能因為經濟問題上不起學,但是高於8000就不管了。如果是3750的話,不管農村城市,只要家裡有一個勞動力,並且不是殘疾大病,就都能脫貧。但是事實是很多家庭的收入還是會算不足,或者能算到年人均收入10000左右的都是富豪人家,大部分都是5000左右。
國月入過萬的人到底有多少
近日某知名招聘網站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全國平均薪酬再創新高,其中平均月收入過萬的城市有三個:北京最高,平均月收入為11569元;上海、深圳隨後,分別為11115元和10565元。薪酬水平最高的前三個行業分別為:互聯網、房地產和金融;平均工資最高的前6個城市分別為,上海、北京、深圳、南京、杭州、廣州;事業單位和民營企業的平均月收入分別為8372元和8322元。
據北師大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全國人群佔比只有0.61%左右,大概在854萬人。這也就是說月薪超過一萬的人就已經超過全國99%的人了,你還會說月薪過萬是要飯嗎?這已經是精英中的精英了。但也有人說,我的收入並沒有這么高,這下我肯定又和馬雲工資平均了。你說得沒有錯!把平均去掉,大部分人的月薪都不會超過5000元,你要知道,我國還有6億人收入還只在1000元。曹德旺說過,全國真正有消費力的人不足2億人,也就是說如果你月收入能有5000元的話,也已經超過90%的人了!
⑵ 一戶人家月收入多少才算貧困戶呢
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1205元算家庭經濟困難。
國家對貧困戶的界定,有其嚴格的劃分標准:即絕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低於627元),相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628—865元),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純收入866—1205元);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純收入1205元以上)。通常把年人均純收入低於1205元的家庭人口統稱為弱勢群體。
退出標准:
貧困戶的退出。貧困戶指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戶的退出以戶為單位,以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定超過當年國家貧困標准、吃穿不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為主要衡量指標。最低生活保障標准超過當年國家貧困標準的低保家庭,視為脫貧人口。
⑶ 八個不變貧困人口脫貧標准
脫貧攻堅中「八個不變」為:各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不變、各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機構不變、五級書記一起抓不變、「雙組長」責任制不變、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委監督責任不變、有脫貧攻堅任務的地縣鄉班子穩定不變、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幫扶機制不變、各級幫扶力量和幫扶關系不變。
貧困戶指生活困難家庭,沒有專門政策補助,通常把年人均純收入低於865元的家庭。國家對貧困戶的界定,有其嚴格的劃分標准:
1、絕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低於627元,
2、相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628—865元,
3、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純收入866—1205元;
4、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純收入1205元以上。
困戶、脫貧戶的識別標準是什麼?
以是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為基本原則,即:「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有保障、安全住房有保障、基本醫療有保障」,以農民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於國家扶貧標准為貧困戶識別標准,以農民家庭年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准為脫貧戶識別標准。
10月19日,地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2020年第五次脫貧攻堅專題學習,聚焦脫貧攻堅工作,會議要求,要持續強化責任落實,嚴格落實黨政主要領導「雙組長」制,落實「四個不摘」「八個不變」。
