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湖南省汨羅市的氣候適合養殖什麼動物
湖南省汨羅市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四季分明。累計年平均氣溫17℃,以1 月、4月、7月、10月分別代表冬、春、夏、秋四季, 其平均氣溫分別為4.4℃、17.0℃、28.9℃、18.1℃。全年氣候是冬冷、春暖、夏熱、秋涼。 熱量充足,雨水集中。累計年平均日照時數為 1650.1小時,日照百分率為37%。其中71.6%集中在主要農作物生長的7-10月在全國屬多雨地區,65.6%的降水和70-85%的總輻射集中在4-10月,光、熱、水三者配合較好,適宜於雙季稻生長成熟和亞熱帶經濟林木生長,為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氣候環境。
汨羅市已查明的野生動物有昆蟲65科,168種;魚類20科,90種;鳥類28科,50種;哺乳類16科,29種。還有大量的兩棲類、爬行類動物。屬國家保護動物的有鯪鯉(穿山甲)、金錢豹、大鯢(娃娃魚)、猴面鷹、江豚(江豬)、大靈貓等。主要經濟魚類有草、青、鰱、鱅、鯉等;主要爬行動物有鱉、烏龜、蟹等;主要家畜有牛、豬、羊等;主要家禽有雞、鴨、鵝等。
❷ 經濟作物是什麼,經濟作物有哪些
經濟作物又稱技術作物、工業原料作物。指具有某種特定經濟用途的農作物。廣義的經濟作物還包括蔬菜、瓜果、花卉等園藝作物。
大宗作物包括早稻、一季稻、晚稻、冬小麥、春小麥、春玉米、夏玉米、油菜、棉花、大豆。
主要經濟作物:
(1)纖維作物:棉花、大麻、亞麻等。
(2)油料作物: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等
(3)糖料作物:甘蔗、甜菜。
(4)特用作物:煙草、茶葉、桑等。
❸ 經濟作物有哪些
經濟作物又稱技術作物、工業原料作物,是指具有某種特定經濟用途的農作物,主要種植目的為賺取高回報,而不以提供糧食為其目標。廣義的經濟作物還包括蔬菜、瓜果、花卉、果品等園藝作物。亞洲熱帶地區的經濟作物主要有油棕、橡膠、咖啡、可可、胡椒、椰子、甘蔗等。
經濟作物的種類很多,主要包括棉花、油料、麻類、桑柞絲、茶葉、糖料、蔬菜、煙葉、果品、葯材等。
經濟作物是指對自然條件的選擇較嚴、技術要求復雜、產品的經濟價值較高、主要是用作工業原料的作物,故又稱「技術作物」或工業原料作物。
經濟作物生產的集約化和商品化程度較高,綜合利用的潛力很大,要求投入較高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必須注意解決好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爭地、爭勞力、爭資金的矛盾,以及收購政策、價格政策、獎售政策等問題,促進經濟作物的發展。
❹ 經濟作物有哪些
棉花:種籽纖維為白色,多用於紡織業。 橡膠樹:樹干中的白色乳汁是重要的工業原料。 芝麻:我國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甘蔗:莖稈粗壯發達,是糖料作物之一。 花生: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栽培廣泛。
1、棉花
棉花是錦葵科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呈灌木狀,株高約1.5米,葉片為闊卵形,直徑約為12厘米,花朵每年夏秋季節綻放,單生於葉腋,蒴果為卵圓形,長約5厘米,其種籽纖維為白色,可以用於紡織業。
2、橡膠樹
橡膠樹是大戟科喬木,可以長到30米的高度,其葉片為橢圓形,長約25厘米,樹干中含有乳白色的汁液,是重要的工業原料,且橡膠樹的木材質地較輕,可以製作高級傢具、纖維板或者紙漿。
3、芝麻
芝麻是胡麻科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株高約為1.5米,是我國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種子含油量約55%,且芝麻原產於我國雲貴高原,目前在全國大部分省市均有分布,其中河南省產量最高。
4、甘蔗
甘蔗是多年生高大實心草本植物,莖稈粗壯發達,株高約為5米,廣泛栽種在我國南方熱帶地區,主要用於製糖,屬於糖料作物。
5、花生
花生又叫落花生、長生果,是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分布較為廣泛,產量較高,且花生在每年的6-8月份成熟,莢果生長在地下,呈橢圓形,果粒圓潤,表皮為粉色或紅色。
❺ 岳陽地區山林適合種植哪類經濟作物
