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戰後蘇聯如何恢復經濟

戰後蘇聯如何恢復經濟

發布時間:2022-11-19 01:11:22

㈠ 二戰後蘇聯的經濟改革知識點

對於大部分的20個世紀,蘇聯相抗衡美國在政治,軍事和經濟實力。盡管蘇聯的中央命令經濟與西方國家的市場自由主義截然相反,但蘇聯人在本世紀中葉發表的快速經濟發展使該體系成為可行的經濟替代方案。1個

但是在經濟增長逐漸放緩並進行了各種改革以恢復停滯的經濟之後,蘇聯最終垮台了,它承諾可以替代西方資本主義。在集中的經濟計劃幫助刺激其本世紀中葉的增長的地方,蘇聯為分散經濟權力而進行的零星改革最終破壞了其經濟。

重要要點

㈡ 蘇德戰爭中蘇聯損失慘重,為何後來能在短時間就恢復元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德戰爭大家都知道的,德國對蘇聯發動的侵略戰爭,其中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更是號稱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的重要轉折點 。這場蘇德戰爭,花費了數年時間,雙方付出了巨大的傷亡 ,蘇聯更是付出了高達兩千多萬人傷亡的代價,其它方面的損失更不言而喻 ,但是戰後的蘇聯為何後來能在短時間就恢復元氣,並在短時間內成為與美國匹敵的超級大國呢?而且蘇聯特殊的經濟體制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當時的蘇聯實施計劃經濟體制,可以集中國家資本發展重工業,集中力量發展工業的優勢在戰後就顯露了出來,加之蘇聯本就深厚的工業基礎,因此蘇聯得以在短短時間內恢復了元氣,並在隨後有了與美國相爭的實力,但是蘇聯最終還是倒在了經濟上面。

㈢ 二戰後蘇聯對東歐的經濟重建措施是什麼

莫洛托夫計劃--經濟互助委員會
它是在1947年由蘇聯所創立的經濟互助組織,是一項參與國與蘇聯的雙邊貿易協定,協助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計劃目標是提供重建物資援助給東歐國家,協助東歐各國重建經濟,務求令其衛星國在政治及經濟上與蘇聯看齊。
蘇聯外長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在政治因素考慮下拒絕了美國的馬歇爾計劃,因此在鐵幕下的東歐國家不能加入馬歇爾計劃。為了避免東歐國家參與馬歇爾計劃,莫洛托夫決定推出莫洛托夫計劃,該計劃可被視為蘇聯版本的馬歇爾計劃,旨意反擊馬歇爾計劃。這能使歐洲國家不再一面倒依靠美國的經濟援助,及可以與蘇聯進行更緊密的貿易。莫洛托夫計劃最終擴充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

㈣ 二戰時,蘇聯的恢復能力有多強大

二戰時,蘇聯的恢復能力有多強大?僅數年就超越了戰前的水準

在二戰蘇德戰爭的初期,德國憑借凌厲的閃擊戰攻勢與精銳的機械化部隊大敗蘇聯軍隊,俘虜了成千上萬的蘇軍官兵;在蘇聯境內長驅直入,奪取了蘇聯西部遼闊的國土。因為戰爭的開局如此良好,包括希特勒在內的德國高層曾自信滿滿的以為只需兩個月就能徹底打垮蘇聯。

然而,被勝利沖昏頭腦的德軍忽略了一個關鍵事實。蘇聯的生產資料國家所有制,以及高度集中統一的、實施中央指令的計劃經濟體制,使國民經濟很快便可以轉入戰爭軌道,並建立具備強大恢復能力的戰爭體制。而蘇聯遼闊的疆域與豐富的資源,恰恰又可以為蘇聯的戰爭體制進行「戰斗加成」。那麼,蘇聯恢復能力的強大,體現在哪裡呢?

望採納

㈤ 二戰後蘇聯對歐洲有採取幫助措施嗎

二戰後,蘇聯對歐洲的幫助措施,主要是對東歐(蘇聯通過二戰控制的東歐國家)的援助,這些國家包括: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東德,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對西歐採取的援助措施較少,主要是由於當時美國正推進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劃」,遭到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抵制。
蘇聯對歐洲(東歐)的援助包括:
(1)扶植東歐國家的社會主義政黨建立社會主義政權,在蘇聯控制的東歐各國,戰後都先後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實行了和蘇聯相同的經濟體制。
(2)幫助東歐各國恢復經濟,通過經濟援助,技術支持,設備援助等措施幫助這些社會主義國家恢復因戰爭而破壞的經濟。
(3)對東歐各國進行軍事援助,提供武器裝備,訓練軍事人員等措施,來幫助各國社會主義政權建立自己的軍事力量。
蘇聯的這些援助,使各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得到較快的恢復,同時也加強了蘇聯對這些社會主義國家的控制,從而為後來的華約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㈥ 蘇聯經濟基本恢復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從1918年蘇聯面對帝國主義及國內反對及打壓,實施了三年的戰時主義政策。而到了1921年因蘇聯取得相對獨立,該政策滿足不了那時的人民需要,激化了人民與政府的矛盾。因而在哪一年實施了新經濟政策,獲得蘇聯人民的認可。1924年,斯大林接手蘇聯後,開始了著手於他的治理思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因從人民那掠奪太多也,激化了雙方的矛盾,完成兩個五年計劃之後蘇聯成為歐洲第一軍事大國,世界第二。再如:1955年的赫魯嘵夫改革對斯大林模式的小部份沖擊,以及之後的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對蘇聯的恢復在特定時候都有一定作用.