會議指出,要提高思想認識,充分認識開展脫貧攻堅「冬季攻勢」的重大意義。各鄉鎮、各單位、尤其是單位主要負責人、「訪惠聚」第一書記、村「兩委」負責同志要深刻認識開展「冬季攻勢」的重要意義和特殊作用。
嚴格落實「四個不摘」,保持「八個不變」,緊扣「兩不愁三保障」,扎實推進「七個一批」「三個加大力度」,全力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工作,集中優勢、集中力量、集中攻堅。把「冬季攻勢」作為2021年脫貧攻堅工作新征程的關鍵性戰役,全力抓緊抓細抓實抓好。
法律依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第七條申請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戶主向戶籍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或者鎮人民政府提出書面申請,並出具有關證明材料,填寫《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審批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其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或者鎮人民政府初審,並將有關材料和初審意見報送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管理審批機關為審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需要,可以通過入戶調查、鄰里訪問以及信函索證等方式對申請人的家庭經濟狀況和實際生活水平進行調查核實。申請人及有關單位、組織或者個人應當接受調查,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⑷ 小康家庭的標準是什麼
小康家庭的標準是什麼
小康家庭的標準是什麼?我們常說中國正在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我們的家庭也需要步入小康家庭,但是很多人對於小康家庭的標準是什麼並不是很了解。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了解小康家庭的標準是什麼的相關內容。
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末,我國的境內住戶存款總額為72.4439萬億美元,按照14億的人口計算,人均存款約為5.2萬元,一家三口計算的話,家庭平均存款約為15.6萬元,但這個被平均的數據,廣大普通的家庭,其家庭存款別說15.6萬元了,就是5.6萬元都存在一定的困難。
真正的小康標准
按照十八大里對於小康的定義,其標准包括了以下十個方面:(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根本標志;(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3)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4)恩格爾系數低於40%;(5)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6)城鎮化率達到50%;(7)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8)大學入學率20%;(9)每千人醫生數2.8人;(10)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按照十八大的標准而言,目前應該主要在第(5)、(9)、(10)這三點存在難度,其餘的標准大部分均已實現。
按照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的發言:當前全面小康社會的標准為城鎮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萬元。我認為這個數據相對合理一些,按照一家三口計算,人均可支配收入應該約為6萬元,2018年我國全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228元,所以說目前距離小康標准還有一定的差距。至於說有多少存款算小康,這個沒有定論,因為有太多的因素要考慮,一個沒有房子但是有20萬元存款的人,跟一個有房子但是只有2萬元存款的人,誰是小康?如果單看存款,肯定第一個人是小康,但是我們要考慮的不可能只是存款這一個方面的因素。
如果說生活在一線城市,沒有房貸、車貸等任何負債,年收入能達到30萬以上,我認為算是達到了小康生活,要是有房貸和車貸要還,年收入達到50萬以上也算是小康了。如果是生活在其他城市沒有房貸、車貸要還,年收入能達到20萬以上我也認為已經達到小康生活標准,有房貸、車貸要還的.話,那麼年收入達到35萬以上也能算是達到小康生活。