湖南省岳陽在結構調整中發展經濟作物 2009年岳陽經作生產圍繞「三品兩化」(即品種、品改、品牌,布局區域化,經營產業化)展開,全市經濟作物除油菜外播面419.2萬畝, 比2008年增加52.5萬畝。 其中,主要作物: ①蔬菜復種面積130萬畝,增加30萬畝,其中值得特別一提的是,汨羅市引種的韓國白玉春蘿卜,畝產4000斤左右,4月上旬開始收獲,產銷兩旺,平均0.6元/公斤以上,實現畝平收入1000元左右。②西甜瓜23萬畝,增加8萬畝,其中,大棚禮品西、甜瓜從5月下旬開始上市,每公斤高達4元以上,取得了較好的效益。③中葯材新擴7.5萬畝,達到20.5萬畝(含湘蓮);④棉花52.5萬畝,比去年增9.6萬畝,目前長勢較好;⑤油菜109.44萬畝,總產93446噸,比去年減少14537噸,減13.46%;⑥水果57.5萬畝,新擴1.1萬畝;⑦茶園22.76萬畝,新擴1.1萬畝,其中良種茶園4.4萬畝,春茶總產3086.7噸,產值4791.8萬元,比去年同期分別增加12.8%和28.2%。 2009年岳陽汨羅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 全市糧食播種面積83.76萬畝,比上年增長1.2%,其中:優質稻面積11.1萬畝,增加4.04萬畝;玉米11.43 萬畝,增加0.05萬畝。經濟作物中:油料面積8.38萬畝,減少10.9%,棉花0.53萬畝,減少49.5%,蔬菜和果瓜面積19.69萬畝,增長 14.3%。生豬生產穩步發展,草食牲畜、家禽和名優水產快速增加。畜牧水產業總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為59.3%。 比2008年高2.5個百分點。
參考網站: http://www.yysqw.gov.cn/Html/9/0/6/2/3/72352070864572.html 汨羅市糧食、棉花、油料作物生產調查報告 汨羅市是一個以糧食、棉花、油料為主的農業大縣,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市),也是湖南省農業和農村現代化試點縣(市)之一,為了加快糧、棉、油生產,我們會同農業部門深入鄉鎮,就糧、棉、油生產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一、汨羅基本情況汨羅地處湖南省東北部、洞庭湖東南岸,南接長沙、望城,西連湘陰、沅江,北抵岳陽,東鄰平江,位於東經112°51′—113°27′,北緯28°28′—29°27′,南北長66.75公里,東西寬62.5公里。全市總面積1561.9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24.66平方公里,平原296平方公里,丘崗地662.39平方公里,山地278.9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51.16萬畝,其中水田面積42.34萬畝,旱土8.82萬畝。全市共有29個鄉鎮、6個林、漁、茶場,總人口63.1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4.72萬人。2005年全市GDP54.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16.2億元,第二產業24.1億元,第三產業14億元,三次產業比重分別為29.8:44.3:25.9。人均GDP8564元。二、糧、棉、油發展現狀從調查的情況看,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在農作物種植面積中的比重逐步加大,糧食產量穩步提高,2003年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195929畝,其中糧食作物831043畝,糧食作物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69.5%。2004的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168350畝,其中糧食作物865433畝,糧食作物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74%。2005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221600畝,其中糧食作物959700畝,佔78.6%。糧食總產量由2003年的34.9萬噸增加到2005年的38.2萬噸,年均增長4.6%。糧食產量的增加得益於國家扶持糧食生產的有關政策。從2004年起,連續3年下發的中央1號文件都非常關注農業和農村問題,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農業稅的減免和糧食直補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同時,市場上糧食價格受國家最低價保護,對糧食的生產也形成了有力的拉動作用。