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什麼是區域經濟體制改革

什麼是區域經濟體制改革

發布時間:2022-11-19 00:28:34

1. 什麼是經濟體制改革

Reform of the Economic System
按照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性質這一客觀規律的要求,對不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國民經濟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進行的改革。
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集中表現在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中與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一系列相互聯系的環節和方面,這些環節和方面又都集中在經濟體制上,因此,我們改革經濟體制,就是要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一系列相互聯系的環節和方面。這種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為了大大促進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
當前我國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就是要打破傳統的以中央集權為特徵的僵化的、嚴重束縛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計劃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充分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先進各國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經營管理制度與方法的、又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而大力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達到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富裕幸福的目的。
鄧小平同志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採取了鼓勵闖、放手干,先做游戲,後定規則的策略,經濟建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從總體上講,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主要是自下而上的改革。經濟作為社會物質基礎部分,改革可以從基層開始,局部的變動是可控的,在一個漸進的過程中是不足以影響全局的。但政治體制是屬於上層建築的東西,觸一發而動全身,它的改革不能簡單的套用經濟體制改革的思路和模式。在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既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必須牢牢的把握改革的方向,主要應該採用自上而下的方式進行。在具體實施之前,共產黨作為一個執政黨,必須有一個總體的設想和方案,通過法律的形式把主要內容和基本程序固定下來。做到先定規矩,再整體有序推進。 因此,鄧小平說中國的改革是自下而上的改革是指經濟體制改革而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就是自下而上經濟體制改革一個很好的例子。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認真抓好四個互相聯系的重要環節:
(1)轉換國有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的經營機制,把企業推向市場,增強它們的活力,促使企業在經濟利益的推動下自發地實現資源配置。
(2)加快市場的培育。沒有市場就沒有市場經濟。
(3)深化分配製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分配是經濟利益實現的制度。沒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分配就沒有市場。
(4)混合經濟中政府主要是調節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而不是經濟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在中國轉變政府職能的根本途徑是政企分開。

2. 經濟體制改革什麼意思

經濟體制改革Reform of the Economic System
按照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性質這一客觀規律的要求,對不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國民經濟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進行的改革。

3. 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質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日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我們改革經濟體制,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一系列相互聯系的環節和方面。這種改革,是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有計劃、有步驟、有秩序地進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的進行,只應該促進而絕不能損害社會的安定、生產的發展、人們生活的改善和國家財力的增強。」

4. 經濟改革指的是什麼

簡單點 就是改變經濟制度,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從而促進經濟的全面發展。

5.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主要有哪些內容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主要有以下內容:

1、管理體制:政企分開,擴大企業自主權。

2、所有制:發展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形式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

3、分配製度:發展以按勞分配為主的分配方式。

4、中心環節是擴大企業自主權。

(5)什麼是區域經濟體制改革擴展閱讀: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要點是:

(1) 簡政放權。要使所有管理經濟的政府機關同企業從直接的經濟利益聯繫上脫鉤,使企業真正成為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

(2) 敞開城門。在實行市領導縣的體制和由城市統一組織城鄉的生產和流通的同時,打破封閉和分割。

(3) 搞活企業。1981年開始,經國務院批准,沙市、常州、重慶先後進行了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1984年4月16日至25日,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在江蘇省常州市召開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

6. 經濟體制是什麼

經濟是指某一地區(通常是一個國家)制定和實施經濟決策的各種機制的總和。通常是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模式。它是在一定經濟制度下由國家組織的生產、流通和分配的特定形式,或者說是國家經濟制度的特定形式。社會經濟關系,即參與經濟活動的各方面、單位和個人的地位及其利益,都是通過這樣一個體系表現出來的。
經濟除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管理體制外,還包括各行各業各自的管理體制,如農業、工業、商業、交通等。此外,不同企業的企業管理制度也屬於經濟制度的范圍。
經濟的功能表現
確定經濟行為主體的權利范圍,對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起著協調作用。
確定經濟主體共同遵守的行為准則,對經濟當事人不符合社會整體效率的行為起到約束作用。
確定利益分享規則,對經濟主體的行為起到激勵作用。
確定信息交換結構,充分發揮經濟運行的信息功能。
經濟優劣的評價標准
經濟系統的評價標准應該是資源是否得到了合理的配置和利用,是否以最少的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人們的短期和長期需求。
經濟系統的要素及其組合
經濟作為一種系統的制度安排,總是由各種具體的經濟制度按照一定的聯系方式組成的有機整體。

7. 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以及對外開放格局是怎樣形成的

內容: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形成:內陸→沿海經濟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房區→經濟特區