㈦ 簡要評述十月革命後蘇俄的經濟政策

1.從指導思想來看:
新經濟政策是蘇俄國內戰爭勝利後,蘇維埃經濟遭到戰爭嚴重破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遭到普通反對的情況下,於1921—1927年在農業、商業、工業等各個領域陸續實施了一系列新的經濟政策的統稱。其指導思想是:恢復經濟,以擺脫困境,鞏固政權,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途徑。實質是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來擴大生產、鞏固與擴大工農聯盟,逐步地、間接地過渡到社會主義,推進以生產力為核心的現代化建設。一般來說判斷一種政策是否正確的依據在於是否符合實際情況,是否有利於政權的鞏固,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利於廣大人民長遠的根本的利益。從這個意義上講新經濟政策的指導思想也是正確的。
2.從措施來看
以固定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有利於保證生產者勞動經營活動,納稅後剩餘糧食歸農民所有,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從而緩解了政府與農民之間的矛盾;解除對大部分小型企業和一部分中型企業的國有化,將這些企業以出租的方式交給原來的業主經營,並允許私人開辦小型企業,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貿易方面,改變國家壟斷的做法,恢復貨幣流通和商品交換,有利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分配方面,廢除實物分配製,實行以工人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為依據的按勞分配製,調動了人們的生產積極性。
這些措施的著眼點都在於恢復經濟和發展生產,是符合蘇俄當時的實際情況的。
3.從影響來看
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是根據自己的國情,在無產階級掌握政權和經濟命脈的情況下,利用商品、市場和貨幣關系恢復被戰爭破壞的經濟,鞏固工農聯盟,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一種探索。它反映了蘇俄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裡建設社會主義的客觀規律,探索了小農生產者占優勢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具體途徑和方法。實踐證明,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不但推動了生產的發展,而且鞏固了工農聯盟,保證了蘇俄穩步向社會主義過渡。
但是新經濟政策在實踐上沒有經驗可借鑒,實施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矛盾,因而,對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感到"困難",甚至是"痛苦"。俄共和後來的蘇聯領導人對實施這種政策的必要性和長期性又認識不足,以致後來過早地終止了新經濟政策的執行,這和後來蘇聯的解體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㈧ 二戰後蘇聯崛起的原因

二戰後蘇聯崛起,會是什麼原因呢?下面就由我告訴大家二戰後蘇聯崛起的原因吧!

二戰後蘇聯崛起的原因

1、二戰後蘇聯通過向德國進軍,在事實上佔領了大部分東歐國家以及德國的大部分,根據二戰時期承認的事實佔領,那些東歐的國家大多在政治經濟上收到蘇聯的影響,從而蘇聯的影響力迅速擴張到半個歐洲。

2、二戰之後,蘇聯通過計劃經濟可以集中精力辦大事兒的優點,集中精力恢復了國內以及東歐國家的經濟,從而極速恢復了國力。

3、二戰之後英法依賴的殖民體系徹底崩潰。法國曾經說過,如果沒有亞洲和非洲的殖民地,法國只是個被解放的國家,而有了殖民地,法國依舊是列強。英國的戰後地位也是依靠對於印度、南非和澳大利亞的控制權和影響力而定的,但是二戰之後數十年間,非洲國家相繼脫離英法控制,然後落入了美蘇的控制下。隨著英法相對影響力和實力的下降,蘇聯躍居歐洲第一強國。

4、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包括收到蘇聯影響力擴張出來的歐洲、朝鮮以及自帶干糧的中國。特別是在第三世界國家的普通老百姓,對於蘇聯和社會主義有著比較大的嚮往。

5、隨著核武器的發展,世界大戰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蘇聯是世界上第二個有了核武器,就是說明了蘇聯已經有了自保的能力,美國對蘇聯核打擊的計劃不得不考慮核報復的可能性。

㈨ 二戰後蘇聯為什麼恢復這么快呢

看看蘇聯對德國的掠奪,才知道二戰後蘇聯為啥會恢復的那麼快。



但是在日本投降之後,國際上主要針對的是度過,當時德國賠償很多,也不知道現在償還完了嗎?而蘇聯字蘇占區大量的掠奪機器和物資,但是美國的做法要高明的多,因為他們搶奪的是科技人員,轉過彎來的蘇聯在掠奪科技人員的時候已經晚了,好的技術人員已經被美國人帶走了,而蘇聯搶來的只有二流的科學家。而且蘇聯還要求德國向他們賠償100億美元的賠償,但是蘇聯在蘇占區也沒有得到什麼實質的東西,所以美英法讓蘇聯在自己的佔領區拆卸25%的設施,最終蘇聯才同意方案,而德國一直賠償到1953年,這期間蘇聯發展的經濟主要是德國的賠償。