在國家政策對糧食生產的扶持和市場糧食銷售價格上揚的雙重影響下,預計2006年糧食播種面積仍會穩中有增。雖然今年4月初的氣溫驟降對早稻秧苗有一定影響,但市鄉兩級政府組織得力,積極採取補救措施,對早稻的移栽沒有形成太大影響。但是,油料作物種植相對平穩,棉花種植逐年減少。油料種植面積2003年8.08萬畝,2004年為8.05萬畝,2005年為7.83萬畝;油料產量2003年為7714噸,2004年為7873噸,2005年達8088噸;油料作物生產相對穩定。棉花種植面積由2003年的4788畝減少到2005年1950畝,年均減少36.2%,棉花產量由2003年的615噸減少到2005年的293噸,年均減少31%。導致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國家沒有出台鼓勵糧食生產這樣的扶持政策,棉、油價格得不到保護,生產成本卻居高不下,油料、棉花種植的風險大、效益偏低。從品種結構看,糧、棉、油料作物的品種進一步得到了優化,一些低產、質劣的品種如淅福802、威優3號等逐漸被淘汰,2005年稻穀種植面積81.8萬畝,其中優質稻種植面積22萬畝,占稻穀種植面積的26.9%,汨羅市糧、棉、油生產情況2003—2005年比較面積:畝 產量:噸 項目年份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糧食作物油料作物棉 花播種面積產量播種面積產量播種面積產量 2005年糧食、棉花、油料作物生產情況表面積:畝 產量:噸 農作物名稱播種面積產 量一、糧食作物9597003823431、稻穀818100319420 2、玉米75600405833、豆類2205034334、薯類4185018592二、油料783008088 1、花生660010232、油菜籽690006835 3、芝麻2700230三、棉花1950293 其主要優質品種有湘早秈13號、香兩優68、金優207、湘晚秈13號。玉米種植面積7.56萬畝,其中主要品種有臨奧一號、優質品種比重達到95%,油菜種植面積6.9萬畝,其中雙低油菜面積3.5萬畝,佔50%。主要品種為湘雜油2號、全能628。棉花種植面積1950畝,主要品種為楚雜180,優質品種普及率達90%。三、汨羅發展糧、棉、油生產的優勢汨羅屬洞庭湖環湖崗平區,歷來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其市域地形、地貌、氣候、土壤等條件的組合,形成了典型的亞熱帶環湖崗地平原自然資源特色,對糧食、棉花、油料等農作物的生長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加之近年來全市積極引進和推廣先進農業生產技術,農業科技水平逐步提高,為農作物的生產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土地肥沃,氣候適宜。汨羅境內整個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由山區向丘陵,向洞庭湖平原傾斜遞降,地面高程在24.3—777.5之間。平均海撥高度90米,地勢平緩,平均地面坡度只有10.6度。地形多樣,崗地、平原、水系相間,丘陵、山地、湖泊交錯,以平原、湖泊與低崗地為主,土壤主要為第四紀元紅色粘土和近代河湖沖積物,土壤發育完善,土層深厚,養份豐富,土壤肥沃,適宜農作物大面積種植。市域屬典型的大陸性濕潤季氣氣候,年平均氣溫17℃,極端最高氣溫39.7℃,極端最低氣溫-13.4℃,年降雨量1353.6毫米,年平均光照時數為1714.9小時,無霜期270天左右,氣溫溫暖,四季分明,無霜期長,日照充足,雨量適度,適宜農作物生長。 境內河流密布,水系發達,全市共有水域325平方公里,大小河流(含溪流)115條,總長654.9公里。全市共有水利工程28695處,水利工程蓄、引、提總水量達3.93億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庫3座,小(一)型水庫38座,小(二)型水庫251座,總庫容1.88億立方米,塘壩工程2.7萬多處,大型引水工程1處,河壩引水工程586處,以電力提灌為主的提水工程541處,裝機562台12456KW,電力排灌機埠46處73台,裝機5983KW,旱澇保收面積達到28.84萬畝。
❻ 湖南土地上農作物主要有哪些
那太多了。糧食作物最大宗的是水稻,依次為紅薯、玉米;蔬菜類主要有白菜、莧菜、辣椒、南瓜、絲瓜、黃瓜等等;油料作物有油茶、油菜;其他經濟作物有黃豆、花生、芝麻等等;水果有柑桔、彌猴桃、梨、李、楊梅,等等。
❼ 經濟作物有哪些