8. 經濟體制改革時間

1978年開始著手改革。計劃經濟體制內部引入市場機制改革(1978—1984 年)。這一時期在理論上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第一次使市場調節在經濟體制中取得了一席之地。1982 年黨的十二大提出了「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不僅肯定了市場調節作為計劃調節的補充是必需的和有益的,而且把計劃調節區分為指令性計劃和指導性計劃,指出對許多產品和企業適宜實行指導性計劃。
經濟體制改革階段
第一階段:計劃經濟體制內部引入市場機制改革(1978—1984 年)。這一時期在理論上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第一次使市場調節在經濟體制中取得了一席之地。1982 年黨的十二大提出了「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不僅肯定了市場調節作為計劃調節的補充是必需的和有益的,而且把計劃調節區分為指令性計劃和指導性計劃,指出對許多產品和企業適宜實行指導性計劃。這個提法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場調節的計劃經濟傳統觀念,但在理論上沒有完全樹立起商品經濟的應有地位。這一時期的改革主要是在計劃經濟體制內部引入市場機制,以求引入市場機制完善計劃經濟體制。在實踐方面,這一時期主要是在農村推行以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的改革以及對部分工業企業實行擴大自主權的改革。
第二階段:發展有計劃商品經濟階段(1984—1992 年)。這一時期在理論上提出「有計劃商品經濟」的說法。
1984 年10 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第一次突破了把計劃經濟與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正式提出了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思想。1987 年黨的十三大在有計劃商品經濟理論的基礎上,對社會主義市場機制問題進行了新的概括和說明。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制,應該是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同時提出了「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經濟運行機制模式。但是這一理論把發展市場體系僅僅理解為發展商品經濟,因此對於市場機制的理解還比較簡單。在實踐方面,這一時期實施了以城市為中心的全面體制改革,改革的內容、范圍十分廣泛,幾乎涉及到生產關系的所有方面和部分上層建築。一是通過所有制方面的改革,調整了所有制結構。在總的結構上,從過去的單一公有制經濟結構逐漸改變成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所有制結構。二是通過體制改革和運行機制的轉變,為實行社會主義市場運行機制准備了體制基礎。計劃體制、投資體制、財政體制、流通體制、價格體制、分配體制和社會保障制度都進行了以引進市場機制為主要內容的改革。
第三階段: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階段(1992—2003 年)。這一時期,在理論上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說法。1992 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明確了「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 等思想。黨的十四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至此,人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就從傳統的計劃經濟思想中徹底擺脫出來,市場經濟開始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結合,成為中國經濟改革的基本目標。1993 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議》,進一步提出了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在實踐方面,一是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核心的微觀基礎的轉型。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成為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全面參與市場競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二是以配套改革為內容的宏觀制度的創新。對財政、稅收、外匯、金融、投資、外貿以及流通體制等綜合配套體系進行改革,取得良好效果。三是以市場流通和社會保障為主的宏觀體制改革。通過市場流通領域改革,健全了市場規則、整頓市場秩序;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邁出了重要步伐,探索建立了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
第四階段: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階段(2003 年至今)。這一時期,在理論上進一步肯定了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要性。2003 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對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全面部署。此後圍繞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等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提出了「五個統籌」、「構建和諧社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一系列新的提法,大大促進了改革實踐的進行。在實踐上,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包括: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建立有利於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形成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機制,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完善宏觀調控體系、行政管理體制和經濟法律制度,健全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建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機制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六條 按勞分配的原則。
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第七條 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家保障國有經濟的鞏固和發展
第十一條 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並對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實行監督和管理。

9. 新時期經濟體制改革的內容是什麼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高度集中的、以
行政手段為主的計劃經濟體制已基本「瓦解」,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
置的基礎性作用已大大加強,新體制的基本構架已大體確立,對外開放的格局基
本形成,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其主要表現是:
第一,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建立起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
營體制,社會生產力得到了解放和發展。
農村改革成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起點。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跨出
了大的步伐:普遍推行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廢
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取消了農業生產指令性計劃,實行合同定購制;放開了
絕大部分農產品的價格,國家對關系國計民生的糧、棉等主要衣產品實行保護價
;鼓勵農村各種所有制經濟和非農業的發展,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發展迅速;推
進了貿、工、農一體化和產、供、銷「一條龍」建設,農業產業化方興未艾,因
地制宜、適度規模和集約化經營也有一定發展,小城鎮迅速崛起。可以說,經過
改革,農村作為傳統經濟中自然經濟色彩最濃、經濟發展水平最薄弱的環節,其
運行機制基本上已率先進入了市場經濟的軌道。農村新經濟體制的實行和政策的
不斷開放,使全國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普遍高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
就,創造了人間奇跡,對其他方面改革開放起到了極大的示範和帶動效應。
第二,市場經濟對資源配置的基礎地位得到確定並發揮了巨大作用。
過去指令性計劃無處不在、無所不包,覆蓋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經過改革,已
全部取消了農產品生產的指令性計劃,國家只對9種主要農產品生產實行指導性計
劃管理。

10. 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指的是什麼

一是我們要繼續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大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深化國有企業和壟斷行業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等。二是需要進一步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尤其是加快資本市場要素市場建設。三是要健全宏觀調控體系,通過公共財政體制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繼續深化金融機構改革,健全資本市場,完善政府的投資和調控體制,尤其是要發揮經濟和法律手段在宏觀調控的主導作用。四是要深化與民生有關的體制改革,主要是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五是繼續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進一步完善鄉鎮機構設置、義務教育體制、縣鄉財政體制,以及土地徵用制度、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等。六是要深化涉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促進生產要素的跨境流動和優化配置的體制和政策,提高引進外資質量和水平,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促進國內外經濟平衡發展,解決宏觀經濟存在的外匯儲備過多等突出矛盾。七是推進社會事業領域改革,包括教科文衛體制改革,其中網友提到的衛生體制改革,現在國家有關部門正在抓緊研究,其基本思路是綜合配套推進,醫葯衛生體制、葯品產銷體制和醫療保險體制改革。其中,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關鍵是要解決政事分開、管辦分離、醫葯分離等問題。還要加大政府的公共衛生投入,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管理和監督,為廣大人民提供價格合理、服務周到的醫療衛生服務。最後,還要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包括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建立健全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和績效評價機制,推進依法行政,促進政治體制改革等。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區域經濟體制改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34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55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58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25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28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87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06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15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32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73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0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3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299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19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59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49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85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22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06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09