㈩ 概述二戰後蘇聯經濟政策改革歷程,並談談你的看法

蘇聯的改革分為列林、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列夫、戈爾巴喬夫五個階段;
1。列寧時期:此時蘇維埃政權剛剛建立,俄國在一戰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激化了社會矛盾爆發了革命,所以為了保證軍事上的勝利,此時並沒有實際改善農民階級的現狀,實行余糧收集制度,排斥商品交換和市場 在後期1921年爆發了水兵起義,列寧看到了如果不改變政策,政權必然被傾覆,所以制定並實行了新經濟政策,開始用商品和市場來發展經濟。結果;蘇聯紅軍在軍事上取得了勝利,成功的驅逐和打敗了外國干涉軍,成功的鎮壓了本國反對勢力。同時在初期由於列寧的正確抉擇,避免了德國的打擊,贏得了時間。在此期間內俄國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在後期用商品交換和市場來發展經濟無疑是一次成功的探索,新經濟政策使俄國經濟開始復甦並迅速增長,余糧收集制度隨著戰爭的結束也隨之被取消,農民可以用自己剩餘的糧食到市場上去交換自己需要的商品,同時也就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生產迅速提高。客觀上為斯大林實行五年計劃准備了良好的基礎,當然最重要還是鞏固了蘇維埃政權。
2,斯大林時期:此時斯大林時期:此時經過列寧的新經濟政策的實行,俄國無論從農業產值還是生產力上都恢復到一戰前的水平,所以政府開始有計劃的實行幾個五年計劃,正巧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經濟危機(1929-1933)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客觀上有一個非常有利的外部條件,同時也很好的利用了這一次經濟危機(雖然在列寧時期帝國主義以武力扼殺蘇維埃政權遭到失敗,但他們還是對蘇聯採取經濟封鎖,妄圖摧毀它)列寧和斯大林都在重用資本家,他們用高薪從德國、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挖掘專業技術人才,包括工程師,熟練工人等,用他們迅速得建立起蘇聯第一批工業,並且由於經濟危機的影響,一些歐洲資本主義國家都放鬆了對進出口貨物的檢查力度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使蘇聯得到了一批非常重要且先進的機器設備,同時,國內也由於農民生產積極性的提高懸起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高潮再加上斯大林經過大清洗運動建立起來的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的直接影響,蘇聯在1929年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巨大成就,在短期內迅速將蘇聯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建設成一個工業國,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國防實力大幅增加,為蘇聯取得衛國戰爭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優先發展重工業與當時形結果:蘇聯順林度過最危難的時刻,突破了帝國主義的經濟封鎖,在短期內迅速的將蘇聯建設成一個強大的工業國,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但同時也應看到片面發展重工業造成了農、輕、重工業比例失調,在以後將嚴重製約國民經濟的快速持續增長,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和人民公社制度強制的將整村整村的農奴化為人民公社社民在一定程度上也嚴重挫傷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
3 赫魯曉夫時期:蘇聯在斯大林執政後期通過執行第四個五年計劃迅速恢復了經濟,赫魯曉夫的改革只是原地打轉並沒有解決蘇聯所面臨的問題,一上台就全面否定斯大林,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盲目崇拜起到一定作用,但並沒有實際的行動。對蘇聯的現狀沒有任何幫助。
附: 赫魯曉夫
內容:1農業:取消農產品的義務交售制,實施收購制,增加農民收入;開墾荒地,開展的規模種植玉米運動。2工業:將部分企業的管理權下放到加盟共和國;通過一定程度承認企業和個人的物質利益,調動生產積極性。
影響 積極:一定程度上沖破了傳統觀念的束縛,取得了一定成效。消極:1赫魯曉夫經濟改革在理論上沒有突破,只是在原有經濟體制基礎上進行局部改革;2提出的戰略目標超越實際;3沒有全面和一貫的戰略方針和思路。
盡管赫魯曉夫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學的認識,無法從根本上突破這一模式。
勃列日涅夫(改革重點在工業領域)
內容:1工業;推行新經濟體制:注意運用價值規律擴大企業的經營自主權,注重發展重工業。2農業:擴大農場和農庄的自主權,降低農產品收購計劃指標,提高農場品價格,放鬆對個人副業的限制等政策。
影響:工業利潤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又提高,國民收入有增加。70年代下半期,經濟發展速度放慢,到八十年代初,經濟全面滑坡,改革全面失敗。
戈爾巴喬夫
內容;1經濟:承認企業是獨立的商品生產者,要求國家主要用經濟方法管理經濟,打破單一公有制形式,允許個體經濟存在。2加快發展戰略重點:重點放在重工業上。3經濟改革陷入困境,把改革重點轉向政治體制改革。
影響:經濟滑坡,蘇聯解體。

閱讀全文

與戰後蘇聯如何恢復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34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55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59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25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28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88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06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15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32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73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0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4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01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19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60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0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86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22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06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