綜上所述,小康生活其實並沒有一個唯一標准,只要內心足夠滿足,活得開心,我認為這也算是小康生活,一些年收入幾十幾百萬的人雖然物質上可能滿足了小康生活標准,但是卻活得並不開心,精神上並沒有達到小康,那又有何意義呢?所以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比較重要,物質上的小康並不是最主要的,內心滿足,活得幸福開心才是最重要的。我當前年收入和內心現在都還不滿足,還沒能達到小康標准,希望新的一年能達到理想中的小康生活。
家庭人均年收入劃分標準是什麼
1、貧困人口:人均年收入低於2800元,屬於待解決溫飽人群。全國大約有8200萬人群,大約日收入低於1.29美元。
2、窮人:家庭年收入低於3萬,人均年收入大於2800元人民幣。按三口之家計算,人均年收入是2800到10000元。人均日收入在1.3美元到4.5美元。
3、低收入:家庭年收入3-8萬。
4、小康:家庭年收入8-30萬。
5、中高收入者:家庭年收入30-100萬。
6、富人:家庭年收入100萬以上。
7、富翁:擁有資產1000萬以上,按擁有資產劃分,區別於年收入劃分。
8、富豪:擁有資產1億以上,2014年大約有6、3萬。
9、大富豪:擁有資產10億以上,2014年大約有1800名。
10、超級富豪:擁有資產100億以上,2014年大陸大約有90名。
備注:
按家庭年收入劃分,小康與低收入人群、中產階級有交集。
初級小康屬於低收入人群,中級小康與高級小康屬於中產階級。
(4)家庭經濟多少才可以脫貧擴展閱讀
中產階級的劃分標准通常有兩個,一是職業,二是人均或家庭收入。以中產階級職業區分中產階級,存在較多爭議,如同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局長、處長與一般科員、辦事員顯然就難以相提並論,「重要」機關工作人員如工商局、稅務局工作人員,與「一般」機關工作人員如地震局、檔案局、老幹部局工作人員,在收入與社會地位上的差距,恐怕亦不可同日而語。
同為IT技術人員,一些人可能住別墅開洋車,一些人則只能天天吃泡麵擠公共汽車。更多的人,包括經濟學家在內,傾向以收入作為中產階級劃分的惟一標准或主要標准。
但即使大家都以經濟收入為標准區分誰是中產階級,誰不是中產階級,也仍舊存在著眾多的不確定性和定量上的混淆。比如在美國,有人認為凡年均收入在3萬美元至10萬美元的人群都屬於中產階級,以此標准衡量,美國95%以上的人都應該屬於中產階級。
另一些人則認為,美國中產階級的人年均收入標准應該在4萬美元至25萬美元,凡人年均收入在此區間的,都可以算是中產階級。以此標准而論,美國中產階級大約占總人口的80%。
在號稱中產階級大本營的美國,區分中產階級的標准尚如此混淆,世界其他地區就更不用提了。拿印度來說,按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的說法,印度現有中產階級約3億人。
印度「國家應用經濟研究理事會」是印度中產階級標準的制訂和發布者,其發布的印度中產階級標準是:凡年均稅後收入在3、375萬盧比到15萬盧比(約合700-3000美元,目前美元對盧比的比價為1∶48、5左右)的家庭均可算是中產階級家庭。按此計算,2001年,印度有6000萬個家庭已經躍升為中產階級家庭。
以一家5口計算,印度目前有中產階級3億人。 以此看來,一個國家的中產階級,是你說有多少就可以有多少的,因為缺乏統一標准,隨意性非常大。
以印度中產階級的標准而論,倘若戶年均收入700美元就可算為中產階級家庭,700美元按現在我國的外匯比價,也就相當於6000元人民幣左右,分攤到一家5口,年人均大約只有1200元人民幣左右,平均每人每月100元人民幣。
新中產家庭的標準是什麼
新中產家庭的水準比起前些年媒體發布的中產其實是有所降低的。這也更貼近於實際。
現在網上動輒月薪兩萬生活多麼拮據,身邊遍地都是幾十上百萬收入的說法,其實僅存於網路。我國14億人口,納稅人群只有6000萬。現在個稅起征點是5000元,也就是說,能達到5000元標准就已經足以躋身全國前20%的收入水平了。
因此5000元*2大概也就成為了標准中產階層門檻。以下圖為例,新興中產階層家庭月可支配收入是5200-8300元。標准中產則是8300-12500元。上層中產是12500-24000元。
新興中產的意思是降低了中產門檻之後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可支配收入,顧名思義是可以用於主動消費的收入。因此家庭每月能有5K-8K的主動消費資金就可以達到中產的門檻了。
很多人認為中產是一個很高的門檻,一般人達不到。其實這種理解是錯誤的,在歐美發達國家,中產是指介於低收入與高收入之間的這部分,代表的是絕大多數。以北美為例,中產的范圍是高於25%的低收入人群,又低於15%的高收入人群。這當中覆蓋了60%的群體,這就是中產收入的區間。由於這個區間收入差別也很大,因此又被劃分了新興中產、中產、上層中產三個水平。
我記得2018年某媒體發布了一個內地中產家庭收入的門檻是年入50萬。對此真是啼笑皆非。要知道加拿大2018年的中產門檻是3.3萬美元,摺合人民幣也才22.5萬。難道內地收入水平領先發達國家這么多嗎?