答:經濟作物的種類較多,常見的經濟作物有棉花、大豆、花生、油菜、甘蔗、甜菜、煙草、茶樹、蠶桑、麻類、果樹等。不同地區的栽培種類差異很大,其中我國的東部集中了中國經濟作物播種面積90%以上的經濟類作物,是中國棉花、油料、糖、煙草、茶樹、蠶桑、麻類、果樹的主要種植地區。因我國南北橫跨的溫度帶較多,中國經濟作物的南北差異也很大。在熱帶地區種植的經濟作物主要有橡膠、咖啡、可可、胡椒、椰子、油棕、香蕉、龍眼、荔枝、菠蘿和特種葯材等;在亞熱帶地區主要栽培甘蔗、茶樹、油桐、柑橘、油菜等;在溫帶地區多種植棉花、花生、蘋果、梨、葡萄等,是中國棉花及溫帶水果的集中產區;在中溫帶地區主要種植甜菜和大豆等,是中國甜菜的主產區。
經濟作物按其用途可分為:
①纖維作物,如棉花、麻類和蠶桑。
②油料作物,如花生、油菜、芝麻、大豆和向日葵等。
③糖料作物,如甜菜和甘蔗。
④澱粉類作物,如甘薯和馬鈴薯。
⑤飲料作物,如茶樹、咖啡和可可。
⑥嗜好作物,如煙草。
⑦葯用作物,如人參和貝母等。
⑧熱帶作物,如橡膠、椰子、油棕和劍麻。
❽ 農業經濟作物包括哪些
(1)纖維作物,它可作為紡織、繩索等原料的一類作物。利用種子纖維的作物有棉花;利用韌皮纖維的作物有蘭麻、黃麻、大麻、羅布麻、亞麻等;利用葉纖維的作物有劍麻、龍舌蘭等。 (2)油料作物:其栽培目的在於獲得種子來榨取其中的油脂,主要有大豆、花生、油菜、芝麻、蓖麻、向日葵、胡麻等,其種子含油量大致可達20%~60%。油脂除了可食用外,還可作工業和醫葯上的原料。榨油所剩的油粕中含有大量蛋白質和其他營養成分,可用來生產副食品,或作飼料和肥料用。另外椰子、油菜、核桃等也是油料植物。 (3)糖料作物:栽培目的在於收獲根、莖產品榨汁製糖,最主要的有甘麻、甜菜以及糖用高梁等。我國北方以甜菜為主,南方以甘麻為主。但是這種差別在逐漸縮小,甜菜有逐步向南擴展,甘麻有逐步向北推移的趨勢。這類作物不僅向人類奉獻出其「精華」,而且其加工後的剩下副產品還可分別作為酒精、造紙、纖維等工業的原料或家畜的飼料。 (4)嗜好作物:種植它們的目的,是因為它們能提供一些具有興奮提神或刺激性的產品,例如煙草、奈葉等。 (5)葯用作物:它們的產品可直接或提煉後用作葯,如人參、貝母、黃花、黃邊,另外還有香料作物(如薄荷、留蘭香、玫瑰等),染料作物(如藍靛、紅花等)以及橡膠作物(如橡膠草)。 可見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一樣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著同等重要的作用。
❾ 經濟農作物包括哪些
經濟作物又稱技術作物、工業原料作物。指具有某種特定經濟用途的農作物。
按其用途分為:纖維作物(棉花、麻類、蠶桑)、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大豆、向日葵等)、糖料作物(甜菜、甘蔗)、飲料作物(茶葉、咖啡、可可)、嗜好作物(煙葉)、葯用作物(人參、貝母等)、熱帶作物(橡膠、椰子、油棕、劍麻)。
廣義還包括蔬菜、瓜果、花卉等園藝作物。
經濟作物具有地城性強、技術性高、經濟價值大和商品率高的特點,對自然條件要求較嚴格,宜於集中進行專門化生產。世界上一些主要經濟作物如棉花、甜菜、甘蔗、麻類及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的集中化與專門化程度均較高
❿ 湖南的主要農作物有哪些
湖南的主要農作物有稻穀、茶葉、棉花等。
湖南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自古就有「魚米之鄉」和「湖廣熟、天下足」之說。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如糧食、棉花、油料、薴麻、烤煙以及豬肉等均位居全國前列,其中稻穀產量多年為全國之冠,薴麻、茶葉產量分別居全國第1位和第2位;
湘蓮具有3000多年歷史,產量居全國首位,安化黑茶是中國世博會十大名茶之一,君山銀針是中國黃茶珍品。
2018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4747.9千公頃,比上年減少231.1千公頃。其中,早稻面積1238.2千公頃,減少210千公頃;中稻面積1472.5千公頃,增加181.2千公頃;晚稻面積1298.3千公頃,減少200.9千公頃。其中,夏糧51.4萬噸;早稻755.5萬噸;秋糧2216.0萬噸。
(10)汨羅市經濟作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湖南的主要農產品在中國佔有重要位置,糧食產量居中國第7位,稻穀產量居中國第1位,薴麻產量居中國第1位,茶葉產量居中國第2位,柑桔產量居中國第3位。
著名土特產有黃花、湘蓮、生薑、辣椒等。畜牧業和養殖業產量也位居中國前列。在家畜家禽中,以寧鄉豬、武岡銅鵝、湘東黑山羊、臨武鴨等,最為著名。湖南水產品生產的天然條件較好,魚類資源共160種。經濟價值較大的水生植物有蓮、菱、席草、蒲草和蘆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