更離譜的是竟然有機構搞出了一個小康家庭標准排名,年收入要達到60-80萬才能算小康家庭,這是成心給新聞聯播拆台的嗎?現在是攻堅脫貧,全面小康化的時代,這邊就敢搞出一個60-80的門檻。試問除了做生意的,全國能達到這個收入的有多少?22.5萬的家庭收入在發達國家都中產了,在內地竟然是貧困家庭。
因此,現在越來越多隻為博眼球而不切實際的數據已經不能作為參考。從現實角度來說,在全國范圍3K-6K基本涵蓋了80%的群體,雖然一兩千的和一兩萬的也有相當佔比,但這以所有省區為范圍來說依然是少數群體。要麼偏遠地區的基層行業,要麼大城市的高端白領或者程序員之類,這個反差之大是不作為參考的。
⑸ 2021年貧困家庭年收入標准
貧困標准年收入2021為4000元/年。也就是年收入4000元以下的家庭會被認定為貧困戶。貧困分為兩種,一種是絕對貧困,是指個人或家庭缺乏起碼的資源以維持最低的生活需求,甚至難以生存;另一種是相對貧困,是指個人或家庭所擁有的生產資料,可以滿足一般的生活需要,但是達不到社會的平均生活水平。脫貧攻堅期內,貧困地區鄉村振興主要任務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相關支持政策要優先向貧困地區傾斜,補齊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短板,以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成果。
(5)家庭經濟多少才可以脫貧擴展閱讀:
1.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鞏固脫貧成果,通過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因地制宜綜合施策,確保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消除絕對貧困
2.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實現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主要有:貧困地區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貧困村全部實現通動力電,全面解決貧困人口住房和飲水安全問題,貧困村達到人居環境干凈整潔的基本要求,切實解決義務教育學生因貧失學輟學問題,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實現貧困人口全覆蓋,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盡保。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發展環境明顯改善,深度貧困地區如期完成全面脫貧任務。
3.總得來說,2021年家庭貧困標准根據你所在地區的上一年度人均收入來計算,若是未達到就算貧困。
⑹ 在農村年人均收入多少才算脫貧你知道嗎
在農村人均收入達到每年5000元以上,應該就算脫貧,不同地方的農村人均收入是不一樣的,但如果每年有5000元以上,肯定吃喝是不太愁的。
最後,各位只需要配合國家,聽從國家的號召,就一定會快速實現脫貧,如果有想法的話也可以勇敢的去做。
⑺ 中國脫貧標准
法律分析:
貧困人口脫貧以戶為單位,主要衡量指標是「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具體標準是:該戶年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准且吃穿不愁、有安全飲水,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共6項指標,全部達標後方可脫貧(2020年貧困人口脫貧驗收的標准為年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 4000元)。我國現行脫貧標準是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按2010年不變價計算為2300元,2014年現價脫貧標准為2800元。綜合考慮物價水平和其他因素,逐年更新按現價計算的標准。按每年6%的增長率調整測算,2020年全國脫貧標准約為人均純收入4000元。折算成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具體標准為:1.家庭中有產業,但產業收入連續2年不持續穩定、不升反降、且有可能降到當前脫貧標准以下的。2.家庭中有就業人員,但就業收入連續2年不持續穩定、且有可能降到當前脫貧標准以下的。3.收入結構不合理、補貼性收入過高(占家庭總收入60%以上)且補貼政策到2020年結束或中期調整的。4.因病、因學、因災、因意外事故、因產業發展失敗等原因造成剛性支出較大、導致收入有可能下降到當前脫貧標准以下的。5.2019年當年脫貧戶原則上不標注脫貧監測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 第三條 促進鄉村振興應當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充分發揮鄉村在保障農產品供給和糧食安全、保護生態環境、傳承發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特有功能。
衍生問題:
貧困戶申請條件是什麼?
申請困難戶的條件有:1、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扶養人的居民;2、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或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仍未能重新就業,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居民;3、在職人員和下崗人員在領取工資或最低工資、基本生活費以後以及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後,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居民;4、其他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居民。
⑻ 中國脫貧標准2020
我國現行脫貧標準是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按2010年不變價計算為2300元,2014年現價脫貧標准為2800元。綜合考慮物價水平和其他因素,逐年更新按現價計算的標准。按每年6%的增長率調整測算,2020年全國脫貧標准約為人均純收入4000元。折算成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
脫貧原則標准:《扶貧剛要》規定:2020年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即: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貧困縣脫貧的主要標准為:貧困縣貧困發生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等達到國家規定標准。實現貧困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8)家庭經濟多少才可以脫貧擴展閱讀:
農村貧困人口精準脫貧原則標准:《扶貧剛要》規定:2020年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即: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貧困戶 「八有」:一是有安全住房;二是有安全飲水;三是有基本農田;四是有增收產業;五是至少一人有技能資質證書;六是有基本社會保障;七是實現家裡有餘糧;八是實現手頭有餘錢。
打攻堅戰,實打才有勝算;啃硬骨頭,實干方能破局。這既是源於實踐的經驗,也是進一步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要求。然而,在一些地方,精準識貧、扶貧異化成了繁瑣表格,各種展板報表滿牆掛,各種評比檢查不停息,不僅基層幹部苦不堪言,許多群眾也被弄得雲里霧里。這種只顧「面子」、不要里子的形式主義之風,有百害而無一利,必須加以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